Photos for Mac 在 OS X Yosemite 10.10.3 beta 中體驗如何?
Photos for Mac 應用終於在蘋果公司於 2 月 6 日推送的的 OS X Yosemite 10.10.3 beta 更新中推出。
去年蘋果宣布,OS X 將取消 iPhoto 和 Aperture 兩款圖片應用,並已停止對兩款軟體的開發,取而代之的是 Photos for Mac 應用。更新到 OS X Yosemite 10.10.3 beta 的可否談談 Photos for Mac 在 OS X Yosemite 10.10.3 beta 中體驗,特別是與 iPhoto 和 Aperture 的對比。
2月8日更新:添加了發現的兩個小Bug。
早上(2月7日)6點升級了10.10.03,體驗到現在,一句話:棒棒嗒!
下面主要分兩個方面,App本身和iCloud Photos整體體驗隨便說說。
還是建議有機會自己體驗下,用了半天感覺App已經比較穩定了。
因為主要是用來取代iPhoto的,應用本身和iPhoto對比:更流暢、更簡潔、更易用、風格更統一。
升級
電腦上有100多G的iPhoto資料庫,升級經過了約15分鐘,升級完成後照片文件會多出個「照片」圖庫,區別於之前的「iPhoto圖庫」。
iPhoto和iPhoto圖庫仍然可以使用,但是兩個資料庫是獨立的。
界面和流暢性
整個界面相比iPhoto就像從Mavericks進化到Yosemite活著iOS從7進化到8。
和整個系統的風格更接近,使用起來也更加流暢,感覺不到卡頓。之前的iPhoto在我的MBP Retina(2013末)上幾乎沒流暢性可言。
功能
照片的編輯界面和iOS類似,更簡單易用了,降低了入門的難度,這裡就不多介紹了,大家可以直接類比iOS上的照片編輯。
照片的分級、標記和事件取消了,相簿和智能相簿得以保留,而且相簿支持分級。相比以前的事件+相簿我想更容易組織和分類照片。
增加了對iOS上的慢動作、全景、連拍等功能的支持。
人臉識別和iCloud照片分享更好用,之前的人臉視頻和iCloud照片分享就像iPhoto的插件,而這次完全就是原生了。
搜索更好用,也更流暢。比方說我輸入北京,可以把我在北京拍攝的照片全部搜索出來。
和Aperture的對比,我想蘋果更希望的是每個人都能上手的照片組織、分享和美化應用而不是針對於攝影師的專業編輯軟體,如果需要專業的編輯器,完全可以像iOS利用外部的編輯器實現。從這個角度看的話這次升級是非常成功的。
這也是最令人激動的進化了!從最早的通過文件夾、複製和粘貼管理照片,到通過電腦上的庫組織再單向同步到移動設備,到現在的Photos App。
蘋果終於實現了我理想中的照片組織和管理
- 所有設備上的雙向同步:照片拍完後會自動同步到我的所有設備,然後我可以在任意設備上進行修改(編輯、刪除等),修改的結果也會反應在所有的設備中。
- 每個設備都保存了完整的照片庫:不管是iPhone、iPad還是Macbook,再也不用頭疼照片在不同設備間倒來倒去了。而我只要選擇時再Mac上保存原件,而在移動設備上保存優化版本即可。
實際體驗
- 同步速度:不知道蘋果使用的是美國的資料庫還是國內的資料庫。總體而言同步的速度還是比較理想的,從早上9點到下午3點,一共同步了12GB的數據,約等於500Kb/s。移動設備上的照片是「優化的版本」,點擊編輯後讀取原件,一張iPhone拍攝的照片大約在3~5S左右讀取完成。
- 同步的內容:相簿、關鍵詞、位置、視頻、慢動作、全景都可以同步。基本上即使是移動設備也是比較完整的資料庫,但是無法對照片的信息(關鍵詞、名稱)等進行編輯。
Bug(2月8日更新)
- 如果系統設置了全局代理(你懂的),聯網後約1分鐘就中斷聯網,必須重新啟動才能上網,把代理取消則不會出現問題。
- 如果通過藍牙音箱播放音樂時進入睡眠模式,退出睡眠時藍牙音箱發出巨大噪音,必須重新連接。
總結
蘋果這次的升級個人感覺還是非常成功的,和iCloud一樣,通過蘋果強大的整合能力,再一次提供了「優雅」的雲照片體驗。
對於用戶來說,多設備間的照片組織和管理變的空前的容易,用戶只用,所有的「工作」iCloud已經在後台幫我打點好,尤其是對於像我這樣有100G,20,000多張照片的用戶來說,通過複製、粘貼、文件夾來管理文件,控制版本幾乎無法手工完成。
對於蘋果來說,再一次把用戶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生態鏈上。
剛剛搞定了面試,午飯的功夫升級折騰好了,來回答一下。
結論放在前邊:
對於 iPhoto 用戶而言,Photos 只會讓你感覺更好;對於 Aperture 用戶,他要讓你們失望了——畢竟不是一個專業級軟體。
Aperture 中很多的分層處理、選擇性處理工具在 Photos 里都消失不見了,按照蘋果在 iPad 上的規律,照片愛好者們可以考慮移步 Pixelmator,或整個轉移到別的解決方案中。
而相比於 iPhoto 而言,它的功能很好用也很直觀。用慣了 iOS 8 的人一上來就知道該怎麼 navigate,照片導入嚮導也會幫你遷移整個 iPhoto 照片庫,我 2000+ 照片大概花了 6 分鐘左右。
之後同步 iCloud,下載 iOS 上產生的圖庫,大概又花了 10 分鐘建立縮略圖,寫這篇文的時候它正在下載完整高清無碼的。整個過程順暢並且令人愉悅,幾千張照片放在一起沒有任何卡頓,效果很棒。
關於照片整理
照片整理真的沒啥可說的,它和 iPhoto 沒什麼兩樣:你的照片會被以資料庫的形式存放在磁碟上;如果有多個照片庫,你可以按住 option 打開 app 進行切換。稍有不同的是,Photos 強調了 「系統照片圖庫」 的概念,只有這個圖庫可以和 iCloud 進行同步。所以你依然可以原封不動的用新的 app 管理多個照片圖庫,並指定一個與 iCloud 同步,這和以前的方式、邏輯都是一樣的。
同樣,照片整理支持地點、人臉、文件夾(相簿)等方式,也會智能聚集你的全景、慢動作和延時攝影等等媒體,幾乎是整個 iOS 相簿的映射。(暫時還沒確定 「面孔」 是否會同步回 iOS。更新:不會 TAT)面孔界面變成了美好的圓形,每個人像一個泡泡……添加面孔的過程也變得更加簡單,系統會在添加一個面孔後不斷推薦、詢問你相似的面孔是否是同一人,幫你快速添加好。(截圖上因為全解析度的照片只下載了很少一部分所以大概是沒識別完全。)
現在的人臉識別感覺沒有原來準確了,只是直覺不知該如何量化比較;被忽略、否決的人臉(即人工告訴他這不是人臉)的面孔重複出現在推薦中,應當是 bug。被忽略、否決的人臉(即人工告訴他這不是人臉)的面孔重複出現在推薦中,應當是 bug。現在人臉識別有了一些置信度高的會被直接圈出來,這算是個進步。但人工篩選的過程實在有些鬧心,一次只顯示八張,也不按置信度降序排列、不將人臉放大顯示,篩選的時候有些難受。在 iPhoto 里,每次只要一拖拖到底,再從下邊置信度低的裡邊刪掉幾個就成了……
關於編輯和美化
編輯和美化是重頭戲。iPhoto 中有許多頗具 「上世紀九十年代」 的美圖方式,例如復古效果還能點擊疊加強度等等,整體感覺陳舊。Photos 這次在編輯界面下了大功夫,整個移植了 iOS 的設計和功能,並且讓高級用戶可以添加更多功能來進行精細調整(可惜不能拉曲線)。
更多信息你們可以參見蘋果的美國官網 (Apple - OS X Photos Preview),裡邊詳細講述了各種功能,包括濾鏡、一鍵美化、自動拉直、剪裁、精細調整和局部修復等。
應要求補充一下現有的編輯工具:
- iOS 上有的:
- 一鍵增強
- 8 款濾鏡
- 拉直(含自動識別水平垂直線、自動識別人臉自動放大)
- 剪裁、旋轉
- 亮度滑塊(整體+微調,下同)
- 色彩滑塊
- 黑白效果滑塊
- iOS 上沒有的:
- 局部修復
- 直方圖
- 銳化調整
- 降噪調整
- 清晰度調整
- 暈影(Vegnette)效果
- 白平衡調整(支持選取白色、膚色進行自動調整)
- 色階直方圖+調整手柄
這是初始的默認界面,可以添加並自定義默認值
這是火力全開界面
關於性能的推測
由於是 beta 版,所有性能上的東西都是推測。但是就算是 beta 版,Photos 流暢的令人髮指,滾照片比滾網頁還流暢,在 「年」 視圖下按住查找照片速度也令人震驚,簡直甩 iPhoto 幾條街。
其實外媒在評測的時候也對 Photos 的流暢性表示讚賞,並且紛紛表示一個 beta 軟體就這樣真是令人讚歎呢!
關於拓展性的評價和推測
Photos 現階段拓展性極差,不能導出到外部編輯器再保存返回,也沒有像 iOS 那樣通過系統介面允許第三方軟體進行編輯。但是想想看,iOS 已經鋪好了路,OS X Yosemite 也有系統級的分享入口,增加第三方支持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能只是 beta 階段時機未到而已。
關於iCloud連接速度
(18:00更新)連接速度比 iOS 的照片不知快了多少倍,全解析度的照片大概 4GB 左右,根據耗電量顯示推算大概花了一個半小時就下完了,也就是說Photos連接速度快且穩定,說明和iOS照片沒有走同一條線路,可能是因為用戶少速度快。這一點有待觀望。
已知問題
- BUG:面孔識別界面頻繁崩潰、按鈕無響應
- 優化:面孔識別準確度較iPhoto大幅下降
- 優化:查看全景照片的界面丑得沒朋友
- (和 iOS 一樣)國外的地點無法顯示,但可以在 http://icloud.com 查看
所以首尾呼應一下:
對於 iPhoto 用戶而言,Photos 只會讓你感覺更好:它功能強大界面美觀運行流暢;對於 Aperture 用戶,他要讓你們失望了——畢竟不是一個專業級軟體。請移步 Pixelmator 或 Lightroom 等軟體,前者和蘋果關係良好,勢必會推出外部編輯的支持功能。
[推廣]
微信請關注我和朋友做的公眾號「麵包調頻」,裡邊有蘋果用戶相關的話題,每周三次更新原創文。
正在使用中,從Aperture打開Library,等了幾十分鐘,現在還在Preparing Library 81% completed。
進入之後,卡頓,但是喜歡這種乾淨簡單的設計。整個電腦嗡嗡叫啊。
手勢放大縮小的感覺不錯。
## 數據存在哪裡?
會在Finder的Pictures文件夾創建一個「Photos Library.photoslibrary」的文件。20.54GB,之前的Aperture Library是23.44GB。但是目前Macbook Air的硬碟佔用好像也沒比之前少了20GB那麼多,是怎麼回事?
應該是Master文件還是在原來的位置,不duplicate,但是預覽圖那些還是要重新生成的吧,那些圖也會是不少的容量。
## 關於外置硬碟,和庫外的圖片
有一個選項,只關聯,而不導入庫內。
右鍵圖片,有一個菜單「show referenced file in finder」:
* 按了後在Finder打開圖片在移動硬碟所在的文件夾位置
* 對於那些硬碟沒連上的圖片(個別還是有預覽圖可看),按這個菜單沒反應。
* 在庫內的圖片,就不會有這個菜單
要播放移動硬碟上的圖片的Slideshow,會彈出一個「Allow Photos to Access Your Media?」的對話框,按確定之後,彈出文件選擇器,選擇外置硬碟上的文件夾。
## iPhone拍的這些
* Panoramas
* Videos
* Slo-mo
* Bursts
和iPhone上的效果和功能基本一樣
smart album還在,但據說不會和iPhone同步。
## 之前的Aperture庫
擴展名會自動變為.migratedaplibrary,在Aperturn打開(按住command + option再開Aperture,會彈出選擇庫的框)會顯示
我是來吐槽的,雖然上面有回答說較之於 iPhoto,Photos 更加好用,但是我倒是覺得很多功能做得反而不如 iPhoto 好,有些乾脆沒有了。
Photos 去掉了 Events 的概念,只保留了 Albums 和 Folders 的管理邏輯。iPhoto 裡面的自動分離事件功能多好啊!為什麼沒有了!按照設置的時間單位自動就把照片分好了多方便啊,需要的時候再改下標題就可以了。現在倒好,通過時間軸查看在一些情況是方便了,但是想通過事件來查看時我需要一個個手動創建、編輯 Album,簡直不能忍啊!你說用 Smart Album?那也要一個一個設置啊!
原來使用 iPhoto 創建 Smart Album 時選擇多多啊!新版 Photos 連按照地點進行篩選都不行了是幾個意思啊!
另外那個 Slideshow,iPhoto 裡面如此多的效果,都非常漂亮,還可以充分自定義,你再看看 Photos 的,簡直呵呵你一臉啊!這都什麼鬼啊。為什麼不保留原來的這些TAT
我個人使用 iPhoto 就是拿來做圖片管理的,編輯的話有時直接就在手機上完成了,深度操作的話也會通過 Photoshop,但是就這樣的編輯功能感覺還是顯得不夠用,因為他比手機上的 Snapseed功能還要弱!簡直不能忍!例如背景虛化什麼的是沒有的,濾鏡也只有和手機上一樣的幾種
另外你弄一堆 Book,Card,Calendar 什麼的,全是要花錢還那麼貴不說,有幾個國家能用上啊,對國內用戶來說這些基本等於沒用。
還有就是圖片信息的問題,這兩年用的腎機所以信息都是全的,在管理和查看上都非常方便,可是以前的照片。。。
沒有信息就算了,還不方便批量更改(相機信息什麼的就算了,有些照片時間信息有誤,導致時間軸查看時非常彆扭,好好的201X年之前突然橫過來一個1980,⊙﹏⊙b汗),對我這種強迫症來說簡直不能忍!蘋果在 OS X 系統更新的這幾款軟體(iWork、Photos)都讓我很失望啊,現在坐等 Office 16 中。
各位開發者啊,既然是 Beta 版本,我們是不是要遵守開發者協議中的 NDA 條款呢
個人覺得處理照片的效率比不上iphoto但是基本的功能都能實現 並且是在app的大小小了那麼多的情況下
一個字 棒棒噠
推薦閱讀:
※和 OS X 相比,Windows 有很多缺點嗎?
※當前升級OS X Yosemite有何利弊,對配置有和要求?
※OS X 10.10 自帶 Safari 的地址欄兩邊為什麼會有大面積留白?
※為何 Mac 自帶郵件程序用了 IMAP 方式收件還是佔用好多空間,如何能節省空間嗎?
※為什麼現在桌面操作系統的界面開始向移動界面靠近?
TAG:macOS | OSXYosemite | PhotosforM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