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歲女,常春藤學校讀書,家庭背景中產水平,長相中上,對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怎麼辦?
我只是說事實,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我自戀。 長相是美女但不算太出挑,平時愛運動愛閱讀,因為很小開始學,所以能流利說英語和比較流利的說法語。總的來說就是對於自己的人生很迷茫,總覺得目前做的事情是自己不討厭做的,但絕對不是最喜歡的,冥冥之中我總覺得自己可以在某個領域做的很棒,以後能有一番作為,但應該不是目前學習的領域。嘗試過很多課程,但好像都不大對。小妹對自己的將來不僅迷茫而且擔心。希望大家指點一二,多謝了。
幾周前和一個在華爾街工作的女生吃飯的時候,她跟我說:我現在好迷茫啊,不能說我做的事情是我不喜歡的,但是我覺得我的工作沒有我這樣的學歷的人都能做,很簡單,我一路讀名校,難道我的結局就是做這樣的基礎工作……我興趣很豐厚,什麼都想嘗試,但是又有風險,我也不知道讀MBA還是繼續工作,哪一項能把我的興趣和我的能力發揮到最大
題主,不知道你讀了這樣的話會不會很有共鳴
來了紐約之後,我的眼界開闊了很多,原先我覺得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進入了現在這個圈子,大多女生都是:Ivy讀書,20歲左右,青春貌美,熱愛閱讀與運動。看多了閃閃發光的人之後,我明白了:原先的浮躁與焦慮是因為我給自己加了太多光環,我其實也有自己的局限,我在這個圈子也算平常,能做的就是上好每一門課,做好每一個Project,用自己的實力去一點點影響另外那些閃閃發光的人,嘗試去inspire他們,他們也能inspire更多的人
另外,少即是多。Ivy的同學總是有甜蜜的煩惱:選擇太多,每一個選擇不是為了生存survive,而是為了「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實力」。來了紐約後,我也很迷茫,因為總有那麼多的機會,那麼新鮮的項目,那麼多有意思的機會,我都很想嘗試,而且我的野心抱負膨脹得很快,當然身邊很多同學也是。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有同學討論創業項目。但後面我發現很多時候大家都在考慮自己的能力,而沒有考慮自己喜歡什麼…
比如說:大家都覺得自己抗壓性強,工作能力強,溝通能力夠…所以要考CFA,進投行,賺大錢!真的喜歡嗎?不一定吧,只是盲從罷了
1.「 當事情都還不明朗的時候,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儲蓄能量,厚積薄發」
2. 「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選擇這份職業是因為錢來得比較快,接觸的人比較雜,他們都可能帶我去一個未知但我也許想去的地方」
提出這個問題大齡女公務員辭職,想做律師、回爐讀書或者找個公益組織乾乾,靠譜嗎?的題主,以親身經歷,得出結論:
剛畢業的時候,進體制內的收入保障高於體制外,過了7年,會發現遠期行情不如體制外,所以考慮是否變化。若是為增加收入,考慮做律師,當然我懷疑在體制里待了7年,且不是法律相關工作,此時出去恐怕收入還要下降,二是追求夢想,喜歡自由一點自然一點的生活,進體制內,沒有野心的人的野心就只剩下做寄生蟲。總的來說,目前,喜歡自由和想要追求喜歡做的事情的願望,大於金錢,更深切的感受到,一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不要選熱門,要選真愛。
下面講講我的故事。
我大學畢業後,因為父母的關係,被分配到了一家高校出版社,當一名編輯。
一進出版社,就被總編當作人才(兩年後他調離了出版社),給這個機會,給那個機會,旁人看了眼紅,我卻渾然不知。當時的高校出版社,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隨便出本書就是5萬冊起印,都說我掉到金窩窩裡了,因為打一進出版社,隔三差五就在分東西,一會兒拿回家幾箱啤酒,一會兒是大米,一會兒是水果,甚至,連捲紙也發——當時就是不敢發錢,只好變著花樣發東西。只見出版社的員工們總是喜笑顏開,自行車後面推著單位發的各種東西,在當時還很窮的教職員工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中招搖過市。
不僅成天分東西,活兒還很少。每年編輯的定額案頭任務是70萬字,不讓多幹活兒,輕閑得很。70萬字什麼概念?一套浪潮之巔,而且不用管銷量。
我自己呢,當時有了個大家都說是帥哥的BF,下了班有父母做飯,學校的環境絕佳。錢多事少離家近,佔全了。
可是,我就是快活不起來,總覺得沒找到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雖然有愛情滋潤,可還是打不起多少精神,唯有看書能夠讓我暫時忘記這些煩惱。實在無聊,我就跑去練了幾年太極拳。
直到1998年,我的精神狀態都不能說好。在旁人看來:你還缺啥?老公帥氣、能幹又體貼,父母都是高知,弟弟們都是學霸,出版社雖然已經慢慢不再成天分東西,可依然是很多人削尖腦袋想進來的單位。
從1982年上大學到1998年,這16年里,只有選對象這件事是我自己拿的主意(當然,幸虧這件大事是我自己搞定的,見如何找到對的人談戀愛? 不然....),其他都是父母安排的,包括我也隨大流去讀了在職碩士,讀的是我不喜歡的專業,只是覺得「人家都讀了,我也該讀...」 我滿心裡其實都是不痛快,生命中的能量是壓抑著的。1998年,湖北發生了特大洪水,我則因先兆流產沒得到專業救治(被實習醫生耽擱)失去了懷胎剛滿4個月的第一個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原來如此脆弱。這件事一下子驚醒了渾渾噩噩多年的我,我內心裡有強烈的聲音:再不能不為自己活了!
當時父母都在海外,意外的打擊反而使我變得鎮定,哭了幾天就不再哭,我一邊養身體,一邊開始策劃如何能夠讓單位里當時跋扈橫行、眾編輯怨聲載道的一把手下台。事實證明,人如果打算真正開始為自己活,一切想法都會不同。我的策劃才能頭一回在談戀愛之外開始得到全面施展。當時我想,沒有人會想到一個正在家裡坐月子養身體的女編輯,會來折騰這樣一件難度不小的事兒。好在我平時就對此有觀察,盤算了一番,覺得此事有四五成把握,於是就開始實施計劃:找來同謀(同謀的確也大吃一驚,但聽了我的計劃都願意配合),尋找上層甚至校方的支持。不用說這種事情自然是一波三折,同謀到了最後關頭全都畏縮了,唯獨我堅持到最後。這事兒最後做成了。如果不把這位一把手換掉,我不可能有機會做侯捷先生的書,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暢銷書背後的故事
實施這個計劃之前,我給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謝冕教授寫了一封長信,我在信中盡情傾吐自己讀大學未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的煩惱,以及這些年來內心的壓抑。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
收到謝冕先生的信,大哭一場,但是——真痛快啊!擦乾眼淚,我靜靜想了想,決定放棄報考北大中文系博士的計劃,因為我覺得已經錯過了最合適的時間了,我需要的只是一份長者和智者的理解與鼓勵。我感到自己已經在出版社工作了這麼多年,不應該再這麼壓抑自己,要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但究竟什麼樣的書是我想做的,當時我也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的是,我不願意再繼續接受那樣一個一把手的領導,也看到大家都很頭痛這個人,可是誰也不敢挑頭出來實施讓他下台的計劃——那一年,他已經59歲,如果不下台,他還得再連任一屆(4年),我在此地恐怕就沒有出頭之日了。現在想想,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當時何以有那麼大的勇氣,再想想,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態:我都這樣了,還能更糟嗎?反而有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堅定地為自己選擇一次。
我的運氣很好,成功了,為自己爭取到了做事的空間。
-------------------------------------
所以,我能理解題主和類似題主這樣的朋友的迷茫和苦惱。我想,98年那次,或許正是上天對我的棒喝,讓我從渾渾噩噩的遲鈍中猛醒過來,看似失去了一個小生命,但自己的生命卻得到了一次徹底的釋放,從此才真正走上了自主選擇人生的獨立之路,那時,我已經34歲了。
我們那個年代,選擇的可能性比現在小得多,大學畢業後靠國家分配,很多人一輩子也不會換一個單位。我算是同齡人中的一個異類。
我想對題主說:在這樣開放的時代,受過這麼好的教育,一身的本領,足以護身(也就是餓不著)。何不放開手腳,好好選擇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因為,有這麼好的教育基礎,你做什麼都不會差的呀,那就一定要儘力選擇讓自己開心的事兒去做。
推薦題主以及和題主一樣有類似困惑的同學,讀一讀李志文老師和他學生的幾封通信:
狀元的枷鎖求是村夜話
仁信智清與社會考核
小肥羊餐後感言
來自非洲的飛鴻
李志文老師在這幾封信里反覆強調的都是這樣的觀點:
中國學生把「好」學校等同於畢業後的」高」薪工作,而工作的好壞是看這類工作的平均薪水,這是極為幼稚的想法。選工作這種事應該看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不要把薪水高低排名來做工作標準。 更不能一概而論的把某一類的工作定位為好於另外一類工作。 這還是你們受了幾千年中華帝制的影響,把工作分成了幾個等級(所謂九品中正)。這種封建思想是極為可笑,都是什麼年代了!
就當我的孩子來說吧,我的二兒子在UCLA讀了英語和歷史的雙學位,這一點我至今還覺得很驕傲,因為要在UCLA獲得這兩個學位是比念物理、數學、金融難很多的。 他現在是顧問師,這是商學院畢業生最想得到的工作機會。 我的大兒子在世界最重要的投行中兩家做過副總,他的本科學位是數學與經濟學,根本沒有念過MBA。我絕對不敢,美國沒有一家學校願意收一個學生,來念書的唯一目的就是起薪的高低的。 美國股票市場的最高薪、中國商場的富豪們,沒有幾個是名校畢業的,恐怕沒有一個是MBA。
念書的唯一目的就是知識,書中的黃金屋是知識,書中的顏如玉是因為你掌握了知識。好學校能提供了好的教育,你能得到比較紮實的知識。知識與所得財富有正相關,但是相關係數最多是0.5。知識與商業報酬之間沒有必然性。
(李志文,男,本科受業於台灣大學,於1966年獲商學學士學位;旋服一年少尉預備軍官役,完役後就讀台大經濟研究所,於1970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赴美,入羅澈斯特大學經濟博士班,於1977年獲得學位。他的學術著作百餘篇發表於會計、經濟、財務、統計的世界頂尖學術雜誌。是中國教育部特聘「世界著名學者講座」,創辦浙江大學商學研究院並任院長,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特聘教授。)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你對自由的嚮往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
穿過幽暗的歲月
也曾感到彷徨
當你低頭的瞬間
才發覺腳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遠
盛開著永不凋零
藍蓮花
題主,你有迷茫是正常的,身邊類似的情況見到太多了。
相信你從小就接受著符合美國大學申請要求的教育,學校課程以外的 AP SAT,模聯,辯論,商賽,交換,志願者,社團社長,Student Government,校刊主編……這些標籤我還能列舉很多,我相信你至少符合其中的兩項以上。
相信你是那種做什麼都能做得好的姑娘,學業上,無論學文還是學理都能考得很好,課內外,無論做什麼活動都一絲不苟,組織得井井有條。你工作高效、質量高,辦事風風火火。
相信你一定飽讀詩書,各國文學信手拈來,社科著作旁徵博引,有時即使你並不是某專業的學生,卻也一樣能在領域內完虐眾多國內大學裡不認真讀書的人。
相信你到了 Ivy 之後 major 了絕大多數中國人在 Ivy 都會上的經濟和數學,同時你也會學一些頗有人文素養的文科課,歷史,哲學,法國文學,等等等等。你在 Ivy 一定也參加了各種活動,各種 pre-professional society,TA,又或是校報,運動,辯論……你會熱情於關注校園動態,絕不會錯過 Goldman Sachs 的 info session。
相信你拿著 3.9+ 的 GPA,外界標籤無數,Facebook Instagram 朋友圈貼滿了各種活動光彩照人的照片,或者聖誕假春假和同學們到處遊玩的合影。
上面說的這一切,題主你說,我猜對了嗎?
如果我猜對了,那麼題主,容我斗膽繼續猜測,下面正是你迷茫的原因。
1. 你從小就沉浸在「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後要去最好的學校」的教育環境中,而你天資聰穎,總能從容做好所有的事情,因此你或你身邊的人更多看重了「做什麼才能換回最優的 outcome」,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
思聰說過,我交朋友不在乎他們有沒有錢,因為反正都沒有我錢。而當你學什麼都能拿 A 的時候,學什麼東西 does it really matter?偏科嚴重的孩子常常會說,「我就是討厭數學,感覺完全看不懂呢,可學歷史真的很有意思」;「寫 paper 最讓我頭疼了,還是做 pset 最有意思」。他們在某方面的艱辛令他們對該方面失去興趣,卻恰恰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你卻是一個全才,在這個時候,你是否長久以來都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沒有想過真的喜歡什麼而又不喜歡什麼呢?
我猜你無論是在高中還是大學裡,做活動的心態也是一樣的。社團混多了,會發現很多工作大同小異,時間越久越習慣把這樣的生活當成 comfort zone。你會覺得,不就是寫篇報道嘛,不就是組織開會嘛,不就是寫個企劃/文案嘛,太容易了。
2. 我一直覺得,讀 Ivy 最大的機會成本就是失去三教九流豐富多彩的出路。在同質化嚴重的 Ivy,存在著巨大的 peer pressure,這種壓力替你思考,你會禁不住隨波逐流。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迷茫過。現在 Ivy 本科生的出路就這麼幾個,金融,諮詢,CS,法學院,Grad School。再少一點,感覺創業和 pre-med 都屈指可數了。
題主相信你心裡也清楚,美國還有許多優秀的大學,尤其是一些文理學院,提供的教育資源絕不在 Ivy 之下。可 Ivy 卻比其它這些學校背負著更多。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Ivy 更有名氣,更多「主流」之人,也有更多顯赫權貴書香門第的子女。在 Ivy 的本科中國人,被一種無形的光環籠罩,傳達著這樣的潛台詞——我已經在 Ivy 了,所以我必須加倍努力、比別人做得都好才能證明自己,才對得起我的身份;我來了這裡,我必須做人上人看起來才不失敗。
正所謂,穿鞋的,就怕光腳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功」,被定義得越來越狹隘。所有東西都變得能夠量化了。J.P. Morgan? McKinsey? Google? Yale or Harvard Law? 這些標籤都成了量化你成功的東西。在 Ivy,沒有人(至少沒有中國人)會告訴你,我要做一個 hipster,我要做一個吟遊詩人,我要雲遊四方,我要寫故事。
與之相反的,是一場接著一場的 info session,是各個 society 的招新,是一次又一次 Career Center 去 polish 你的 resumé,是大一暑假大二暑假找實習一陣投簡歷……在這樣的環境里,即使你初心不在於此,看到身邊人為之瘋狂,恐怕也會擔憂地自問,have I lived my life right?
之所以這麼篤定地說起這些,因為,這樣的心理過程,我也都經歷過。所幸我經歷這樣的思考剛好是在高三下學期,申請完之後空閑的半年。我想好了我不願做這樣的人,所以,現在無論身邊人如何,我都不在乎。
但恐怕大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當所有人都在追求某些東西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懷疑,自己不去追求是不是錯了。這種同質化的洪流力量太過強大,很多時候還沒有想清楚,就發現自己也已經是大軍中的一員了。於是,到了現在,就成了題主你所說的「總覺得目前做的事情是自己不討厭做的,但絕對不是最喜歡的」的樣子了。
3. 這個環境,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高,有時候,也只能拼天賦。
努力,在 Ivy,真的只是太小太小的一部分了。來 Ivy 的中國人可以不聰明,可以沒有對學術的熱情,但絕沒有一個是不努力的。你儘力了,把自己分內的事情都做好了,但剩下的一些東西,真的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其實我要說的正是「家境」與「相貌」。
沒有足夠的家庭背景,沒有關係,光憑一己之力,最多最多也只能達到中上的水平。光環最亮最顯赫的一局,沒有背景是玩不到的。這也怪不了誰,因為這幾乎就是中國 Ivy 本科生的最高境界了,大多數美本留學生達不到,枉論剩下的絕大多中國人了。
不迷茫,正常?
我再說說相貌。其實相貌這個點在 Ivy 也沒有什麼特殊性,在哪裡都一樣。對於女孩子,漂亮的女孩兒身後總是蜂擁的追求者,樸素的姑娘卻總是乏人問津。這是天性。相信題主絕不是多麼丑的女生,精心打扮一下,一定也是美女的級別,但既然題主自己承認了「不夠出挑」,那必然與最漂亮最漂亮的姑娘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作為不漂亮的女生,我當然沒有資格對題主說三道四,但我覺得,由相貌帶來的自我認知危機,這是與生俱來並且會一直伴隨你下去的,無論你是不是 Ivy,無論你在別的領域有何種巨大的成就,都揮之不去的。對相貌的惶恐與迷茫,解決的辦法就是提升相貌本身,再無他法。
4. 你仍然不夠出眾。
真的,像題主這樣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在 Ivy,甚至別說 Ivy 了,在許多與 Ivy 同等級別的學校,太多,太多,太多了。
如果你真的能在某領域獨領風騷,就也不會像如今一樣迷茫了。可事實上就是,在美國頂尖名校里,各方各面都做得滴水不漏,卻總是被 peer pressure 影響隨波逐流的人,一抓真的是一大把。題主,你的水平,在很多人眼裡高不可攀,但你我都知道,在你所處的熟悉的生活圈子裡,太普通。
最可怕的是,也因為之前提到的原因,大家都很努力,許多條件你無法控制,這樣的普通,也是你很難改變的。這不是批評你哪兒做得不夠好,要是真的如此,你大可在這裡去彌補,那問題就也解決了。可是,在你所處的環境,很多這樣的問題,真的,解決不了。
你感到迷茫,我太太太太理解你了。
以上就是我覺得你會感到迷茫的原因。
說句實話,知乎這個平台對你來說太 low 了,幾乎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建議。很多人會覺得你光芒萬丈怎麼會迷茫,還有一部分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地諷刺你不過如此。他們都覺得,你的迷茫,是 unjustifiable 的,是不該有的。這些話,當耳旁風就是了。
只想真誠地告訴你,你有迷茫,這是正常的,也是合情合理的,我能理解你。
我覺得改變的方法就在分析的迷茫的原因里。
沒有想過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那就不要介意,任何事都大膽嘗試。你所擁有的資源比大多人多得多,你才 20 歲,你還輸得起。最重要的是,也別怕輸。
Peer pressure?調整好心態,不要被 Ivy 的光環影響,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害怕自己帶著 Ivy 的光環最後卻做一件常人眼裡「不夠成功、不夠光彩」的事。人不都是為自己而活著的么:)
家境?這個無解。但是你要認清殘酷的現實。當然,如果意識到很多問題責任不在你身上,不也能輕鬆一些么。
相貌?別想別的,提升自己的相貌。護膚,保養,健身,化妝,穿衣搭配,甚至整容。
不夠出眾?另闢蹊徑。這條路,早就被前人走爛了,想走好太難。走一條少被前人走過的路吧。當然,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不能複製的,我當然無法告訴你該怎麼走、怎樣才是「少走過的路」,只想把這樣的心態帶給你,在未來為自己做人生選擇的時候這麼思考問題。
最後還是想強調,正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都無法複製,無論是你自己思考,亦或是與身邊人交流,還是像現在這樣在知乎提問,有時候,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並非解決方法,而是想清楚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問題原因本身。對症下藥才是最好的。
祝好。
這個問題跟那個「90後,年薪20萬,感覺好迷茫啊」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提出這樣的問題mostly是這兩種回應,一種是啊啊啊好厲害,迷茫個毛線,第二種是切切切,厲害個毛線,我/我朋友/我同學/我二大爺比這厲害多了,很容易達到的。這樣的回答看的久了,等飛機的時候都不想開知乎了。
誰讓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暴風雪一般的變化席捲著大地,使我們再也無法踏著父輩的腳印走完這一生。於是乎,在未知的世界,選擇道路A,就失去了道路BCDE,無數人不安,惶恐,想爭取全方位的勝利,生怕錯過自己可能成功的領域。
某土豪親戚,兒子兩三歲便送去搭積木班,之後合唱,圍棋,奧數,英語,七八歲的孩子周末安排的滿滿當當。而她十幾歲的女兒,小時候學過畫畫,唱歌,鋼琴,etc. 報過的班不勝枚舉,十一歲送去香港念國際中學,還考慮來美國讀高中。這樣的孩子優秀嗎?當然,比我們小時候條件好太多了,去英國還是美國的名校只是選擇問題。可是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未必。
她想成為歌手,兒時歌聲動聽,可惜學習忙了就不練了。她想成為作家,少年有成詩之才,可是香港的粵語英語環境不利中文寫作。她說喜歡經濟,可惜數學不夠好。她說喜歡設計,可惜繪畫水準優秀但不出眾。會的太多了,就不知道最會什麼了。學的太多了,分在每樣上的時間能有多少呢?每樣淺嘗則止,就不知道自己的天命在哪兒了。
美國有個叫 Money ball 的電影,主角是職業棒球全才,擊打,奔跑,全方位優秀,還會橄欖球,還能考上斯坦福,簡直技能值滿點,可惜在職棒的表現並不優秀。後來他當了教練,在一個剛畢業的小胖的幫助下,發現通過組合一些綜合指數並不高,單方面好的便宜球員,能取得非常優秀的上壘成績。
同樣,20歲,ivy讀書,家境長相中上,這些條件列出來,有點標配來相親的意思。人生無短板,不代表可以會當凌絕頂。至於迷茫?人到五十知天命,誰20歲不迷茫?在自己有點喜歡的領域多花時間,遠離浮躁,不失為一種擺脫迷茫的方法。關於建議?少上知乎看一些人蔘贏家的帖子,這些帖子大抵上一半是吹出來的嘴炮,一半真的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想看更大的世界沒有錯,但是看著別人的儀錶定自己的速度,就很難看到風景了。
首先,題主已經站在一個很高的平台上了。
Ivy就讀,證明學習能力不差,家庭經濟條件不錯;愛運動愛閱讀,證明在生活中是個陽光有情調的人;說流利英語法語,證明與人溝通能力不差;長相姣好,證明會有很多的男士傾心於你。
以上分析結束,我談談自己的看法。題主為什麼會迷茫,我覺得原因如下:題主的每一步都是最好的選擇而未必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從小到大,無論是什麼背景的人,似乎都在做或被做著各種各樣「最優」的選擇。對於高考,能去清華經管絕對不會去其他專業;對於出國,能去IVY,即使我很喜歡工科,UM,UIUC,GIT這種學校也是我萬分不會考慮的。表面上看沒錯,但實際上我們的每次選擇都缺乏發自內心的贊同,我們做過的每一件事都一定要有「利益」才行。
然而,題主有這麼高的平台,為何不追逐一下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渴望?我想,很多人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甚至沒有能力去這樣做,他們必須每走一步都是為了利益最大化。題主你有這個條件,已經讓很多人羨慕不已了。
我看到題主說自己也嘗試過很多課但好像都不大對。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題主回頭看看,從小到大,我們有多少機會培養自己的興趣?慢慢來,別急功近利。同時要注意,興趣不只是象牙塔里設置的種種課程,而是生活中一件件的小事。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四歲,因為太淘,被姥姥姥爺硬塞到青年宮學畫畫,一學四年半,止於從老家來到北京。來到北京,被母親硬塞到管樂團,學習打擊樂,一學四年,止於小升初。繪畫,我拿過國際少兒比賽的獎;打擊樂,業餘九級,曾被老師鼓勵從事職業道路。10歲,被母親硬塞到奧數班學習,一學8年,風光過也殘敗過。但如今,我愛繪畫,愛打擊樂,愛數學。這些愛好,無論是否當初是我主動去學,終究沉澱下來,成為一輩子的財富。
有的時候,需要強迫自己跳出框框,我們成長得太規矩了,以至喪失了本該有的不同。
難以想像,一輩子股規矩矩走下來是有多麼可怕。能預見十年後的自己不是件好事,是悲劇。
我答這個題時,已經有好多好多優秀的答案了,題主可能看不到我這個普通的答案,但如果有緣看到,願對你能有所幫助。
最後,我為題主感到高興,因為迷茫是覺醒的黎明。我CommonApp寫了怎麼女裝參加cos比賽的事情,後來有人問你寫這個不怕悲劇啊……我說我想寫啊,因為我真的喜歡,真的開心。
為什麼想做碼農?因為想要建立ehentai這樣的網站。
加一點別的,
我覺得你太聽話了。
「長相是美女但不算太出挑,平時愛運動愛閱讀,因為很小開始學,所以能流利說英語和比較流利的說法語。」
你看,你愛運動,愛閱讀,但是你是不是真的愛呢?有沒有喜歡的作家,喜歡的流派,有沒有寫東西呢?你有沒有脫離一切已經有了的資源,在一些莫名的論壇上寫一些東西?有沒有跑到街角的籃球場跟不知道哪來的黑人一起打球?你是不是真的愛這些東西?
你是不是勇於承認自己「並不真的愛」這些東西;而運動、閱讀只是由於自己的家教呢?
我非常享受匿名帶來的感覺,在知乎上這種半匿名社區,我是因為我寫的東西本身收到了關注。14年一年我在知乎上寫了14萬字,許多都是匿名答案,反倒是匿名答案讓我確定了,我或許根本不需要他人的肯定與一切光環。
這幾天,我在《離線·開始遊戲》 李婷【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上看完了一篇《逃離的清單》,主角夫婦是自由撰稿人,在上次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雜誌破產,不再收這樣那樣的科技稿件;兩人為了改變生活,跑到大洋中的小島上生活,走之前,列了一份逃離的清單,推薦你看一下*(當然請支持下正版,我這樣挺不對的):
全文:
http://mynetn900c.device1584814.wd2go.com/api/1.0/rest/file_contents/Public/Tech/%E9%80%83%E7%A6%BB%E7%9A%84%E6%B8%85%E5%8D%95.pdf?device_user_id=8906404request_auth_code=f3c1864855adcdebe5f024d5fa206c122062bd033aca2434686ec9e097ae3107
有時候,當你嘗試逃離的時候,想一想是不是真的哪裡出了問題?做一個想像,假設,突然,你被學校開除了怎麼辦?或者說你真正發現了什麼非常喜歡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準備輟學怎麼辦?
當然有可能你會跑到太平洋的島國去,或許就是去投行工作,但始終保持著,有一天內心要做真正想做的事情的熱情。有這種熱情——可以只是很久以前去女僕咖啡廳打工的點滴,或者是 debug 了一個很久的程序終於搞定了,或者是自己動手建造房屋,你肯定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我覺得你可以看看哈佛公開課《幸福課》,教授本人當時跟你也很相似,但是他後來學了積極心理學以後就很樂觀開朗了。
灣區大伯村讀書,普通物理專業,男,21,長相中上,家庭小康,但對生活充滿希望
首先先給題主去去光環,牛的人太多,郎道16歲讀研,陶神24歲正教授,大神面前,ivy,長相,家產這些東西實在不值得一提。
其次想讓題主明白,大家都是普通人,無非層面不同,身處的地位不同,你有的困惑大家都有也都有類似的經歷,頭銜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雖然耀眼但卻空洞,所以,我覺得更加恰當的提問方法,應該是「就讀大學,感覺自己啥都有啥都不缺,就是感覺未來很迷茫」。
如果提問是這樣的話,我想我就能給出一個更加通用的答案了。
那就是找到自己喜歡做的,然後去做。
而對於你來說,我想你困惑的原因就是,我好想在做很牛逼的事情,而且我好像很牛逼的樣子,但為啥就是不能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為啥看了這道偏微分方程我興奮不起來。
其實答案也隱藏在之前的通用答案中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於我來說,生活非常精彩豐富,我喜歡物理,喜歡數學,喜歡車,喜歡手錶,喜歡吃,喜歡耳機,喜歡跆拳道,喜歡唱歌。這些東西,都是我發自內心喜歡的,我根本不介意別人怎麼看我,你喜歡做這些事情,是因為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自己感覺很好,而不是這些事情做起來,讓別人感覺你很牛逼。正因為你發自內心喜歡做這些,所以你做的有激情有動力馬不停蹄,每每有成就有結果的時候就會歡呼雀躍,這種從身心由內而外的精神愉悅,是你必須做你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東西的時候才能感受到的.
問題是你也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這個問題的根本歸結於你對世界,對自己的不了解。這個世界很大,牛逼的人牛逼的事有很多。
當你聽過幾千刀的客制化耳機,知道幾萬刀的jbl音響,再到數萬元的回放前端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卧槽我原來真的好無知。
如果你從馬四聽到貝九,從音樂語法,短劇,結構出發去分析看待古典樂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卧槽,這些東西好牛逼
你看到自己手裡的一塊愛馬仕手錶,ysl和celine的包覺得真特么貴,那請您去耍耍朗格,百達,積家,覺得自己真特么窮,你順便還知道了陀飛輪,三問,萬年曆這些神經病的功能
你以為電動車就只有特斯拉,普銳斯,而laferri,918,p1這些東西你聽都沒聽說過,你連馬力都不懂,扭矩都不懂,更不用談什麼變速箱剎車片了。
在你沒看到世界的全部之前,在你沒有了解到世界的未知之前,你告訴我你覺得未來生活很迷茫?難道你不想嘗試嘗試那些你完全不懂,完全不了解的領域么?
幾個頭銜,幾本書,一些知識,和整個世界比起來,太渺小了,你站在這些未知面前,沒有渴望更了解他們一點么,也許你很優秀,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的,但往上看一看,也不過如此了,牛逼的人如同滿天繁星,你光看清楚就精疲力盡了,所以在你自己閑的發慌總覺得迷茫的時候,抬起頭,先數數,這天上的繁星有幾顆,再說前途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自認為「長相中上」的女孩子都長得不好看,連「中」都沒有。
PS:並不是針對題主,而是針對問題中的「長相中上」。謝邀。只要生在一個中產華人家庭並且不太笨和不太懶,基本都能實現「ivy念書、英語法語流利」吧,藉由海外語言環境和當地華人家庭背景(重視教育)帶來的「虛幻的優秀感」是讓您這麼迷茫的原因吧—
您也清楚與國內幾百人甚至幾千人挑一的制度下考進清北的同齡人相比,自己並沒有經歷慘烈競爭的經驗進而對自身的優秀具有充分的自信。
與虎視眈眈的清北學霸相比,您的優秀來自生長背景,好像沒那麼牢靠;而與真正國內來的權貴子女相比,自己又並沒夠硬的家族關係。無論在哪兒,勢利的好工作也是拼爹的。估計您又看不上寫代碼這種活兒,怎麼也要高盛斯坦利吧。
總的來說題主夠幸運,破除那些對自身虛幻的期待,應該可以活得很精彩。
知乎越來越呆不下去了
一些答案在指責題主的優越感,反正我是沒感覺出來。而且隨便打擊嘲諷好玩嗎?我見過的清北學霸都沒站在高處這麼無禮的對20歲女生唾沫橫飛,人家只是默默發paper。
題主你才20歲,站在通向所有可能性的十字路口,代表了無窮的潛力。大部分人,包括我都經歷過這麼一段時光。對未來期待過高,但是又不知道從現實的何處著手。
如果讓我對20歲時候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耐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美德。充滿期待,渴望風險一生的事業,渴望一生的摯愛。但是人的一生這麼長,如果20歲的時候就被你找到了,生活模式未免變得太easy。慢慢來,用力的生活才能逐漸體會到生活的滋味ˊ_&>ˋ
最後,這種問題不要再在網上問出來。你露出一點迷茫和虛弱,一大堆出身比不上你的人就急不可耐的跳出來,恨不得貶你貶的一文不值。在美國好好奮鬥,做個靠譜的人,你會混的比這裡99%的人都好,他們也只有在你20歲的時候能這麼說你。祝好!我嘗試著從家長的角度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有一個很可愛的女兒,我對孩子基本的期望就3條:人格健全、習慣良好、身體健康。如果說有一點點貪心的話,就是希望孩子在三觀成熟之後,還能有選擇自己期望的生活方式的機會。
如果我女兒在20歲的時候能有你這樣的困惑,我會感到非常欣慰,因為這意味著她無論何時確認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都能有一些機會去選擇。
別著急,等待自己的成長,了解自己的內心,然後再選擇。
你這疑惑不是大問題,但是也絕不能以為是小問題,你之所以還不討厭怨恨目前的生活,是因為你還沒有遇到值得重視的挫折。
縱觀你所有的描述,不管是什麼20歲,什麼長相中上,還是什麼家庭背景,還是什麼閱讀運動發育,都只是別人眼裡的你而已,你在哪裡呢?
我以前開導過一個姑娘,大約和你是同一個問題,但是她比你大,所以遇到了瓶頸,你可以看看這個答案一個25歲姑娘的困惑,懇請各位指點迷津?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或許對你有幫助。您最適合的領域將在八百年後興起,您和它的匹配度特別高,毫不誇張地說,您簡直就是為它而生的。
而我呢,比較適合我的職業是公元199年袁紹帳下謀士田豐遠方親戚田不易家中花匠早上愛去的羊肉湯店打雜夥計在冬月廿三辰巳之交瞟了一眼的那根羊骨在還有肉時候的食客朱老闆手下的賬房先生,它和我的匹配度高達百分之六十七點五,現在我的工作和我的匹配度只有百分之六十六點四,我很煩惱。
職業是妻,妻不如妾。就是太順了,沒經歷過生活的苦。
先下結論(個人之見,可能有失偏頗):
- 在20歲這個年齡,有所迷茫太正常不過了,90%以上的人都有過,題主莫著急。
- 題主應該是在提這個問題時,比較閑,才有功夫在這裡思考人生。
- 選兩三個自己欣賞的且熟悉自己的人交流,說說自己的困惑,這比你在這裡提問高效且有意義的多。
- 給自己安排適當的短期、中期、長期任務,可以是工作學習方面,也可以是睡覺、看書、打遊戲、旅遊,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 寫寫日記吧,周記也行。所有的躁動不安、迷茫無助,都是你成長路上寶貴的財富。
- 不要被什麼所謂的興趣愛好所蒙蔽。(分析見最後吧)
--------------------------開始講故事、說道理的分割線----------------------------------------------------------------
先來看一張圖片吧。(表吐槽我畫工不行,也表吐槽人生怎麼可能是這麼簡單的二維)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翻山越嶺的旅途,我想,在你父輩的努力下,你已經到達了B點,而與你同齡的大多數人可能依舊在A點。剔除掉那些不想進步或無法進步的人,你已經確確實實領先於很多人。
我來講講在A點的一部分朋友吧。首先,他們會很羨慕你。因為他們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追上你,達到你的level,享受你習以為常的資源、視野和舞台。其次,他們可能會不理解你,條件已經很棒了,還有什麼好迷茫擔心的。再者,很小一部分的A點同學確確實實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幾年後追上了你。
碰巧的是,我應該也是屬於A點的人。但是,我的環境總是讓我不允許有太多的迷茫和困惑。從上學開始,就發現身邊的人比自己大,到大學的時候同班同學竟然有人比我快5歲了,那可是快接近我年齡的1/3啊!起初,我還沒意識到這種差距,後來發現自己種種想法too young too simple,才意識到,時間才是最強大的東西。我開始承認差距,改掉自己的玻璃心,慢慢發現自己學到了一些東西。等開始工作後,這種年齡的差距依舊在擴大,我就發現自己可學的東西更多了!所以,現身說法,讓自己不迷茫的辦法之一就是,把自己丟到一個身邊的人都比你優秀的環境下,你就發現你沒什麼時間去迷茫了。當然,這種辦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我想通過作者對問題的描述,非常主觀的揣摩一下題主的一些想法。20歲女,ivy讀書,家庭背景中產水平,長相中上,對自己的前途好迷茫?……長相是美女但不算太出挑,平時愛運動愛閱讀,因為很小開始學,所以能流利說英語和比較流利的說法語。……
題主自己應該是知道自己條件還不錯,所以大家就不要再苦口婆心的告訴她,小妹妹你很棒啊~其實,我覺得,題主其實也知道自己的這種迷茫也是沒有太多意義的。真正的迷茫是那些患上抑鬱症、自閉症的孩子們……
總的來說就是對於自己的人生很迷茫,總覺得目前做的事情是自己不討厭做的,但絕對不是最喜歡的,冥冥之中我總覺得自己可以在某個領域做的很棒,以後能有一番作為,但應該不是目前學習的領域。嘗試過很多課程,但好像都不大對。
我認為,答主描述的狀態,是大家都有過的狀態,也是非常真實的狀態。若要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產生類似的想法,我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家都被那些號召努力追求自己夢想,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的人騙了。
「XXX輟學去創業了,拿到了2000萬風投」、「XXX對這個非常的痴迷,年紀輕輕就已經有很深的造詣了」、「XXX發現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天賦,已經發了幾篇sigcomm了」、「羨慕XXX,能夠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你看鳴人(九把刀、櫻木……),多麼熱血啊,我也要像他一樣」
大家醒醒吧。
我敢打賭一個煎餅果子,他們實現這些驚人的目標,最主要的原因肯定不是當初他們極力熱愛這個行業。興趣確確實實是很好的老師,但是遠遠不足以讓你實現自己的目標。我所認識的那些成功軌跡很漂亮的人們,大多數是這樣一種模式:興趣——小成果——多一點興趣,多一點時間——不錯的成果——猶豫要不要all in——all in成功,成績斐然——被宣傳成從一開始就篤定追求自己夢想的人。他們其實也有自己猶豫、彷徨、厭惡甚至放棄的時候,並不是說他們剛開始接觸就喜歡上了。至於人家怎麼克服,怎麼成功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總之,題主,其實你現在也不知道你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可能你現在不喜歡的會變成以後你自己非常喜歡的。你需要做的是尋找一個正反饋。其實,也不用去尋找,時間也會告訴你答案~享受生活給你帶來的樂趣,是最該花時間去回味的,而不是這些什麼理想、目標、人生。
祝好!邀請我回答是來聽吐槽的么…
相比大多數同年齡的女孩來說,題主的條件已經足夠出眾了,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小小年紀就會去思考人生,而不是混沌度日。
題主具備擁有一個不錯人生的大部分基礎條件,唯一欠缺的就是對職場的理解,而這個也是不需要擔心的,因為你是未雨綢繆。
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擁有的工作都是妥協的產物:要麼工資不滿意,要麼興趣不符合,要麼私人時間太少,要麼發展空間有限。即使你足夠優秀,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說到興趣愛好和可能的天賦異稟方面,這個實在不好判斷。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可能高估自己的天賦,或者把興趣當成天賦。例如我曾經認為自己能夠成為頂尖的搖滾歌手,但是聽了一次自己的現場錄音就發現實在差太遠。但是,請注意,有夢想或者有天賦,不一定要馬上實現,也不一定要頑固堅守。有時候天賦就像一顆種子,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育才能生根發展開花結果。例如,你數量分析能力超強,可剛入職場時候可能幹的都是錄入、排版、做會議記錄的活兒。但是千萬不要覺得你在浪費時間,這是必經的過程,這也是職場的遊戲規則。這個世界上85%的工作都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而另外15%才需要專業技能,其中只有不到5%的人是能夠靠天賦吃飯的,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精英。你在成為精英之前,首先要具備85%的人都可以具備的能力。
目前,你所需要做的:一是制定職業規劃,特別是找到一個成功的人可以作為模版,二是多去嘗試多去體會,有時候失敗、吃虧、被教訓,都是寶貴的經歷。
既然題主在Ivy league求學,那申請時很有可能用過Common Application。我想Common App寫作personal statement部分的問題會對題主會有啟示:
- Some students have a background or story that is so central to their identity that they believe their application would be incomplete without it. If this sounds like you, then please share your story.
- Recount an incident or time when you experienced failure. How did it affect you, and what lessons did you learn?
- Reflect on a time when you challenged a belief or idea. What prompted you to act? Would you make the same decision again?
- Describe a place or environment where you are perfectly content. What do you do or experience there, and why is it meaningful to you?
- Discuss an accomplishment or event, formal or informal, that marked your transition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within your culture, community, or family.
容許我粗略地翻譯一遍:
- 一些背景或故事對學生的身份定位如此重要,以至於他們相信沒有這背景或故事,他們的申請是不完整的。如果你覺得你是這種學生,請分享你的故事。
- 追述你經歷過一次失敗的事件或時刻。它是如何影響你,你又學到了什麼東西?
- 思考你曾經挑戰信仰或理念的時刻。是什麼激勵你行動,現在的你又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嗎?
- 描述一個讓你覺得完全滿意的地方或是環境。你在那經歷了什麼,又是什麼讓你覺得有意義?
- 討論一次在你的文化,社群或家庭里標記你成年的事件或成就,無論正式與否。
可以再看一遍當年寫的文字,看看當年寫的謊話,夢話,鬼話,是怎樣帶你到現在處境。
========
我們看不到萬分之一的題主,更不能知道是什麼讓題主難以作出選擇。我們不知道題主是在美國還是中國讀的高中,經歷過怎麼樣的高中生活,生活環境是單族裔還是多族裔,是什麼信仰,有怎麼樣的社會期待和自我期待。
但我看到了一類人:英語如中文般流利,二外法語或西班牙語,跑體育館比我踢足球還勤,reading和paper多得像狗一樣。她們不僅僅在常青藤,還在各式文理學院,在Wellesley,在Mount Holyoke…她們數量如此之多,我不知道她們是否迷惘,但可以肯定題主不是一個人。
幫助有限,祝題主早日找到歸屬,擺脫迷茫。感覺這是個相親貼.....祝好運!
也許你最喜歡的職業是找到那個最愛的人然後嫁給他,在家相夫教子,所以找不到嘍。
以上純屬玩笑,只是藉此告訴你一個道理:不用急,時間會告訴你最喜歡什麼,不知道只是時機未成熟。
推薦閱讀:
※外國人都不給小孩穿開襠褲,那麼他們如何防止尿褲子?冬天要保暖沒法只穿紙尿褲吧?而且紙尿褲很厚?
※美國對煙花爆竹的生產製作、銷售購買、燃放使用都有什麼樣的規定?
※哪些外國名人有中文名?
※古巴導彈危機蘇聯的赫魯曉夫為什麼突然退讓了?
※美國的國土面積可以承載多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