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國際青年公寓和傳統的房產租賃模式有什麼不同,和鏈家的自如寓比哪個更有前景?

PS:雷軍靠這個可以顛覆房地產?


關注這個問題有一陣了,自己勉強算是個公寓愛好者,國際主流品牌的服務式公寓(雅詩閣和輝勝集團旗下的為主)基本都有中短期住過,這種青年公寓暫時沒有住過但是有去看過幾個現場(有朋友是做這類青年公寓工程總包的所以看現場的機會也比較多),我簡單說點我個人看法,如果有異見歡迎指正和討論。

You+國際青年公寓在我個人理解就像是升級到白領版本的集體學生宿舍,硬軟體配置相對於傳統學生宿舍來說會更完備一些,這類產品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酒店裡的中長住服務式公寓產品,但是相較那些主要面向企業外聘的外籍高管的大牌服務式公寓,這些面向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以及創業者的青年公寓的配備肯定要低一些。

換句話說,也可以把You+公寓理解成大學生從走出校園到正式擁有自己長期穩定工作以及穩定居所之前這個過程中的一個中低檔中短期過渡性服務產品。

我只從租戶(消費者)角度舉幾個直觀點的栗子來比較,就說上海:

我剛在上海跟朋友一起簽的一套兩室一廳一廚一衛一陽台(小100方),雙電梯,1995年的老樓,年租75k+(周邊貌似差不多也這價),每月人均3000+(水電另),配全套傢具廚具電器,塔樓結構,採光挺好,夏天有穿堂風,有陽台,半開放式小區,步行到西藏南路地鐵站(4號8號線交叉口)兩分鐘,繞著小區前後左右都有公交站,周邊菜市場水果店便利店多到兩隻手數不過來,離我健身房(設備設施挺好也蠻新的,有獨立拳房)小跑的話10來分鐘,公交的話6分鐘吧,遛彎去我們工地也差不多15到20分鐘。

我在上海看的某國際青年公寓,月租3500起跳,每月需另付250物管費,水電另付(水電是走商業用電,估計夏天開個空調會感覺像在用毛爺爺疊扇子吧),年租最多9.5折(我這還是說的浦東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物業,雖然工作日有去地鐵站的免費shuttle bus,但是通勤時間成本真是太高了。上海其他我看過的項目價格只有更高沒有更低,一般靠近2/4/8/10幾個熱門轉乘站的都是4300往上走)。房內會給配床和簡易傢具,裝修和施工水平和漢庭V2.0(後簡稱漢2)差不多手心手背的水平吧,隔音會比漢庭略好,單房套內面積在20~25之間(跟近幾年新一代經濟型酒店的單房面積差不多),房內除了能嘿嘿哈哈別的基本是啥也不能幹,有mini kitchen但是功能單一,所有住戶(15層樓)公用一樓一個廚房(島式操作台6個嵌入式灶台+3個中央抽油煙機,環屋4個水槽+島台2個水槽,1個雙門冰箱,1個烤箱,1個長條餐桌配若干餐椅,若干儲物櫃)、一個洗衣房(和海爾合作的,掃碼付款,5台洗衣機+2台烘乾機,好像是3塊錢一次,我沒記錯的話)、一個簡易健身房(10平方左右,1台跑步機+1個啞鈴組合架)、一個咖啡店(前台接待處的吧台)。

上海漢2差不多位置的店(這裡不說老店,老漢庭還是算了,太破了),間房間夜在150上下(再偏一些的便宜的120都有),包月或者長包整租的話看你自己砍價的本事了,如果不要求每天都有阿姨的話可以便宜蠻多,一個月4000也差不多能搞下來,房間面積和那些公寓都差不多大,床單啥的都是全的,用的東西就價格來說的話也不算差了。

所以按我個人理解,這類產品你要說搞什麼文藝小清新啥的我是理解的,但是你要說你多高級我是覺得有點哈哈哈的。學生嘛,平時再會裝逼到了社會自己掙錢花錢時候那真是慫得沒法看的,尤其是在租房子這種大數開銷上面(我就是其中之一啊哈哈哈哈,押一付三時候感覺身體被掏空)。

一方面中國學生大多還是住學校宿舍為主,初入社會的學生如果並沒太多社會經驗和關係,找房子會比較費勁也比較容易被坑,另一方面是剛脫離學校社群的學生還是對所謂的社群生活有些憧憬的,所以這類看著挺熱鬧還挺小清新的公寓也就有了生長的空間。你要說真想在北上深長期發展和混下去就指著住這種公寓來社交和相互學習了,我覺得也是骨骼蠻清奇。

另外,剛好在前段時間跟老大聊co-living這類合租概念提到了由著名辦公空間共享的wework公司做出的WeLive項目,現在他們只有兩家店,分別在紐約(110 Wall Street)和水晶城(2221 S Clark Street),設有四種房型(studio開間,一居室,兩居室,三居室及以上),人均每月1900刀起跳,公共空間設有開放式廚房和健身房,看宣傳照覺得還不錯,位置也都屬於王炸地段,好像組織活動也挺頻繁?但是這價格也真是不便宜。這些公寓也對外做短租,每晚每間的價格在135~175刀之間,不清楚生意怎麼樣。

我說句實在話,真想要好的公共和社交空間以及比較穩定和質量不錯的生活,多出去走走,整個城市都可以當你的客廳。想要交(男女)朋友?每天窩在(城郊的)(看起來很高級的)公寓里喝點(門口的)咖啡你就覺得男女朋友就有了?那我估計早跟給門衛大爺好上了...比較我每天下樓都會被攔住嘮會嗑,社交還挺頻繁的...在這些高端公寓和各位看不起的筒子樓中間的差價算一算湊一湊,給自己買個貴點的床墊子好點的床上用品,別的東西慢慢添置捯飭,在這個折騰過程中你就會慢慢認識這座城市,也會覺得比住在那些樣寒酸的板間里要窩心舒服得多。

另外,就我個人而言,除了工作時段和同事發神經和出去認真用心浪的時候,在家的大部分時間我還是想要一個人靜靜,並不想每天都瘋來瘋去搞社交。

從經營者角度來說的話,因為我自己做酒店相關工作,同樣地段同樣物業同樣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稍微願意花心思一丟丟(並不是太費事),做高配版Airbnb(間房間夜做到900+)都會比這些低配的公寓要賺錢得多,做得好的可以做到年出租率近100%(我身邊有很多例子,活的)。別只看到鏈家搞啥自如公寓搞得風風火火,鏈家很多自己的人都是拿著好房源在自己做Airbnb。


說到底還是看你拿物業和運營物業的綜合能力,往大了說就和REITs的募投管退差不多一個原理,大家都是拉皮條的,要說靠著玩意顛覆地產嘛,那就像在說給你個攪屎棍你好像就能把爸爸打死了,也不看看業主爸爸都姓啥,勉強當聽你講相聲了


非房地產從業人士,斗膽來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瀏覽了一下YOU+的網頁,發現這個公寓裝修得非常豪華(對於一個青年公寓來說),活動室很寬敞,問題是房間實在太小了,還不知道帶不帶私人衛浴和廚房(應該帶的吧,不帶那真就沒法住了)。
這個公寓面對的是年輕人,一個這麼小的房間就要兩千以上,性價比實在太低。月薪能到這個水平的年輕人不多,年紀偏大的人,比如我吧,實在受不了這麼小的房子,還有左右那麼多的鄰居(不用想,晚上一定很吵)。為了社交功能住進來就更不划算了。豆瓣上一大堆同城活動,真想社交,多得是機會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聚會。

不過我倒是住過類似的公寓。十月份去日本玩,租了大阪一處青年公寓。這個公寓也是連鎖性質,為年輕的日本窮人提供月租服務,部分公寓還提供旅遊短租服務(包括我住的那棟了,除了我一個旅行者,全都是日本年輕人)。租金在日本那是相當便宜。樓下有管理員,帶一個小餐廳提供早晚餐服務,價格很實惠,還有免費飲用茶水。我每天出門和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打上兩大桶飲用水。日本瓶裝水太貴。缺點是房間小(和我家廚房差不多大吧),裝修簡單,不帶私人衛浴和廚房,只有每層提供的公共衛生間(提供衛生紙,萬一用完隨時有人補充,我就沒碰見過少衛生紙的時候)、單間浴室(浴室里連穿衣鏡、體重秤都有)、洗漱間(洗漱間提供洗手液),一樓有一個大的公共浴室。優點是樓頂有公共廚房(提供一切你需要的烹飪設施以及電冰箱、免費儲物櫃供你儲藏食物)、投幣洗衣機、晾衣台,連公共的吸塵器都有,免費取用,用完歸還即可。所有公共設施(包括走廊)都有專人打掃,簡直一塵不染,比我住過的國內酒店還乾淨(日本人愛乾淨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該公寓還出租自行車,設施齊全,靠近地鐵站,周圍超市、便利店、遊戲廳、飯店……一應俱全;並且有管理員提供物業管理,晚上要是有人吵鬧可以投訴(其實晚上真的很安靜,我看告示上說有人投訴吵鬧,可是我真的沒聽見)。如果要求不高,其實生活還是很方便的。
我在公寓周圍一轉,發現這裡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公寓。這類公寓也就是年輕人暫住的地方,沒有人打算真的租一輩子。一旦生活條件好了,肯定還是要搬走的。但是這類公寓才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真正需要的。價格便宜實惠,雖然沒有什麼炫酷的酒吧撞球室之類的東西,但是卻提供一切必要設施。我住了十天,完全沒有感覺到任何不方便,衛生設施雖然是公用的,但是簡直像五星級酒店一樣乾淨,所有我需要的都替我想到了。

我覺得YOU+的創業者可以去這類公寓考察一下,吸取經驗。類似這樣的公寓,實惠很重要,管理也很重要(包括對房間、公共設施以及房客的管理)。房租是一個很大項的支出,大家租房的時候,尤其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還是會考慮性價比的。刨去炫酷的外表,實惠的里子才是最重要的。


科普型回答……略淺顯……業內大神笑而不語吧~

首先的首先,這玩意確實是房地產行業的一部分,做好了,可能會給傳統的房屋租賃市場帶來一定的改變,但是要說靠這個顛覆房地產就有點不太可能了。就好比說雷軍是賣小米的,他種植並且收穫了很贊的小米,創辦了很棒的模式,那麼憑這個衝擊一下糧食市場倒是有可能,可非得說雷軍靠賣小米可以顛覆整個傳統農業,有點兒虛了不是。


那,先講這個You+。
You+是什麼呢,說白了是一種面向低端的服務式公寓。那服務室公寓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一種長住型的酒店。
所以You+這類企業做的其實是面向更低層次消費者推出的、服務和品質雙雙縮水了的、長住型的酒店。
You+是2010年在上海起步,算來好多年了。那個時候這類低端服務式公寓剛剛起步,所以You+也算得上業界元老。
但是目前來看,事實上You+做的並不是最好。


再說說這個行業。
傳統中介根本無服務可言,說白了就是皮條客、玩兒「房東房客連連看」的。這也是You+等企業能夠崛起的核心機會所在。不管怎麼說,公寓租賃商最起碼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整合。打個比方說,以前的租賃市場更像是一群小農(業主)在街邊兜售自家地里種出的瓜子花生蘿蔔大白菜,而You+這種服務室公寓就像有人開了一個大型蔬果超市,集中收購農產品,集中轉售。厲害也就厲害在這裡了。
行業算是起步於2010年後。迄今為止已經產生了大批的品牌:新派公寓、魔方公寓、上海寓見、深圳協縱、成都優客逸家、亞朵寓、上海青年匯、上海蘑菇公寓、北京自如寓、南京未來城……據稱,這些企業的運行情況還不錯,空置率控制的非常低,然而據我估計,因為把服務式公寓最值錢的那部分砍掉了,只剩下一個產品的基礎皮囊,所以其實其盈利能力並不會很高。
雷軍也不是這行的第一個天使。前面2013年賽富投給新派公寓1.6億,華平給魔方公寓3000萬美元,優客逸家A輪拿到400萬美元B輪拿到2000萬美元,蘑菇公寓拿到了IDG和平安的錢,南京未來城拿到某開發商的錢,青年匯、上海寓見等等都有拿到投資。事實上,好多人認為這塊肉已經被捧得太過油膩了。

再說產品。
行業產品在形式上分兩種:一種是集中式——企業整租一棟樓,然後進行包裝,形態上類似於酒店;一種是散點式——企業分別選在不同的位置租下大戶型普通住宅,進行包裝再拆散出租,形態上類似於合租。
而很明顯You+屬於集中式。
九九八十一式,不管是哪一式,其實這類產品的特點是共通的:年輕化的裝修、定期打掃保持整潔、提供基礎社交場地與設施、提倡青年交際、看起來逼格都很高,當然租到手的價格也高。
事實上產品本身所能提供的東西確實有限。
粗略了解過,產品價格普遍較高,(當然也有主打剛需客戶的低價產品,比如說深圳協縱),甚至某些產品的價格可以媲美同地段裝修不錯的一室戶,那麼你說,除了情懷二字,還有什麼賣點咧?消費者又不都是鎚子,LOL。
租賃市場、說到底還是低端為主。你跟窮人講情懷,能講多久?
租房的人,第一看重的是性價比。
所以啊,一切不從客戶需求出發的市場遠景,都是紙上談兵。

然後講市場。
要承認的是,當前的房屋租賃市場很亂。房東亂、租客亂、租金亂、無節操中介摻一腳更亂。
同時,在一二線城市,這還是個不小的市場。簡單的想,隨著2015年的到來,龐大的九零後軍團紛紛步入了25歲的時代,90後成長環境好,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更高,在買不起房子的年代自然會產生更加高級的租賃需求。那麼時代在召喚,我們確實需要一個角色來對這其中的資源進行整合,提供更高品質的公寓租賃服務。
然而我們所需要的,的確是You+這樣的嗎?
或許好多東西還需要我們再想想看。

最後的最後,其實,私以為,房屋租賃這鍋湯還沒熟透呢,雷軍先花一億買了個勺兒,是想將來可分一杯羹吧。


YOU+與自如寓應該都算是集中式長租公寓,個人覺得,其發展註定小眾,盈利模式或許可以多樣,但是用戶不一定買賬,畢竟房租上已經坑了那麼多。

所以我挺的就是,分散式長租公寓。就是利用現有的分布在各處的空置房,改造成4-5個房間的小套間式公寓。

你會說哪裡來的毛猴,出來搞笑的么?

這是數據:
青客公寓:B輪1.8億人民幣
蘑菇公寓:B輪2500萬美元
小螺趣租:A輪500萬美元

資本市場對分散式長租公寓的認可,我想很多就是因為想uber、airbnb這類的利用社會盈餘資源進行再分配的公司的認可。

那麼對於分散式長租公寓,其故事可以說的很好聽。有這麼一群人,無房無車一身在大城市飄,月薪不高,生活穩定而拮据,想租個好點的房子,但是又有各種黑中介、二房東,變著法子整著你。又有那麼一群人,因為拆遷或是有錢,有了一堆一堆的房子,空置著怎麼辦?要嘛中介,嗯,很多是騙子,要嘛二房東,惹是生非,兩相不利。飄的人需要一個正規的依靠,有房的人也需要一個正規的依靠。

於是利用這些分布的房源,進行再整合出租給飄的人的公司,就會得到雙方的認可,而且利用閑置資源,這不就是類分享經濟。使用權租賃出去,世界多美好。

相對而言,分散式會比集中式故事好很多。所以我看好前者。


互聯網模式的引入,還可能實現「羊毛出在豬身上」,企業不是簡單的只靠中介費或者差價實現盈利,還可以通過很多衍生模式實現盈利,甚至能夠通過自身的定位,將租房公寓打造成為社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實現社群經濟的價值,更遠的未來甚至可以做到更加細分,那時候所謂的白領公寓、愛情公寓、創業公寓等估計都不是稀奇的事兒了。


那麼貴的房租,這情懷普通青年真心消費不起的。
顛覆基本不可能,撐死靠情懷撈眼球,房地產的水,深不見底。


http://note.youdao.com/share/?id=134ea526fee932b57ed26046e9bcbe65type=not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優客逸家創始人劉翔寫的一封長信


一直在關注青年公寓市場。上面的回答,已經科普的非常充分了,You+是集中式,自如是分散式,兩種類型代表現在國內公寓市場的兩個方向。

集中式,就是業主買了一棟或者一片物業,集中管理,集中住宿。好處是,管理方便,活動組織方便;缺點就是:偏(因為單體投資量大,好的地段很難有大面積的住宿空間可以統一出租。)

分散式,就是在一定的片區內(之間相隔不會太遠,因為需要控制管理維護成本),以單個房間出租的公寓。鏈家依靠著自己的房源系統,在這個領域做了自如。這不過是在原有租房的基礎上,把二房東變成了鏈家。

兩個模式,我個人更加看好集中式的公寓發展模式

原因:趨勢

1、行業趨勢

一直以來,國內的租房市場都著這樣的血淚故事:

a. 房東兒子要結婚,決定賣房子,於是租客在寒冬臘月天被趕出了房子;

b. 房東月經不調,突然決定漲房租,租客只能含淚交錢,每日以泡麵度日。

類似的故事很多,大多都成了姑娘小夥子們結婚必須買房子不是租房子的重要理由。

但是那些比我們稍微發展快速一點的國家,也是這樣的么?

以我自身在美國的地產從業經歷來說,公寓產品和出售型住宅產品是地產市場上,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當一部分美國人,都是租房。(是否超過一半,手上沒有數據,不敢亂說) 不買房子,一方面是沒有存款,更重要的原因是,租房市場非常規範。 每個公寓都會有自己的租賃處,簽好合同,就可以拎包入住,不用擔心什麼未到期被趕走,不用擔心什麼突然漲價。

這種統一管理的,規範化的租賃型公寓,在美國大城市中,比比皆是。而國內的類似產品,在青年公寓誕生之前,幾乎是空白。

按照行業發展的趨勢來說,這個市場,需要有人來補充,需要有產品來滿足中國社會不斷發展帶來的需求。

2. 政策趨勢

前段時間,蘇州首先拍賣了只租不售型地塊,借著上海也拍了的兩塊只租不售地塊,一時間,無數人猜測,是否租賃市場是否來到;緊接著,廣州提出租售同權,更是加深了這個猜測。 從現有的政策跡象表明,國家在維持地產價格市場水平的同時在支持房屋租賃市場,這是一個風向。(近期許多公寓產品被追加投資,從中也可以窺得一二)。

3.投資趨勢

前面的回答,已經提到了各家青年公寓的融資規模及水平。我只想再補充一點:

在美國,公寓類產品的投資,是非常受REITS基金及家族基金歡迎的,因為他有著穩定的現金流(房租都是定期的現金流入),中國的地產證券化也是大勢所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租房產品在資本市場走紅,也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現在的公寓市場,問題很多,困難更多,但是我相信它會有更好的未來。

不請自來,謝謝!O(∩_∩)O~


沒有住過YOU+或者自如寓,但是作為記者曾經採訪過YOU+的劉昕、優客逸家的劉翔和自如的熊林。就來斗膽回答一下吧。
先說定位。
在順為資本(雷軍有股份)投資YOU+後,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北京創業創投圈的應該沒人不知吧?)也加入YOU+成為聯合創始人,YOU+總體的方向變成聚合各方青年資源的創業平台。劉昕和劉洋、蘇菂甚至還有計劃引進或自己發起創投基金。雷軍的投資頂多是分這杯羹的一個勺子。
自如旗下有自如寓(北京6棟,總房間2000多)和自如友家(北京+上海共9W多間房)兩個品牌。自如寓的定位是給中高端人群提供有品質的租房體驗,也就是更偏住房本身。畢竟創業者只是少數。
再說資源。
雖然有雷軍、蘇菂等人的支持,但是YOU+的資源還是不如自如好且多。因為租下並運營整棟樓的成本確實太高,滿足條件的房源又少,目前YOU+並沒有太多強有力的金主的支持,雷軍1億多的投資對擴張期的YOU+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自如寓則不一樣,背後有鏈家這個巨頭,樹大好乘涼,所以根本不用考慮引進其他的投資。有了足夠的房源和資本的支持,自如寓的規模也達到了6棟。但是目前也只有北京才有自如寓,上海還沒有建設的計劃。
最後說盈利能力。
做這種青年公寓,普遍回報周期長,投資回報率較低,因此都不得不擴張規模,來實現「滾雪球」效應。YOU+目前在廣州開了3家,北京準備開2家,上海準備開2家。但是成立3年多的YOU+目前還僅僅是保本的狀態,盈利能力還是比較弱。
自如寓目前的入住了普遍在90%以上,只有歡樂谷自如寓因為地理位置較偏僻,入住率只有80%+。而且,自如公司目前也還並沒有保持持續盈利。
綜合來說,這種針對青年人細分市場的房屋租賃服務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並且肯定會更加激烈化的。
最後,說說結論:
如果非得要比較YOU+和自如寓,我更看好自如寓。
ps.現在外界大多被雷軍和小米忽悠得厲害。雷軍涉足YOU+,投石問路,更多的可以視作一個投資行為。想要憑這個顛覆房地產行業?還是先把手機做好,把專利問題處理好吧。


@王大可 的 回答 更適合不了解地產/服務式公寓行業的朋友們搞明白這個問題,我這個答案純屬吐槽,別給我點太多贊了……我匿名回答就是為了吐槽的……

————————分割線————————

沒什麼區別,群租房裡互相不認識的都大把多,寄希望於社區環境社交生活是一種極為理想主義的美好的……幻覺,除非房東還控制了所有租客基本統一性格、統一興趣、統一上下班時間……當然了,雷房東是不讓已婚人士住進來的,感覺就是拉人租房相親來的……另外,先把牆上的裂縫補補好再扯現實社交好吧,我最討厭家裡一地的牆皮了……

隨手貼個鏈接給大家看下地產行業的評論:
小米公寓顛覆房地產?別逗了!

小米公寓顛覆房地產?別逗了!
2014-11-27 高策地產

這兩天手機被超酷的「小米公寓」刷屏了,入住先考核、狗血的機關……充斥人們眼球,一時間「小米公寓要顛覆房地產行業」的說法也撲面而來。

對此,小編特別當了一次非法搬運工,讓大家聽聽不一樣的聲音。其實小編這種無節操偷偷搬運行為還是蠻拼的。


以下內容來源於陶總朋友圈。

高策機構 陶紅兵:

互聯網業的人以為小米要顛覆房地產業了,許多搞地產的人怎麼也糊塗了呢?小米公寓如果把盈利模式放在租金收入上怎麼顛覆,如果不是靠租金回報那靠什麼獲利呢?或者說他到底要的是什麼?這個就有意思了,我不告訴你!


以下內容來源於公眾號「和墨」

資深業內人士邱月嬌:

第一、這是一個以租金收入為回報的生意,本質上可以認為是【長租個性化酒店】,【服務式公寓】或者【青年旅舍】都行,所以在這種投資模型下有幾個先決條件:基本都得是在一線城市,小白領,文青各種「漂一族」扎堆的城市,房租高又不願意合租的,基本收入還能過的去的(剛畢業的,月薪就算拿到7k,租金2k還是壓力很大的);

這公寓的投資得可控,不然28年都回不了本,所以新建建築不可能,早知道現在但凡有人的地,地價可都不便宜,至於建安裝修我倒覺得是可控的、服務人員運營人員也可控。所以最合適的選址就是老工業用地退二進三做改造(地段好,土地成本低,租金又做得上去),投入成本不會特別大(改建一下就行),上海有一家弘基很擅長這種模式,不過又發揚光大了,改了不是做公寓,直接做創意文化商業和辦公,租戶穩定租金承受能力也強,個人覺得比針對白領的小公寓投資回報和社會影響要好。

第二、拜託了,這根本不是房地產開發商會去玩的事——1、靠租金這是根本回不了本的好么,連地價都回不來,別說其他;2、如果真按這麼設計去賣產權,小白領不會買,投資者也不會,原因么,公攤太大(300平米的客廳),要麼開發商學雷鋒自己持有,不計入銷售面積,可是以現在購房者對開發商的態度,誰會相信開發商是真做善事啊(內心估計都會來一句「羊毛出在羊身上」),更不用說這只是過渡型居住,租客的更替在沒有統一運營和定價的基礎上,是沒有辦法保證上述的居住品質的,所以就算投資客購買了,租金運營的提升也缺乏統一主體(跟散售商場都運營不好是一個道理)。

所以,我來總結下,這個模式只適合工業地產改造和非盈利型運作,指望成為一個好的房地產投資模式的,很難!所以我情願相信雷軍有一大半是為了扶持小微創業型企業和個人吧。


地產課堂 黃章林:

1.啥玩意小米公寓,和小米有個毛關係。雷軍是個天使啊,投資人,不是維多利亞的秘密那種天使,5分鐘扶貧幫困或者說種下希望而已,離開互聯網居住解決方案兩萬五千里好不好?!

2.為嘛那篇源自廣州某媒體的文章會被瘋轉?這是個問題,值得分析。簡單說說:地產業太需要互聯網。有人說地產人饑渴得很,迫切需要小米來把房價降一半。於是,選題大於標題,標題大於內容,時間大於形式,形式大於內容,文章火了,轉了,不意外,很正常。


雷忽悠,在為智能家居打廣告,做樣板房。。。。。。。忽悠語錄本質上就是廣告,飛豬,做世界第一,夢想,不炒作怎麼搞品牌?怎麼提高估值融資?
菊花當年寫我的父母親,哭窮咯,都是一回事。


最大的不同,個人覺得是You+更強調公共空間共享。年輕的租房一族,對租房品質要求高,也有強社交需求。就從租客穆木講起吧。

搬運自微信公眾號~

穆木是「狼人殺」鐵粉,業餘時間喜歡玩兩把,但多是一些臨時局,不僅玩家和時間不固定,而且遊戲體驗一般,他最大的希望可以找到固定的遊戲組織 。

當時他還租住在農民房中,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附近的長租公寓里有一家24小時健身房,便和朋友一起來考察,健身房很不錯,不過最吸引他的還是公區里正在舉辦的「狼人殺」局。

原來公寓每周二都會舉辦「狼人殺」遊戲局,玩家多是公寓里的租戶,也接受新人玩家,兩次遊戲之後,穆木決定搬進公寓,除了溫馨乾淨的住宿環境、貼心的管家服務,更主要的是喜歡在社交氛圍濃厚的公區里玩遊戲、健身等。

那麼,公寓內是否應該設置公區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明白公區的意義,廣義上來說,走廊、電梯、樓梯間都屬於公共區域,而在長租公寓里,公區特指的是劃分出來的用於租戶生活的公共社交區域,包括閱讀辦公區、影音娛樂區、健身區、休閑區等等。

其次從公區的功能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公區的存在意義就是為租戶提供配套的生活服務和社交服務。例如:

在公區內設置公共廚房和公共就餐區,為租戶提供廚房和就餐服務,就是考慮到公寓的主要客戶是年輕人群,不習慣自己做飯,同時又要滿足部分租客自己動手做飯的需求。此外,在開放的環境內就餐,為公寓增加生活氣息的同時,也使得租客的房間更加清潔。

設置影音娛樂區和休閑區,為租戶提供遊戲娛樂服務,是考慮到公寓內的房間太小,不足以應對三人以上的團體聚會,而租戶們在公區進行聚會,既能獲得更舒適的聚會體驗,又因為開放的環境使聚會人員得到安全保障。

設置閱讀公區和健身區,為相同興趣和愛好的用戶提供交流空間,既拓展了租戶的社交圈,也方便相同愛好的租戶相互交流經驗,提升生活和工作能力。

除了上述的各項功能之外,公區還可以提升了品牌公寓的綜合競爭力。近年來,長租公寓的高速發展,吸引了大量的開發商和資本進入,在為行業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給品牌公寓運營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資本和房源量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服務成為了公寓運營商的決勝手段。

畢竟,長租公寓本質上是屬於服務行業,最終必將是要以服務決勝負。


看了下案例,這個就是西方的party house。在荷蘭,出租單個房間的party house(也有50人以上的,天天晚上和就像個酒吧似的)價格永遠是干不過單人的studio。這個模式在歐洲完全是自治的,住在party house里的人會主動找朋友進來住,也會要求面試陌生的新住客。完全不需要房東管理party house就能運營的很好,價格也很實惠。

現在我看了他們做的模式,因為加上了管理,價格比一居室要高了。加上亞洲文化更加偏向於私有領域,小範圍的試點是不錯,但我比較懷疑這個模式能不能大規模的推廣開去。

說不定去掉party的部分,把所有額外服務變成收費的,降低成本,這個項目會更成功。


作為一個租房子的,關注到這個You+,看看還是覺得價格太貴,了解一下才知道原來項目是主打「情懷」的,可是樓上有位說的好,「跟窮人講情懷能講多久」,深深的覺得同意得不能更同意啦!!!我們窮人有情懷,可是沒有money買單呀。。。


個人以為,房子的宣傳做的越好,價格肯定越貴。
畢竟怎麼宣傳,是營銷部門的工作


如果你有1個億,然後給你一個選擇,搶走其中的33%;或者投資一個物業,每年拿幾百萬的利息

請做選擇,謝謝


未來一樓一鳳的專業配套?


區別不贅述啦

關於哪個更有前景?
只一句話:瘦田沒人耕,耕開有人爭。

摺疊就摺疊吧。

錢就是肥料。能長成什麼樣,只有施了肥才知道。你們說的前景也就是吹吹牛打發打發時間。

集中式公寓的想法在08年的時候就有了。那時候經過多次論證,歸根結底,沒錢,準確說是拉不到投資。錢都往收益高的地方涌,加上公司申辦這一塊也有"難度",經營上面因為當時條件也不佳,信息相對阻塞,質量好一點的住客信息不像現在收集起來這麼容易這些借口而導致論證結果只有2.7分。


看過自如寓,說實話,覺得不行。
1 價錢不便宜。31平米最低3900+10%服務費。稅前月薪10000的肯定扛不住。但是面向對象是年輕人,現在在帝都月薪10000的年輕人不多吧。他們說主要是互聯網和金融的從業者,也許現在供房量還少,還能維持入住率。
2 環境不好,我看的店是個ktv改的,就是好幾十間房的大衚衕,一個小電梯,不知道上下班的時候樓道里什麼景象
3 味道不好。真的不好,樓道通風差,每個層樓道都有味道,有的是速食麵味,有的是盒飯味。
4 房屋內空間很小,比如家的標準間大一點而已。
5 隔音差,隔牆很薄,估計晚上是叫床大交響了。
至於社交什麼的我覺得挺扯的,如果真的是互聯網和金融的從業者,天天996忙的狗一樣,回家就睡覺吧,還社交屁呀。

正好有個朋友租了,情況時:單身女性,月薪25000+,有房有車,但是每天上下班要3個小時,覺得太煩,沒時間找房,不接受合租,索性先租個6000的,邊住邊找合適的房子。

這麼看面對短期周轉(臨時項目,家裡裝修)什麼的,倒是可以,常住我覺得挺不靠譜的。


由於工作原因,自如和YOU+都有住過,這兩家也確實是公寓行業內比較典型的案例。

YOU+的模式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覺得無非就是把房子做得好一點,然後講講創業故事罷了,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在其他回答里有說過一個論點,即體量做得越大,就越不賺錢,原因是利潤被各個環節所稀釋以及沉重的人力成本。因此YOU+做的其實是另一種變現模式——依靠租客的租後服務賺錢。

眾所周知,越是精準的廣告越貴,也越有價值,而YOU+非常著名的「四不租」其實目的在於用標籤來篩選租客,讓入住公寓的租客都符合「年輕」、「有想法」、「創業」、「熱愛交流」、「有錢」等等的特質,而這群人所衍變的圈子就非常值錢了。舉個例子,某投資人希望能夠投資一些比較好的項目,YOU+就可以牽頭辦一個交流會,至於要不要收費,你覺得呢?這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案例,但確實把租客圈子搭建起來以後,是存在變現可能的。

第二個改變在於,YOU+看到了未來長租公寓會陷入同質化競爭,為了避免後期打價格戰,就需要找到長久有效的銷售方法,而口碑營銷是最棒的解決方式。通過文化的熏陶加上服務的支持(比如公共區域可以健身、看電影、玩桌游等),是可以讓租客住得挺爽的,繼而通過介紹朋友入住有獎勵等方式,引導老客帶新客,避免在入住率不佳的時候,陷入價格戰。

第三個改變在於租客對租住體驗的改變。YOU+的房間比較小,但是公共區域很大,這樣的目的是讓租客多走出房間,多去跟其他租客交流,而如果有朋友來訪,也不用帶Ta去閨房,直接在公共區域喝茶聊天就好。是不是很棒呢?如果你說是,那實在是太天真了。其實這樣設計的核心目的是為了賺錢。你想想,這麼大空間的公共區域是不收費的,房間再給你做個30多平,每間房不得租5000多呀,所以通過公共區域來降低房間面積,就能做出更多數量的房來獲得更高的收益。而這樣的設計思路也被很多新公寓所吸收,現在很多都做了公共區域。

第四個就是老生常談的設計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出租房就是四面白牆配上一些簡單的家私,但YOU+的公寓設計得很漂亮,家私也是定製的,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現在太多公寓都開始注重軟裝設計,所以這樣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回過頭說自如,其實自如跟YOU+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是分散式,一個是集中式,自如也有做集中式的自如寓,但是規模比較小,現在也在嘗試做集中式,不過思路基本上都差不多。


推薦閱讀:

Airbnb 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TAG:互聯網 | 房產 | 短租公寓 | 短租 | 樂乎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