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名字解讀人格特徵?
為什麼會出現紅黃藍事件?教師的個人成長經歷有什麼影響?什麼是大愛?自我認知是什麼?
分析從來是多因素的,光從一個名字根本就無從探尋。
例如那位說張三的。為什麼張三就代表著家裡排老三,而不是我不過天下某某,一粒微塵,而此微塵卻是世間獨有,誰人無法替代。即便同名你亦不是我的那種看透與豪氣?
那位答主的分析裡面也提到了該女士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徵。這些難道都是一個名字賦予的嗎?分析裡面也已經提及生活環境和基因原因,這些都不是一個名字就可以決定的。一些時候,代號甚至比名字更加符合人物性格。
我們做實驗,都是要控制變數的。干擾因素太多了的話,結果會失准。像是我們測量一個人是否會因為觀看暴力視頻而變得暴力時,我們不僅要挑選家庭條件相似的,還要讓他們被成人看管時間都一致,這個分析如果只是根據名字來,那他的正確率能有多高呢?
如果兩個人都叫張偉,那麼他們是不是都是一樣的呢?都對小龍蝦過敏,而且是個垃圾律師,新娘子都會在婚禮上落跑嗎?
自問自答其實挺沒有意思的。
以前一直以為知乎是個來看別人故事,了解自己不懂的事的地方。問題問出來是給別人回答的,大家相互討論,更深的去理解問題。後來多了好多什麼什麼體驗,看看段子也算可以。硬廣也做的人心裡舒服。自我推銷從來不是一件見不得光的事,但是這樣生硬的,基本不能說服人的塞東西進來,真的不是很讓人舒服。這真的是知乎藥丸嗎?這次忽然希望這是一顆假藥了。
在一次訪談中,訪談對象是一位95後的女生,名字叫「張三」,職業是一位幼兒老師,畢業於某師範學校,後又讀了某函授大專,師範畢業後去了某市的幼兒園做老師,父母也從老家來到這個城市,以拾荒為生。女生思維跳躍,工作二年時間,對工作有初淺的認知。訪談完畢後,我給到園長的建議是「此女孩自我認知過低,不宜擔當幼教工作」,團長對此表示很驚訝,於是我對這個女孩的人格進行了剖析。
知我認知度低
當我聽到女孩的名字「張三」時,就問她對這個名字有什麼不滿意嗎?女孩表示沒有什麼不滿意。我作再次確認,得到還是肯定的回答。這個「三」而非「山、姍、珊」,作為女孩的名字是很令人感到詫異的,如果說小時候爸媽起了名字隨意了,那上學後也應該改個名字才對,但她一直到現在一直就用了這個名字,並且也沒有覺得不妥。
原生家庭的冷漠
一個人的名字,寄予了父母對她的期望,要五行、要生辰、要宗譜,等,每個字都凝聚著父母對孩子的愛意。而本案的女孩名字是「三」,從字面只能理解出排行老三,就再也沒有其他的寓意了。那就說明她的父母,對她的出生,很不在意,根本就沒有寄寓多少未來的希望,就只有一個排序,感覺連寵物都不是。一個沒有未來期許的名字,也就不會給她的父母帶來多少的想像,所以她的原生家庭也不會有多少愛給到她。
沒有自我覺醒,隨意
這個女孩在上學、踏入社會後,一直沒有覺得這個名字對她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或者也沒有在意名字的寓意,可能與她的環境和相處的人有關。很多人可能會說,名字就是一個符號而已,不必那麼認真吧。如果是一個對自己未來沒有期許的人,那從人格意義上講,叫什麼都行。那麼如果名字可以叫什麼都行,也就不會有過高的理想和追求,她的超我也就不會有太高。自然也不會有立身處世的原則,也就是說她會缺乏自我。注意呀,一個人缺乏了自我認識,就會對本我可能失去有效的監督和控制,一旦本我失去控制,就會做出一時衝動的行為,如:暴力行為、性衝動、自殘,等,還可能會在生活中較為隨意。
與職業不匹配
作為幼教老師,需要什麼樣的特徵么?「大愛」呀。很多女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母愛」,對孩子有天生的喜愛,但未必女生都能做到「愛吾幼及人之幼」,就是愛別人的孩子如自己的孩子一樣,你可以為自己的孩子把屎把尿,但未必能做到為別人的孩子如已一出般,不光是行為上更要在內心上也是如此。而大愛就是愛別人的孩子如自己的孩子一般,這樣的愛才是作為幼教教師一個核心素養。
什麼樣的人才具備大愛呢?有大愛的人,首選就要從小受到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只有在0—6歲受到了父母關愛,才會在成長中更加自信,人格也就會豐滿,只有自己感到愛都滿溢出來了,才會有可能產生大愛,而這位「張三」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危險的潛意識
潛意識裡都是成長階段中,各種負面的、受到壓抑的情感和認知,從小受到各種不幸的經歷,都會被潛意識所壓制、抑止,積累的越多、壓抑的越深,在成長中的某個環節受到某種誘因後,越有可能會爆發出來。所以個人的成長經歷越複雜,經歷的越多,人就不純粹,就可能會在某一天被引爆。這也是紅、黃、藍出事的背後的原因。
講到這裡,園長被徹底說服了。那你有沒有被說服呢?
感謝各位朋友對此話題的關注,這裡我需要解釋下,做出此評價是基於心理學中的精神分析流派,從精分的角度看人,主要是看此人的行為、言行與潛意識之間的關聯,通過當事人的自由聯想等方式,觸及到TA的潛意識中。而人們的潛意識往往是通過隱晦的暗示表現出來,這種隱晦的表現如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是無法被人識別的。當然了,精分確實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因為談性、談力比多、談潛意識,等,這些本來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謝謝各位的熱情參與,人是很複雜的,我這裡只是從一個角度,揭示人的內心。
本文發布後,受到大家 的關注,嗯,應該補充下,我的精神分析師從李鳴老師,跟隨李鳴老師二年時間,關於李鳴老師的背景,可以在百度中查到。
在中國會有一種習慣,名字賤好養,所以叫狗剩、二狗、小妮的也很普遍。只要原生家庭有滿滿的愛,孩子的眼神是不一樣的,本案中的眼神並不是明亮的,而且在談話時,是有躲閃的,語句也是非常跳躍的,經不起問的。補充些信息。
謝謝大家熱烈的討論,我從事多年的HR經歷,現又在做管理諮詢工作,可能形成了較為深刻的職業習慣和相對固化的思維,因為要為企業負責,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快速形成對一個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只能抓疑惑點,任何有違常規的點,可能就會被放大,我們的規則是「不要指望改造一個,而是要選對一個三觀正確的人」。對於在面談中感覺有疑惑的人,將會抱持寧缺的態度,因為有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後期出了問題,都會應徵了當初的印象。工作是有壓力的,人在強壓下,會有不穩定性。
通過大家的評論,也讓我提醒自己,看人再慎重些,評論再客觀些。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實體街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Google Shoot View玩多了會影響人的潛意識嗎?或者說讓人產生一種錯覺?
※「一個人若清純到潛意識中無渣滓,想必耶穌並非獨生子吧。」這句話怎麼解釋?
※只愿意学习浅层知识,却不愿意读专业书籍、学习具体技能,是不是因为潜意识里想偷懒?
※是不是所有人的本我都是一樣的?
※人為什麼對熒光的東西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