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


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

出處:
這兩句詩出自奇才愛倫·坡的《致海倫》,但卻是一個絕佳的誤譯。它們與原詩句子結構有出入,手頭另幾個譯本皆非如此(曹明倫譯的三聯社兩大冊《愛倫·坡集》作「已令我盡賞/從前希臘的華美壯觀/和往昔羅馬的宏偉輝煌」,名家李文俊則譯作「帶我/回到希臘的熠熠光華/和古羅馬的氣魄」,等等)。忘了在哪裡看過,有人曾指出這譯文已非作者的原意及其詩的風格。不過這並無礙它們的流傳。最早是中國青年出版社《劍橋藝術史》的《希臘和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分冊(一九九О年一月一版),蘇珊·伍德福特著、羅通秀譯的「希臘和羅馬」卷首,題引了此詩,即作此譯。從該卷《導言》和《結束語》反覆出現這兩句話來看,懷疑是出自蘇珊·伍德福特或其所引的英譯,而為羅通秀轉譯,遂有了錢鍾書說的翻譯途中的損傷。正因其至為簡潔、傳神,自此傳播,如湖南美術出版社早幾年出的一套「失落的文明」叢書,裡邊徐慶平等著的古希臘、古羅馬兩種,即逕題為《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愛倫·坡所致的海倫,是「愛琴時代」「邁錫尼文明」的著名神話傳說。


一言難盡啊
我給樓主補充一下
光輝的希臘、偉大的羅馬,不屈的日爾曼
建議樓主看看有關歐洲早期文明和中世紀初期的書籍
希臘是城聯邦,各城即是獨立的奴隸制國家,沒有統一的政體。所謂的希臘文明是個包羅萬象的文明,好象是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達文明等等。比較注重哲學,數學、天文學等科學,總得來說比較先進。
羅馬文明更為複雜,一般我們說的古羅馬文明好象說的是羅馬第一帝國以及此前的羅馬共和國。羅馬從政體上看是統一的,實行聯邦民主制度。較早地開創和實踐了民主的概念。政體上很像現在的美國。與希臘文明相比較,羅馬是個強大的國家,但文明遠落後與希臘。因此羅馬的文明是從希臘繼承來的。這點與我國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處。古羅馬受斯巴達很大,崇尚意志,有一種潛在的唯心哲學的雛形。另外,羅馬的疆土的廣大,使得羅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樣性,包括繼承吸收了希臘文明、迦太基文明、緋尼基文明、日爾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典型的強式文化,影響力大、多樣、開放。

來自百度知道網友


前者是時間上的跨度,後者是空間上的深度。


這個問題,我想回答。

答案會比較長,我慢慢寫。 先綜述:
希臘的榮耀,比如大家口口傳送的哲學與名著,集合。 更多是精神層面的。而羅馬則不同,羅馬和世界上同時間的國家相比,是一個bug一樣,逆天和超前的存在。羅馬人,身體力行,做事穩重,但絕對不保守。創建了,方方面面都達到了工業革命以前人類文明可能達到的最高度。
從高速公路,到供水系統。從議會(元老院),到完善而公正的法律。 從圖拉真大橋,到萬神廟。

羅馬的過去,奠定了歐洲的基礎和未來。 今日歐洲的繁榮和強盛,追根溯源,就是因為公元前800年,特洛伊戰爭中失敗的特洛伊人中跑出來的那一批,和被狼撫養大的落幕休斯所開創。

當羅馬人,開始修建他們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阿皮亞大道。(高速公路名副其實,知道火車出現以前,羅馬大道,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運輸的方式) 中國人也 開始了另一個工作,秦長城。 從此,兩個名族的性格和命運就此奠定。 歷史的畫卷一點點的從此展開,進入了一個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以後慢慢填坑-----------------------------------------------------------------------------------

當今天我們看是透過歷史的重重迷霧看羅馬人的時候,我們會驚奇的發現。羅馬人的三觀經常比現代人還正。

我舉幾個例子,羅馬的稅州制度。羅馬的稅收制度根本思想就是很輕的賦稅,很廣的稅收人群。像營業稅居然只有1% 估計今天天朝的創業者都要哭了。為什麼是這樣?羅馬人認為導致反叛的原因,就是稱重的稅收,為了鎮壓反叛,就要更多的稅收。這樣下去國家藥丸,還不如一開始就低賦稅。

羅馬人吃飯,一般不會坐著吃,更不會站著吃。他們喜歡半躺著吃,還邊吃邊聊天。簡直太幸福。我試了一下,真舒服。就是喝水有點不方便。

如果中國人是種菜狂魔,那麼羅馬人是溫泉狂魔。有羅馬人的地方,他們想方設法都要修建公共澡堂。他們的澡堂,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一個花灑的公共澡堂。更應該說是修在宮殿里的溫泉。他們喜歡在澡堂裡面放上各種雕像和壁畫。今天我們到博物館裡,屏住呼吸 裝作欣賞的眼光,看看哪些裸體的雕像。盡量不顯得難堪。但是羅馬人他們欣賞雕像的時候,在澡堂里本來就是裸體的啊。欣賞裸體,簡直太自然了。而羅馬很長一段時間,公共澡堂是不分男女的。(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很想穿越回羅馬?) 羅馬皇帝,還經常去公共澡堂,那裡挺好的。大家都光著,不會有刺客。

羅馬人並不是一個宗族的定義,羅馬人的概念一直在擴大,他們帝國擴張的時期。征服一個新的地方,他們不是先想怎麼奴役別人。而是先看看有沒有溫泉,然後把那個地方變成行省。然後過幾年乾脆賦予那裡的人公民權。比如,凱撒征服高盧之後,除了和當地的女性約炮以外,他還把自己的姓氏尤里烏斯給了當地人。(這點就和雅典很不一樣,雅典的公民權是很排外的,父母一方不是城裡人,生下的孩子就沒有城裡戶口(公民權))

羅馬人,去世的時候,總喜歡把一些遺產送給自己的奴隸和一些不錯的年輕人。

所以,我說了這麼多。大家對羅馬人的感覺是什麼?我覺得他們是一個做事情很追隨內心的名族。沒有一天神神叨叨的天子威嚴,天下蒼生。但是把很多事情都做到了最好。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我是打字累的分割線fffffffff=
{
下面插入福利內容。
誰把我的臉按到鍵盤上了,下面的內容和我本人無關。
//羅馬是歐洲的啟蒙者,而希臘是羅馬的啟蒙者。前天我去了一趟Getty Villa。 在一個不起眼的公共圖書館裡,找到了封面上那本書

那個圖書館裡有各種各樣的書籍,有講亞歷山大的,有講羅馬的藝術造詣。所有的書幾乎都還是完好無損,除了這本。

雖然的的英文閱讀速度,還不足以讓我在20分鐘的掃描式閱讀中記住每一個細節. 但是我也是相當的驚奇。 一句話概括, 我們現在玩的東西都是古羅馬玩剩下的。

羅馬人在家裡面,會掛一個奧古斯都的像(就像是毛主席的像一樣)然後掛一個眾生之王祝比特的像,然後還經常掛一副春宮。(相當於你家裡把如來佛,毛主席,蒼老師掛在一起)
我對於羅馬人的藝術造詣也是五體投地啊。中國的春宮畫,總給人一種很不自然的感覺。總感覺很彆扭。視覺的透視效果或者是人物的形態,都別彆扭扭的。也可能是我們現代人習慣了相機視角的。。。所以看到中國的春宮畫就感覺不自然。但是羅馬人的作品,就讓我有一種錯覺。讓我感到自己是穿越了。他們畫出來的作品和今天攝影師精心拍攝的照片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人體的美的欣賞,優美的線條和諧的姿勢都讓我嘆為觀止。
但是更讓我驚奇的是那本書裡面記錄的內容。
為什麼我說現在大家玩的都是羅馬人玩剩下的呢?
首先男女,司空見慣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然後是同性戀,羅馬人對於同性戀的態度,遠比我們所謂的現代人開放。根本就沒有覺得那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男男和女女在那本書里都有記錄。
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羅馬人還玩3P,書中還給出了兩種類型的3P的考古發現。

羅馬人青銅器的造詣也不錯,然後他們果斷的把青銅器做成了各種有趣的形狀。更重要是的,他們不只是用,還把吊起來,有的鑲嵌進牆裡做裝飾。有的則吊起來做成風鈴一樣的形式。我徹底被羅馬人放蕩不羈愛自由震驚了。

即使是我們自認為開放的今天,家裡面也沒有誰把 東芝公司的神器吊起來。 要是朋友來串門那多尷尬。羅馬人倒是怡然自得。

羅馬人還有一個神,是專門分管XXOO。認為妻子有義務為彼此帶來愉悅的享受。

兩千年過去了,我們又有什麼新的發明呢?除了電氣時代帶來的新玩具,我們的觀念相比於羅馬人並沒有什麼進步,更在諸如同性戀的問題上,大大的退步了。

這個鍋,基督教必須要背一部分。儒家也要背。 綠教也逃不了。人類真實可笑的動物,越來越虛偽,卻還以此為榮。

}剛才是把我的臉按到鍵盤上的? 上面的內容和我本人無關。

下面繼續
我是無聊的分割線&<&>&<&>&<—&<—&>&<&>&<&>&<&<&>&<&>&>&<&<&>&>&>&<&<&<&>&<&>&>&<&<&>&>&>&<&>&>&>&<&>&>&>&<&>&>&>&>&<&>&>&>&>&<&>&>&>&<&<&<&<&>&>&>&>&>&>&<&<&>&>&<&<&<&>&>&>&>&>&>&>&>&>&>&>&>&<&<&<&<&<&<&>&>&<&>&<&>&<&<&>&<&>&>&>&>&<&>&>&>

好久不見,繼續回來填坑


互文


英者藏拙,雄者斂情。


其實很簡單,希臘留下了民主,羅馬留下了法律。細點說,現代社會的數學物理學,邏輯學,哲學,藝術,修辭,等等都是源於古希臘。你今天看到的這個異彩紛呈的世界基本拜二者所賜。


因為光榮屬於思想者,偉大屬於征服者。


名人名言的含義要結合作者個人的經歷,作品來分析
已知這兩句話出自愛倫坡的1831年的&<致海倫&>,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
作者當時23歲左右,所以,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愛倫坡的資料

埃德加·愛倫·坡(英語:Edgar Allan Poe;1809年1月19日-1849年10月7日),美國作家、詩人、編輯與文學評論家,被尊崇是美國浪漫主義運動要角之一,以懸疑及驚悚小說最負盛名。愛倫·坡是美國的短篇小說家先鋒之一,蕭伯納說過:美國出了兩個偉大的作家——愛倫·坡和馬克·吐溫。-----引自維基百科

在創作致海倫的期間,1827年-1831年,愛倫坡正在美軍服役及學習。

作者創作過多部作品,有軍旅生涯,作品以小說為主,並創作了一些詩歌。從致海倫這首詩歌來看的話,應描述的是作者對愛琴海景色的一種抒情,眾所周知,希臘和羅馬是歐洲文明的兩個源頭,從粗糙的板塊劃分文明來看的話,歐洲文明的源頭起源自古希臘,而後羅馬建立了西方最強大最持久的龐大帝國,再然後就是所謂的黑暗的歐洲中世紀,這段時間義大利蠻族橫行,國家分奔離析。而巴爾幹南部的所謂古希臘地區更是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文明,保加爾、塞爾維亞人不斷的入侵東羅馬帝國,古希臘的雅典斯巴達已成過往。懷舊讚美的話,自然不會選擇中世紀的亞平寧和巴爾幹,直到19世紀,義大利和希臘才重獲新生。
殖民時代的歐洲常以古希臘自比,弱小的寄居於已知世界一角的城邦時代的古希臘打敗了強大的波斯帝國,開創了希臘化時代(其實是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幹的),這非常像歐洲殖民地球,譬如法國自比雅典,普魯士自比斯巴達什麼的,文豪們沒事還經常互相發文爭論一番。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者不在少數,譬如奧古斯都腓力二世,神羅,莫斯科國家等,或許這是他們常識中出現過的最強大的國家。因此歐洲人常以希臘羅馬的後繼者而自豪,直到古埃及文明的重新發掘,1802年,羅塞塔石碑被帶到英國,1822 年法國學者J.-F.商博良釋讀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古希臘的很多成就可以追朔到古埃及和兩河流域,從資料上來看,愛倫坡生於美國死於美國,曾在英國居住過,當然了,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小說家,抒情詩人對當時興起的古埃及文明有什麼深入了解。
所以應該怎麼來理解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喃?這是愛琴海上曾經的兩個主要文明,並且沒有第三個文明光榮過。埃及、奧斯曼都是異邦,非歐洲。作者在讚美愛琴海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把希臘羅馬拿出來說了,另外古希臘人的英語the hellene。

在歐洲人的眼裡,希臘是光榮的。
羅馬那是真大


——————————————————————
題外話:1835年9月22日,愛倫坡回到巴爾的摩與表妹弗吉尼亞秘密結婚,26歲的坡迎娶了 13歲 的弗吉尼亞(結婚證為21歲)。

人贏!!!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民主留下光榮,法治成就偉大。


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理解方式。其一是從文學的角度上探討為什麼愛倫·坡會寫這句話,其二是從歷史的角度上探討古希臘與古羅馬的不同之處。

先從文學的角度上來說。這句話選自愛倫·坡的詩《To Helen》。這首詩有兩個版本,分別是1831年的初稿和1945年修訂過的版本。

To Helen

Helen, thy beauty is to me
Like those Nicean barks of yore
That gently, o"er a perfumed sea,
The weary, way-worn wanderer bore
To his own native shore.

On desperate seas long wont to roam,
Thy hyacinth hair, thy classic face,
Thy Naiad airs have brought me home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

Lo, in yon brilliant window-niche
How statue-like I see thee stand,
The agate lamp within thy hand,
Ah! Psyche, from the regions which
Are Holy Land!

以上是1945年修訂後的版本,題目的原話在第二段末尾,緊跟著詩人對愛倫·坡對Helen外貌的讚美。Helen也就是Helen of Troy,那位著名的「世界第一美人」,原本是阿伽門農的弟弟墨涅拉俄斯的妻子,後來特洛伊城的帕里斯借愛神阿芙羅黛蒂的幫助得到了她的愛情,於是就引起了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爭~

很多答主已經答到了,這句經典的「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是一句誤譯。這句話放到原詩里,"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與上一句話的銜接其實是突兀的,類似於上一句是「這人真美」,而下一句筆鋒一轉,開始讚美一個國家。

要理解這個轉折,須知這首詩的本意並不是詠史,而是詩人用於紀念他朋友和同學Rob的最近逝世的母親Jane Stith Stanard的。愛倫·坡的親生母親在他三歲時就逝世了,對於他來說,Stanard夫人像他的第二個母親,甚至被他認為是他真正愛的第一個人。而這首詩里的Helen,也是Stanard夫人的一個投影。借用讚美Helen的美麗,詩人事實上是在讚美Stanard夫人,可以不準確地說這首詩的對象就是Stanard夫人。

要理解這首詩的第二個點,要結合上一句"Thy Naiad airs have brought me home",這兩句詩的實際意思是,海倫的美吸引著坡穿越回了古希臘時代,強調了Stanard夫人的美貌。(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即這首詩的視角其實是一個古希臘的士兵。這個視角放在第一段理解非常得當,放在第二段就有些彆扭了。)

既然提到海倫,提到古希臘是自然的,但是為什麼要提到古羅馬呢?我覺得最合理的原因是因為坡認為海倫代表了那個時代,但另一個可能的理由是古羅馬和特洛伊的關係。奧古斯都(屋大維)在位時,古羅馬正在從共和國轉向帝國的時代,也是文學的黃金歲月。那時,羅馬人嘗試建立對自己身份的認知,一種受歡迎的傾向就是「我們是特洛伊人的後代」。一個原因是特洛伊人是希臘人的敵人和手下敗將(這個說法不太準確,理解為當時特洛伊是眾矢之的會更好),如今羅馬戰勝了希臘,也就是為他們的祖先的報仇了。另外一個原因是羅馬人要確立自己的文化認同感,希望有一種「自己也有和羅馬一樣古老的文明」的感覺。因此,他們人為地選擇了特洛伊人作為他們的祖先,這方面更多的內容,可以參考《埃涅阿斯紀》和《變形記》。

另外,很多答主提出了這是一種互文的修辭手法,我覺得很有趣,因為看上去「偉大屬於希臘,光榮屬於羅馬」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但除了中國古代詩歌以外,文學裡是否有互文這一手法,這個問題存疑。現在西方確有intertextuality,即互文性這一文學手法,但似乎和中國古詩詞中的互文是不一樣的,更接近的一種翻譯是用典這種手法。這一點我了解得不多,還請指正。

但是這句翻譯倒確實是有些真理在內的。如果要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理解這句話,其實也就是理解希臘和羅馬的不同之處。這個問題太大,只能簡單回答。首先要定義什麼是「光榮(glory/beauty)」,什麼是「偉大(grandeur)」。比起陷入蘇格拉底謬誤,我覺得從下面這段文字中歸納出來這兩者的區別更好:

Others will cast more tenderly in bronze
Their breathing figures, I can well believe,
And bring more lifelike portraits out of mark
Argue more eloquently, use the pointer
To trace the paths of heaven accurately
And accurately foretell the rising stars.
Roman, remember by your strength to rule
Earth"s peoples - for your arts are to be these
To pacify, the impose the rule of law
To spare the conquered, battle down the profundity.

這段話摘自古羅馬詩人維吉爾講述埃涅阿斯逐步建立古羅馬的史詩《埃涅阿斯紀》,這是埃涅阿斯的父親安喀塞斯在地底世界對埃涅阿斯說的一段勸告。手邊沒有中譯本,簡單概括一下這段詩歌即是,希臘人在鑄造、雕刻、辯論和天文方面有極高的成就,但安喀塞斯叮囑埃涅阿斯要記住羅馬人的目標是法治與征服。這是古羅馬人對於自己和對古希臘人的看法和定位。

大概就醬,請斧正。


參考資料:

1.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 Wonders amp;amp;amp;amp;amp; Marvels

2. Intertextuality - Wikipedia

3. Poe』s Poetry 「To Helen」 (1831) Summary and Analysis

4. 也談《致海倫》的中文翻譯_陳定家的博客_新浪博客


首先說這句話應該是誤譯。
然後我們就單從這句中文本身分析。
希臘留給世界的是思想。
羅馬留給世界的是制度。
希臘是浪漫的,羅馬是現實的。
希臘是形而上的,羅馬是形而下的。
如果說希臘是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了閃光的火種,那麼羅馬則是學會了一整套保護火種並讓它持續燃燒的方案。
我們會永遠記得先驅者的光榮,但更不會忘記將一絲靈感變為生活實際的偉大。
======
夾個私貨。
目前唯一繼承了希臘和羅馬兩種文明的國家叫美利堅合眾國。希臘的智和羅馬的制。
羅馬的偉大還在於對文明的包容性,羅馬連神的故事都交給了希臘,就給人換了個名字。反觀我們所謂的文化包容性,名為包容實為侵略。


光榮屬於春秋戰國,偉大屬於秦國


我覺得可以理解為中國古文裡面的互文


中國大學MOOC 簡明世界史(一)裡面第二周到第四周講的就是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

看完就差不多有個大概的印象了...別人說的總不如自己理解的好


羅馬人用軍事征服希臘,希臘人用文明徵服羅馬。


昨天看了凱撒的著作《高盧戰記》,推薦。
簡言之:羅馬打造了今天的歐洲、中亞、北非版圖劃分,並且遺留下宗教衝突、ISIS之類;
希臘則直接影響今天的文化、廣大閃米特語系、藝術、幾何學、國家制度;


古希臘擁有最燦爛的文明,當時所有工作是都由奴隸們承擔, 而城邦里的人民每天從早到晚大把的時間花在各種辯論上,整個希臘在軍事上並不發達,城邦之間紛爭不斷,因此在敵人到來的時候完全無力阻擋。幾次戰爭後羅馬與當時隸屬於希臘的馬其頓王國一起取得了希臘的控制權。馬其頓帝國繼任者亞歷山大大帝,早年在希臘遊學並師從亞里士多德,他非常熱愛希臘文明,他在歐洲建立了井然有序的制度並大力推廣希臘的文明,使古希臘文明得到了發揚光大,羅馬人只在乎制度和效率,並沒有希臘人那麼熱愛創作,所以就全部照搬了。後來的羅馬帝國完全可以說繼承了字母、建築、藝術、制度、科學、哲學,所以有一個詞叫做「希臘-羅馬化」。


搬運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89955/answer/14366279

@喝渴 的答案放到這裡恰好。


希臘燦爛的文明被亞歷山大帶到了亞洲,又被羅馬繼承而傳播至全歐洲甚至全世界。現在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有點「希臘化」。羅馬人非常尊重希臘文明,這點歷史上很少有政權能做得到。沒有羅馬人的這種態度,希臘文明可能早就斷絕了。


推薦閱讀:

羅馬軍團真的到過中國嗎? ?
看完美劇《羅馬》我想問一下,羅馬貴族的那麼奢靡的生活。他們的收入來自那裡?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古希臘 | 羅馬 | 羅馬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