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腐如何成為主流文化的?
雖然基腐多數是口頭上的話語,但已經實實在在成為了主流文化,連電視台都明目張胆大喊基情四射了。電影大片總是有各種基絆,死宅總是說著自己有好基友,去面基,這一股風氣到底是如何發展到現在的地步的?
一派胡言!基腐都是虛的!倫家要看不是同性愛而是帥哥!帥哥!至於兩個帥哥在幹什麼哪有那麼重要!趙本山和小瀋陽師徒禁斷不倫愛什麼的你會看嗎
我根據我的感覺來答一下。
我記得我04年上大學的那會兒,同志文化還非常邊緣,我那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同志,要知道我那時候可是有好幾年網齡的人了,可見,那時候的基腐文化還完全在主流視線之外。
節點:應該是05年,那年我大二,李安導演的《斷背山》上映,隨即引起關注,橫掃各大獎項,成為奧斯卡大熱門,雖然最後李安只拿到最佳導演。李安作為華人導演獲獎,國內各大媒體自然爭相報道,我記得當年CCAV6報道時說李安的這部片講述兩個男人的「情感糾葛」,還不敢提「同性戀情」。我們學校的校內影院還放了這部電影,觀眾不少,有男有女,我自己一個人去看的(雖然自己已經看過光碟,但是還是想去看看普通異性戀看到這部片時什麼反應,心裡好惶恐),我記得當演到帳篷激情戲時,場內哇聲一片,后座的女生調侃男伴道:你看啊,快看啊。男孩則非常羞澀:別鬧。然後是各大論壇和視頻網站的惡搞,我覺得這是最推波助瀾的,一下子基腐文化在網路蔓延開來。我還記得當年走在街上看到賣盜版碟的都把《斷背山》放到醒目位置賣,這什麼時候有過這種事?同志電影從來就只能偷偷看的,生怕別人發現,什麼《美少年之戀》,《東宮西宮》,簡直就是不能見光的電影。
變化就是這麼發生的,速度之快,變化之巨,我反正是沒有預料到。
網路:進入微博時代,信息的傳播模式更加民煮(你就隨我胡亂措辭好伐),更加廣泛。論壇以帖主為中心,下方跟貼討論,並不能達到信息大肆傳播的目的。而微博讓每個人都能非常輕鬆地發表觀點,傳播信息,這種方式自然讓更多的聲音被聽見。尤其那時不是實名制,自然什麼都敢發,各種專門發基腐段子的微博帳號不算,各種腐女不算,連直男也加入這個行列!我記得我剛開始在微博上fo @性感玉米的時候,他發的內容就經常各種基腐,我一度驚呼直男也懂這個啊?!果然是我太保守了嗎?那時經常看到的句式就是「菊花一緊」,我作為gay我看到這個我都不好意思好嗎?
我還記得新浪微博還搞了一個基情故事大賽,什麼女的死之前對丈夫說希望他能找個男人好好照顧他呀,什麼女孩最想生兩個雙胞胎兒子,然後讓他倆搞基啊。諸如此類。總之基腐文化自此充斥在網路的每一個角落。
影院:2010年冬,《讓子彈飛》上映,台詞:如果換作我,躺在上面是他男人!(大意,不太記得了,總之令人印象深刻)。然後2012年冬,《雲圖》上映,我去,兩個裸體男人滾在一堆,我當時覺得我快瞎了,兩個男人!!看過《天堂電影院》的人都知道裡面有一個情節,是講當時義大利公映的電影不能出現吻戲,所以每次男主角的臉親向女主角,兩片嘴唇將要碰到一起的時候,後面就剪了,這時候觀眾就噓聲一片。後來終於有一次大熒幕上出現了男女接吻的鏡頭,沒有被剪掉,下面的觀眾抑制不住激動大喊道:天哪,他們在接吻!!這就是我在影院看雲圖的感受。
電視:然後就是前年春晚了吧,激情四射不用多說。除了主持人朱軍和李詠夫唱夫隨眉來眼去互摸互擼,還有劉謙那句勁爆的提問,他問李雲迪:找力宏?當然,從來的不上網的老爺爺老奶奶們不一定get到笑點了。
應該就是這樣了吧,吃飯去了。
初中時候就有這樣的願望和信念啦,天下大同!~
很好解釋啊,對廣大女生來說,看一個好男人被一個好或者不好的同類(女人)拐走,同性相斥嘛,羨慕嫉妒那個恨啊,如果換成兩個好男人在一起,嘛嘛,敵意不忍心產生了啊,就好好的抱著欣賞加祝福態度好了啦~
對廣大男生來說,有女盆友的不在意多個別人眼中的好基友啊,看起來男女通吃多好啊,又不少塊肉的,沒女盆友的有個好基友總比沒有好啊,多條路子嘛,起碼不寂寞嘛~
媒體肯定是迎合大眾口味的啦,呈現上的都是美好又曖昧的基情啊,YY是個大市場,給你個苗子你自己培養,熒幕上看一個帥哥,不如看兩個帥哥,不如看N個帥哥,女孩子都這樣吧,反正到不了自己手上。
最近影院上的大片,都是滿滿基情,各種俠都和敵人或自己人攪基甚歡,連女主都會掛掉的,哎,世界一開始是你們的,但終究會是我們的,走著瞧吧!~ 腐女如是說~不是主流文化啊。
對同性戀最不友好的,就是腐女了吧。
By 但願
2016年10月5日
基腐文化,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文化成像,我們不得而知。一個最寬泛的解釋,就是一群對男同性戀群體抱有強烈關注的群體,其實並非如此,腐群體,只是公眾臆想中的男同性戀關係架構中的一環。
在談基腐文化之前,我以為,需要先捋清公眾臆想中的男同性戀,和現實生活中的男同性戀的本質區別。這種區別的出現,是為了揭示女性群體在藉助男性同性愛的交往模式下,可以鮮明地表達與當下社會評價體系極為衝突的話語權力關係和對性文化的某種幻想。
男性,原本在文學影視作品中,就不是直接被觀看的對象。在勞拉穆爾維的論文《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一文中,就明確指出:在一個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在主動的/男性和被動的/女性之間發生分裂。決定性的男性凝視把它的幻想投射到相應風格化的女性形體上。在她們那傳統的裸露癖角色中,女性同時被觀看和被展示。
她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出發,對女性人物的被觀看做了更加明確的路徑分析:(男性)或將女性作為有罪化的呈現,以便可以被男性拯救;或將女性作為戀物對象呈現,從而剝離掉女性的人物屬性。
男性,將以怎樣的形態作為被觀看的對象,在被觀看的過程中男性將被構建出怎樣的關係架構,一個最為可行的手段,就是將男性置於同性戀(下文中的同性戀都指代男同性戀)的人物關係中進行觀看。
這裡並不是說其他觀看男性的手段不可行,而是說,在公眾刻板認知下的男性形象,往往都是以被窺視的女性存在為視角而成的,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的西部牛仔電影,儘管這裡的女性存在是缺席的,但展現的男性視角,依然是一個擁有拯救者潛質的角色。
為了打破以男性建構為產物的影視語言,想要建立起更加接近女性視角(而不是被窺視的女性視角)的影視作品,就需要首先破壞現有固化的話語權力關係,以別樣的方式重建。那索性就將潛在的被窺視的女性角色在兩性關係中完全缺位,以別樣的審視複寫人類的性別和慾望。
這就是在女性主義推動下,男同性戀作為被觀看的對象納入到文化影視作品中的開端。
公眾,對於男同性戀的關係臆想,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這四個階段,以時間和空間兩種標尺出現:越是靠近當下的和越是靠近文化開放中心,越是階段變化的後設;同樣,越是遠離當下的和越是遠離文化開放中心的,越是階段變化的前設。
這四個階段,越靠近後設的部分,起疊加的階段現象就越複雜,換言之,到了第四階段,並非是前三階段就不復存在,而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出現有新的發展。
下文所描繪的四個階段,都未必是同性戀生存現狀的真相,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們當做被觀看而形成的幻象。但這種幻象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同性戀的生活方式?或者說同性戀的生活方式原本就是以如此面目呈現?我們不得而知。
第一個階段:對性別的刻意錯亂。
這個階段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認為「同性戀都是娘娘腔」。
同性戀的關係,在第一階段的【觀看者】眼中,長久被認為是【男性氣質欠缺】,若是一個男性是同性戀,這些觀看者能夠找出的最多理由是:幼年時家庭教育被【當做女兒養】,導致男生的自我性別認同出現問題才變成了同志。
在這個階段里,我們分不清什麼是【跨性別群體】和【同性戀群體】
如果現實狀況並非如此,也有另一個足以複寫這種看法的模式——君權制。
記載於史書中的可循的同性戀例里,不管是龍陽之好還是斷袖之癖,又或者是韓非子所言的分桃典故,都被強烈的君臣關係所籠罩。而在非君臣關係下的中國古例里,我們很難找到如同【斷臂山】【藍宇】或【孽子】一般描述的同性關係模式。
也正因為如此的判斷,大部分深櫃或隱櫃的同志(不自知),他們會認為自己不是同志,原因就是【自己並不娘娘腔】,為何會喜歡上男人,定是有病。
雲南山歌《妖里妖氣像女人》【網址鏈接:【18X雲南山歌】妖里妖氣像女人】,就很好地體現了,相當遠離文化開放中心的地區,對【男同性戀】的直觀看法。原曲中唱到【他是一個同性戀】時,落到5:28。我們觀察彈幕可以看到,在此之前,還有大量言彈在形容【妖孽受和傲嬌攻】,之後變成了【同性戀躺槍】之類的政治正確的話語。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雲南山歌上傳的時間是2010年10月2日,而它真正流傳的時間,恐怕要更早於這個時段,這也是那個年代及其以前的大眾,對於同性戀的一個最為直接的刻板印象。
當然,這個舉例或許會比較尖刻,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個不那麼尖刻的例子:
第二個階段:對性別的樣板模仿
第一個階段的認知發展到後來,會出現一個比較難以解釋的問題:按照這個邏輯,成為同性戀是一種對性別的錯亂認知,那麼同性戀是不可能結成情侶的。
因為這是一個愛【男人】的【娘娘腔】,那個被【愛】的【男人】就應該像《妖里妖氣像女人》唱的那樣,會毫不猶豫地拒絕掉那個【變態的同性戀】的撩撥。
【娘娘腔】是不可能【愛上】【娘娘腔】的,不是嗎?
所以,這個階段的認知承認【同性戀】作為一個可行的兩性關係模式,但其具體呈現形式,【攻受】,則成為了一個同性戀關係模式的幻象。
@北大網路文學論壇 在《下巴分攻受》一文中寫道:由於很多腐女認為耽美的意義就在於戀愛雙方不再受異性戀社會習俗和文化偏見的桎梏,能夠相對實現戀愛雙方的平等相待,那麼強行區分攻和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實際上也就是將異性戀的部分刻板印象重新代入這種假想的同性戀關係之中。
中國最大的兩個同性戀交友軟體Blued和ZANK,其界面上最明顯的標識,就是你必須要明確你是1還是0。而特別有趣的是,這兩家軟體的官網宣傳圖上,都以男性的健壯為主要特色,彷彿他們並不是男同性戀交友軟體,而只是男性交友軟體。相比之下,【9個G教你】系列,就顯得更加政治正確或多元化了。
【五分鐘讓你了解中國同性戀】這個視頻里說了一句話:同性戀可以跨越性別,卻無法跨越一零,還真是諷刺。但諷刺,不是同性戀無法跨越一和零,而是……
而公眾眼中的同性戀,大部分都是以這樣的幻象得以呈現。如此說來,我們倒是沒有什麼資格去指責腐男腐女,而處在「真實狀態」下的男同性戀們,則會借著反對腐男腐女來反對公眾視野下的這種臆想。
第三個階段:性別的區分模糊。
第二個階段的認知發展到後來,會出現另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說到底,這還是「兩性關係的刻板印象」,只不過舊瓶裝新酒罷了,大家都拿錯言情小說的台本,但骨子裡的關係相處模式,還是沒有絲毫變化。
這個時候才出現了腐女。
而關於攻受的責難,腐群體表示,這個鍋,我們不背。
值得一提的是,腐女這個群體在誕生的最開始,就是和「耽美」密不可分。
腐女怎麼來的,耽美是怎樣進入中文語境的,歐洲的Aestheticism 是怎樣變成二次元亞文化圈的共有的呼語系統的,這些都有大量的材料可以做支撐,我們不必贅言。但需要明確的是,耽美,性別的區分模糊,和前面兩個階段都有了非常明顯的不同。
既不是第一階段的「娘娘腔」,這種非男非女的稱呼;也不是第二階段的「攻受」,這種對性別的刻板的加固——而是對性別認知的不斷模糊化,我們或許可以稱其為「雌雄莫辨」。
當然,這在現在的語境下,變成了「顏性戀」。顏值變成了非常重要的評判標準,至於性別,再也不是顯學,而是讓位於其他元素,作為愛戀的考慮因子。
在這個階段,我們才會去討論「賣腐」的可能。
然而在賣腐的同時,幾乎沒有賣腐的人會承認暗示的同性情愫有任何落到實處的可能。例如某些電視劇中,會出現兩個男主角像未挑明的情侶一樣行事(如互相凝視,肢體上看似自然卻略有躲閃的碰觸,說一些曖昧的類似示愛的言語等),但這些角色從不會真正出櫃,有的甚至會和異性結婚生子。
這個「無法落實」,看起來更像是「曖昧」,如果在傳統的兩性關係相處模式之中,若是雙方都事單身,便更像是互為備胎;若是雙方都為彼此戀愛,則變成了出櫃(這在當下的語境下其實更難);若是有一方額外有戀愛對象,則這個一方更像是「劈腿」。
而由於這幾個階段是不斷疊加的,越向後面,就愈發難以發現這幾個階段的明確界限,以至於最後抵達第四個階段。
第四個階段:關係的不明確化。
這種風格大約可以認為是受到英國的【腐國文化】影響。英式文化本身就給這種關係留下足夠曖昧和退步的空間,使得可以隨時被置換為其他的關係,比較典型的就是【琅琊榜】里的【靖蘇】關係,你既可以理解為是言情,也可以理解為家國大義。當然這種臆想轉變是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對比 宏迪戀 和 胡霍CP 公眾的解讀以及當事人的反應選擇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什麼是【是否具備隨時能被置換為其他關係的可能】
而更加典型的例子,則是《霸王別姬》。
在這個故事裡,程蝶衣對顧小樓的情感,並不僅僅是男性之間的相戀,還摻雜了對劇中人過分情感的投射,之這部電影本身又有京劇臉譜和歷史進程做掩蓋,使得這種臆想更加合理地被接受。
Bromance 始終帶著人類對親密感情的追求,浪漫的嚮往,以及對性別定義的試探。
特別有趣的是,這個階段里在放棄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之後,索性連「關係」和「定義」也進行了泛化。如果用語言來描述,則更像是,不存在「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這個說法。
既然「攻受」是落入窠臼,「男女」是落入窠臼,「相處關係」難道不是落入窠臼嗎?『
一個附註:
而更加有趣的是,在《歐洲同性戀史》這本書里提到了一些奇妙的觀點:
1. 當「同性戀」這個詞在1869年創造出來的時候,一些嚴格意義上的同性戀不接受「同性戀」這個標籤,因為他們認為這種說法有「娘娘腔」的意思。
2. 同性戀者(homosexual)這個「最近」發明的名詞,對18和19世紀男人間或女人間的那種激烈的友情並不恰當。然而,這些個人不自認為是同性戀者的事實是否足以將他們排除在研究之外呢?
3. 戰爭,是使得同性戀變得平常的一個有力因素。戰爭審美很大程度上依靠同性愛慕,通過展現雄性美、強調雄性特色來重新創造一個理想的男性社會。
4. 久經折磨的孔武老兵和頹廢的公子哥的相遇概括了戰爭之後的同性戀的質變。……田園浪漫曲同樣在戰士中發展。「這個脆弱的金髮小傢伙很漂亮,在陽光下如此白皙,在單調棕色的巨大空地的背景中突現出來。」
5. 通過對青春和美貌均造成追憶的少年英雄的崇拜,戰後在社會的某些小範圍內開闢了一條通往隱性的同性情愛的道路。
6. 戰爭像是同性戀關係概念中所隱藏的暴力的一種催化劑。敵人既是仇恨又是慾望的對象,是和平時代可能的情人,又是敵對民族的標誌。
7. 透過對「假小子」傳統形象,可以分辨出女同性戀者的輪廓。……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女同性戀伴侶間採用的嚴格角色分別導致伴侶服裝上的分歧。……作為真正的同性戀(butch 男方)應該穿男性服裝,(fem 女方)在化妝上還是女性化的。……在那裡可以清楚地區分出女同性戀的男方(Bubis)和女方(Madis)。
《歐洲同性戀史》這本書非常有趣,顛覆了我們既有了很多觀念。
這倒是提醒了我,很多時候我們念念不忘的標籤,或許根本就不是我們所念叨的模樣。
至於這念念不忘的原本,我們大多時候都忘卻了。
而中國嘛,據史料記載,第一次明確大規模反對同性戀的時候,是新文化運動全盤西化之後。
「同性戀」這個詞本來就是舶來品,而中國同性戀的命運,確實也如「舶來品」一樣,所以說,現代中國在支不支持同性戀,迫不迫害同性戀這件事情上,完全以西方文明馬首是瞻(台灣尤甚),而中國看起來不同,只是沒有跟上歐美的時尚節奏。。。而中國的基友們的命運,也都隨著西方文明的節奏命運不斷起伏。
主流文化?怎麼可能。就算極端條件下,所有女人都是腐女,也有將近五成的人類不接受這個文化!
一方面是看帥哥,同意樓上。
另一方面,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是同性戀,但是沒有出櫃想法,可以藉助基腐緩解一下困擾,還可以試探一下父母的想法。
謝謝
從來就不是
腐眼看人基啊!! 這完全是自己主觀的感受 還不能上升到主流文化吧
已經女生對愛情理想化,現在男女在某些方面也不是那麼平等的,如果倆男的可能就單純一些,沒那麼多磨嘰的條件吧,猜的。
基腐文化其實呢~~源來是日本的~~
網上也有很多解釋
當然其實基腐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幻想
男女之間的現實東西太多
而腐女對男同其實並不了解
更多的是自己幻想出來的耽美形象
男同甚至對腐女來說
這不是現實的男人,而bg作品中幻想般的男人因為寵溺的對象是女主又會被認為是瑪麗蘇
是幻想中的男人
然後呢,基腐文化其實一直在積累
只是網路時代的到來,讓它爆發了
以前沒關注的都來湊熱鬧
真正腐的其實還是那幫人
呃……花痴也是一大群體
哈哈哈哈
http://weixin.qq.com/r/WUNTS-3Eo6Dcrbko9xZ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不喜歡這種主流,感覺影響不好
因為距離戰爭太遠了。已經好幾十年了
歡迎加入【耽美】腐地洞天珥群,群號碼:557057535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有人說「同性戀是最純潔的愛」?
※直男能接受同性撫摸嗎?
※李銀河說自己不是同,但其伴侶在生理上是女性。如何理解?
※les是怎麼變成les的?
※之前喜歡男的,後來喜歡女的,可已經把那個男的傷害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