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作站市場為何呈現寡頭格局,而不是壟斷或壟斷競爭市場格局?

小的本來的愛好是攢機器的,最近朋友讓我幫忙看看什麼工作站好,從來沒看過這類機器,我就了解了一下,發現這個市場挺有意思:典型的寡頭市場,翻來覆去就是HP、聯想、DELL三家,其他廠商也就是小貓三兩隻罷了。感覺工作站就是高配的台式機吧,為什麼就只有三家可以做?


說真的,工作站這個圈子不大,除非是專門做影視製作、3D設計的行當,否則還真不知道工作站這類PC——嚴格來講也屬於PC啦。

首先介紹一下工作站,Workstation,像你說的一樣,略有不同的是——應該是豪配的台式機,不只是高配……
工作站是用在需要強大圖形計算能力的專業領域的,比如特效製作、製造業的圖紙設計之類的,所以CPU、顯卡等等這些都要求很高,CPU一般是Xeon至強,當然也有入門級的用i7;顯卡用的是專業顯卡,比如Quadro K5000

現在來回答你的問題:為什麼是壟斷競爭市場?

所謂壟斷競爭市場就是有大量的競爭廠商,有大有小,但都活著。可工作站市場不是這樣的。有三個原因:

1. 市場規模太小

全球工作站市場的年出貨量大約在1800萬台左右(數據不一定準確啊,沒找到最新的,量級上不會差太多),而2013年全球PC的出貨量是3.159億台,這是Gartner的數據。所以對於PC廠商來說,這個市場真的不大,除了是頂尖的幾個大廠商,小廠商們一般不會來趟這灘渾水。

2. 小廠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弱

工作站需要用到高端的CPU和專業顯卡,這些成本都遠高於普通產品。

我們去ZOL上看看顯卡的報價:以N卡為例,一般常用的GTX650T報價999元,而專業顯卡方面,Quadro K5000報價24999元,即使是K2000也要3699元。一塊不錯的專業顯卡往往頂10塊普通顯卡,這會佔據很大的現金量,對小廠商的現金流是很大的壓力。


好,我們假設某小廠商有很多的現金支持採購高端專業顯卡,他又會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議價權。大的PC廠商面對上游顯卡廠商會擁有更大的議價權,這是無可厚非的,量大嘛;同時,顯卡廠商會將高端顯卡與大量的低端顯卡捆綁出售,大PC廠商有能力消化這麼多打包銷售的貨,而小廠商就夠嗆了。

3. 工程設計和質量管控的差距

一旦電腦要用於專業工作時,有個因素就特別重要——穩定性。打副本的時候死機也頂多是重打一遍,但是如果你是設計F1賽車的,有時候你需要把所有零件都跑起來,這個解析過程可是非常耗機器的,用PC的話會一遍又一遍的死機,可能一周完成一次解析就阿彌陀佛了。但是工作站的工程設計就要靠譜得多,長時間高負荷運行就能看出明顯的差距,很少出現死機。而這種工程設計能力和質量管控的嚴格程度是小廠商所做不到的。

然後再來解釋一下為啥工作站市場就沒有一家獨大呢?

其實曾經惠普是有機會一家獨大的,2008年的時候在中國佔了過半的市場份額(具體數據有興趣可以搜一下),然後當年聯想推出了自己的工作站品牌ThinkStation,成長非常迅猛,因為有Think的研發力量支撐,產品挺不錯的,最新的業績是在中國達到了32.8%,這是IDC的數據。因為攪局的給力,現在這個市場是惠普、聯想、戴爾三分天下。

工作站的利潤是要比PC高的,小廠商沒能力吃這塊肉,不代表大廠商就會放棄。另外工作站還沒到技術壁壘那麼嚴重,有的是技術門檻,但也沒有鏡頭這種產品那麼高的門檻,聯想、惠普、戴爾都是頂尖的PC廠商,都有實力進來分一杯羹,所以惠普想壟斷是很難的。


@張貝 的分析很好很全面!補充一點具體的銷量數據。
工作站分兩種,台式工作站和筆記本工作站,台式為主佔75%,前者是後者的3倍的樣子。工作站的市場容量非常小,@張貝 提到的1800萬台的規模是嚴重高估了這個市場,簡直就是5年的總量。PC一年銷量3.5億台,工作站大體不到1% 的樣子。根據IDC的數據,2010年全球銷量300萬台,2011年340萬台,2012年327萬台,2013年337萬台,4年累計才1300萬台的樣子。
HP、Dell、聯想是前三強,還有兩家日本公司也生產工作站,分別是Fujitsu 和 NEC,但他兩家合計也就是佔6%的樣子。


某些產品的生產必須在相當大的生產規模上進行才能達到好的經濟效益,這就是寡頭經濟。

工作站配置高,投入大,需求少,註定生產的廠家少。

經過幾輪博弈,市場品牌定型了,新廠家更不敢輕易涉足。相比PC的龐大市場,性價比低啊。


推薦閱讀:

八代低壓CPU筆記本哪款性能最好?
在 IBM、戴爾、惠普之間,哪個品牌的伺服器性價比最高?
是什麼原因使得 HP 在收購 webOS 不久就宣布放棄硬體的運營?

TAG:惠普HP | 戴爾Dell | IT行業 | 聯想Lenovo | 工作站Workst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