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場合能讓人穿上漢服時,旁人不會覺得奇怪?
如題。在學校里,我們有漢服社,會有很多推行古典文化的活動,可以說是除了推行漢服的同時也在傳播那些被人遺忘的中國傳統社會活動,而這些活動都是一些懷揣舊時人們智慧與風俗的活動,但是還是會有大部分的人對此懷著不解與譏諷。這個問題該怎麼思考,怎麼做才有效。
——————————————
作為一個其實不怎麼了解漢服的人,想厚著臉皮說幾句,可能會被噴……我受著(′?_?`)。
我發現很多漢服圈的人會非常強調一件事:」我們希望漢服能走近平常人的普通生活,成為日常穿著。「
我不能理解啊,非常非常的不能理解。
在我看來,漢服——不算改良款式的,就我所知,目前的改良款式好看的也極其有限——是不可能成為日常穿著的。
我看過很多類似的反駁貼,比如」漢服其實也很方便日常行動啊「,」漢服才是漢人的服飾「,」漢服多好看「……
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沒有意義。
一件」新生事物「(啊哈哈哈哈這個詞真是……)要想取代已經被大眾接受了的舊有事物,僅僅是」比較好「是不夠的,要」壓倒性「的好。
漢服比T恤牛仔壓倒性地方便嗎?不會吧。漢服壓倒性地好看嗎?我不敢說不是啊,畫畫的人都愛它啊,寬袍大袖遮掉多少錯誤透視和人體結構啊對吧,又美。但是實際上身效果不好這個有目共睹的啊,太挑人。妹子美若天仙+化妝得當+髮型精緻+長腿細腰,那穿漢服必須光彩奪目啊,但若是路人臉如我,立即撐不住了。
所以漢服難道不應當走高逼格路線?
現在把逼格這個詞妖魔化得太深了——好吧,這本來就是個負面詞,我們換個說法,」追求高品質「如何?
你看日本人怎麼宣傳和服的,他們的遊戲,動畫,電視劇里,姑娘們穿和服都必須是很莊重,或者對她來說很重要的場合,對吧?要沐浴,要化妝梳洗,要BLABLA干一堆事兒,一大堆纏綿至極的鏡頭,最後穿著和服一亮相,男主角整個人都痴呆了,對吧。
你搜搜看鑽石、晚禮服、LV包包,他們的廣告語會是」我們希望這玩意兒能走近平常人的普通生活,人人買得起個個有得穿「嗎?
就是不要接地氣!就是不要讓旁人覺得不奇怪!
反正也做不到。
話說回來,」我們希望漢服能走近平常人的普通生活,成為日常穿著「,這句話首先就已經把自己和」平常人「,」普通生活「和」日常穿著「給割裂開了——我知道題主可能沒有,正在瀏覽這行字的讀者老爺您也沒有這種想法,但是,請告訴我,漢服圈裡嘴裡喊著這樣的口號,內心卻覺得」我正在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我真是帥死了「的人,多不多?
什麼?你覺得我在嘲諷這種人?其實我沒有啊。
如果沒有」我們帥炸了「的信心,你拿什麼去跟別人宣傳?你有什麼資格去吸引別人進圈?
一個小眾圈子(算吧),如果沒有逼格,如果沒有小眾優越感,你拿什麼吸引別人進來?純粹靠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文化太過博大精深了,為什麼來你圈?如果是我,我的首選絕對是學做麵人兒。
美炸了吧!?
如果你想給別人推薦一本書,你會跟別人說」這本書可接地氣了,可通俗易懂了「么?!當然不會啊!你會跟他說,這本書考據多嚴謹,結構多精妙,觀點多新穎……總之把書的逼格建立起來,別人自然感興趣啊想要看啊。
接地氣有什麼用?要接地氣,有故事會啊。
漢服圈的天然優勢就是:相對小眾,不需要技術(當然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這方面上面的答主們或多或少吐槽過了)。這樣簡單易行的高逼格圈子,原本人人都想加入才對啊!?
——哦什麼你說還要錢?追求逼格的人哪裡怕花錢。
你們怎麼會覺得是宣傳不夠呢?現在的問題是,漢服圈很多人自己把逼格low下來了好嗎!?
那類口號雖然比較天真,但喊口號行動本身也是提高逼格的。但是網上漢服圈真的很多人和打了雞血一樣。滿腦子極端皇漢,你別放出來說啊?歷史半懂不懂,你別隨便評啊?
——請問你這穿的是啥啊?為什麼穿啊?
」【溫婉一笑地】呵呵,這是漢服哦。我覺得漢服這種服飾,代表的是一種歷史的情懷,我當然希望有更多的人來穿,不過不會勉強,畢竟也不見得人人都有這個時間,精力(和經濟實力),至於有些人不理解,我只能感到遺憾。「——多有逼格,心都醉了。
」【張牙舞爪地】卧槽尼瑪漢服都不認識你TM也好意思說是中國人,老子穿個漢服被以為成是和服呵呵呵呵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嗎?!「——我能理解你,但是,旁觀者看了怎麼想啦( ′_ゝ`)。
再加上出點兒」皇帝哥哥「這種奇葩……簡直想給貴圈點蠟燭。
樓上很多答主所說的,衣服料子要好,要怎麼搭配,怎麼化妝,包括甩一堆美人圖片等等,都是為了提高逼格存在的。
題主等漢服黨也不能控制劣幣,但是可以製造一個」真漢服黨「的群體出來,鄙視死那些」偽漢服黨「,從而降低糟糕的人帶來的影響——雖然影響已經足夠大了。
回到問題,什麼時候當有人穿上漢服時,旁人不會覺得奇怪?
你穿泳裝上街,旁人也會覺得奇怪。你開勞斯萊斯上馬路,旁人也會覺得奇怪。
這種奇怪分為」卧槽這傻逼在幹嘛「和」卧槽怎麼這麼帥「兩種。
不要妄想讓他們覺得不奇怪,要讓他們感覺到」卧槽怎麼這麼帥「。我的漢服情結,始於初中課本上的一張圖片:五十六個民族合影,每個民族都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喜笑顏開,除了漢族西裝筆挺,一本正經的站在中間。
老師遺憾的告訴我們,因為清朝剃髮易服,漢族已經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了。
我記得當時班上瀰漫了此起彼伏的失落嘆聲。
所以,後來發現,有人在復興漢服,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後來買了幾次漢服,參加了幾次活動,還旅遊了一次。覺得復興漢服,最多還是停留在節假日禮服上吧。上廁所真是太不方便了,吃飯幹活也不方便。但是最次,我覺得,56個民族合影時,漢族別穿西裝或旗袍馬褂之類的,站中間。
--------------------------------------
說到漢服怎麼穿才不奇怪。我每次參加小圈子的漢服活動時,我爸看著我那身裝扮,都說我是神經病。他苦口婆心的勸告我:你到了地方再換上吧。穿這個在街上走,還擠公交擠地鐵,別人會把你抓起來關進四醫院的。
其實我也覺得很多漢服穿著,是過於惹眼了,相對來講,我常混的那個小圈子算是比較低調的了。尤其是上次花朝節,參加了一次比較大的活動。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譏諷漢服了。
好多人真的好拉風的好嗎?
有穿著婚服過來的
有把頭髮盤老高,後面插一朵好大好大的大紅花
有步搖、發簪插得滿頭都是的,加上假髮怕是有5斤重
有把妝化得很濃很濃的,跟蛇精似的
還有披頭散髮,像金毛獅王,哦不,黑毛獅王
還有渾身上下一片大紅,像個紅包套一樣(西毒:何方妖怪,穿得像個紅包套一樣,你以為你是濟公啊! 段王爺:你見過,這麼堂皇的紅包嗎?)。。。
所以乍一眼,別人譏諷漢服,得看看自己穿的什麼玩意兒好吧。
花朝節時,天氣微涼,有穿著齊胸襦和對襟襦就跑出來了,這麼單薄的衣裳,脖子和胸上露一片,不冷啊?
鳳冠霞帔跑出來的,這是要結婚嗎?
路人順帶了解一下,更加譏諷漢服了,這是那些激進推廣者自己的素質問題好吧!
漢服斷代這麼久,大眾不了解,同和服和韓服搞混實屬正常,以為劇組拍戲也情理之中,一些同袍一聽就炸毛,立馬橫眉冷眼的嘲諷回去,別人不鄙視你才怪了
群眾深入觀察漢服群體後,更鄙視了,也是某些漢服推廣者造的孽好嗎?
堅決群眾日常也穿漢服,看到穿旗袍馬褂就說人是漢奸,有不同意見的,就是忘本。漢服配色不和ta口味的,要罵別人品味差,影響漢服形象,拖漢服復興後腿。穿上漢服就自帶復興責任,自動成為漢服代言人,配色丑毀形象就是不負責任。
喵的!這些真是神經病好么?
這種人很多,不怪別人會譏諷漢服
漢服圈對復興漢服的定位都沒找准,內部就亂成一鍋粥,外人能對漢服有多少好感?
——————————————
先說漢服怎麼穿才不那麼奇怪:
1.我覺得首先布料得低調一點,簡單一點,或者時尚一點。不要總是牡丹、荷花刺繡什麼的,弄得太復古了(尤其不要穿窗帘布啊!還有那種反光的,更奇怪啊!)。
我看到個豹紋齊胸襦裙,覺得是個很好的思路啊,雖然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而且也很拉風(豹紋做什麼都拉風):
這樣的布料挺簡單,穿著並不覺得多惹眼,乍一眼,也就是長袖上衣+長裙而已:
2.妝容簡單一點。女孩子化妝很正常,但也不要太過火了,比如這件衣服就很簡單,但妝稍微過火了點,不過本來就是商家用於宣傳,濃妝也無所謂。但平時自己穿著出去玩,就算了吧(另附一張同衣服,但妝容簡單(其實是素顏)的對比圖,我個人覺得看起來,相對起來不奇怪):
3.可以穿迎合現代審美的改良漢服。
現在街上穿民族風服飾的,很多。所以對漢服進行改良,也不會覺得太奇怪。
但不得不說,很多做漢服的商家,推出的漢元素時裝,真的!十分!不好看!
我比較推薦一些原創服裝設計店設計的漢元素。
我發幾張對比圖,先是漢服商家自己設計的漢元素(每次看到同袍說這漢元素美cry,我就很懷疑自己的審美是不是有問題):
這個是漢服商家自己設計的(我覺得丑爆了好么):
這個是一原創服裝設計店的(我自己覺得挺好看的):
反正漢元素要是設計得好的話,也就是民族風味濃的時裝,或者比較仙的長裙。
雖然也惹眼了點,但也不會覺得很奇怪。
再說什麼時候穿不奇怪:
我覺得只有結婚的時候穿婚服,才真正的一點都不讓人奇怪了,不管如何濃妝艷抹,怎麼富麗堂皇,都不會讓路人覺得奇怪
或者兩三個漢服裝扮,一個帶著高大上設備的攝影師,再跟兩個助理,擺明了就是要拍照,路人也不會覺得奇怪。。。
從事需要把漢服當工作服的職業、或者上舞台表演也不奇怪。。。
其餘情況,幾乎不僅同上一樣引人側目,而且都會讓人奇怪的(親身感觸。。。)
最後說要怎麼做,才能復興漢服,不受譏諷
其實我對復興前景並不看好,也沒多大執念。僅僅是覺得,漢族有官方承認的民族服裝就好了,別民族大合影,就西裝、旗袍馬褂的,至於平時怎麼穿,是個人自由。最多傳統節日穿漢服,堅決反對強行要求日常也穿漢服。不管怎麼樣,漢服比起時裝,就是不方便。你厲害,想的辦法多,可以解決不方便。我穿時裝不用想辦法都很方便啊!
說白了,別的地方和家庭我不太清楚,我生活的大圈子,都沒有過傳統節日了。不過就是吃得比平時豐盛點而已。就是當地舉辦的活動,也只是象徵性的娛樂,早就沒有傳統的神韻。私以為非要規定傳統節日穿漢服也沒多大意思。
所以,要想不被人譏諷,首先簡單做以下幾點:
別穿得太花哨,像從瘋人院翻牆出來的神經病似的
路人好奇詢問的時候,好好說話
網上宣傳漢服的某些人,正常點,別動不動就民族大義,傳統美德,要不要女性全裹回小腳啊,寫文章全用標準文言文?寫不死你。。。
還有覺得習夫人應該穿漢服亮相的,自我感覺太良好了吧,中國這麼大,民族這麼多,憑什麼要用漢服來代表啊!
因此,對漢服的定位能讓廣大群眾接,並包容不感興趣的群眾
另,漢服的形制未免也太多。女裝有:襖裙、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曲裾、長褙子、短褙子等;男裝有:短褐、朱子深衣、道袍、襴衫、直裾深衣等。舉行活動,一群人穿漢服,什麼形制的都有,眼花繚亂。
和服韓服、其他少數民族服裝,我了解不多,但看上去好像就那一種形制,解析度很高。而且和服也是一路發展、改良到現在這個樣子的。
漢服是否能考慮統一一個或兩個特別有特色、特別有辨識度的形制?最多除此之外,再推行一種高大上華麗麗的形制,專用於婚禮、典禮等大場合。
最後,自己對漢服的象徵意義要合適。我確實沒感覺到什麼文化智慧的。難道不是漢族就沒有文化沒有智慧了?難道古時候所有漢族人都很有文化很有智慧?
最多就是漢族的民族服裝,穿出去別人知道你是個漢族人,不是藏族人、苗族人、朝鮮人、彝族人、韓國人、日本人等。。。
------------------------
我說完了
P.S.
我擋臉不是為了掩蓋妹子不好看,是有些既不是商家展示圖,也不是我自己,我不方便把別人的臉露出來啊。(第一張商家圖,本身就沒有臉我也沒辦法。最後兩張是一個人,我為了讓不喜歡多圖的知友不拉到手酸,所以排了一下,為了保障兩張圖高度一樣,不得已把臉截掉了。。。)
要是覺得要上不好看的妹子的圖才公平,我就沒辦法了:商家展示圖的妹子肯定漂亮。別的妹子,顧及隱私,我不可能不擋臉。選身材不好的吧,漢服這麼寬鬆,好不好都沒啥關係啊。。。
-------------------------我又說完了
是不是改題目了?!哼?顯得我文不對題的orz……
那麼補充一點對題目的直接解答 有哪些場合能讓人穿上漢服時,旁人不會覺得奇怪?
根據這幾年的經驗,越需要表現民族性,個人性,一定程度上越莊重的場合,穿漢服越不違和。
民族性:如代表中國學生參加交流活動,展示給外國人中國形象時
個人性:如婚禮,成人禮,朋友聚會的私宴等。我自己辦的成人禮周圍就沒有遇到過一個不理解的人。
莊重場合:如需要著禮服參與的場合,宴會之類的。
如果是表演,可以穿漢服,效果一般不錯,也不奇怪,但最好不要在此時進行漢服宣傳,因為此時漢服承擔的是表演服裝的作用,而非民族服裝的作用。
一切建立在選擇品質優良的漢服的基礎上!
——————————以上 4.10.update————————————————
昨晚看到這個問題就心癢。。。沒忍住來答
穿著斷代了四百年的服裝,來複原四百年甚至更久前的活動,這個社會上一定會有人譏諷和不解。
讓我站在同袍的角度講講這個問題。
看看上面那些回答,題主大概能意識到為什麼大家嘲諷臉了。
1、漢服復興者服飾往往製作粗陋用料低劣。
既然是恢復民族服裝,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要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漢服,此外,穿上漢服後注意儀態言行。如果你的目的是復興漢服,首先,就要讓別人覺得漢服是美的。
但是現在的復興者往往做不到。
嗯,商家少,學生黨沒錢都是原因,也都不是原因。只要你想,你完全可以把漢服穿的漂漂亮亮。
只要你想,每個人也可以把時裝穿得漂漂亮亮,一樣的道理。
2、民族概念缺失。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漢族等於沒有民族。。。
這是個價值觀多元的社會,這樣的態度你不能去譴責什麼,只能盡量通過自己影響他人。
民族概念沒有,何談民族服裝?自然只能理解為復古,當然——這也是同袍的宣傳不到位的結果之一。
3、人們認為漢服不方便。
題主你告訴我,你們對別人宣傳時強調了這是民族服裝多用於傳統節日嗎?還是一群人穿著漢服踏個青放個河燈就算是對外宣傳了?有沒有做到 重大節日用禮服,平時生活用常服,宣傳推廣皆介紹?
你不去強化禮服常服概念,非同袍是不會有興趣自己區分二者的。
禮服化常服化是爭論已久的話題,不做探討。
4、無良媒體標題黨塑造復古形象。
穿個漢服就說小龍女仙女俠女穿越的媒體真不少,每次辦活動都要跟記者磨破了嘴皮,上報還是坑爹。。。
人們先入為主有了很多「漢服黨是復古」的想法,無法改變,只能慢慢修正,身邊每場活動都盡量做得精彩和精緻!
5、活動內容空洞缺少價值。
伴隨著很多借漢服名頭來炒作的各類女神蘿莉,人們覺得漢服復興者是秀衣黨很正常。
別期待在網路上改變太多人,但相信我
——在當地辦的活動,質量夠好,可以影響許多親眼看到你活動的人。
6、部分地區因文化傳統有將漢服當做壽衣的情況。
這個不是普遍現象,但是老一輩很多人還有一點漢服記憶,往往是滿漢混雜的服飾,或是去世時穿著的壽衣類似漢服式樣,這是很多同袍穿漢服被家裡人指責的原因之一。
這個問題是不能放到漢服吧去問的,只會有人和你一起憤懣不平,而不會去反省自己。
哦,反省自己的都被淹沒了。
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判別人,不穿漢服不代表什麼,穿漢服也不代表你應該有什麼優越感。
我理解,同袍更多的其實是無奈,優越感。。。只是他人往往這麼覺得,但是無論如何,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題目改了,我的答案還算切題,不過簡單改改……
首先我反對把「漢服」一把抓,衣服的用途與形制緊密相聯,曲裾和短打的區別不比燕尾服和牛仔褲的區別小,在「場合」這種語境下,不能只籠統的說「漢服」,正如不能籠統的把燕尾服和牛仔褲歸為洋裝。
-------------------------------------------
要旁人不奇怪關鍵要注意兩點,一是場合適宜,二是衣服符合身份。
首先說說場合問題,現在很多漢服愛好者以為只要穿上「漢服」了去做什麼與傳統文化沾邊或者風雅的事都合適,這是一個大大的錯誤,龐大的漢服體系包含各式各樣的款式,不同款式的功能各異,我在這裡可以把各個場合適合的漢服款式細說一下,最常用的和最適合的用黑體標出。
祭祖:朱子深衣+幅巾、深色直裾、素色或暗色曲裾、暗色低腰襦裙、深色大氅
祭孔:朱子深衣+四方巾或翼善冠、圓領袍、深色直裾、暗色曲裾、暗色低腰襦裙、深色大氅
祭祀先烈:圓領袍、短打、曳撒、低腰襦裙、襖裙、褙子
舉行婚禮:周制:黑色為主的玄端、曲裾(有具體形制,相當考究)
唐制:(較周制更亮麗更奔放)男子著圓領袍、女子襦裙配大袖衫
明制:男子著明代九品官服(一般是藍色帶補子的圓領袍),戴官帽;
女子鳳冠霞帔,穿圓領袍或襖裙
參加婚禮:除圓領袍和短打外皆宜,穿衣以符合婚禮制式為佳
葬禮:黑色短衣配幅巾、朱子深衣、黑色褙子
參訪寺院:短打、直裰、交領襦裙
靜修:短打、直裰、道袍、交領襦裙
習武:短打、曳撒、交領襦裙
讀書:朱子深衣、道袍、直裾、素色襦裙
騎馬:曳撒、短打、貼里
射箭:曳撒、短打、貼里、各類窄袖襦裙
書畫:窄袖或琵琶袖、素色的直裾、道袍、直裰、襦裙、襖裙
彈琴:素色深衣(包括直裾和曲裾)、褙子、道袍、直裰、大氅、襦裙
茶藝:素色深衣、素色襦裙、褙子
登山:短打、曳撒
踏青/賞花:花色深衣、齊胸襦裙、襖裙、褙子、大袖衫
賞雪:斗篷、襖裙
逛街(包括逛故宮之類):齊胸襦裙、襖裙、褙子、短打
泛舟(當然是湖裡的遊船):褙子、襖裙、短打
拍寫真:短襖馬面裙、齊胸襦裙、褙子。大袖衫、曲裾、斗篷
暫時想到這些,如果漏了什麼重要的歡迎知友補充。簡單歸納一下就是嚴肅場合女士盡量不要穿齊胸襦裙、男士要戴好冠巾,輕鬆場合不要穿禮服,依賴手的活動不要穿廣袖(彈琴除外),需要奔跑、攀登的活動不要穿長衣,需要騎跨的活動下半身必須是褲子或褶衣。還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高度復古的周制、漢制服飾(包括所有曲裾和部分衣裳和直裾)要慎穿,不僅是因為這些衣服時代久遠,還因為這些衣服在當時大部分都是貴族穿的,非常講究,一般人一般場合鎮不住。相對這些而言,唐、宋以後的平民款式隨意性更強,違和感更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冬天不要穿齊胸襦裙,夏天不要穿襖裙,不要把不應季的衣服穿出來,否則效果和夏天穿羽絨服一樣,自己難受還引人圍觀。
穿漢服分場合不僅要看小場合,還要看大場合,在小城鎮穿漢服遇到的囧事會更多些,但在特大城市、高校和文化勝地穿情況則會好很多。
接下來說第二點:衣服符合身份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穿衣不僅不要僭越,穿著高大上的禮服去逛街,而且不要降身份,把做工比影樓裝還差的衣服當寶貝到處穿。
為了方便大家了解什麼身份應該穿什麼,什麼衣服不適合穿出去,我還是列一下吧:
高大上篇:
帝王款:冕、玄端(周漢)、黃色圓領袍(宋明)、各式袞服
皇后款:鳳冠(婚禮除外)、帶補子的紅衫
官僚款:帶兩翼的烏紗帽、帶補子的圓領袍、紅色圓領袍
將軍款:盔、甲、比甲、披風
神遊篇:
僧人款:橙色直裰、橙色短打
道士款:藏藍色無白領棉麻道袍、純藏藍色短打、(再露個白色中褲咳咳)
仙女款:不說了……
唐伯虎款:白色、粉色的直裾
戲劇款:花色豐富的淺色褙子、淺色廣袖襦裙
終極復古款:馬王堆式曲裾、魏晉巨袖衫、北朝雜裾(這幾款是到宋明基本絕跡的款式,可以穿,但場合限制太大而且一般人鎮不住)
普通篇(大部分人可穿):
士人款:明代三大件:朱子深衣、道袍、曳撒
女子款:襦裙、褙子、襖裙、斗篷
運動款:短打、曳撒
冠巾:逍遙巾、東坡巾、方巾、大帽
上圖了(圖片來自網路)
前面光說形制了,接下來再說說一個關鍵問題,面料問題。現在漢服商圈的整體面料水平實在是慘不忍睹,要涉水未深新人買到面料合適、性價比高的漢服無異於瞎貓碰死耗子。如果已經買了劣質布料產品(強烈反光、僵板、起球),那就先認栽,切忌穿出門去現眼,去聲望好的店再買件合適的就是了。據我多年經驗,漢服布料以配合形製為佳,短打、朱子深衣、中衣配棉麻,道袍、直裰、曳撒、襖裙、褙子配緞,齊胸襦裙配綢,斗篷配錦,參見答案綾、羅、綢、緞、絲、帛、錦、絹的區別是什麼?
漢服界目前盛行「織錦緞」和「提花綢」,但網上至今仍然充斥著劣質的或仿冒的織錦緞和提花綢,令新手上當。好的織錦緞和提花綢(例如明華堂的)完全沒問題,會給穿衣服的人增添神采;中等的(例如重回的)穿出門沒問題,能讓知道漢服的人覺得這是漢服不是cos服影樓裝;假冒偽劣的織錦緞和提花綢實在是騙錢的存在,這種明晃晃直楞楞的布片子一般人見了都會覺得你是出來表演的。說了低檔面料的危害在說說高檔面料的注意事項,像明華堂這類高端產品就不要穿到趕集式的地方了,既容易損壞還會被拜土豪。
其實我也穿過劣質品(還是北京某知名漢服店鋪產的擦)、頂著一頭蓬鬆的捲髮囧過,現在頭髮長了,見識也多了,不再把漢服一把抓了,知道什麼場合該穿什麼了。不過就我多年參加、組織漢服活動的經驗來看,現在漢服囧粉還真不少,常言道一粉頂十黑,唉,我也拿他們沒辦法。
想到的就這些,歡迎知友們補充。
最後上張自己的漢服近照,周圍人們的神情一片祥和呀,哪裡有奇怪的眼神?
我覺得你們首要任務是趕緊給那些憤青普及一下什麼是漢服什麼是和服
就是怕你們出去以後有血光之災啊
別的就沒什麼了
現在這社會,大家都見多識廣的,你光著屁股出去都沒人理你
你想咋穿就咋穿
【第一次拿到這麼多贊好激動……果斷把病句和錯別字改一下。】
我決定把這段脂批放在最前面:「近之暴發戶,專講禮法,竟不知理法。此似無禮,而禮法井井。所謂整瓶不動半瓶搖。又曰習慣成自然,真不謬也。」
我支持「中國傳統社會活動」,但是不喜歡強迫症似的恢復已經消失的風俗,或者搞一些「表演」意義大過實際的活動……
文化和習俗應該是「活著的」,而且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問問家裡的老人,其實很多有趣的風俗習慣並沒有完全消失。但是到我父母那一輩,很多老話、老規矩已經搞不清楚了(類比方言),再到年輕人的一無所知,恐怕習俗就真的要消失了。比如我外婆春天會做烏飯粽子(用一種植物汁液把飯染成黑色),還有某種植物和雞蛋一起煮(很美妙的葉子清香味兒,經評論提醒是「三月三,薺菜賽靈丹」),還有青團(老辦法做的有股清香味)【我承認是個吃貨】……
現在農業技術發達了,我們幾乎在任何季節都能吃到任何事物,但是享受當季的時蔬在我看來可以稱得上最美的一項傳統風俗了……很多社會風俗活動,在今天因為社會發展(城市化之後的鄰里關係、快節奏的生活、高科技產品的普及、很多手工藝產品實現了工業化生產於是人工很值錢,真正手工的東西特別貴等等)而漸漸消失。如果真的要做個有心人,完全可以請教身邊的老人,繼承和實踐的同時,把它們真正當做生活的一部分,並且在家庭和周圍社會間傳遞開來,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一種」風俗「。
往深了說,表面上是五四以來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實際上是鄉紳階層和鄉土社會的破壞,還有城鎮化等影響,幾代人口耳相授、耳濡目染的穩定文化社群逐漸消失(所謂培養一個貴族要三代人,而且需要一整個貴族文化圈),這是穿著戲服走秀遠遠達不到的……我又跑題了,這個問題足夠寫一篇長文,大家意會吧。
再說我對漢服的看法吧……反對破布(某些活動情景要求的漢服是禮服啊。看看和服禮服的行情,再看看哪怕是輕奢侈品的價格……精美的禮服對於普通人絕對是奢侈品,哪怕有了工業化的生效率。然後再對比對比某些人的漢服……),反對戲服(學著電視劇各種搞笑就不吐槽了),反對」刻奇「(自我感動,自以為「繼往聖之絕學」),反對亂喊口號(我不想舉例了),尤其反對「表演」和cosplay式的作風(正面的說法是通過搞活動吸引眼球、推廣漢服,但實際上……)。
很多穿著漢服刷街的人只是想晒衣服(貌似現在仙女黨已經不流行了,但是有多少人買漢服是為了好看。還有一大批要復興唐朝服飾,因為唐朝的襦裙看起來仙氣。三天兩頭因為拍了個電視劇,就鬧著要把戲服歸入當代改良漢服……)漢服圈還有商家們的破事水很深,我道聽途說+圍觀到的各種黑歷史這裡不細說……反正總是有一茬一茬新入坑的小姑娘人傻錢多速。還有各種為了秀優越……漢服熱某種程度上和國學熱差不多,是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之後文化缺失的心態作祟,再加上老祖宗那些文縐縐的東西……就像張口閉口引用點什麼外國人名一樣,逼格很高……各位都懂的。(現在某些所謂……穿著各個朝代的衣服跑去群魔亂舞,真的不擔心老祖宗被嚇活過來嗎……)
「開歷史的倒車「、「移風易俗」這種聖人聽了都要頭疼的問題,真不是那麼簡單的。「復原」一件已經消失的東西,比如唐宋的服飾、習俗,我認為是一種有益的服飾文化研究,但不主張全面推廣,因為這不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一種服飾、風俗的消失,是整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地理一大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中國的服飾文化離不開一個禮字,這是個以整個社會和國家為體系的大工程。實際上,由於我國目前的狀況,安撫少數民族還來不及,不可能真的從國家層面推廣(如果你要說漢服是漢族的事情和少數民族無關……我只能呵呵),更別說一整套禮儀制度和文化傳承了。(看開頭那句脂批,其他著名的比如林黛玉進賈府,還有賈母批評戲文,都諷刺的非常到位。)
by the way, 有人認為明末清初漢族服飾斷代屬於意外事件,所以我們可以承襲明代。而且服飾本身的裁剪需要實物才能確認,背後又很複雜的禮俗、搭配問題,只有明代的實物、材料相對豐富。我覺得這可能是小範圍復原一種文化禮俗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案了,但是喊著「重回漢唐」的漢服圈大概不會接受。(還有「明清一體化」這個大靶子,背後有很深刻的歷史社會問題,我自覺專業水平不夠,也不想引起太多爭論)。
我想,不管是服飾還是什麼,如果只能作為「表演」而存在,那這種文化已經死了。文化是活著的人和這群人所處的社群……
哎呀差點忘了回答問題:奇怪這種事……要麼等穿的人多了就不奇怪了(所以要多拉點小朋友入坑呀),要麼等我們的社會發展到能寬容所有不同甚至獵奇的生活方式(這個問題很複雜不細說了)。目前來看,穿著漢服,搞些復古活動肯定會被大多數人認為奇怪的。內心一旦強大了 幹什麼事也不覺得不自然了
就我本人來說覺得除了上班會考慮一下老闆的小心臟所以不穿外其他時候都能穿。
對於一個臉皮厚的能擋子彈射手座來說,旁人的眼光大多都是浮雲,自己穿著高興,那就穿了,其他人看了難過也好生氣也好反正難受的是別人咯。
再說了,作為一個奔四的大媽來說,短短几十年生命又不是為別人高興活著的,未必我穿普通衣服上街你還能給我發獎金不成?我就是覺得我穿漂亮衣服我高興我覺得自己美美噠,又沒殺人放火強行逼別人觀賞,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
場合的話穿漢服出門吃飯看電影啥的毫無壓力,逛街不太適合穿漢服,穿脫不方便不好搭配容易搞亂頭髮。以上僅供厚臉皮無節操人士參考,容易被別人影響的同學估計參考價值不大。
如果你是想問,什麼場合比較適合什麼衣服(理論上),那麼前面已經有前輩回答啦,參看他們的答案就好:-)
如果是因為無論怎麼日常化,難免會有人覺得你穿得奇怪,那我只能說……暫時沒辦法。
之前參加西塘的青年文化論壇,開會時方文山前輩說過一句話,之所以我們看漢服奇怪,也是由於視覺上的印象斷代太久(大意哈),我覺得很對。就像是T恤衫和裋褐吧,就算袖子的寬窄都一樣,衣服的長度都一樣,漢服只是因為領口與常見的(其實我覺得漢服可以做時裝,所以這裡加個定語)時裝有區別,就會被人說「衣服好奇怪」,即使你解釋了「你看啊,只是領口的區別罷了」,他們也會無奈地說,還是看著奇怪……這是沒辦法的,道理我都懂,鴿子怎麼這麼大呢?(這個梗其實貼切得簡直詭異啊)
其實直裰和民國長衫的長度相似,袖口——也可以做窄一點吧,但是如果穿上街,直裰的接受度肯定就不如民國長衫,這是因為後者的日常穿著是從上世紀很自然地過渡下來的,大家的視覺審美習慣了這樣的畫面,即使現在很少有人作日常穿著,他們的接受度也高於斷代了那麼久的漢服。
其實,拿日本動漫舉例子吧,看到角色在日常休閑時換上交領右衽的和服,不會有人覺得奇怪,這其實也是和我們的眼睛接受了這樣的視覺感受有關。只不過,既然理論上的漢服日常化是可行的,並且,禮服化也是可行的——我們就暫時不要太在意這份轉變過程中必然有的過渡吧,一起努力,將來漢服廣泛接受的那天必將來得更快更快,共勉。
一直覺得漢服很美,但是什麼場合可以穿一直都是令我煩惱的一個問題。
後來我總結了一下,個人覺得主要可以分為三種:
1、莊重場合穿的正規漢服,此類漢服應該符合漢服基本制式,且兼具美感和端莊感,這種漢服建議要選貴的,目前沒有在網上見到過便宜且正軌莊重的漢服,以漢服繁複的細節和工藝,低成本根本出不來。場合包括且不限於:自己的漢服婚禮(在別人婚禮穿會很奇怪)、成人禮、XX典禮等等。
2、日常踏青、旅遊和好友聚會。和不反感漢服的好友一起切磋琴藝、品茶吃飯,穿個漢服那絲毫不奇怪了。另外,春天去郊外踏青,還有去名勝古迹旅遊,也適合穿一些改良的漢服。很多資深同袍可能會想噴,但是我不得不說,一些改良了的漢服或者說漢元素服裝比正統漢服更適合旅遊。簡單的一雙布鞋、一條棉麻長裙或改良簡易宋褲、交領/立領上衣就可以了。旅遊還是方便舒服為主,個人覺得不用太講究制式。而漢元素風格的衣服在以古建築群、園林、山水為主的景區,真的比日常休閑裝美很多。而且因為穿的大多不是很特別(長裙很常見吧,宋褲也有點像闊腿褲吧,上衣如果是素雅的風格也不會很突兀),所以其他遊客並不會像你投來奇怪的目光。前段時間我去摘草莓(而且還是在美國)還穿了漢元素衣服來著,其實就是宋褲+長袖交領上衣,並沒有人覺得很奇怪,而我自己也覺得穿著很舒適,順便在防晒防蚊蟲的同時不會太熱。
3、表演。我經常上台演出(古箏、笛子),但是很可惜因為都是集體節目並沒有機會穿漢服,但是我覺得表演中國樂器和舞蹈的時候穿漢服肯定是可行的。但是如果不是獨奏或者獨舞,很難穿真正的漢服,因為--讓所有演員都買得起的漢服大多是淘寶的影樓裝(我為劇社採購過演小品的漢服,因為資金所限買的都是便宜的不太正規的那種,不過在台上大多數人也不會太注意服飾)。所以,要走這條路的話,題主可以培養自己的藝術愛好,最好能練到可以獨奏、獨舞的水準,其實也不僅限於此,穿漢服說相聲、唱歌其實也是可以的,只要內容合適。
回復一些回答的和評論的觀點:
1、漢服愛好者不等於明粉,更不等於漢族沙文主義者。我作為一個漢族、一個漢服愛好者,雖然喜歡讀中國歷史,但是並不十分喜歡明朝這個朝代,也並不認為清朝應該背中國近代落後於西方的鍋。我會為一些歷史的光輝時刻感到振奮,但是也不能忍冉閔這種劊子手被吹成民族英雄。同時我也很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服飾表示尊重和好奇,並不覺得漢族就天然優於其他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優秀的文化。
2、漢服愛好者並不是只在乎膚淺的衣服,而不去增加自己的文化素養。確實很多人是如此,我承認,而且越是半瓶水的越晃蕩,所以你們看到的這樣的人多。但是我也看到很多飽覽詩書、多才多藝的漢服愛好者。復興漢服並不是他們的主要訴求,保留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才是,漢服只不過是一個載體而已。
3、有人說漢服死了,或者說中國傳統文化死了。我覺得並沒有。首先,雖然漢服同袍跟整個中國人口比起來是少數,但是算絕對數量並不少,一個有這麼多人口支持的事物,你很難說他死了,雖然它在你的周圍呈現得並不多。漢服是糟粕嗎?我覺得不是,很多漢服確實在著裝上不那麼方便,但是女生很多時候出門就是會花很多時間,穿漢服多出來的時間和化妝時間相比並不算多。另外,漢服的很多設計其實恰恰能掩蓋掉身材上的一些缺陷(但是得會選適合自己的漢服),這是多少妹子的福音啊。
另外說說我對改良漢服的看法:漢服在秦漢、魏晉、唐、宋、明都有不同的各有特色的風格,制式也不盡相同,其實這體現了文化融合和創新的魅力,時代在變,如果只因循守舊,那漢服就真的死了。但是,我不贊同隨意亂改,淘寶上很多改良漢服都很辣眼睛,根本體現不出「良」在哪裡,大概就是涼快點吧。所以我支持在研究了古代真正漢服的基礎上作出改良,或者把一些漢元素嫁接到我們日常服裝中去,但是更希望有才能的人能設計出一種美觀、方便且不失中國韻味的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漢服。畢竟漢服不應該等同於古裝啊。
日本和服文化能那麼持久得保持下來和它本身保持了其他傳統文化是有很大關係的。如果沒有保留古建築,沒有傳承傳統工藝,沒有保留傳統節日和儀式,日本和服其實也不過是無源之水無土之木罷了。而中國呢,我不反對復興漢服,但是我更希望我們復興的是傳統文化和藝術,如果這些得到傳承,哪裡還怕漢服的消失?不過我希望復興的傳統文化不要是弟子規這類被時代拋棄的糟粕。我在一家茶館裡彈古箏 穿漢服大家都說很有feel
哪有那麼多附加情懷,覺得好看就穿啊,就跟喜歡波西米亞風一樣啊。
個人認為漢服不必常服化,只在適合的場合穿就可以了。但是也佩服那些日常生活中穿漢服的人。他們頂著各種非議(基本都是同族人給的嗬嗬),讓更多人認識了漢服。
這個答案本來是給張姑娘的評論,後來想了想,我主要反駁的這種反駁漢服與非漢族無關的論調還挺多的,所以就提到答案上來了。答案見最後。
---------------
不知「漢服是漢族的事情和少數民族無關」這句話本身錯在何處?
如果說國家層面推行「鼓勵所有人無論民族穿漢服(什麼叫漢服各自表述此處不定義)」是不尊重非漢族,那麼中國國家層面推行清明端午放假,傳統基督教國家的政府推行聖誕節復活節放假,更是切身地影響到了住在這個國家的所有人,怎麼說呢?您儘管呵呵。——何況這種國家推行行為與上面那句話對錯沒有因果證明關係,反而若真有這種「不尊重」感,則傾向證明漢服與非漢族無關。
事實上,即使推崇「從國家層面推行」的漢服黨,也沒提到「鼓勵非漢族穿漢服」或「強制漢族穿漢服」,而是「鼓勵漢族穿漢服」——此推行行為更與非漢族無關。【見PS】
再進一步說,很多漢服黨並沒有「從國家層面推行」的訴求。他們訴求漢族有穿著漢族傳統服飾(各自表述不定義)的權利,以及宣傳推廣漢族穿漢族傳統服飾的權利。——請問此民間行為與本來就不是宣傳對象的非漢族何干?
----------------
答主所豎的論點太過鬆散,不知怎麼評論好。
答主所豎的靶子本身是出自答主個人的見解【而答主應該無法證明它是靶子人群的見解】,意即【自願】【穿著漢服】(而非如答主會做傳統食物的親戚以及一些划龍舟者一樣穿著現代服飾)從事傳統節慶活動的,【是】沒有文化底蘊支撐的、為了秀衣服而進行的、「開歷史倒車」(黨語)的、表演性質的、強迫症似的。
------------------
您在哪裡的漢服黨那裡受過刺激了么?講話挺沖的。
漢服本身是否來自傳統文化?
服飾如果僅作為表演存在,它在你看來是死的【不知戲曲和歌劇戲服怎麼說?真的只作為表演的附庸存在啊】;如果作為日常/典禮穿著存在,你還說它是死的嗎?現在的情況是有些人【自願】將它作為典禮穿著、家居服使用,希望將它穿到街上,【重新成為】一種比小眾稍主流一點的文化。答主看來是知道文化是有興榮生死的,那麼何以因為某種文化幾乎被打死,就不可能死灰復燃呢?
嘲笑它試圖死灰復燃的努力也就罷了,何以它因為瀕死過,所以連【文化】兩字也就配不上了呢?那麼文藝復興畫里那麼多的裸女呢?中世紀你拿一幅來展覽看看?
我不否認肯定有一部分穿漢服拍照者是為了秀衣服,或者說,秀穿了這衣服的自己。但如果因此便推論說【所有/大部分】都是如此,難道不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嗎?
強迫其他漢人穿漢服固然跟強迫他人認同自己的價值觀一樣令人討厭,但同上,【所有/大部分】都是如此嗎?
至於穿一種與現在的流行比較不同的衣服就是「開歷史倒車」,真是帽子扣得無從說起。
同樣,我也不理解那些穿漢服(不定義)的人為什麼就是「強迫症似的」。在我看來強迫症就是有洗手要洗很多遍,關門要看老半天,總擔心自己漏了什麼沒做的癥狀,穿個「奇裝異服」怎麼跟這些癥狀聯繫在一起?
-------------------
【PS】當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互相聯繫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漢族推廣漢族穿漢服」不並非八竿子與非漢族打不著。擁有活著的傳統服飾的漢族將在內部更加互相認同,認同感帶來凝聚力,凝聚力帶來更大的力量。確實,非漢族將更認為「我是非漢族,我是某某族」——但,是!
如果此人原來就是其民族傳統文化的擁護者,且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那麼當其漢族同胞同理擁護其漢族傳統文化時,此人便將自認「不是中國人」?
如果此人原來不是其民族傳統文化的擁護者,但自認中國人且與漢族沒什麼區別,那麼當其漢族同胞同理擁護其漢族傳統文化時,此人便將自認「不是中國人」?——也去關注一下其本民族文化才是比較合理的推斷——而其關注本民族文化就會導致此人將自認「不是中國人」?
本來就認為自己是某某族人,或者某某國人,只是暫時居住在中國的人,無論漢族在內部推廣不推廣漢服,此人也都不會自認是中國人。
如果,作為一個國家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在教育、衛生、工作機會等世俗生活方面與主要民族一樣受國民待遇(且不說少民優待,也不說這個國民待遇是否根據地域、窮富、裙帶等非血統因素而不平等)的少數民族,要靠主要民族在自己的傳統文化的發揚上忍辱含辛,才認可自己是本國的國民——&>?
或者,作為一個國家的多數民族,要靠自我限制追憶翻新自己的傳統文化,將自己包裝成西方文化的代言人,才能保持住本國對本國少數民族的凝聚力——&>?
馬來華人和印度人,即使相對馬來人受了那麼多限制,他們難道不自認是馬來西亞人?如果待遇能夠平等,他們難道覺得自己不可能是馬來西亞的優秀國民?中國漢族難道覺得自己的傳統文化又強大又卑小,強大到只要國家在漢族內鼓勵就會刺激到其他民族揭竿而起不認中國,卑小到連有人僅僅想重新穿起類似的衣服來,還會被其他同源同種同文同化的人嘲笑"開歷史倒車"(落後)什麼的……
------------
最後答一下問題:當在場的每一個人內心足夠獨立和強大自信,獨立強大自信到可以無視任何衣服給人帶來的從屬感、歸屬感、炫耀感的時候,你穿漢服還是一點/三點泳裝還是潛水服,在場的人都不會覺得奇怪。
想得太複雜了。讓圍觀群眾不覺著突兀的唯一要求就是穿著者漂亮。讓看的人覺著順眼。
看圖:
先碼住,有空了答。
長得漂亮就行
作為一個漢人,我為我不知道什麼是漢服而羞愧
長得好看的小孩穿什麼旁人都不會覺得奇怪。
推薦閱讀:
※有哪些漢服看起來和大眾印象(比如電視劇)完全不一樣的?
※關於周立波漢服事件應該怎樣評價?
※為啥還有人以為【清漢裝】是漢服?這是滿族服飾?
※為什麼日本和服婚禮給人很精緻莊嚴的感覺,但是最近幾年重新開始流行的漢服婚禮給人一種廉價可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