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要上三節課的大學老師,大部分時間在做哪些事?

科研?項目?


順著說,上課如題主所說,像我每周只有3節課,這裡的一節是2小時,註明一下。但是我可以算我們系課最少的那部分人了,有人是我的三倍!順帶的備課,大約是上課時間的2倍,即使只是後續的更新,也至少需要同樣的時間備課。現在孩子們都精著呢,不修改上課內容,不更新一下,聽課的都沒有了~就以我這種比較少的計算,6小時上課,6小時備課,這是最低的了。另外作業和考試都需要自己批改,除非是大班課,配有助教,不過助教多半是研究生,也未必靠譜,最好還得自己盯一下。這最低也是12小時。

但是上課真心不是最大的一部分啊,親,除非你就準備拿著比低保略高的工資,做一輩子講師。想升職加薪,好,有追求,搞科研吧~這就是個無底洞了,你可以說我除了上課啥都沒幹,也可以說我無時無刻不在幹活。作為科研人員,我覺得是沒有任何下班的概念的,隨時都在思考。我曾經周末陪妹子逛商店的時候,突然有個想法,就回學校幹活去了;也曾經因為要和大洋彼岸的合作者聯繫,視頻到凌晨,第二天照常上班。「不發表,就發臭」,我想這是任何科研人員都避不開的。

項目和科研,可以說是分不開的,現在的科研,幾乎沒有專業可以只靠一支筆一張紙搞定的,不用說工科項目,文理科的項目也要錢,要錢,就要寫項目申請,每年的國家社科自科你逃不掉吧。我從來不準備過春節,因為這段時間往往是項目申請的關鍵期,寫吧,過啥節啊,沒項目後面一年都沒好日子過~可能有人以為老師很爽啊,寒暑假啊,你妹,寒暑假是幹活最多的時候,因為平時上課的時候,未必有整塊的時間來做研究,寒暑假就成了最好的時候了,放假只限於學生~

除此以外,有中國特色的雜事也是不少的,比如各種會議?比如上級審查?比如學校評估?

所以說了這麼多,只想說一點,老師這個職業,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輕鬆,並不是每周3節課,然後就歇了,還有寒暑假可放,那真的只限於少數人,我想這絕不是大多數老師的生活現狀。
當然,我無意證明老師是個很辛苦的職業,人外有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的白領多了去了,16小時的我都聽過。我只想說,老師其實並不輕鬆,當然也不一定比別的職業更勞累,這就是一份職業而已。我喜歡這份職業,我喜歡教書,我也喜歡當老師,所以我就來當了老師,僅此而已。

最後說一下我眼中的老師福利:不上1-2節課,真心可以睡懶覺~大讚~


這是我的三個文件夾,我會把2014年的教學工作,科研工作與專業工作放在Dropbox里。注意看修改日期。
我想可以看出大學老師每天在幹啥,下面這個是現在的截屏。

這是我編的程序


一、教學

這個學期目前每個星期有四門課共計10節,四門課內容沒有重複,每節課45分鐘,每周課堂授課共450分鐘。個人習慣,每節課在上課前一天會同等時間作準備,上課結束當晚會同等時間作復盤,即課前:課中:課後=1:1:1。所以每周授課花費的時間大約是1350分鐘,即22.5個小時。

這22.5個小時不是備課,所有課程的備課都是寒假或者暑假完成的,每周的準備和復盤都是針對當周授課的效果。如果需要改作業,教學工作的周時間共計應該在25個小時左右。

二、科研

個人習慣大塊時間集中寫作,學期中間因為教學的緣故,不具備這種條件,只能是收集閱讀文獻、整理信息、思考選題,這種工作沒法精確計時,但佔據了教學以外的大部分工作時間。碎片時間的利用也是逐漸形成的一種職業能力,比如地鐵閱讀。法定長假或寒暑假,則是比較寶貴的集中寫作的時段。

三、其他

行政事務也會佔用一定時間,周末有時需要舉辦學術活動或出差參加研討會。

按照每天10個工作小時計算,一周七天70個小時,其實也是緊巴巴的,寒暑假基本也是工作狀態。相比朝九晚五的工作崗位,這個工種可能就是時間安排上相對自由,但另一方面也變得比較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工作對生活的「浸潤」無孔不入。當然,這個行業和崗位也有屬於自己的興奮點,學術思考與創作,學生的引導與塑造,都是很有樂趣和成就感的事情。

大學老師每周課那麼少,大部分時間在幹什麼?如果要一句話回答的話,我算是在認真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人文社科青年教師(簡稱『青椒』)一枚,只從教學/科研關係角度談談。

對本人而言,日常絕大多數時間,是與科研項目相關的閱讀與寫作,剩下的一點點,留下來粘貼與科研項目相關的報銷票據。這其間,很難給高等教育的主體活動——教與學預留多少「有效」時段,沒錯,當老師的不用花時間準備上課,就是這麼直白且反諷。

如果硬要找出一類熱衷於教學的高校教師,便只有那些已經靠資歷評完高級職稱的、無科研能力只靠課時費糊口的老教工…比例之低、能力之差可想而知。這還真不僅僅是普本學校的常態,雙一流高校更為嚴重,因為考評機制是全領域通約的。

為了職稱晉陞,勢必要壓縮給本科生、研究生備課的時間,是為節流;為了生計糊口,要費盡心機的申請項目與科研獎勵,是為開源。教學本身並不是如外行人所想,備備教案畫畫重點侃侃大山即可,即便是老教師,想上好一節課,背後也通常要有幾節課的功夫,其中起轉承合,知識點的有機遞送、合理順暢的講述觀點,乃至於優秀學生的配合…苦樂自知吧。

所以教書成為一件純粹的良心活兒,想對付的,對督導組好話說盡、給學生畫重點並考重點,照本宣科個幾十年,照樣可以冠冕堂皇的成為教授博導;有良知想認真教學的,付出的辛苦姑且不談,僅應對督導組老年人陳腐的觀點、莫名其妙的指責就足已挑戰涵養了,遑論少數只想要分數的學生,會質疑詰難你的教學方式,如果不如履薄冰的討好學生,他們中的「信息員」就會給校方匿名反映,教師本人不能反駁,且必須寫檢討…這些,都會逐漸消磨傳道受業的初心。

很多青年教師早早看破了這一切,因此壓根就不抓教學了,教書這檔子事兒得過且過,反正費力不討好,學校不認(沒有合理的績效機制,課上好了沒獎勵、上得不好了只要瞞過督導便能相安無事)學生不在乎(大部分只要分數,極少者求知心切)。如此這般,還不如集中全力做科研,科研做好了名利雙收,評上職稱拿足項目後伺機跳槽,這實際上已經成了近年來高校人事變動的常態。學校拿到成果,向國家要補貼理直氣壯、教師拿到職稱、待遇逐步提升且可以減免教學工作量,誰都沒吃啥虧,只有學生沒聽到好老師教的好課程,還多半蒙在鼓裡。課堂上,有人熱忱求知、有人傾囊相授,這種完美搭配,我的經驗是——得看緣分,妥妥的隨機性事件。

怎麼說呢,本科生教學質量的全面下降,是一種教育部門無意識主導下的惡性循環,目的是將科研的優勢資源不斷整合到上游。「雙一流」的高校再洗牌,將加劇這一趨勢,至於普通高校的學生的課程質量,who cares?填好表格教好公開課,誰能找你的麻煩呢,普通高校教師,要麼同流合污,要麼自甘平庸,只有身負大才者才能突出重圍。

問題在於,如果某人只想好好教書不想干別的…那便鐵定就沒有前途了,這是在我看來,身為人師者最為悲哀的事實。日暮西山是自然規律,良知終歸也會透支,我在自己心裡擺了盞沙漏,對尚願意教學生一些真才實學的光陰,進行倒計時。


每周課那麼少?

同學,不是說你每周只用上兩三節某個老師的某門課,就代表他每周只用上兩三節課啊!

現身說法來了,這學期每周12節課,已經是歷史最低水平。這12節課分兩門課,共三個班,分別是信息管理系的《資料庫系統》和軟工、計算機系的《資料庫原理》。除此之外,還帶八個學生的畢業設計。

按照學校的規定,一星期不到8節課的當量,不但沒有課酬拿,而且還是要倒!扣!錢!的。注意,什麼叫當量呢,就是1節上機課只佔 0.8 的當量呦!像我這種教計算機類課程的,得比別人多上好些課才能把這天然的差距給補回來。

前天上了四節理論課,昨天上了六節理論課。一天五個多鐘頭站下來還不停說話,回到家還得做飯抱孩子(本人男),嗓子都說不出話了。

再比如上學期我就得上四個班,三門課,共13節,分別是《軟體架構與設計模式》、《軟體測試技術》,《XML 程序設計》,這還是我推掉了慣例上是我上的的《http://ASP.NET程序設計》課(每周四節)。光備課就累成狗啊!

隔壁辦公室是電子系的老師,一個男老師每周18節課,一個女老師每周20節課。有幾個大學的學生一星期上那麼多專業課?

這還不算壓死人的科研……這塊又是一大波工作量,比上課還多呢,你就是想一輩子不升職稱不漲工資做個小講師,學校還趁早就把你掃地出門了呢。在企業里,再不濟,每年怎麼也漲個5%的薪水吧。現在上峰一發話,我們還扣錢呢。

另外還有班主任工作。一級一級壓下來,讓你搞畢業班的就業率啊!每周公布排名啊!就業率要達到95%啊,就是說1個班三十幾個人,只要有兩個人沒找到工作,就是不及格啊!不完成各級領導找你談話啊!什麼不簽協議畢不了業,以前個別學生為這打了官司勝訴,學校再也不敢拿畢業證要挾啊!

我是不會說我曾經一星期上過三十節課的,當時都以為自己要過勞死了。


本人就是個90後的大學老師,實際上大學老師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專課老師,即專門上課的老師;還有就是行政老師,即管理行政的老師。首先說第一種,專課老師一周的課程量不定,但是基本上都是15到20節課一周,理論上是上完課就走,但是還要定期參與一些教研活動,還有一些定期會議,還會互相交流一下教學經驗,實際上我們老師看到學生在睡覺還是很頭疼的,畢竟睡覺的人太多就表示你這堂課沒有吸引力。接下來就是行政老師,我就是一名行政老師,我上課就是叫做行政兼課,但是是有規定的,一周只能上四到六節課,畢竟主業還是在行政上面。估計題主的所謂一周就只有幾節課的老師應該是行政老師。所以說我們上課有時候也會戲稱賺點零花錢,因為不能像專課老師一樣課時費滿打滿算,行政老師的課時費是要打折的,所以實在是不太多。那我下課後當然就是回我的行政崗處理行政事物咯。純手機手打,點個贊撒


浙大計算機的情況:

教學任務很輕。普通教師差不多一周4課時,一年上32周課。其中有一部分是所謂的實驗課,很多老師都不去,只有助教帶。做一個ppt,給本科生上一遍,還能給研究生上一遍,可以湊兩倍課時。準備一次ppt,起碼能重複5~10年。這也就是很少有老師願意寫板書的原因了。

學校有對教師業績考核指標,大意是 教學+科研+項目經費。有些老師科研產出低,就多上課去補業績。部分老師備課、講課,確實像是在「湊業績」。還有些教授、正研究員根本不開課,或者幾個人開一個課。或許是人家後兩項業績太高,根本沒必要上課。

剩餘時間呢,少部分教授認真做科研,大部分做項目賺錢,還有不少在開公司。浙大計算機碩導分配碩士名額按照經費來分,聽說去年是400W研究經費分一個碩士名額,800W兩個,以此類推。他們有多少項目要做,題主自己估計吧。所以很少有教師把精力放在教學上,他們主要時間都在申請項目、做項目、思考怎麼把這麼多錢花掉、怎樣結題。這就回答了題主的問題。

浙大儒商氣氛太濃,教師都在忙著賺錢。或許其他學校和院系不一定是這樣。


先說課時的問題,國內通常來說是越好的大學對老師的課時要求越少。我所在的比較好的211,對老師的年課時要求是160~220,平均下來一周9-12+,很多985是不到90. 我個人比較喜歡課時少的,原因很簡單,可以有時間搞科研。反觀一些三本院校課時要求可以到最少周14。這就意味著,如果一門課周3學時,至少一周要上5個班的課。通常而言,一天上6個學時足夠了,我們學校排課的時候強制不能超過6,以我個人經驗而言,一天6學時確實挺累了。那麼要達成一周5個班,就是至少每周要去學校三天,考慮到通勤、備課、答疑、作業修改等等,再加上雜事,開學期間基本上其他事情都不用想了。

再說不上課的時候幹嘛,
1)備課,新課的話累一些,上過的課會好一些。這學期我新開了一門課(周2學時),假期零星看課程相關資料時間不算,整塊的時間來說花了10整天(每天工作6小時+)的時間把一個學期的課程安排列出來了,粗略看了3本參考書,3門國外大學類似課程的資料,細緻準備了2次課的內容。然後第一周上完課自我感覺不好,還是沒準備夠. 接下來的安排是上課前2天恐怕都要拿出來準備當周和下周的課程。同時,由於是新課,每次結束我會花半天時間整理一下這周的內容,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改正和下周補充的。

舊課,我有一門上課快4,5年的課了,基本上每學期開始前找個1,2天翻一翻,看看這學期的內容要不要做大的修改,小東西平時看到都記下來了。然後每次課前花半天到1天的時間備課。

2)各種雜事,開會啊,學校學院活動啊

3)學生的事。我帶著3,4個學生,每周至少見一次,時間每人最少20分鐘,長的話,1,2小時也有。此外平時還有聯繫。除此之外,還有學生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等類似課程輔導,常年不斷。上課的學生詢問課程相關的事情,詢問畢業後的建議等等,每個星期這些事情也不少佔用時間。通常一個人聊起來,半個小時也是要的。

4)科研。搞科研不只是寫本子,寫paper,這些都是結果,重要的是在中間不停的嘗試,失敗,再努力再失敗,最後才能有成果。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最好是整塊的時間,否則容易剛開了個頭,結果被其他事情打斷,然後等2天後拿起來,又忘了,再重新來過。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啊。」 -- 這是我前段時間寫給自己的。要堅持啊。

所以,我最喜歡放假,終於有整塊的時間搞科研了。我有一個科研筆記本,前幾天剛看了下,放假一個半月我寫的內容跟開學4,5個月一樣多,可見差別有多大。

大學老師,總體每周所付出的工作時間不會比普通工作少,無非是可以稍微自由的選擇下哪個時間工作而已。


大哥,你以為老師也跟你一樣除了上課就是呆著擼啊擼么?!
這年頭上進一點的學生都能累死,更何況上進一點的老師呢?!!


我先說一句話,佔個座。
對於大多數大學老師而言,他們很忙,是真忙,心忙事忙。


中午吃完飯,好好回答一下我所在高校的老師精力分配問題。
我所在高校層次不高,野心很大,具體名稱不便透露。
大學裡的教職工在層次上可以分為第一,校級領導,有行政頭銜。第二,中層領導,諸如院長,主任,教務科科長之類。第三,底層教職工。第一類人乾的是學校整體規劃,每年的目標,發布任務。第二類人乾的是傳達學校精神,安排,分配具體事項。第三類人乾的是具體工作,比如教學,比如科研。當然,具體每個人的工作取決於他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所以可能有跨級別幹活的。
高校教職工按照工作內容可以分為,行政人員和教師。行政人員掌握教師各種信息,尤其中高層行政人員,所以資源豐富,權力大,頭腦精明,處事謹慎圓滑。教師是學校的主力,地位和權利沒有相對應的行政人員高,大,心思細膩,但大多數由於有學術見解,處事有稜角有想法。

來回答一下你問的老師一天幹啥。
大學老師分為教研型和科研型兩大類。在大學裡科研相當於正常人的性生活,所以,你也可以這麼理解,大學老師一類是有性生活的,一類是沒有性生活的。
教研型老師負責教書,課頭多,課時多,如果是教授,副教授,課時費還不錯,所以工資也還說得過去,但青年教師課時費少,所以就是教學的苦力,就是苦力。此類老師通常會參加各類的課程競賽並獲獎。但發言權不大。
科研型老師負責科研任務,課頭少,課時少,但科研壓力大。科研能力與行政級別或職稱正比。也就是說資源豐富,權力大,學術不錯的老師,接到國家級的各類項目,然後做做做,就名利雙收,達到人生巔峰了。對於青年教師,就是做論文。哪個學校對於科研的要求不同。比如青年教師一年1到3篇核心,橫向課題文科2萬,理科5萬之類。
最後,比如,科研型老師,他上課少,但他早上看新聞找前沿動態,中午看論文,下午約人吃飯,晚上做數模完善論文。一天既得想著論文怎麼做,又得費心找領導,找各種老師。
教研型老師一天就上課,備課。出題,登成績。備課壓力很大的。舉個例子,一份作業一毛錢,要改,學校還要檢查!
還有老師假期,呵呵,有科研的做項目,沒科研的備課,工資只有基本工資。
老師,一天很忙,心忙事忙。
我已無語凝噎,淚眼婆娑快想。
我自知層次不高,所以寫的不甚嚴謹,望諒解。


作為父母都是大學老師的人,從小就生活在大學校園裡的我忍不住來回答一下。

小時候的印象就是周末想玩的時候然而爸爸媽媽在電腦前寫論文,好像有規定一年要發表多少篇,評職稱用的貌似。周末找爸爸玩都是去辦公室,他要麼在電腦前打字,要麼拿著一堆A4紙寫寫畫畫,樓上實驗室的學生還時不時下來問個問題或者讓他解決個事。我就安安靜靜坐在那裡做美少女啦~

然後就是麻麻之前當過班主任,晚上帶著我到學生宿舍那片區域,我就抱瓶飲料在樓下等我媽跟她班的學生談心啊聊天什麼的。

還有每年要帶三四個研究生之類的,做實驗寫論文都要指導吧,改他們的論文也得費不少心,畢竟掛在自己名下。

學生畢業答辯也得去。記得我媽調了個學校之後,有個她帶的學生在之前的學校做答辯,她專門坐飛機飛回去操心。

期末改試卷就不用說了,小時候幫我爸媽改過選擇題,當時天真的以為記住這些答案我以後考這個大學就妥妥的了。

評職稱是最糟心的,你可能辛辛苦苦準備的材料寫了論文最後被一個因為跟院長有關係的人給頂下去了。

還有什麼我應該沒想到……想到了再說吧……


家族裡有人做大學老師,說一下基本情況

本學期是一周8節課,去兩個下午,每個下午4節課。實打實的4節課,行政管理人員要求老師講課時不得坐著,好吧,那就是整整地站一下午4節課。
周二下午例會,必須去學校,這又是一個下午的時間了。
聽著好像其它時候都很自由是吧? 其實為了準備那8節課,最少在家裡備課要兩個半天,這合起來就是一整天的時間了。

另外,有的學期里,還要帶學生參加比賽,那麼每周最少要去學校兩個半天,去學校培訓學生、督導學生,現在的學生,不監督可是不會訓練的,雖然比賽的時候要坐飛機到全國各地去、雖然參加比賽對將來找工作很有提升,但學生只會想著坐飛機時的瀟洒,訓練時間是能偷懶就偷懶,不會有多少積極性的。

另外,還要寫論文、評職稱,時不時要去學校查資料,要帶學生寫畢業論文,要應對來自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各種檢查,所以整體上是稍微自由些,不用坐班,不用經歷太多的人事相處等,但也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麼輕鬆自由。

以上統計,來自於講師、副教授,如果混到了教授、能拉來大筆經費,就沒這麼緊張了。

總歸一句話,有學校行政人員那幫傢伙監督、管理著,是不會讓教師們過得多麼瀟洒的。


畢業於九流大學法學院。

據我觀察老師下了課有三種去向,一種是做律師撈錢,老師們自己弄了個律所院長做主任,此種情況最多,效果嗎有人賺到手抽筋有人瞎湊熱鬧喊破喉嚨;第二種是做不了律師的,去給成教院、自考本科上課賺外快,估計也不少賺;第三種最少,帶研究生,然後搞搞自己的小論壇、組織學生玩玩模擬法庭什麼的,偶爾也給本地政府添點麻煩。

因為是九流大學不受待見學院,自然沒什麼科研項目,項目都是人家工科拳頭學院的,每年老師帶著學生弄幾篇糊弄鬼的論文就算完成任務了。工作後開庭也遇到過幾個自己的大學老師,只能說大部分人水平也就那樣吧,實務和理論差異還是很大的,能真正在老師、律師身份間無縫切換的就那麼兩三個。


在玩,在泡吧,在逛街,在睡覺,在撩妹,在不務正業……

然而並不是。

我曾經一度最討厭不明真相的人跟我講「哎呀你們大學老師好輕鬆的就那麼兩節課上完就沒事了」。

課招誰惹誰了那麼好上的啊。

青椒入職頭一年除了上課其餘時間全部都在備課,毫不誇張,備課到凌晨兩三點是家常便飯。
課堂上講的一個案例,ppt算下來也就十來頁,但是背後付出的努力可遠不止這些。
再加上學校里各種評估、整頓、公開課、職稱。累死你沒商量。
期末考試完了三天之內必須出成績錄入系統,主觀題評閱真的很抓狂。

想要往上走必須讀博……然而讀博是更大的一個坑……慢慢填吧。


我也很好奇呢(微笑)我們一門課的老師,每周大概3門課,每次2-3節,然而他每次講課時間不超過10分鐘,而且都是眾人皆知的那些東西,剩下時間在教導我們怎麼做人……拜託這不是思想教育課好么(微笑)我不反感老師上課時給我們指導一下為人之道,但是把為人之道當成正課來講是要鬧哪樣?!!幹嘛要佔用這門課的資源和我們的時間?!!!!他還好意思說自己手上有個幾十萬的建議書要寫也每周給我們備課,真敢說呢(微笑)每次就那十分鐘不到的大家都知道的知識只是換種說法說出來,就算是備課?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微笑)上課水我也就忍了,不教知識卻又抱怨我們的作業(pre,除了pre還是pre)不專業……你見過哪個沒人教的小孩會無師自通地用筷子?!!批評我們不專業也忍了,你好歹把建議給我們講一下吧!!!不然pre給你看,只為了給你過把癮?!!!這位老師,如果不是因為只有你開了這門課,而我又有學分需要沒有其他選擇,我是打死都不會選你的課的(微笑)
希望其他大學老師們看到這個,能夠反省自己,到底你是在混日子,還是真的給學生帶來了知識創造了價值(微笑)不要因為本科生不重要,講課就水得飛起來。
我就不匿名!有本事咬我!(微笑)


讀論文寫論文發論文
做實驗出數據
寫本子寫結題報告
召集學生開組會
備課上課

有什麼其他活動再穿插在其中。

基本上前三行就佔據了每周六到七天,每天八到十個小時的時間

這麼看來跟上博士時候好像也沒啥兩樣


說一下我的導師。
理工科教授,博導。每學期可能上八周的課,兩門課一周四大節。其餘時間老師基本是早上九點左右到辦公室,中午十二點回家,下午兩點半到晚上六點,周末基本不過來。
其實教學只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工作,其他時間老師要給研究生看論文啊,解決問題啊,自己也得做學術研究,然後指導學生。有時還需要競標,做項目,答辯,彙報,審批,出差等。
有行政任務的老師比如抓學生培養方面,協調排課,課程安排,實習安排,答辯組織等等,很多老師忙起來基本是朝八晚九,周末加班。
文史類的老師就不清楚了。


我從早上起來一直搞科研到這個點你信么?


我不想渲染自己、美化自己除卻上課之外,大部分時間被科研、備課和一些行政性事務忙的不可開交的場面。

當我選擇了大學老師這個職業的時候,我對它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是有非常清晰明確的預期的。

  • 地域差異、學校層次差異、學科差異和個人職業規劃、生活導向的差異,都會直接影響對這個問題的分析作答。

但是,客觀的說,「每周只要上三節課」這個說法,我想是對我們這個群體大部分人的誤讀。因為你的課時量不太可能只有這麼點兒吧,現在都是績效制了。

  • 分享一下我觀察到的幾類大學老師和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去哪了:

一類人,想要積極追求職稱進步的,大部分時間一定被科研和永遠貼不完的發票報不完的賬擠佔了。

一類人,當初選擇這個職業傾向性很明確——好好顧家,除了完成必要的考核任務,保住職位外,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家庭建設和子女教育上了。

一類人,只看中大學老師這個名頭,但心思卻在自己的公司自己的生意上。

一類人,真的是熱愛教育熱愛科研,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這樣的人,他們其實是將全部的時間都花在教學和科研上了。

一類人,喜歡投機鑽營的,大部分時間和心思都花在捧領導混圈子上了。

......

其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麼看下來,老師和私企、外企、政府機關、國企、央企。。。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難道一個在企業打拚的人真的能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分開?我們只是課餘不用按時上下班、不用坐班,這就是所謂的自由。

人們羨慕自由,卻忽視了自由的代價。


我居然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哈哈哈。
我不是老師,但我媽是。
我媽每周課那麼少,平時在幹嘛?
在看著我啊!!
別人家的孩子放假可以一個人在家隨便浪,我還沒放假我媽就已經放假在家等著我了!
你們寒暑假自己一個人在家high的?我是全天被我媽盯著寫作業的!
是不是歪題了……?
我媽沒課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家做家務,讀讀書備備課什麼的。當然,在她年輕的時候也很努力想寫幾篇論文評個教授什麼的,但是她實在是不會寫……嘗試了幾年後最終還是放棄了。現在就是得意洋洋地睡著懶覺然後嘲諷要天天上班的我爸……我看她實在太閑,這次放假回來去亞馬遜網購了幾本書給她看。這兩天正抱著余華的《兄弟》哭得稀里嘩啦。
大學老師其實不是都這樣,很多可能平時都是去搞科研做課題的,但是我家這個就是這樣的。其實也算是挺普通吧。


推薦閱讀:

本科畢業論文如何做到查重率為6%以下?
天津大學有哪些不足,如何改進?
中國哪個大學最漂亮?
本人1月赴摩洛哥作交換生,如何玩遍大西洋沿岸?
如何評價籃球運動員周琦?

TAG:大學 | 大學教育 | 上課 | 大學教師 | 課程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