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MOOK《知日》的裝幀設計?


之前在知乎看到關於這本書的評論,昨天恰好在動漫星城看到了,便買了《太喜歡漫畫了!!!》這個專題,以下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目錄不清晰,從標題也看不出到底想講些什麼;分類也不太好,內部頁碼混亂。對於內容的觀看指要只用了極小的文字來說明,也沒清晰的標註哪些是特集哪些不是。

第二,整本書的排版都很亂。大家都知道日漫是從右往左翻頁閱讀,但國內雜誌閱讀順序是從左往右。第一點說到觀看指要沒標好,導致了部分刊登的漫畫要從右往左看,對各個漫畫家紀念館的科普要從左往右翻,到了漫畫家發展歷程又從右看起……

再補充一下,彩頁插圖的排版看得我想吐血,有一張本來是拉頁的長圖,被硬生生切成4頁……人頭和身體分離在一頁的兩面……還多次出現印刷錯誤……已經完全破壞了插圖的內容和美感了好嗎?!

================================
以國人閱讀標準的雜誌刊登日漫專題的確是有難處,內容還是不錯的,可是閱讀感受不舒服就是不舒服,個人觀點。


終於騰出時間來吐槽《知日》了。

之前不吐槽其實也並不是沒有時間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樣本不足。

現在足了。從最開始我已經買了18期。聽說第19期《料理》快出了。

網上對《知日》雜誌的排版與內容的批評不一而足,其實對於大部分沒有去過日本的中國讀者來說,《知日》的內容已經做得足夠了。而我想說的還是裝幀。

作為一套系列雜誌,書脊的設計是雜誌裝幀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忠實讀者來說,書脊是系列書刊的另一套封面體系。而《知日》雜誌在書脊上出現的問題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整個雜誌社的內在核心,以小見大。作為第一本希望詳細介紹日本的雜誌,我真的很希望這套雜誌的編輯們可以更日本一點,更「軸」一些,更有些工匠氣息。這也對得起這份雜誌和內容。

可惜沒有。這套雜誌虧欠了一份誠意。

我只談書脊。

知日雜誌1-18期書脊匯總

因為《知日》在早期出版公司一直在變化,直到第5期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後才確定下來。所以在書脊排版上就分成前中信時期與後中信時期,在早期的四期排版,挑剔意義不大,畢竟主編蘇靜也是一直在嘗試中,比如第1期就沒有主編的名字。排版一開始的想法可能是想在序號上有所創新,於是

1-4期數字
在第1期後便希望用形狀來表示,比如圓形,三角形,和四個斜正方體,但這種想法在第5期後就貫徹不下去了(也可以認為是中信出版社有了新的排版體系》。這四期雜誌已經出現了文字在排版上的端倪,不過從上下對位來看,可以說是印刷上的問題,與排版無關,總體來說,換了三家出版社,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前期的封面編輯還是上心了。

問題就從中信出版社出版後開始了。

中信出版社出的第1期,也是整套雜誌的第5期是《貓》。一般在書脊上進行英文書寫,豎版通常是採用 豎向從左往右的標準寫法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中信出版社在書脊設計上向來標新立異,從出版的《喬布斯傳》可見一斑,

中信出版社《喬布斯傳》
出現了不多見的反向從書脊底部寫向書脊頂部的方式。而在《貓》和《森女》這兩期中,同樣出現了奇怪的橫寫豎排式英文,估計編輯自己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從11期《犬》開始恢復了傳統的英文排版方式。

而在期刊序號上,可以說確定了數字方式,與象形比,多了些討巧,但也正式了很多,「知日」兩個字也更從拉長的微軟雅黑加粗改成了自行設計的版本。這是好的改進。但從第5期至第18期,「知日」兩字的顏色與位置一直在發生改變與位移,

「知日」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為了避免混色,不過更好的方式完全可以在書脊進行去色後統一定色,以致難免出現了第15期拙劣的白色勾邊(其實在第13期《暴走》中"CITIC"也進行了白色勾邊處理)。

時間長了,我對編輯大人這種常換常新的態度已經麻木了。這不是一直在做的事情么?「知日」兩個字在第18期字體又變了,數字「18」也從一直的豎版橫寫變成了橫版橫寫。第11期莫名其妙的將「11」變小又沒有加粗。從第5期至第10期,書脊的底部一直是」ZHI JP."

到了第11至第17期,又改成了「ZHI JAPAN」,到了《太喜歡漫畫了》這期又隨意的增大,導致「JAPAN」出格,而第18期又把"ZHI JAPAN"給扔到了上面,而且偷偷地加了一個點。

更不用說折線般的排版了。

出版社標誌

這一切只能說是太隨意了。

我也許是太苛求,因為我很喜歡這份雜誌,作為一份介紹日本的雜誌,也許它的內容不夠詳實,但我希望這份雜誌的編輯能夠認真的校對,通過這份雜誌傳遞出一種精髓,一種我們中國人欠缺的日本工匠式的精神。中國文化不缺內容豐富,不缺博大精深,缺的恰恰是對於細微之處的探究,一種認真細緻到骨髓的精神。而不是一句「挺好的」「湊合」「能看就行了」的打哈哈式的話語。如果雜誌傳達的是這樣的一份信息,那麼雜誌便成功了,而不僅僅是一套旅日華人們的日記集子。

至少它現在沒有。

拭目以待。


近期貌似排版有變好一些,但是閱讀的友好性的確還不夠強。姊妹刊日和手帖也是一個尿性,不過相對精緻一些。


聽過馬老師的講座,他的ppt跟《知日》的內文版式一樣混亂,哈哈。可不可以理解為個人風格呢!我個人認為版式的複雜和多變都不是問題,但是一切要以適宜閱讀為前提。可以理解文字稿件的臨時增刪修改和時間的緊迫對雜誌排版的影響,或許一切都是因為缺少更為嚴謹和合理的整體規劃。 《知日》積累了那麼多粉絲,還是希望能夠看到它的進步。


訂閱了一年半,實在忍受不了字體太小、版式過亂、配色扎眼……
堅持看完,保證近視上漲200度。


看過幾期,從紙張的選擇到封面設計都努力地在向日本雜誌靠攏,可惜一切都毀在了不講究的內文版式上……


買了兩期就看不下去了...這樣的排版不能說是有設計感而是混亂吧....


推薦閱讀:

《S. 忒修斯之船》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何?
「高級感」從何而來?
各位知乎大神,家裡有幾處需要裝飾一下(牆面太空白,缺乏創意,不溫馨),能否給個建議?
設計工具越來越智能化的今天,室內設計師還有多少存在價值?設計師的未來在哪裡?
什麼樣的名片是好名片?

TAG:設計 | 書籍 | 平面設計 | 圖書裝幀 | 知日ZHIJA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