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這句出自哪裡?
網上說是華嚴經的,但去原文沒有找到
《華嚴經》並沒有這樣的原句。一般來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是解讀自《華嚴經》的部分經文(見下)。解讀之後語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後都會有所感觸,故而出自《華嚴經》的說法就流傳開來。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
何謂初發心?它是我們踏入佛門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顆當仁不讓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誠質樸的求法向道之願。在佛門中,最看重的就是這份初心。在紛擾變化的世界中,發心最真實;一切發心中,菩提心最穩固;相續的菩提心中,初發之心最珍貴。只要有了它,我們就能開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懷著這份初心,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同心同願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如是我聞: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這句話支持我走了一年的路了,感謝它
從佛家、道家和儒家來講,初心就是真如、元神、心、赤子之心;
所謂起心動念皆是乖(小孩乖就是指聽話,被控制,也即被執了),即執著和妄想(也叫妄心)
所以《老君常清凈經》:為有妄心。。。即生貪求。。。煩惱妄想。憂苦身心。。。流浪生死。常沉苦海。。。
所謂始終,即有始有終,即圓滿。
所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儒釋道層面講的意思:就是不迷失和忘記初心,安住在真如本性中,才是圓滿的境地。也即《老君常清凈經》:人能常清凈,天地悉皆歸。。。。常應常靜,常清凈矣。
從生活層面講,就是:不要迷失最初的目標,堅持到底,才能有始有終的達到目標。
題主問出處,回答凈是些作解釋強答的……摺疊我吧
做到不忘處心是多麼難的事呀
笑死
對於基督徒來說,初心指的是起初確實的信心:「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聖經.希伯來書3章14節)」。也指起初聽見的道:「論到你們,務要將那從起初聽見的常存在心裡。(聖經.約翰一書2章24節)」。還可以指起初的愛心:「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聖經.啟示錄2章4節)」 。說的不好之處,望牧師、長老、弟兄姊妹批評斧正!
歷覽名臣與佞臣,讀書同慕古賢人。 烏紗略戴心情變,黃閣旋登面目新。
個人看法。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的含義在領導人講話里闡述得很清楚了。
在此之前,單一個「不忘初心」,絕對不是《華嚴經》,不是佛偈,不是「古語有云」。而且不是「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的意思。
「不忘初心」應該是能劇大師世阿彌(1363-1443)的名句,這裡的「初心」是日語「新手者」的意思,這句話是叫人「不要忘記自己還是初學者時(的難堪)」,如果不想回到當初那般難堪,就要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能。是體現「匠人精神」的一句名言。後世也有誤傳為「不要忘記自己還是初學者時的謙虛」。
後世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由儒家經典《尚書 伊訓 咸有一德》演變而來。歷代帝王均尊為治國「圭臬」。
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宰相,又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烹飪鼻祖。《史記》記載:「伊尹作《咸有一德》」。成湯去世後,太子太丁已經先於成湯病逝,於是伊尹立太丁之弟外丙為帝,外丙即位三年後卒,伊尹又將外丙之弟中壬扶上帝位,即位四年後中壬也去世。伊尹於是立湯的嫡長孫、太丁之子太甲為帝。
太甲繼位初期,不知先輩創業之艱難,暴虐亂德,不遵守湯的法度。伊尹擔心殷商基業毀在他手裡,屢次勸說後,太甲「習與性成」、依然故我,太甲的我行我素觸怒了伊尹,便將之放逐到桐宮,以便他在祖父湯的墓所居憂服喪、改過自新。伊尹申誥於王曰:「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後。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難;無安厥位,惟危。慎終於始。有言逆於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於汝志,必求諸非道。嗚呼!弗慮胡獲?弗為胡成?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於休。」經過三年反省,太甲痛改前非,作了深刻檢討:「予小子不明於德,自厎不類。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師保之訓,弗克於厥初,尚賴匡救之德,圖惟厥終。」「厥初」指原來的「初心」。「圖惟厥終」,圖的就是始終如原來那樣的「初心」。伊尹便將他迎了回來繼續做王。商朝終於順利完成從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轉換,成就五百多年的基業。
不久之後,伊尹由於年事已高,便告老返回自己的故邑。臨走之前作了《咸有一德》:「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於一德;非商求於下民,惟民歸於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災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於克一。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祿,永厎烝民之生。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後非民罔使;民非後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伊尹以夏亡商興的這一歷史巨變,闡述了過去的成功在於「咸有一德」,桀亡湯興的原因就在於「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告誡太甲要不忘(爺爺成湯「一哉王心,永厎烝民之生」)的初心,在大政方針上要「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永厎烝民之生」。在用人上,應當「惟和惟一,任人唯賢才」。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克終厥德。上天「眷求一德」、「佑於一德」,人民「歸於一德」。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我本想寫書,來傳播我的思想
但為了暢銷,我竟然寫了千萬字純爽文
此謂之,忘初心矣
於是我在小說中兼顧一兩句思想,
此謂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入道之前總是想得道會怎樣怎樣,入道後,才發現,原來不是這樣,偏離了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貌似很好理解,哪裡又想到你的初心是什麼,而你又始在哪裡,又將何處終了。
塵歸塵,土歸土,生將終死,靈將終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現在這個大社會環境中,要做到不忘初心必然要有所放棄,有失才有得。又有幾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去心安理得的放棄這所謂的世間紅塵誘惑與生活的羈絆呢?
明明是莎士比亞說的
推薦閱讀:
※人類的認識能力與技術能力是否存在某種極限,即人類的「科學邊界」。從而否定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有什麼樣的好方法可以比較高效地檢驗信息的真偽以及評估信息的質量?
※常言道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個人是否知道他自己是否幸福呢?
※關於上帝存在的證明有哪些?
※有哪些常見的觀念或感情其實是思想鋼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