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先說我自己,喝茶時間不短了,但是真的開始入門「喝茶」,時間不長(之前也就是當作佐料一般加入水中)。
年中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不好的事,整個人處於一種焦躁的狀態,據旁人描述,驚弓之鳥。
於是一天下午,一位做茶的朋友拉我飲了2小時茶,與我講述許多。他最為重要的目的是使我靜心。雖也談到茶禪一味等,不過我想他並沒有指望我體會。
那次飲茶的過程我記憶猶新。第一杯茶很燙,我盡量學著啜飲,不過仍然燙了幾個泡。所以一碗喉吻潤的感覺就……但是到第二杯,估計是燙麻木了,居然開始能夠讓思維跟著茶湯去遊走,還真是二碗破孤悶了。再然後漸漸學著控制自己的思維,飲到後來覺得越來越輕鬆,說來平時很不喜流汗,那會汗流浹背卻覺得前所未有地輕鬆。
飲茶完畢以後,真覺得煩惱不再,這個感覺持續了幾天,在那幾天里我沉下心來思考了許多,慢慢走過了最浮躁的時期。
之後念念不忘飲茶的感覺而自備了茶具,因為沒有時間的關係也有個人喜好,選擇的是綠茶竹葉青與玻璃茶具,一次三杯,每日不喝不舒服:)
飲茶到現在也半年了,我從中體會良多。身體方面除了那種輕鬆感,還會覺得耳聰目明,頭腦清醒(可以抵午覺),精神方面,基本的來說讓自己沉靜了下來,很少困擾煩惱,更多的玄妙我語拙無法描述,大概形容,就像世界更加地近了。
在此感謝那位朋友。希望能知道大家的感受,如有可能,得一二句指教,感激不盡。
與茶打交道也有些年了,已把它當成開門七件事。
我喝茶相對來說更喜歡從茶的味道本身出發,並不想談所謂的茶文化和禪這些。
如今的茶文化已經被人玄化,太多概念的東西在裡面,
茶葉確實是神奇的樹葉,但不是神話。
比如一泡茶喝下去是苦澀的,有人會跳出來說苦就對了,苦後是甘甜,再然後又扯到人生上去。
有意思么,喝茶追求的是香與甘、茶水順滑的體驗,這種體驗能讓人舒心就夠了。
不知道你們是否跟我一樣,有朋友來,或者幾個人出去喝茶,都會希望由自己來沖泡,泡茶給別人喝是件無比有趣的事兒,別人喝到嘴裡後如果說好喝,那種喜悅只有泡茶的人才曉得。
有次到一個長輩家做客,她拿出收藏多年的老茶出來泡,時不時會問我們「好喝噢?」,我回答嗯好喝(確實不錯),她很開心,純粹的開心,像個頑童般顯得可愛。整個由濃至淡過程都是愉快的。
我覺得喝茶就該如此,簡單、愉悅,非得從茶湯裡頭思考到什麼,多累啊。由茶而想到的是可以很多,但別刻意,隨心就好。
真正喜歡茶的人,在每次喝茶過程中,內心都會平靜去對待,用心泡,認真喝。特別是遇到好茶時,慢慢的品,把茶喝透為止。反正如果碰到那種一口悶的,我是不會把好茶拿出來。
有愛茶的朋友來我這喝茶時,我會拿出最近剛焙的茶或常喝的茶出來讓他們試試,讓他們說說對這泡茶的感受,或指出優缺點,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學習過程。
我茶盤上的茶具很簡單,就兩個蓋碗、幾個杯子和公道杯,甚至有時候公道杯都沒使用,用簡單的茶具,簡單的泡茶,更能感受到茶味。茶盤上擺著那麼多各種用途的茶具,說實話,看著亂,整理起來也亂,用複雜的方式喝茶,挺不自在的。
茶已經融入我的生活,我生在福建茶鄉,身處潮汕,潮汕人把茶稱作茶米,茶在潮汕人心目中如同米一樣,都是不能缺少的。印象里最深是夏天有次颱風,晚上九點多左右,雨非常大,這種天氣街上的店有的都先關門休息了,我店也差不多要關門,一個老顧客穿著雨衣,騎著電動車停門口進來就說要斤茶,我說外面雨這麼大還出來,他回答家裡沒茶喝了坐不住,我想閩南、潮汕的朋友應該能理解這種嗜茶如米的生活。我也差不多,每天如果不喝茶,就感覺有什麼事沒做一樣,出差也會習慣性帶茶葉和便攜茶具。我喜愛的茶是武夷茶,其他茶也有喝,但還是以前者為主,不可否認,其他茶也都是好茶,每個人喜好不同,能把一種茶完全喝明白就不錯了。有的人與我一樣單獨喜好某種茶,就覺得其他品種的茶難喝,甚至貶低。 這樣不好,每個品種的茶葉存在都是老天給我們的恩賜,有時候嘗試著去了解它們,會發現也有其獨特的優點,比如綠茶有綠茶的鮮,紅茶有紅茶的甜,岩茶有岩茶的岩韻,普洱有普洱的甘醇,各有千秋。
最後我想說:用心泡是對茶葉的尊重,用心喝是對泡茶人的尊重。
老實說,你要是能聚精會神聽一刻鐘的雨滴聲,也會覺得「心靜」的。秘訣在於集中全部精力做一件「細緻而無謂」的事。正因這事無關緊要,你做起來沒有功利心,才能夠不緊不慢地體會過程中所有微妙之處。插花、品香、烹茶都是這樣的「閑事」。閑事高雅,因為它標識了主人的閑心。閑心是屬於衣食無憂者的奢侈品。
同意這裡一位同學的意見。
飲茶可能可以讓人心靜,不過未必就是各人習慣的法子。
比如我,我覺得廚房裡的世界最安靜。紛紛擾擾的時候,關起廚房門來凝神靜氣把一條梅肉切成薄薄的片,腌制,熱鍋油炒一卷而起……那個時候也許是最心靜的,不過也許比不過細細把碗一隻只洗乾淨的時候,或者可能比不過蹲下來擦廚房地磚的時候,甚至比不過緊閉車窗聽著音樂夜間疾馳的時候。
說個焚琴煮鶴的,題主別怪。
飽食後沖一泡鳳凰單叢最消食解膩。
我就喜歡來一蓋碗宋種,快衝快泡,幾杯下去清(da)香(ge)襲(bao)人(ge),然後該幹嘛幹嘛去了。
飲茶的時候有考慮過茶的感受嗎?
我是看到別人微信分享了謝掌柜的答案跟蹤過來的,非常同意謝掌柜的觀點,如果有愛茶的朋友(初級階段的),牆裂推薦關注謝掌柜在知乎里的回答。雖然謝掌柜是我在知乎上第一個關注的人,但是他的回答我還沒看完。
好吧,進入正題,借這個機會分(zong)享(jie)一下我開始喜歡喝茶後的一些個人體會,先列個大綱:
1,我是怎麼走上這條不歸路的;
2,關於茶的內涵物質;
3,簡單講講我是怎麼泡茶的;
4,我對茶的理解;
5,待定……
1】不歸路
第一份工作的老闆是個老茶客,屬於謝掌柜的回答中提到的那種一天都離不開茶的那種。空閑點的時候經常看到他坐在那裡泡茶,一個紫砂壺(或者蓋碗),一個公道杯(有時會省掉),一個茶漏,一個茶盤,一個大杯子,那種感覺很好,於是我就說跟老闆學泡茶,然後泡茶么總是要喝茶的,尤其是自己泡的茶,即使不好喝也是要喝點的,更何況喝著也挺好的。那會兒沒錢(當然現在也沒有),都是蹭老闆的茶(都挺好的茶),然後就越來越喜歡喝茶了……
後來跳槽到其他公司,這一年多里就沒怎麼喝茶了。第三份工作辭職以後,心情很low,非常的low!恰好一茶友推薦了中國茶葉學會(杭州)的7月份的評茶員培訓班,非常感興趣,準備去學了。後來又問了另一位家學淵源的茶友,據聞剛好浙江大學近期也有中級評茶員的培訓班,時間更早開始,而且她也報名了同期,於是便報名旁聽了浙大的中級評茶員培訓班,在這裡認識到了巨多茶友,包括現在的老闆,也是同期高級班的師姐。(為什麼是旁聽?因為考中級評茶員需要6年相關評茶經驗,我才工作四年,不夠資格報考)
2】內涵物質(乾貨)
1)茶葉中的化學成分約700多種(最新研究據說發現了1000多種)。鮮葉中水分約75%【所以一般4~5斤茶青做成1斤成茶】。
有機物中蛋白質【不溶於茶湯】約20~30%,糖類(主要是纖維等不可溶糖)【不溶於茶湯】20~25%,茶多酚【溶於茶湯】18~36%,脂類【不溶於水】約8%,生物鹼【溶於水】3~5%,有機酸約3%,氨基酸【溶於水】1~4%(安吉白茶樹種能達7~8%)。
2)茶葉的品質成分:
色:色素、酚類
香:芳香物質(鮮葉約87種,綠茶約260種,紅茶約400種)
味:多酚類、氨基酸、咖啡因、糖
3)茶氨酸
茶氨酸在茶葉氨基酸總量中佔有量達到70%以上,具有焦糖香和類似味精的鮮爽味。對於綠茶,茶氨酸主要影響滋味,其次影響香氣;對於紅茶,茶氨酸主要影響香氣(紅茶中的鮮爽味主要由茶黃素含量決定)。
茶氨酸性質及作用
(1)含量
茶樹品種:小葉種>大葉種
茶類:白茶,綠茶>紅茶,黃茶>青茶(烏龍茶)>黑茶
級別 :高級茶>低級茶
生長部位:新梢>老葉;芽>葉>根>嫩莖
茶季:頭茶>2茶
(2)主要功效:
【1】抑制咖啡因引起的興奮,安神
【2】提高學習能力和記憶力
【3】增強腦中α,波強度,即使人產生輕鬆感,愉悅心情【題主所說的靜心應該就是茶氨酸起的作用】
【4】降血壓
【5】預防血管性老年痴呆
【6】抗癌,提高免疫力
【7】緩解女性經期綜合征
記得有個茶友分享過一件事,說有個客人本來心事重重的去她店裡喝茶,給客人泡了杯安吉白茶,喝完離開的時候客人說心情放鬆多了,我想這裡麵茶氨酸應該起了不少作用。
4)咖啡鹼(因)
味苦,易溶於熱水,易升華,與茶水【冷後渾】現象有關。
主要功效:
【1】興奮作用(眾所周知)
【2】利尿
【3】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
【4】助消化
分布:
嫩葉含量>老葉
攤放,萎凋過程中會形成少量咖啡鹼。
綠茶中咖啡鹼含量其實【低於】紅茶。因綠茶炒制過程中溫度高於紅茶的烘乾,咖啡因會升華一部分。
PS:答主有一次參與學習評審茶樣,當日茶量已經很大,基本屬於早上綠茶潤口午飯後開始沒停過茶的狀態,下午四點左右又開始用茶葉評審方法(後面介紹)泡了4款岩茶,完了之後又用鑒茶法(即普通泡法)泡了其中一款馬肉,喝完之後又有朋友帶來台灣樟樹湖高山茶,接著泡……那天真是傷到了……大概六七點左右開始感覺心跳加快,自己按脈搏大概半分鐘六七十下,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下班後自己又測了一下心跳,大概在一分鐘100下左右,那酸爽,跟高中時大街上「偶遇」初戀似的。那天是凌晨三點多才躺下睡覺的……
5)茶多酚
茶湯中對人體健康最有功效的物質。味苦,澀。(未完待更…)
當我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世界會立刻安靜,不光喝茶,抽雪茄的時候也是一樣。
我自己,大概是最最普通人的喝茶的了。簡單說幾個印象有點深的喝茶的感覺。
我的家鄉大多數男人都嗜茶,我是姑娘家,沒經常跟著爸爸見朋友,沒那麼多的客人來招待,所以我是這兩年才慢慢開始喝茶,品茶,還算不上。
印象里,小時候有一次喝的是家裡存留不多的非常非常老的茶葉,因為留的時間太長,茶的「性」,已經「沉」得七七八八了,茶性就非常溫和,小孩子喝起來就不會傷胃。這些話,都是我家鄉的白話,不是專門品茶的用詞,但是在我家鄉話中,把喝出來的感覺,描述得非常的清楚了。那是童年的一個記憶。老茶葉的味道。
讓我覺得茶的「香」的,是大學時候,有一次和同學一起去班主任家做客,老師給我們每人一杯鐵觀音,一小嘬茶葉,泡在開水裡,聞著,香味就出來了,趁熱喝,感覺一瞬間口齒生津,全身毛孔都張開了。這種感覺,就跟一吃貨剛好在餓肚子的時候,吃到了第一口香香的熱熱的美食,一瞬間,心就平靜了下來,腸胃開始服服貼貼,全身上下沒一處不舒服的!雖然那次晚上9點多的時候喝了那麼香那麼讓人心情愉悅的茶,但是直至凌晨2點鐘我都有睡心沒睡意...失眠了...作為小吃貨的我來說,我就記住了那香味。可惜的是,我一直不大好意思問老師那茶葉哪裡有得買。於是再沒遇到那天晚上那麼香的鐵觀音。
然後是後來的某一年過年,過年的肉食太多了,很是油膩,打嗝的時候那種油腥氣沖往鼻腔,非常難受。我弟弟直接叫我喝茶。家裡老屋因為平時很少待客,茶葉準備得很少,也不是什麼很好的茶葉,就一普通的綠茶,一人就那種標準的茶杯,一杯茶趁熱入口,下肚,油膩的感覺就完全沒了,各種不適也沒了,就這麼簡簡單單,腸胃就不抗議了。然後自己再慢慢開始嘗家裡綠茶的「香味」,很可惜,香味一般。
去年的時候,因為看小說,聽說了「馬黛茶」這種茶,因為好奇,就直接在某寶上下了一斤回來自己嘗。很多人評價說覺得喝起來苦,但是回甘明顯。當時我的室友也喜歡這茶,也是覺得很是回甘,偏偏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感覺不到回甘的口感...只不過斷斷續續喝一段時間後,習慣了。直至後來有一天晚上不知道怎麼回事,覺得很是煩躁,身體各個內臟在躁動不安,會睡不著覺的前奏,在這種混混沌沌的感覺中燒了開水,泡了一杯濃濃的馬黛茶,聞著苦,但是唾液已經開始分泌增多,喝了幾口,還是苦,沒幾分鐘,內臟就安靜了,頭腦開始覺得「正常了」。從那時候開始,要是有時候我睡前還煩躁,就泡杯馬黛茶聞一聞,喝一點,寧心安神,睡覺。
今年國慶後回家了。我媽媽有一次說我小弟很嗜茶(我小弟喝綠茶多),但是新茶比較「燥」盡量少喝云云。當時覺得綠茶怎麼就新茶性「燥」了呢?然後在逛親戚家的時候,喝道了親戚家的香香的綠茶,入口第一感覺就是香,然後是「啊!還真的新茶性燥呢」。這種感覺,不自己嘗過,還真的說不了是什麼,就算知道是「燥」,有人敏感些,有人不敏感,說出來感覺也不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我沒有那些專門的茶具,也沒有非常好非常香的茶葉,但是喝茶的心情,情緒的變化,一語真的不足道哉。
飲茶的習慣是以前寫作業的時候養成的,每次母親都會在我旁邊放一杯綠茶,自己又懶,不想跑出去喝水於是乎就這樣養成了後來的飲茶習慣。
現在,飲茶是爸媽和我交流的契機,每次欣賞爸爸的功夫茶,都會讚美一番,然後就聊一些家常。
茶無所謂名貴,對我來說,真正的財富就是喝茶時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覺。
從小開始喝茶,但是真正喜歡上的話大概是兩年前開始的,現在在住的地方會擺上一個茶盤一套茶具,有朋友來就拿出自己的茶招待,一起喝茶的感覺很好。現在很多人把喝茶想像的很玄乎,很文化,其實喝茶應該更加生活一些,沒有那麼多的複雜。喝茶本來就是讓人安靜下來的,如果都讓人煩躁的話那不是得不償失了。我自己的話喝茶相對比較隨意,自己買了很多種類的,綠茶紅茶烏龍普洱等等,每天跟著感覺走,想喝什麼茶了就泡上一泡。有時候也會研究一下比較科學的飲茶方式,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喝茶,比如有點上火的話就多喝點綠茶或者老白茶去去火,天氣涼了就多喝點紅茶暖暖,覺得吃的太油膩太辣就泡些熟普或者單從,等等之類。
喝茶是生活的點綴,方式有很多,可以簡單,也可以複雜,總之,開心就好
天天喝茶。燒一大壺水,水開,抓一把茶葉扔進去,關電。涼畢,端起水壺,咕嚕一大半下去,清涼,解渴,從未從喝茶中悟到人生。
我真是一個粗鄙之人。
能遮蓋北京自來水中濃郁的漂白粉味,真好
現在也喜歡喝茶。春天就跟著同事買她同學家自製的綠茶,龍井的外形,很香很香,後來只鍾情於她家的綠茶,沒有在外面買過。喝到入秋,就開始喝自己網上買的武夷山岩茶,偶爾有時間和功夫,就泡庫存鐵觀音。茶具很簡單,旅行版加自己買的幾個玻璃杯子。一般是燒一壺水,喝完,尤其是出門一天,或逛街或聚會或去別人家裡做客,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洗手,燒水,泡茶,偶爾一泡口感和溫度剛剛好,就很是開心。
在公司也用一個簡易杯子泡,尤其是工作沒有思路的時候,一定要泡一下,有時候剛泡好,一開始忙,就忘記喝了,茶色深了,茶也涼了,但是有了剛才泡的過程,覺得已經夠了。
不想去了解什麼文化,不想學什麼茶道,我覺得自己能滿足自己就足夠了。
說著想起一件事。一次跟著大人去他們的一個朋友家做客,大概家室算是殷厚吧,男主人介紹完紅木傢具之後,女主人就開始給我們泡茶,問我們喝什麼,我說不知道別的,只喝鐵觀音。女主人笑道,初級的人才喝鐵觀音,現在我們都已經不喝了。我連聲稱哦。女主人說,和白茶吧。我說只聽過安吉白茶。女主人連忙搶話說,那不是白茶,我這個白茶如何如何。具體如何我都忘記了,甚至連白茶的味道我也忘記了,就記得這些我做捧哏別人逗的寒暄。。
出來時候,大人問我,喝了一次專業的茶,感覺如何。我說,沒勁。
怎麼說呢,喝茶,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吧,自己高興就好,那些虛的,都沒用。
有時候口渴,就把泡的茶都倒入平時喝水的杯子,使其微涼,咕咚咕咚一飲而盡。那個帶我入茶的人每次見到都嘲笑說是牛飲。自己喝著舒服。
盧同是歷史上以喝茶聞名的唐代文人,他在《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中,對飲茶的妙處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脅習習清風生。」
這就是聞名於世、膾炙人口的「盧同七碗茶」。
喝茶,習字是我人生最愛的兩件事。
有一個點是共同的,
每個動作都要謹慎,最後才有令人滿意的一席。
但又不是到最後你才知道結果。
泡茶的過程就像寫字,集中精力。每一筆你都有一個反饋,每個字也有一個反饋。每一篇一幅最後也有一個反饋。
例如:好,還成,喲不咋地,完了,今天寫的真丑。。。
但是你從它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就明白了它的結果。也清楚它的結果,也能平靜地接受這個結果。
你清晰的明白這個好還是那個好,今天的好還是昨天的好。但你不知道心中那個至善在哪裡?
泡茶能迫使你認真,平靜。能時時反饋你是否認真,平靜。最終能告訴你在這場與自己的擰巴之中的勝負,但是這勝負似乎又不重要了。
最後的最後,是似乎這塵世間的一切,由於剛剛的忽略,都變得不再重要了。我學茶藝,到現在,一律把享受所謂過程,把所謂的靜心,把所謂的對人的尊重,看成三個字:想太多。
因為這就是沒有境界,卻在本來都沒有的虛無中為自己強說一個價值。
歸根到底一個字,美。
用最標準的身段,做最精準的姿勢,用最雅緻的器具,裝最合適的茶葉,控最合適的水溫,沖最香濃的茶葉。
靜心嗎?我不覺得,我時刻用發自靈魂的專註,試圖讓每一次茶藝都更加完美。
但是你看我的眼神,就像什麼都沒再想而已。
沒有盡頭的美,是為了禮這世上千奇百怪的人。在我這盞茶麵前,無人有高低之分,也無人有名利之別。
它不俗,也不雅,它只是渾然天成。
盼君得此一杯茶,可憶家鄉歸離人;
無我曾侍此杯盞,不過一葉扶搖過。
只有當我自己喝自己泡的茶的時候,我不會那麼完美,因為我的心情,是變化的。
這茶該涼一點,因為今兒怕燙。
這茶要暖一些,因為今兒怕冷。
茶有茶的味道,我有我的心情,我與它彼此不曾苛求。
那我喝茶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呢?而我因此問自己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想念她吧,萬事萬物,都可以歸結成想念她。就像是坐擁宇宙萬物,也像是什麼也不曾留過。
這杯茶也一樣。
茶味呢,不在這茶之中啊。
聽,遠處房檐下的點滴,一聲,一聲,到天明。
喝茶,對於我而言,更多的是閑適。
春天,在花下喝茶;夏天,在河邊喝茶;秋天,在樹下喝茶;而東日,則在陽光下喝茶。
對於成都人而言,喝茶不需要悟禪,喝茶僅僅是作為聚會交友而存在,不需要精美的瓷器,但卻需要一個舒適的環境。
茶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茶。
我也愛喝茶,尤其喜歡自己家鄉的「太湖翠竹」。我喜歡用量少,往往10根茶葉,熱水一泡,一根根在杯子里立起來了,內心就帶著喜悅平靜下來。
我不懂茶道。什麼茶用什麼杯子,先泡進這個壺,再倒入那個杯,我真的是一竅不通。我媽曾跟我說,既然喜歡就去學學規矩。我能欣賞一些規矩,但總覺得沒必要照本宣科。
我也不能在茶道中參悟人生。不是我不能這麼做,相反,我常常反省自己;也不是茶讓我做不到,我經常喝著茶覺著自己的可笑,只是我覺得茶道的目的並不在參透人生。有人說飲茶時先苦後甜,正如人生,不努力,哪來下半輩子的榮耀。如果我在茶道聽聞此番,我一定會當場糾結起來。我會想,如果你能在開頭說,「我來打個不確切的比方……」,那麼我應該更能接受你的話。但是又為什麼非要打個不確切的比方呢?興許是我強迫症,可我覺得茶道的精髓不該是讓人糾結的。
和@景璽龍的想法類似,茶道,在我看來,作為一種匯聚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多維藝術活動,是為了讓人體驗一種美。若仿古法,這個美是以道教美學為審美標準的。道教審美都在一句話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種美要人體驗的不是」我是誰「,而是」我是什麼「。之於前者,每個人的答案不同,而之於後者,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人「。一個好的茶人,造再好的茶室,弄再精細的布置,給再貴重的茶,只是為了帶你進入這種境界——你誰都不是,你只是個人,存在於天地之間。千利休所建的茶室門非常矮,只有彎腰才能進入,其寓意亦即在此。
能這樣想,就會覺得」靜心「其實也是一種副產品了。因為若不靜下心來,心有旁騖,怎麼能感受到超我的境界呢?茶道的一切只是引子,帶你離開塵世,進入自然。和所有的儀式一樣,儀式所做的一切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儀式想帶你進入的精神境界。有人喝茶就能靜下心來,就像@聞佳一樣,我也如此。我還和她一樣,做菜也能靜下心來。可對於茶道來說,這不是終點。靜下心的下一步,是去享受那種天人合一的美。而你若參悟了人生,則不在乎於天地,而在於塵世之間。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就像看一幅畫,雖然作者想讓你體會世間的美好,總也會有人能體會出人世之悲涼的。
要說自己喝茶是什麼感受,絕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特殊的感受的。有的時候就像@聞佳一樣,讓自己靜下心來,不需要什麼特殊的儀式;有的時候就像最普通的人一樣,有客人來了,隨意倒上一杯茶,哪怕用再貴的茶葉和茶具,也只是一種待客之道。只有在想體驗那種美的時候,才會正式得嚴肅起來,放輕聲音,體會茶道的每個細節。這種體驗還必須得是所有人都配合才進行的起來,有一人不合拍,譬如吐個槽,穿著過於時尚之類的,就全然壞了氣氛。而一旦當大家進入了那種氛圍,時間就過得特別快,也過得特別慢。我和我家人都喜歡喝茶,飯後一定要喝茶。已經長久的成為一種習慣,在我看來這就是 家 的象徵。記得我考研周末回家,飯後我窩在沙發拿著筆記本上網,媽媽在旁邊沏好茶讓我喝,一邊看她的書,就這樣一個下午過去。對我來說,這就是當時最安逸的時候。
記得有次看bbc關於lady gaga 的紀錄片,gaga說她不管到哪裡都會帶個茶杯,這樣她想起和媽媽喝下午茶。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喝茶就是家的感覺。
即使懷孕也在喝茶,但只是為了茶的味道。我愛很多被好好對待過的茶葉,那些能把一款茶做的好的炒茶人非常值得受尊重。
以下是抱怨,中國的茶價錢太神經了...本來應該是平常一個消耗品,非要搞的像奢侈品...而且還不給好東西...
最近在喝美國人做的正山小種(他們叫lapsang souchong),濃濃的煙熏味跟書上提到松木熏制濃烈的香味符合,價錢就是正常茶葉的價錢,但讓我喝到了傳說中的熏味。之前總有朋友拿來正山小種表示有多好多好多麼的昂貴誰誰送的,但我喝完總是疑問為何沒有書中寫的松熏香...可能也是我喝的不夠多剛好就喝到了那些沒做好的?茶之我見
喝茶是件很雅的事,喝茶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俗世生活中的一部分;喝茶可以很簡單,喝茶也可以很複雜。可無論不管茶是什麼,它都應該是一件足夠純粹的事。
好水,好茶,好的器具以及好的沖泡手法固然重要,但所有的這些,都是作為輔助工具,無疑都是為了更好地把茶本身最大可能的展現出來。倘若不是為此,那未免有些喧賓奪主,捨本逐末了。
把注意力放在茶本身上,拋去什麼茶道,茶文化,茶療效等等外在的東西,而是作為一個旁觀者,靜靜欣賞茶的變化以及茶和你交融時的感受。
真正的茶不應該有疏離感,更不應該帶有階級特性。而是,只要你喜歡,就可以去享受它。
要相信自己的的感覺,如果你覺得這款茶合你心意,對你而言,它就是好茶。推薦閱讀:
※茶葉蛋到底是不是健康食品?
※陝西的茯茶和安化黑茶的區別?
※你喝過最好喝的茶是什麼?
※為什麼歐美尤其英國人愛喝難喝的斯里蘭卡紅茶,卻放著好喝的茉莉香片龍井什麼的不喝?
※所有的普洱茶餅都有嘜號嘛 沒有嘜號的餅 怎麼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