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製造業的工藝與材料的短板在哪裡?

都說中國機械製造業的瓶頸在工藝跟材料,工藝跟材料到底差在哪裡呢?


瞎說一下,拋磚引玉吧。
工藝,主要還是受制約於加工設備為主的手段不足,尤其是加工設備的精度方面;還有創新思維方面,減少工藝步驟也是重要一環。我們現在的機加成本已經較高了,但是機加企業利潤很低。也制約了發展。另外,我認識的懂工藝的人(不僅僅是工程師之類)年紀較大,基本40歲以上,主要還是50歲以上的。
材料,基礎研究和試驗方法手段跟不上,這需要長期投入,才有產出,很多時候需要材料應用企業和材料生產企業及材料研究機構共同定向研發。但是我們現在的企業喜歡急功近利,喜歡拿來主義,追求產量和GDP使得沒人做基礎研究了。


你說火箭飛機我不知道,但是一般的普通機械加工工藝,說到底就是成本。
我做機械加工的,現在剛做好的一個零件,一手單3000塊,(他們是皮包公司,就轉下手)他們接到後發給我們1600,我們開始買材料定工藝,開票將近200,材料300,除去固定的其餘開支,留給加工的不到1000,裡面包含銑床(下料,鑽孔),磨床(磨外形),線切割(加工一些利角,用的還是快絲 注 1 ),CNC。這麼多工序耗時近40個工時,只有不到1000塊錢。怎麼辦?你不做,有更便宜的。

模具!!!!一個台灣佬從富士康接的模具,他接到手32萬,發給我們15萬,這套模具材料成本在4萬左右,加工成本在3萬左右,鉗工組裝成本在一萬,其他固定開支2萬,就是說我們就算我們控制的很好,不出任何問題,成本也沒有超出預算,我們只能賺不到5萬塊。這裡面包含模具設計,機械加工,鉗工的手工技術等等一個將近20人的辛苦!怎麼辦?你不做,有人更便宜都願意做。

說來說去就是成本!如果利潤夠高,我也可以精工細作,也能做出來好一點,更好一點的東西。

你肯定覺得是我們技術不行,不值得這個價格。我也承認,我們技術不好,做不了高精尖,但是你手裡的手機,筆記本等等,無論他們的生產商寫的多麼高大上(包括聯想,華碩,宏基等等等等各種牌子的筆記本電腦,手機,液晶電視,也會有一些蘋果的配件模具),經過層層轉包,很大一部分的模具都是在我所在的這種髒亂差的小作坊里加工出來的。


PS
1 線切割這種東西分慢走絲和快走絲,原理都是一樣的,利用導電的絲線,和金屬產生放電腐蝕加工,但是 快 走 絲 這個東西就是中國特色了,因為在別的國家是沒有快絲這種設備的。快走絲精度差效果不好,但是它 便 宜
別的國家用的都是慢走絲。

雖然圖片是我 故 意 挑 的,但現實就是這個樣子的!

只從工作環境對比,應該也能說明一些問題了吧?

快絲

慢絲

快走絲的絲是鉬絲,鉬絲是來回重複使用的,鉬絲本身運動的很快,但線割質量不好。
慢走絲的絲是銅絲,好的有銅絲鍍銀的,慢走絲的絲線運動速度慢,單切割效率高,而且慢絲加工中有割一修二,割一修三的說法,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精確度,可以在工作面上重複加工幾次,以保證精確度和光潔度。(割一修三的話可以達到正負0.005MM,)
而快走絲一般只能用來下料或者開粗,精度在0.05都危險,而且光潔度垂直度都很差。
如果拿慢走絲來開粗和下料的話,慢走絲比快走絲快。
(這話好彆扭......)


永遠是工人,不管是歐美還是印度,巴基斯坦,工人在工作的是幾乎都在想我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它是一台偉大的機器。而我們的工人則是剛開始想干不完拿不到工錢,完成工作又想多幹活也不多拿錢,何必多探索。這種心態上的差異,除了富士康這種變態的管理體制,其他環境之下要生產優秀的產品,可想而知結果,中國製造也就只能說假冒偽劣的代名詞。


工藝
第一,好的工藝是靠時間積累不斷完善起來的,而我國的機械工業行業發展的時間相對短,所以我們缺的是時間,;第二,工藝跟機床,刀具有關,國外機床的發展和切削刀具的高速發展相對快,工藝更新也快,而國內想要達到同樣的加工效率就必須使用先進的機床和刀具,綜上兩點,工藝這塊差的就是時間的積累,要趕上來就必須在相同的時間內付出雙倍的努力。
材料
這塊真正沉得下心來研究的人太少了,像之前黃伯雲院士做的碳-碳材料飛機剎車片(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成功的,還有一點就是,好多高精尖材料基本都是軍用的,民用產品用得少。


我來從我實際說說,去年我們有個件送某作坊加工,公差要求正負0.5,加工的師傅給我同門說,別整公差,你要正公差,我就給留個几絲,負公差,我就多給你車几絲


推薦閱讀:

航空母艦理論上可以造多大?
21世紀工程師穿越成統一六國的嬴政,要幾代人,多少年才能搞出蒸汽機?
怎樣才能更好理解《臨高啟明》開始出現的機械式計算機運作原理?
不打遊戲,需要用UG、SolidWork、ANSYS、python類軟體,有必要用外星人么?
機械領域有哪些經典的笑話?

TAG:製造業 | 機械 | 機械製造 | 中國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