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空虛感?

我迷茫了,每天上班,忙活,忙碌的時候覺得沒有為自己積累什麼情況,沒有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忙完了立即就進入了一種無所事事,很空虛的狀態。看看GReader,知乎,別的更加提不起興趣。 是不是很多上班族也有這樣的感覺呢??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我很焦慮,更多焦慮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怎麼解決空虛感的反面,是怎麼獲得意義感。

我相信,意義感的本質是,我們能感覺自己和未來、和他人、和更大世界有聯繫。我們能感覺到,自己是更宏大而有序的整體的一部分。

就像這單塊的拼板,你不知道能用它來做什麼,不知道它的位置,你就會隨意地丟棄和處置它。如果我們也這樣隨意處置時間、生命和我們自己,我們就會覺得空虛。

但如果你拿著這塊拼板的時候,你還知道整體的圖景(比如,星空),你知道這塊拼板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那麼,這塊單獨的拼板就是有意義的。

這當然是一個比喻,但它很好地說明了意義感的來源。

這塊單獨的拼板可以是我們的人生的某個階段,而整體圖景,是我們的一生。

如果我們心中有一個關於人生的完整圖景,它是對我們人生故事的設想:我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假如我們清楚地知道某一個階段,一個片刻在整個人生中的作用,就像知道一塊拼圖它放哪裡,會是怎麼樣的圖景。我們就會感知到意義。

相反,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圖景是怎麼樣的,或者我們發現自己手中的拼圖根本沒法完成設想中的人生圖景,我們就會感到空虛。

時間軸上,連接現在和未來的,是目標。目標讓實現它的過程有意義。但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工作生活都是「湊合」的狀態,沒什麼奔頭,不再有需要努力的目標,只能成天麻將度日,這樣的生活通常是空虛的。

這塊單獨的拼圖也可以是我們自己,而整體圖景,是我們的人際關係。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發生關係。家人、朋友、這些我們親近的人、我們自己,是圖景中的一個個拼圖。如果在這個圖景中,我們需要和被需要,愛和被愛,我們願意 為彼此付出,因為知道在這個圖景中,我們重要又關鍵而珍惜自己,我們就會有意義感。

相反,如果你在生活中是孤立的,與人隔絕的。你只有敵人沒有朋友,你不知道有誰在乎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愛著誰,你就會覺得空虛。

人際關係上,連接自己和他人的,是愛。愛讓不同單獨的拼圖產生聯繫,形成完整的圖景。愛讓彼此因為在乎和付出而覺得有意義。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有位女士說,她是一個公務員,每天做繁瑣和重複的行政工作。很長時間她都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意義,直到有一天,她忽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意義。
因為那天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知道有個小生命在依賴著她。

這塊單獨的拼圖可以是我們的人生,而整體圖景,是永恆的世界。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就像一道短暫的光縫,介於兩片永恆的黑暗的永恆之間。」(納博科夫)。人生就是這塊孤零零的拼圖,

該怎麼面對死亡呢?如果我們相信,死亡終結了一切,我們執著於自我意識的幻滅,我們的人生也就是塊孤零零的拼板。但如果我們相信,自己意識雖然會湮滅,我們卻不會消失,而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就像一滴水因為匯入大海,得到永生。

人類、生命甚至宇宙的進化歷史是一副超出了我們想像的宏大畫卷,我們就是這幅永不停息的宏大畫卷中的一環。「自我」是短暫的,但這幅畫卷永存。如果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有敬畏和意義感。

總得來說,空虛是散漫、無序沒有目的的,意義是有序的、和整體有聯繫的。它不是一塊拼圖,而是拼圖和拼圖組合後凸顯出來的東西。

不好意思,又答非所問了。


2014年,和那時的女友剛好分手不久,事業起色不大,天天疲於奔命卻沒有結果,人生低谷。
後來乾脆就開始吃老本,玩兒了幾個月沒上班。


後來去蹦了個極,第一次跳下去感覺好叼,血液當中湧出本能的恐懼和興奮。
於是還想感受一次,上去之後,工作人員系的鎖扣有一個沒有插穩,跳下去就斷開了,當時人在半空中被一勒,半個身子瞬間一彈,右肩被繩子磨破了皮,上半身鎖扣直接崩開,被吊在下面,嚇尿了一大群人。

被拖上來的時候驚魂未定,那似乎是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看著鎖扣崩開的一剎那第一反應是抓繩子(其實並沒有必要,多重保險,下半身也系了)手心直接磨掉一層皮。
墜下去那幾秒首先是一片空白,然後腦中放電影般過了很多,第一個畫面就是我媽。
她說:媽這輩子不求啥,就想你好好的生活著。

回來之後,整裝上陣,發現似乎之前煩惱的這一切都是小事,然後慢慢的用工作和旅遊填滿生活,接觸更多的朋友,有空聊天兒喝茶,忙了熬夜加班,感覺非常充實。

我就沒想啥,就想真實的擁抱一次生活,嘗試接受並去解決一切試試順便提升提升自己看看能變得多好試試。

之後每當出現極重的負面情緒時,就會去找個有蹦極項目的地方旅個游,跳一次。
然後渾身都周正了。
體驗與死亡隔岸相望,總讓我冷靜下來。


感覺可以回答的都被回答完了,而且回答得都很好。但還是有個想法要說一說,感覺樓上沒怎麼提到,就是對信念理想的過於強調,其實也是空虛感的一環。

對於根治空虛感,信仰、理想……的確是良藥。但短期內是無法讓人找到對自己有意義的信仰或理想的,更嚴重一步來說,有人活了十幾年,還沒找到自己的信仰是什麼。

為了逃避空虛去尋找/信仰理想——尋找不到——空虛感進一步加深。這是個惡性循環,而且抱著尋找信仰的目的去尋找信仰,一旦尋找不到,還會產生絕望感和對自身能力的懷疑,這和空虛感一樣可怕,乃至對心理脆弱而言的人,這是比空虛感更可怕的事情。

當然,在這種困境下,人們還提供了另一種方法,就是去做。

尋找自己喜歡的,覺得有意義的,擅長的小事去做。手工活好就去摺紙干十字綉,喜愛跟文字打交道就去寫作,走出去跟知心好友聊天。如果沒有興趣,那就去接觸不同的事物產生興趣。

這種方式見效快,流程短,產出結果可見,能夠緩解對個人價值的懷疑,以及覺得在浩大的世界前無能為力的無助感。若是興趣點剛好被社會崇尚,於人類有益,通過此種方法,說不定還能加快尋找到個人信仰和理想的速度。

但大部分的現實是,人們知道自己生活很空虛,也覺得自己該在空閑時間,去幹些事情。但他們想乾的往往與覺得自己」該干「的產生衝突。於是矛盾產生,他們止步不前。

進一步說,有精神潔癖的人,更會在做這些事情時,還不斷進行著自我鞭策,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覺得自己辜負了身邊人的期望,覺得自己的個人成長和工作前景受到了阻礙,覺得自己在犯罪。

舉個例子,一個學生,他在課餘時間的愛好可能是遊戲,QQ,甚至打麻將,但為了在課業上進一步發展,他必須去涉獵更多的書籍。

他想去遊戲,但他又不能,也無法調整自己關於課外學習的認知。於是他強壓心底的不平靜,來到書桌前,攤開書,最後一個小時過去,兩個小時過去,他關書,發現自己大腦一片空白。

然後他就想自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有所收穫,但自己有多少收穫上帝才知道。他抱著對自我的懷疑上床,在床上輾轉反側,忽然感覺自己在虛度時光:他努力了一個小時,卻沒創造出任何價值。他覺得很羞愧,開始懷疑自己不適合讀書,但讀書是他『應該』乾的,除了讀書,他想不出自己『應該』幹什麼。

於是空虛感隨之而來。

那如果去打遊戲呢?

同樣,那個學生懷著不安去打遊戲。他打了滿滿兩個小時的遊戲,腦袋中卻在想著看書的事情。然後他關機,上床,想到了自己年邁的父母,想到了自己考上大學前光輝的過去。他心底湧起了罪惡感,他開始覺得遊戲是沒有價值的。但除了遊戲,他好像又什麼都不想幹了。

於是空虛感愈發嚴重。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空虛感並非來源於人的理想,人的社交,人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乃至人有沒有做事——歸根結底,空虛感來自於人對「價值」的執著。在那執著之後,往往還跟著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發獃對於社會而言沒有價值;由人單獨進行;在發獃過程中,人不會有任何行為——但沒有人會在發獃後產生空虛。因為沒有人會去評定自己發獃是否「具有價值」。

同理,破除空虛感的當務之急,不是去著急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也不是立刻行動【而且立刻行動,往往會讓人在過多的選擇面前,產生猶豫,進而帶來進一步的價值判定】,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把這種對「價值」的執著從腦海中趕出去。坦然承認「我就是這麼個人」,接受自己的現在,活在當下。

至於該採取的行動,理想,信念,那都是那之後的事情。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一步一步來,但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不在這一刻趕走它,它就永遠停留在你腦海里。

============================================================

當然,喜歡懷疑的人又會向我提出,這種做法有種臨戰逃亡的卑鄙。閉上眼睛敵人會消失,但睜開眼睛敵人還是存在——一如在上個例子,無論那個學生怎樣坦然地接受自己喜歡遊戲勝過讀書的事實,並不帶罪惡感地去擼了一局,他仍然面臨著學術止步不前的命運。

而喜歡焦慮的人也往往會比我先想到上面的問題,於是他們更焦慮,空虛感也越重。

但這裡有3個原則:


1.時間是人生的寶貴資源之一,而幸福感和自我滿足感是人本來具有的權利。拿時間投入個人價值提升無可厚非,但拿時間換取快樂的心情並非罪過——調理好了自己的內在世界,你才能更坦然,也走得更遠。


2.擔憂自己想做和在做事情的「價值」,批判自己的行為,對你沒有任何助益。甚至比起單純的自我滿足來說,這種焦慮還會干擾你的心情。


3.現在逃避,不代表永遠逃避——我只想以我更好的狀態來面對。

當然,談到第三點,也許有人又會提到一個成癮的問題了。比如一個學生打了一局遊戲,隨即一發不可收拾,在打了一周後產生劇烈的空虛感。這種成癮導致的空虛是否會與逃避的對應方式相關。

但成癮所屬的,應該是自制力的範疇了。一個自制力不強的人,就算一直在自我評定、自我批判,也會沉淪在不斷的自責後悔中——想浪費時間的人,總有方法把它浪費掉。

值得一提的是,自制力不強,也是價值評定的一個重要誘因。比起偶爾來一局,長時間沉溺會帶來更大的成本,也更不利於自我恢復——這是一種罪惡感的累積,會進一步惡化人對自我行為和未來結果的評價。累積到一定限度後,人綳著的弦,是能夠輕易斷掉的。

若此時,外界再給予他評價(老師在他試卷上圈了個0分),或出現其他引發他自我價值評價的契機(同寢室一個同學一直努力,取得了獎學金),他一直逃避的評價系統就會再度出現,並且把他擊垮。

因此,為了預防這種後果的出現,人們在停止對當前自我的價值評定,恢復良好心態後,往往需要更多的行動——比如調整認知,比如尋找更讓自己接受的學習材料。

從這點來說,停止自我價值評定的方法,反而為人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

當然,除了評定自己現實的行為之外,人還會因為很多抽象的問題而產生空虛感。比如:

1.有一天你走在街上,忽然感覺世界很大,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不過是滄海一栗。世界的博大震撼了你,你忽然感覺自己的一生就像一隻螞蟻在散步。

你想用自己的渺小跟世界對抗,可又不知從何做起,覺得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你感到深深的空虛。

2.你開始思索人生的意義,探究人生的終極價值。

3.你開始思考世界的本源。

……

上述具有哲學氣息的問題也會讓人產生空虛,而且最致命的是,它們無解,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有些人選擇跟這些問題死扛,用毅力來克服這永恆的空虛。他們中間有一部分成為了哲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還有一部分抑鬱,癲狂,放棄了這個世界,乃至被關進了醫院。

對上述兩種人,我都致以極高的敬意。經歷痛苦而不屈已經是偉大,何況是攜帶著畢生的空虛和痛苦前行。

但很多人都還是想做個普通人,平靜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想要活得快樂,短暫的放下是沒用的,你必須長時間的無視它們

——畢竟,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必須有個正確答案。


去市中心


我曾經深深被這個問題困擾,直到某一天被解決。
八年前的一個陽光猛烈的下午,高空中吹過凜冽的強風,我身處拉薩市中心八廓街旁邊的一個盲童學校里的小院中,拍攝間隙,我百無聊賴的坐在一把長椅上,突然聽到一陣美妙的歌曲聲,歌曲悠揚美麗,悅耳之中帶著一種讓人自信的喜悅。
原來是該學校的校長,一位來自德國的盲眼女士,正在給孩子們播放這首歌曲。
這首歌是Petula Clark的《Downtown》。
這首歌突然給了我答案。據說這位德國女校長最喜愛這首歌,她也想分享給孩子們。

蝦米鏈接:
Downtown 歌曲

When you"re alone當你一個人孤孤單單
And life is making you lonely,而且生活讓你覺得寂寞
You can always go downtown你可以去市中心逛逛
When you"ve got worries,當你憂慮成疾,
All the noise and the hurry周圍的喧囂讓你刻不容緩的匆忙時
Seems to help, I know, downtown我知道你想要喘口氣,尋求幫助

Just listen to the music of the traffic in the city來!聽聽城市交通奏響的樂章
Linger on the sidewalk where the neon signs are pretty看看人行道周圍的霓虹燈閃爍光芒
How can you lose?你怎會迷失在人群之中?

The lights are much brighter there那兒的燈光更加燦爛,
You can forget all your troubles, forget all your cares and go在那兒,盡情的,忘掉所有煩惱,所有擔憂,
Downtown, things"ll be great when you"re熱鬧的市中心,你身在其中,萬物皆美好,
Downtown, no finer place for sure,熱鬧的市中心,沒有第2個選擇,
Downtown, everything"s waiting for you熱鬧的市中心,良辰美景,紛繁美好,一切都在等你呢!
(Downtown)
………………

猛然在一瞬間,我突然理解為什麼當你感到空虛的時候,你要去Downtown。是要去購物,大吃大喝?當然不是。

我一個特別尊敬的大姐,曾經被丈夫背叛,離婚之後的幾個月,走不出陰影,空虛寂寞。後來據她說,他某一天出門倒垃圾,突然發現,幾個月沒注意,門口的那顆大樹已經度過寒冬,枝繁葉茂。
她細細地看著這顆大樹上成千上萬的樹葉,每一片樹葉都看上去一樣,可是其實千差萬別,他們僅僅靠在一起,又彼此分開,每一片樹葉都是一個世界,有著自己的經脈和紋理,可是他們又聯繫在一起,數百萬片樹葉構成了一棵大樹。每一片樹葉都迎風飄擺,密密麻麻,投射出斑駁的陽光。
突然,她釋懷了。她說,她突然覺得自己並不孤獨,她作為一個個體,是整個錯綜複雜世界的一部分,彼此都不曾分開,不管怎麼樣,自己總是這個紛紜雜亂世界的一個小部分,彼此血脈相連。

其實,走到市中心Downtown也是一樣,當你身處市中心,你看到了人群,車流,商店,商場,霓虹燈,唱片店……
你是整個世界的一個部分,這個世界就如同一個有呼吸的生物一樣,一刻不停的在呼吸與新陳代謝。你和這個世界是有豐富聯繫的,你的每一個社會關係都是通向這個世界的介面,從生死之交、一夜情到小賣店買東西……所有的行為都是一樣的,你是這個世界裡面,不斷在快速運動和交換的一部分,大家彼此在交換,在分享,在奪取,在失去。
其實,你不要計較自己的渺小,更不用計較無能為力,身不由己。

你只需要知道,你是這個無比複雜的世界的一部分,你隨它而動,它隨你而動,你的生命,你的價值,你的意義都會通過整個世界去體現出來。你看到一個個的人,一個個的臉,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這種生命的喜悅,你可以感受到這個世界跳動的脈搏。

你看到每一個紅綠燈,每一個自動門,每一個ATM機,他們彼此關聯,沒有人說話,沒有人指揮,沒有人在調度,整個一個城市,數千萬人口,就這樣不停的運轉,井然有序,大家都有各自的目的,可是城市在正常運轉而不是混亂,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的力量在起作用?

是人類的文明和理性,是大自然的規律。一旦你掌握了這種理性,你就不會再空虛,你身處其中也能置身於外。

這就是為什麼,你站在市中心,在Downtown,你會有一種充實的感覺。

說來說去,我這個回答不過是 @動機在杭州的一個補充,他的答案正是我想說的。


根據羅素幸福論,要減少外界刺激的強度。過多的喧囂和強烈的感官刺激會提高你的覺知閾限,讓你對周遭的環境產生麻木感。給自己安靜的時間,平和的心態去感受世界,才能保持對外界的敏感度,從而建立起自身和外界的聯繫感。每天選個主題拍張照片、看一段文字、寫一篇日記,不要因為無聊就沉溺於燈紅酒綠和群體的狂歡,過後只有變本加厲的虛無感。

叔本華說的人生就是無聊和慾望之間的鐘擺,一旦慾望被滿足就會馬上跳轉到虛無的狀態。為了對抗這種無聊的狀態人只能不斷保持對外界的好奇,尋找興趣點建立愛好,但不能蜻蜓點水,那樣淺嘗輒止的膚淺只會加劇虛無感,要學會延遲滿足感,通過縱向挖深在一個興趣點上停留久一點,越久你就會從這個愛好裡面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愉悅。

機械聯繫是一台機器上螺絲和螺絲之間的關係,有機聯繫是產生內心互動和精神投契的關係,正如動機老師說的,作為一個部分,回歸到整體當中尋找自身的定位和意義。因此在同事之外一定要善待家人,因為經歷、愛好、興趣、情感有自己的至少一個朋友圈,並用心去經營,提高生命歸屬感。


談一點感受吧,最近四五天身體都不怎麼舒服,現在一點小病,又有很嚴重的反應。

若是每天過得複製黏貼,自然會感覺到空虛。但是如果每天都在進步,自然不會覺得有空虛感了。

或許工作的早期,做的事情會很瑣碎,就算是有幸沒有做,這些人也是在入公司之前也自己是把這些事情做過了的。機械勞動的過程(基本沒法逃避),如果能夠總結歸納把效率提高,或許就能夠勻出一些時間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說進一步的去閱讀書籍,專業的也好(更是提高效率),閑雜的也好,慢慢的就能夠讓自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每天有收穫。

而看你的描述,可以看gdreader,知乎,其實還是有些時間可以放鬆休息,不如試著做一些小小的調整,把碎片化閱讀的時間用來看整本的書,相信體系化的知識會比知乎rss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當你的專業沒什麼問題的時候,就可以來看看碎片化的東西了。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新思想給你的啟發。

因為greader,看了下問題日誌,三年前的題。那時候我好像也是這種狀態,time flies. 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社交媒體,微信知乎都不怎麼會玩,倒是過著很簡單的生活,唯一一個小小的消遣就是坐在一邊喝上幾口(笑)。建議你可以慢慢地給生活減重,每天的時間其實有很多,只要合理利用,每個人,不管有多忙,都能夠擁有自己的幸福。


這麼說吧,當你想吃飯而無飯可吃時,你才明白什麼是飢餓感和飢餓感的難熬。當你有希望有念頭想去實現,而卻不知從何下手無從下手,而時間在流逝,而此時的無所事事導致的空虛感,便像山一樣壓來了。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曾經的希望註定實現不了,他也就安心了,不再受那份空虛折磨了。我想一個囚徒,他的想法不是空虛,而是期待自由。


簡單的重複的勞動,會銷蝕掉空虛感。我這個人,也曾有過一些追求和愛好。在許久以前,對於我來說,有一份工作很重要,有就很不錯了。於是有了,在銀行點鈔,完全手工,還得對櫃檯,上班地點距家也遠。我的印象,那時的鈔票,對我而言,不管大票小票,只是一些不同顏色的紙,點准就行,然後回家,然後吃飯,然後找人打一會撲克牌,然後睡覺、上班。既無空虛感,也無充實感。大概相當於機器人了。


只是某一日,突然想到,我都20多歲了,就這麼一輩子,才有了恐慌感。


後來,命運有了改變,然後總在奮鬥之中,似也沒什麼空虛感。現在想一下,人生如果有點志向,有點追求,並總在為這個志向、追求,做著有意義的內容添加時,不容易有空虛感。志大才疏、眼高手低以及常立志,卻不去努力做點實在事情的人,容易產生空虛感。


我嘗盡了空虛感,自小都是一個人獨處,跟我最接近的是我的兄長,他比我大2歲,跟父母也很少說話。

最近沒有這種感覺了,相反,總覺一天過得太快,事情還沒辦完呢!

  • 首先,我們存在本無意義,意義是自己定義的,什麼為社會創造價值,擁有一段令人羨慕的愛情、一個溫馨的家庭、一項偉大的業績 神馬的,對於他人來說可能就是浮雲;也就是說,我們要自己找樂子
  • 然而,很多人都忙於應付或防禦(如要孝順、要愛國、要有出息),壓根兒沒想過自身存在的意義,所以,樓主有空虛感不錯,說明你開始有覺悟了;其實活著沒有很多條條框框,上面例舉的都是「他人」的標準,你完全有自己的活法,只要別忘記呼吸,呵呵;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其感興趣的東西也不同,興奮點也不同,怎樣才能快樂、無悔地過一生呢?
  • 剖析自我。
  1. 作為一個人,是社會性的,很多先天的或年幼時習得的傾向、愛好,很難改變,比如歸屬感,受尊重的需要,美好的愛情...與其忤逆,不如去享受,當然,理論上可自由選擇的,如是否一生單身,呵呵;當你擅長於某些事項,比如吹簫,在你演奏銷魂的曲子時,會獲得他人的認同,彼此都有美好的感覺,enjoy the time,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2. 同時,這世界是隨機性的,你可能運氣差,很多方面一開始不如他人,而年幼時無法抵擋差異性對心靈的摧殘,可能有些扭曲的心理,然而這並不是我們目前不快樂的借口,理論上,我們還是能認清自我,尋找自己擅長的,與他人分享,協同生活,度過完美的每一天。
  3. 恩,就是這樣,分析記憶,格式化負面情感,與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彼此關懷,珍惜 每一天的生命。

空虛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在想,空虛或許就是過度關注自我後形成的意義困境


找一小區健身器

有孩子玩翹翹板,你就趕緊過去,把腳伸翹板下面。翹板每砸一下,你就說「哎呦我艹、哎呦我艹、哎呦我艹……」

這看著挺沒道理的,可孩子看了開心,你也有神秘感,當孩子面說髒話更撕下了你日常偽裝,覺得自己二逼就懂得了自嘲,生活就不那麼乏味,腳腫了就會後悔平淡日子真好!我出去浪什麼浪啊!

緊接著買40斤大米兩桶金龍魚,6點去擠地鐵。來北京擠1號線最好,三站地就能大徹大悟。讓您內心燃起戰鬥慾望!為了活而奔波的氣息會感染你!

空虛是什麼?不是沒被填滿。而是填的太滿把生活的真誠擠丟了…


我的生活極度規律。
每天早晨五點半遛狗
七點多出發上班
中午進班就進班,不進班就去喝咖啡。
四點一刻放學
輔導學困生到五六點
就著月光回家
七點前做飯吃飯打掃家裡
七點到八點半遛狗
九點才洗漱完畢

是不是很無聊?除了雙休和假期,我每一天都是這樣,極少會有改變。
但是每天九點之後,我會做皮子,畫畫,磨磨木頭。這些都是我愛做的事情。
因為晚上時間有限,白天我的工作就要在單位做完,這讓我時間非常緊湊。根本就沒有時間考慮空虛是個啥。

認真對待每一秒鐘
工作就認真工作
休息就好好休息
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哪兒有時間考慮空虛是個啥
談戀愛都是擠時間的


我感覺題主是個「不安於現狀」想改變卻又不知道從何入手的人。

在此提供幾個小提示,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嘗試一下,不能保證一定會自我提升,但應該可以打磨時間,順便打磨自己。

1.學習與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

不知道題主是什麼專業或是現在在從事什麼工作,但是不論是什麼工作,大概都有與之相關的書籍或是輔導資料。可以向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同事或是老師傅們請教一下書單,自己在網上買相關的書籍然後自學。然後理論聯繫實際工作會事半功倍的。活到老學到老,永遠不要放棄學習。哪怕一天只能靜心看一會兒,但如果發現真的很感興趣會越學越多,越學越上癮。這樣的學習短時間的可能真的也沒什麼效果,但如果能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長此以往,一定有看到自己的進步的。

2.烹飪

可能很多男生覺得自己做飯是件很丟人的事情,我覺得不然,我覺得男生會做飯就是件很有愛的事情。他可以不做,但是必須要會做。工作里的張姨在家裡就教兒子做飯,張姨說,「這是一項謀生的手法」。所以我覺得,下班回家後可以嘗試用已有的原材料進行加工,一開始只做些簡單的,慢慢的再做些複雜的菜式。現在網上各種教程都有,還有類似豆果美食的app。等練好了,給自己的父母做飯吃,給自己的朋友們做飯吃。那時候,不僅不空虛了,還會成就感爆棚呢。

3.練字

現代社會通訊方便了,很多辦公都能在電腦上或者是網上進行。用不著寫那麼多的字了。但是如果在需要寫字的時候能夠有一手漂亮的好字那一定會受到讚歎的。可是這樣的讚歎卻是需要「背後十年功」的磨練而造就的。找一個喜歡的書法家,買本他的字帖,每天練一張字。練字的時候可以改變浮躁的心態,可以讓自己變的很靜,可以「放空」可以變的專註。可以打敗空虛。

4.讀一些輕鬆有趣的書

伺機曬一下我的書架一部分,各種亂七八糟題材的書都有。有暢銷書,有漫畫,有名著等等。閑暇的時候抽出一本自己想看的,泡上一壺茶,可以靜靜的待上兩三個小時。完全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時間不知不覺也就過去了。雖然讀書並沒有把我變成一個高尚的人,甚至我都覺得我更加低俗了。可是我享受這樣的感覺,沒有那麼強的目的性,沒有「我一定要變成一個淵博的人」的宏偉目標,就那麼靜靜的待著,感覺真好,感覺真的很好。

5.看電影,看非腦殘類的電視劇。

第二遍看《神探夏洛克》了,完全被其優雅的倫敦腔的迷倒了,聽他說話真的好舒服呀。恨不得把他說的話的每一個單詞都摳出來單獨聽聽。同學推薦了《深夜食堂》不是驚悚恐怖片,而是一個個溫情的小故事,剛看到了第二季第二集。前幾天還又看了一遍《羅馬假日》,《廊橋遺夢》是第一次看但是好感人哭的稀里嘩啦。看完電影可以寫寫影評,覺得寫的不錯可以發布在朋友圈裡,覺得寫的不好就自己留著,寫到一個本本上,自己翻翻看。

6.運動

吃完了飯,找小夥伴們打打籃球,沒有那麼多小夥伴就打打羽毛球,自己一個人就帶著mp3出去散散步。再晚一些可以小跑運動一下,帶上跳繩可以自娛自樂。回來沖個澡,乾乾淨淨的網床上一趟,沒一會就呼呼睡著了。那樣的滿足感是不是很贊吶。不僅不失眠了,漸漸發現自己身體素質都變好了,抵抗力變強了,什麼無聊空虛,統統都躲到一邊去了。

7.拼圖

拼圖上面的回答里已經有講過的了,平面拼圖我就不列舉了,這個是個立體的拼圖。好多個單獨的小方塊按照圖紙拼成的一隻小斑馬。很考驗動手能力,這只是最最簡單的入門級,我拼的大概用了二十分鐘如果拼的好還可以再買中級的,高級的,骨灰級的等等。如果拼圖玩膩了,那麼可以試試「雲霄飛車」,試試「航拍飛行器」。在小區內玩飛行器超級拉哄哇,好多小朋友圍著你,纏著你要你跟他們一起玩耍,簡直是拉近距離的神器。

-----------------------------------------------------------

講了好幾條,不多也不少,題主可以挑選些感興趣的嘗試一下,也只能幫到題主這裡了,希望題主每一天都是豐富多彩的。希望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是豐富多彩的,把握好「另外的八小時」。


空虛的時候也可以來知乎答答題,答這個題之前我好像也挺空虛的,感謝題主的這個題目,讓我化解掉了一個多小時的空虛感。


我又想說那句話了…
「一味追求"實用"的東西,往往是精神與物質都偏離軌道。」
工作忙完了,你覺得該做點兒什麼,有時卻又無從下手。
學習,社交,心中湧現出些許感慨…這些事都是需要一種「狀態」的,你我都明白。
於是在一個剛好不那麼開心的時候,空氣悶熱,血氣浮躁,天空壓抑的像有暴雨,你剛好忙完不得不做的事,開始想著做些什麼「有意義的事」,卻又什麼都不想做。
你想著青春時光就要逝去,你是該做點兒什麼的,可是,真的好無力。

空虛感便如暴雨驟至。

我想啊,你既不看書,也不和朋友交流;不去公園跑兩圈,也不懂坐禪平心靜氣;甚至懶得給自己調一杯酒,懶得躺沙發里點根煙;你不想接觸未知,也不想面對自己,那麼…
你就這樣吧。

發會兒呆,走會兒神,又有什麼問題?

狀態沒有,做什麼事都自然提不起勁。
你覺得空虛,可能是覺得「這段時間浪費掉了,明明可以做點兒什麼,可是我卻在胡思亂想。」

不知道你炒股嗎前輩?
我在股市學會了一個道理,市場不穩定的時候,空倉就是贏。
人生路這麼長,你在空虛的時候,就空虛好了。
待得一個風和日麗,心情舒暢,說不得還有大白腿相伴的日子裡,你心中沒來由的開心活躍,自會燃起對一切的希望。

屆時你手中有事干,心中懷夢想,床上躺著妞,自然是不空虛了。

若是手中沒事幹,心中無夢想,妞都在遠方……

也無妨。

空虛這種事,每個人的點都不一樣。
過了這陣就好了。

活下去,好好的,自有不空虛的時候。

以上。


這個問題曾困擾了無數天才和聰明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
「有些日子裡我們會很活躍,而另外一些日子裡我們的精力不那麼旺盛,這種現象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我們都知道,在任何一天里,都有沒被激的精力沉睡在我們體內。如果精力剩餘過多,就會有所表現。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感到好象總有一種烏雲籠罩著我們,使我們的判斷、推理和決定都達不到可能達到的最佳程度。與我們應該做到的相比,我們只能算是半睡半醒。我們的熱情被熄滅,我們的想法被抑制。我們只利用了可以利用的腦力和體力的很少的一部分。有些人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極端強烈,並導致了可怕的神經衰弱或精神衰弱,生活對他們來講成為一種不可能。」

「從廣義上講,人們都遠遠地生活在他們可能達到的巔峰以下,他們擁有種種的能量卻一直沒有得到使用。他們既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能量,也沒有表現出最佳狀態。在基本的機體功能上,以及與他人協調方面,他的生命都萎縮得如同歇斯底里患者,這比後者更不可原諒,因為歇斯底里的人畢竟是得了一種病,而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去充分地發揮自我只是一種積習——這是非常糟糕的。」


我的答案是:換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看起來好像特別簡單。但實際上,人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但是你不得不去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拋出一些自己的理論和體會吧。

我很贊同排名第一的答案,


理論:
1.人要感到不空虛,必須有一種自己和世界的聯繫。
也就是,從最基本的安全感,到有著社會屬性的存在感,到最終改變世界的成就感。
也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人的需求不斷變化的過程。

2.人,對外接施加給自己的刺激,有著逐漸適應的特性。

3.人在社會中的活動,可以分為消費,維繫,創造三種類型。

OK 來看看題主的情況:


你的生理,安全,社交的需求,相信都應該早就滿足了,
那麼你的工作,如果不是為了維繫自己在這個層次上有歸屬感的圈子,
那麼很可能就是你「尊重」的需求,也就是所謂的「存在感」的來源;
那麼通過工作你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得到了同事老闆的認可,獲得了「尊重」,
但是你的最終的需求——自我實現,顯然是沒有被滿足的。


這種空虛感,正好是一個需要自我實現的特徵。
雖然你的工作給了你存在感,然而人對這種刺激產生了適應,你已經無法從中獲取更多的滿足,你的需求,已經往上走了。


因此:
a. 雖然你的問題描述著重在工作之後,但實際上,你的工作消耗了你的心理能量卻沒能滿足你自我實現需求,才是導致你下班空虛的直接原因。


b.就算你的工作讓你筋疲力盡,但工作之後,如果能夠發現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也是可以解除空虛感的。你並不知道最讓自己興奮,讓自己感到充實的事情是什麼,是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

那麼應用到第三個理論:
消費,維繫,創造

消費:我們通過消費社會生產的商品獲得了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也包括電影電視,綜藝等文化服務產品
獲得了社交需求的滿足,獲得了虛榮心,甚至還能獲得一點點尊重

維繫:我們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在社會化大生產的經濟體中,成為了某個鏈條的一環。
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維繫了這個體系的某一部分,讓社會能夠正常運轉。
同時社會回饋我們以物質報酬,和他人的尊重。

創造:我們總結現有的經驗知識,通過從0到1,從無到有的創造,改善了這個體系——或給人類的經濟生產帶來新的變化:科學領域的突破/技術上的效率提升/管理上的優化;或給人類的思想體系注入了新鮮血液:新的觀念啟迪了自己和他人/新的作品豐富了藝術殿堂/新的段子讓讀者捧腹大笑/

發現了嗎,
消費是個人能生存下去,能正常社會化的基礎;
維繫,是社會能夠繼續存在,工業化大生產能夠保持自給自足的條件;
創造,是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繼續前進的保障。


這三類活動按照從存在到進步的順序逐級上升;


而這三者能夠給個人提供的刺激程度,能夠讓人產生自我認可的程度,也是逐級上升的。

1.消費能帶來的快樂,很容易消散。吃飽喝足,穿金戴銀,都只能提供一時的刺激。久而久之適應了,必然會空虛。

2.而維繫帶來的刺激,就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了。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學習,去生活,按照遊戲的規則去戰鬥,去勝利;按照領導和家人的期待去工作,去奮鬥。

不論是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還是相夫教子料理一個家庭,很多時候我們僅僅讓自己的世界正常運轉,就已經心滿意足,筋疲力盡了——尤其是在社會相對動蕩的環境里。而對於剛剛結束動蕩才幾十年的大多數我國人民而言,能夠老老實實穩打穩紮地維繫著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已經是不枉此生了。

正因如此,保守主義的價值傾向在上一代人身上非常明顯。
而他們對於子女的教育也正是基於自己的相對悲觀的判斷——不出事,安穩工作,就好了。

然而生產力進步的速度遠超所有人的預期,
並沒有生在動蕩年代的年輕人,很難徹底信服這一套——但是成長在保守主義的教育下,大多數人都是失去了羽毛的雄鷹,失去了改變的勇氣和能力。
就算內心有著渴望,卻因為能力有限,信心不足,只能停留在維繫運轉的崗位上。

這是很多人感到空虛,感到無力,感到生無可戀,感到寂寞無比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而雪上加霜的房價,子女教育等問題,讓好不容易望一望天空的他們,不得不埋下頭。

3.僥倖邁過這個坎,能夠感受到創造帶來的樂趣,自然是很容易成癮成魔。


創造出新東西,新點子,新作品,這種成就感和樂趣,可以持續非常久。


在職場上往往最令我們自豪的,反覆向朋友炫耀的,最津津樂道的,往往不是掙了多少錢,不是升職加薪,不是地位多高,
而很可能是自己的臨場發揮機智化解了現場的危機;可能是自己創造性地解決了工作中困擾大家很久的難題;可能是某個腦洞大開後,跟同事們brain storm之後激起了無數點子的夜晚。

而藝術家的狂熱自然不必多說;就比如現如今最流行的健身,不也是一種,在自己的身體上從0到1創造肌肉的樂趣嗎?
作為一個熱愛創作,但同時又熱愛健身的人,很明顯地能夠感受到,

拍出好照片,想出好段子,跟練出好身材帶來的快樂,非常相似—持久,深刻的滿足感,強烈的自我價值認可——這是離空虛最遠的一種感受。


就像我們在學生時代,通過面紅耳赤的思考,創造性的解出了一道數學題,或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解讀歷史事件一樣
這種創造的樂趣,是我們記憶中最持久的滿足,也是最難以動搖的自我價值認可。

寫的稍微散一點大家不要太介意
其實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創造性的想法,畫畫,寫小說,創造性地結題,花樣撩妹,發明很賤的遊戲玩法,開發自己的籃球過人動作,設計自己的街舞動作,跟辯友們開腦洞討論攻辯思路,很多很多。

然而多數時候,因為分數大於一切的應試教育,而遭到了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壓制

而那些剛剛露出小苗頭的天賦,對創造的慾望,對自我興趣的探索,就漸漸被壓了下去。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讀書的時候,為了拿到高分,我們拋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多數時間在應試;
按照行業的熱門程度,我們拋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好找工作的專業;
等到找工作的時候,按照收入的高低,我們拋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找了看起來工資最高的工作。

當我們終於滿足了家人老師的期待,自力更生了,收入不菲了,獲得社會尊重,獲得他人認可了。


我們自己卻空虛了。因為我們最終選擇了【維繫】類的工作,放棄了【創造】,我們放棄了能夠獲得最大價值,最持久的滿足感的存在方式,自然就會空虛。


我們為了安穩地過一生而選擇了「維繫」,
然而我們是否想過,每個人的人生,本身都是「創造」?

回到題主的問題。
怎麼解決空虛感?
做有創造力的事情。


可以重拾一個曾經的愛好
可以開始嘗試著寫點東西,或者拍拍照,學畫畫,學廚藝都可以;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一定要找回創造的樂趣。


然後再考慮換一份與之相關的工作,相信這個困境會很快解決。



----------------------------------------------------------------------

順便說一句,是不是受制於應試教育,我們的人生就已經沒有創造的可能,已經沒有希望了?
最具幸福感職業排行榜出爐:自由職業者排第一

看到這個新聞時,我們應該感到非常欣慰。

自由職業者,本身就是自己生活方式的創造者。
而這個群體,竟然是獲得最強幸福感的人群,說明他們通過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生活方式,
通過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最終實現了自己這一段人生的幸福。


我不喜歡講故事,但這個問題太切合我自己,還是可以講一下自己的故事:

在我快要辭職的最後幾周,我女友跟我說了這麼一段話:
「人一天要工作多少個小時啊,除去睡覺的時間,工作佔用了20-60歲這40年里我們最多的時間。
如果工作不能讓你快樂,讓你感受到充實,那麼你會生活的非常痛苦。」

我曾經也以為我可以為了獲得高收入,為了獲得家人社會的認可,而去選擇一份我自己沒有什麼興趣的工作。


果然我錯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瑪氏箭牌的管培生。
雖然比不過高新技術領域,或者CS,華爾街的大牛們,
但也是近萬人中選九個的稀缺崗位吧。


從待遇來看,對於一個應屆畢業生,月薪睡前12K,真實可請的15天年假,五險一金不說,還可以落戶廣州;

從社會認可來看,外企管培生,千里挑一,未來的職業經理人道路已經鋪就;

然而我經歷了非常空虛難熬的四個月後就辭職干起了攝影。


很多人會覺得很神奇,這麼好的待遇,這麼好的工作環境,這麼光鮮亮麗的title,
幹嘛辭了??

一定是學生身份無法轉換,受不了朝九晚五的規則,接受不了社會潛規則,或者銳氣太盛理想主義——總之是無法適應社會才會立馬辭職;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箭牌不打卡,沒有朝九晚五的規定,我也沒什麼接受不了的潛規則,畢竟校內校外的組織也混了不少,而銳氣理想主義之類的東西,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我從來都是個效用主義者——其實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大企業固有的低效,扯皮和重複勞動。
而箭牌這一點尤為明顯,我所在的企業事務部更是重災區。
所以包括我在內的兩位管培生都在四個月左右就辭職了。

我受不了無聊和空虛,就算看起來很忙,我看不到意義和價值的事情,做起來,很痛苦。
選擇自由職業,收入可能短時間下跌,可能沒有曾經那麼高大上,但是我寫的每一篇文章,我創作的每一張照片,每一段視頻,都能讓我感到充實,這就夠了。


主啊...因為你造我們是為了你,我們的心若不安息在你懷中,便不會安寧。——奧古斯丁


謝邀,空虛感在這裡約等於沒有存在感,約等於沒有影響力,沒有他人對你的稱讚和認同,也沒有自己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於是,你感覺不到自己存在感,感覺不到自己的自體感,
這是蠻痛苦的一件事。

解決之道,要根據你具體的情況來。很多途徑都能達得到。
但總而言之,就是去生活,去接觸新的機會新的工作新的人群新的鏈接.....
存在感不是天天喊空虛就能得到的,它是生活的副產品。


每天叫醒你的是什麼:是老媽,是姐姐,是奶奶?是夢想?還是你的焦慮?

有的人懷著滿腔熱情醒來,對繁忙的一天充滿能量;但是也有人一覺醒來,發現無事可做,生活沒有目的,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心裡空蕩得很。

或者沒到節假日,無地可去,沒什麼玩法,宅在家裡時,你是不是也感到些許空虛。

你真正了解空虛嗎?

空虛,作為人的一種狀況,是一種普遍無聊和冷漠的感覺。通常伴隨著精神不振,抑鬱,孤獨,絕望和其他的精神/情緒障礙。長期的空虛情緒,情緒麻木或絕望以及類似的經歷可能是其他心理問題的癥狀,例如抑鬱症,快感缺乏(喪失感受快樂的能力)或精神分裂症。

很多人有時候會感覺生活沒有意義,漫無目的,不知為了什麼而奮鬥---這是空虛的常見癥狀。空虛可能會讓一個人感到情緒麻木,沮喪,孤立和焦慮。人們試圖以多種方式填補這一空白,例如花錢狂購,卻無濟於事。

是什麼造成了你的空虛?

空虛感是人的悲傷情感的一部分,可以由生活里的重大變化引起:

有可能是親人的死亡---空虛即是由此產生的喪親之痛的一個部分。

有可能是和形影不離的人分離,如伴侶/親人/密友等。離開了這個人後,生活一下子變得毫無方向---這個人曾經在他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他出謀劃策,在困難的時候陪伴著他,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有著相似的生活方式。

有可能是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比如搬家,生活環境的突然變化總讓人無所適從,尤其對於那些有著濃濃的「安土重遷」情結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有可能是失去了非常喜愛的寵物。

我的一個朋友,女朋友遭遇家庭危機,出國躲債好幾年,至今未歸。之後他養了幾隻可愛的花栗 鼠,每天對著小動物們訴說著過去的點點滴滴。他的QQ空間/微博/朋友圈全是花栗鼠的美美照。噩夢在去年的今天降臨---他的「奈奈」(花栗鼠的小名)走了。一天又一天,他數著奈奈離開的日子,一個月,半年,一年……

我不知道他的思念會持續多久,但是他在社交媒體上留下的隻言片語,字字都打在空落落的心上。

別讓空虛吞噬你

重新定義你的生活---做點實際的事情填滿心裡的空洞,讓生活充實起來。

1)用愛填滿生活。

聽起來很空洞嗎?那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為此付諸行動。

- 花時間去陪伴那些愛你的人。問題來了,在這個缺愛的時代,誰才是真正愛我們的人?千萬不能忘了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的親人,和那些不管發生什麼事,依然不離不棄的朋友。和他們說說你的苦惱,暖暖的歸屬感總會讓你有安全感。

- 結識新朋友,或者談戀愛。別閑下來,把自己投入新的生活中,你會對生活有更多的理解。試著變得更大方一些,多給點時間,好好經營這段新的關係。

- 養寵物/對身邊的人好一點。養小動物可以讓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對別人好則幫助你轉移注意力,有事情可做,從而減少了胡思亂想的時間。

2)找出你感到空虛的原因。

- 找一個信得過的朋友聊聊,聽聽他的猜測。

- 跟蹤每一天的想法和感受。可以通過寫日記的形式,記錄每一天的想法和心情,每天寫20分鐘,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

你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空虛是何時?空虛持續了多長時間?你的空虛已經到了什麼程度?

除了空虛,還伴隨著什麼情緒?

這種空虛的感覺是不是在特定的時間或地點才會出現?

當你感到空虛的時候,是否注意到周圍的環境?

空虛的時候,你有什麼想法?……

- 對照抑鬱症的癥狀。抑鬱症可以有不同的癥狀,空虛是其中之一,需要提防。在此普及一下:女性得抑鬱症的可能性比男性多70%。如果你伴隨著以下癥狀,千萬要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

持續的悲傷,焦慮或空虛的感覺

感覺無望或悲觀

常有的內疚感,無價值感或無奈感

異常煩躁或不安

性情和行為突然改變

對曾經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

持續的疲勞,睡眠質量差

體重驟增或驟減

自殘或傷害別人的想法

似乎治不好的疼痛

- 是不是對藥物產生了依賴。藥物也是導致空虛的原因,沒想到吧。比如酒精,禁藥或者誤用處方葯,都會讓身體產生依賴---從而影響你的心情,想法和行為。

- 冥想探索你的空虛感。冥想也可以幫助你與空虛的感覺聯繫起來,開始更好地了解它。研究表明,每天30分鐘的冥想可以幫助改變行為和大腦功能。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專註於呼吸。用以下問題來幫助你通過冥想來發掘您對空虛的理解。

注意你現在的感覺。你有沒有空虛的感覺,或者是感覺缺乏價值,缺乏清晰的思路,缺乏理解,缺乏愛?請大方接受你現在的空虛感。

注意你如何經歷這些空虛感。你的空虛佔用了多少空間?這些空虛是否勾起了過去的回憶?當你注意到你的空虛時,會有什麼情緒?

- 向專業的心理醫生救助。與治療師談論你這些天的感受可以幫助你理解和克服空虛感。你的空虛感可能表明你很鬱悶,或者你可能有另外的潛在的情緒問題。特別是如果你出現抑鬱症,更應該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3)尋找生活的意義。

- 做點新鮮的事情。如果每天的工作生活讓你無聊/失望,或許你可以假如戶外俱樂部,出去走走,體驗多彩的生活。或者嘗試在舒適區外稍微做點什麼,給自己一些挑戰,比如說接手新的項目等等。

- 想想你的目標和興趣。為了這些,你應該牢牢掌握主動權,不要讓外部的壓力改變你的決定。當你對事物有了更多的控制,你會發現空虛的感覺在慢慢減退。

- 感恩生活---這邊是日常生活的意義。試著每天花點時間記錄一件讓你感恩的事情,這些事情可以是重大的,也可以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只是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的空氣,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4)確定你的價值觀。

- 重視自己在生活中的價值。價值觀往往是基於我們的生活經歷而形成的,我們需要花時間思考:

列出你最欣賞的兩個人,他們的哪些品質最讓你敬仰,以及為什麼?

如果你家著火了,而你只能保留3樣東西,它們會是什麼?

你是因為什麼事情被解僱,這些事情是否對你很重要,為什麼?

哪些瞬間讓你感到很充實,為什麼你會覺得充實?

- 通過回答以上問題,確定哪些品質符合你的價值觀。比如在「著火「這個問題上,你選擇搶救書籍和朋友送你的禮物,則表明你重視智慧和友情。

- 把你的價值觀帶入生活。如上所說,如果你是個重視智慧和友情的人,那麼,你可以在生活中,多給朋友一些時間,多多學習。

最後,最簡單實際的方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找一些同好的圈子或活動,能幫助你擺脫空虛感。

如何有效社交的方法,關注本公眾號(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社交 ,即可看到相關精選文章。

總而言之,空虛是可以戰勝的,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用!如果大家有什麼補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噢。

文/小刃刃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瀏覽(5種格式)。晚了,可能鏈接就失效啦。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空虛這種感覺就好像在飯點看到一隻烤全羊,不知道從哪下口,於是乎便一直餓著,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餓,這種飢餓的感覺便是空虛感。因此,題主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消滅一隻烤全羊一樣。那麼答案是從某一個部位開始,你喜歡吃哪就從哪開始,只要你喜歡。如何解決空虛感也一樣,找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可以堅持一件事情,也可以發展新的興趣,總之,喜歡就好...


既然很忙碌,說明你並不缺事情做。

那麼,你缺少的,是為你做的事賦予意義。

進而獲得充實感。

根據題主的描繪,似乎只是把功利作為是否有意義的標準。

首先,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功利是有意義的,雖然只有功利是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意義。


那麼,基於功利心態,或許你可以:為自己畫,或設計、訂做幾個系列的獎章,背面寫著——達成工作第一百天成就、達成工作第二百天成就、達成工作第三百天成就、達成第一個五千存款成就、達成第一個一萬存款成就、達成與陌生帥哥搭訕成就、達成與第一百個帥哥搭訕成就……

這樣類似於,持續升級的存在意義。發揮你的聰明才智,為自己賦予意義吧。


人活著,要想賦予意義,撒泡尿都是驚天動地的意義;若不賦予意義,就算辛苦工作一輩子,也可以認為毫無價值。

是時候反省自己的價值體系了。

我佛慈悲


推薦閱讀:

執著和執迷不悟的區別是什麼?
總是夢到被追趕,怎麼回事?
不想細看近代史,覺得屈辱怎麼辦?
知乎輕易地摧毀了我的價值觀,我該怎麼重建它?
有過偏頭痛的你們都是怎麼走出來的?

TAG:心理學 | 生活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