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中國歷史的定位是怎樣的?對當代中國人的祖先在思想上相對於明末清初有什麼改變?


一個從東北滿洲打進關內的通古斯人,和關內漢人從來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民族,入關之後怎麼可能把你漢人奴才當自己人?1911年湖廣總督還建議把武昌城防軍由新軍換成旗人,可見268年來滿清從未放鬆過對漢人的一絲警惕。

清廷好不容易在連續被人痛打之後開始要搞個海軍艦隊,結果公派留學學海軍技術都要防著點漢人軍官,甲午不敗才怪。

同時期的歐洲人看待清軍入關和與南明的戰爭,叫作《韃靼人征服中國戰記》,說白了就是一群野韃子乘亂滅了原有政權,佔據了長城以南。
和曾經蒙古滅宋的性質一模一樣

可以參見滿清在南京、杭州、西安、荊州建的滿城,完完全全標誌著滿清對漢人的殖民色彩。

從1664南明滅亡-1911滿清滅亡,二百多年間明裡暗裡反清復明、反清的鬥爭從未間斷,連孫文都是洪門的人(儘管是臨時加入,但借著洪門的名號當然增強了號召力)。可以說這二百多年,漢人百姓都是在得過且過的狀態下「生存」的,你還想主動「謀發展求強國」?
你看看他滿清真正穩固統治的時間有多長?也就100年多點。

辛亥期間各省各地將脫離滿清虜廷稱作「光復」,有的地區乾脆直接在舉事的旗子上寫這兩個大字。
什麼叫」光復」?收復了漢人的失土就叫光復。那麼下一次使用「光復」一詞是什麼時候?1945年8月
國共內戰後為什麼沒人用「光復」呢?
這幾場戰爭的性質一目了然
你再看看鐵血十八星旗的18個黃點什麼意思?

可見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是 以民族主義的形式進行的一場民主革命。革命黨的宣傳冊子、同盟會的報紙文章,抨擊滿清朝廷的內容大多是其對我漢人同胞的壓制,只有這樣才可最大程度喚醒民眾。如何只和當時的中國人講「民主共和」,響應的人恐怕要少一些。

就舉幾個十分熟悉的人物,本朝太祖、前朝總統、本朝幾個開國元帥,在年輕時無一例外都參與過當年的辛亥光復運動,像什麼《揚州十日記》這類禁書也都是看過的。一群沒畢業的的小青年怎麼那麼積極地造反?年輕人的衝動總是能反映本質矛盾的。

你能理解一個20多歲進翰林院、有教職的人不好好拿著工資搞他的哲學/文學研究,偏偏跑出來成立一個叫「光復會」的組織專門指揮別人搞暗殺嗎?一個對異族政權極其痛恨且失望的人,有這樣的生平事迹也沒什麼稀奇的。

你滿清保持一副「征服者」的姿態,就休想漢人買你的爛帳。能撐二百多年好好感謝那些漢官吧,不然早就跟蒙古人一樣回化外之地繼續自己的野蠻生活吧。

至於滿清從入關開始一直到佔領廣東四川 進行的一系列大屠殺,我都懶得描述了,這應該是常識吧?可見明清之際哪裡只是「改朝換代」那麼簡單。

總結:滿清一直在壓制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處處提防,想要在這種環境下發展,比反清復明還難。
滿清相比於同期西方的落後,不用廢話也都知道是「體制問題」,其實這還沒說到本質—防範漢人。有這個前提才會有極其僵化腐朽的制度。

最後吐槽一下400年前的通古斯人,他們連「社會」、「國家」的組織方式都沒有形成,也好意思稱漢人為「蠻子」?估計漢人跑到了北極,也會被這些自大的野人看成「蠻子」。

另外,有些人喜歡用滿清類比本朝,這也是可笑的。本朝對人的防範僅限於言論而已,和滿清那種骨子裡散發出的警惕氣息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補充: 歷史不能假設誰都知道,我也不會作「假設明朝存在」這類無聊的猜測(各位參考一下「馬爾薩斯理論」,中國在工業化之前從未擺脫生產力陷阱,王朝覆滅本質是生產力與人口的矛盾)

但你滿清坐落於這個特殊的世紀,因自己的刻意錯誤而使中國錯失工業化時機,就怨不得別人指責。明朝沒亡的話會不會接受西化制度沒人知道,但滿清實實在在地表現出出於不正當意圖的拒絕,畢竟同時期的明治維新是個強烈對比(誰敢說抗日的慘烈與滿清政策遺毒無關?民國建立的第二十六年爆發中日戰爭,你怪民國沒好好發展?)


最近看到一本日本人侵華期間成書的關於民族政策的論文集《異民族統治中國史》,本書是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之後,日本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和京都研究所(後稱東方化學院,東方文化研究所)兩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秉承軍部的意圖進行編寫的。

日本當年侵華時做了大量準備和理論研究,民族問題為其中一項。從書中可以感受到,日本自認為他們的身份為「異民族」,與北魏、遼、金、蒙元、滿清等異民族而統治中國者一樣,因而把這幾個異民族政權當做自己的前輩,希望從中找到對統治中國的啟發。

正像大東亞共榮圈的終極目的在於解決中國問題一樣,在這方面,「中國」問題也是發生重要作用的,因此自然會聯想到過去統治中國的歷史本身,在民族政策的硏究上,為我們提出了許多重要敎訓,特別感到異民族統治中國的事迹,在這方面佔有更大的比重。

正如遼帝曾仰天長嘆說「吾不知中國之難治有如此者! 」中國在東亞的持殊天地內保持著獨特的文化和文明,四千年來中華民族有高度的自尊心,實際上決不是容易統治的民族。但是,同遼血緣相近的其他塞外民族,卻曾征服這個難治的國家,幷統治這個國家的人民,短者保持了一百多年、長者達三百年之久的太平。

這些統治中國的塞外民族即異民族王朝,如北魏採取了徹底的同化政策,遼採取了分別統治游牧民和農耕民的雙重體系,金採取了對本國和新領土用雙重統治手段、對漢族採用懷柔與壓制幷行政策,元採取了堅決的蒙古至上主義,淸則採取滿、漢幷用政策。這些王朝各有其可舉的治績。不能一槪而論,但是,對於上述負有建設大東亞的責任、迫切需要制定民族政策、以中國問題作為將來最重要的問題的我們日本人來說,這些總結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寶貴的啟示,這一點足毋庸贅言的。

而在這幾個異民族政權之中,日本人認為不可一概而論,其最推崇的,正是滿清。

這五個王朝之中,淸朝是最後登場的,所以前面幾個王朝遺留 下來的政治變成它的規範,適當加以取長補短,對淸的統治有了很大幫助。因此,清朝的統治中國,也可以説是集各異民族統治中國之大成。

以下是該書對滿清王朝在中國歷史定位的評價,ocr準確率太低,難免錯訛,直接貼圖吧。

我歷史不行,這個資料我也是網上下的電子版,僅供參考討論。


作為一個寓公,一個外來民族,寄生蟲式的統治者,滿族是時刻做好拍屁股走人的準備的。因此,在面臨外來挑戰時,它傾向於共享而不是抗爭,所以,一鴉遭到英國區區萬餘人的攻擊滿清就屈服了,量中華之力,結與國之歡心……只有不是自己的東西才會這樣慷慨。如果當權的是任何一個漢族政權也不至於錯過那樣的大變革時代。
好像離題了。。。
我的意思是,滿清就是一幫寄生蟲。
屠城亡國其實只是一時之痛,滿清最大的原罪是沒有主人翁精神,沒有入華夏則華夏之,作為落後民族,它反而極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吸取漢文化中最糟粕的東西強化保護自己,漢文化最精華部分「易」,他不懂


漢族從形體上被消滅的時代。作為一個從小就有滿族朋友的普通漢人,這是滿清在我心中的歷史定位。


滿清是朱明的加強版。


思想有什麼影響不清楚,不過我認為清朝不管再怎麼強大繁榮過,它不是一個進步的王朝,特別是自身的科技進步幾乎為0......跟同時代的西方國家相比更是明顯


讓所謂「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人,對蒙滿疆藏四片土地產生了「自古以來……一部分」的歷史錯覺。


滿清的一大步,中國的一小步


蒙元及滿清,都是開歷史倒車,都是外來落後文化入侵中原先進文化,屠城、屠殺、落後、野蠻比比皆是。正因為落後文化無法統領駕馭先進文化,只能被動吸收、學習並接受先進文化,接受前朝(宋明)漢制,這無疑造成一種假象,彷彿漢文化仍是主流,蒙元滿清
2朝仍然與前朝差不多的社會制度及統治模式(滿清比蒙元做得更好)隱藏了亡國的痛苦。
請注意,以上與日本入侵中國形成鮮明的對比,日本入侵滿清及民國,均是先進外來文化入侵併取而代之業已落後的漢文化,這就形成強烈的亡國痛楚。因此造成同
樣三段外國(外族)入侵歷史為何不同的痛苦指數的原因之一!


正是這一次次外族入侵拖累了中華文明發展進步的腳步,最後才被完全趕超直至差點滅國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我對滿清在中國的歷史定位,我只會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倒霉的王朝」。首先,我不同意中國近現代的墮落是因為滿人入關導致的。相比中國歷史上一些外族統治階級,滿人的表現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滿族人雖說在文化上比較落後,但在思想上是進取的,作為一個新興的民族,其積極向上的一面展露無遺。滿清王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願意學習漢人文化的一個外族統治階級。所以,我認為滿人並沒有破壞中國文化,中國的墮落不是滿人導致的,而是中國文化本身導致的。
中國文化導致中國墮落?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隨著歷史的推進,中國的主流文化發展卻越來越緩慢,經過幾千年的變革,精髓雖在,但糟粕卻越來越多。一個優秀的民族文化本身就是開放的,如果沒有各種外來元素,就不可能促使一個文化積極發展。秦漢以前的華夏和秦漢以後的華夏文化有天壤之別,因為那個時候正是各種部落文化相互兼容的時期,唐朝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有各類胡人入華,帶來了文化上新的變革。也就是說,一種文化之所以優秀,即在其能不斷朝積極的方面變化,而不是因循守舊。
很明顯,滿人並沒有明白這一點,他們把中國文化的條條框框當成了中國文化的精髓,他們誤以為中國文化其實就是這些條條框框的組合。結果他們僅僅是將滿漢文化的一些外延進行了結合,並很努力地依照這些「祖制」辦事,就以為萬事大吉,因為他們相信優秀的中國文化會使大清國萬世長存。可哪想到,世界早已大變,曾經優秀的中國文化已經毫無生氣。滿人學習著落後的中國文化,以為自己統治著天朝上國,殊不知,中國實際上卻是頭奄奄一息的睡獅。
那這是滿人的錯嗎?當然不是,任何一個古老的民族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印度、埃及、羅馬,這些不都是最優秀的國家嗎?可現如今呢?哪裡趕得上像美國這樣的新興大國?其根源就在與,古老的民族擁有古老的文化,而隨著文化的固化,最很容易失去活力。即使如滿請王朝的統治者那樣勤政好學,也無法避免。滿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曆數大清國皇帝,包括慈禧太后,沒有沉迷美色的,沒有做木匠的,沒有修仙煉丹的,沒有荒淫無道的,但滿清還是亡了,亡於中國文化的僵化。有人說滿人誤國,但我認為即使是漢人統治,近代中國的結局不會更好。明朝就是個例子,清朝的統治至少比明朝要好太多了。
如此一來,滿清王朝難道不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倒霉的一個王朝嗎?
最後說說題外話,中國為什麼現在又開始走向強大?為什麼中國文化又開始擴大吸引力了?妙就妙在中國文化經過近代洗禮後,又顯示出了其活躍性和創新性。距個簡單的例子,簡體字,我認為是一大創舉!沒有簡體字,沒有今天的中國。不要說什麼簡體字破壞了中國文化,要知道,現在的繁體字在秦漢前也是簡體字,總之一句話,沒有創新,就沒有突破,沒有革命,就沒有活力。要想壯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就要不斷改變它。


個人淺見:
其一,清朝使中國錯失了當時最後的向西方開放學習的機會,結果導致中國一百多年的落後挨打。
其二,若與明朝的中國相比,今天中國版圖之更大,可以說完全是清一朝對中華的貢獻。大漢奸汪精衛曾認同東北的偽滿獨立,說那本來就是滿人帶過來的嫁妝。
內蒙、西藏、新疆加一起一小半的國土,都是在清時才真正實質上併入中國,由中央控制。
當然,這一朝弄丟的國土也不少。
細一看,近代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第一個是日本,第二個其實是俄羅斯。


如果刪除問題中所有的定義性辭彙,問題的骨架是,清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定位。
那我我可以公式化的背一句,清朝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事實也是如此,有大量數據和材料可以證明,這個因為範圍太大,不遑多論。

在問題的描述中,「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在思想上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問題是個偽問題,漢族是現代民族,其歷史只能溯源而不能追認。而所謂中華民族,是建國後才得以確認的概念,就算溯源也只能追溯到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運動的宣傳中,這個概念對清朝沒有任何意義。

在古代史的分期中,學者們習慣把明清分在一起,因為就整個制度來說,明清沒有特別區別,而且社會發展狀況上也有很強的延續性,清代出現的所有東西,在明代基本都有,而清代不過是稍加改進而已。這樣的關係很類似於隋唐之間,或者秦漢之間。不同的是,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建立期,隋唐是大一統帝國的發展期,而明清只能說是守成期了。

為什麼叫守成期,這個其實沒有定論,我只表達下自己的觀點吧,也涉及一些現代的東西。
1,對人民的控制,我一直覺得中國現在的戶籍制度直接來源於明朝開始實行的里甲制度,目的也都是把人民控制在自己所屬的土地上,干政府覺得人民應該乾的事情,當然這個制度自明代初期就一直在崩潰,《明代糧長制度》這本書敘述了整個崩潰的過程,到清代雖然維持了整個制度的框架,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實質了。所以明清兩代的人口統計數字,只有明洪武二十四年這一年是準確可信的。但制度沒有實行不代表影響不存在,只是如中國一直以來那樣,老實人被束縛在土地上,而有點頭腦的不被體制束縛。
2,封鎖對外貿易,這個很多人可能會說,明代有鄭和下西洋,那麼我也可以說,正是鄭和下西洋造成了政府對對外貿易的封鎖,因為鄭和下西洋並不是為了貿易,只是為了耀武揚威(也有傳聞說是為了找廢帝,未證實),這個目的之下,鄭和七下西洋後,朝廷就發現自己根本支持不起下西洋的費用,而另一個方面,也發現自己不下去,別人也回來朝貢(其實就是貿易,中國人認為是朝貢,外國人認為是高利潤貿易),所以就沒有再出去了,而既然是朝貢,就要全部歸到官府的統治下,只限幾口通商。另一個原因是東南沿海的倭寇(這些倭寇很多都是中國人……),明政府不堪應付,乾脆就閉關了,清朝不過是延續了這個制度。
3,權力的高度集中,這個清朝確實比明朝要集中,明朝內閣還是有一定權力的,而清朝軍機處則是皇帝的傳聲筒了。
還有其他一些表現,之所以把這些當作是守成期的表現,是因為這說明明清時期的統治者已經失去了向前進取的信念,反而把對內控制作為最為關心的事情。
我覺得這也不能怪明清統治者目光短淺,因為無論明還是清,在統治者所能接觸的範圍內,再沒有任何一個其他的地方有比中國人口多,資源豐富,更加文明的地區了,所謂「天朝上國」的思想並不是沒有源頭的,而這源頭肯定不是清朝。

再談一下民族,在世界歷史上,恐怕再沒有哪個民族像漢族的祖先這樣,在一個地方生活這麼久,並且創造出這麼先進的文化,並且佔據了這麼廣大的地域,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漢族根本就不是一個源生的民族,漢族是一個被現代的政治和文化理念,假借歷史而構建出的一個民族,不信?那我舉個栗子……

如果沒有建國初期這麼大規模的推廣普通話,一個北方人,背著東西一路跑到南方,這邊能有多少個地方說的話是他能聽懂的,反正我當時感覺自己跟出國一樣……


這個問題實在太寬泛了,僅就我所知的一點點知識回答一下。

首先說滿清的定位。這是一個典型的二元帝國。也許作為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人,在我們了解和解釋這段歷史的時候,傾向於把它當做一個異族統治的王朝。其實它的制度是典型的二元制,在長城內是傳統的、以程朱理學價值觀為核心的一套「天朝體制」;在長城外則是古老游牧民族的傳統風俗,各部落效忠於清王室,是他們共同的可汗,各部落在這位可汗的蔭庇之下才能享有和平。不要小看這古老的游牧傳統,實際上這一傳統保證了京城的皇帝對滿洲、蒙古、新疆、西藏的控制權。當我們談到清朝歷史,說的也多是長城以內的事情吧。雖然滿族作為王室顯得尊貴,但是天朝體制下,大量的文官和胥吏還是漢人居多。何況這是一個以程朱理學為價值核心的社會呢。因此「滿清是以少數民族為統治階級主體」這一說很是值得商榷。

很多人在講清朝文化時,多談到文字獄和編修《四庫全書》,並以此作為「滿清文化專制」之證據。但是實際上很多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朝對於保存延續中華文明的重要性。僅就史學而言,清朝的考據學派的勃興是空前的。明朝的覆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老舊的帝國體制正在被新興的商人階級和市民階級所瓦解——不僅在中國,而是在整個東亞。與官方維護程朱理學不同,清初的學術界傾向於把明朝滅亡歸咎於理學。學者們為了推廣致用之學,試圖恢復漢朝甚至更早的古典儒學,他們用到了語文學、訓詁學、音韻學的方法。碩果累累: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趙翼《二十二史商榷》都是該時期的典型作品。除了對歷史的考證研究之外,清朝學術界對歷史文化的看法也發生了變革。章學誠《文史通義》中強調「六經皆史」,實際上是推翻了傳統的「經史子集」分類理論。把儒家經典從「經」的神壇上請下來,放在「史」的範疇里,就是可以考據、可以質疑、可以提出不同觀點。可惜的是,這種類似於「文藝復興」的思潮未能引起普遍的復古運動,而僅僅存在於學術界的一個文人圈子裡。它沒有足夠的力量開啟民智,但至少為清末民初的文化運動提供了一些養料。

特別要說明的是,清朝為何能夠形成這樣一種思潮呢?這大概離不開清代書籍文化的成長、可觀的經濟發展、人口迅速增長。華南和華東的城市社會在明代已經出現,到了清朝則隨著商業發展而擴大。由於人口的增長,通過科舉實現社會向上流動的渠道變得越來越狹窄。商人階級對學術發展尤為重要,他們支付學者可觀的費用,以至於一些學者可以放棄官職全身心投入研究(王鳴盛、錢大昕這樣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挑戰官方理學的思想便興起了。


作為一個25%滿族人,75%漢族人,我來說一句,你們的言行要考慮到民族和諧。滿人不入關中國就能厲害了嗎?看到某些人曆數清朝罪狀,沒有辯證的客觀的評價,覺得特沒意思,一味地指責一個逝去的政權不如汲取失敗教訓學習成功經驗,搞得漢族就好得不得了,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權就落後的不得了,中華民族還是團結點吧!


曾任美國歷史學會會長的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魏斐德在他的《洪業:清朝開國史》中,這樣評價清朝的強大與落後的原因:

在清朝統治之下,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 都更快地擺脫了17世紀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令歐洲君主羨慕的是,在多爾袞、順治帝和康熙帝奠定的牢固基礎上,清朝統治者建起了一個疆域遼闊、文化燦爛的強大帝國。在此後的近兩個世紀中,中國的版圖幾乎比明朝的領土擴大了一倍。因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再沒有真正的對手能夠向清朝的統治挑戰。


然而,大清統治的和平卻在另一方面付出了代價。由於在18世紀席捲歐洲大陸的戰爭中,雙方的兵力幾乎相等,因此參戰國不得不大力改進其軍事技術,並對其專制政體進行合理化改革。中國則缺乏 競爭對手,故除了為征服相對落後的亞洲內陸人民、抵禦哥薩克的侵擾、及維持對東南亞和朝鮮的宗主權所需要的軍事實力外,沒有改進其軍事技術的強烈願望。並且,儘管清朝於18世紀建立了軍機處,從而導致了清廷最高層權力的又一次集中,但雍正時期的財政改革卻沒能堅持幾年,這些改革本來也許會為清政府提供日後在同西方的鬥爭中為更有效地徵收人頭稅所需要的財政手段。這不僅是因為缺乏有力的對手迫使清政府為了在國際競爭中生存下去而進行體制改革;而且是因為清初統治者在運用相當進步但屬傳統類型的制度與技術以恢復政治穩定的過程中,獲得了徹底的成功。權力高度集中,而未得到徹底的合理化改革;君主的權威提高了,官僚政治的積極作用卻下降了。

1835年,對中國的形象仍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學者式讚美的托克維爾寫道:遊客告訴我們,中國人安寧但不幸福,有工業但不進步,穩定但不強大,有物質性的秩序但無公共道德。由於這些,社會的發展還算不錯,但不是很好。我想,當中國向歐洲人開 放之時,他們會發現那是世界上中央集權制的最佳模式。那些最後用武力敲開了中國大門的歐洲人發現,清朝的統治不像托克維爾所認為的那麼好。權力仍然高度集中,但行政管理網路的末端已開始同官僚系統的指揮中心脫節。甚至更糟的是,整個系統已放棄了它在清朝初年曾經有過的彈性。

而可悲的是,正是17世紀清朝重建統治秩序的成功,使之在19世紀強大的外來干涉再次出現之時,難以作出制度上的選擇。在清朝滅亡的最後時刻,整個政治結構也隨之崩潰了。清朝的洪業終於被耗盡,帝國的秩序已無法恢復了。


四個字就可以概括----------蠻子獻寶!(出處:《嘉定乙酉紀事》,原文:「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故屍骸滿路,皆傷痕遍體,此屢砍位能非一人所致也。」)


滿族的皇帝都是欽點的, 沒辦法選舉!


滿清是最後一個統治中國的封建王朝,也是毀滅中華文明最深的王朝。滿清能入主中原,明朝自身有很多原因,滿清對明朝滅亡做了總結並以此影響了自身政策。
眾所周知明朝皇帝有名地不管事,清朝皇帝很勤政,為什麼呢?朱元璋建立明朝廢掉宰相一職,後來的朱棣設立內閣輔佐自己。到明宣宗時代以內閣為首的官僚勢力已經成氣候,為平衡權利,明宣宗刻意扶植宦官勢力對抗官僚勢力。奏章上來問題出現,內閣拿出解決方案,皇帝過目後,由秉筆太監蓋章,其實明宣宗以後內閣出方案,直接由秉筆太監蓋章,有能力的宦官與官僚合作處理大部分政務,宦官與官僚合作的經典例子就是張居正與馮保。這讓明朝皇帝日子過得很舒服。明朝光啟年間宦官與官僚矛盾激化,作為朝野第一大黨東林黨與閹黨開始空前黨爭,從明末到南明都沒停火,明朝的內部分裂為滿清入主中原創造條件。滿清建立政權後,吸取教訓,大權獨攬,宦官勢力退出歷史,以軍機處為首的官僚正式成為皇帝的助手。中國最專制的時代開始了。明朝皇帝可以瀟洒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滿清皇帝卻不可以,滿清皇帝是整個政權的核心,沒有他國家機器運轉不了,這也是滿清皇帝不能不勤政的原因。早期滿清皇帝能力強,國家運轉正常,嘉慶以後皇帝能力不強,因此問題不斷,若不是肅順慈禧奕訢等人的竭力輔佐滿清不知滅了幾回了。
隆慶開關以後,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但是明朝政府收入卻捉襟見肘。自朱元璋以來明朝稅率很低,總的政府收入很少。明成祖以後明朝再也沒出現大型土木工程(除了長城)。張居正改革充實國庫,但是萬曆三大征耗盡國庫。萬曆三大征向全世界展示了國力,但是明軍作戰特點被努爾哈赤看透,這也是明清戰爭中明朝處於不利的地步的原因,透支國庫明朝缺錢,明末崇禎三百萬兩白銀都拿不出。但是作為有錢民間富人卻不肯資助國家。因明朝改革而發家致富的山西晉商扮演了漢奸的角色,與滿清做生意,大批武器物資進入東北,為滿清解決了後勤問題,滿清入關後晉商隨之登上歷史巔峰,並在滿清統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八國聯軍侵華,晉商在慈禧光緒身邊鞍前馬後墊了很多錢,而十幾年後滿清灰飛煙滅,晉商徹底衰落。滿清入關後豫親王多鐸在江南燒殺搶掠,這些老百姓的錢也落入多鐸手裡,兩百年後八國聯軍進北京,日軍直接佔了豫親王府連多鐸搶掠得來的財富一併侵佔了。因果報應。沒被多鐸搶的錢也在滿清的重稅下消耗殆盡。滿清以此為誡統治全國就上重稅,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直接被扼殺。有清一代始終沒有形成資本主義。但是另一方面滿清從來沒缺過錢,不管早期的大動土木還是後來的賠款,後來的洋務運動也不缺錢。
明朝滅亡追本溯源的話就要提到嘉靖初期的大禮議,明憲宗由於個性懦弱,使得朝野腐敗從生,明代的紙糊閣老就出現了。但是他有個好兒子,孝宗繼位後任用李東陽楊廷和等人改正明朝官僚風氣,後來的明武宗有點胡鬧但是對孝宗的老臣始終信任有加,朝野風氣還是不錯的,武宗去世後,因為武宗是獨生子,所以沒兄弟加上本人無後,無奈之下楊廷和扶立武宗堂弟也就是嘉靖,嘉靖即位後想讓自己的父親進入宗廟,這是楊廷和難以忍受的,楊廷和深受孝宗武宗信任厚恩,本打算讓嘉靖作為孝宗乾兒子繼孝宗位,而且朝野大部分官員反對,嘉靖二年,包括楊廷和在內的官員都被外貶,這件事影響明朝歷史,首先楊廷和主導的改革徹底中斷,嘉靖晚年對楊廷和的功勞一直持肯定態度,後來的張居正改革條件差很多,第二這些反對官員都是正直有能力敢於提出意見的官員,嘉靖在這件事中依賴的官員都是人品有問題或者無能力的官員,此後明朝官僚風氣一落千丈,嘉靖後人沒有改正這個風氣的,這個事件由頭是心學泛濫,後來張居正禁止心學。滿清更厲害直接禁止思想交流。滿清作為異族政權,對於人數遠超自己的漢族始終存有芥蒂,思想鉗制使漢人放棄反抗,奴化中國人。儒家學說的糟粕被滿人發揚光大。
滿清為防止漢人與外國勢力勾結,始終執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國民的眼光,清末大批缺乏遠大眼光的官僚和犬儒因此而來。閉關鎖國中斷了文化的交流,使得文化僵死,沒有出現變化。
滿清皇帝深諳法家的疲民之術,也就是使老百姓處於一直辛勞疲於奔命無法做其他事情,玩砸的就是隋煬帝,玩好的就是滿清,唐以後很少用了但是滿清還是玩了,大量的土木建設應運而生,圓明園還有很多園林拔地而起,增加我們國家的建築,雖然讓樣式雷名揚天下,但是也讓百姓疲憊不堪。康熙到乾隆期間很多沒必要的戰爭,都是疲民之術的產物。在英國大使的訪華日記里滿清的盛世是飢餓,今天辮子戲充斥銀幕對老百姓的貧苦無視。
說起來滿清,中國人最熟悉的就是滿清的文字獄。所謂的康乾盛世文字獄屢見不鮮,明史案,戴南山案等等。在乾隆雍正一句朕知道了的背後是無數人的腦袋落地。一代奇書紅樓夢失傳的八十回後與文字獄息息相關。秦始皇焚書尚且保留技術書,滿清毀書也毀技術,天工開物崇禎農書等相繼失傳,直到甲午之後才從日本進口。有外國學者認為:四庫全書是對中國文化的大閹割,四庫全書修完,毀的比修得多,主編紀曉嵐從熱血青年變成色情狂與滿清的毀書不倦有關聯。
肅順告訴曾國藩:在官場上,要多磕頭。這也是清朝官員奴才化的體現,奴才化的同時腐敗問題也愈加惡劣,和珅不用說。最貪的都是滿族官員,可見滿清貴族從窮光蛋一下子變成握有天下,沒把持住。
滿清有個國策叫首崇滿洲,清軍入關後南明弘光政權在內鬥中瓦解,滿清輕鬆統一中國。但是多爾滾首崇滿洲,推行剃髮令,激起空前的農民起義,即使如此多爾滾也不放棄,為什麼?因為崇禎兒子要麼被殺要麼失蹤,剩下的皇族根本沒有凝聚力。通過血腥鎮壓,在康熙年間才穩定下來。首崇滿洲使滿漢矛盾激化。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滅,張之洞等人上奏繼續打,耗死日本。但是慈禧拒絕,為什麼?因為日本耗死的同時滿清也會被耗光元氣,自太平天國以來崛起的一直保存實力的漢族軍閥不知道會做什麼。由此屈辱的馬關條約誕生了。一直以來有人說滿清末年的改革怎麼樣怎麼樣,但是實際上滿清最不可能改革,清末真正的改革是向老百姓開放權利,從滿清貴族手裡放一部分權力出來,首崇滿洲的滿清貴族怎麼可能這麼做。日本為什麼在黑船事件後迅速改革?因為都是和人,德川家族沒有多大反抗,交出權力,改革對整個民族都有利。中國人的改革只對漢人有利,滿清不可能改革。
滿清篡改歷史的水平在中國可謂首屈一指,改明史改金史。最有名當屬張獻忠,在滿清的歷史裡,張獻忠是個超越滿清的殺人魔王,四川人被殺光的責任一下子推給了張獻忠,但是根據出土以及四川地方資料,張獻忠是個愛民的好人。
滿清在入關後在太監宮女確認身份的情況下依然以假冒為名殺掉崇禎長子,使吳三桂等人只能降清。吳三桂等人為滿清鎮壓了全國大部分反抗勢力,封為藩王。吳三桂想頤養天年的時候,被康熙的猜忌和刻薄逼反了。縱觀三藩之亂,康熙運氣太好,吳三桂恰到好處的死去。剩下的尚之信等人也遭到猜忌和卸磨殺驢。太平天國爆發,滿清賴以生存的八旗綠林不堪一擊,咸豐組織團練,曾國藩帶領李鴻章左宗棠鎮壓太平天國。事後,慈禧胡蘿蔔加大棒挑起李鴻章和左宗棠矛盾,對曾國藩暗壓。幸虧曾國藩死的早不然又是個吳三桂。辛亥革命前袁世凱被栽灃打壓,革命爆發後袁世凱深知幫滿清鎮壓革命後也是被打壓的命,便與孫中山暗中勾結,反而逼退了清帝。
著名學者余秋雨誇滿清少數民族政策好,但是看過歷史卻發現這傢伙不怎麼讀書。滿清在開國初期對蒙古等少數民族進行過大屠殺。蒙古騎兵驍勇,滿清屠光很多部落,為了一勞永逸,滿清想出兩招:積極推廣喇嘛教和大量冊封蒙古貴族,推廣喇嘛教從思想上削弱蒙古的戰鬥意識,大量冊封貴族如漢朝推恩令一般使沒有出現權力集中的貴族使得不能武裝起來,這兩招蒙古至今是只貓。滿清在入主中原後對少數民族的屠殺依舊不斷,乾隆年間,爭鬥了數十年的准格爾徹底投降,但是滿清依舊殺光了准格爾人。清末的回民起義,滿清殺了大部分回人。
在所謂康乾盛世期間,明朝的小冰川氣候結束,來自新大陸的番薯等作物為人類提供更多的食物,動亂的根源解決了,西方列強正在歐洲美洲大戰,無暇顧及中國,日本徳川家族不願生事,越南朝鮮國力低弱,滿清幾乎無敵,這樣的狀態讓滿清自滿。來自新大陸的土豆等作物好種收穫大為人口大爆發創造物質上的可能,清朝禁止思想交流,集會,加上疲民之術,老百姓唯一的消遣就是生孩子了,滿清時代的人口爆發了,這還成了清朝的功勞。
在西方來敲門時,文化經濟制度都有明顯缺陷的滿清輸得那麼丟臉,在奴化思想中培養的官僚和犬儒無法與更加先進文明的西方官員對抗。缺乏遠大目光的官僚依舊沉浸在天朝大國的夢裡,由於對現代國際的不了解,中國官員始終無法在外交上取得更大勝利,李鴻章很厲害,但是他死後滿清就滅亡了。明朝的萬曆三大征的成果(對東亞霸權的主宰)被滿清摘了以後滿清對當年的明朝對手居然輸得徹頭徹尾。
滿清的統治手段至今為人所用,中國電視劇幾乎成了滿清專場。原因在於滿清是一個最接近現代的王朝,而且神秘專制,引人聯想。


被奴役的歷史,漢人的亡國史。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一群家奴也配在網上喊我大清。
更何況今天的滿族不過是借屍還魂罷了,其中不知有多少是為了勞什子少數民族優待而自詡滿人的包衣奴才的後人。
~~~~~~
西藏、蒙古、東北和新疆是中國的戰利品,所以不要扯什麼歷史遺產論,說著好像真的像白送一樣。
另外那些地土上自古以來也有漢人居住,,談歷史,漢族也有。
特別說下,滿族要談歷史得和俄羅斯談不是通古斯民族嘛。
~~~~~~
也別扯什麼你們漢人也殺漢人……
因為你不能無恥到用別人殺人來做為你祖宗搞民族屠殺、民族奴役的理由。
洗白不是這樣洗的,,,

================================更新
言論脫離歷史,脫離事實。
白人在全球的殖民運動在乎你所謂的歷史合法性不?
俄羅斯的擴張是依靠你所謂的歷史合法性不?
還是你認為中國那些被侵佔被殖民的土地沒有歷史合法性?
~~~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世界談歷史合法性,呵呵~
看來那些被不平等條約侵佔的幾百萬土地和美洲原住民死的只剩下一些混血兒不影響你的「領土歷史合法性論」。
你的歷史合法論在槍炮面前屁不是。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古代是野蠻的屠殺奴役,近現代是文明的不平等條約。
ps
為了給滿清洗白,你連中國那些不平等條約都忘了~
~~~~~~
新中國的土地是繼承中華民國。
何況東北、蒙古、西藏、新疆這些地方又不是沒鬧過獨立。結果是中華民國和新中國的軍人給打下來的,這些土地是中國的戰利品。
所以不要說的那些土地是滿清白送的一樣。
~~~~~~
滿清時的中國疆域面積確實很大,這是事實。
但這其中有大部分是繼承自明朝,還有一部分確實是滿清統治時期被劃入中國疆域里的,但這些就全是滿族的功勞了?
事實上,打下那些土地絕大多數軍人是漢人,這點可以從清初和清末時的滿族總人口知道(相比漢人,滿族少得可憐的人口數量),,倒是今天滿族1000W人口中有多少是為了少數民族優待而滿人的,又有多少是那些包衣的後代。
~~~~~~
領土擴張的本質是人的擴張。
在這點滿清不單無功反而有大過,因為幾乎整個滿清統治的260多年中都是在禁止漢人向外東北、內蒙、新疆等地方墾荒移民的(走西口闖關東~),同時又有遷界令禁止漢人下海。
造成的惡果就是整個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改變了東西方世界的千年格局,造成東方落後西方現狀。
還間接造成今天中國那幾個地方的不穩定,,如果那些地方生活著大量的漢人,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個鬧獨立那個鬧獨立的情況岀現。
試想一下,若那些被不平等條約侵佔的土地上都生活著數百萬到數千萬的漢人,那麼其他國家除了大規模的屠殺之外,就基本不可能拿走那些土地! ~~~
人口一多自然就需要擴張,更何況對近現代的工業發展而言,農業社會的那些不毛之地大多地下儲藏著巨量的礦產是寶地,至於運輸困難在近現代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
反倒是滿清做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又拒絕融入漢民族,天然充滿危機感。
害怕漢人,所以就禁止漢人向外移民,一方面閉關鎖國在思想上奴化漢人,另一方面用蒙古、新疆和西藏制衡漢人來維持統治,,東北更是滿人的自留地。
若是一個漢人朝代,別的不敢說,禁止漢人向外移民這種東西是不會岀現。
~~~~~~
有人認為蒙元滿清能控制長城以外的土地就是大功績,卻不想想中國的長城是用來幹嘛的?
~~~~~~
某些人口中的康乾盛世,不過紅薯土豆和玉米罷了。
與其感謝滿清皇帝的功勞,還不如感謝西方殖民者,因為是他們把這些高產穩產的糧食作物從美洲傳播到全世界的,人家才是正主。
~~~
那三種高產糧食在明末就有,只不過是到了清中期才普及開來。
因為那三種高產糧食中國人口爆炸性增長是必然(不管新朝代是漢人皇帝還是滿人皇帝,白人都送給了他一個盛世)。
突破因水稻種植區域和產量限制,人口達到4億,但也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饑荒危機。因為耕地有限,新增加的糧食產岀被新增人口給抵消掉了,並把人口總數維持新水平上。
這也是為何清中期民眾生活普遍不錯,到了晚清時期民眾生活品質又下降的原因(當然土地兼并、頻繁戰亂和列強經濟衝擊也是重要原因)。
~~~
那些吹噓滿清盛世是滿清皇帝功績的傢伙,還要臉不?


ps
滿清相比明朝,其對蒙藏的民族制衡政策和永不加賦的稅賦比明朝好,這是事實。


推薦閱讀:

如果美洲和澳大利亞從不存在,歷史進程將會是怎樣的?
按少數民族的歷史觀/觀點,他們是怎樣看中國和漢人的?
史官寫的歷史靠譜嗎?
馮玉祥寫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真實性如何 有沒有偏激黑蔣介石 ?
怎麼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化 | 清朝 | 中國朝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