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還是中華民族的痛呢?

三峽無可厚非是現今世界上第一大水壩,發電量超過了2MW,但是,近幾年來,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三峽大壩蓄水量對地質板塊夠構造的破壞和汶川地震的關係,還有南方近幾年來的多雪天氣到底有什麼聯繫,至今相關部門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三峽大壩到底是中國的驕傲呢,還是中國改造自然中的一大失誤?


我的故鄉,葛洲壩和三峽大壩都在的地方,得益於這兩大水利工程,宜昌現在基本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最近十幾年宜昌的變化可以說天翻地覆。
我老公專業岩土力學,他的導師和我們聊天時說過他在三峽呆了九年,不光他,很多的專家學者都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對三峽工程反覆論證,但是大家基本只相信網上諸如三峽引起汶川地震,三峽造成全國各地極端氣候等等聳人聽聞並無科學論證的報道,這是科普不夠的悲哀。
我高中的數學老師,湖北公安的,不止一次哽咽著和我們談起98年那次大洪水如何摧毀她的家園,然後無比的期待三峽大壩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今年夏天我正好在老家,在我三十年的記憶中,從來沒有如此大的雨水,到處是洪災,武漢新洲被淹,然而洪災中最容易出事的荊江河段很少聽到新聞報道。
任何一項工程都有利弊的,就如吃飯還有可能噎死一樣,有憂患意識固然很好,可怕的是沒有頭腦,說風就是雨,我也不是科學家,只是覺得各種地震各種極端氣候歸罪於三峽的,太可笑,真有這麼大威力,氣象武器豈不是比各種核武器拉轟多了。


我是學水利的,三峽大壩不僅是我國的奇蹟,更是世界的奇蹟!三峽大壩建成之後,長江下游的洪澇災害為0,你去看看9幾的洪水災害,死了多少人?三峽大壩的發電,相當於東北三省一年所用的電量,按一度5毛算,年凈賺上白億,10幾年就回本賺錢了,簡直就是印鈔機啊!

同時,我也是學地理的,本人不才,2013年全國地理競賽一等獎得主,當時也分析了三峽的建成,造成了許多地質災害和局部地區的環境變化,但是,當時上百個中科院院士和高校博士導師在北京商討了上百天,能發生的情況,都最大程度的說明白了,但國家還是堅持建設三峽,其中利大於比弊還是弊大於利,自知!

三峽工程,是我們水利人的驕傲!


我們這裡在三峽修起來以前。防洪的時候,每家都要出一個勞動力上堤。我永遠也忘不了98年我一開門,水就淹到門前的畫面。有多少抗洪搶險的人找都找不到。至少我現在再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人命是能用別的東西來衡量的嗎?


三峽之三:建水壩真是為發電嗎?--四月青年會客廳
視頻:專家詳解三峽,很權威,很科學。關心三峽工程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啊。


1)三峽大壩的削峰補枯能力對調控長江中下游旱澇洪災的實際價值(建成後與建成前的區別),有沒有權威數據?
2)三峽大壩的發電量佔全國發電總量的百分比(三峽大壩發了多少電),因為三峽大壩電費下降了多少?


更新自0417
說實話,戰爭打起來沒什麼不可能。

美國那兩顆原子彈可不是炸什麼軍事設施,就是直接炸城市(當然,那些燃燒彈也同樣)。

在戰爭中指望著敵人的道德,是愚蠢的。

戰爭中一個傷殘的敵人比一個死掉的敵人更有價值,,同樣使用核彈炸三峽明顯比炸中國城市收益更大。

三峽大壩是戰略目標,幾乎同等於中國的核打擊設施。

炸三峽大壩能給中國大放血

用幾十顆核導彈殺死數億中國人,和用一個核導彈炸三峽。
借刀殺人,,台灣台中距三峽大壩的直線距離只有1220km。

長河中下游幾個省份成為一片澤國,數億人民群體需要國家求緩,明顯比用一顆核彈抹除一個中國城市殺死幾千萬人更能放中國的血。

不可否認,在軍事上三峽大壩確實讓中國失去主動權,處於不利地位。

答主不知道,長江三峽工程產生經濟利益是多少,其發電量佔全國多少百分比。

ps
對未來可能的戰爭危脅,,中國政府會減少三峽的庫容量,甚至直接自己炸掉(有序的炸毀,以降低庫容量為目的)。
可以說,只要不是直接被偷襲炸三峽或者運氣不好碰到百年不遇的洪峰,,不然炸三峽的意義不大。


原回答
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時,第一時間就是盡量下降三峽的庫容。
只要不是遇到大規模長時間的洪峰或者偷襲炸大壩,炸三峽的危害將大大下降。

ps
如果中美可能發生戰爭,你覺得中國方面還會讓三峽大壩裝那麼多水嗎?
開打前,早就放個七七八八了。
然後一直維持在低庫容量,直到戰爭打完。


摘《北歸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一段話:

「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壩」的三門峽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後治黃規劃中確定的第一期重點項目。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政府專門邀請蘇聯老大哥派專家前來籌劃並主持設計。蘇聯方面派來的是一位名叫伯克夫的技術工人,為了能在中國坐穩「老大哥」交椅,臨行前,蘇聯政府特意為伯克夫破格搞了頂副教授、工程師的帽子戴在頭上。於是,伯克夫副教授踏入中國國門後,當仁不讓地以「老大哥」的身份率領中國水利界一幫文臣武將,趾高氣揚出現在黃河流域考察隊伍的最前頭。按伯克夫的考察構想,這個「黃河第一壩」修在上游的潼關最為合適。此方案一出籠,立即引起了參與考察的中國專家的質疑,據說清華大學水利系年輕教授張光斗等
人與伯克夫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辯論。據張光斗說,不只是當地土質含沙量高不宜修築大壩,更重要的是一旦在此地築壩蓄水,汛期來臨,整個關中平原將成澤國,直接導致八百里秦川陸沉的悲劇。後來「老大哥」也感到在潼關築壩的艱難與危害,遂決定棄潼關而轉赴下游的三門峽修築。
出於政治、經濟的需要,1954年,由毛澤東批准修建三門峽大壩工程。鄧子恢在懷仁堂向全國人大代表們宣布了中國政府的宏偉計劃,並說:「我國人民從古以來就希望治好黃河和利用黃河。他們的理想只有到我們今天的時代,人民民主的毛澤東時代,才有可能實現。在三門峽水庫完成之後,我們在座的各位代表和全國人民就可以去黃河下游看到幾千年來人民所夢想的這一天──看到『黃河清』了!」——自此,一句古老諺語「聖人出,黃河清」又在神州大地流行開來。

其中可能有一定演義成分,但也能反映很多歷史。


說失誤還是驕傲現在很難定論。

但注意三峽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其次才是發電,通航這些。

說可以用其他方式獲取電能的人,請問這個其他方式是高污染的火電?還是現在被罵的一塌糊塗的核電?還是能源清潔,製造材料污染更糟糕的太陽能發電?還是現在根本不可能成規模的風電?

汶川有人認為是因為水庫導致的問題,但請注意研究報告中所說的水庫是指得汶川當地的一個蓄水庫。

極端天氣這個很難說,我覺得四川盆地的天氣變化肯定與之有關,但更大範圍內就不好說了


讓後人來評價吧 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任何事情有利有弊,何況在大壩開建之前已然有許多專家做過多年論證了,盡量把損失降到最小已然是對後代負責了,作為長江中下游居民,我想說這幾些年區域的經濟發展沒有三峽的電做後盾根本無法進行,在我們這個地區沒有那麼多煤礦,水利發電便是比較可靠穩定的電力來源,其次夏天再也不用擔驚受怕抗洪搶險比什麼都重要,我的家鄉在98那年差點就被泄洪保武漢了,你們知道那有多慘么


特別是三峽大壩蓄水量對地質板塊夠構造的破壞和汶川地震的關係
題主這句的根據在哪


大家罵三峽,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是個眾籌項目,當初各種宣傳天花亂墜,後來不見分紅,實際效益也有折扣。
當初建三峽時的場景,想必大家還有記憶:國家宣傳機構馬力全開,貌似做為一項國家任務來宣傳;許諾的防洪,通航,降電價,對於老百姓來說,當然最重要的是最後一項。
防洪確實達到了效果;通航嘛。。。說的是萬噸船隊不是萬噸輪船啊。。我找500隻每隻20噸的算不算萬噸船隊?蓄水後上游確實跑得歡,然而船閘通過量是一個大bug.
http://mp.weixin.qq.com/s/FDr43VI8S9Is3C9WSH92vQ
三峽要建翻壩鐵路了啊!持續多年的船隊排隊過閘,終於要結束了啊!
當年建設之前每家的收入都上繳了一項專項基金。溫飽線上掙扎的農民都要交錢,97年我們全村出現第一台彩電,就這樣的山村每個人都有往三峽投資。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爸爸捏著交農稅提留的清單給我看,有兩筆是三峽基金和教育附加稅。當時宣傳機構承諾修好之後降電價,分紅之類自然免談。然而電價沒降,大佬們也自然不會承認我們這筆眾籌投資。
那時候國家窮,要搞建設還要向老百姓發資料拉資金,現在都不用了,國家有的是錢,所以也不用過度宣傳了,真好。


曾經的水利工作者答一波。

先說觀點。三峽的定位是一項宏大的工程,有大利於國計民生。

水利,是古老的農業中國的一大重心。興修水利,對於人民的生活乃至生存,對於農業國家的穩定至關重要。隨著中國的進步,工業化的進程,三峽這樣的水利工程本身仍規模宏大,但相對於整個國家,已經不再具有歷史上大型水利工程(如治河)那樣的地位了。

我倒覺得,這是一件幸事,雖然水患仍有可能綿延數省(這也是三峽工程興建的一個原因),但意味著水患對這個國家國民的影響沒有過去那麼大了。要知道,在大禹治水(在大禹那個年代,治河是首領最重要的功績)之後的數千年里,水利牽動國家的興衰存亡。戰國時韓國派鄭國削弱秦國(四個「國」)的方法是動員秦國興修鄭國渠;李冰興建的都江堰和鄭國渠一樣極大地提高了秦國國力;歷代帝王的一項工作重心是治理黃河;隋煬帝的千古工程大運河使民力衰竭,成為各方起義的一大誘因;元朝末年的起義起於治河工程民工造反……

一項工程,其實本身並談不上驕傲,也談不上是痛,在最開始,它的本性歸於實用。

當然,不可否認,像長城一樣,擱在歷史的語境中,它對重視歷史的我們而言,有獨特的歷史意義。正如上述歷史變遷的原因,我猜想,在久遠的未來,三峽不會像長城一樣成為我們民族的重要標誌,甚至不會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只會是水利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如果細數到三峽本身的歷史,它對於中華民族確實是有很多紀念性的意味。

和見證咱們這個古老國家的變革,突破那「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方方面面的事物一樣,它承載著我們這個古老國家的一部分近現代史。

講講三峽有關的歷史。多是我在大四參觀三峽和三峽博物館時的見聞。

三峽建設的構想,起於孫中山先生。

1878年法國建成世界第一座水電站。正是我們國家洋務運動方興未艾的時候。但古老的中國的轉變中,自強求富還顧及不到水電站的興建。

1894年,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提到「近又有人想出新法,用瀑布之水力以生電,以器蓄之,可待不時之用,可供隨地之需,此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也。」,正是水力發電技術初創的時代。(大概直接用瀑布發電是最開始會有的設想——我在大一還未接觸具體的發電站時在河流保護與管理的課程中就「研究」瀑布發電技術。而其實發電站是涉及工程地質、水文、工程力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綜合體,大型工程不會直接在瀑布半截建一發電廠房。水利工程對於地質、生態有巨大的影響在這一課上倒是多有了解。)

1919年,孫中山在其《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中提到,「有人考察宜昌到萬縣一帶的水力」,最早有在長江三峽建水電站的設想。在讀歷史的時候,尤其是近現代史,對於我們這個「求進步於世界」的古老國家而言,讀到每一個領域的初創時期,我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如果帶上民族情感,那麼這些每個初創的時代都是這個民族復興的一個個起點,儘管稚嫩,但總讓我肅然起敬。

只是後來,國力仍然衰弱、戰爭頻仍,到孫中山去世,乃至他的中華民國都遷到了台灣,三峽也沒有建起。直到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整整100年之後的1994年,三峽工程終於破土動工。百年中國,三峽可算一個親歷者了。

使我吃驚的是,三峽博物館裡還有一個我從未了解過的歷史。

1944年,抗戰後期,國民政府制定國家復興計劃。當時提供援助的美國,還援助了大量技術,其中就有希望能夠藉由水力發電滿足國家復興所需電力的資金與技術援助。美國方面派來了美國墾務局(這個名字在我大學四年的專業課上出現多次)壩工專家薩凡奇。薩凡奇主持過美國的胡佛水壩等水利工程,1944年他已年屆六旬。

甫到中國,薩凡奇便提出到三峽實地考察。而當時,所在地宜昌仍是戰爭前線。中日戰事仍時有發生。國民政府只得派軍方保護。這位壩工專家得以由中國水電專家黃育賢、李鴻斌陪同考察。之後他便提出了著名的《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即「薩凡奇計劃」。

(前排右一即薩凡奇)

向這位壩工專家及當時的中國水利水電專家們致敬。

(當年赴美參與三峽工程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合影)

又是半個世紀的心愿。不知此時,或者這麼多年這些技術人員們心中有多少感嘆。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雖然未能在自己手中完成,但最終它得以建成,也足以稱得上心愿完足了吧。

在設計時,薩凡奇計劃中就提及

「此超級水電工程之設計,必須以將來可供國防之用為前提」;

「各項重要建築物於最後設計時,必須考慮地震之影響」;

「揚子江之極度發展,必須考慮整個流域之全部資源,如電力、自流或汲水灌溉、防洪、航運、家庭給水以及遊覽等項,諸此資源對於中國將來之發展,關係非常重大,均將包羅於三峽計劃中」。

(一如我在專業課上所學,水利工程是一項綜合工程。因而對於它的評價必得綜合考慮。)

然而,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于軍事尚且捉襟見肘,最終一潰千里,也就再無心思與能力去完成這項工程了。內戰爆發當年,薩凡奇計劃擱淺。

當聽說設計計劃停止時,薩凡奇老淚縱橫。

作為一個工程技術人員,尤其是已經入行幾十年的專家,這樣的一個心愿難以完足,是多大的遺憾啊。

2003年,三峽工程實現初期蓄水,三峽建設者們專程到美國他的墓前敬獻鮮花,將三峽初步建成的消息告知這位去世前心心念念三峽的老人,以示感恩,讓這位曾為三峽奔走的壩工專家了卻心愿。

再後來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三峽建設史。

從1956年周恩來總理邀請蘇聯專家開始,直到1994年李鵬總理宣布三峽工程動工,不斷的考察、勘探、論證,又用了38年。

我在這不妄言三峽工程到底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還是苦痛。我知道水利工程有弊處,也曾疑惑過,也曾在火車上與人聊天聽人談起三峽的種種壞處時無法反駁,也問過自己的老師。正如上文所述,三峽工程是一項綜合工程,它在防洪、航運、發電等方面具有巨大價值。我的老師曾言,只要三峽攔住一次九八年那樣的洪水,三峽的興建就是對的。

三峽工程是中國近現代史的承載者,也是無數水利工程人員的夢想。

在這裡寫下這篇文章,向為三峽做出過貢獻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工人,以及因三峽工程而背井離鄉的移民們致敬。


「特別是三峽大壩蓄水量對地質板塊夠構造的破壞和汶川地震的關係,還有南方近幾年來的多雪天氣到底有什麼聯繫 」

三峽跟汶川地震、跟南方多雪天氣沒有任何關係,別聽某些人胡扯。


以前湖北老停電,一停一整天,三峽建起來之後,再也沒有大面積長時間停過電了。


生態災難


這句話出自哪裡 特別是三峽大壩蓄水量對地質板塊夠構造的破壞和汶川地震的關係 微信朋友圈還是…… 這就反應國家的科普不足了


1998年長江洪水,荊江分洪區水位已經達到分洪水位,需要溫拍板決定幾十萬人的歸宿,這個時候只需要幾枚常規炸彈將大堤摧毀,荊江兩岸便成澤國。我很好奇那些天天講摧毀三峽的人就沒考慮過大堤的風險么?那樣的話是不是就該停止修建荊江大堤?


推薦閱讀:

基坑開挖過程中有哪些強制性規定必須遵守?
磚砌體鋼筋加固的類型有哪些?
第一天去設計院實習?
湖北宜昌 2014 年連續兩次發生地震,是異常現象嗎?該如何解釋?
目前我國的水利工程是否真與某些地震發生有關?結合我國國情怎麼協調西部的水電開發與東部經濟發展?

TAG:熱門新聞 | 水利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