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佛教如何看待金剛經??


肯定不承認的,金剛經是大般若經的第九會,大般若經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經典,很多內容是小乘佛教反對的,比如第十會就是講咒語,而咒語在南傳佛教是嚴禁的,認為是邪法。再比如金剛經講就發心度眾生,什麼卵生濕生的全放到無餘涅槃給滅度了,這個教義是小乘所不共許的,度眾生沒話說,佛教徒的責任,但度眾生不是解脫之道,只是小乘佛法的一條戒律,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證果了,或者佛法的領會到了一個級別的時候,必須要度眾生,所以它不屬於佛經的內容,而屬於律藏的內容,因此金剛經講發心度眾生是和小乘的經藏律藏的精神相違背的,也就是說佛經不能講和解脫無關的東西,像發心度眾生這就是和證果解脫毫無關係的內容,只是佛弟子的一項責任或者義務。再就是金剛經多次講到聽聞金剛經功德福德無量,這個說法肯定也不會被認可,首先大乘佛經是不被南傳佛教承認的,認為全部非佛宣說,所以幹嘛聽一句偈功德無量?第二,退一步講,就算南傳認可的巴利五經,也不會認為聽一句偈可以福德勝過恆河沙,就是說過於誇張了,佛法講究如是知,如是見,很多東西應該實實在在一點。


最近發現北傳《金剛經》里有一些文字非常類似一些禪修中的經驗,比如「念起即覺,覺即不隨」、「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應無所住」等等,其實都是在講「正定」,這部分大乘經典最初的來源很可能就是大乘僧團的論師試圖將禪修中的具體體驗用文字描述而形成的開示。這些簡短的經文可以作為技巧的口訣在日常里提醒自己的正念和覺知,我也如此受用。此外這部經典里最著名的那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與雜含第265泡沫經「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意旨非常接近,都是在強調諸法的非恆常性、無堅固性、不可主宰性。因此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個人並不否認這部經典的一些殊勝性。
不過對於其弘揚的菩薩思想、持咒、光是誦持就功德無量等種種神化無稽之談則是使人無法接受的。更何況這本經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宣稱這是屬於對須菩提等聲聞弟子「回小向大」的教導,其實質就是拐著彎的在貶低阿羅漢,這非常不可取。更何況由於非佛說非弟子僧結集審定所錄,就是不足以為聖言量了。
《金剛經》作為大乘佛教興起初期的經典一些程度上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的大乘僧團思想面貌。對於學習南傳和原始佛教的佛弟子來說,某些有益離苦的地方如第一段所說可以參考借鑒,但既然尚有原始聖典存世,也無需再多花多少時間去研讀這樣來歷不明的經典了。


50步笑百步........

知乎的「佛教言論」如何看待「佛法核心~般若波羅蜜多prajna paramita 」?

佛教論壇的人,有多少人是真心修行?各自個中有數。

如果對佛核心是什麼也一頭霧水,建議好好認識自心,與其去了解每個人如何看待不同觀點,倒不如問問自己的修為,南北兩派所依照的經律系統各有千秋,但是切入點完全不同,雙方對各自的體系都沒有深入研究,好比本人喜歡玩魔術,如果讀者未學過,你要如何看待我的魔術手法?

故此,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膚淺,如此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嗎?

生命在呼吸間,勿再浪費光陰,不要再八卦,清醒一點吧,明天一睡醒來,已經可能命送黃泉,共勉。



不知道南傳是怎麼看待金剛經的,但是森林禪修大師阿姜查經常引用中國的禪宗典故


金剛經是講空性的。個人覺得挺難理解的,雖然很多人背誦的滾瓜亂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也被無數人引用,但是真正明白這本經的人應該不多吧。因為如果弄不明白「無我」的概念和升起出離心,是不可能理解空性的。

我們對自我的執著太大了。空性是與自我背道而馳的,痛苦,快樂,批評,表揚,貧窮,富貴;都是一樣的。沒有二元對立的概念。

從語言上,覺得金剛經翻譯的非常優雅,簡練,感覺有很大的加持力。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讀一遍。


他們法執嚴重,死執八正道,執成了非正即邪,哪裡讀得懂金剛經?包括他們證悟的阿拉漢好多都誹謗金剛經,為什麼?金剛經是明心見性的境界,在四果阿拉漢之上,證量不夠是讀不懂的。


沒有,怎麼看??


首先,馬克思本人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所以在本子上認死理肯定是有問題的。

然後說一下個人的猜想:佛陀創教,所謂上座部的核心技術肯定是要重點保護的,所以說法重點一定是旨在培養顯微鏡般的覺知和解構能力,離苦之外不談其它(也就是離一切);時間一久後,後世所謂大眾部論師也許認為世界上有類似「明月秋風」、「蒙娜麗莎的微笑」等不能單單用顯微鏡來解構的整體,豁達智慧的意義就顯現出來,把這個加進來,就成了所謂大乘。

純粹是個人的推想,如果講錯了請包涵!


上座部佛教有巴利三藏,完整的理論體系。如果能夠直接接觸純正的正知識,也不必再去研習其它。金剛經是北傳經典,此部經書更流傳於東亞地區,當我們沒有更好的條件接受正知識,金剛經是方便法門,當你讀過金剛經後,已經種下了佛的善因,按圖索驥總有一天能夠得到正統的佛陀教導。這是經書的無量功德,僅僅是個人見解。金剛經辭藻華麗,如同漂亮的衣裳更能吸引人一樣。


大乘四大偽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金剛經。如果不談真偽,僅僅看內容,只有金剛經還像樣點,有可能是某修行頗高的人(當然還沒有達到佛法的覺悟)假借佛陀之名寫的。

另外三部,更像是文學作品。


舉個例子,你在菜市場尋求學算術的方向,幾個賣菜的跟你說,四則運算真有用啊,踏實有用有依據,微積分?什麼東西?我們老師沒講過,小學一到六年的課本上也沒有,還能求無窮大無窮小?太玄乎了!一定是假的!這就是為啥出現這種提問,以及樓上幾位回答者的嘴臉。知乎永遠就這幾個所謂南傳弟子天天在這宣傳教義,如果真是修行人我不知道天天哪有這麼多時間在這裡各種逼逼,而且看他們的回答無非就是大乘經典如何如何假,小乘如何實際踏實有歷史依據,還有點新鮮的論據論點嗎?我就想問你們說是真的就是真的?你們說是偽經就偽經?查不到依據就說是假的這思維跟現在的網路噴子一個熊樣。還提什麼原始教義,你能百分之百確定你那教義沒有一丁點變化?《金剛經》幾千年也沒幾個人在這拍胸脯說讀懂了,你們就敢在這裡解釋懷疑?佛家弟子能變成你們這戾氣滿屏,你們跟修凈土的那些修迷糊的人有什麼區別?呵呵


是無著菩薩託名釋迦牟尼所說。就像葛洪託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樣,主要還是對道德經的總結和實踐方面的指引。雖然不是佛說,但是你敢不讀?其它經的可讀性太差,要不就是不方便,就剩這個,你又非要讀經,你不讀還能讀啥?


如果你把梵語版《金剛經》翻譯成純漢語,你就會發現,這尼瑪怎麼瞅著像讚頌濕婆?


推薦閱讀:

怎樣了解金剛經和相關的知識?
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金剛經?
你們讀金剛經的收穫是什麼?
金剛經所指的四相是代表什麼?
如何理解《金剛經》的這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AG:政治 | 文學 | 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