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候機廳餐飲價格合理嗎,如何看待陳有西、何兵、王志安的的的看法?
還有疑問:
1.機場是否有國家參與建設?
2.購買機票,繳納機場建設費的旅客是否有權利要求機場方候機環境內有方便舒適的價格不離譜的餐飲休息環境?
3.機場、列車車站這些地方是否符合自由市場,適用市場價格調節?
4.有人說從經濟學角度講花高價用餐的是在補貼不用餐的。這裡有個疑問,機場是否是企業盈利機構?是否會把高價租金以降低機票價格或其他形式補貼給其他乘客?
我覺得王志安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如果乘機流程中,旅客不吃這個飯就不能完成乘機,那就是強迫交易,那就是壟斷。機場是公益性基礎設施,但餐飲服務是低門檻、高度市場化的服務業,旅客在享受公益性基礎設施服務的過程中,可以按自己意願主導消費行為,但不能把這一過程中所有的供給方均看成帶有公益性屬性。我相信,如果不吃這個麵條的話,機場也是有超市賣便宜的食品的,旅客一樣可以充饑。陳有戲們的吐槽,有價值觀綁架之嫌。
上海機場的FAMILY Mart 便利店裡頭有賣吃得啊,價格和市區是一樣的
而且
就像樓上說的,逼你買了才能上飛機嗎?嫌貴可以不吃嘛
機場的中餐為什麼這麼貴?
王志安
機場餐飲的價格長期以來一直被很多人詬病,一碗麵條七八十塊錢,在很多人看來都算是一種暴利。和市區里的價格相比,餐飲尤其是中餐的價格的確是要貴不少,但這種價格是不是就屬於暴利?這種定價機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就來分析分析這一背後的原因和背景。
國內機場的空間布局,一般包括安檢後的強制滯客區和非安檢開放區,兩個區域內都有商業展櫃和店鋪,一般安檢區外的展櫃租金要高於安檢後的強制滯客區。安檢區外的櫃檯以銷售土特產和紀念品為主,當然在北上廣深這些大機場,也有不少的奢侈品(服裝和化妝品)入駐,再配套少數的餐飲和書店便利店等。安檢區內,最主要的店鋪就是餐飲,之後是土特產店,二線以上的機場一般還會有一些書店和少量奢侈品店鋪,這其中多數以箱包,服裝為主。這樣的品類搭配,是根據乘客在機場的消費習慣以及滯留時間等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候機區外可以說是給忙於公務沒時間準備禮物的人提供機會,候機區內就是給有生理需求和錢太多的人準備的。」
細心觀察會發現,機場開店銷售的奢侈品,很少有國際一線品牌,而是以二線品牌居多。為什麼會這樣?這和機場的店鋪定價機制有關。機場的店鋪定價有兩種方式,提成制和租金制。其中提成制佔主體,租金制是輔助。在提成制中,提成比例大約在30到40%之間。這種提成比例導致一線品牌很少願意進駐,因為一線品牌的零售價在不同銷售點基本是一致的,即便在機場也不太可能漲價,而其相對完善的銷售體系,也沒有那麼高的批零差價。正因為如此,國內機場吸引了大量的二線品牌,這些品牌的批發和零售之間的價格差別沒有特別的剛性,尤其是服裝和箱包,進價一百塊的商品零售一千都很普通,所以我經常勸親朋好友不要在機場購買這些商品,真的是非常不值。
土特產是機場銷售最好的產品,而且越往西部銷售越好,很多三線機場也是土特產一統天下,而越是發達地區,越是東部的地區土特產的櫃檯比例越低。有心的讀者可以思考一下這背後的原因。土特產櫃檯普遍都是提點制,30個點左右。如果銷售的特別好,年底一般會有兩個點左右的銷售返點。對於一些西部地區的機場而言,土特產櫃檯的租金是相當重要的入項,其收入遠遠超過餐飲店鋪的租金。
機場的書店一般採用的都是租金制,不是提點制。機場對書店收取的租金,要低於土特產等其他展櫃,因為書店是一個必要的配套品類,即便租金低也得有配套,但即便如此機場的書店經營依然慘淡。雖然一般機場的書店銷售的圖書都不打折,但直接經營成本大約相當於營業額的70%左右,這還不包括店鋪租金和人員的成本,所以在機場做書店(也包括雜誌銷售)非常容易賠錢。中信書店這些年一直在進軍機場,在全國幾十家機場做起了連鎖書店,他們除了銷售圖書,還在圖書展台的位置上做廣告,儘管使出了洪荒之力,五年的時間過去了,中信書店的機場店似乎依然在虧損。
機場的餐飲一般包括中餐和洋快餐,這兩種餐飲實行不同的租金方式,肯德基麥當勞一般實行的是定額租金制,而中餐一般都是提成制。為什麼會形成這種不同的定價機制呢?
從機場而言,他們一般更傾向於實行提成制,但肯德基和麥當勞這種國際知名品牌和機場的談判博弈能力,要遠遠高於普通的國內一般餐飲企業。而二線以上的機場出於配套的需要,更傾向於在機場引進這些洋快餐,於是就形成了洋品牌的餐飲連鎖多數以租金製為主,而且租金也相對要便宜一些的格局。當然能夠享受定額租金的洋快餐也就這兩家,德克士賽百味之類的,也缺乏這樣的議價能力,因此在國內機場鮮見蹤影。機場的店鋪招商原則是,越是知名的品牌優惠就越多,越是沒什麼名氣的企業,租金反而越高。這樣的定價優惠加上機場較大的客流,讓這些洋快餐機場店的價格,可以做到基本和市區持平,最多也就只比市區里高10—20%左右。
機場的中餐門店基本以提成製為主,一般的提點標準,也是30-40%之間。機場因為環境約束,不太可能讓中餐甩開膀子煎炒燉炸(極少數在安檢區外可以做正餐),所以多數餐飲都是中式簡餐,這種簡餐有兩種發展方向,一是把一些中餐做成半成品,在機場加熱一下就可以吃。比如什麼台式滷肉飯,紅燒牛肉飯之類的。但這類中餐在口感上一直比較差,消費者接受度普遍不高。另一類集中在加工較為簡單的中式小吃,如麵條,米線,小籠包之類。這類小吃基本是現場製作,但下鍋蒸煮一下就可以,口感和其他地方的小吃沒有顯著差異,這也是在機場麵條兒扎堆兒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要談談機場店的中餐為什麼價格普遍偏貴。從成本上講,中餐(包括麵條小籠包等小吃)的出餐速率太低,而且這個速度還很難提高。中餐即便是一碗麵條,其加工過程也相當繁瑣,而且可以在中央廚房進行前加工的程序並不多。要說這也是中餐標準化的一個難題,其難就難在要在不嚴重影響口味的情況下兼顧標準化和前加工,同時做到這三點難度係數不是一般的高。北京西客站附近有一家蘇式拉麵,前些年我經常去吃。這也是一家連鎖品牌,後來他們就搞起了「創新」,在統一後廚製作好麵條冷藏之後送到店面,這樣門店就不再需要拉麵師傅,任何一個店員都可以把做好的拉麵扔到水裡煮一下就行了。但標準是標準了,可口感影響很大。自從他們做了這項改革,我基本就不怎麼去了。
這一點西式簡餐的優勢非常明顯,參觀過肯德基和麥當勞後廚的都知道,你在店面里吃的這些快餐食品,幾個月前就在中央廚房完成了大部分加工,配送到店面後簡單炸一下就可以食用了,出單率非常快。國外機場餐飲的價格之所以和市區相差不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因為西式簡餐出單率普遍都非常高,機場客流比較高,單店可以通過提高出單率來彌補店面租金的提升,但這一點,國內機場的中餐多數都做不到,因為出單率無法大幅提升。
從食客的角度講,國內機場中餐的消費者在店裡的平均滯留時間也要遠高于洋快餐。相對而言,選擇吃中餐的人,多數都是對口味和消費環境更挑剔的人群。而在國人的心目中,多數都認為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洋快餐可以胡吃海塞吃兩口就走,但中餐,就得坐下來慢慢吃,這樣一來就會有人坐著不走。中餐受眾年齡偏大,帶孩子的人和老年人很難意識到自己占著座位會影響別人掙錢。這一獨特的消費習慣帶來的後果是,即便店家千方百計地提高了出單率,但翻台率卻很難隨之提高。商家如果要在機場的環境下生存,就唯有提高單價一個途徑。
上述分析是從成本的角度分析的,其實反過來也成立。就是因為在機場的食客中有一部分更偏愛熱湯熱水的中餐,在租金競爭中有一部分商家願意提供價高但是口感和市區相差不大的中式小吃,最終市場通過價格競爭,挑選出一部分寧願出高價也願意吃自己熟悉味道的食客,這些餐飲企業就存在了下來。七八十一碗的牛肉麵就這樣出現在機場,但這些店面本身的利潤事實上都不高,而且競爭也很慘烈。
許多人自然會問,既然這背後是因為機場的租金比較高,為什麼就不能降一降租金呢?需要指出的是,機場餐飲的價格貴,不是因為租金貴,而是因為乘飛機的人對價格相對不敏感,他們當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更在意口感和消費的便捷性,使得在市區環境里看似非常普通的麵條賣得上高價,租金才貴。機場的租金是公開競爭的結果,不是規定出來的。主要你堅持租金公開競爭,就一定是今天這個結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知道,即便機場降低了租金,餐飲的零售價格也基本不會降低。
另一個不得不交代的背景是,儘管在很多人看來,機場的店鋪租金價格昂貴,但中國的機場的虧損卻是普遍性的。目前全國大約有230個機場,真正能盈利的大約有50個左右,其他190個機場全線虧損,不得不靠政府和行業補貼才能維持運營。
國內的機場營業收入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向航空公司收取的服務費用,大約佔比在60%,另一塊就是機場的非航空部分的服務收入,主要就是各種店鋪的出租收益。在店鋪收益當中,餐飲店鋪的出租收益,平均佔比為20%左右。在全行業大面積虧損的背景下,降低租金實在是沒什麼可行性。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首都機場在餐飲定價廣受媒體詬病之後,在T3航站樓的地下三層開設了一個平價餐飲區,這些餐飲多數都是中式簡餐,價格也算「公道」,但經營的並不好。調查發現,首都機場的客流非常大,但旅客在機場的滯留時間平均卻比較短。這意味著首都機場的乘客更在意在機場就餐的便捷性,多數就餐旅客都是在安檢區內解決了。很少有人願意到了機場後為了解決肚子問題,再下到地下三層去專程吃頓飯。儘管這裡的餐飲價格比安檢區內要便宜不少。這說明不同的機場猴急人群,對餐飲消費的便捷程度要求是不一致,而價格僅僅是考量因素之一。
說得再遠一點,機場的客流看起來雖然不小,但不同機場乘客的滯留時間和消費能力千差萬別,首都機場盈利狀況還不錯,每年大約有十幾億的凈利潤,但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其巨大的客流以及超強的消費能力。但對於很多二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客流卻並不一定就能帶來消費力。在很多支線機場,店鋪基本上是賣什麼賠什麼。我父母在河南洛陽,洛陽的北郊機場離市區不算很遠,航線也不多,本地出行的旅客在機場基本沒什麼消費,那裡的機場店鋪冷冷清清。類似這樣的支線機場在全國還有很多,在這些機場里,也沒有什麼中式簡餐可供消費和選擇,因為租金和價格競爭的結果,導致根本挑不出來可以維繫中式簡餐生存的消費人群。很多三線機場的消費人群,更願意在家吃飽了,再提著行李去機場。
總而言之,機場的中式餐飲價格的確普遍比市區高,但這只是一個現象,真正發揮作用的規則是背後無數的商業邏輯。和很多人的理解相反,機場的餐飲價格競爭並不存在所謂的壟斷,它的競爭對手是家裡的廚房,市區內的餐飲店,便利店內的零食,以及價格相對便宜的洋快餐。而機場內中式餐飲的店鋪租金,競爭的對象也不是市區內的餐飲店鋪,而是那些機場內的土特產展櫃,奢侈品門店。這些價格的競爭,最終找出了不同機場的乘機旅客,在滯留機場候機的時間裡最迫切的需求。
說到底,餐飲行業的「同城同價」從來就不是目標,自由競爭才是我們必須尊重的商業規則,也正是因為這個邏輯,才造就了我們今天的繁榮!
那個陳有西人家不是回復他了,安檢外面有肯德基麥當勞,怕誤機去裡面吃這理由太牽強了吧~
有人覺得一碗面八九十貴的嚇人,有人覺得亂鬨哄的機場里有個能吃飯有沙發有WIFI能充電的地方吃點東西等登機真合適~豐儉由人,那麼多店針對的群體可能也不太一樣,如果非讓所有店家都賣出來白菜價,你以為你還有地方坐?
君不見,機場肯德基里,有多少幾個人佔一大座兒連飲料都不點一杯的?1 旅客可以選擇吃,也可以選擇不吃。
2 沒有機場要求旅客必須在機場吃飯。也沒有機場要求必須吃機場提供的飯。食物是可以通過安檢的,機場有免費水提供。
3 不選擇吃機場飯的人,從經濟角度上,受到了吃那些飯的人的補貼。就如同經濟艙的乘客受到了頭等艙乘客的價格補貼一樣。補貼可能體現在票價上,但是乘客本身不一定知道。比如機場收入高了,政府就拿來補貼(或者減少財政出資)航空公司,從而航空公司更喜歡運營到此的航線,並降低價格。
我只能說一些大律師們真是太不接地氣了,欺負老百姓沒去過機場啊?省會城市機場有多少沒有肯德基麥當勞?為反而反,你們的節操呢?
貴,但是那是市場行為。
陳 有 西是不是網上查的那個「京 衡律師集團董事長兼主任,一級律師,兼職法學教授。曾在浙江省公安廳、省委政法委、浙江省高級法院任職。後辭職成為專職律師。」?
如果是同一個人的話也就不奇怪了,因為我發現有3種職業的人容易自以為是,1.記者;2.老師;3.律師。
今天他吃碗面被收了89元,他可能吐槽權利壟斷和自由市場,明天別人吐槽他可能會說交易公平自願。如果律師的話你也信,那你就真的輸了,因為這是一個幾乎不可能有氣節和追求的職業,有氣節有追求的人在這行早被淘汰了。當然,在同名同姓人這麼多的情況下還能佔據百度搜索第一條+第二條的,肯定是行業中的翹楚了。
-----------------------------------------------------我比較贊同王志安的觀點。
大道理我不懂,但是在ORD 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里,有幾美元的三明治,有比外面貴幾毛錢的麥當勞,就算是正餐價格和外面的餐館貴不了多少。歸根結底,在國內乘坐飛機出行仍然被認為是有錢的出行方式。機場里的商店被認為是高價值的地算。而美國坐飛機真心跟坐公交一樣,上一波旅客匆匆下飛機簡單收拾一下40幾分鐘之後又接一批飛走。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罷了
你在機場車站要等幾個小時而又沒地方去的時候,花點錢找個地方休息其實也不是太虧,如果真的只是簡簡單單吃個飯那確實不值。
市場行為個屁!你們難道沒發現,浦東機場進了安檢以後,裡面的餐館和咖啡廳實際都是一個牌子。前兩年是這樣,這兩年不知道有沒有改善。
海底撈裡面的屈臣氏蘇打水還12元呢,外面超市4.1
謝邀
貴了就不吃推薦閱讀:
※如何鑒別大眾點評里的水軍(職業好評或差評師)?
※國產的陶瓷、木頭餐具日用品牌,有沒有與 J-PERIOD 走類似精緻設計路線的?
※如何低成本的讓火鍋店生意火爆?
※「很高興遇見你」真的是韓寒開的餐廳嗎?
※如何讓肯德基成為代加工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