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學中的人裡面有哪些醫術高明的醫生?
有哪些西學中的醫術高明的醫生?有什麼著作?中醫對他們的評價如何?
我所就讀的湖北中醫藥大學就是全國最早接受衛生部委託,開辦「西學中班」的中醫院校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我校西學中和全國師資培訓中成績突出,國家衛生部還撥款為學校建造了11層培訓大樓(現曇華林行政樓)。西學中班畢業的前輩們無疑是學校最引以為傲的一批校友,還有中學西的老前輩,現在都是中醫藥梯隊的中堅力量。
湖北中醫學院1961屆西學中研究生班結業時,張大釗、許自誠、李瑞臣三人完成的《從臟腑學說來看祖國醫學的理論體系》一文發表在《人民日報》上,轟動一時。
——————————————
黃光英,1970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1971-1972年在湖北中醫學院西學中班學習。從事中西醫結合婦科和微循環研究近30年,在同濟醫科大學創建了中醫系中西醫結合專業。曾任同濟醫院院長、黨委書記,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同濟醫學院黨委書記。
張大釗,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內科,1962年於湖北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畢業,並獲衛生部頒發獎狀。曾任暨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和附屬華僑醫院院長、教授、主任醫師,以及廣東省政協委員。1989年退休回香港定居,並任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主席。
倪珠英,1955年於武漢中南同濟醫學院畢業,1964年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1965調入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工作,先後任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中醫兒科教研室主任、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梁克玉,1955年畢業於湖北醫學院醫療系,1961年湖北中醫學院西學中班畢業。畢業後先後在湖醫二院及湖北中醫學院從事骨科醫療、教學及科研,歷時近60年。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骨科分會常委、理論組組長,湖北分會1~3屆主委。中國脊髓損傷學會副主委 。
許自誠,1950年畢業於蘭州大學醫學院,1958年於湖北中醫學院參加全國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生班,先後師從湖北名醫洪子云教授和甘肅省名中醫張漢祥。曾任蘭州醫學院中醫教研室主任、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
魏鳳坡,1952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1965年結業於湖北中醫學院西學中班,1974年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曾任湖北中醫學院針灸系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湖北省氣功學會副理事長。
陳延昌,1946年考入湖北醫科大學,1956年參加湖北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班,學習了三年的中醫系統理論,1958年畢業後分配至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臨床中西醫結合工作,1973年參與湖北省腫瘤醫院的籌建工作,於1986年晉陞為主任醫師,為湖北省知名中醫腫瘤專家。
朱起貴,1954年湖北醫學院六年制本科畢業,1961年湖北中醫學院西學中班畢業。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擅長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1992年獲湖北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被武漢市衛計委授予「武漢市中醫名師」。
周雲霄,1955年畢業於西安醫學院兒科專業,1958年參加湖北中醫學院西學中班學習中醫,1961年畢業到石河子醫學院附屬醫院組建中醫科。1972年起擔任中醫科、中醫學教研室主任等職。
皮先明,畢業於武漢醫學院,1991年11月至1993年11月在湖北中醫學院西學中全脫產學習兩年。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皮膚專業常務理事。2012年被確定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現任湖北省中醫院皮膚科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羅秀麗,1984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醫療系,1992年在湖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碩士班畢業。現任湖北省中醫院腫瘤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抗癌協會理事。
——————以下為畢業於其他院校西學中班的名家。
郭賽珊,1960年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畢業,1971年~1972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班學習, 1979年~1980年北京高級中醫師資格進修班學習。師從著名中醫祝諶予教授,曾任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教授、主任、博士生導師、美國聖安東尼奧德州大學漢方醫學研究所訪問教授。
麻柔,197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1982年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西醫結合臨床血液學研究生畢業,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呂維柏,1955年2月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1955年12月至1958年8月畢業於中國中醫研究院第一屆西醫學習中醫班,畢業時獲衛生部頒發的金質獎章。後長期在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內科,傳染病研究室、基礎研究室工作,1980年後調任院中心實驗室副主任、院科研處處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秘書長。
許建中,1954年山西醫科大學畢業,1959年晉陞主治醫師後脫產西醫學習中醫3年,畢業時獲中央衛生部「西學中」一等獎。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部客座教授。1978年組建西苑醫院呼吸科,1980年後被選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及名譽主任委員
郁仁存, 1955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1959年3月參加北京市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 現任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兼傳統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陸長清,畢業於武漢醫學院醫療系,1964起參加陝西中醫學院師資班和中醫研究院研究生班畢業,1993年12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01年被批准為青海省醫學首席專家,2002年獲青海省名醫稱號,第一、二、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原青海省中醫院院長。
王成榮,1954年8月畢業於四川醫學院,1956年脫產學習中醫,後調任四川省中醫研究所任婦科主任。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為四川省名中醫。
葛秦生,1936年起就讀於國立上海第一醫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1942年畢業後從事婦產科醫療、教學與研究工作至今。歷任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58年參加北京中醫研究院第二屆西學中脫產學習班一年半,次後參加中西結合工作。首次報道採用中藥誘導排卵成功,在國內推廣。
張淑玉,北京醫科大學1955年畢業,1959年參加北京市第一屆西學中學習班,歷時三年。自1960年開始在北京中醫醫院從師老中醫姚正平,50餘年來一直從事腎病中西醫結合治療。
鄧亞平,1954年7月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1974年成都中醫學院西學中離職班畢業。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眼科研究室主任、、首屆四川省名中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眼科疑難疾病,尤其是用活血化瘀法結合眼底激光治療多種眼底出血性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開發了「眼血康口服液」等新葯。
張亭棟,1950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後曾在黑龍江中醫學院西學中班、遼寧中醫學院研究生班學習。此後任職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曾任中醫教研室主任、教授,是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奠基人。
王素梅, 1977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1980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東直門醫院西學中班,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邵長榮,1951年畢業於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醫療系,1956年參加衛生部委辦的上海中醫學院首屆西學中研究班深造。擔任全國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專業委員會顧問、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顧問、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和副秘書長,前龍華醫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上海市著名的肺科中西醫結合專家 。
葉任高,1954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再受教於西學中班。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為腎臟病學中西醫結合學派的主要奠基人。
劉寶厚,1957年畢業於西安醫學院, 1959—1962年參加甘肅省首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曾任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中醫科主任。 擅長診治各種急慢性腎臟病 ,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確認為國家級名老中醫。2006年由中國中西醫結合收錄入《中國中西醫結醫學家傳》,2011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頒發的「特殊貢獻獎」。
不邀自來。這是個好問題,中醫和西醫(別跟我提現代醫學,現代醫學可不對應中醫)其實在「西學東漸」時期就有交融,其中「西學中」算是一個相互交流的小高峰。
先簡要介紹下「西學中」吧。
背景:
同日(1958年10月11日) 閱中共衛生部黨組九月二十五日關於組織西醫學中醫離職學習班的總結報告,批示:「尚昆同志:此件很好。衛生部黨組的建議在最後一段,即今後舉辦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學習班,由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領導負責辦理。我看如能在一九五八年每個省、市、自治區各辦一個七十至八十人的西醫離職學習班,以兩年為期,則在一九六〇年冬或一九六一年春,我們就有大約二千名這樣的中西結合的高級醫生,其中可能出幾個高明的理論家。此事請與徐運北〔1〕同志一商,替中央寫一個簡短的指示,將衛生部的報告轉發給地方黨委,請他們加以研究,遵照辦理。指示中要指出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指示和附件發出後,可在《人民日報》發表。」中共中央十一月十八日轉發了衛生部黨組的總結報告。中央轉發這個總結報告的指示和總結報告,在十一月二十日《人民日報》發表。
(1)徐運北 , 當時任中共衛生部黨組書記、衛生部副部長 。
(參考資料:《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三卷P46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文獻出版社)
歪個樓,毛澤東對中醫的態度是謹慎樂觀的,並不像中醫黑、粉和各種歷史頻道那樣所說的「對中醫的情結頗重」,不信可以結合毛澤東談中醫最全輯錄(全文)找《毛澤東年譜(1949-1976)》(百度雲就有這個書的電子版)對照看原文,不要斷章取義地看。
1955年1955年12月,在中醫研究院成立的同時,全國第一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開學,從全國調來76名有經驗的西醫脫產兩年半學習中醫。從1955年底到1956年初,衛生部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天津等地舉辦了6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從全國範圍內抽調部分醫學院校畢業生及有一定臨床經驗的西醫參加,系統學習中醫理論和治療技術兩年半,參加學習的共有300多人。1955年9月間,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等地的中醫學院相繼成立。(目測我的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南院報告廳有第一屆「西學中」的老照片,改天放個圖。)於是就有了這個故事:老父親與「西學中」的陳年舊事。
最後的結果還是挺可觀的(我個人覺得還不錯):出了幾個院士;3個算開創性的發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優勢是擴發非手術範圍、降低手術率、擴大治癒率;發明人為吳咸中院士;捎帶成功帶領南開醫院走上三甲道路)、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主要操作是以小夾板外固定、手法整復和病人進行自覺功能鍛煉為主;優勢在於癒合時間短、病人痛苦少、併發症少;天津醫院創造的)、針刺麻醉(這個不了解,不做評價)。
就說說院士吧。
吳咸中(1925.08.28- )
中西醫結合專家。遼寧省新民縣人。1948年畢業於瀋陽醫學院,獲學士學位。現任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天津市中西醫結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長、天津市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長。
早年從事普通外科臨床,從上世紀60年代初投身於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的臨床與研究工作,首倡「以法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科研思路。通過長期實踐,逐步形成和不斷完善了規範的診治原則與方法,博取兩法之長,建立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的新體系。80年代後期提出了「在高層次上開展中西醫結合」的戰略思想,擴大了中西醫結合領域,將研究重點轉向危重急腹症的治療及相關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明顯地提高了膽管結石、急性重症胰腺炎及重型膽管炎、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等疾病的療效,並從不同層次上闡明了通里攻下、清熱解毒及活血化瘀等治則的作用機理。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天津市重大科技成就獎。已培養博士生30餘名,碩士生近30名。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主編專著13部。
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被授予全國首批國醫大師稱號。
(引自:中國工程院)
吳咸中也做過醫大的校長(歷任黨政領導),他在1961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第二期西醫留職學習中醫班,我校目測認他為校友(吳咸中---天津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
陳可冀
醫學家。1930年10月20日生於福建福州。1954年畢業於福建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博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4年被選任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科教授、首席研究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兼職教授、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及衰老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顧問,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家組副組長。曾任中科院生物學部副主任。
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及老年醫學研究。確證傳統「血瘀症」及活血化瘀理論與血小板超微結構及功能間的聯繫;作為主要參與者研究「冠心2號」及益氣活血復方治療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首先應用活血葯成分川芎嗪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並研究其抗血小板和血栓素代謝的作用。首先臨床應用溫補方葯及去甲烏葯鹼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症,並研究其b受體興奮作用研究血府逐瘀湯及其組成藥活性成分抗冠脈PCI術後再狹窄作用及其分子機理,獲顯著進展。倡議並系統整理清代宮廷醫藥原始檔案3萬餘件。1989年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1994年獲首屆立夫中醫藥學術獎,2003年「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代表作有《陳可冀醫學選集》和Imperial Medicaments等。
(引自:陳可冀----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
沈自尹
中西醫結合學家。1928年3月22日出生,浙江鎮海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醫學系。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教授。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率先對中醫稱為命門之火的腎陽進行研究,發現腎陽虛證病人,其反映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尿17-羥皮質類固醇值明顯低下,經補腎中藥治療可以恢復正常。這一結果得到國內7個省市以及日本高雄醫院等研究單位的重複與公認。通過對同病異證組進行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的對比研究,推論腎陽虛證主要發病環節在下丘腦。這一成果的意義是首次用現代科學方法在國際上證實腎陽虛證有特定的物質基礎。通過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證實唯有補腎葯才能作用並提高下丘腦的雙氫睾酮親和力及CRF基因的表達,對腎陽虛證達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將主要調節中樞定位在下丘腦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證據。
(引自:沈自尹----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
至於「西學中班」出來的國務院特貼專家、各大主任,實在太多,在此不表。
再次向中西醫結合的大師致敬。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西醫融會貫通勢不可擋!問題很猛啊,像這麼猛的問題應該有個也很猛的答案對起來啊!!!
我們的大蓋倫就是啊!!!
什麼?你說……他~!?
NO!
是克勞迪亞斯-蓋倫(Claudius Galenus , 129~199),古羅馬的醫學家。
蓋倫有個很大的成就,就是蓋侖製劑,直接從生葯中提取浸膏,然後用做藥物。這跟咱中醫藥的傳統用藥基本取材自然是很相似的。然而隨著西方化學的發展,人類可以生產一些純度高的合成藥物,但很明顯,毒副作用現象也明顯增加了。特別是上世紀反應停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西方人又重新重視了蓋倫浸膏,而中醫藥文化在生藥學上歷史悠久而且一直延續並不斷完善發展,因此西方人對中醫藥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不過你問中醫對他的看法,我覺得那就比較複雜了,除了一些看起來很好的方面,那個……鴉片也是一種浸膏藥物啊,我們的近代史就是從一場由它命名的戰爭開始的。
著作嘛,《氣質》《本能》《關於自然科學的三篇論文》,網上有相關資料。
推薦閱讀:
※中西醫理論差別?
※為什麼觸電後會被截肢?
※如何看待最近「婦科手術被拍照」事件?
※正常的「人之將死」是賢者時間嗎?
※北大醫學部基礎醫學碩士就業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