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拉克為什麼敢和聯軍開戰?

從結果來看,似乎有點不自量力?


薩達姆犯了個現在還有很多人愛犯的錯誤:低估美國的膽量與決心

在薩達姆眼中,早已穿上了鞋的美國人是無力承受大規模戰爭的,只要時間一長,死傷數目一大,浪潮般的反戰遊行就會席捲全美,民主國家的民意只會逼得政府退兵言和。只要伊拉克軍隊能給美國人造成一定的傷亡,伊軍自身損失多少無所謂,丟掉多少國土也不在乎,可美國人脆弱的心臟能承受得起一萬條人命的代價嗎?

當然薩達姆也有自信的本錢,畢竟所謂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規模龐大的坦克和二代機群,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至今都有網民執著地認為彼時的伊軍強過解放軍,其曾經氣勢之盛可見一斑。更何況翻開地圖看,伊拉克也是個面積不小的國家,越南打得,我為何打不得?相比取勝而言,消滅美軍萬餘人好像難度小了很多,何況薩達姆手裡還是有幾把傢伙的。

然而坊間傳言美國開戰前光裹屍袋就準備好了一萬個,給傷病預留好的床位也以幾萬計。

這畫風完全不一樣啊。

說白了,美國不慫,只要打你就是有心理準備來硬杠的,損失這麼少是你們菜,和人美國沒關係。


扯遠點說,認為美國不敢打仗,怕死人,是很天真的看法。美國能有今天,發的不是兩次大戰的戰爭財,那可是亡命財,是用人命堆出來的。為了援助中國,駝峰航線墜毀的飛機之多,以至於喜馬拉雅山脈上的飛機鋁片殘骸在陽光下宛若銀河;著名的孟菲斯美女號,只因為完成了25次轟炸任務就被搬上了熒幕,可見派去轟炸德國的機組能熬過24次任務的數量之少。

「美國兵命金貴,美國人怕死,美國承受不起損失。」這種坊間傳言看似有理而無害,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慣性思維,進一步很可能導致危險的戰略決策,薩達姆信了,薩達姆被抽的七葷八素。類似的一廂情願,還有堅信某皇家海軍無力越洋作戰的阿根廷,堅信俄羅斯不會反擊的喬治亞,小國玩火還玩的自以為是,下場都很慘。

扯了這麼多,最後就想夾點私貨:現在有些人言必稱戰,堅信美國不會為東南某島、南海某國出頭,這些都是一廂情願。有些事情看似小,可事關美國的信譽與霸權,美帝不出來晃悠噁心你,我是不信的。對於大國來說,一切要看國家利益,去考量對方願意付出的代價,來預測或判斷其動作,不要低估任何大國保衛自身利益的膽識和承受力。都是爹生娘養先生教的,都是兩次大戰打過來的,都爆揍過小國,這裡面哪個慫過啊?


要長篇不?

不要把薩達姆想像成白痴,也不要認為薩達姆就認為美國人不敢打或者低估美國人的戰備情況,有些事情就跟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一樣,山本五十六去歐美多年,他會比你不了解美國?日本並不是信息閉塞國家,怎麼還去打珍珠港?為什麼都喜歡把薩達姆看成白痴呢?

二戰為何德國和日本會聯合打仗? - 李建秋的回答

看看我上一個回答。

其實這次情況也差不多,有時候形勢逼到那一步了,你不打成么?

中東情況……略去N字
兩伊戰爭……略去N字

沒辦法,實在太長。從兩伊戰爭後開始寫吧。

兩伊戰爭,雙方拖得筋疲力竭,伊拉克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兩伊戰爭前,伊拉克為中東第二大產油國,人均收入約3000美元,外匯儲備370億美元,但是兩伊戰爭後的伊拉克石油設備遭受嚴重破壞,石油收入大規模下滑,不及戰前的五分之一,國家開支猛增,年年赤字,伊拉克所有的外匯儲備被消耗一空,外界估計伊拉克的外債約為800億美元,其中光欠科威特的就120億,欠其他中東國家的230億,國內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高達45%,從1989年起,光支持債息就高達35億。

不僅如此,為了提高國內的戰備情況,伊拉克需要大力發展國內的導彈,衛星以及核生化能力,軍費一漲再漲,等兩伊戰爭打完後,由於國內製造業不振,大批軍人轉業造成失業率猛增,人民收入下降,通貨膨脹嚴重,1989年國民議會選舉,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只得到40%的席位,而89年東歐劇變,又給伊拉克劇烈衝擊,國內各種不安定因素一下子全部暴露出來。

這就是海灣戰爭之前的伊拉克,各位動輒喜歡討論「大國分析」「國際戰略」東拉西扯的知友們,若你是薩達姆,怎麼辦?

薩達姆採取的方式就是訛詐,一方面,以擋住伊朗禍水為由,要求海灣諸國免除伊拉克的債務,還要求海灣諸國拿錢給伊拉克重建,其中包括沙特,科威特等國,尤其是科威特。

科威特戰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外匯儲備約800億,海外資產1000億,石油年收入100億以上,另外順便說句,科威特是中東少有的及善於投資的國家,它早就預料到石油不可能使得自己安然無憂,它的海外收入已經超過了本國的石油收入。

另外,伊拉克雖為中東軍事強國,但是地理位置不好,東是扎格羅斯山脈,北面和西北是東南托羅斯山脈,西邊是敘利亞沙漠,而且這幾個方向的政治環境也不好,北面是和美國親近的土耳其,西部是長久不和的敘利亞,東邊是宿敵伊朗,要想發展,只有南面,也就是科威特。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因此海岸線至關重要,伊拉克海岸線只有50多公里,唯一的出海口還受到科威特兩個島嶼的威脅

看看這個地圖就知道了。

兩伊戰爭中,法奧港被毀,巴士拉被封鎖,石油出口只能通過土耳其和沙特的管道輸送,每年要繳納高達幾十億的管道費用。

如果能攻下科威特,第一,債務可減緩,第二,大大擴展了出海口,想那沙俄為了出海口打了多少年?

光有石油是沒用的,別眼紅別人沙特有油,你看看人家的地理位置。

就伊拉克那個地理位置,能忍到那會才吞併科威特,說句不好聽的,都很能忍了

(待續)


事後諸葛亮都好當。

戰前,至少從賬面上看,伊拉克軍隊數質量沒有結果顯現的那麼慘。

薩達姆並不期望主動進攻戰勝聯軍,而是準備依靠伊拉克地面部隊龐大的數量、堅固的工事以及對戰爭的忍耐力,長期消耗拖垮聯軍,迫使國際社會接受既成事實,戰略上看起來也算對頭。

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美軍高層對於聯軍的代價問題也沒什麼信心。


最大的問題恰恰是伊拉克不敢和聯軍撕破臉全面開戰。

如果伊拉克有決心把聯軍在中東的橋頭堡一波推下海的話,地理鴻溝可不是那麼好克服的,聯軍要付出數十倍的代價才能取得我們歷史中的那種戰果。

當伊拉克坐視聯軍在沙特這個橋頭堡悠然自得的囤積兵力和物資的時候,戰爭的進程和結果就已經決定了。


首先,薩達姆作為一個縱橫中東政壇幾十年的政治強人還沒渾到那種程度。美國牽頭出兵是基於聯合國針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頒布的660 661號決議對伊拉克實施懲戒性質的軍事打擊 並非薩達姆主動宣戰。
當年有人稱伊拉克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未免託大 但伊軍的實力是有的。
一個標準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師:  師司令部   2個坦克旅   3個坦克營   1個機械化步兵營   1個摩托化特種連   1個工程連   1個偵察排   1個中程導彈發射連   1個機械化步兵旅   3個機械化步兵營   1個坦克營   1個反坦克連   1個摩托化特種連   1個工程連   1個偵察排   1個中程導彈發射連   師部所屬炮兵旅   3個自行火炮營(直徑155毫米自行火炮)   2個自行火炮營(直徑152毫米自行火炮)   2個自行火炮營(直徑122毫米自行火炮)   獨立單位有:3個摩托化特種營,1個偵察營,1個反坦克營,1個工程營

這幾乎就是蘇軍摩步師的翻版。而這樣標準的師伊拉克有十幾個 要知道解放軍直到80年代才實現了全軍摩托化,合成化始於90年代 而伊拉克早在90年代初就做完了這些事。
彼時的伊拉克擁有數量龐大的T72和mig29 25等先進戰鬥機 反觀彼時的中國空軍才剛進口第一批su27!!三十年前的越南倚靠同樣標準的武器和戰鬥方式打得美國最終放棄了這場戰爭,伊拉克絕對有信心和底子這麼做
誰都知道伊拉克會失敗,面對美 法 英聯軍,跋扈如納粹德國都滅了,薩達姆算個雞吧? 但美軍卻用全世界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和結果打完了這場戰爭 這是薩達姆的錯嗎?裝備他有,人他有,信心他有,決心他也有,憑什麼不能打? 即便是在中美軍事差距大到絕望的90年代大陸都還有人大喊手撕美軍艦隊碾平某島,憑伊拉克一個蘇聯縮小版的實力,打一場「讓美國吃屎」的戰爭很奇怪嗎?

大概某些人總喜歡說伊拉克裝備再好也是菜雞,兩伊戰爭就是例子云雲。 大抵這些人都以為軍事強國是充話費送的,發生在1979年的那場戰爭,實際上也沒有脫離一戰末的技戰水平 你敢說這是菜雞互啄? 人好歹都是當時剛讓美國吃屎的兩個國家啊! 你們以為高科技戰爭是弄兩個程序員就能打的?真以為自己和美國親爹一樣是70年前就全軍機械化了?


不是不能打的,當時伊拉克絕對是軍事強國。

伊拉克曾號稱中東第一強國,世界上第四軍事大國。
靠著天然的石油資源優勢,創造出了一個個軍事經濟奇蹟,一度富甲一方。

但是為什麼輸呢?

咱們從兩個方面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1:

光鮮的外表下掩蓋了薩達姆治下的伊拉克各民族在經濟和政治上嚴重不平等,
石油帶來的經濟繁榮並沒有惠及到所有人。

國內就亂成了一鍋粥,這下可是不好打外戰的。

再來看一下武器數據:

伊拉克總兵力

總兵力100萬

看好了,100萬啊。

軍團司令部12個

裝甲師9個(含1個預備役師和2個共和國衛隊),機械化師5個(含2個共和國衛隊機械化師),摩步師18個(含8個共和國衛隊摩步師),步兵師31個(包括14個預備役師)總計:63個師

主戰坦克:5500輛

蘇制T-72M1 500輛,T-59,T-69 1500輛,T-72和T-G 500輛,蘇制T-62 1500輛,蘇制T-54和羅馬尼亞制TE-77 1500輛,酋長30輛。美國制M47和M60數輛

裝甲偵查車 2500輛(蘇制BRDM-2 1500輛),裝甲步兵戰鬥車 1500輛(蘇制BMP1和2型)

裝甲人員輸送車 6000輛(蘇制MT-LB 1500輛,基國制YW-531 1000輛,捷克ot-62和64型,巴西EE-11型,從伊朗繳獲的M113A和A2型)

自行火炮500門(法國制AVF1 85門,蘇制52mm283型 400門)

牽引火炮3100門(奧地利155mm 200門,南非制100門,蘇制122mm D-30 100多門,122mmM-30 400多門,以及其他各種類型數千門)

——————————————————————————————

空軍:飛機總數1048架

轟炸機中隊2個:圖-22 8架,圖-16和H-16各4架

攻擊機中隊22個:米格-23 90架,幻影 84架,圖-25 60架,蘇-20 16架,蘇-7 30架。J-6 30架

截擊機中隊17個:米格-29 30架,米格-25 25架,J-7 30架

空中加油機1架,運輸機中隊2個,訓練與聯絡飛機337架

——————————————————————————————

導彈發射架:86個,火箭炮:200門

防空導彈600多枚:蘇制500枚,法制100多枚

防空火炮400門(蘇制),直升機489架(蘇制,其中159架武裝直升機)

——————————————————————————————————

海軍

大型驅逐艦(南斯拉夫)1艘,導彈巡邏艇16艘,魚雷巡邏艇6艘,海岸巡邏機約35架(包括繳獲科威特的15架),水雷作戰艇2艘,兩棲作戰艦艇10艘,總統快艇2艘

——————————————————————————————————

簡單總結一下,伊拉克有當時可以提供的最強短程攻擊機米格29,
還有當時比較強大的T72坦克,如今某國依然在用59來回改,可見能不能可以和美國一戰。

這些數據很強大吧。

但是美國的武器庫更加恐怖,捕食者無人機,聯合攻擊導彈,甚至出現在COD裡面的炸彈之母也被美軍用在了戰場上。

最後,美國甚至不惜動用F117這種BUG一樣的神器,這根本就是不公平,現代戰爭用未來武器,所以裝備上,伊拉克很強,但是沒有美國強。

2:

海灣戰爭或許可以看作兩種戰爭觀念的較量。薩達姆從越南戰爭觀念出發,認為龐大的陸軍和一體化地面防空系統可以抵禦優勢的空中力量。但美軍採用全新的防空壓制戰術,在一天之內癱瘓伊軍的KARI戰略防空體系,運用精確制導武器對伊軍地面部隊發動了效率前所未有的打擊,最終將戰區43個師的伊軍部隊摧垮。


薩達姆通過舉債,大量採購蘇式裝備,建立起一支貌似強大的軍隊。但由於自身缺乏研究和科技實踐,薩達姆、乃至伊軍高層均無法判斷這些外購裝備的真實效能。海灣戰爭揭去了伊拉克「世界第4軍事強國」的偽面具,也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真正強大的國防是買不來的。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蘇式武器價格低廉,可以數量彌補質量差距。但在海灣戰爭中,蘇制T-72坦克慘敗於同代的美製M1A1坦克,給予人們另外的啟示。海灣戰爭的實質是美軍依靠全面領先的感測器技術,徹底擊敗以蘇式武器為主的伊拉克軍隊。海灣戰爭戳穿了蘇式武器的神話,也宣告了信息化戰爭的來臨。美軍先進的感測器技術源於西方發達的半導體工業。蘇聯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導致自身半導體工業徘徊不前,蘇式武器的發展升級也就無法跟上時代的節奏。而以蘇式裝備為主的伊拉克軍隊甚至無法意識到戰爭形態的改變,所以在海灣戰爭中,「偽強國」本質原形畢露。


=================================================================


總結:伊拉克很強,但是還是不夠強,薩達姆老師沒有認清自己的實力,所以貿然開戰。


部分數據引用自新浪。


這是一個國家崛起成為區域強國的必經之路。
只不過選錯了時間和對手。

二戰後,世界格局開始逐步確定,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成為區域強國就必須要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 這是一條修羅之路,也是一條成長之路,這條路會越走越順,但是任何時候只要走歪一步,腳下就是萬丈深淵。

軍事的本質是政治桌上的砝碼,國際外交的敲門磚。

這裡我們先不說伊拉克先說說另一位 越南。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同二戰後的美國作戰過的國家,越南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走修羅之路。越南用了20年讓美國人放棄但是光憑越南人民,是撐不住20年的。沒有了背後的中蘇,越南恐怕早已淪為美國的另一條狗。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越南選對了時間選對的地點也選好了隊伍,所以越南成功了,假若此時的越南選擇穩中求勝,作為為數不多抵抗過美軍的國家,在國際上的位置不會太差。

然而越南人再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對手,這一次,越南的好運走到了頭。所幸的是,這次的對手並沒有殺心,只是告訴這位急不可耐的小兄弟,你啊,耐威。

伊拉克也一樣,這個時代,想要被國際社會承認,最好的辦法是把老大揍了,哪怕自損八百,只要老大說一句:小兄弟身手不錯啊。 這關就過了,未來不會有人說你居然打我們老大。只會說哎呀您真厲害,居然傷的了我們老大。 這政治籌碼就足了,未來也好走。

可惜伊拉克選錯了時間和對手,伊拉克以為自己能像中國在朝鮮那樣打一場苦澀的勝利。可惜,時代變了,世界也變了,美國還是原來的那個美國,可戰爭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戰爭了。

最後 我認為到今天為止,中國這個歷史上最優秀的領袖就是毛主席沒有之一。
後半生幾乎選對了全部的選項,你說他不是穿越的,我其實是不信的。
隨便說說 輕噴


分割一下
毛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噴就噴吧,不辯。


套用「知乎」上最常用的開場白:不問「是不是」,先問「為什麼」。
誰告訴你傻達姆敢和美軍開戰的?!傻達姆要是知道美國會親自干涉,他是萬萬不敢入侵科威特的。
戰爭一邊倒的結果,一方面因為傻達姆的戰略預判錯誤,另一方面他對戰爭的準備、進程和結果,都沒有足夠的準備。
傻達姆在入侵科威特前曾試探過美國的態度,美國在摸清了他的底牌後,一方面通過駐伊拉克大使讓老薩安心,一方面開始研究各種對策。
作為一個靠政變和篡位上台的獨裁者,他的戰略眼光並不見得比一個縣委書記強多少,動了世界各大國的蛋糕肯定被痛揍的結局,戲還沒開始就已經寫好了。
中東作為連繫歐亞非大陸的「四戰之地」,同時又是石油的重要產地和通道,各大國沒有不明槍暗箭爭奪控制權的。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戰略收縮,傻達姆想填補這個空缺,就動了美帝要吃的蛋糕,所以,儘管代價可能很大,美帝也決心拿下中東。從戰前準備的那麼多裝屍袋,就看得出,白宮的領導層是下了決心的。戰未開,戰略上傻達姆就已經輸得一塌糊塗。
就好像,傻達姆想當中東地區的「一級代理權」,卻沒看透美國的直銷策略——誰讓你跟我平起平坐搶客戶啊,揍你丫啊。
當美軍開始進駐沙特時,傻達姆已經騎虎難下,退兵,則自己在國內的身家性命不保,進兵,則完全沒有底氣和目的。軍事上表現為,將部隊排在邊界的沙漠里,既沒有足夠的戰略防禦縱深,也沒有足夠的預備隊,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脆弱不堪。「兩伊戰爭」時,大國的軍事觀察家們就評價雙方,用80年代的武器,打了一場「一戰」水平都不如的陣地戰。中國在伊拉克和伊朗都派了觀察員,回來後評價說「可供參考的東西極為有限,他們甚至講坦克埋在沙子里當固定炮台使用」。
當傻達姆還在懷念跟拉姆斯菲爾德耳鬢廝磨的日子時,他是沒有決心和勇氣,去真的跟美國硬碰硬的。


應該這樣說,當時所有國家都沒有料到結果是這個樣子,解放軍當時的內部觀點是:薩達姆下屬的伊拉克軍隊雖然在武器裝備上不如美軍,但伊拉克軍隊經歷了兩伊戰爭的洗禮,戰鬥經驗豐富,士兵的作戰意志遠勝於美國軍隊,又是本土作戰,後勤壓力小。而美軍是勞師遠征,後勤壓力大,雖然有空中優勢,但戰爭的最後結果是靠地面作戰決定的,而地面作戰又恰恰是美軍的弱點,加上美國國內對傷亡的承受能力差,所以戰爭將呈現僵持局面。
正是由於解放軍的這種結論,在當時的聯合國決議上中國投了棄權票,準備當戰局僵持時,出來進行斡旋,以顯示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結果戰爭的結果讓當時解放軍的高層感到一陣寒意。
而俄羅斯軍隊到21世紀初都有很多將領認為海灣戰爭,伊拉克之所以會戰敗全是伊拉克軍隊士兵作戰意志太差,軍官的指揮能力太差,如果是換俄羅斯軍人,戰局肯定不會失敗。
連當時美軍內部都覺得會付出較大的傷亡,都連忙趕製了很多裹屍袋,結果沒想到戰事進行的這麼順利,要不是薩達姆政權還有牽制伊朗,以防伊朗做大的作用,當年美軍就打進巴格達了。


薩達姆敢於拚死一戰是考量了敵我局勢的,並不像戰果顯示的那樣是毫無頭腦以卵擊石。但跟尼赫魯一樣,他的考量是過於強調了對己方有利的態勢,而低估了對手。

在此之前,伊拉克打了八年兩伊戰爭,磨練了軍隊,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而美國剛剛經歷十年越戰泥沼,軍隊干預能力被外界甚至是自己看低。薩達姆敢於一意孤行一是低估了美國干預的決心,二是認為自己有實力與美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兵車相會。中國等國也大致持相同看法,辛災樂禍的等著看美軍掉進另一個越南。

但事實是美軍總結了越戰,按照新的戰爭形式建設軍隊。其作戰思路完全不是薩達姆想像的大兵團陸地決戰,戰役之順利,所付之損失遠遠低於美軍自己的估計。薩達姆做了美軍信息化戰爭的第一個刀下之鬼,也讓中國等大吃一驚。

再說說尼赫魯。他認為當時中國和美蘇同時交惡,而印度和美蘇都有交情,中國必然不敢和印度開戰,此時就是提出領土要求的絕佳時機。事實也的確如此,但他沒有考慮軍事因素,沒想到印軍如此不堪一擊。

所以廟算者抱一時之僥倖,高估自己低估對手,那是要吃虧的。


當時圍觀者都沒想到美軍的實力那麼強大啊。
起碼土共的解放軍看完戰爭過程,都傻了。


雙方都十分錯誤的估計了對面的作戰決心以及軍事實力。

開戰前

薩達姆:美軍?觀摩過好幾次了,也就那樣吧。硬頂幾個月就好了。

聯軍:這次搞不好還得一點點啃骨頭希望啃的是脆骨…

開戰後

薩達姆:尼瑪說好的硬頂幾個月呢。

聯軍:尼瑪突擊速度太快後勤要跟不上了。

土共的內部戰棋推演被聯軍實力打臉。


薩達姆當年沒想到美國會動手的,在他認為他們的軍事實力是相近的。即使打起來也能維持一個僵局的。
確實,在當時除了美國初步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其他國家只是有個概念,怎麼用大家都不知道。(至少我兔這麼看,的這也是隨後幾年大力發展軍事科技的原因)
但是打起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空軍,陸軍完全被美國吊打。美國飛機,坦克,直升機都是在可視距離之外就發動攻擊了,防護掩體被輕易擊穿。結果成了美國單方面秀肌肉。
海灣打完後全世界都震驚了,美國當時的霸主地位在當時看來是不可撼動的。
順帶說下一個國家的統治階層真的是一個的靈魂,看看小布希和溫總的對比就知道了。


第一次海灣戰爭,伊拉克為什麼敢和聯軍開戰?

文言文的歷史和漢語言的歷史能不能放下?

讀萬卷書,並不代表行萬里路。

不是伊拉克要和聯軍開戰,而是聯軍(美國)必須打壓伊拉克。

至於戰爭的借口,何患無辭。

1、先講全局。

全局懂了,戰爭的局部就好理解力。

美國唯一的優勢就是十一個航母戰鬥群形成的絕對制海權,對於制海權,最關鍵的就是石油,石油才是戰爭真正的核心,即使是爆發核戰爭,只要有石油就都能笑到最後。

布熱津斯基美國的教父,他也承認亞歐大陸的聯合可以顛覆美國的第三羅馬帝國。

布熱津斯基_百度百科

假如2015年朝鮮戰爭一開始,中國立刻出兵中東、印度和東南亞,因為以上三地才有戰略價值。而美國沒有和中國一個數量級的陸軍。俄羅斯將會迅速出兵歐洲,在歐洲建立歐洲自治聯盟,讓你們想不到的是最歡迎的是長期被美國打壓的英國。

假如中俄不翻臉,不爆發二戰時期那樣的蘇德戰爭,其實美國就已經輸了。

中國將會修建高鐵一直修到白令海峽,俄羅斯會從非洲出兵,攻擊美洲大陸柔軟的腹部,阿根廷、巴西,然後沿海岸迅速向北推進。

中國和俄羅斯為了延續自己的意識形態,會毫不留情的徹底剿滅美國最後的有生力量。

所以美國地緣政治學家基辛格於1971年7月9日秘密訪華。

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

對於美國而言,割裂亞歐大陸,遏制印度發展(印度製造),拉攏中國(中國製造),打壓歐盟(大西洋湖),恐嚇俄羅斯(北約東擴),駐軍中東(軍事基地以色列等),就是美國亞歐地緣政治邊緣化戰略的全部。

對於美國而言,最最後悔的就是蘇聯的垮塌,現在的美國因為亞歐地緣政治邊緣化戰略的成功,導致沒有熱點,所以自己只能閉門造車,打造恐怖分子、邪惡軸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本拉登、ISIS等所謂的敵人。

奧巴馬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和戰術制定者,是一位非常犀利的進攻大師,是一個非常睿智的奔放流選手,換言之他正在破壞地球村的世界秩序。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居然還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假如失平衡,世界大戰將會重啟,即使是核武器也擋不住政治家的野心。

有些人呵呵,我也只能噓噓。人類社會歸根結蒂都是人壓迫人的制度,究其所以還是資源稀缺和分布的不均勻導致的。

2、中東事務

開講大棋局的中東局部。

美國對中東的態度,就是拜把子(土耳其)、摻沙子(以色列)、丟石頭(兩伊戰爭)、攪混水(中東戰爭)、打棍子(伊拉克戰爭)等,目的就是石油開採完以前,不能讓中東統一,或者說不能讓奧斯曼帝國統一。


傻大木沒有想到美國居然那麼厲害。
海外戰爭第一次展現了現代戰爭模式是什麼樣的
這其實是美國留給蘇聯的絕招
但是蘇聯解體了沒用上,於是殺雞用了牛刀宰了伊拉克。
傻大木印象中的戰爭還是如二戰時一樣的作戰模式:美、伊地面部隊大規模交戰,坦克大炮對轟。最後美國人怕死人太多而結束襲擊。結果,美軍空襲38天,地面只用4天就結束了戰爭。
戰爭的結果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包括俄羅斯和中國的軍隊高層。中國這才結束了「軍隊要忍耐」的指導思想。


老實說,我是覺得美國人實際上坑了傻大木一下子,傻大木絕對事先對美國人透過風氣,而美國人私下裡給了模稜兩可的答覆,讓傻大木覺得有機可乘。

至於老美為什麼要搞它一下子,很簡單,老美和阿拉伯其他國家不允許存在一個地區強權。大木手裡100萬軍隊,當時所謂的地區軍事強國沙特才不過10萬。從老美和盟友看來,這傢伙就是個怪胎,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剷除掉是必須的。

從傻大木的角度看,一定是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有這個強烈的需要,也就是國內的矛盾達到了極點。當時負債纍纍,這100萬軍隊養不起,直接退役那又是下崗失業,會成為政權的極大不穩定因素。不如以戰養戰。

至於拿慈禧說事的可以歇息了。薩達姆當時正當壯年,而是是在戰火和權力鬥爭中成長起來的,時代也不同了。慈禧是不能與之相比的。事實上當時其他有經驗的軍事強國也是抱著看美帝熱鬧的態度來攪和的,希望美帝深陷泥潭。但結果呢。。。。


薩達姆的無知,我看以前兩伊戰爭的書。發現薩達姆就是軍事上的白痴。他搞點政治還可以,但是玩權術的後果是,沒人多少人和他說真話。海灣戰爭的時候已經是90年的事情了。之前發生的馬島戰爭軍事就已經發生了改變。精確制導武器的應用他應該早就知道,還有美國80年代的巴拿馬危機。已經使用了F117戰機,所以美國的信息戰爭模式他已經了解一點。但是沒有人給他做科學的測評,他還是軍事思想落後,就拿他在兩伊戰爭中的表現來說,他居然讓自己的坦克部隊埋在沙子里,沒有發揮像以色列軍隊閃電戰,導致伊拉克的外債高抬,不得用自己的軍事優勢訛詐周邊國家。最終失敗。


其實大家應該看的出來,伊拉克在當時並不是軍事弱國,但是聯軍實力更為強大,伊拉克唯一能制勝的機會是在盟軍集結之時,先發制人。(寫的有點像鐵血)比如,你玩星際,雙方都200人口,但盟軍是三攻三防的母艦虛空黃金艦隊,你是一堆槍兵,同人口完全給碾壓。歷史是盟軍50萬大軍集結完畢,了還過了好久才發動沙漠風暴行動,準備這麼充足。伊軍若能先行進攻,估計盟軍要打一場諾曼底登陸了,不過這都是馬後炮了


薩達姆:不是我要打仗,是美國選了我,讓我去打仗。


因為美國之前一直是支持伊拉克的,薩達姆不會預料到美國會攻擊他,說白了還是利益,伊拉克有石油,烏干達之類的美國就懶得管了。


推薦閱讀:

如果和緬甸打仗,中國能打贏嗎?
如何看待阿勒頗突然停火政府軍同意反對派武裝從包圍圈內撤出,美俄疑似達成秘密交易?
當下(2017年)國際社會中,沙特的國際影響力能否超過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古代的軍事奇才放到近代或者現代,有能力指揮戰爭嗎?
如何看待土耳其擊落俄軍轟炸機?

TAG:軍事 | 伊拉克 | 現代戰爭 | 海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