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吃大米的人多還是吃麵粉的人多?

除了食用人口,分布情況是怎樣?還有哪些是世界上分布較廣或者食用人口較多的主食?如果再能介紹下國內主食的變化就更好了。


問這個問題的題主好可愛哦~

為樓主這樣有探究精神的吃貨點個贊。

在中國的許多飯館,服務員都會在點餐結束時向食客拋出一個終極哲學難題:吃什麼主食?米飯水餃麵條還是饅頭?大米和白面(小麥粉)是中國人飯桌上最常見的主食,我們都非常熟悉,日日也離不開它,但要給它們排一個龍虎榜,討論出哪一種被人吃的更多,還是把本流浪漢難住了……難在哪呢?我先舉幾個栗子來讓你們感受一下這個問題的複雜性:

  • 為什麼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圖阿雷格人不吃大米,是他們不喜歡吃嗎?
  • 為什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許多人終日以地瓜為食,甚至落下了嚴重的腸胃疾病,是他們不喜歡吃白面饅頭嗎?
  • 為什麼在哥倫布地理大發現後,在以前從未見過玉米和馬鈴薯的亞非歐洲,玉米和馬鈴薯一躍成為主要糧食作物?
  • 為什麼魚米之鄉的湖廣人也吃麵條,無面不歡的山西人也吃米飯?有可能準確的統計出每一個地區每一個人對主食的獨特偏好嗎?

感受到了嗎?即便是「吃」這麼私人的一件事,也往往不能由自己的意志做決定。人們的飲食文化,受到了糧食作物種植範圍、農業育種技術發展、物流水平、糧食產量、物價,甚至宗教和民間習俗的影響,這些影響時刻在變化,人們的口味也隨之快速改變。所以,無論是以飲食範圍、食用總量、總產量為標準,都無法準確的統計出哪一種作物是「被更多人吃」的——這就是我對題目中問題的回答。

而對於題主關心的主食作物分布、其他主食作物、中國主食變化等問題:

在我們這個小小的藍色星球上,生長著3萬多種可食用的植物。其中的10種佔了人類植物性食物總量的90%——它們是玉米、稻穀、小麥、馬鈴薯、木薯、高粱、甘薯、大豆、芭蕉和大薯(數據來源:新浪微博@游識猷),我們一般把它們稱之為——糧食作物。

而在這些糧食作物中,有三種最為重要,即玉米、小麥和稻穀,這三種作物養活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口。其中,玉米在產量上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統計數據,2013-2014農業年(7月至次年7月)全球玉米總產量達到了9.833億噸;小麥的產量緊隨其後,同期全球產量為7.137億噸;水稻產量位居第三,全球總產量為5.031億噸。(謝謝 @昱昱提醒,此為脫殼後的大米產量)

玉米

玉米是在大約1萬年前由墨西哥印第安人從大芻草馴化而來的。當時的美洲大陸可不像今天這麼富庶,印第安人從白令路橋來到美洲之後,才發現這嘎達也太坑爹了,不是大沙漠就是大雨林,適合馴化的動物植物種類也比亞歐大陸少得多,幸好發現了玉米這個大寶貝兒,又耐寒又耐旱,產量高還好吃。可以說,如果沒有玉米,以美洲這樣的自然條件,印第安人是不可能發展出瑪雅這樣的帝國的。

1492哥倫布地理大發現之後,把玉米、馬鈴薯和番薯從美洲引進了舊大陸。玉米很快成了非洲、亞洲和歐洲的主要糧食作物,尤其是在亞洲,因為玉米和番薯的大量種植,一舉解決了饑荒問題,各國人口激增。而在玉米的老家——美洲,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除了做墨西哥薄餅之外,美國人每年還把大量的玉米用來生產生物酒精,不知道非洲那些吃不上飯的黑叔叔們看到美國人用寶貴的糧食驅動汽車會作何感想,有錢任性啊。

全球玉米產地圖(wikipedia)

小麥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植物的種子在成熟後會自然脫落,這是一種播種的策略,但對人類來說,從地上一粒一粒的撿拾小種子,內心一定是崩潰的……在一萬多年前的某一天,生活在新月沃地的古人偶然發現,有那麼幾棵野生小麥變得不太一樣,它們的種子成熟之後不再脫落,而是一穗一穗安靜的待在夏日的斜陽里(當然咯,那時的麥穗可比現在小得多)……這可能就是人類對小麥最早的馴化故事了。

今天的中國是全球小麥第一生產國,但其實直到公元前3000年小麥才被引入中國。它表現優異,很快就取代了本土物種蜀、黍,成為黃河流域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不過,當時的中國缺乏研磨器,對小麥的烹飪方法一度是和米飯那樣,直接蒸煮成飯的,那種粗糙的口感,想想都酸爽……

全球小麥產地圖(wikipedia)

水稻是我們的老祖宗送給世界的禮物。在鄱陽湖周邊的考古發現了12000之前的稻粒,但還沒有實際證據確定它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最晚在8200年前,長江中下游、珠江流域都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水稻栽培技術,後來又以中國為中心,傳播到了印度和東亞、東南亞的其他地區,並最終形成了稻米文化圈。

稻產量高,烹調簡單(不用磨成粉就能直接蒸煮),歷來是東亞、東南亞、南亞居民喜愛的主食,在日韓朝甚至是占統治地位的第一主食,不過出了這個範圍就很少有人食用了。美國和巴西也有水稻的種植,但主要用來出口。

全球稻穀產地圖(wikipedia)

除了這三種,還有幾種糧食作物也非常重要,比如馬鈴薯和甘薯,多虧了高產的它們,幫助全球許多地方的饑民熬過了災荒(也包括建國初期的我們的父輩);芭蕉、大薯特別適應熱帶地區高溫濕潤的氣候,在大多數的熱帶國家它們是舉足輕重的主食;以大豆為代表的豆類也頻繁的出現在全球各地的餐桌上,它們提供的優質蛋白甚至可以媲美肉類。

那麼,要說到我們中國人的主食變遷,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五穀」。最早提到「五穀」這個概念的是孔老夫子的《論語》,它記載的五穀分別是:稻、黍、稷、麥、菽。然而在《大戴禮記》里,五穀變成了:麻、黍、稷、麥、菽。後來出了個和事佬呂不韋,在他的自戀體著作《呂氏春秋》中,乾脆擱置爭議,把五穀變成了「六穀」稻、黍、稷、麥、菽、麻

  • 我們就不贅言了
  • 就是大麻的種子大麻子,這個東西怎麼能作為五穀到現在大家也沒吵出名堂……
  • 就是黃米,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的主食之一,在小麥傳入中國之前,黃河流域一度是以黍為主食的;
  • 就是粟,也就是小米,和上邊的黃米一樣,都是黃河流域最早的主食,路邊的狗尾巴草大家見過吧,沒錯,小米其實就是從一種狗尾巴草馴化而來的。在小麥流入中原之前,中國的飲食文化是南方稻米,北方黍粟;
  • 就是大豆,年輕的時候又叫毛豆……大豆直接烹飪口感並不好,炒黃豆當零嘴吃還可以,當成主食可就有點……但它被神奇的點化為豆腐之後,就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神話……除了直接吃,大豆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榨油。

玉米、馬鈴薯和甘薯在明末時期被引入中國,很快就成了重要的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例,嘉靖34年(1555年)的鞏縣縣誌上首次出現了對玉米的記載,不到一百年後,神州大地已經處處都是玉米田,人人都依靠玉米為食了;馬鈴薯在引入中國後長期作為一種蔬菜存在,其實它的澱粉含量很高,種植起來也非常容易,是一種非常好的主食選擇,現在國家已經啟動了馬鈴薯的主糧化戰略,估計用不了多少年,馬鈴薯麵粉之類的主糧產品就會成為我們餐桌上的常客了。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有玉米這樣海外舶來的新寵,也自然有被趕下餐桌的舊愛了。小米和黃米雖然被小麥奪去了老大的地位,但至少還可以偶爾出現在餐桌上,還有一種叫做菰的主食可就慘得多了,其實啊,人們並沒有結束對菰的種植,只不過不再稀罕它的種子,而是對它染病後腫大的肉質莖更感興趣,它是什麼呢?老闆,來盤茭白炒肉絲!

茭白(菰)田

就說到這吧,我已經餓壞了……

遠處蔚藍天空下,涌動著金色的麥浪
就在那裡曾是你和我,愛過的地方
當微風帶著收穫的味道,吹向我臉龐
想起你輕柔的話語,曾打濕我眼眶

  • 10.7修正了玉米、小麥的圖
  • 沒有準確答案就是我給標題問題的答案啊……
  • 除了標題問題之外題主題干里還有其他問題你們都不看題乾的嘛……

http://weixin.qq.com/r/mzrfxw3EGFBnrUmk92_J (二維碼自動識別)


題主題目中說「吃大米的人」和「吃麵粉的人「,結合問題描述,我推測題主的本意應該是說」主食為大米的人」和「主食為麵粉的人」。以下是正式作答:

如果按人口數量排序的話,目前世界上以大米為主食的人比以麵粉為主食的人多。全世界超過35億人以大米為主食,超過世界一半人口[1][2][3][4][5] (這五個標號為資料引用,在文末可見,下同)。以小麥為主食的人口數量全球共有25億,佔世界總人口數量的35% [6][7][8]。 大米、小麥和玉米是三大主食作物,人類消耗的熱量中,三大主食共提供了42%,其中大米佔了19% [1]。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也曾對三大作物在全球範圍內多個國家的食用情況(沒強調是否作為主食食用)作出統計[9]:

根據此表格可得到,只有少數國家的主要食物來源於單一穀物(玉米、水稻和小麥的一種),大部分國家的主要食物都包括3種穀物。而具體各個國家的民眾吃過了哪種食物數據中沒有明確指出。而根據我們國內的經驗,幾乎每個人從小到大,麵食、大米以及玉米三種都吃過,估計其他很多國家也會有相似的結論。所以如果不按主食來統計的話,吃過大米的人數和吃過小麥的人數應該旗鼓相當,很難判斷誰多誰少。

接下來分析產量情況。在三大主食中,玉米的總產量最高,從2001年開始,玉米的產量逐漸與水稻和小麥的產量拉開了距離。而大米和小麥的年總產量很接近,有的年份是小麥高於水稻,有的年份則相反,近幾年是水稻的產量比小麥高[10]。

最高票作者 @一個男人在流浪 所給的產量數據可能會引起誤導: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統計數據,2013-2014農業年(7月至次年7月)全球玉米總產量達到了9.833億噸;小麥的產量緊隨其後,同期全球產量為7.137億噸;水稻 產量位居第三,全球總產量為5.031億噸。

在糧農報告中,7.137噸所指的是小麥未脫殼的產量數據,而5.031億噸的大米是指碾磨稻米報告中註解第一條就指出:Rice production is expressed in milled terms,稻米產量指的是大米產量),而非稻穀(或水稻) [11][12]實際上稻穀的總產量是7.41億噸[13]因為水稻在國際上是以碾磨大米貿易為主的,所以糧農報告中給出了碾磨稻米的產量數據,而小麥通常以完整麥粒和研磨成的麵粉的兩種形式進行國際間貿易。

下圖是根據FAO提供的數據[13]製成表格:

為了更直觀體現三者從1993年到2013年之間的產量變化,下面繪製出三大主糧產量折線統計圖:

註: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農作物數據有2個出處,早期提供的是:http://faostat.fao.org/site/567/DesktopDefault.aspx?PageID=567#ancor,此處的數據從2014年10月23日起不再更新,糧農提供了統計數據的新網址:http://faostat3.fao.org/browse/Q/QC/E,這兩網址的所提供的數據有的會有小差異,統計圖是根據後者所提供數據製作。

除了比較糧食產量外,糧食的食用率同樣也是相當重要的數據。水稻總產量的78%供人類食用,小麥則為64%,而玉米僅有14%[1]。 稻穀絕大部分為人類所食用,只有很少一部分作為動物飼料(2000年以來數據均低於1/12),也有小部分留種和作為釀酒、醋用途,極少用於工業用途(如糯米膠);而玉米主要作為動物飼料和轉化為乙醇在工業上利用,只有少部分供人類食用;小麥大部分也作為人類的食物,另外有1/6作為動物飼料 [13]。有的答案提到說南方秋季米用於喂牲畜,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一方面南方水稻口感差一般是早季,秋冬季收割的是口感好的水稻,另一方面,即使是口感不好的早季水稻基本上也是供人類食用的。而作為牲畜的飼料其實是米糠,是稻穀脫下的殼。

在世界範圍內,以大米或小麥食的人口分布與對應的大米或小麥種植區域分布大體上是對應的。玉米在很多國家都種植,且是常見的食物,但一般不是第一主食。以下是幾種主要作物的產量分布圖[14]:

圖中分別對應以下幾種作物:Maize-玉米,Rice-水稻,Wheat-小麥,Soybean-大豆。

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與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亞洲的大米需求量佔了全世界的90% [1]。 在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以及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幾乎全部人以大米為主食,而中國、印度等國,以大米為主食的人口均超過了全國人口的一半。目前全世界總人口73億,亞洲的總人口將近4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60% [15]。 在非洲,馬達加斯加以及西非多個國家的水稻已成為第一大農作物[16][17][18]。而在拉丁美洲,古巴的大米也是當地人的第一主食[19],在秘魯和哥倫比亞等國,水稻也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20][21]。雖然生產大米的區域分布較為集中,但是幾乎都落在了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與水稻種植區域高度集中不同,小麥的的種植在世界範圍內分布的更加廣泛,而且在所有農作物中種植面積最大[22]。與水稻類似,主食為小麥麵食的地區一般都為小麥產區。其中中國、印度和美國三國的小麥產量最高,三者產量合計佔了世界小麥總產量的40%左右[23]。除了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外,幾乎全部發達國家的第一大主食都是麵食,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各國以及南非。中國和印度以麵食為主食的人口也接近其人口一半。小麥也是巴西、阿根庭以及中東地區的主要糧食。從世界範圍看,發達國家的小麥產量富餘,每年大量的小麥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和用於牲畜飼料,在歐盟地區用作飼料的小麥數量占其總產量的42% [24];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小麥產量則入不敷出,像亞洲的中國、印度尼西亞、非洲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每年都需要從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進口大量小麥[13]。

這些微小的穀物養育了全人類,歷經人類文明史幾千年。不管人類科技多麼發達,人類始終離不開大地的母親,離不開穀物的種子。

如谷之歌,紮根土裡。與風共存,與種子越冬,與鳥歌頌。——宮崎駿的動漫《天空之城》

參考資料:
[1] The global staple
[2] IRRI - Rice Almanac, 4th edition
[3] Rice Facts http://www.usriceproducers.com/files/187_Rice%20Facts.pdf
[4] Around 3 billion people eat rice every day
[5] The Asia Rice Foundation: Let"s Eat
[6] Facts about wheat / Fact Sheets Infographics / Media resources / News / Home
[7] http://utah.agclassroom.org/files/uploads/Wheat.pdf
[8] http://www.idrc.ca/EN/Resources/Publications/Pages/ArticleDetails.aspx?PublicationID=565
[9] http://www.fao.org/docs/eims/upload/276937/mp3_gcard.pdf
[10] 農作物數據統計 FAOSTAT
[11] 糧農組織穀物供需情況簡介 | FAO ,
[12] GIEWS-糧食展望
[13] http://faostat3.fao.org/browse/Q/QC/E
[14] Land Use in Agriculture
[15] World Population Clock: 7.3 Billion People (2015)
[16] 馬達加斯加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17] 馬達加斯加大米進口持續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18] 西非諸國推進水稻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19] 古巴推動水稻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20] 秘魯農牧業簡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21] 哥倫比亞農業概況
[22] archive.org 的頁面
[23] http://faostat.fao.org/site/339/default.aspx
[24] http://www.feedipedia.org/node/223


我第一反應也是用產量計算。

(數據來源:FAOSTAT)
如上圖,玉米產量遙遙領先,稻穀以微弱優勢領先小麥居第二。最近五年都是這個樣子。

問題是產量計算方式和用途。

小麥大約只有75%可以製成麵粉;25%的麥麩少量用以製造所謂粗糧養生食品,剩下大部分都餵雞餵豬了。
稻穀的出米率則一般不到70%;副產品碎米和米糠用來釀酒、餵雞餵豬。南方那些兩季稻三季稻貌似大部分也是餵豬的(我不懂農業,如果你們有人吃,勿見怪)。我也不知道最後真正當主食的率是多少,拍腦袋隨便說個60%吧。
玉米餵豬的比例更高一些,產量的一大半都當動物飼料用的,這裡就不提了。

總之這麼說來,從產出率上看,小麥比稻穀高一些。

但是且慢。

用麵粉做的食物,主要分為死面和發麵,不管哪種都主要是麵粉加水,量在2:1左右,也就是說一斤麵粉出一斤半麵條或者饅頭
而煮大米,米和水的量基本是相等的,或者水甚至多一點。也就是說一斤大米出兩斤到兩斤半米飯

這麼一來,似乎稻穀的利用率又比小麥高了。
再往下算難免又牽扯到要吃飽一頓飯,米飯和饅頭的量是否相等,比如是不是能吃半斤饅頭的人吃米飯得吃六兩才飽。好像小麥又扯回一點優勢。
但是吃米飯一般都有很豐富的配菜,不像麵條烙餅就是死吃面。所以還是稻穀效率高。
要這麼說的話,那還得考慮主要吃麵包的西方國家人民還喜歡吃土豆,不像中國吃米飯的人主食基本只有米飯,換句話說由於土豆提供了澱粉,麵包的比例可以下降,同樣量的麵粉可以養活更多人。
那你不得不談中國、印度、日本、東南亞的人口數量,在世界人口中占的巨大比例,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就變成貧嘴張大民算餛飩了。

你們廠夜班費6毛錢,我們廠夜班費8毛錢。我上一個夜班比你多掙2毛錢,我要上一個月夜班就比你多掙6塊錢了。看起來是這樣吧?其實不是這樣。問題出在夜餐上面。你們廠一碗餛飩2毛錢,我們廠一碗餛飩3毛錢,我上一個夜班才比你多掙1毛錢。我要是一碗餛飩吃不飽,再加半碗,我上一個夜班就比你少掙5分錢了,不過你們廠一碗餛飩才給10個,我們廠一碗餛飩給12個,這樣一算咱倆上一個夜班就掙得差不多了,就沒有什麼區別了。可是你們廠的餛飩餡兒肉擱的多,算來算去還是我們廠虧了。表面看起來你們廠的夜班費少幾毛錢,實際上1分錢都不少!雲芳,你覺得呢?

感覺心好累。


我是南方人 在北方上學 今年大三
三年了 某位舍友經常這樣問我
「你們那裡為什麼不吃面呢」
「吃啊,挂面嘛」
「挂面在我們這就不算面」
「哦」
「那你們為什麼不吃面啊」
「南方一般吃米飯」
「在我們家,米飯是沒時間做面了才做的,是我們家最簡單的飯,一年吃不了5頓」
「 你們家真厲害」
「你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米粉啊」
「因為我們那沒有面所以只能吃米粉」
「我就說嘛,怎麼有人不喜歡吃面呢」


我真想把湯潑她臉上告訴她我是一個潑婦


很多人,道聽途說,走過的地方不多,或者簡單粗暴的用南北方人劃分,得出的結論錯的離譜。

東北地區,吃米飯為主,京津地區,一半一半,吃麵食的種類和頻率不會超過一個廣東人,香港人日常吃的面更是遠遠超過某些南方人,他們算南嗎?

還有米粉腸粉,雖然是米吧你說跟面做的區別多大?廣東人常吃的各種點心算不算麵食?南方的小籠包湯包叉燒包差北方包子哪點?

也就是餃子南方人吃的少點,可是餛飩吃的多啊,鍋貼也不少啊。

請問某些自稱不吃麵食的南方人,你家鄉食物貧瘠到什麼地步?

只有西北山東確實麵食為主。

而且歐洲人吃米也常吃米,超市裡到處是賣米的,大學食堂一半時間有米飯搭配的菜,只不過他們直接水煮,容易夾生,不如咱們的煮法香,但這不代表歐洲人不清楚國人的米飯是什麼樣子,因為歐洲日餐中餐韓餐越南快餐太多太常見了。


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大米並非一種非常優質的主食。

因為大米的蛋白含量實在是太低了(粳米的蛋白含量幾乎為零,麵粉9%,玉米8%),也就是說如果你習慣用大米作為日常主食的話,那一定要有意識地額外補充蛋白質,才能滿足足夠的蛋白攝入量。歷史上以大米為主食的地區都普遍存在著蛋白攝入不足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吃了幾千上萬年大米的亞洲人的身材相對其它人種更為矮小的原因。

另外,對於現代人來說,在日常食譜中有大量的糖、油脂的成分,這些都是純能量物質,可以說在現代人的營養結構中能量的攝入水平是遠遠超過正常需要的,這種情況下每頓飯再幹掉兩碗米飯,那等於從根源上把自己置於體重超標的危險之中。所以只要你是一個正常吃飯吃菜,每天吃點零食,偶爾喝瓶飲料的現代人,那米飯每頓飯象徵性地吃兩口就行了,多吃的量都會變成脂肪,成為讓你在健身房每天花幾十分鐘要消滅的東西——何必呢?

那不吃米飯餓了怎麼辦? 一般來講,可以吃點麩皮,玉米芯等等填充料,沒營養又頂餓。


2014年全國水稻產量是2.064億噸,小麥是1.26億噸。
世界稻穀產區主要集中在亞洲,其稻穀播種面積佔全球的近90%,產量佔全球的91%。其次是南美洲(3.2%)、非洲(2.9%)、北美洲(1.4%),中美洲、歐洲和大洋洲合計僅佔2.5%。按經濟發達程度分,發展中國家佔95%,而發達國家的總和還不到5%。
從各大洲的分布看,小麥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面積約佔世界小麥面積的45%,其次是歐洲,佔25%,美洲佔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佔5%左右,各洲小麥產量分布情況與面積比重大體一致。
2015年全球小麥產量估計是7.28億噸,全球大米產量預計為4.766億噸。
所以應該是世界上吃小麥的人比較多吧。
數據在網上都能找得到,不提供數據源鏈接了。


在家鄉的時候,服務員會讓選擇是米飯還是麵條還是餅,來南方就會直接說要碗米飯,結果上來的是一盆米飯,一盆米飯,一盆米飯……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嚇壞了好么


世界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稻米,玉米。食用人數排名也是如此,已有回帖很詳細所以我不再贅述。
除了此三種,還有很多糧食類作物:
糧食作物是人類作主食食用的作物,它包括:
①以籽實為收穫物的穀類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小黑麥、玉米、高粱、穀子、糜子等;
②以種子供食用的主要有大豆、小豆、蠶豆、豌豆、綠豆、扁豆等;
③以塊根和塊莖為食用部分的主要有甘薯 (亦稱白薯、地瓜、紅苕、紅薯)、木薯和馬鈴薯。
比如藏族,長期以青稞為主要糧食。彝族則以蕎麥為主要糧食。
南美洲有一種主要糧食作物藜麥,是玉米馴化成功之前的印第安人主食。
寮國是糯米為主食。
衣索比亞畫眉草(苔麩)在全世界都是一種草,牧草,唯獨是衣索比亞人的主食。
木薯,以及芋頭則是亞非的熱帶地區的土著的主食。
馬鈴薯即土豆,在傳入歐洲以後,就變成歐洲人的主食了。
甘薯往往和其餘薯類和米麥共同為主食,因為它營養不夠充分,主要是澱粉糖類,缺乏蛋白質,單一攝入甘薯,容易造成蛋白質不足的營養不良。
也有極少地區無法種植糧食,以肉類為主食。
比如說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為了攝入足夠營養,只能吃生肉。他們的食品幾乎全是肉類,只有少許草葉,野果。
還有一些非洲國家,以香蕉,芭蕉為主食。
現在大麥,黑麥,燕麥大多數都用於畜牧業,但歷史上人類也做主食長期食用。實際上,馬牛等大牲畜的精飼料就是人的口糧啊!比如綠豆,黃豆,燕麥,都是喂馬的精飼料的主要選擇。


-__ __ 附圖__ _ _ 答案偏題,自身經歷,大學在北方面食大省,老家在福建閩東小鎮,現在坐標福州。在家裡早上吃早飯一般是三塊錢一大碗的拌面,沒錯!!!三塊一大碗!!!和空心菜或者其他青菜一起下鍋撈熟,用油、醬油之類拌勻,上桌錢再加一勺肉沫和香菇沫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東西炒出來哨子!再來一碗燉罐湯青草小腸、白蔻砂仁燉鴨胗、花生百合清草燉豬肺、乾貝燉排骨、青草燉排骨、青草墨魚……之所以羅列這麼多因為實在是太愛了!!! 每次打開大蒸鍋挑選燉罐的時候總有每樣來一份的衝動啊!拌面的靈魂是各家麵店的油,娘親年輕時給我們在家做拌面結果遭到一致嫌棄,因為年輕單純的娘親用的是最簡單的桶裝油。須知各家拌面檔用的油都是用洋蔥、小蔥頭還有又是其他七七八八的香料練出來的。現在在外面工作早餐就是兩個包子一杯豆漿解決,巨懷念家裡的拌面和燉罐啊!上大學的時候室友聽到我這麼個南方人早餐居然是面的時候個個都很詫異。家裡早餐也有拌粉包子饅頭煎包之類,只是個人口味獨愛拌面!!!!!!

另附幾張平時常吃的
清湯麵

煎包!!!!!

大腸粉扣!!!!

扁肉!!!


好像離題了,我說的是麵條,不是麵粉
我是北方人,從小吃面長大。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米飯是比較主的主食。
我真的想說,不是其他地區人不喜歡吃麵條,我去過歐洲,中東,北美,南美,還有亞洲這個幾個國家。我試吃了這裡所有我能見到的麵條,真心話,吃米飯吧,他們的麵條難吃到爆炸。
現在我在美國上學,頓頓米飯...
實在是太想吃面了,就去哭著吃一碗日本的烏冬面~為什麼哭?因為難吃。
米飯全世界一樣,所以現在我更喜歡米飯
ps 除了我和另一個北方的哥們,從沒見過人類吃過麵條,哪怕是烏冬面之類的。


好吧,糧農組織估算的,2015年度小麥產量預計為7.28億噸(製成麵粉大概5.8億噸),大米產量預計為4.766億噸,所以從這個產量來說,吃米食的還是少於吃麵食的。


排名第一那個答案就是現在知乎上大部分所謂的好答案
其實和問題屁關係沒有
扯了一大篇 也沒回答問題的關鍵
我是弄不明白的答案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贊

種植多和產量多 能和 吃的人多少 掛上等號嗎?


沒有實地調查但是說一下個人理解。我覺得應該是吃米飯的多。因為北方人說的吃飯包括麵食米線米飯各種粉什麼的,但是南方人的吃飯是真的只是吃!米!飯!剛到南方上學,室友說明天不想吃飯了,我的崇拜之心有如滔滔江水,覺得作為吃貨一天不吃飯(以為她是為了減肥)這種精神是可歌可泣的。第二天中午看她拎著麻辣燙,琅琊土豆,還有生煎回來了。我說你不是不吃飯嗎?她說,對啊,沒吃飯啊,我吃面。還揚了一下手。

有次問寢室長中午吃了什麼,她說吃了飯,我問什麼飯,她說米飯。
這個一直被我當成段子。就有了後來的你在喝什麼。喝水。喝什麼水。白開水。
然後。。過了很久很久。。我才意識到她當初回答那個問題是認真的。(????ω????)


身為一個山西人吃面吃膩了就吃大米,吃米吃膩了就吃餃子,吃餃子吃膩了……吃點別的,分什麼南北方啊?全國現在都一樣


作為一個一天在家三頓饅頭的山東人,到了帝都頓頓米飯,對饅頭甚是想念啊。。。。


黃河五省(秦晉豫冀魯)很多人都是麵食為主的,米飯不過做調節口味用,一個月不見得有三兩次。


從小一年只吃幾次米飯,稀飯天天喝


在南方從沒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不過在北方就會遇到,我說我要飯,服務員一臉茫然,朋友半天才反應過來:你們的飯就是米飯


作為一個身高170cm的南方菇涼,從小到大特別愛吃麵條,餐餐吃頓頓吃都不膩,周圍的人教導孩子現在都說你看那個誰,父母都不高,就因為愛吃麵食,長得多高啊,一定要多吃麵食,養人···


推薦閱讀:

糙米比精米有營養,又能減肥什麼的,也便宜,為什麼大家不都吃糙米呢,僅僅因為口感不好嗎?
如何看待專家闢謠速食麵不是垃圾食品?
速食麵中的麵餅屬於垃圾食品還是調味料屬於垃圾食品?
凍干水果的營養如何?跟新鮮水果差別很大嗎?

TAG:食物 | 食品營養 | 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