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為什麼衰敗?

最近看到好多手機抄HTC。最早的是華為mate7的指紋識別布局,還可以接受,接著是P8 MAX保護套,和dot view真的一模一樣

,然後聯想把後面的天線布局抄走了,中興的AXON什麼的抄雙下巴(ONE X)

感覺HTC還不錯啊,至少sense在同期安卓中是最漂亮的,也非常流暢,首頁左屏也是HTC先開始,金屬的運用也非常早了,M8的拉絲比蘋果好多了。 感覺就是不會吹,雙閃光燈G10上就有了,可是國產最先開始說,小米不鏽鋼都說成奧氏體304

,我家勺子還是306呢。


首先直接上結論:每一代企圖翻身的旗艦,都會被自己/隊友坑上一把,然後順利甩掉了自己的所有粉絲,混成了今天的模樣
那麼就從HTC開始one系列的那一年說起吧,這一年是2012年,HTC營收下降,於是精簡產品線,主推高中低三款one X,one S, one V,結果one X使用了4核的tegra 3,老黃的處理器耗電嚴重發熱,直接導致了這個所謂旗艦大概就是2~3小時的使用時間,發熱導致屏幕黃斑,內部原件虛焊。one S使用了高通28納米的8960A(驍龍S4),但是因台積電28納米產能嚴重不足,因此S4的全線缺貨,後面賣的One S全部換芯為「改良版」S3,實測性能發熱功耗都是明顯有差別的,HTC One S的「主頁」按鈕有設計缺陷,用戶在觸控手機屏幕時,屏幕有時會失去控制,具體反映在手機會做不規則的操作,這樣一來,手機將無法使用。這個問題影響了一大批用戶(本人就碰上了這個問題),如此一來,HTC成功甩掉了2012年買了他手機的粉絲(本人和本人好友一個買了S,一個買了X),而2012年與one X與one S對位的對手是三星的S3,蘋果的4S,HTC慘敗。
時間很快到了2013年,因為去年one系列的表現糟糕(原因如上),HTC的營收不見好轉,於是周永明孤注一擲,只出一款手機(此處的決策真的是匪夷所思,只出高端手機?直接放棄東南亞,亞非拉的市場?不做中價低價手機?放棄中國大陸的智能機換機潮?),憋出了個全新設計的M7,主攝像頭更是冒險使用了400萬像素的攝像頭,本意是好的,大感光像素點,好的暗光表現,手機上欣賞照片嘛,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像素,但是HTC忘記了,他不是蘋果,沒有那麼大的號召力教育市場,消費者一直在疑慮觀望,結果HTC今年TI代工的400W cmos果然出事了,大姨媽相機!!!於是HTC又一次成功甩掉了2013年買了他手機的粉絲,今年他的對手是S4與iphone5,HTC又完敗!
再次的翻身失敗,到了2014年,連續兩年的失敗,公司內部已經開始人心惶惶了,高管開始大量離職,總設計師也有了二心,被董事長以泄露機密罪控告,其實從這時候開始,HTC已經被從國際大廠打回成了台灣小廠。供應鏈號召力,以及議價能力都大大削弱。這一年出了M8,因為去年的TI不靠譜,那麼今年「超像素」cmos的代工商就要更換廠商,除了TI那就只有OV了。如果第一年的TI不出問題,M7大賣,那麼2014年TI再推出第二代超像素,今天手機coms市場可能就不是sony,三星兩家拼像素數量這個格局了,但是市場沒有如果,換了OV代工,2014年的M8的主攝像頭只能使用和去年M7一樣的「超像素」cmos,沒有升級!沒有升級!沒有升級!消費者會購買一個和上代比沒有升級攝像頭的手機嗎?,HTC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加入了雙攝像頭,但是然並卵,實際效果跟消費者期待的光場相機,還是差的太多了。今年HTC M8的對手是S5與iphone 5s,M8自己沒有犯什麼錯,但是今年的5S按壓式指紋識別的加入,iphone大殺四方,HTC沒有指紋識別,定價上面也只能自己小降一檔,今年雖不算慘敗,但是粉已經掉的差不多了
時間很快到了2015年,雖然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是HTC能打的牌基本都打光了,中國大陸市場上小米,華為,魅族已經強勢崛起,牢牢佔領了中低端市場(HTC只做高端在現在看來,真的是笑話了,高端沒有做成,結果自己連低端市場的份額也全不要了),今年的M9就是一出赤裸裸活脫脫的悲劇了,高通810處理器慘敗,發熱嚴重,跑分功耗控制均不如三星獵戶座,HTC的「高端」旗艦除了高通,根本沒有其他處理器可用,蘋果iphone6開始大屏化,三星S6拋棄萬年大塑料,開始金屬邊框+雙面玻璃+曲面屏幕的全新設計。反觀HTC已經淪落到三年一個ID設計的窮小子,萬年的多下巴,連幾年前android UI先進的代表sense UI,在MIUI,flyme快速更新迭代的現今,也已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變成了匪夷所思的存在(真的還不如android 5.0原生)。攝像頭cmos雖然換回了1600W,但這些年人才的流失,HTC相機調教水平還不如1999的國產手機,以上這些直接導致了M9的大崩盤,粉絲掉光光了。
從此以後,江湖上總是流傳著HTC要再嘗試翻身一次的傳說,但是傳出來的都是「XXX可能收購HTC」的新聞,大家的想法也出奇的一致「還有新聞,HTC還沒有倒閉?」 其實即使換做是蘋果,如果iphone年年出天線門,不倒閉?

手機如果連最基本的質量都無法保證,還談什麼用戶體驗?產品戰略?如果一輛汽車連正常行駛都有問題,那銷售和你推銷:「這台車其實用戶體驗很好,你看啊,這個車子的音響是BO的,座椅全部是頭層皮的,你坐進來試試體驗下」,你會買這輛車嗎?

哪家公司真的是因為一次專利敗訴而倒閉的?專利敗訴以後美國禁售的HTC是哪幾款?法院判禁售那幾款手機,我印象中都是已經退市,以及已經到了銷售周期末期的。
蘋果告三星,三星也敗訴了,好像也禁售了,三星倒了否?借著蘋果控告的東風,三星直接將蘋果的控告變成營銷材料,被蘋果一告,這下全世界都知道我的galaxy了,禁售了我去年和前面的過時款手機,法官真的是拿衣服啊,全新galaxy我早就設計好了,只等一場鵝妹鸚的發布會就開始全線開賣啊。兩相一比之下,HTC真的是圖樣,圖森破。
產品的屢屢缺陷,屢屢錯失機會才是HTC崩潰的根本,而至於HTC為什麼「屢屢缺陷,屢屢錯失機會」,我不是HTC內部員工/決策層,我並不知道,也許被隊友坑的那幾次真的是時運不濟,自己坑自己的那幾回呢?
以one X,one S當年的機身設計,敢說設計/定位不高端?不是那些年質量上的屢屢崩盤,HTC品牌溢價會變成負?分(昏)析師不買手機,只看新聞和財報,才會直接得出專利,定位導致衰敗這種觀點。

最後,那些年裡面,有被HTC坑過的,如果有空,順道在下面回復下自己是哪款HTC手機,哪邊坑了你,相信大家互相交流下,一定會對HTC為什麼不行了,有更深刻的體會。


沒有蘋果的命,得了蘋果的病,不,比蘋果還要作。

安卓發展初期,因為前期有積累,身價抬高,心比天高,也確實排在一線陣容,就跟一時得勢的小明星一樣,趾高氣昂。

後來小明星為了賺錢,拍了好多爛片價還高的離譜,已經不適應時代。曾經一個地位的蘋果、三星,不光能拍戲,還可以製作、編劇、導演,市場主導力強,自然賺的盆滿缽滿。反觀自己,不思進取,沒有危機感和戰略眼光,偏偏還要保留可笑的尊嚴。

更不能忍受的,這些年,小明星顏值越來越低,胖的多了好幾層下巴,觀眾意見那麼大也不知悔改;三星也價不符實,可人家麵條束腰啊,摟著還顯得自己有錢有身份;蘋果指紋解bra…不對是解鎖的功能再一次為身價增值,人家早就封神,早就不屑與之為伍。再說了,比它好看的、好用的、還便宜的明星那麼多,這個看臉的時代,觀眾不認可就要被市場淘汰。你再元老,以後最多只能在綜藝節目里當嘉賓露個臉。


谷歌11億接盤HTC。

能起死回生嗎?還是變成下一個摩托羅拉?

最終,火腿腸還是撐不下去了。一個從根爛掉的企業,其實從16年起,他就已經是日薄西山強弩之末了。硬撐了2年,最終還是倒了。變賣了所有代工團隊,只剩下自己的旗艦組。

然而,你真的有情懷粉嗎?

希望Google這次可以真的認認真真去做手機,最主要的是,接過來後一定要從上至下大改革,把爛掉的根清除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有一天,可以用上真正的和iPhone一樣優秀的安卓機。

"根據 Google 與 HTC 雙方發布的公告,Google 已經與 HTC 達成 價值 11 億美元正式協議。根據協議,HTC 的移動設備部門的部分成員將加入 Google 硬體部門;Google 也將通過這項協議獲取 HTC 的部分非獨家知識產權。而 HTC 將保留自家手機品牌和部分團隊,並將繼續推出新品。"

1709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麼這個老問題又有關注了。

HTC最近在給谷歌做代工,我覺得會把谷歌拉入深坑。你們覺得呢?

華碩不談了,天女散花的產品線導致自家東西目標重疊,銷量遠小於預期,各大供應商的出貨量嚴重縮水,很多供應商都不想做他們的項目了。真是尷尬。

170917

----------------------------------
處理了一些郵件,繼續寫寫。

有朋友提到了同是台企的華碩。
作為以主板起家電腦打下江山的華碩確實有硬實力的,而且ZenFone在歐美市場的成功讓其品嘗到智能手機這塊大蛋糕的甜頭,讓其對大舉進軍手機市場有了野心,也有了資本。恰逢隔壁HTC正在衰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正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去年多個HTC高管協團隊被華碩挖去,同時開始了10多個手機項目(有錢任性)涵蓋中高低端各種價位手機,雖然仍顯稚嫩(據我所知有幾款賣了一段時間發現由於屏幕小市場不感冒重新設計的,還有一些試賣後直接就暫停的,這種情況一般就是死了,等於前期各種研發成本都浪費掉了),但是各種天女散花似的產品還是讓人挺感嘆的。這種巧妙嫁接的方式雖然見效快,但是HTC帶來技術的同時,是否還附加著一些其他東西就不得而知了,誰知道華碩會不會走他們的老路。當然,手機對於華碩只不過是玩具罷了,就算翻了船也不至於像HTC那樣一蹶不振。
從手機技術上來說,華碩和HTC到是差大不多的。從設計思路到設計執行,有很多明顯的相似點,但是華碩就顯得有效率的多,而且大部分的工程師還是挺專業的,當然也有不講道理的,哈哈不過我不帶華碩項目所以可以很開心的捧著茶水聽同事吐槽罵娘(手動微笑)
很多台企和日企很像,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取得了成功後便不思創新或者不敢創新,要知道半年一換代的電子產品是真正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創新腳步慢了,就等於慢性死亡。


20160722

---------------------------------------------


大家還挺感興趣,午休時間更新下。

其實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帶HTC的項目,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啊。。像一些真正的大廠,比如微軟,雖然客戶的要求很高,但是在前期的時候,人家就已經為後面的方案考慮了很遠,甚至包括供應商們的設計,都是心中有數,所以他們的案子真的好做。這裡不得不提一句諾基亞,雖然沒落了,但當年的工業設計、結構設計的底子仍在,前段時間看到他們內部設計,別的不說,至少在前期的設計上,我覺得他們的結構工程師就強過大部分廠商,當然,現在大屏主導,結構工程師們在工業設計上很難再復當年諾基亞的輝煌了。
回歸主題,HTC的項目前期根本就不想做,一天一個大變樣,前面做的等於都是無用功。可想而知他們自己整機前面走了多少彎路,到後期無法滿足自己的發布計劃時從上到下開始逼速度,最後能做多好就不說了,能不出問題就燒高香。
當然,下面評論也有供應商朋友說HTC對大陸供應商的態度,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台企大部分人對大陸供應商的態度真的都挺差的。有一些簡直可以說是蠻不講理,雖然你是我的客戶,但是我還是希望,從作為一個工程師的角度,去面對工作,以及,不論是對面是供應商還是客戶,給對方一個最基本的尊重。不要讓別人心裡帶著怨氣在做事,因為我們的工資畢竟是公司發的,而不是你HTC發的,對吧?雖然滿足客戶要求是一個工程師最基本的準則,我們也不會故意給你做手腳,但是在滿足要求和做到最好,這中間的差距,應該就是HTC與蘋果之間的差異吧。

最後再講一個笑話。
HTC某天不知道在哪家大廠(保密)那裡看到一種結構,但是對這個結構的作用又不是很了解,問我們呢我們由於保密協議的存在又不能告訴他們。於是他們就不斷的在錯誤的方向上嘗試,當然沒研究出來什麼,最後強行要求我們把這個結構加在設計中了。
大哥,這個東西對你們真的沒什麼卵用啊。。而且還會讓你的產品效果變差啊。。人家大廠是因為(保密)才不得不加上去的呀。。。
什麼叫東施效顰?誰來給我解釋下。
20160721


原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HTC的供應商,不得不來說說。

我從未見過如此蠻不講理的客戶。
大家都知道,機械這個東西,其實是一個有確定結果的事。能做到就是可以做,不能做到就是不能做。但是HTC的工程師們?有像你們這樣菜市場樣討價還價的嗎??各種奇葩理由,我就想問一句,台灣是不教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兩門課嗎??能不能專業一點,別犯能讓剛畢業的大學生都笑話的錯誤??

我從未見過如此事兒多的客戶。
普通案子我同時可以帶4到5個,但是如果有個HTC我只能帶2到3個。大客戶開會都是有事先明確有主題的,比如今天談設計,那工程師去就可以。今天談交期,那pm去就可以。今天談價格,那銷售去就可以。HTC就從來沒有主題,想談什麼就在那邊叫,我們一大幫人都要在這等,效率極其低下。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HTC骨子裡還真就是個小廠,只不過之前正好現站在了風口上,現在風口的人多了,自然便要被擠下去。
20160719



HTC的手機,總能找到決定性的理由讓你不買……


比衰落更可怕的是你腸雪姨到了現在還堅持認為htc衰落的原因是不會營銷。


不說別的,發現HTC ONE在大陸的價格貴於台灣,而且CPU是低配之後,我就路人轉黑了。

以前在台灣讀書的時候,有個四大D家在台南的合伙人來校演講,不無「自豪」的說台灣宏達電賣給大陸的產品都是二等貨,因為賣給中國旗艦的話很快就會被山寨。彼時宏達電股價是歷史最高股價是1200台幣,市值350億美金。中國大陸沒有一家拿的出手的手機品牌。

而今天國產手機陣營全面開花,和華為小米魅族這些品牌相比,HTC的旗艦是性能更好,價格更便宜,還是設計更優秀?讓人一點選擇它的動力都沒有,沒有自身的本土市場做支撐,又不願意深耕大陸,海外市場進軍實力,抱著封閉性的態度做技術,這樣的企業淪落到今天也不足為怪吧。而營銷,只是末中之末罷了。

今天,宏達電的股價85.6台幣,市值7億多台幣。輝煌,也許只能永遠的存在在回憶里了。


在一些不該堅持的地方過於執著,而且自我感覺還特好,作為消費者,只能用腳投票


我們只做高端機,然後沒幾個月就出一款1500左右的機器,關鍵是你倒是好好出啊!隨便拉過來一個千元機都比你配置好,做工也大不如前,我為什麼要買?
高端機萬年4下巴,說了好多年就是不改,臉面上的logo就不能去了么,加個logo有毛線用啊!還買的死貴,有這麼多錢幹嘛不直接上蘋果呢。
最後說系統,以前sense還是很好用的,現在除了流暢性稍好一點之外早被miui和flyme等國產第三方rom打的找不到北了,還不如直接上原生。
產品不行,就別讓營銷人員背鍋了。


贊同數過百了,補充幾句:
1放下面幾張圖。只是想用從點到面的方式來說明htc在產品方面是有很大問題的。我想找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表達這個觀點而已。
2評論里說髒話的人我會問候你全家,我歡迎大家理性的討論問題,你反對我的觀點也沒關係,畢竟每個人看法不同,但沒素質的人請滾粗,我這裡不歡迎。


下面是原答案。
看看下面幾張圖;

這一款是M8的拆機圖

這一款是M9的拆機圖;
對比一下其他廠商:

這個是最新的一加2代;

這個是華為p8 ;
其他廠商的手機,大家可以到網上搜一下,網路上的拆機報告很多;

我從沒見過第二家手機廠商,能把旗艦機的內部做工做成HTC這個樣子,大量的導電布,泡棉,絕緣膠帶,而且還是不規整的形狀;自然,消費者購買手機,自然是先看外觀(個人認為HTC外觀還比較優秀),但是內部做成這樣,著實不負責任; 且不說對用戶有多少影響,至少在生產過程中,產品一致性很難保證,售後更是麻煩,這機器拆了再裝回去的難度太特么大了。
產品還有其他各種毛病, 比如過重,發燙等情況 ,不做過多分析;

本身HTC的核心競爭力就不足,跟國際大廠比,沒有蘋果的封閉生態系統,沒有三星的產業鏈競爭優勢,甚至沒有nokia,moto的技術底蘊;HTC早期成功的原因是最早一批綁定Google,佔據先發優勢;然後迅速鋪開銷售網路,與全球運營商展開合作; 在其他廠商還在觀望Android的時候,HTC憑藉機海戰術和不錯的外觀設計迅速佔領市場自然很正常 。 但是等那些國產手機反應過來的時候,HTC的優勢在哪裡呢? 先是中華酷聯的模式就迅速吃掉了HTC在國內運營商渠道的市場份額;然後海外市場也被zte 華為 TCL趕超; 市場是殘酷的, 別人都在進步,就只有你原地踏步,你就會被市場淘汰 ;
品牌的競爭力,來自產品的競爭力再配以足夠的營銷策略,產品是基礎,至少從內部構造看,HTC對產品本身很不用心 ;營銷是手段,HTC被後來者居上,也要捫心自問下。還有,好產品是靠用戶靠口碑傳播的,HTC憑什麼贏得用戶的口碑?

最後,如果真被360收購的話, 這個牌子就真的徹底爛掉了。


同意,HTC這幾年產品一般般,脾氣和架子一點都不小,用是覺得自己多麼的高大上,覺得三星的成功全是靠營銷,更看不起什麼小米華為,總覺得自己跟蘋果是一個段位的~
當然,最根本的問題是HTC沒有核心競爭力,安卓陣營同質化嚴重,三星好歹有產業鏈,屏幕和處理器能跟別家拼差異化,HTC 有什麼?它能做出來的,小米一樣能做出來,價格比它還少一大截,HTC偏偏又看不起小米啊之類的組裝品牌,卻忘了自己不過也是個組裝品牌罷了~商業競爭,總得有拿得出的競爭力吧,小米之類,競爭力是性價比,蘋果是用戶體驗和逼格,三星是屏幕和參數,HTC是什麼?高貴不是喊出來的


因為,全世界都在抄襲HTC。
HTC說iphone6抄襲HTC ,殊不知在這之前已經有了一款手機叫做海爾I928。

HTC說華為抄襲了HTC的立現保護套,殊不知在這之前TCL、LG分別有一個n3 與 Vu3的立顯保護套。

HTC說華為的榮耀6plus抄襲它的雙後置攝像頭,殊不知LG在2011年就有了一款叫做LG Optimus 3D的手機。

HTC說全世界都在抄它,但卻在所有廠商努力變革學習與借鑒精華時固執不已,依舊剛愎自用於自己的三下巴、黑邊框、萬年不變的設計需要。
明明是屌絲的命,卻做著高富帥的夢。


合作夥伴關係不好,尤其是供應商
機型設計有問題,更不用說定位了
營銷過去是傻逼,現在也沒強哪去
成功不知為何成功,失敗不懂為何失敗
這就是htc……


名字太難記,在安卓時期他家手機的正式名字是Dream, Magic, Hero, Tattoo, 再到後來的各種Desire 各種Incredible 各種Sensation 各種Butterfly,名字越來越複雜難記。好在國內民間有G1G2G3這樣的叫法。但賣到G13的時候我已經完全記不清每個G幾到底是哪一款了,特別是G幾的排序跟實際的發布順序不對應並且和產品定位高低無關。這就意味著用戶如果不靠自己去查資料根本不知道買啥好。

我們來看看HTC在2011這一年發布了哪些產品:Desire S、Desire Z、EVO 3D、Wildfire S、Sensation、Sensation XE、Sensation XL(XL性能最差)、ChaCha、Salsa、ThunderBolt。(歡迎補充,有訛誤也請指正)

還記得這上面哪幾款是所謂旗艦型號嗎?還記得每一款是G幾嗎?

你看,HTC光靠產品名字就把用戶的耐心給消磨完了,當然同時期除了三星以外的其它廠商也沒好到哪去。大部分產品名字都是一兩個字母加一串三位或四位的數字。

正面教材三星

三星在2010年到2011年間確定了Galaxy S和Galaxy Note兩個旗艦系列,此後保持每年一部大小旗艦的節奏(偶爾存在衍生型號但一般也沒人記得)。除非用戶很差錢,否則一般不需要去了解這兩款以外的型號。

沒幾年人們就不再用I9000, 9100, 9023 這樣的名字去稱呼三星的手機,而只說S5, S6E, Boom7, S8 了。


2012年前的HTC確實是大熱啊,當時的G7,G11,G12.(什麼型號已經記不得了,就是這些代稱)都相當好賣,把三星按在地上摩擦。
站我們做實體的角度來說,我不管什麼專利戰什麼的,也管不到,HTC為什麼衰敗,我個人觀點是跑量機質量太差,之前的g7,g12量跑得也多,反饋也好,回頭客多,但是2012年左右上了「新渴望」系列,線下型號是t328,t528,價格1999,2588,我當時在管理一家月銷600台左右的實體店,光t328單款型號月銷200台,這很恐怖,可以說賣瘋了,但是一兩月以後,真的愣逼了,返修率之高到了無法想像的地步,接近70%的返修率,售後還差,時間久,二次返修率高,之後htc的產品就不敢賣了,我們實體店就不敢進它的貨了,這樣的狀態差不多維持了一年,之後我就沒在街上見過賣htc的店(只針對我能看見的區域)


前言:這是一篇帶有強烈個人主觀色彩的答案,希望看到中立平衡論點的請出門右轉不謝,答主就願意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加上強烈的恨鐵不成鋼式口吻。

如有偏頗,還請見諒

我們無法一窺大公司的內部究竟是怎樣運作的,有些顯而易見的錯誤不知是不願改 還是不想改 消費者大概也無需了解吧..... 只看你產品 管他什麼鬼呢。

大家既然都是從htc本身入手,包括產品質量, 品控,定價策略,市場營銷等方面入手的,我希望通過其對手入手,來分析一下htc到底為什麼衰敗


對比對象為htc one 系列 蘋果iPhone 系列 三星galaxy 系列

別拿htc one和一票同期國產手機去對比

別拿htc one和一票同期國產手機去對比

別拿htc one和一票同期國產手機去對比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為什麼?看價格。

蘋果:

大家都覺得蘋果是全球電子製造商中的文青,其實呢我覺得它才是懂得權衡的雞賊,怎麼說呢?在iPhone 4時代,為了製造出方方正正的樣子,蘋果創造性使用了前後玻璃加不鏽鋼邊框的結構,一來滿足了外形上的需求,二來優質高檔的材質也將iPhone的逼格直線抬高,可謂一舉兩得。在iPhone 5/5s的時候,其實蘋果這時才真正實現了一體化機身,這次用的是鎂鋁合金材質和全新的incell單玻璃貼合技術,相比前代,不僅大幅度降低了機身重量並提高了屏幕通透性,而且高光倒角也使機身更近漂亮,但這是蘋果依然採用四四方方的造型,這其實和蘋果同代其他類別的產品風格是不相稱的,但是蘋果依然這麼幹了,就是蘋果懂得權衡利弊的表現,犧牲一點手感,換來了較高良品率的四方型合金外殼(高光倒角那都不是事兒)

這個時期可以看看htc的做法,這時驚天地泣鬼神的htc one 發布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工業設計,完全拋棄「類iPhone」這個設計怪圈的一部智能手機,腸粉們這時都按耐不住了 買買買!了解一下卻發現:卧槽,國行咋不是一體化機身?卧槽!雙卡雙待!至於么..... 哎呀不管了買買買,買回家之後就是這樣:卧槽:大的能塞進A4紙的縫隙!卧槽!才買到沒幾天就出現裂痕的音量調節鍵!卧槽!還沒來得及裝逼就無情消失的後殼的beats 標誌....還有稍微一放大就糊掉的照片(所謂的超大進光量,白平衡和通透感相比iPhone 簡直是渣一樣的存在)5寸機器把開關鍵放在頂部是幾個意思?

唉,那買國際版好了......

其實認真了解,htc對one 是下了血本了,超低的良品率,加工初期就廢掉的金屬,簡直是數不勝數的概念。htc決心使冰冷堅硬的金屬變成有優美弧線的藝術品,可惜現實很骨感,它沒有能夠成為一個藝術品,倒像是一個被妥協的怪物,終究無法融入主流

我想說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就是小羅伯特唐尼為one 拍的那個廣告,說實話這是我見過最令我反感的一種表述方式,有著些許輕佻的意味,讓我莫名不爽,直接對手機產生了抵觸的心理

上對比圖:(其實one 的工藝要求是絕逼高過蘋果這兩代設備的)

其實很多例子都證明了htc不會營銷,花了大價請來的明星,最終因為創意問題而變得一文不值,無法取得正面宣傳的效果,反而成了被調侃的對象。

接下來我們看看三星是怎麼做的,三星一直是一位拙劣的模仿者,但是只限於營銷,在技術是不折不扣的理科學霸,憑藉一己之力使AMOLED得到長足的進步,從s3上基本清晰的p排列,到s4上終於被高ppi所馴化的屏幕鋸齒感,s5雖然相對平庸,但是屏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進,還有首次引入手機的相位對焦,總之三星

也算是很努力的做好技術方面的工作了,至於被萬年吐槽的大塑料,不是一個s6就可以改變這個印象的。

忠告:玩不轉金屬的時候,請先做塑料並改進內在,等到一定時機便可兩全其美,方為良策。

反觀htc:在技術創新方面,從M7所謂的ultra pixel 到M8的「先拍照後對焦雙攝像頭」,

沒有讓我看到一點點誠意,ultra pixel根本就是弊端大於利端的技術,ZEALER在M7的測評有言:四百萬像素其實夠用了,畢竟1080P屏幕上一共只有兩百萬個像素點。我想說:簡直是在放屁!照片觀感清不清晰是建立在這樣純理論概念還是肉眼觀察上?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照片在手機放大較小程度只要不糊掉,就可以說明像素基本夠用,而400萬配1080P簡直是一個噩夢,稍微放大就糊掉,這可以五千塊的手機啊!更不要提那個糟糕的白平衡和差勁的取景器設計了,對於我來說,無論它宣稱多先進的技術,我認為這顆攝像頭是不及格的。

姨媽屏在別的手機我也遇到過,比如s3,Lumia800,前者笑而不語,後者是我淘來的洋垃圾

作為消費者不應該為你的缺陷負責,從槽點中尋找賣點就是在做死。

接下來聊聊sense 我也算是老用戶了,從x的超流暢「雙4.0"到今天的6.0,也覺得感慨頗多,不得不說,sense之前由於華麗的動畫和很棒的設計積累了一大堆簇擁,可自從M7開始,sense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可笑的blinkfeed,一個flipboard就可以輕鬆完爆之。還不能隱藏,只能規避,這其實沒有什麼,但是使用感受

給用戶造成了心理落差就是不好的,大力宣傳的功能創新和一般般的使用感受無時無刻不在調戲用戶,要麼不要做,要麼就做到很好,htc可憐的夾在中間,自我陶醉,還有奇怪的系統邏輯,和差勁的原生鍵盤(雖然都不用)也都折射出來htc對sense 的不上心。

我們花錢買了產品就意味著好也認了,壞也認了,作為消費者,是無力的,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

我買了一次one,就絕不會買第二次。

這樣的公司不值得被同情,我認為真正應該同情的是王雪紅,一個女人,挺不容易的,希望大家不要給她太多壓力,就讓她安安靜靜帶領htc 轉型吧。


或許人家根本沒打算將來靠賣手機賺錢呢。

呵呵 這些都關消費者卵事。


任何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失敗也是一樣,htc 在產品上的失敗,也是其經營思路和公司水平上的體現,htc為什麼衰敗?應該問問這樣的公司曾經是如何輝煌的,我可一點也不懷疑htc是鑽了空子。

看看對手的不斷成長, htc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麼?

利益相關:不服氣的腸粉,吃瓜群眾,憤青。


2010年,蘋果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起訴稱, HTC智能型手機等產品侵犯了其擁有的10件美國專利, HTC的「專利戰爭」自此開打。2011年底,HTC被認定侵犯了蘋果公司的第647號專利,並決定從2012年4月19日起對HTC涉及該專利的智能手機實施進口禁令。從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HTC的市場份額縮水60%,蘋果市場份額則從46.84%增長至76.88%。
HTC的大部分市場已經被與蘋果公司的這場專利糾紛的陰影所淹沒。擁有屈指可數的專利、僅靠代工的HTC,專利戰一開始就處於下風位置。
禁售令那一年的HTC,一半以上的機器賣在美國,它有一季度甚至是美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一共賣出了 640 萬台設備,分別超過三星的 490 萬和蘋果 460 萬的出貨量。美國市場對 HTC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道禁令,破壞力大不大?
且不說禁令,僅僅是前幾年的專利戰,就使得HTC的市場佔有份額急速縮水,三星與蘋果財大氣粗,可以打專利戰,可是HTC不一樣,蘋果有的是錢能HTC耗,但HTC沒那麼有錢了,沒那麼多人力,而且那時HTC的財政收入已經在惡化。在HTC看,與其把錢花在官司上,不如把錢投在授權費上,以便自己能繼續銷售和開發產品。所以HTC後來選擇不打官司,而是達成和解,向蘋果支付專利授權費。
12年的時候,很多新聞都在猜HTC的專利費用,也曾被曝每年將向蘋果支付約2億美元專利費(HTC死活不肯公布具體數字,說這是媒體亂猜,但是媒體問是多少的時候,HTC自己都沒膽量說出來,那足以說明專利問題的嚴重性)。
HTC自己宣布自己2012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的時候,也就1.48億美元,第三季度為好轉也僅為1.37億,
就凈利潤來說,HTC2012年與去年相比下跌了近70%。

所以別把專利問題想得微不足道。
---------------------------------------------------------------------------------------------------------------------
增加了答案放在前面。有說錯的,麻煩指出謝謝。
頂在首頁的「最高票」以為自己是最高票,然而我反駁的不是他,他卻噴人,毫無素質。ps,我提出觀點的時候他還沒有發表評論。
首頁jeff gu的觀點:使得HTC衰敗的原因只有質量,其他原因都是假大空的。
(他說自己是行內的的人,我反而覺得他是一個賣手機的銷售代表,或者一個搞硬體的工程師。他不尊重別人觀點,不認同就說說別人是昏析師。)

1.他首句就說 每一代企圖翻身的旗艦,都會被自己/隊友坑上一把,然後順利甩掉了自己的所有粉絲,混成了今天的模樣 。(也許是玩LOL多了)
粉絲是什麼?第一次用了這個牌子的手機,體驗好了下一次還想用,那麼這就成了粉絲。他自己都承認了用戶體驗是一個原因。
再說粉絲本來就有流動性,他可以離開可以被吸引。而且,某款手機的購買者只有一部分是粉絲,大多數人購買手機的時候是不會考慮情懷的,是被廠商吸引過去的。
2.他說,專利戰沒把三星弄垮了,所以HTC也不是被專利弄垮的。蘋果和三星有錢不一樣。而且三星要用到蘋果的許多專利,蘋果也一樣要用三星的專利,兩間公司需要合作,所以打說官司法院判誰輸誰贏,只是表面的輸贏,實際上,誰也沒輸沒贏。但是HTC與蘋果的專利戰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HTC出身是個代工廠,那時才一丁點專利,很多時候要使用別的廠商的專利,而蘋果卻不一樣,從專利戰的結果來說,她輸的很徹底。這之後HTC就開始衰落了。
3.因為用高昂的專利費用,HTC的成本上升了很難壓縮下來,同級別手機的價格總比其他廠商高了一截。所以低端機做不過華為中興聯想,中端機也沒有小米魅族的高性價比。HTC有賣低端機和中端機,HTC新渴望系列的手機不錯,一千多兩千多,但是性能要比同價位的差。HTC沒能把品牌的各大路線做好,定位不高不低,直接衰敗。

蘋果ip4爆出有天線門,可是依然熱賣,因為她有核心競爭力,再說天線門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前一兩年,HTC的手機銷量本來就低,她的的產品設計有問題,那就更加少人買了。
HTC在3年前就開始衰落了,他卻分析最近3年HTC的手機質量。


——————————————————————————————————————————————
先說一下經歷:
我曾經也用過HTC,型號是HTC desize z,不得不說,這是一款做工很好的手機,而且sense系統的界面也好漂亮。但是後來我因為系統太臃腫刷上了miui。

有些人捨本逐末地討論問題,還搞得自己好像內行一樣。


我個人總結原因如下,按重要性排行。
1.專利敗訴。
當2010年HTC牢牢的佔據海內外市場的時候,這間台灣廠商市值一度超越諾基亞,俯視國內眾多手機廠商的那一刻,它曾揚言要超越蘋果。然而蘋果倒是沒有超越,卻被蘋果打趴了。眼見HTC手機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大,蘋果顯得很不放心,從2010年起,蘋果依然不斷公訴HTC,告HTC侵犯蘋果的專利,於是HTC發展的腳步放緩,因為大量的精力被用來打官司了。而在不斷地專利之爭中,HTC幾大主戰場均敗訴,首先是禁止其在美國銷售某幾款安卓手機。

2.品牌定位不好。
與蘋果的這一仗,HTC輸的可是夠嗆,HTC也反訴過蘋果很多次,期間吵吵鬧鬧,勝訴的官司不多然而即使是勝訴也沒有什麼卵用,於是她只好向蘋果巨人低頭,付出昂貴的專利費用以使用其專利,包括向華為等廠商付專利費用。由於手機技術沉澱不夠,自己擁有的專利不多,高昂的專利費用,使得HTC手機的價格很難壓縮下來。當時,小米魅族以高性價比的中端手機打開了市場,而HTC的低端手機賣中端價格,中端手機賣高端價格,用戶慢慢就不再選擇HTC,那時的HTC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分走這一杯羹。後來,HTC想通了,只做高端手機,這一品牌定位是在專利問題產生後才有的。可是HTC的品牌定位得有些怪怪的,手機的性能不太像是高端的,卻是像中端的,而從價格上來說,卻買高端旗艦機的價格。普通民眾也不傻,這間台灣廠商怎麼那麼坑。那時的HTC只能靠一些鐵杆粉,有情懷的粉絲去購買。

3.不受大陸人認可。
當09年HTC如日中天的時候,HTC在海外推出一款產品,然後又回到國內,同樣高昂的價格,卻宰割了性能,降低了配置,坑了不少國內用戶的錢。當時,國人還是比較喜歡HTC,說它是中國品牌,是中國人的驕傲,然而,中國人購買她的產品,她卻變相坑國人的錢。慢慢地,這個品牌就受到國人的鄙視和摒棄。

4.不尊重用戶感受。
HTC轉型前一段時間,HTC依然是保持以前的風格,可不知,在大陸,HTC的後殼,下巴,被人罵了無數次,其丑無比,可是HTC卻沒聽取用戶的意見,繼續閉門造車,後果就是,呵呵,回天無力。慢慢地,HTC改變了造型,很多外型不錯的機子橫空出世,小熱了一會,反感的是她可憐巴巴的向大陸要支持。可是這有什麼卵用,他都不尊重大陸的手機用戶們,本來就沒啥情懷的,而她還想用情懷翻身,想多了吧,太遲了吧?

啰啰嗦嗦,如有不對,請指出。謝謝。


其實很簡單啊
說白了就是定位錯誤外加自己不斷的作...

htc在天朝以前叫多普達
後來又換回htc
安卓初期做的還行,其實主要是競爭對手少
但自己認為站在了高點
認為自己是頂級定位

然後安卓井噴機海的時候光專註高端
但是產品挖坑不斷
外加做高端的,蘋果有信仰光環,三星有價值觀輸出
htc也就安卓初期積累了點名聲了,但基本又被自己作沒了…,相當於啥也沒有還不肯放低身價,結果高端完敗,中低端被中華酷聯魅米全面圍剿


其實htc基本反應了當時很多公司在市場變化時的定位錯誤外加應變不足,比如摩托羅拉,不過摩托好歹還有專利,而且畢竟老牌企業,在美帝還有點品牌價值,所以谷歌收了專利,聯想收了品牌...
索尼畢竟業務比較多,而且是手機鏡頭供應商,外加大法其他產品帶來的信仰加成,日子湊合過

可htc基本啥也木有額...這就比較慘了...

最後再說諾基亞,諾基亞董事會其實做了很果斷而且明智的選擇
果斷壯士斷腕,把手機包袱扔給接盤俠ms還換了筆錢回來,收回諾西收購阿朗,現在在通訊行業小日子過的也還行...


關鍵是企業經營者的理念!宏達電代工起家,一方面導致經營者決策的短期性思維,另一方面沒有完成從產品思維到品牌思維的轉變。
最核心的是的王雪紅的自負,無法留住高層管理人員


我不是數據黨,所以我就做個大致的個人向概括好了。


首先要明白HTC一開始是做什麼的,HTC為什麼會火起來。
火腿腸(HTC)是做代工廠出身的,這就是說HTC本身具有生產能力,對於優秀的設計也有一定的敏感性。再加上火腿腸眼光好,運氣好,技能點都點對了,趁著智能手機興起抱上了安卓的大腿,憑藉自己不錯的工業設計和UI,以及當時智能手機興起的勢頭狠狠地風光了一陣子。
在當時的市場環境,消費者對於圖片觸控縮放都抱有極大的興趣,所以對於智能手機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而當初火腿腸正是憑藉不錯的硬體設計,具有前瞻性的定製UI(SENSE UI)完美的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你想要漂亮的界面?我有!你看看隔壁那些用原生安卓的LOW貨,我腸和他們不是一個水平的!
你想要個性的硬體?我有!從低價到高價,從拍照主打到顏值主打,我全都有,你想要什麼我給你什麼!
優秀的系統體驗+優秀的硬體設計,這和蘋果一流玩的那一套何等相似。這也是當時HTC活的風生水起的原因。

但為什麼HTC沒有保持這兩點優勢呢?
原因很簡單,火腿腸的底蘊終究不夠,就像在風口的豬,這隻豬站對了地方,飛起來了,可是風過了豬就會摔死,HTC在一開始就註定了摔死的命運。

火腿腸的強項在於設計和實現設計,代工廠出身讓火腿腸具有非同一般的實現設計能力,HTC ONE M7的一體金屬機身設計和ID無邊框設計(在當時沒這個詞)在當時可謂獨步安卓陣營。但是設計和實現設計這是可以用錢和時間來換的,經過數年的發展和資金投入,現在很多手機的標配就是「全金屬機身」「無邊框」「指紋識別」 很多優秀手機的設計不次於HTC的ONE系列旗艦。而如今的HTC已經幾乎用光了設計紅利,M7的設計一直沿用到了M9,做工和其他品牌也很難拉開決定性的優勢,火腿腸能打100分,其他廠商也能打85分甚至95分。

而UI的疲軟比硬體來的更快,SENCE UI雖然在現在也是個不錯的UI,但是已經脫離了頂級UI的水準。而對於硬體優化,比如CPU發熱和功耗處理的平衡問題上,攝像頭成像的調教上,火腿腸已經處於第一梯隊的中後游,失去了前期的優勢。

而就在硬體設計上拉不開優勢,軟體上被人趕超的前提下,HTC在生態上的布局和對上游供應鏈的控制上更是被對手全面超越並甩它個八條街。
蘋果就不多說了,供應鏈的控制堪稱變態。
而在安卓陣營的老對頭三星可以自產CPU,屏幕,攝像頭,內存,快閃記憶體。簡而言之三星可以做到幾乎所有手機的重要部件的自產,最近還有閑心研究自家的手機系統。舉一個直觀的例子:HTC之前有一款熱銷機型用三星的AMOLED屏幕,結果賣的好好的被三星突然斷貨——HTC當時就傻眼了。
那同樣無法控制供應鏈的國產廠商呢?為啥火腿腸干不過他們?
首先火腿腸性價比和本土化哪樣比得過國產廠商?再者HTC對於大陸市場缺乏認知和佔領慾望,自然沒有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


總而言之,HTC現在是一家,在硬體設計也許有優勢,硬體配置上並無優勢,硬體優化上毫無優勢,軟體交互上沒有優勢,偏偏在價格上處於劣勢而自命甚高的廠商。


明明這個價格有更好的選擇,雖然買HTC不虧,但總覺得買iphone/三星/小米/華為更有逼格/設計/顏值/性價比,我為啥要買HTC?


HTC就是這麼死的。編輯於 2015-08-08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認為「工作的電腦一般不用 Mac」?
有沒有什麼炫酷的代步工具?
如何看待 107 篇中國作者學術論文因造假集體被學術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撤稿?
如果沒有蘋果公司,世界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小米移動電源放電時指示燈一直閃,小米為什麼要設計得這麼不合理?

TAG:手機 | 商業 | 科技 | 科技公司 | H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