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醫生極不贊成自己的孩子學醫但有些卻極力贊成呢?

我碰見過一位很有名的兒童科醫生,可是一談到醫生這個職業就說苦不堪言並極力不建議自己的孩子選擇這個行業。而今天又遇見一位學者極力贊成自己的孩子學醫,並已經鼓動家中大大小小許多親戚走上醫學的培養。這是為什麼呢?


謝邀。
每個行業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不只是醫生這行才出現,只是可能……您沒有留心觀察而已。
簡而言之就是,人會趨利避害,面對多重複雜的問題,自然要去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除非是真蠢,作為從業者的父母能如此做出看似簡單的贊成/反對,勢必是經過仔細思考的意見。

舉個例子:
都說從政之路兇險艱難,但有的官員家庭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從政,無它,蓋因他自己在崗的這些年裡,上下關節、學者、商人、各路豪傑都有交情,人情練達、如魚得水,無法查證的「各種」收入足以支撐他們整個家族的衣食無憂,孩子今後的路都已經打通鋪好,這時候讓他孩子選擇「子承父業」,對他孩子今後發展而言恰恰是最有前途、收益與付出的比值可以達到最大化的一種職業選擇。
也有的官員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後不要步入政途,也無它,蓋因他自己從政這些年,官場站隊、政治風波、人情冷暖、爾虞我詐盡收眼底,數次慨嘆「身不由己」又無法抽開,數十年工作里「上升遇天花板、向下不願屈就」的情況不勝枚舉,還未退休就已一眼望見這輩子職業生涯的極限,深感在裡面「熬」的艱難,雖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未能給後人們栽下足夠乘涼的大樹,若孩子選擇從政,無非是把老爹當年的曲折之路再走一次,何必?不如啐一句「玩它甚鳥」,跳脫開去。

再舉例:
我們皆知江浙沿海從商風氣盛,很多家族世代為商,其中的鼎盛者,有的還是是明清時期傳下來的世家,為什麼一個家族要堅持一行當幾百年?
對他們而言,先祖開創基業之後,隨著家族的發展,祖業逐漸做大做強,雖然在擴大的同時艱辛不少,但總算做得與官員配合如魚得水、得百姓喜聞樂見、於己方生活可達「富甲一方」的程度,這時候你讓他們子女不從商而入政途、學界,家裡綜合背景夠硬的尚好,之前無此關係的,無異於摁下reset鍵,讓子女走在一條重置的路上,困難和未知因素不知比繼承家業多多少,父母忍心?

虎毒不食子,草履蟲尚有應激性,人就算骨子裡有挑戰自然、不畏艱險的基因,但也不會無緣無故做「明知是斷腸草還會天天當韭菜炒了吃」的傻事,否則人類早該滅絕了。
細化到子女的職業選擇上,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子女今後有最好的發展,最好「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就算做不到達官顯貴、光宗耀祖,也希望子女能平安舒適地度過一生,對子女職業選擇提意見甚至是粗暴干涉,無非是結合了他們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個人能力而向親骨肉提出的「老人言」罷了。

說回到醫生這個職業,我們看到醫生在當前社會上,代表著「從業者的智商較優、能吃苦、綜合素質在概率論的角度下較好」——其中的佼佼者是人中龍鳳,智商、情商和收入橫向比較都不輸大部分職業;
代表著工作穩定,幾乎可以應對極端條件下的任何社會變故——這份安全感,是醫生這個職業的天然特殊性,也是很多人擇業和擇偶的第一基礎。
代表著中上的社會地位,名譽、認同感、心理滿足感兼收——物質基礎保證的前提下,精神追求也是很重要的。
代表著整個家族的生活便利——家裡有一行跟治病救人相關的職業,整體的舒適感和安全感都會較高。

以上說的是這個行業的優勢,但這個行業同樣需要付出常人想像不到的艱辛——實際上,任何一行做到頂尖水平都不容易,但醫生這個職業客觀來說,更難。
縱然有人情的關係影響著若干醫生的職業生涯,但橫向對比下,這是一項極端複雜的、與人命相關的技術型行業,很難開掛,憑本事吃飯,而且經常出bug——你淘寶賣個假貨,補一句「sorry,我們店員裝貨失誤,不是故意的啦,給您再重發一個好么親,么么噠,記得五星好評返現喲」就完了,當醫生你出個醫療事故試試?

如果人生可以開修改器,我覺得大部分醫生還是會願意把子女修改成砍不死的主任醫師,然後「子承父業」的,但遺憾不能,所以才會出現有的願意有的不願意,恰恰說明這個行業並不是因為它的優勢顯而易見所以會讓人趨之若鶩。

在「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的那年至今,很多出身草莽的膽大豪俊們,已經完成了原始的資本累積,一躍步入社會上層,今之視昔,很多人不願承認,這就是一種開掛,但醫生不能,醫生永遠碰不上這個時期。
喊了多年的醫改、葯改依然如同掏糨糊,越來越緊張的醫患關係,讓從業人員得不到基本的社會尊重、認同感和安全感,想要繼續上升,在學校已經讀書讀到吐以後,工作了還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考試、不斷地熬——你以為教授博導、主任醫師是空氣,誰都可以吸一口么?

在自己本身在這個行業熬了幾十年都達不到副主任醫師的情況下,你有什麼資源、人脈、勇氣和保證,讓子女繼續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能夠青出於藍又活得舒服?沒有吧。還需要子女自己去奮鬥,心疼么?
當到了主任醫師,坐省三甲的頭幾把交椅,提起你的名字,全省這行的都言「久仰」,就連投論文看到你的名字掛在後頭都能多讓幾分,這種情況下就算考不上一本,拚命讀個「XX醫學院」,等孩子畢業了塞進去,安穩度餘生,最後就算只是個主治醫師也罷了,有這樣的考慮,幹嘛不贊成子女學醫?

歸結起來,每個行當的從業者,對這個行當的理解絕對比旁觀者清,正面負面都有,所以,贊成不贊成子女學醫,都是一種複雜系統下尋求最優解的綜合考量。
他們又不蠢,就是真蠢也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反倒是旁觀者,容易一葉障目,看到「哇塞公務員灰色收入高福利好,兒子從政吧」、「哇塞老師工作穩定智商高,一年假期可以掙外快,兒子選了吧」、「哇塞老闆財大氣粗情商高,跟著他衣食無憂,女兒嫁了吧」,無論從前瞻性還是智商都相當堪憂。

最後說回我自己。以前一個回答提到過

我從高考之前的夢想,都是子承父業,去北大醫學部,當一名醫生的,高考那年,我們家收到兩份死亡威脅,患者把屍體停在醫院門口,院長嚇得放了我爸兩周的假。

上面說了,人都趨利避害,我知道當醫生好,看到老爸醫者仁心的樸素情懷,一切好都令我嚮往。但我覺得我吃不了這碗飯:如果讓我的子女因為我的職業而受到性命的威脅、受到不屬於他們的壓力和辱罵,我是萬萬不幹的,就這麼簡單。
大概,不少從醫的前輩也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們的子女才沒有繼續學業吧——我不負責任地想。

感謝閱讀。


不贊成學醫說明有更好的階層上升渠道,鼓勵學醫說明沒有更好的路的情況下,學醫最少能混個中產,保底,


與其說支持,不如是出於尊重子女的想法。

說說我家的情況。我媽是某三甲醫院的兒科副主任,她也是堅決反對我學醫的。這是她的理由:醫生收入的確還行,但是和付出不成正比,上夜班的時候一晚上都沒法睡。累!天天要查房。她的有些同事都顯得特別老,30多看起來像是50多。

而且風險高,未知數很多,她給我舉了個例子,她的一個朋友是口腔科的,打一種麻藥,可能很多個人裡面都只有一個人會過敏(所以沒有做皮試,做了就是亂收費!亂收費!亂收費!她覺得也很無奈),而正好那個病人過敏,麻藥打下去,剛好就過敏了,所以說風險特別高,並且這種風險是沒法避免的。

還有,當下醫患關係緊張,碰到素質好,明事理的病人好說。但是萬一碰到那種腦子不清白的患者,他們是會拚命的,會拚命的!

我媽勸我說,當了醫生(特別是臨床醫生),每天都過得提心弔膽的,她希望我過得輕鬆一些。

這些是我媽的看法,哪個父母不希望子女活的開心,她知道醫生的難處,不希望我過得太累,所以堅決反對。

學醫是沒有止境的,醫學總在進步,有時候看到她看書看到半夜,特心疼媽媽。。。

最後我們達成妥協,學醫可以,但是必須是學口腔專業。。(結果分不夠敲代碼去了)


只有從事了這一行業才知道這一行的苦
不讓孩子去從事大概也是因為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受到了影響 醫生因為太勞累猝死這種新聞報道也報道過
我現在上班的地方 醫生閑聊時說以後不會讓她兒子去學醫因為她做到現在這個位置付出是肯定付出很多每天為了病人壓力太大自己身體也沒以前好

還是那句話吧 個人看法不同選擇也就不同


因為自己從事這個職業,清楚的明白這個職業所帶來的利弊啊。


推薦閱讀:

生活在一個很亂很髒的宿舍是什麼體驗?
滿鋪地毯應該注意什麼?
如何評價自己的18歲(生日)?
在冰島生活是怎樣的體驗?

TAG:生活 | 醫生 | 社會 | 醫生常識 | 醫生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