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人口中的自由精神到底是什麼?

正如題主所料,這個問題很容易被引到偏道上去。目前來看,在思考方式上,港人與大陸人完全在兩個不同的頻道上,誰也沒辦法理解對方,而根源就是:大陸是將香港作為一塊中央政府治下的領土來看待的;而香港則完全把大陸當外國,這種感覺可以想像成當年蘇區看待國統區——簡而言之就是國歌第一句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民。
---------------------------------------------------題主出生於北方,現在在國外留學。出國之後才發現香港——這個原以為與內陸其他城市並無不同的城市——在生活在那裡的人的眼中原來與大陸是如此的格格不入。而在來自香港的年輕人的口中,我經常能聽到一個詞:自由精神,據說這是香港年輕人相對於大陸年輕人所擁有的最大的優勢。可能真的是由於文化差異,題主始終搞不懂這個「自由精神」的涵義。哪位大神可以給我分析一下這個詞語?為何香港年輕人對它如此看重?這個「自由」與美國提倡的「自由」是否相同?


瀉藥。

美國提倡和最核心的精神有二:1,自由;2,平等(有先後順序)

不展開描述,否則能寫半本書了...最簡單地說,在美國的概念里:


自由 -- 「右」 -- 共和黨 -- 「保守派」:個體意志少受集體意志左右 -- 為避免歧義,以下盡量用「右」指代


平等 -- 「左」 -- 民主黨 -- 「自由派」:集體內部的人,權利盡量一致,義務...哈哈 -- 為避免歧義,以下盡量用「左」指代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liberal」,即「自由主義派」,是左派,即偏平等而不是自由的一派。而「conservative」,即「保守派」,是右派,即偏自由而不是平等的一派。

名稱來源:

「保守派」 -- 守著最早的意識形態 -- 美國立國之本是自由,而非平等
「自由派」 -- 主要是「保守派」在社會政策上也守著美國立國之初的很多原始意識形態,於是顯得「自由派」在這些問題上觀點更「自由」。

於是很顯然,這兩者之間,在很多時候,是彼此矛盾的關係。

好比最知名的例子,奧巴馬醫保。在偏「右」的人眼裡,政府扮演了本不該扮演的大型保險公司的角色,是典型越權;而對不參保的人的罰金,是典型的對個體自由的嚴重侵犯;而政府通過財政的轉移支付,對個人的「不交稅」自由,也是個嚴重侵犯。

而在偏「左」的人眼裡,因為人人生來平等,所以理應都有醫保覆蓋;而「美國人」是一個大集體,於是其中任何一個人的不參保行為,推高了他人的醫療負擔,於是是對他人的不公平。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而例子看多了想多了,就不難發現,所謂「左」和「右」,最終就是個純粹無法爭辯出是非對錯的個人哲學取向的問題。

我個人的話,經濟政策極右,福利政策偏右,社會政策極「自由主義」。但終究這僅是個人喜好,於是我並不會認為我這種喜好是絕對「對」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一個國家/社會對「自由 vs 平等」的選擇,與這個國家/社會對「民主 vs 威權」的選擇,幾乎是平行的兩回事兒:前者是社會經濟模式,後者是政治組織模式。好比說,在經濟政策上,「資本主義」更偏自由,「社會主義」更偏平等,於是我們很粗略地能把世界各國按照社會經濟模式和政治組織模式劃分為如下四大類:

1,民主資本主義國家 -- 如美國
2,民主社會主義國家 -- 如西歐/北歐各國
3,威權資本主義國家 -- 如中國
4,威權社會主義國家 -- 如新加坡

其中,如果民眾的社會經濟態度整體太偏左,「民主社會主義國家」非常容易落入所謂「民粹陷阱」或「極權陷阱」
--------------------------------------------------------------------------------------------------------------------------------------------


至於香港年輕人口中的「自由精神」是什麼...我並不清楚。一方面是因為不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感覺這群人內部的層次分化極大,而大部分層次對類似政治概念連哪怕淺薄的認識都不具有。

好比說從「反政府」這個角度講,美國是這樣的:

1,政治取向不同的人,就具體的問題,在政府面前表達觀點 -- 反的並不是政府,而是讓立法者/執法者/司法者們看到自己這種政治取向的人,比對立派別的力量更大,於是爭取能讓立法者/執法者/司法者做出有利於自己政治取向的立法/行政/判決。

2,從根本上反對政府的「許可權」和「規模」 -- 這事兒的「是非對錯」是我個人判斷的,是我家庭判斷的,是我們那村兒自己定的,你政府管不著,無權管。具體例子如茶黨運動中的某些類似成分。

3,最低端的政治訴求表現為為了反而反,於是連「我們反什麼」都說不清楚;低端的政治訴求集中在「我們反什麼」;中端的政治訴求集中在「我們具體要什麼」;而高端的政治訴求表現在能講清楚「我們為什麼要?」,「我們為什麼有權利要」,和「我們具體想怎麼要」 -- 美國的政治運動,相對更偏中高端。


(與香港近期的運動對比)美國政治另一個很明顯的特色是:全面地disapprove(不贊成,禁止) 年輕人在任何政治舞台上發聲,特別是當話題無關(類似大麻/墮胎/同性戀等)社會議題的時候。

這背後的原因也不難想像:

1,當你的年齡還沒有到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時候(如18歲或21歲),你連自己對自己的主張都是不可信的,而需要你的監護人替你做決定,你又怎麼可能有權利和能力去為社會/國家發聲? -- 天然而來的心智不合格

2,當你的年齡還沒有到為這個社會創造了經濟價值,繳納了稅金,撫養了老人和兒童的時候,你對這個社會僅有過索取,而沒有履行過任何義務,更沒有親自了解現行體系下經濟和政治運轉規律,你又怎麼可能有權利和能力去為社會/國家發聲?-- 缺乏實際經驗帶來的心智不合格

所以,如果題主所說的「香港年輕人」指的是好比「二十多歲」到「四十歲」的社會青年中堅階層,我大體上會有意願深入了解他們的政治意願是什麼,因為我相信這群人確實明白「自己到底在說些什麼」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但如果題主說的「香港年輕人」指的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學本科生」...我基本上沒有任何意願去了解他們的政治訴求,因為從非常合理的統計規律上講,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大。


而基於我個人對香港目前「左右平衡」狀態的觀察,香港目前處於」經濟政策極右,社會政策偏中間」的狀態。於是,基於我個人的哲學層面的喜好,我覺得這是個很健康的平衡。但這樣的社會裡,偏左派永遠都不會高興,於是左右的爭鬥長期存在是個很正常的事情

但我大體上覺得,香港的很多年輕人,確確實實搞混了兩件事情:何謂「社會經濟政策」,何謂「政治組織形式」。但他們又確實認為,這兩件並不相同的事情,對他們而言,有邏輯的一致性:他們希望讓香港的「政治組織形式」更民主,於是他們這些左派們能有更大的權力去改變當下的「社會經濟政策」,讓香港從目前一個更偏「威權資本主義」的城市,變得更「民主社會主義」一些。

於是,如果香港年輕人們真的有一個可以被歸納的政治訴求(再次強調:因為他們年齡和社會經驗的硬傷,我基本確定其中的絕大多數,其實什麼都不懂),或許可以這麼總結:

他們認為目前香港的「政治組織形式」不夠「自由」,從而阻礙了他們在「社會經濟政策」上追求「自由 vs 平等」的平衡中更偏向於「平等」的那一邊。


對此,如前所述,我最終並不覺得這是個絕對的是非問題,而是個個人喜好問題。但在美國/中國的「資本主義」和歐洲的「社會主義」之間做個主觀選擇,我絕對更看好前者 -- 「分配財富」很重要,但永遠需要排在「創造財富」之後。


目前香港的年輕人所宣稱的各種最大的不同啥的,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面對強大的威脅的一種應激反應而已。

我去過幾次香港,香港的法制和民主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所謂的自由似乎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如果說所謂的自由精神就是路邊散發的各種某功的資料,各種阻塞交通的活動,就我看來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些東西,甚至很多自由過頭的行為被報警了。


目前港台的學生運動,就我看來不過是北京政府強大之後的一種應激反應而已。身邊突然出現了一個擁有極大能量的組織,前所未有的影響著自己的生活,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不會認為這個組織是善意的。所以不管這個組織做任何事情,都會更容易的理解為是對自己的威脅


所謂的自由精神,多半是因為周圍接觸到的大陸人(例如陸生)無意中發表個感慨,香港這邊如何自由,然後就立馬扛個旗子來抗爭而已。


首先我覺得沒有和香港青年有過深入交流的,只通過媒體了解香港和香港人,或者只去過香港幾次的人並沒有什麼資格評論香港人的想法。
當然言論自由的精髓在於,所有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所以我還是會尊重你說話的權利。(最多看完給個差評)
----------------
回正題,高分大神已經很好的解釋了民主,分析也很到位,我只是想說說我見到的香港青年人,已經我理解的他們想要的自由。
1、職業自由
受限於香港的經濟結構以及社會結構,對於大多數人年輕人來說,大學或者大專的專業就決定了未來的就業,跨專業就業的幾率太小太小。大學學什麼就要做什麼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噩夢了,誰能保證自己高考的時候就能做出合適自己的人生規劃呢?
而當就業之後,在香港轉行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香港的經濟太發達以至於大多數人只能是個制式的螺絲釘,進了一台機器就難以換到別的機器,因為結構制式不一樣。這種一眼望到底的職業生涯是非常令人絕望的。
2、財務自由
沒錯就是房子。
香港的房價的可怕只有親自體會過才知道。當你每年稅後收入20w,每個月拿出1/4的收入還是只能租住在郊區和別人分享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屋子的時候,當你一年攢下十萬塊錢然後發現只夠買1個平方米的時候,當你接受了這輩子只能住一個20幾平方米的屋子,千辛萬苦攢了首付每個月還1w多房貸還要還30年的時候,那種絕望真的可以殺人。
3、政治自由
其實以我所見的大多數青年人,都並不關心所謂政治。當年在港大的時候學生會只要有10%的投票率然後過了半數就可以當選,可想而知參與率有多低。
但是當1,2兩種自由都無法被滿足的時候,當自己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尋求別的途徑來實現自己的自由。其中一個看起來最可行的辦法,就是選一個靠譜的政府,有靠譜的社會制度,然後讓自己實現1,2兩種自由。

對於小老百姓來說,其實生活不外乎工作和家庭而已。


回望千年歷史,諸子百家至唐宋文明,再到元明清。這有記載的幾千年歷史中,有的提出大同,有的實驗不同的社會制度。春秋戰國用了500多年來解決為何需要大一統?之後幾千年一直用不斷的更替來解決多民族統一之後的融合相處、政府治理制度等等.....到美帝建立共和制、推行憲制(之前的都不算完整,只能說是一種實驗)成功的建立了民族國家這個概念。於是,歐美為了資本的擴張,意識形態出現了,在思想領域奪取了關鍵的話語權,影響全球的思想文化。(諷刺的是為了一個民主共和的成長確在這個時候殖民世界,完成資本積累、技術積累)。同這時候,另一種思想相對應的出現,社會主義(就其本質前者最大程度追求自由,後者最大程度追求平等),在兩者的不斷競爭中,相互促進中發展。社會主義的思潮促使歐美自由的不斷變革,在平等方面較大的提升(分配製度的改革)。反觀社會主義在這一時期卻沒有較大的革新,最終蘇聯解體。
社會的發展從來就是不斷進化的,沒有一層不變的制度、已不存在完美的制度,適應社會需求的制度總是在變化的。
自由精神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就目前國際政治體制而言,歐美逐步的開始改革,為了整體的社會利益,不斷調整自由與平等的衝突,連中東獨裁者都在開放經濟、社會等等。中國這樣的「民主專政」都在大搞經濟開放....過於強調平等的社會主義不利於社會物質的發展,過於強調自由則是不利社會的穩定(1%持有99%社會財富),只有兩者之間不斷的調整來適應社會的發展。
但是當某種需求上升為意識形態後,這就是一種可怕的思想了。接文首的中國歷史,在整個歷史中,有無數的黨爭致使政權更替,唐代的牛李黨爭、宋代的新舊黨爭,與漢代的黨錮之禍、明代的東林閹黨之爭,是兩種性質類型的黨爭,雖都是黨爭卻因性質類型不同,其影響結果也大相徑庭。其本質都是社會的治理制度跟不上社會的發展,不同的利益團體的需求在社會治理制度未能改善的情況下爆發。其結果就是朝代更替,重新建立相適應的社會治理制度。歷朝的治理制度與偏向都有所改革。
社會治理制度落後於社會發展,治理制度的執行者要嗎改革,要嗎失去一切。但是當某些訴求上升到意識形態高度後,便沒有所謂的正確的社會治理模式了,一切已思想意識形態挂帥。說的極端一點,任何政黨的所謂思想。與宗教思想本質並無不同(比宗教多一項是直接的社會治理與執行上)。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治理制度,本質上是如何調整市農工商兵在社會的分工與分配製度,利用國家機器為群體提供安全、集體利益、公共利益等等。執政者的正當性究竟是人民直接授權(普選)還是間接授權僅僅是方式不同。各有優缺點。
西方的思想很多發源來自宗教,其思想模式以與宗教在某些方面有共同點。任何思想都是具有局限性的、時間性的。
在一個由不同的人組成的群體社會中,強調自由只是一個笑話。因為自由一直存在,任何生活在群體中的人都會為了因為群體失去某種自由。
對於以意識形態追求自由精神的人,並沒有在社會治理的本質上來談治理問題的,不過是嘴炮而已,本身就是一種心理上的病症。


謝@泥木加沙邀。先用手機寫幾句。

我認為香港年輕人對自由精神的追求,是給本屆政府逼出來的,是種反射動作多於真的建立起一種思想,不過這已經讓一眾官員頭疼的了。舉幾個事例:

國民教育:將課程內容納入必修,課程內容完全不是香港人那種口味,不反彈才怪。附圖。

香港電視發牌事件:在港視公司評分不是最低的情況下政府在3家申請公司中,偏偏不發給港視公司,而公司主席王維基是三公司中唯一一個在內地沒有投資的。政府解釋是考慮了「一籃子因素」,後來被人戲稱是「一男子因素」,指特首故意阻撓。

普選:一眾為方案護航的大官小將自然出盡法寶,當中有人講過「民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一人一票就是真普選」等言論,聽到這些我倒不覺得年輕人的思想有多naive。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等官員,晚上出席政改諮詢會。會上譚志源稱,選民應就政改問題向議員施壓,並反問「其實民主有乜嘢大過一人一票?」

譚志源表示,現時的情況,並非政府會否向泛民議員讓步,而是議員是否願意給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

他表示,如果選民平日不是投票予這些議員,可能更好,因為要給他們一些壓力,讓他們知道不是廿多個人,就可以做決定,又反問「其實民主有乜野大過一人一票?」

林鄭月娥則作同樣的呼籲,並叫現場希望見到有普選特首的人士舉手。出席諮詢會的人大多支持政府的諮詢工作。

(即時新聞)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喬曉陽昨與逾三十名建制派議員舉行座談會,表明「堅持不能接受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是條底綫」,他指這個標準難以用法律條文加以規定,但可以由提名委員會、香港選民及中央政府作出判斷。他明確指出提名委員會對特首候選人的提名是「機構提名」而非「個別委員提名」,而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更引述喬曉陽指出,《基本法》規定「提名委員會經民主程序提名」的民主定義是「少數服從多數」。泛民認為,喬曉陽的說法意味提名委員會成為「篩選委員會」,要排除泛民選特首(相關新聞另刊B5)。

當然這些定義有大把爭論的空間,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英國人的統治手段,她一直避免香港和英國扯上關係,這是不同於很多內地知友的想像的,無論在教科書或電視,提的都是香港這個身份,國歌只在電視收台時和皇室成員訪港時放,一扯上關係就會讓英國難以甩包袱。在生活上她容許了香港有當時看來不錯的自由,在政治上平衡kmt 和 ccp的力量,所以香港有台灣的珠海書院,也有大陸的香島中學,但是絕口不提政治和民主,所以在課堂里只有「公民教育課」,守規矩、有公德心就是個香港好市民。一提愛國、民主、自由這些,口子打開就眾口難調,難以收回來了。

「馬照跑舞照跳」不是一句玩笑話,是指香港繼續做經濟城市就好。搞什麼國民教育?一搞就會有對比,會讓各種各樣的思想萌芽。如果我是統治者的話,香港年輕人有追求自由這種思想,哪怕是多naive多原始的階段,這些思想居然在回歸後17年發生,我會認為是政府管治失敗。


香港人所想的自由,無非就是擺脫大陸人的控制,因為他們覺得大陸制度落後、大陸人素質低。就像孩子長大了想擺脫父母控制一樣


===以下並非答題===
雖然本身習慣在國內平台上說出香港的觀點會不被贊同;這題下其他答案真的太糟了。
這道題目是"香港青年人口中的自由精神到底是什麼?",不論是否贊同香港人的自由精神,也該先解釋自由精神。
得到贊同的全是國內對自由的看法/ 國內對香港的自由的看法/ 國內對香港的自由打算扣的帽子(e.g.自由精神是一種優越感/虛幻的心理安慰/借口),甚至標明"我並不清楚"逃避回答的答案被推上第一是鬧哪樣?
既然不回應題目,只說明自己立場的答案也能受贊同的話,容我也離題一下。
就個人對於蘋果日報(激進民主派)和微博的觀察,愛國主義和愛港/本土主義本質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國內反對香港的人,跟香港里反中共的人本質是一樣的。
兩種也是不講理、煸動性的。
談了香港的發展,民主對民生的影響,香港政治現狀;即使對方無法反對香港爭取民主/自由,最終還是堅持"中國主權最上,不服從就是不愛國,是錯誤"這種歸諸個人情感的論點...若果我認同愛國主義,作為香港人我就該反中共,因為中共現時跟香港立場對立。
舉個政治不正確的例子,二戰中拚命殺敵軍的日兵也很愛他們的國家。
知乎作為國內較好的平台,請不要跟蘋果評論一樣的水準,只依靠煸動、無理的情感作為觀點。
===以下才是答題===
自由,一個政治哲學中的概念,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藉自由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
我這裡把自由分為政治自由和經濟自由。
政治自由包括:自治、選舉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宗教自由、人身自由、思想自由等
經濟自由包括:自由市場,私有制,小政府,低稅低福利,傾商政策等
現時香港政治相對中國自由,但相對世界上同等發達地區並不自由;經濟極為自由,經濟自由度世界第一。
香港民主派所說的自由精神,指政治自由,即上述選舉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大多最終指向民主。
詳細例子可看@Cheung Michael 的答案。
至於政治自由/民主和經濟自由,政治自由與經濟自由無關。
就香港情況而言,政治自由和民主大多會導致經濟平等(經濟不自由),因為民主下社會基層會謀求更好的福利,如養老金、醫療保險、教育津貼。


自由就是你想做一件事,社會也不反對,政府不會跳出來說你不能做。具體的例子比如說,你想說話,也有人想聽你說話,政府卻不讓你說,你想讀書,也有人願意教你讀書,但是政府卻不承認你的學歷。你想搬家,也有本事在新的地方找到工作,新的地方也需要你這樣有活力的人,政府卻不給你戶口。你想搭車,有人願意收些錢送你,政府卻說這是非法營運。你想出國,外國也發給你簽證,政府卻不給你護照。你想生娃,也有人想給你生娃,政府卻不給你准生證,等等。

對於個人,甚至國家的得失而言,自由不總是好的,但是自由背後是一種強者的哲學。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在社會裡對自己負責,而不需要政府像父母管小孩一樣管理自己。所以自由的國家不一定強大,但是往往很健康。比如洋人發明了鴉片用來治病,中國人就拿來當飯吃,洋人喜歡健壯挺拔的男女,中國人就喜歡女性化的男人,幼稚和病態的女人,洋人的社會講究競爭尊重年輕人,中國的社會講究尊卑而被老人把持,為什麼呢?這些例子里國人的價值觀都與實際生活的直接需求相違背,為什麼呢?不自由的國家,你只有作為社會從屬行動的權利,直接按照個人意志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生活,是往往不被允許的。因而人的價值觀都被扭曲了。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台灣,韓國和日本的人口加起來都不到中國人口的零頭,為什麼人才卻如此之多?無它,他們的民眾享有更多的自由而已。和自由的人比起來,不自由的人,他對商業文化科技產生貢獻的幾率幾乎為零。


身處香港,對這個話題還是很有感觸,想到幾點寫幾點:
1.關於什麼是自由精神樓上已經有很好的答案,不贅述。至於香港人講的自由是不是美國人的自由,我覺得是美國人自己也沒有一個特別的所謂自由精神的模板,所以把自由這樣東西做這種簡單分類並不科學。
2.香港的年輕人,個人看法,一句話概括起來那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這個simple也是兩個方面有好有壞。
一方面是他們純真,有理想,有激情,沒有喪失一些青年人很寶貴的品質;另一方面來說,其實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大都市,人們思想中的偏激和閉塞相對別的同等級城市來講高一些,地域歧視(特指內地人同他們自己)在這裡私下裡基本上不算一個政治不正確的概念,甚至很常見。不客氣的說,香港是一個充滿歧視的地方。
3.香港的年輕人,其實我的感覺是他們對民主的認知絕對沒有你想像的那樣高,從眾心太強,辯識能力不夠,這是我讀書時代的體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最主要我覺得是教育的問題,還有全面接收信息的渴望。我的香港朋友自己也說「香港人唔讀書」,當然還有社會影響。
很多人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政治、歷史、地理常識,一個不知道三權分立哪三權的大學生可以天天掛著黃絲帶去坐馬路,你說是不是哭笑不得,叫人說啥好。
這就是simple的另一方面,香港的一個問題是愚民太多,青年人亦如此,比較清醒的那些就很容易脫穎而出。

想到再補充


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自由精神」肯定是香港青年和大陸青年最大的區別。在當今絕大多數大陸青年心中,只有賺錢發財這個唯一的目標和追求,然後就是花錢享受人生。至於自由人權民主這些東西,從小既沒有怎麼被教育過,在成長經歷成長環境中也沒怎麼體會和思考過。不管是學校里的老師,還是家裡的父母親戚,還是整體社會環境,對自由人權這些東西,都很少提及。所以也難怪很多大陸青年思想上對這個概念的缺失。

對於權利和權力方面的東西,很多大陸人實際上是搞不清的,相當數量的老一輩大陸人,心裡嚮往追求的,是權力。而且不知權利為何物。至於崇拜權力的原因,是嚮往在人前作威作福指手畫腳的感覺。現在年輕一輩官權思想沒那麼重了,但是金錢成了思想的全部。對於大陸的政治現實,大陸年輕人能做的不多,要麼拉關係走後門接近權力,要麼一心賺錢享樂沒想過這些事,要麼只能說沒辦法認為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官不可能為民服務。

大陸年輕人眼裡的自由,也許就是可以想去哪兒去哪兒,有錢能支撐自己的消費,或者過分一點的人認為想幹啥幹啥就是自由。但是他們 大多數人不會認為看著官方統一旋律的電視不自由,不會認為上不了真正的互聯網不自由,不會認為天天被人代表不自由,不會認為因為壓力而不能暢談政治不自由。如果吃了一點近在眼前的小虧,哪怕只是別人說了一句不愛聽的話,很多大陸人會很生氣。但是在過於強大的強權面前,吃虧了,他們會認為這是自然法則而即放棄維權,更放棄思考。

那麼,到底什麼是自由精神?個人覺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算是問香港人,只怕問10個有10個答案。我說的是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自由和人權不能分離。一個人的人權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那麼我認為這個人基本上就是自由的。人權有哪些呢,在現代社會,如安全,健康,食物,行動,感情等這些基本需求不必多說。在這些權利基本得到保障之後,言論自由權,獲取信息自由權,思想自由權,在文明社會非常重要。不能自由發表言論,不能自由獲取信息,不能讓個性思想自由發展,那麼一個人的正常人權肯定是打了折扣,沒有得到尊重的。


個人覺得,越是宏大的概念,越是缺少現實意義。比如「自由」、「平等」、「博愛」。偉大的人固然可以正確理解這些理念並貫徹到自己的思想行為中,但現實中,往往只是作為一種工具,一面旗幟而已,就跟「愛國主義」一樣,一旦思想上的teenager們想搞事,需要一個破旗幟的時候就派上大用場了。

同時,港人所謂的「自由」也跟大陸有些人口中「獨立思考」一樣,是個偽命題——誰不喜歡自由,誰不會?掛在嘴邊無非彰顯一種可笑的優越感罷了。


所有自由的前提應該是不損害別人的利益,否則就不是自由而是低素質。港獨那樣堵路佔中,影響別人出行和生活,跟縱容孩子隨地大小便、地鐵上吃東西的內地人沒有絲毫區別,甚至前者更可惡——假大義之名,行邪惡之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陸不少有志青年都在創業,先實現財務自由,才能追求政治自由。香港青年們卻害怕競爭,躲在自由的旗幟下哭爹喊娘的要利益。當然這樣並沒有錯,只是兩廂對比之下,後者更顯得沒出息。


香港人所要的,只不過是一次看起來不那麼「逗你玩」的選舉。


就是反對CCp,不管做什麼,只要反它,就是自由精神


就說一下某著名港毒大學的年輕人的自由意志啊
1. 反正政府or文化or學校or任何看起來比我有力量的entity讓我做的東西,我就要反抗,不管這是不是讓我看起來很傻,不管我能不能改變什麼,不管這種反抗有沒有意義以及給別人造成了什麼困擾。

2. 我就要吵吵,不管其他人在不在學習。我就要罷課,不管其他人想不想上課。

3. 不和我一樣去反抗的人就是傻逼,就沒有自由意志,就是行屍走肉。


香港台灣的自由大概意思就是:不滿意了可以佔領政府,打倒教師,切割父母。所以其實中國大陸的自由程度並不差,50年前就達到他們的水平了。


自由在國內被歸到富強民主一類,是社會層面的自由,要通過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實現全民族個人的自由;而對於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自由是個人層面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自身的價值,就像《幸福來敲門》里的主人公從身無分文到成為華爾街大亨,包括《教父》裡面黑手黨通過自身努力成為社會名流貴族,我覺得題主所說的香港青年人崇尚的「自由精神」應該就是指西方的這種通過自身努力而實現價值收穫成功的自由吧。


繼續吸血


自由的罵校長,罵政府,自由的不喜歡上升到詆毀內地。。。本科生學生會可以掛著橫幅罵校長(甚至有上升到人生攻擊的感覺,太過)。自由的旗幟鮮明的表達自己的(非理性無邏輯)態度而他們不為此擔責。

跟一位素質很高的本港青年(朋友的朋友)喝水聊天,說內地各種不好,因為沒有民煮。我就問了一句,你去過內地么?答曰沒有。於是我沒有繼續話題。

本港同學甲過關到深圳,說很害怕被人搶東西,覺得內地很亂。

本港同學乙全家人常出關到珠三角某城市,住大house(對比下香港人的居住面積),水療,花不了多少錢。

本科時候也認識北上求學的香港青年,一位師弟回去還拿了香港的羅德獎學金。而研究生同學甲乙都是在97前完成基礎教育,因此普通話很差,兩年多的深度接觸讓我覺得,素質高的香港青年認同素質高的內地群體,但媒體的妖魔化渲染始終讓市民對內地有有色眼鏡,「不喜歡內地,但你除外。」內心不喜歡內地,但又願意享受內地帶來的好處和紅利。

對內地的態度真是糾結矛盾複雜的集合。


百度是沒有自由吧的,


吃飽了可以沒事幹。沒吃飽也可以沒事幹。


推薦閱讀:

要去達拉斯工作一年,能為我介紹一下達拉斯這個城市以及達拉斯沃思堡機場的相關信息么?
如何評價愛國者逆轉獵鷹奪得第 51 屆超級碗?
偷渡去美國打工的人,生活狀況是是怎樣的?
20 歲女,常春藤學校讀書,家庭背景中產水平,長相中上,對自己的前途很迷茫怎麼辦?
外國人都不給小孩穿開襠褲,那麼他們如何防止尿褲子?冬天要保暖沒法只穿紙尿褲吧?而且紙尿褲很厚?

TAG:香港 | 美國 | 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