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喝的鐵觀音和紅茶包裝沒有品牌或者商標乃至生產廠家?
他們還說這是很好的茶,這些人看起來都有身份或者是多少有點錢的。
===以上只是假設他們喝的茶是好茶,不代表其他觀點。
應該是問題沒描述清楚產生了歧義,補充一下問題重點:大紅袍、金駿眉,鐵觀音都是通用名稱,為什麼很多的包裝上面都沒有差異化的標識?鄙人以為茶再好沒有品牌沒有商標沒有生產廠家如何讓別人知道?一款好的商品連品牌商標等都沒有靠什麼去傳播?身份跟財產我是假設這個茶真的可以,對本問題來講沒有必要關聯性。請將側重點放在「茶好,但是沒品牌,商標,如何評價它是一款好茶,利於營銷嗎?」 by題主
1、不排除人云亦云。
2、但閣下判斷茶品品質,是通過看包裝、商標、品牌,還是靠喝?
或者說,閣下評鑒茶品品質的器官,是眼睛,還是舌頭?
3、閣下認為「有身份或者是多少有點錢」等同於「具有評鑒茶品能力」?
4、「包裝沒有品牌或者商標乃至生產廠家」與茶品品質好壞並沒有直接關聯,不過閣下對品牌、商標、廠家,甚至身份和財產的迷思,到實實在在是跑偏了。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是賣茶的人,你是不是會希望每一個拿到你的茶的人,哪怕是最小的泡袋包裝,喝得滿意了,立刻就能打電話聯繫到你,找你進行購買。鐵觀音農殘超標是央視都爆了的,正規的廠家生產的茶不僅有詳細的廠址、電話、還會有食品安全的QS標誌,正規的標誌下面是有編碼的,很多無良商家用的是包裝QS而不是產品的,或者假印一個無編碼的。請各位愛茶的茶友們細心鑒別。連QS都申請不到的廠家,生產環境及安全水平值得存疑。再者,有國家機關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抽檢的茶品質保證總歸好過那些全靠忽悠的,不知道誰做的茶吧?喝出問題了找誰啊?
以前跟一些茶商聊過這個問題,自己賣茶時候也想過這個,就說一說,講得有的亂。
茶這個東西是這樣,它有日用品的一面,就是茶米油鹽姜醋茶,這種情況的茶商品是比較容易品牌化的,比如說立頓,國內現在這樣的品牌也很多,或者說很多很多(每一種名茶我都見過),但除了普洱的大益有些名氣外,其他的都是總喝茶的自己知道,外人最多聽過個名字。不過早晚,這些茶會形成茶品牌,這是市場進化的一部分,規模化、品牌化也是很多做茶人的目標,他們也知道題主說的問題。但是我國茶市場,受傳統家庭單位生產模式影響深,有很多問題。
中國有很多小茶商,他們的資本實力,難以有效經營推廣他們的品牌,他們的思維,也還沒有搞清楚成立自有品牌的意義,對他們來說,每年家鄉茶區收茶,消費市場賣茶就可以,還有的就是自家的茶山產出來,拿出去賣就好了,花資本在品牌經營上,並不會產生更多收益,他們跟挑著扁擔賣水果沒什麼區別。茶葉,說到底還是農副產品,題主覺得茶葉上沒有品牌奇怪,但如果是蘋果和橘子呢,在菜市場買蘋果橘子,是品嘗看新鮮度顏色靠譜比較習慣,還是看看是哪個品牌的習慣?
對於國內的茶葉市場也是這樣的,尋常我們去買茶,都是去茶城的攤位坐下來,看好價格後就開喝,通過喝來確認這個茶值不值,它是a品牌也好,b品牌也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喝上一泡看看效果。另外方面,茶葉不是工業加工品,是農副產品,還是嗜好品,它的品質每年受地理氣候環境影響,不是一個穩定值,就是同一個地區,不同山區的茶品質也會有差異性,你說我們這些喝茶的,是相信品牌還是更相信自己的舌頭呢。
還有,現階段的國內市場,茶品種類的名聲,比如說鐵觀音、龍井,遠遠高於某個品牌的名聲,人都好逸惡難的,搞自有品牌要投入多大,運用老祖宗的名氣多方便,這就使得各種鐵觀音龍井魚龍混雜,國家出台的標準,看起來很專業,卻沒有硬性的管理制度,這導致品牌很容易被劣幣驅逐良幣。
最後,茶除了日用品,還有奢侈品的一面,所謂嗜好品,滿足的是人們的感受需求,從需求的滿足出發,就會把商品分成三六九等,大自然的產物不同於工業製成品,他是一種資源,高等級的資源必然存在稀缺性,這個級別的商品往往不是走品牌化定價的路線了,而是賣方買方根據市場情況自行定價,而中國的傳統社會特點,這樣的商品往往被賣家自己留住,不是送到高層,就是交流給親友了,這樣可以解釋題主看到那幾位有身份的人拿出的好茶的來源。跟茶葉特別類似的是咖啡,藍山咖啡豆,是品種名,不是品牌名,這些藍山咖啡豆,也不是以商品方式流通進市場,而是通過拍賣的方式早早就被頂級客戶鎖定了。
總之,非品牌化的茶葉商品,是中國市場特色造成的,這不利於茶的推廣,尤其不利於做大,所以很多茶商在努力的走品牌化之路,但是怎麼走,怎麼適應中國市場的特點走,官方應該怎麼監管市場,也確實是個問題,這也不光是茶的問題,中國很多特色農副產品都有這樣的問題。國內有很多東西都是特供的,因為真正的好東西量很少。比如茅台酒、上面提過的大紅袍、2號煙,它們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沒有標識、包裝簡單但一般人是拿不到的。當然,這種等級的東西只有到了權力的最中心才可能遇得到,一般的土豪商人家裡的很多都是假的。
當然也不排除你的朋友自己有渠道,跑到這些東西的原產地買的。批發商通過向茶農收購鮮葉自己製作或者找其他廠代工製成散茶後銷到各地的批發市場 因為批發商每次收到的料都不盡相同 即使做成品牌也很難保證每年的口感一致性的 而各大品牌的產品品牌附加值普遍偏高
你所看見的無品牌的小包裝就是批發市場內打包散茶的通用小包裝
裡面的可能是跟你口中的品牌一樣的貨 但價格一般都有優勢 所以一般懂喝都不會選擇品牌 很多茶葉店就是靠這種性價比拉住一批老客戶生存 所以別小看這張沒品牌的小包裝紙
茶莊里賣的很多沒品牌,老闆根據自己的辨識能力和渠道去找好茶。如果都賣正山堂,很多人都去淘寶了。
簡單來說,我們的茶行業,品牌營銷還很初級,茶大多還在以產地、品類命名,還沒有達到以品牌來區隔。
換句話說,茶行業對於營銷,對於品牌的構建,從意識從技術手段從能力從水準都比較初級,這一點我敢這麼說,是因為本身我做了十多年廣告營銷,也喜歡喝茶和茶企接觸比較多。
如題主所言,沒有品牌不以利於茶企的品牌推廣,目前有些茶企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只是要做的事還很多。
所以,消費者消費的只是茶的品類或者茶本身,還沒到消費品牌的時代。
我以鐵觀音的茶農的身份來說一說吧
1、鐵觀音90%出自農家,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生產許可證,他們做出來的茶直接就被收購走了;
2、很多品牌茶葉、茶商到茶季節的時候都會到各個主要村鎮設置採購點,收購茶農家的茶;
3、茶葉本來就是一個比較難規範的行業,很難有一個標準來定義它;
4、喝茶的人都知道,喝的是茶,不是看包裝。就算你包裝得很好,也需要試喝一下看合不合自己的口味,他不同於其他產品。
5、一款好茶,一定要遇到懂它的人。
我有一個顧客,事業做得還可以。
我們是茶企。
他每年也買很多茶送人,但是他只認茶,選的包裝也都是通用的比較簡潔的,上面並沒有我們的品牌標識。
很多年了,每一年都如此。
對於茶,其實很多人的認知是停留在農產品,就像買點地瓜干、花生一樣的,特別土的土特產,不講究品牌,只講究口感、環境好,自然就會覺得健康。
當然,前提是對提供產品的這個茶農或是茶商有一定的信任和了解
有茶商朋友買的或給的吧,可能野生的也可能是極品。
你看那些很牛的人都和內供酒,抽特供煙,吃專供菜。這些都木有牌子或者把牌子隱去了,茶,同理。
你買的土豆西瓜蘋果也沒有。。。
這隻能說茶產業下一步就是規範和商標化,但是道路崎嶇且漫長。。然而不解決,茶產業發展始終受制約
特別極品的茶,量不會大到能夠批量生產,做出品牌上市場,都是早早被懂行的人預約了,不需要做推廣傳播。若是老茶,也是喝一點少一點,不需推廣傳播,懂行的都內部消化了。
你看真正的母樹產的冰島、大紅袍、一葉如來,就那麼幾棵樹噢。
茶好不好,靠喝。
懂茶的喝品質,喝品味;不懂的才喝品牌,喝包裝,喝概念
應該是問題沒描述清楚產生了歧義,補充一下問題重點:大紅袍、金駿眉,鐵觀音都是通用名稱,為什麼很多的包裝上面都沒有差異化的標識?鄙人以為茶再好沒有品牌沒有商標沒有生產廠家如何讓別人知道?一款好的商品連品牌商標等都沒有靠什麼去傳播?身份跟財產我是假設這個茶真的可以,對本問題來講沒有必要關聯性。請將側重點放在「茶好,但是沒品牌,商標,如何評價它是一款好茶,利於營銷嗎?」
推薦閱讀:
※在中國怎麼做好獨立服裝設計品牌?
※如何利用電影的推廣,宣傳自身/相關品牌?
※adidas basketball為何毫無進取心?
※品牌故事除了品牌歷史之外,還可以講些什麼?
※怎樣看待迪卡儂這類外資品牌搶佔中國運動用品市場,國產運動品牌的前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