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問題的解決會對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帶來什麼影響?為何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推動伊核問題順利解決?

伊核;伊核談判


謝 @姜委員長邀。
在我看來,伊朗核問題緩和跟亞投行一樣,是現行世界秩序調整中的關鍵步驟。
當然,必須強調的是,這種調整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有利於我們的。
亞投行與世界秩序調整的關係參見如何看待今日德、法、意三國集體加入「亞投行」? - 小屋住不下的回答
而要看清楚伊核問題的歷史定位,也必須放在長時段中看待。
1)1991-2008年的世界秩序:美國領導的自由主義聯盟對世界的規訓
二戰剛一結束,雅斯貝爾斯的學生,弗朗西斯·福山的導師科耶夫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法蘭西國是綱要》。此文指出戰後世界已被蘇聯主導的共產主義帝國與英美主導的自由主義帝國所瓜分,兩大帝國擁有為數眾多的附庸國/衛星國/殖民地,有核心的文明價值認同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意識形態,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科耶夫呼籲當時的法國以南歐拉丁文明為價值紐帶,聯合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建立所謂拉丁帝國。當然,他的這個想法未能實現。戰後組建的歐洲共同體著眼於法德和解,它是一個拉丁-日爾曼文明的二元共同體,其結果是未能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文明認同。僅從今天希臘危機引發南歐各國民眾對德國的不滿即可瞥見一斑。
但福山對戰後秩序的把握是準確的。我們今天稱為冷戰的國際博弈實際上發生在兩大帝國之間。而在人類歷史上,兩個超區域大帝國對立博弈的情況並不多見。有款桌游叫做《冷戰熱斗》,很好地體現了當時博弈的狀況。在這款桌游中,美帝在歐洲有天然優勢,蘇帝在東亞有天然優勢,正常情況下,雙方要在中亞-西亞-非洲-拉丁美洲展開博弈。換句話說,歐洲和東亞充斥著兩大帝國的橋頭堡、緩衝國、附庸國和准殖民地,而兩大帝國都希望在中亞、西亞、北非、拉美等地區建立起更多這樣的據點。
當然,蘇帝的橋頭堡出現了一個最大問題,也是在這個遊戲中最特殊的角色,那就是中國。蘇聯人對中國的知識結構太過不足,無法準確定位中國到底是自己的棋子還是同盟,也不理解中國的戰略實施要點在哪裡。後果是,蘇聯失去了中國,並在中國的攪局下徹底輸掉這場博弈。
然而一個帝國崩塌了,另一個帝國並沒有隨之遠去。
冷戰進程中,由於蘇聯在歐洲地面上處於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整個歐洲被迫淪為自由主義帝國的追隨者。也就是說,更能反映自由主義帝國性質的不是別的,而是北約。北約這個組織跟19世紀的軍事同盟有質的區別:19世紀的軍事同盟以民族國家之間的平等條約形式締結,各國清楚自己的權利與義務,然而北約卻以承認自由憲政主義的價值共同體為紐帶締結,各國並不清楚一旦戰爭爆發,自己明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麼,它們只知道自己該為此行動,而誰來統一組織行動?美國。
隨著蘇聯解體,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坍塌,軍事威脅不復存在,中國和俄羅斯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認了自由主義主導的世界秩序。80年代的中國和90年代的俄國應該都有想過要加入這個自由主義的陣營,然而它們都發現,為了獲取價值認同所必須作出的自我犧牲和自我閹割,很可能嚴重侵害自身的國家利益。
中俄對此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中國嚴格地去走鄧公制定的權威主義路線和韜光養晦政策,經濟上與自由市場盡量接軌,政治上維持一個能夠保障大一統局面和社會穩定的一黨制;而俄國則一直在震蕩中調適。
結果也有很明顯的不同: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俄國成為一個靠出口能源來維繫生命的軍事政治大國,多變、易怒、不穩定。
不過,無論如何,它們都是自由主義帝國要加以規訓的對象:它們被要求認同自由憲政價值、認同自由主義引導的世界秩序,出讓包括領土與主權完整在內的國家核心利益。
當然這裡面還有插曲。比如90年代的時候,美國是規訓全世界,既打伊拉克,又按著中國。95年李登輝訪美,96年台海危機,99年大使館被炸,01年南海撞機,這一系列危機,逼得我們全線收縮。
01年9/11之後,美國被恐怖襲擊震撼,自此把重心轉移到中東地區。我們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然後我們就等到了08年金融危機。
2)本輪世界秩序調整的實質:美國的收縮與世界的動蕩化
08年美國金融危機和09年歐債危機,表面上看並無直接關聯,實際上卻都反映了一個事實:中國崛起對世界既有經濟結構的巨大衝擊。
美國金融危機起於房貸鏈條的斷裂,歐債危機起於希臘等國家主權債務的破產。它們的背後實質問題,都是這些國家經濟的去工業化。工業都到了哪裡?答案是中國。
當然,工業到中國,是由中國在勞動力、資本價格和環境政策等方面巨大的低成本優勢決定的。這本來就是市場自由流動的結果。畢竟我們加入也接受了WTO的仲裁,我們玩得起,我們玩贏了。
但我們玩贏了,就會要求政治框架偏向於我們。有人玩輸了,他們也不會自然而然地讓出已有的優勢地位。舊秩序與新秩序的交替,絕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
總之,美國人對新興中國充滿了不信任和恐懼:你跟我們太不一樣了,你是不是想要顛覆整個秩序?中國人對美國也充滿了不信任和恐懼: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你是不是想把我摁死在崛起過程中?
所以雙方都針對對方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這種調整與其說是針對對方,不如說是給自己上一道保險,確保一旦衝突發生,自己不會處在劣勢局面。
中國上的這個保險栓,叫做「重返大陸」,表現為亞投行、金磚銀行和上合組織,換句話說,就是如果美國真的能利用TPP構成的環太平洋經濟共同體把你的經濟優勢抵消掉,那麼我們要準備重新回到歐亞大陸,靠打通陸上交通線和沿線貿易保證國民經濟不出大的問題。同時,軍事上藉助俄羅斯的力量來對抗美日同盟。
而美國上的這個保險栓,叫做「重返東亞」,表現為從中東抽身,在歐洲釋放德國的主動權,在亞洲釋放日本的主動權,把這兩個二戰後主要附庸國的政治地位解放掉,換取它們一旦出問題,就站在自己這邊。

(關於釋放日本主動權,參與東亞地緣政治爭端,參見如何看待日本眾院表決通過新安保法案? - Chivn 的回答)
美國作出這個戰略選擇,在我看來,是基於以下的考慮:
在美國經濟得到真正振興、製造業空心化問題得到真正解決、美國在下一輪產業升級浪潮中真正佔據優勢地位之前,美國必須控制自己的資源,不將其投入到過多的國際戰線上。
道理很簡單,當你買不起你想要的一切東西的時候,就買你最急迫需要的東西。
美國已經認定了,目前它需要解決的最主要矛盾,就是中國。
3)美國在中東的存在:結構性矛盾
在此之前,美國在中東的存在是一種結構性矛盾。
什麼是結構性矛盾?就是網民常說的,這一定是體制問題。
美國在中東的存在還真就是體制問題。作為一個世界性帝國,它必須在中東有存在;但它在中東的存在,又因為兩個關係搞得非常擰巴。
第一個,就是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
可以說,很久以來美國在中東的外交政策中一個重點就是保障以色列的安全。
這跟猶太人在美國政學商精英階層中的影響力是分不開的。
然而你只要在中東親以色列,你就一定會得罪廣大穆斯林。就算穆斯林會因為自己的派系鬥爭先殺得你死我活,他們下意識的第一反應還是仇以色列。
所以美國一直以來在中東的盟友都是威權政府,埃及穆巴拉克這樣的總統。為什麼民主燈塔美國不支持民主政府?因為民主的伊斯蘭國家一定會奉行仇視以色列的外交方針。
第二個,就是美國和伊朗的關係。
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美國(主要是共和黨勢力)對伊斯蘭世界的理解有多麼受意識形態的扭曲。
伊朗這個地方本來就是波斯帝國的後繼者,跟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後繼者)一樣是東西兩個伊斯蘭文明的重鎮國家。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前,出於冷戰的需求,美國跟巴列維國王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當時的伊朗基本等於現在的沙特。
這個手法其實跟美國在二戰中支持老蔣,在埃及支持穆巴拉克,在沙特支持王室是一致的,就是只要你親美,我就給你送錢送槍。然而在伊斯蘭民眾眼中,美國人就演變成了支持暴政和壓迫者的帝國主義勢力。所以霍梅尼革命之後號召民眾圍攻美國大使館,把美國人扣成人質,以報復巴列維前往美國接受治療。兩國自此轉為敵國關係。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霍梅尼革命對伊朗的意義,可以參見如何評價霍梅尼? - acel rovsion 的回答。他的回答專業性比較強,我給翻譯一下,從理念上講,霍梅尼大概相當於康有為,前者的人品和政治智慧都比後者強,但是理念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把本國傳統社會結構跟西方現代政治框架嫁接起來。霍梅尼完成了這個嫁接,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傳統社會結構,但也導致了伊朗現代化的不徹底。所以如果當年康有為搞成了,或者像今天某些新儒家宣傳的那樣回到過去,結果肯定就跟伊朗是一樣的。
但是這個理念,說實話,跟美國並不一定要衝突。如果美國當時肯放下身段,或者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肯放下身段,結局還是會不同的。這其實本來不應該是一個意識形態問題:美國連紅色中國都肯接觸,跟伊朗緩和一下算什麼?但問題就在這裡:美國跟中國接觸的時候是有求於中國(當然中國也有求於美國),而美國有機會跟伊朗接觸的時候它並不有求於任何人。
89年霍梅尼逝世,這本來可以作為兩國改善關係的一個契機。然而不久之後冷戰結束,美國認為自己在中東的地位已經無人挑戰,於是施行了對伊朗和伊拉克的雙重遏制,就是只要我不順眼的,都摁死。90年代的美國那真是世界帝國,伊戰、台海、南聯盟,一個不落,指哪打哪。大家也都忍氣吞聲地服軟,沒有辦法,跟人家的差距實在太大。97年伊朗選出來的總統叫哈塔米,主張對外緩和,世界文明平等對話,通過瑞士傳話給美國,說希望好好談一下兩國之間的關係,美國的反應是把這個瑞士大使罵了一頓。9/11之後,美國把伊朗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邪惡國家,更是不遺餘力地制裁。

最微不足道的人,如果他時刻留意的話,總會有機會向那些最不可一世的人報仇血恨。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心平氣和了。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老頭子才從來不喪失那種他所有朋友都嘆服的謙虛謹慎的作風。——《教父》

4)13年以來「阿拉伯之春」的影響
13年「阿拉伯之春」過後,整個中東地區都在向著民粹和泛伊斯蘭的方向去發展。到了這個時候,美國終於發現自己在這個地方已經力不從心了。
關於阿拉伯之春以來的趨勢,參見2010 年開始的阿拉伯之春,到 2015 年,北非以及中東地區的格局有何變化或發展趨勢? - 小屋住不下的回答
當時埃及剛革命的時候,伊朗下了一步很有意思的棋:派兩艘軍艦去過蘇伊士運河。穆巴拉克政府時期,伊朗的軍艦是不準過蘇伊士運河的,因為過了河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絕對不幹。結果革命之後,伊朗馬上派了兩艘船過去,埃及軍方吃不準美國的態度,又不敢得罪國內洶湧的民意,讓他們過去了。以色列如臨大敵,派出海軍空軍跟著在伊朗船屁股後面分批監視,人家兩艘船大搖大擺轉了一圈,回去了。
許多穆斯林民眾都記住了伊朗機智戲耍以色列的這個舉動。
再然後,ISIS崛起了。我在1月份的答案既然 ISIS 這麼恐怖,為什麼各個國家不聯合起來摧毀他? - 小屋住不下的回答中提到了,庫爾德人和伊朗是兩個在中東地區比較有意願壓制ISIS的群體。但伊朗當時需要藉此向美國爭取更多利益。後來有人問過什麼時候能有進展,我說7月份。當時是德國人爆出消息,說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很大。
現在伊核問題達成解決方案,美國也可以借伊朗之力配合對ISIS的圍剿了。
5)對中國的影響
伊核問題對中國的直接影響當然是有益的,有朋友已經列出數據圖表,我就不列了。美國解除制裁後,中國在伊朗的投資變得更加方便,石油進口也更加容易了。而且中國在這次伊核問題中也出了力,作為交換,伊朗肯定也會有回報——當然,還有俄羅斯。
(這裡插一句,為什麼中國在中東的政策基本上是跟俄國捆綁在一起的?因為我們幾乎沒有懂中東問題的專家,我們對中亞、西亞等地區的知識結構基本上是在翻譯蘇聯時代著作基礎上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現在除了跟俄國人商量著來,沒有別的辦法。真正的軟實力不是別的,就是知識。)
不過,國際博弈不是象棋,你吃我一個子我吃你一個子,不是說我們拿到了伊朗這個子我們就有利了;國際博弈是圍棋,伊朗是一個劫,不注重一時得失,而注重長期博弈。
我前面已經說了,舊世界秩序的瓦解,是因為美國經濟力量相對削弱不足以支撐起它的全球戰略線,而中國又希望獲得與自己經濟貢獻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在這個瓦解過程中,美國對中國充滿疑惑,它要保底;中國對美國也充滿疑惑,它也要保底。
雙方的保底安全線都建立起來了,接下來是如何建設新世界秩序的問題。
讓我們仔細來捋一下其中的邏輯:
08年開始的世界秩序調整期本質上是為了解決這樣一個不平衡的局面:
中國在世界經濟結構中貢獻的增長力量,與其在政治結構中享有的權利地位不匹配。
換句話說,從03年到現在,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半,為所有國家提供了經濟紅利,然而它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IMF中的投票權)和貿易體系(美國想甩開我們搞TPP和TTIP)中的角色,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政治紅利卻與它的貢獻程度不匹配。
當然,美國人看這個問題的視角(p1)是:
中國是一個有巨大經濟潛力但政治結構存在致命問題的國家;我要確保能夠繼續利用它提供的經濟增長紅利,度過我自己的艱難時期,讓我有機會在接下來的產業升級中穩固世界老大的地位。同時讓它要求更多的政治地位與我在國際事務中的利益不發生衝突,此外,如果它的政治價值觀與我趨於一致,我會對它更放心。
而中國人看這個問題的視角(p2)是:
中國是一個崛起中但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革的國家,它為了繼續維持目前的高速經濟增長和大國崛起態勢,就需要在國際貨幣、財政和貿易體系中獲得更多話語權,在世界各地區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存在,在本國周邊地區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為了可持續發展,中國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和改革,但改革的主導權必須掌握在本國精英手裡面。
現在,我們發現:
美國和中國的共同利益在於:
1)不要開戰
2)讓中國維持一個可以接受的經濟增長速度(雙方對這個速度具體是多少,定義不同)
美國跟中國有衝突的地方在於:
1)美國認為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舉動是破壞國際秩序的,中國認為這是因為舊國際秩序侵害了我的國家利益。
2)美國和中國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都希望獲得儘可能多的優勢。
3)美國和中國的基本政治價值觀之間有衝突。
此外,美國內部和中國內部對p1和p2並不一定會達成共識。我這裡列舉的p1和p2觀點已經儘可能理性了,但美國和中國內部還是會有人覺得中美矛盾不可調和,最終目的是摁死對方/同歸於盡;或者中國內部還是會有人覺得向美國投降更好。
這其中,由於中美經濟已經緊密糾纏在一起,因此兩國共同利益的部分暫時會壓倒衝突的部分。我個人推測,9月份習訪美時兩國會達成一個不太穩固的妥協局面,共同維持這個過渡時期的世界秩序。屆時雙方在東亞將維持一段時間的對峙局面,並共同出手維護世界金融貿易穩定。
那麼過渡時期何時結束?
從經濟上講,我認為是中美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的地位相對確定下來的時候。這取決於中國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升級,和美國經濟能否重新實體化,並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佔據鰲頭位置。
從政治上講,我認為是要看中國主導的亞洲大陸經貿-安全體系和美國主導的兩大洋經貿-安全體系,哪一個能夠成功運作,哪一個先出問題。
此役勝則中國正式躋身G2行列,此役敗則中國重蹈拉美化覆轍。
我們都將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伊朗核問題是非常複雜的一個問題。

伊朗研發核武器的主要原因

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的早期,尤其是在和蘇聯鬥爭的問題上,做事常常是很糙的。讀這部分史書,常常讓人感覺像一個兩歲小孩玩弄衝鋒槍一樣,在不成熟的時候掌握著難以駕馭的力量。

美國在伊朗支持的巴列維政府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中倒台。這個過程中,美國既沒有盡全力去維護巴列維政權的穩定,也沒有盡全力去和伊斯蘭革命勢力交好。其實如果沒有堅決維護某政權的信念,那麼有時候半心半意的支持就還不如不支持,因為前者會激起新政權強烈的對抗情緒。本來開頭就並不美妙,還不努力經營,最後美國和新政權的關係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這個惡性循環導致後來的使館事件,以及美國開始與伊拉克交好,支持伊拉克與伊朗開戰。

再後來,在兩伊戰爭中付出巨大成本的伊拉克用入侵科威特來飲鴆止渴。美國翻了臉,把伊拉克幹掉了。那麼在中東,仍然就只剩下伊朗和美國截然對立了。而且伊朗是在「邪惡軸心」的名單裡面點過名的。邪惡軸心就三個國家——伊朗、伊拉克、朝鮮。

核武器是一個國家在強權面前的護身符。這個問題,我國看到的很早,動手也很早。不過到後來,有很多國家都醒悟了。幾乎所有受到美國赤裸裸地敵視的國家,往往都開始考慮核武器的選項。朝鮮、伊朗、利比亞等等。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反應。美軍入侵伊拉克,死傷人數極為有限。但如果伊拉克有核武器,能夠保證至少殺死上萬名美國軍人,並讓另外幾萬名患上輻射病,那麼美國也會投鼠忌器。

甚至來說,一個國家一旦擁有為數不少的核武器,其他國家甚至不敢讓其政權徹底崩潰。因為一旦政治力量徹底完蛋,這些核武器會流向哪裡,可就難說了。蘇聯當年倒台,美國也不敢讓它倒得太徹底,仍然要維持一個能夠運作的俄羅斯政府。如果烏克蘭當年沒有承諾放棄核武器並付諸實踐,那麼今天恐怕美國也好、俄羅斯也好,都不敢讓烏克蘭陷入如今的窘境。所以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美國很可能連暗中顛覆其政權都要考慮再三。

這麼說來,似乎這只是美國的問題啊。中國不是和伊朗還有石油買賣嗎?那這裡面中國和俄羅斯又有什麼利害關係呢?


伊朗核武器的地緣政治影響

伊朗在中東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它是什葉派穆斯林的中堅力量。而中東,還有著大量的遜尼派國家,以及異教徒以色列。

本來以色列就有核武器,這讓中東各國就開始琢磨這個事情了。如果伊朗成功獲得了核武器。那麼可想而知,其他國家,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就有可能感覺獲取核武器的緊迫感。中國當年賣給沙特的彈道導彈,有人說是帶了一些受中國直接控制的核彈頭,但這已經是幾十年前了。就算有,現在還能不能打得響都兩說。沙特很可能會藉助自身財力來研發核武器。一些其他國家也會嘗試通過不同途徑來獲取。

而這所有國家,就算互相之間再敵視,卻又有個共同的敵人叫做以色列。以色列是不會坐以待斃的。萬一這些國家研發的核武器有那麼一兩枚「不慎」落入了哈馬斯、真主黨的手裡,以色列這麼一個小國就可能面臨大的恐怖的風險。因此,以色列一直想要直接空襲伊朗的核設施,只不過被包括美國在內的種種因素制約住了。但如果伊朗真的快要研發出來了,以色列人還真有可能不顧一切地動手。不要忘了,以色列人為了達到目的,連美國人的軍艦都敢打。

所以呢,中東這個世界級火藥桶裡面,如果再放幾枚大炮仗,而且刺激得其他國家也來製造大炮仗,那要是哪天他們之間忽然爆發衝突,整個世界都要跟著遭殃。


伊朗核武器的意識形態後果

單純從地緣政治上理解伊朗核武器問題是不夠的。

伊朗這個國家也是個伊斯蘭國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伊斯蘭教法。伊斯蘭思想裡面,也有一個「世界大同」的構想。不過這個構想是說,整個世界都伊斯蘭化,全部都處於伊斯蘭教法的統治之下。正是這種思想,指引著如今的ISIS,促使世界各國的一些極端穆斯林奮不顧身地奔向ISIS。

千萬不要忘記,和世俗派當政的巴基斯坦不同(而即便是巴基斯坦,也鬧出利比亞核資料的醜聞),伊朗至今仍然是一個神權國家。讓綠旗插滿世界,伊朗一樣有這樣的一種想法,而且在合適的時機就有可能做出行動。儘管這種迷夢不見得十分現實,但讓這樣一個國家擁有核武器,仍然是一件後患無窮的事情。

儘管伊朗現在可以說是極端伊斯蘭主義的防火牆,但其本身也存在。伊朗和真主黨等非政府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其他一些中東國家則和基地組織等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世界幾個主要的大國,哪個沒有和這些極端組織或恐怖組織發生過衝突?哪個不害怕核武器落入這些組織之手。如果伊朗核武器問題持續發酵,乃至擴散到其他中東國家,這些大國所面臨的風險,將極為可怕。

————————————————————————————————————

因此不難理解,這些大國,即便是半心半意,也始終是想促使這個問題和平解決。這核心問題,毫無疑問是在美國那裡。伊朗研發核武器的主要動機,還是要在美國面前維護自己的安全。美國現階段處於戰略收縮期,一時也不可能對伊朗採取什麼大規模行動。這時候主動緩和,符合多方面的利益。而且,就現階段而言,中東安全的最大威脅是ISIS而不是伊朗。在對抗ISIS方面,伊朗和美國反而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頁岩氣、油砂礦等新礦藏的開採,讓美國對中東油氣資源的依賴度大大降低,美國對中東的態度,也會有一定的改變。

歡迎專業人士指正。我這裡只能算是拋磚引玉。


大家說的都很有水平,都高屋建瓴……都是從全球戰略的角度來說事。我就選一個小的切入點來談下。

那就是以色列怎麼看。

眾所周知,以色列對伊核談判一直持反對態度。表面理由是伊朗沒有對以色列作出安全承諾。實際理由呢?它不可能說出來。但心裡卻如百爪撓心,難以釋懷。


以色列真正擔心的,並不是伊朗造出核武器。它非常明白,即使伊朗有了核武器,也不可能真的對它進行核攻擊。它所真正懼怕,又無可奈何的,其實是:伊斯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


以色列能夠在中東生存下去,靠的就是兩條:一是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相當於在戰時有了不受威脅的無限後方和無限補給;二是自身的工業化優勢。這兩條不打破,以色列的生存就沒有問題。

而體量巨大的伊斯蘭世界,即使只是實現了部分的工業化,也足以讓西方國家感到畏懼,而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任性」的支持以色列。而以色列自身的工業化人口,會被鄰居們輕鬆的碾壓。

對以色列來說,希望自身保持地區唯一的工業化國家第一位,是其最根本的生存之道。為了這一點,以色列什麼招數都可以使出來。

以伊拉克為例,以色列就大規模暗殺過伊拉克的科學家,即使是僱傭的外國人(如法國科學家)。還炸毀過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後來美國人發動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替以色列徹底消除了隱患。

可現在,同樣的招數用在伊朗身上並不好使。不論是暗殺核專家,還是搞工業病毒,都沒有阻擋伊朗前進的步伐。這對以色列來說,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以色列非常希望美國出手,仿照伊拉克的例子,通過一場戰爭,徹底打掉伊朗的工業能力。這就是以色列反對伊核談判的深層次原因。

對美國來說,放手讓伊朗發展,也不會對自己造成實質上的威脅。可對以色列來說,那可是十倍工業化人口的碾壓。

更何況伊朗成功的工業化經驗,會給眾多伊斯蘭國家帶來正向的示範作用,和負向的刺激作用。從長遠來看看,無疑會造成巨大的深層影響。

現在看來,以色列在中東可謂獨孤求敗。甚至到了幾乎沒有可以認真對付的對手的程度。但現代中東地區激烈的社會變革,又時時預示著未來的巨變。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知識的擴散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工業化的擴展也是大勢所趨。所以,中東地區的工業化道路無論如何曲折,都一定會實現。

從這一點來講,如果以色列依然不肯放棄西方國家馬前卒的定位,非要堅持與鄰居們的零和博弈的話,它必定拜託不了覆滅的命運。

以色列必敗!


首先,伊朗必然崛起, 其經濟騰飛將是改革開放級的。過去伊朗一直被美國壓著不讓他跟外界發生貿易交換(術語叫金融制裁),現在制裁逐步解除,這個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儲量國(2015.4最新數據),第四大石油儲量國。在重回國際能源市場後,將獲得大量的外匯收入(儘管會因為能源價格下跌而有所縮水);國內原本巨量的資金短缺將被緩解。我估計魯哈尼政府拿到錢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國內那3000多爛尾工程排排輕重緩急全處理了。
最新數據顯示伊朗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一
第二,中國和伊朗將越走越近。兩國可以在能源、工業(比較典型的是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展開深度的合作。目前伊朗也有意向加入亞投行,這個事雙方在談。值得注意兩點:1 沙特和伊朗在中國的石油進口份額中佔比都很大,2014年的數據沙特第一伊朗第六。

眾所周知這二位是死對頭。中國與兩方都交好卻不能捲入雙方的爭鬥中,這一點值得注意。在這個鏈接中有一些中伊合作的f分析【中東研究】王晉:伊朗解除制裁,中國能獲利多少。第二,伊朗的恰巴爾港目前開放以後是印度人在經營,這個港口建成以後未來一定會對中國在巴基斯坦經營的瓜達爾港產生衝擊,(貨運分流搶生意的來了)他有四點優勢比較明顯,第一是港口天然條件。它能容納更多的貨輪進出。第二是伊朗國內的秩序很穩定,比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斯坦省強多了。第三是,這兩個港口吸收的貨物,恰巴爾港這裡可以直接被伊朗吃掉。瓜達爾港,需要經過長達3000km的中巴經濟走廊經新疆進入中國,成本上咱們也處於絕對劣勢。第四,他離霍爾木茲海峽更近,至於這點優勢在哪裡,咳咳,不可說。
第三,短期內,油價會繼續下跌,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石油進口國都會因此收益。
第四,中東地區各國很有可能會進入核技術競爭時代。即:我可以沒有核武器,也可以沒有核技術,但第一,我要有民用核能發電技術。第二我要有一定的科學研發能力。只要我想,半年之內我就可以搞出核武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伊朗過去想要當中東的「中國」,現在他轉換了思路,要當中東的「日本」。

學術點的說法就是—— 用於核電站的鈾235的丰度是3%,而用於核武器的丰度是80%或80%以上。而一旦你掌握了鈾濃縮的技術,即掌握了丰度3%的核燃料技術以後離把它提高到80%只有一步之遙,這等於你已經掌握了核武器。

第五,民主黨在明年大選前又拿到了一筆政治資產... 加上此前的最高院對民主黨的兩個有利裁決,全民醫保不違憲和同性婚姻制度的合法化。明年我們見到希拉里的概率更高了...

我也就知道這些。至於其他的,歡迎Siyu Yang女神來補充


二十多年 伊朗終於熬出頭了

蘇聯解體,新獨立了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亞塞拜然,擴充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發言權,而且什葉派內部非常團結,特別是宗教學術界交流極為密切,因此擴充了伊朗的政治勢力;而另一個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塔吉克,其主體民族就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塔吉克語是波斯語的一種方言,這又無形之中擴充了伊朗的文化勢力範圍。

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推翻了阿富汗南方的普什圖族的塔利班政權,讓北方的主要民族塔吉克族(波斯人後裔)走向政權中心,這無疑又讓波斯人獲得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之後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伊拉克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什葉派以其占多數的人口成為伊拉克的新政權主體,而伊拉克什葉派的精英階層大多曾在什葉派宗教中心伊朗就讀深造,美國除去了伊朗的死敵,留給伊朗全是親密的什葉派夥伴。

至此,伊朗西方的什葉宗教帶和東方的波斯文化帶各自連成一片,交相輝映。伊核問題的解決也是水到渠成。

現在以色列和沙特尷尬了 弄不好他倆要結盟了


從目前的中東地緣政治態勢來看,伊朗核談判的解決是美國在中東政治重新平衡的無奈之舉。

一一年的時候米切爾飛到埃及見了很多人,不久軍方宣佈不會對平民開槍,穆巴拉克跑到和平之城沙姆沙伊赫暗示示自己為中東和平特別是對以色到的和平有很大貢獻,然而這並沒有什麼有,奧巴馬還在開羅大學演講說道歉(米切爾辭職),但這是有代價的,世俗且親美的穆巴拉克倒下,原阿拉伯聯盟內兩巨頭之一的埃及頓失影響力,中東脆弱的政治平衡被打破。

埃及暈倒,阿拉伯聯盟變成由沙特為內核的海灣合作委員會主導,而遜尼派瓦哈比派的沙特在中東在三個眼中盯,第一個當然是以色到,然後就是波斯人且什葉派的伊朗,還有就是什葉派的敘利亞,而敘利亞跟伊朗親近,在埃及倒下後沙特便大力介入支持敘利亞的反對派,反來就發展成了ISIS。

零三年美國打倒世俗主義的伊拉克復興黨,令區內激進主義興起,而八年後奧巴馬放棄埃及,令中東的政治態勢失衡,為了鉗制激進主義,最後不得不對伊朗妥協。伊朗核談判的解決後應該會針對ISIS等做出反應,維持什葉遜尼兩派在區內的平衡。

但伊朗作為區內少有具有一定工業基礎且又人口眾多的國家,在伊朗核談判的解決後,其必然在區內崛起,而雖然同樣是什葉又同樣不是阿拉伯人,但伊朗不是土耳其,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朗不會親西方,伊朗對以色到不會友善。

長遠來說,伊朗擁有核技術後首先就擁有對以色列叫板的能力,可以是談判中東無核化,也可以是實質上的打擊,所以以色列這次麻煩大了,而在哈馬斯跟國際的壓迫下,以色列似乎並不太可能做出當年"巴比倫行動"那樣的行為,時間對伊朗有利。

總的來說伊朗核談判的解決是美國長期中東政策失誤的無可奈何之舉,而為之付出代價的卻是以色列。


以下內容僅為個人推測總結,綜合了各種所見所聞以及近來新聞和研究的成果~如有雷同。。。。

1.對於美國,可以從中東抽出點精力來完成其他更重要的目標,比如tpp、亞太再平衡、應對俄國等,同時也讓伊朗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對付其他中東極端組織例如isis(目前基本是默認態度),讓中東保持一種混亂的平衡
2.對於伊朗,解除制裁後,能夠得到更多的經濟發展和貿易機會,能夠改善經濟,提高和其他國家的關係,經濟能力和綜合國力的提升能夠讓伊朗有更充足的精力和能力插手中東的內鬥,扶持什葉派力量,抑制遜尼派和原教旨主義的擴散。同時核協議並沒有完全禁止伊朗的核能力,待時機成熟,也有望在短期內發展出核武器
3.對於俄國,外交勝利,可以保住在中東的力量(比如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但伊朗和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及解禁可能會對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4.對中國,核協議的解除有助於對伊朗的出口和進口伊朗的大宗產品,有助於於一帶一路區域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但是解除制裁後可能面臨伊朗市場上其他國家對手的競爭,之前受西方制裁時伊朗的很多基礎設施建設和貿易市場都被中國佔據了(不過其他國家槍中國基礎建設的生意基本還是蠻難的)
5.對德國,我們的話語權和國際地位又提高了!伊朗的市場被重新打開了(在伊朗被制裁前,德國是伊朗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現在位子已經被中國搶佔了)
6.對英法,離得太遠,也沒什麼直接矛盾,也許可以得到更多元化的能源供應
7.對於韓國、日本、印度,更穩定和多元化的能源供應之門打開了~
8.對於海灣國家,可怕的想像成為現實,脫離了制裁的伊朗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扶植國內的異議人士,限制海灣國家的影響,因此乘還沒完全放鬆制裁,先趕快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打垮葉門
9.對於敘利亞和伊拉克,伊拉克(至少什葉派地區)伊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反對is的戰爭能夠得到更給力的援助;對於敘利亞,巴沙爾可以鬆一口氣,和反對派和is之間的戰爭有望朝著有利的一面發展
10.對於以色列,可怕的現實成真了,一個強大的,具有完善工業體系的伊斯蘭國家有可能會是以色列的噩夢(不過也有可能是嘴炮政客營造出的假想敵而已,畢竟兩伊戰爭時,以色列也是援助過伊朗的),對於伊朗,反美反以是籠絡人心的有效手段,不太可能放棄(不過敵人還是留著的好,不然怎麼獲得支持和注意力呢),也許以色列會著重挑撥教派矛盾,與亂中得利
11.對於土耳其,前幾年土耳其的穩定和經濟發展使他隱隱然有重新成為中東霸主的機會,因此在敘利亞問題上,對推翻巴沙爾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隨著伊朗核協議的達成,前幾年的努力可能化為泡影,解除制裁後的伊朗有更大的潛能成為中東一霸。
12.對於其他國家,伊朗是個很大的市場,製造業發達的國家可以向他出口物資,也可以得到伊朗的石油,不發達的國家,基本該怎樣還是怎樣吧

對於地區局勢和經濟
油價和天然氣價格可能會降低
對於地區局勢的問題,還是用地圖比較直觀

這張是中東地區教派的地圖,我們可以從中了解中東各國的大致地理位置和宗教信仰情況。
先講宗教:
淺綠色的是遜尼派(瓦哈比派等原教旨主義派別基本也從遜尼派中產生);深綠色的是什葉派;藍色的是瓦哈比派『黃色的是艾巴德派(主要信徒在阿曼,阿曼和伊朗關係相對較好);橙色是猶太教;其他教派信徒較少或者分布範圍較窄,分別是:粉紅色-基督教的各種派別,比如黎巴嫩的馬龍派、天主教還有亞述教會等各種東儀基督教;紫色-德魯茲派,黎巴嫩和敘利亞的伊斯蘭教教派,多數伊斯蘭教徒中的異端,兼收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教義和儀式,敘利亞的阿拉維派也類似(巴沙爾一派的信仰);紅色-祆教,古代波斯的宗教,在阿拉伯征服後只有伊朗和亞塞拜然印度的少數地區有信徒,祆教的特徵在於二元論,基督教、摩尼教等都受到其重要影響,聖誕節、末日審判等就和他有關,灰色帶條紋-混合宗教信仰;棕色-其他各種教派,比如雅茲迪派(前段時間被is虐待的某些庫爾德人的信仰),阿拉維派、印度教,還有萬物有靈輪,巴哈伊教等(巴哈伊教的教義蠻有意思,大家可以了解下)
大體上,伊朗和巴林、亞塞拜然以什葉派為主,伊拉克和葉門什葉派和遜尼派力量旗鼓相當,其他國家(除了阿曼和黎巴嫩)基本都以遜尼派為主,其中敘利亞、阿富汗、土耳其、沙特沿波斯灣地區都有不少什葉派信徒存在

伊朗成為什葉派地區的原因:
其實在改信伊斯蘭教之後,最初伊朗信仰主要以遜尼派為主,土庫曼游牧民薩菲家族依靠宗教力量建立薩菲王朝之後,伊朗逐漸成為什葉派國家,當時伊斯蘭世界的霸主是奧斯曼帝國,也是遜尼派的領袖,可以用宗教的名義號召遜尼派教徒進行聖戰,薩菲王朝要和奧斯曼帝國爭奪中東的霸權,於是推廣什葉派信仰,使其可以對奧斯曼帝國聖戰,細思恐極~和現在的情況也有不少相通之處

地理位置:
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是本地區面積較大的國家,但沙特以沙漠為主,伊朗南鄰波斯灣,北接高加索和中亞,西連土耳其,東接阿富汗,歷來就是交通要道以及重要的貿易路線,漢代絲綢之路上,控制伊朗的帕提亞帝國因佔據貿易要道而收益頗豐
可以看到,伊朗所處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曾經沙俄懷有溫水海軍之夢,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凍港,伊朗也是他們的目標之一,18世紀時沙俄曾奪得裏海沿岸的某些土地,被強大的納迪爾沙奪回,直到蘇聯時代,也扶植過伊朗共產黨,其他讓伊朗成為蘇聯的附庸,然而終於失敗了。伊朗的舉動,可以輻射到整個中近東和中亞,直接影響到中俄兩個超級大國。波斯灣顧名思義,波斯得彎,霍爾木茲海峽窄小,世界大部分的石油運輸都需通過霍爾木茲海峽,一旦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可以獲得遠比伊朗能源儲量帶來的更大的能源市場波動。

對於地緣政治和地區平衡的影響:
伊朗的綜合國力:
伊朗目前的經濟數值和各方面工業用品的儲量產量基本都處於世界前30的位置,很多工業用品,比如汽車、鋼產量,發電量都是世界前20的水平,這還是在十年殘酷的兩伊戰爭和十幾年的制裁影響下打到的,以波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光輝歷史,以及伊朗的國土、人口、資源、位置,經濟和綜合國力成為世界前十並非遙不可及(事實上,70年代巴列維王朝時代,伊朗經濟總量曾經是世界前十)
伊朗在巴列維時已經開始建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伊朗的國土面積大,耕地面積不小,糧食基本能自給,除了石油,天然氣,銅和天青石等各種礦產儲量也不少,這些因素支撐著伊朗,讓他能夠在嚴酷的制裁下,保持國家基本穩定而不崩潰,同時受制裁期間,某些技術無法獲得,不得不自立更生,因此工業體系越發完備,有些類似於改革開放前的中國的狀況。隨著制裁的解除,外資和新技術的湧入,有望讓伊朗的經濟和工業提升到新的層面。

對於周邊國家:
伊朗的國家比較穩定,雖然是神權國家,但是也有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雖然候選人需要獲得宗教領袖批准,但宗教領袖也會受到專家委員會制約,伊朗並非是像朝鮮那樣獨裁而孤立的國家,也許他代表著伊斯蘭國家政治發展的方向,如果接觸制裁後伊朗能夠發展順利,國家穩定,人名安樂,那伊朗模式可能會成為其他中東國家效法的對象,屆時「顏色革命」也許會導向新的道路也未可知。海灣的君主國到時候就要擔心民主的力量了。
一個強大而工業化的伊朗會是中東很多國家的噩夢(比如對於沙特、以色列、土耳其),取消制裁後,一個更強大的伊朗會繼續擴展在什葉派地區的影響力,扶植受其支持的政府和組織(伊拉克、敘利亞巴沙爾政府、胡塞武裝、真主黨等),對抗遜尼派國家和遜尼派極端國家的擴張和滲透。依靠美國的支持,國家的團結和工業化的力量,以色列得以在中東生存,而如果領國走上伊朗的道路完成工業化,並且受伊朗的影響反以,那一定會很危險。對於沙特,除了擔心後院著火,國內人民反對君主制的傾向,同時在石油領域的話語權也有可能降低。
一旦伊朗國力強大,將觸角和影響力伸到各什葉派地區和泛伊朗地區,並整合起來,就有成為地區乃至世界強國的潛力,如果這樣一個國家還有核武器,那也許有一定概率挑戰五大流氓,不過五常肯定是不會允許這些發生的,現在的國際形勢已經不同於過去了,基本上冷戰後,各國的國境線變化都不大,一個國家想做任何事情都會被全世界注視,被各國制約,當然伊朗也很有可能適可而止。
is的好日子也許要到頭了

短期的影響:
伊朗可以名正言順的從上合組織的觀察員成為成員國,並且加入亞洲開發銀行。核協議還面臨國內強硬派和軍方、革命衛隊的挑戰,若能通過,短期內石油增產不會太大,經濟上還要處理從被制裁狀態向解除制裁狀態的改變,還需要處理好腐敗問題。一切就要看伊朗領導層的智慧了。

長期的影響:
亞歐經濟帶有望完善,美國戰略收縮,轉向亞太;中國則可能更多轉向亞歐大陸,若能運轉順利,也許中國就能在比較久的將來成為綜合國力最強的大國,如果美國戰略收縮,在亞太遏制中國的戰略成功,中國仍能依靠亞歐經濟帶與其對峙,如果失敗,則難說~理論上和伊朗同種的印度也有希望從伊朗問題的解決上分一杯羹。一切讓時間見證吧~

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回答,真不容易


俄國要被玩壞了,油價怎麼還不漲?


謝邀,伊核協議簽訂當然是件好事,尤其是對原油進口大國的中國來說更是極大的利好,除此之外伊朗更是天然氣儲量超級多的國家,對於天然氣有著更大的抑制價格作用,對於中國來說也不錯。
不過說是這麼說,但是我卻沒有之前這幾位網友樂觀,未來此事的變故依然存在,能不能通過美國國會更是個概率不高的事情,奧巴馬同志馬上就要卸任了,他的政績能否保住真的是個問題,
那四十七名議員的聯名信不是說假的,極有可能把此事給攪黃了,此事不得不防,至於伊朗的未來究竟如何還是交給未來吧。


伊朗波斯民族一直都有民族國家傳統強國戰略,翻來歷史看看就知道了,阿契美尼亞王朝→安息帝國→薩珊王朝→將近900年異族統治→薩法維王朝。
伊朗在中東始終佔有一個重要地位,加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始終讓它不至於在中東地區沒有話語權的機會
如果伊朗人擁有核武,那麼親美阿拉伯國家將直接處於伊朗人的直接威脅下(參考伊拉克被以色列直接打擊核設施)
沒有核武的伊朗是一個地區性大國,有核武它就勢必要爭取成為世界性大國。。
美國,歐盟不願意看到一個更強大的伊朗出現在中東,現在的伊斯蘭國,巴以問題,移民等問題已經夠他們頭疼了
俄羅斯也不希望伊朗做大,他中亞的利益會受損,雖然他們一直在合作(勾結)
中國可能會利用伊朗問題有限牽制西方,同時中國和伊朗的合作也會多方面展開,就是說現在中國對伊朗的影響還是挺大的,要是伊朗自己有核彈了,他還會你的話啊
最受傷的可能是土耳其了,北邊有俄羅斯(和伊朗關係曖昧),南邊有敘利亞(和伊朗算哥們),伊拉克(什葉派政府),就是說土耳其得和歐洲打好關係咯,加入北約就打得一手好牌……要是伊朗在擁有核武GG。
以色列也不希望伊朗壯大啊,本來伊斯蘭教內衝突(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個打得不可開交),要是伊朗做大了,伊斯蘭團結起來,那可有它的苦受了,到時候互扔唄,不過以色列國土不夠看啊

中國:小伊啊,那個炸彈你就別弄了,聽哥的,你沒錢我打給你啊,聽我的,老美不敢打你,要是……要是老美打你,我就…我就強烈抗議(嚴肅臉)
伊朗:可是中哥,老美一天帶著他小弟以色列要打我啊,單挑咱不怕,兩個打不過啊
毛子:小伊別怕,老子倉庫武器多得很,你要急用就拿去,還有,那個炸彈你就別弄了,聽大哥的話。他們休想動你一根寒毛,他動你一跟,我就動他兩根。
伊朗:得得得,就聽兩個大哥的,可是最近手頭有點緊啊
中國:給給給
俄羅斯:送送送


匿了,我儘可能精簡直白的回答這個動機的問題:


1.核武器很強大,已經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會輕易讓敵對或中立國擁有核力量。在中東,伊朗的死敵沙特無論如何不能坐視不管的,如果伊朗有了核武,沙特一定也會有,那樣地區就很不穩定了,因為大家靠的那麼近又幾乎沒有反導能力,那麼先發優勢會特別明顯,讓地區核戰風險大大提高。


2.核武器安全管理問題很麻煩,不是一般國家能夠解決的了的。你能想像巴基斯坦曾經為了保護自己的和力量不受手術式打擊而讓自己的內務部隊拉著核彈滿街轉嗎?能想像美國在冷戰初期部署在德國的核武器(戰備狀態長期掛在在德國戰機上)平均每枚只有一個端著步槍的美國士兵保護嗎?能想像光是美國公開的核武器丟失事件(掛載機失事)就很多起嗎?能想像美國一直主動在花錢幫助俄國,巴基斯坦和印度提升這些國家的核安全部隊的能力嗎(包括免費且毫無保留地提供自己的Permissive Action Link技術)? 伊朗和眾多極端勢力關係密切,讓伊朗擁有核武器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倒不是怕伊朗政府本身會做出非理性的舉動,而是怕伊朗決策層看不住自己的核武庫。
3.伊朗本身並不想擁有核武器,也沒有理由要在自己日益強大的今天去通過獲取核武器這件事情冒險。 伊朗只不過是通過核談來給美國外交精英們一個借口來提升美伊關係。在中東,伊朗才是美國的自然盟友,伊朗是唯一配得上成為中東hegemon的國家,無論是從人口還是經濟還是資源和科技。在小布希愚蠢地將伊拉克變成恐怖主義溫床後,與伊朗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漸漸得到了美國外交學者們的普遍認可。


伊朗核問題反反覆復,一直沒消停過真正的原因還是兩個主要當事國不在乎。伊朗不在乎談判的結果,它只要讓人相信伊朗隨時能造出核武。最主要讓中東地區相信伊朗有造出核武的實力,至於是不是真要造出核武,伊朗並不在乎。所以伊朗對談判一直是參與但沒什麼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
美國也不在乎伊朗能不能造出核武,很多人都說伊朗造出了核武就威脅美國在中東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巴西有核武又能怎麼樣?對美國有什麼威脅,雙方不是一個等級的。伊朗有核武也對美國形成不了實力威脅,1美國從來沒想過武力解決伊朗,雖然它不喜歡伊朗這個國家,但現實就要伊朗長期存在並保持一定力量對美國是有利的。這個就要從中東三角勢力平衡被破壞說起。2伊朗有核武也打不到美國本土,美國對伊朗禁運制裁難道伊朗敢扔核彈?扔了波斯民族就要從地球消失,這伊朗知道,美國也知道。3美國需要這個熱點來介入中東事物並綁架伊朗死敵沙特這些國家長期依賴美國。所以你看美國雖然一直高調要對伊朗怎麼樣但沒實際動作,沒有投入人力物力。
伊朗核問題和朝鮮核問題一樣,都是雙方不在乎談判結果。朝鮮擁有核武和伊朗擁有核武又能怎樣?美國根本不在乎這些它從來沒想過武力解決這兩個國家也沒顛覆他們政權的能力,它只要這個熱點長期存在。美國處理這些事件的手法就可以看出來,三個字,沒誠意。
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中就是一個供起來的角色,大家都對中國很客氣來了就說中國你好,但完全忽視你要說什麼,包括巴以問題。因為你還沒有那實力去影響他們的選擇。估計有人說中國是最大的買家啊肯定有影響力,現實是他們賣的是石油而且全世界三分之一多石油就在他們那。石油是工業必需品,你必須得買。他們不賣你你才慌。所以中國在處理伊朗問題時有點畏手畏腳的,一邊不想得罪沙特,一邊又想搞好伊朗的關係。
中國真要在國際事物中發揮影響力前提是你得有一支遠洋海軍,不然都是涼拌。

很多人看待核問題時都有一個主觀思想在裡面,認為聯合國5常會絕對阻止,認為任何時候都會遵守核不擴散條約。那是相當主觀的思想。我可以告訴你們,如果伊朗有核武器真能威脅到美國在中東的地位,伊朗早就有核武了。你到時就會發現伊朗核武研究所里有俄國人甚至會看到有中文標誌的核設施出現。至於核不擴散條約?那是什麼,我遵守它時才是條約,不遵守它就是一張廁紙!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的核武怎麼來的?如果伊朗有核能對美國形成實質威脅,威脅到美元石油地位的話,那伊朗早就得到核援助了。對俄羅斯和中國來說讓一個沒威脅的國家進入擁有核武國能讓石油美元地位受到嚴重挑戰甚至會崩潰的話那成本實在是太低廉了,不幹都對不起自己。不要把俄羅斯和中國的道德水平看的有多高,實際就那樣。


我是搬運工!
就中國經貿全局而言,伊朗需要更大規模進入國際石油市場,石油供給增多,對油價的抑制增強,有利於我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而伊朗核問題最終協議的達成,以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有利於中國-伊朗經濟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近日,中東大國伊朗引得輿論頻頻注意,一方面在數日之前,經過艱苦的談判,伊朗終於和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德國在內的六大國,在「P5+1」框架下,達成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框架協議;另一方面,伊朗石油部高級官員在近日訪問中國,希望儘快增加石油出口,並恢復中國在伊朗境內的大型項目;與此同時,伊朗成為了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宮小生也在近日到訪伊朗,商討「一帶一路」事宜。在一系列變化的新國際形勢之下,伊朗不斷向中國趨近,兩國關係也隨著雙方經貿往來的密切而進一步升溫。   中伊良好的經濟關係   中國與伊朗一直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商貿聯繫,在當今更有著穩定正常的政治關係和廣泛的經濟合作關係。從中國的角度看,伊朗是中國進口石油最大來源國之一,從伊朗進口的石油佔中國全部進口石油總額的10%。2014年中國和伊朗的貿易額達到了歷史最高,約520億美元。在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伊朗是必經之路,是中國主導創建的上合組織觀察員國,任何連接東亞至歐洲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和通訊網路,都將使伊朗受益。同時,與「一帶一路」相輔相成的「亞投行」也將為伊朗的基礎設置建設提供可能的資金支持。   從伊朗的角度看,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伊朗需要中國的資金與技術支持。首先伊朗擁有巨大的石油儲量,在當前世界十大探明石油儲量國中,中東就佔據了五個國家,分別是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這其中伊朗的已探明儲量就佔據了世界總探明儲量的10%。伊朗石油收入占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原油需求國,2012年國際社會對伊朗制裁加碼以來,伊朗出口石油半數銷往中國。此外伊朗其他的資源儲量也十分巨大,鐵礦、鋁礦、銅礦、鉻礦和天青石等礦產資源是中國礦業進口的主要地區之一,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冶金建設集團等大型企業同伊朗保持著較為密切的合作。儘管從總體的進口比例上來說,伊朗的進口礦石在中國進口礦石的總比重中仍然較小,但是在資源日益緊張和稀缺的今天,伊朗的礦石和其他天然資源的進口對於中國來說仍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   2013年9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什凱克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   其次,伊朗需要中國的石油技術。伊朗一直鼓勵中國參與到伊朗國內的油氣資源項目之中。由於伊朗長期受到美國和西方世界的經濟制裁,因此亟需新的油氣勘測和生產技術來保證原油開採的可持續性。在此背景下,如中石油、中海油和中信國際合作公司等中國企業參與到了伊朗國內不少油氣資源項目。伊朗還希望中國能夠更多的參與伊朗國內液化天然氣項目如氣田開發、工廠建設和進出口終端設置等一系列合作,以此帶動和幫助伊朗國內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伊朗需要中國在國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供幫助和支持。伊朗境內不少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中國公司的影子,如北部高速公路德黑蘭-索莫爾項目,馬什哈德、色拉子、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和阿赫瓦茲等城市間的鐵路項目,都有中國公司的影子。此外,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地鐵工程(曾經由於1979年伊斯蘭革命和1980年兩伊戰爭而成為「爛尾」工程)也是由中國企業接手並完成建設,使得德黑蘭成為中東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最後,伊朗需要中國的工業與科學技術。伊朗工業基礎在中東相當牛氣,但和世界領先水平相比就很薄弱了,大部分工業原料和零部件都需要進口。但是由於長期受到經濟制裁,伊朗從西方獲得技術支持的途徑有限,因此中國就成為了伊朗獲得技術和科技支持的重要地區。中國向伊朗出口的產品中,大多數屬於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技術產品;此外伊朗大型工業缺乏,其市場也吸引著中國企業在伊朗擴大影響。中國重汽、東風、奇瑞、一汽、宇通、力帆等汽車在伊朗市場都頗受歡迎,而中船集團和中航技等公司也同伊朗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伊朗對於中國工業產品和技術的依賴,也是未來中伊雙邊關係繼續良好發展的重要基礎。   伊朗的唯一選擇   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國內經濟情況一直很糟糕,加上社會經濟階層分布不均,民眾對於變革的要求十分強烈。儘管90年代以來,歷屆伊朗政府都試圖通過「改革」來改變日益拉大的階層分化,結果卻「越改越糟」。2006年美國和西方實施了嚴厲的制裁方案,伊朗嚴重依賴油氣出口的國內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國內通脹率直線飆升。經濟制裁還波及到了伊朗社會其他領域,伊朗航空公司代表公開對媒體說,由於受到制裁,機隊平均機齡21年並且無法獲得必要的零件,已經威脅到飛行安全。   當下伊朗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從伊斯蘭革命至今的數十年間,伊朗先後四次被西方制裁,尤其是2012年的第四輪制裁更為嚴酷,當時歐盟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伊朗金融機構的資產也被凍結。2013年魯哈尼上任伊始,伊朗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近40%,經濟一直處在負增長,失業人口比率高達12.6%。如果說我們套用經濟學上的「滯漲性通脹」來形容伊朗的經濟狀況,怕是一點也不為過。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伊朗的通脹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但與當時情形不同的是,伊朗經濟在近些年來第一次出現負增長與膨脹共同出現的現象。在1996年哈塔米執掌伊朗時期,伊朗的通脹率雖然高達49%,但是經濟增長率也達到了3%;再向前推到1987年穆薩維擔任總理期間,伊朗的經濟通脹率達到了23%,但是其經濟增長率卻也保持在了9%的水平。   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直接關係到社會和民生。當下伊朗國內確實存在著大量的「爛尾」工程。據統計伊朗全國仍有約3000多處沒有完工的工程項目,如此龐大的工程「餘額」,如果想要全部重啟並完工,勢必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支撐。魯哈尼採取的是比較務實和穩妥的解決方案,即注重投資那些已經接近完工的項目,爭取「先易後難」,一點點解決「爛尾」問題。   伊朗經濟形勢同當前所處的國際環境密切相關,經濟衰退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所引起的。因此倘若能夠解除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朗經濟勢必能夠獲得巨大發展。根據政府預測,隨著國際經濟制裁的接觸,伊朗所獲得的石油收入將會增長約22%。   如果經濟制裁一旦解除,國內的工農業生產將會在短時期內恢復生機。在過去數年之中,「里亞爾」同美元匯率持續貶值,這一方面表明伊朗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也為國內貨物出口提供了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優勢。伊朗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鋼鐵和水泥產量也較為充足。在過去數年中,由於美國經濟制裁,伊朗國內原油無法實現正常出口,因此伊朗囤積了大量的優質原油。如果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一旦解除,伊朗經濟生產一定會迎來發展的良好機遇。此外,一旦經濟制裁解除,伊朗與西方的貿易將得到激活,工商業者信心得到強力提振,國內商品供應的緊張狀態將得到緩解,物價高居不下的狀況可能有所改善,失業率因此也可能出現下降。   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要求伊朗在伊核問題談判上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措施,來解除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的經濟制裁。但是從不久前達成的伊核問題框架協議來看,伊朗並沒有獲得希望已久的「全面解除經濟制裁」的條款。在框架協議中,美國和西方國家僅僅承認將會「逐漸減輕」對於伊朗的經濟制裁,而且這個條款還要視伊朗履行核協議的具體行動來進行,如果伊朗的核活動重啟,那麼美國和西方國家將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經濟制裁」。   一方面是中國和伊朗之間長期保持著的經貿合作關係,另一方面是美國與西方世界對於伊朗的封鎖和限制,在此背景下,伊朗經濟的對外選擇確實有限。尤其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伊朗原本就可憐巴巴的「原油紅利」更是日益縮水。由於歐佩克等主要供應方堅持既定的供應計劃,而歐元區、中國和日本的能源需求依然低迷,油價近期的上漲勢頭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因此尋求中國的經濟合作,通過加入「亞投行」獲得亟需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再通過加強同中國石油企業合作來擴大原油出口,獲取先進技術,這也就成為了伊朗當前幾乎唯一的戰略選擇。   雙邊經貿關係的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對伊朗經貿關係,在未來仍然會面臨巨大挑戰。   首先,中國同伊朗經貿關係的持續發展,主要得益於中國不以政治劃線,而更加側重通過發展雙邊經濟造福於民的現實考量。當然,中國同伊朗的經貿關係也因此面臨巨大考驗,除了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使中國企業在對伊業務中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之外,伊朗國內對於中國的印象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其次,中伊在未來經貿發展中可能會受到來自西方企業的競爭。一旦未來經濟制裁放鬆,來自西方國家的資本和技術就會迅速流入伊朗。事實上,魯哈尼上台以後,多次邀請法國、德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的石油、基礎設施和科技代表團訪問伊朗。伊朗遭受美歐貿易制裁30餘年,客觀上使得中國資本、設備、消費品等在伊朗市場上難遇對手。倘若制裁大幅度鬆動,情況將發生變化,屆時長期被動選擇「中國製造」帶來的「審美疲勞」,會潛移默化地加強伊朗客戶優先選擇西方產品的傾向,甚至可能導致伊朗客戶在中方交易條件佔優時仍做出非理性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加快實現中伊經貿的提質升級。如果能及時提升對伊朗經貿的質量,那麼伊朗突破禁運制裁對中伊經貿就是十足的動力和機遇。   此外,伊朗國內的恰巴爾港可能會對中國-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項目造成巨大衝擊。中國新疆至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沿途地勢險惡,受到巴基斯坦境內塔利班組織和俾路支分離組織的長期騷擾,安全環境在未來難有改觀。與之相比,印度和伊朗力推的恰巴爾港項目則具有明顯的優勢。從地理位置上講,伊朗境內的恰巴爾港距離瓜達爾港僅數百公里,港口天然條件優良。伊朗的社會秩序相對好穩定,只是過去伊朗長期遭受西方禁運制裁,才使得瓜達爾港相較於恰巴爾港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優勢」。如果伊朗一旦被解除制裁,那麼中國援建的瓜達爾港項目則很有可能受到恰巴爾港的影響。   就中國經貿全局而言,伊朗需要更大規模進入國際石油市場,石油供給增多,對油價的抑制增強,有利於我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而伊朗核問題最終協議的達成,以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有利於中國-伊朗經濟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密切整個中國-中東地區的經貿往來。但是面對當前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政治經濟風險,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做出相應的預判,提升自己在雙邊關係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作者王晉系以色列海法大學政治學院國際關係博士生、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平台編輯:王勇 ?


愚以為伊核問題的解決有效的緩解了伊斯蘭文明世界和以美國為代表西方國家的關係,也使得美國能從中東泥潭裡抽出身來集中精力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及應對以烏克蘭危機為代表的俄羅斯東擴活動。接下來中,俄,美幾大國之間的國際政治博弈將變得更激烈,更精彩。
同時對我天朝來說,積極促進伊核問題的和解也顯示了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在目前國內產能過剩和積極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伊核問題和解也在中東地區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有利於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ISIS鬧得太大只有伊朗願意打跟美國關係還不好。現在和解了估計馬上就要出兵了順便拿美援。第四波斯指日可待。


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本質都是大國以核問題為基礎的影響力劃分,之後才是地區安全問題,再之後才是地緣關係的問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蘇式公有制與計劃經濟?蘇聯為什麼要全盤公有制?
為什麼蘇聯能在經濟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成為世界的一極?
第三世界的民主是第三世界不發達的原因嗎?
台灣目前對南海態度如何?
永暑礁民航能飛了,去南沙旅遊還有什麼阻攔?

TAG: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地緣政治 | 經濟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