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類是否在有意識的減少人口數量?
首先這只是我的個人荒誕想法,無任何確切證據。
自然界有很常見但是奇妙的現象,在生態環境穩定的狀態下,任意物種的數量都趨於穩定,即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持平。而一旦某一物種種群繁殖過快,外力(生態環境惡化,捕食者,同級者,下一級「被食生物」等等)就會作出相應反應試圖阻止這一繁殖趨勢並重新建立平衡。與之相應的,該物種種群內部也會慢慢降低生育率,通過打鬥,部分遷徙等等行為,增加現有生命的生存幾率,總之不管有意無意,其內部也在試圖降低種群數量。
而人類,從整體看,我們這一物種已經很有數量過剩的趨勢或者說已經過剩了。但捕食者,被食生物等其他物種對人類的影響太低,只能由環境惡化以及人類內部的有意識降低出生率來減少種群數量。我想說的重點是,拋卻道德,價值觀不談,人類現有的生育率下降,提倡同性戀者人權,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戰爭,再加上屬於外部影響的傳染病大規模爆發,自然災害等等,人類整體是否是在有意識的減少物種個體數量以重新獲得生態平衡?儘管放到每一個個體上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但人類整體還是在有意識的減少自身數量。我只是從生態角度提出這樣一個想法,歡迎來用論據反駁我的觀點。
補充:我所說的有意減少,不是直線思維的有意:我不想生孩子所以不生孩子,這種。而是我為了給單個孩子更好的資源;我想要獲得更多自我成長而晚生;我國缺少資源所以我去攻打有資源的國家,等等一系列間接的有意行為導致人口減少的趨勢。以此獲得人類與環境的平衡,從而延續下去。
人類並不受自然選擇支配。
由於工具和文明對人的異化,使得繁殖本能不在是第一需求。個人利益,理想,信仰和追求變得更重要。因此這也是為何人類人口增長不符合馬爾薩斯模型的原因之一。
當然,任何國家都希望別國少生孩子為世界做貢獻,這樣省下的資源和生存空間就是自己的了。因此計生少生三億完全是為他人做嫁衣。
某種程度上是的,為了追求個人更優質的生活,自然會選擇少生孩子。人作為一種動物,自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就脫離了自然選擇,繁衍不再和生存相伴。但人同時又是自然演化而來的物種。在自然中,男女20歲性成熟都該生2,3胎了。顯然現代社會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當然不必擔心,大多數地區和人口還是維持高生育率。同時隨著機器人,自動化的普及,未來並不需要那麼多人口。
近500年世界人口增長圖:
近10000年世界人口增長圖:
鼓勵生育國家:
俄羅斯鼓勵生育倡導三胎德國鼓勵生育:有娃的媽媽每周少工作10小時
日本一城市鼓勵生育 生第四胎者獎勵百萬日元
新加坡投20億新元鼓勵生育
人最開始以族群來分,人類的天敵首先來自於外族,以保持本族基因延續為實際結果,通過族群間的競爭消滅資源瓜分者。這一點幾千年來一直在做,離我們最近的眾所周知一是猶太人險些被幹掉,二是印第安人基本快滅絕。
其次的天敵就是「其它所有人,包括本族人」。這一個鬥爭在資源尚可滿足的情況下並未凸顯出來,但是也一直存在,比如當下金本位的世界,財富就是一個無形的控制器。金錢能換取更好的生活,相反則是缺乏金錢而逐步失去延續基因的機會。所以,剩男剩女不要傻,還看什麼對方條件,沒有選擇的時候先生了再說,窮人的生存方式就是增強生殖繁育能力,和動物界里的弱者一樣一樣的。
比如太祖時期,我們這個族群是很弱的,於是乎首要任務就是生,以數量取勝,猶如沙丁魚。但是這有一個度,在有限的空間里,沙丁魚雖然不怕鯊魚來吃,但它們會因缺乏食物和氧氣而死。其它國家也一樣,人口得有一定的基數以防外族侵害,又不能超過一定限度破壞平衡,保持一個舒服的度。而沙丁魚群內部,又回到了之前說的,和平時期,弱小的沙丁魚會競爭不過強壯的沙丁魚而死去,於是有機會就要多繁殖,以概率取勝。
至少在中國不會,大多數人不止要生孩子還要生兒子,大部分人第一胎是女兒基本生二胎
有本書不妨看看,理性樂觀派。
全人類怎麼採訪?是說某個國家、政權、地區、種族、群體的決策者還是群體里的每個個體?
如果我很想生很多個邊上的人想丁克呢?
感覺我國計劃生育做得好啊,現在房價物價貴得都不敢生了。
發達國家老齡化這麼嚴重,鼓勵生育還來不及。。
還沒到哲學家那種俯視世界的高度,全人類人口數量關我P事,只要我的兒女爹媽保證資源豐富就夠
推薦閱讀:
※上海是中國老齡化最嚴重城市,其經濟是否將因此遭受重創?
※為什麼韓國老齡化之後的這幾年,人均GDP增長也很快?
※中國如何擺脫「未富先老」困境?
※人口老齡化會毀滅中國經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