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金融,想考歷史研究生,父母反對,怎麼辦?

謝謝大家的熱心幫助


16.5.5補充:
目前我對於想學歷史或者想轉來學歷史的人,一定是會請他們三思而後行的。
並非潑冷水,而是會把現狀告訴他們,請他們想清楚。
有朋友在評論區說沒想到我會這麼悲觀,其實並非悲觀,而是現實如此。
沒錯我對歷史確實有興趣,但是並不足以扭轉我性格中不適合搞學術研究的部分,也不足以扭轉歷史學界的很多問題。
尤其是隨著年齡、學習的時間增長,這一點越發明顯。老實說我現在對學術沒有太多熱情。
我是一個喜好熱鬧的人,喜歡和別人互動的人。搞研究坐冷板凳我應該耐不住。

但並不代表我對當初的選擇後悔,這是我絕對不會後悔的,反而覺得很感謝。
對於父母,對於我自己,對於歷史學院的師生們。
以後的工作,我也並沒有想好要走哪條路。
但我是相信,在家裡條件還過得去的情況下,再加上自身的條件,道路還是很多的。
不斷去摸索吧,加油。

=====================================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屁顛屁顛滾進來了。。

如果我沒想錯,那麼我就是那個贊同最多的回答里轉專業成功的女生...(不過家裡條件非常好,全世界旅遊什麼的純屬黑...王大神就知道黑我...)
當初轉專業之後,周圍的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一直拿追求夢想成功定義自己。大家一說起我這個奇葩的決定,都會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都會津津樂道我是多麼堅持自己的夢想。都喜歡說這是follow your heart的最好例子...
但說實話,到現在看來,覺得自己確實是任性的。很多東西,入坑之後會看得更明白。
現在如果有人想報考歷史,或者想轉專業,我都會苦口婆心地勸他們謹慎,甚至於潑冷水。

先不提題主家庭條件,也不提什麼生活很現實之類的,就題主對歷史的這一段話,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見諒。

現在想補充一點:
其實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題主內心應該對眾人的回答有一個預期,那就是肯定想看到更多支持自己想法的,即使自己最後還是選了金融,也想讓自己對歷史的堅持獲得大家的認可(不過好像回答里冷靜、現實的為大多數)。
昨天又回復了一個想考研考歷史的女生,有種感覺愈加明顯。現在很多雞湯所呼籲、強調的就是不理睬社會上的種種現實因素,跟隨自己的心走,提倡著一種遺世獨立的價值觀念。
這就導致不少人,即使遵從了現實,內心還是有種對理想化思想的嚮往和堅持的,並且以此為自己不同於那些隨波逐流的「庸才」的最好證據。
所以當面臨自己喜歡的東西和現實生活的選擇時,很容易出現糾結。一方面有現實的因素,另一方面因為看了好多雞湯文、看了很多任性的和沒法任性的人的故事、看到了那些人的喜怒哀樂,大家對於少數人會去選擇的東西更加有種不願意放棄的感覺。

所以我從一開始並沒有選擇支持或不支持,只是想分析一下題主的話。當面臨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當局者是容易迷糊的。這個時候還是要冷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喜愛到底到了什麼程度,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有位答主說的沒錯,越不讓你學你就越想跟別人對著干,大家都有這種心理。畢竟都是喜歡好聽的意見,不喜歡反對意見的。
(亂七八糟總算把自己想表達的大概寫出來了...)

我對歷史是從高二開始的喜愛(想進學校接受學術訓練)

這裡就必須說到喜愛還有專業的區別了。
我建議題主冷靜想想,自己對於歷史的喜愛究竟是什麼?
是覺得歷史很有意思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想法。那麼是覺得歷史上的那些人物、那些事件很有意思嗎?是覺得看到書里那一個個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嗎?
另一方面,題主需要做的,是了解研究生階段,所謂的學術訓練是什麼?
是像題主所感興趣的那樣,把題主感興趣的事情一個個掰開了揉碎了細細講完嗎?

在一個東西只是你的愛好時,你擁有非常廣闊的天地,你可以隨性做很多事情。比如讀很多自己想看的書,比如有這樣那樣的奇思異想,比如可以和別人侃侃而談。
但一旦這個東西成為了專業,你就會發現有太多的限制存在。學術本身存在規範,閱讀、寫作、思考,都是有學術的規範要去遵守。絕對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
你不可能想起讀什麼書就去讀,你要按照老師的要求、課程的要求、研究的東西的要求,你要拋棄很多自己的東西。

金融算是除了歷史以外的學科中我比較有好感

這句其實是讓題主可以繼續讀金融的很大因素。如果你對金融是有好感的,並且已經讀了這麼些年的金融,既然積累已經在這裡了,何苦要再半路出家呢?
繼續從事金融,並且把歷史當做一個興趣愛好,這樣的生活難道很難接受嗎?

我現在沒法想清楚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人生(魚和熊掌兩個都喜歡:P,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後到底是崇尚社會的權錢的評價體系,還是內心強大到自有評價體系)什麼都不做在那裡想既然想不清,就邊做邊想吧。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我所說的第一點。
你究竟對歷史學了解多少?你的愛好到底是什麼程度的?你所謂的自有評價體系究竟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評價體系,還是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呢?
我很理解現在很多人說社會上很多人隨波逐流,然後自己就想聽從自己的心,就想隨著自己的想法走,這樣看起來好像是真正發現自我的感覺,會給自己一種我不是隨波逐流的比較良好的感覺。但如果沒有認清楚自己,這又算不算是一種自我安慰?是一種逃避社會呢?

讀完研如果發現由於經濟壓力或者個人興趣不適合學歷史

其實適不適合學歷史,現在也就可以判斷。
題主可以去讀讀這兩本書,茅海建先生的《戊戌變法史事考》,還有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垣先生的《史諱舉例》也可以看看。
如果是中國史,那些史料,那些豎排繁體的書能不能讀的進去。
如果是對世界史感興趣,那麼就需要看看自己的外語過不過關,如果再古老一些的歐洲歷史,要想想自己能不能踏實下來學會拉丁文等生僻的語言。
而不是看那些歷史暢銷書,聽那些講座那麼輕鬆。
看看到底什麼是歷史學研究,而非大家所喜歡的很好玩的歷史故事。歷史學研究絕不是《明朝那些事兒》這種書那麼好玩。

我來談談我轉專業之後到現在的感覺吧。

我對歷史的喜愛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那個時候,我想以後當個歷史學家。
高考報志願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沒有選歷史。其實一心想去北大歷史但可惜沒考上。
轉專業的時候,我的計劃是:人大讀本科,去北大讀研,出國讀博,回來進個高校,以後當歷史學家。(好幼稚的感覺...)
當時母親大人跟我說,你這個性格,我看不適合坐冷板凳,做什麼歷史研究,那些社會性的工作,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更適合你(我原來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我當時很傲氣,哼,你怎麼知道我踏實不下來,我就要做出來給你看看。
到現在,事實是,我不得不認同母親大人對我的判斷。雖說我對歷史有興趣,但是要面對如此多的書籍、論文,要看要寫要思考很多可能只是很小的東西,要在很多東西上謹慎入微地做研究,這樣的生活,也許並不是我對未來生活的理想狀態。
現在的我,怎麼說呢,對歷史學家早已不敢奢望。雖然已經保研了,但是覺得自己最多也就讀完研究生了,博士的話再說吧。
不過萬幸的是,對教育發展出了一定的興趣。還是很希望從事和歷史相關的職業的。比如歷史老師,比如寫寫歷史相關的作品。能讓更多人喜歡歷史,能讓更多人了解歷史,對我來說,也是很希望去努力的。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說,學歷史的能培養那種歷史的思維,思考問題的角度會更深遠一些,blablabla,但不可避免的是,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確實很窄。也有很多人說就業和專業沒啥必然聯繫,但如果說學出來了又不準備在這行干,何況是研究生階段(本科沒做好選擇還可以理解,研究生階段就...),那麼一開始倒不如選一個更好的專業。

不過我的家庭和題主不同的就是...確實父母從來沒有說過家庭負擔什麼的...我活的還是比較沒心沒肺的...

綜上,我倒不會直接了當的說,題主你不應該考歷史,你應該如何如何。
我只是希望題主在做決定之前,能夠盡量做到知己知彼。
去聽聽歷史學專業研究生的課程,去找相關專業的師兄師姐聊聊,找相關專業的老師聊聊,對未來盡量做一個大概的規劃。
同時也剖析清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喜好到底是什麼程度的,自己真的了解歷史學專業嗎?

如果在你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後,題主無論做出什麼決定,我相信都是值得尊重的。

另外有句話,我最近很喜歡,共勉:
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能努力讓我們的選擇顯得正確。


中文系研究生在讀。

負責任地說一句,中文歷史哲學這三大類只適合沒有經濟問題的人拿來當做不帶任何利益目的的純興趣學習鑽研。不是立志走學術道路,真不需要進行專業學習。再者,按理來說研究生階段就不僅僅是「學習」了,主要目標應該是「科研」,也就是你得出論文出成果,但當下很多研究生階段的人仍然處在基本的「學習」過程中。原因之一,是因為這三大類專業,需要豐富的累積才有可能達到科研的能力,就像我們有位導師說,我們這個專業不到五十歲是不能寫文章出成果的。可我們二十多歲的研究生就要出論文了,這不是開玩笑嘛?但沒辦法,學制是這樣。

當然,其他學科未必如是。可中文和歷史偏偏有一個特性,那就是: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和古籍。不光是讀,還要讀透。花五十年,完全不是誇張。何況題主你本科還不是歷史。如果你是真的熱愛歷史,那麼本科四年你完全找得出時間閱讀相關書籍和教材,但你也沒提,那我假設你並沒有嘗試去深入自學。

這種情況下,假使你真的考上了,會立刻面臨一個困境:你根本找不到一個好的論文選題。如果導師幫你選題還好,如果導師非要你自己定題目,你很有可能發現,所有你能想到的題目,都已經被人做爛了。你還要預備論文通不過而延期畢業的風險。

至於你說,萬一讀研結果不理想,你還能不能回到金融領域,我也負責任地說一句:基本不可能。

三年的研究生啊,三年,三年一過,你拿什麼和新鮮的金融專業應屆畢業生比?

你一點也不特殊,你和很多人一樣,有一個本專業以外的興趣,但你要分清楚,如果真是興趣,那你肯定會利用所有的業餘時間去鑽研、去閱讀相關專著,不管在不在學校、讀不讀這個專業。

而你要考研,需要的就不能僅僅是興趣了。讀研≠興趣,讀研=科研,沒錯,科研,哪怕這是文科類專業,出論文也同樣需要大量數據、例證分析支持。這是專業特性決定的。歷史是一個很厚重、需要相當程度積澱的專業,出於興趣讀史不難,而投身研究,絕非易事。

我說的太可怕了是不是?你覺得我這是在刁難,是在輕視你的理想,可這完完全全就是我考研複試時導師組成員跟我說的話,我記得很清楚,那位說「不到五十歲不能寫文章」的導師,當時反反覆復跟我強調:這個專業很難、很枯燥,你要想清楚了。

這也跟我想像里的中文系不一樣啊(我也是跨專業),等我真做起論文來我也發現我當初那點興趣只不過杯水車薪,等我開始找工作我也發現我這種一點也不想當語文老師的人,中文系的專業背景毫無用處(師兄師姐一水兒都進了中學當老師,同班同學也是,特么就我一個不走尋常路,現在純粹吃老本,靠本科的外語底子和之前一年多的工作經驗找實習和工作的)。而且我也是因為當初學術碩士免學費我才下決心考的,因為早知道這專業不賺錢,而我的經濟能力大概僅供我的生活費(學校里比外面省+每月補助+家裡再給點)

不要怪我拿中文系去類比你的歷史,我們學校中文、哲學、歷史和古籍研究所放一起的,大家情況都相似,且專業研究的境界完全不同,真正歷史系的學生做的事,可能與你興趣中的「歷史」也完全不同。

舉個栗子:愛讀楚辭,這是興趣。如果到專業研究的程度呢?隔壁古代文學有位教授,楚辭讀了七年,才開始寫文章。這就是差距。


我的本科同學當中, 最勤懇做學問的一個, 家境當年不能算很好.
假期他幾乎都是在父母的飲食檔口幫忙端盤子, 學期中則是在學校食堂幫忙打飯, 因此我也沾光吃得很飽.
我們都不覺得家境一定要好才能讀歷史.
有些老師挑剔, 其實是因為現實太殘酷,
本來這個學科就沒多少人願意讀, 願意讀的人當中笨蛋的比例又太高了,
挑無可挑, 不如挑點家境好的, 免得天天為了學生的生計還得擔心.

我真心不喜歡那些整天說要衣食無憂才能做學問的老師,
我有一個老師從來不講這種話,
他跟我們私下聊天的時候經常要重複說他在努力想辦法讓碩士博士生的生活能夠過得體面一點.

那時候不像現在, 動輒就有足夠吃一年飯的國家獎學金與校長獎學金,
他總是在幫學生找些能安心看書還夠錢吃飯的兼職.

我是沒做過兼職, 但是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能和這樣的人物共同經歷過一段日子,實在是一生的幸運.

[下面開始講道理]

1- 一個人究竟能不能在二十多歲快要讀完大學的時候,突然從「看起來會有不錯的收入」的方向上,轉向一個「看起來不大會有好的收入」的行業呢?

能的。這樣的例子在人類歷史上有非常多,只不過我們普通人習慣用聖賢的成就標準+自己的利弊標準搭配起來看前途,所以如果成不了大學問家,又會讓日子過得緊巴巴,那簡直太可怕了。

所以要說「能」,第一個條件就是下決心不過那麼功利的一生,換句話說,就是這一生過虧了也不後悔。當然這一點在超發達資本主義社會裡,是不大能做到啦。我認識的這樣的人不多,郝南醫生是一個。牙醫不做,去做災害救援的信息支持工作。

2- 真的有什麼鬼「貴族學科」嗎?

鑄刑鼎的故事忘記啦?任何知識技能、情操修養,一旦變成能夠通過公開、開放的方式傳授的,就沒有神秘感、高貴感可言。如果特別容易感受到神秘高貴,那恐怕是因為智商過低——我看複雜的數學算式也會不明覺厲的,越看不懂,越會覺得手稿比印刷品高級,再描上金字,簡直瑰寶。

要是如某些知乎上的小朋友所述,一些學科因為「花錢、賺不到錢」而成為「貴族學科」,那簡直荒謬——以一個人無車無房為代價就能學習的「屠龍術」,那簡直就是大甩賣,走開換我來。難道你真心覺得全天下的學問都跟開挖掘機一樣嗎?

3- 倉頡做文字,鬼神夜哭。越是到了知識擺脫家學、門派、出身這些東西束縛的時候,就越是有人重談「家學」、「門派」、「出身」的優越性,鬼騙鬼。


美帝牛村凌晨三點,我還在電腦前寫essay,腳下是兩箱過去三年course work階段寫的essay,每個學期三門課共計大概兩百頁左右。有時候會忍不住想,如果當年沒有來美國博士而是碩士畢業後接受那份起薪十萬的工作,現在的生活又是如何?可能做到都市麗人地區總管了?也可能商場折戟頭破血流身敗名裂?可能嫁得王老五每日商場自拍發發微博?抑或如我大多數高中同學一樣現在準備懷二胎朋友圈除了賣面膜就是發小孩照片?每個學歷史的人都忍不住假設,但我們都很清楚,假設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關公依舊放了曹操,海森堡依舊會面了波爾,而我,現在還是大齡窮逼女博士每年有十個月寫論文看書到深夜。

獨居多年的母親每日抱怨獨生子女的我離家多年極少陪伴在她身邊,恨我為什麼不像那個小城絕大多數人一樣,本科畢業,回家考公務員,結婚,生子,在一個事業單位做到老,小日子波瀾不驚一眼看得到頭卻也溫馨。我卻始終記得當年與導師的一番對話。
本科985,211,專業排名全國前三,但是如大多數本科生一樣,總覺得老師上課無聊,能逃課就逃課。某天被一位老師抓到,從此他勒令我坐在前排,上課點名讓我回答問題,我到現在也不明白當年導師在我身上發現了什麼特質,可能人長得丑老師會自然而然認為我腦子還不算太笨。他問,你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啊?我說,保研,考公務員唄。他後來又問,你喜歡的作家有誰啊,我掰著指頭列了一堆,張愛玲,納博科夫,王小波,陀思妥耶夫斯基,昆德拉等等等等。他說,那你怎麼能去選擇那麼一條道路呢,會悶死你的啊!你要到我們歷史系來,日後去國外念個博士做研究。當時十八歲,雖然法律上已成人,可內心還是那個城鄉結合部土裡土氣頭腦簡單的小孩,在導師的忽悠下,糊裡糊塗在文科強化部分方向時候選了歷史,保研,考G考托,英語成績挺差但是也好歹拿到一所不出名大學的全獎offer,好像是我們那屆研究生唯一一個讀博的。
你若問我對歷史有興趣么,我也說不上來。本科時候想學樂器,好歹能把低音提琴拉響以後,跟著學校交響樂團到處演出。後來愛上打籃球,每天在球場泡五六個小時,拿過一個學校冠軍。然後發現我人生真正的愛好--打遊戲。從魔獸爭霸到dota,dota2。第二個愛好,搖滾民謠,大學幾年業餘寫文章賺的一點錢都送給那幾個吹逼第一唱歌第二的獨立音樂人了,曠課全國旅遊,去音樂節。但是論文答辯也算不錯,平時成績也好歹說的過去,幫不少國外的教授做research assistant,後來遇到了我美國的導師,也就順水推舟過來繼續讀博士。你要問我對歷史有興趣么,本科畢業之前,我沒啥興趣,但是我自知有點小聰明基本除了理科其他讀點什麼都挺不錯。當時自知資質有限,做了二手準備,等offer的時候也去面試了一家民營企業,出乎意料的是HR直接相中了,也給了offer。但是美帝的offer也來了,匯率換算下來每年金額差不多。但是在美帝讀博,我就是收入剛過貧困線的屌絲博士;留在國內,就是光鮮耀眼的都市小白領。思來想去,選了讀博。人生不能重來,但是工作六年後還可以再找。而且我個人無比痛恨censorship,所以選擇一個能相對自由地寫作、上google的地方。

我只能告訴題主,基本的就業情況是這樣的:國內稍微好一點大學的教職基本上以海外博士優先。美國大學的教職,基本都是常青藤博士。我自己的未來大概就是,博士以後申請一個好點的博士後,三年左右,再用六七年申請到tenure,每個大學的教職都有幾十個人在申請,才算是有了正式工作,年收入七八萬美金,在美國僅僅算個中產階級而已。而你奮鬥一生的東西,除了本領域之內不超過十個人還有你的導師關注你以外,其他沒人知道,簡直就是孤獨一生啊!
美帝的人文研究博士的基本情況是,不會說四門語言就不要讀博了。前兩年每個學期三門課,閱讀量每周至少三本書,每學期200頁左右寫作,還要做TA帶六七十個調皮的美國本科生,每周和他們鬥智斗勇。第三年資格考三個方向250本書。第四年研究,剩下的時間畢業論文。我絕大多數同學都要六七年畢業,八年的也有,還見過十幾年才拿到博士學位的。我校淘汰率大概50%。
如果回國呢,你會發現你絕大多數同學都比你混得好太多了,社會關係和收入上,心理落差極大。對我這大齡單身女青年來說,壓力更大,當年起薪十萬的工作,基本上沒有機會再拿到的(極少企業願意招一個未婚未育的女人,行業性別歧視潛規則,沒辦法)。

在一個國內二流大學讀博士基本就是在職人員鍍金的,你若是讀全職家庭無背景約等於炮灰,現在擴招學位不比當年值錢,還是去排名至少前十的學校吧。國內歷史系研究生同學們畢業後工作大概以下幾個方向:
公務員,事業單位窮逼(無背景)
公務員,事業單位土豪(有背景)
大學輔導員,高中老師
銀行,企業(很少)
但是讀研不就是為了讀博士做準備么?

至於我個人財政情況,拿到全獎以後基本上財政獨立,所以有底氣面對各種家庭壓力。但是我也深知爹媽愛我,即使我某天孤獨得崩潰了他們也還是會接我回家而且不必為經濟問題擔憂。我愛我家人,但是各種成長中複雜原因,我對家庭沒什麼責任感。其實最虧待的就是爹媽,你要經受得了自己對自己良心上的譴責。
當你朋友買房買車你卻只能在國內騎車跑檔案館做研究的時候,能不卑不亢。四十歲以前滿地球漂泊找工作也能處之泰然。我在國內的時候師兄師姐們也有跳樓的,也有抑鬱症的。我自己讀博開始的時候,壓力太大也情緒持續低落了一年多。如果你看完我上述介紹,覺得自己能做到上述這些,歡迎你加入歷史系。

PS:我個人在美國公立屌絲學校,排名很爛,但是導師很powerful。
不要給我站內信問海外博士申請信息了,你們問中介都要付錢的。我寫知乎只是出於興趣,沒有義務做留學指導中介。自己動手google,是做學術研究的最基本能力吧。

PPS: 藍鯨大學校友你們好。總體而言我南歷史系還是很不錯的,一群牛人師兄師姐在普林喬治城等地,我只是綠葉襯托這些鮮花的。
對於誠邀我dota的朋友們,非常抱歉,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一最近換了mac,徹底斷絕玩遊戲念想。其二實在是太忙。其三,個人原因,只喜歡單排。祝你們天梯衝得愉快,裝備拿得開心,攪基攪得順滑。如果朋友還能幫我搞到內部票今年我還會去西雅圖看Ti的。


木有想到這個答案會有這麼多贊。 想到每一個贊背後可能都是一些和曾經的我一樣有過一些糾結和不平的理想主義者,可能體內蘊含著極大的正負未知的能量,我忍不住再多分享幾句人到中年對職業和愛好的一點想法吧。

對於職業,人成為一個社會人,群居動物,本質是物質資料的交換,也就是成年人要用自己的勞動獲取生存所需要的必要物品。絕大部分自己無法生產製造,需要通過交換獲得。窮苦的古代讀書人並不是不事生產,他們讀書要等冬天。現代社會那就更複雜了,衣食住行,豐儉由人,我可以簞食瓢飲,這也就罷了,但是人活著總有些癖好和追求,比如我需要有一間很大的書房,我要和太史公一樣雲遊四方,走遍世界的角角落落,關在一個城市久了我會暴躁,我不希望浪費寶貴時間和精力做家務瑣事,我有孩子,現在一個,以後可能有更多個,每個我都要好好培養,讓他們能夠傳承夢想,探索未知。


我佔用的地,旅行飛行消耗的油,為了造出我那一大堆書被砍掉的樹,為我教孩子彈琴跳舞的老師,幫我管孩子吃喝拉撒的育兒嫂,替我做飯洗衣打掃房間的阿姨,我使用的能源和享受的其他人的服務,以及在這些產業鏈上遭遇的那些剝削,都要用我創造的等價價值來交換。而從事人文歷史研究這項服務,不管它對於你的意義有多重大,在人類社會這個市場上的價值是要以社會的付費意願來決定的。在很漫長的時間裡,這個「價值」很難被創造出來,在更漫長的時間裡,它就算是創造出來,也很難被認可。


所以對於年輕人而言,踏上社會第一課應該是學會尋找到自我的"被社會認可的可交換價值",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句話真不是蓋的。當然不是說一定要讀金融,你學成C++,一樣可以貨於互聯網,你有倚馬萬言的本事,可以做下一個唐三公子,也一樣可以靠筆耕吃飯。這件事情即不俗氣,也不容易,其實也並不是非常無趣,人生是一場盛大華麗的遊戲,有目標才有樂趣,在攻關的過程中也容易交到朋友,深入沉浸這個時代,不比閉門造車更加有意思么?


這個道理,我也是到27歲的時候才想通的。


那時候竹竹爸覺得我天天作天作地,不是簡單的產後抑鬱,他問我是不是覺得人生無趣,英雄末路,總覺得自己的人生還能做成什麼大事,something big is coming?


我小雞啄米點點頭,他很鄭重跟我說,他以前也這麼想,女兒出生以後他終於知道something,that thing, will never ever come.


小寶寶從母體里出來剪斷臍帶的那一刻,以前各種矯情煩惱的青年男女心理上那根臍帶也被剪斷了,此時此刻已為人父母,不再有任何尋求自己爹娘庇護的理由,不能再像唐吉坷德一樣和虛妄搏鬥,必須降落到地面上,深深紮根於土壤,成為生態圈的平凡一環,人生就是這樣。


當然我可從來沒有承認過竹竹爸的 "something will never ever come" ,我接受著時間的磨洗,積累著沿路的撿拾,一步步完成形勢攻守的逆轉,等待著到我做Dealer的成熟時機,到時候我手握最厚的stack,在那一局牌桌上,我不需要再學別人的規則,我將定義被更遠的未來所接受的價值。

========================原回答的分割線===============================


這題目讓我想起25歲的某個上午,我聲淚俱下在中文系Dean那裡控訴為毛不讓我們理工背景的苦命孩子沾一沾墨香,如此心狠連續三年不接受我的研究生申請連個筆試面試都不給?今天你非得給我個說法不然不走,Dean連哄帶騙秋菊大姐算求你了別在我辦公室里哭了中文系招生的規矩代代相傳那不是我隨便能改的不如介紹你去XXXX大學去試試好不?

我還準備繼續撒潑耍賴,最後有一個老師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每周來旁聽,認識一眾志趣相投的同學小夥伴,討論一起參加,資料一起分享,大學圖書館對你開放,所有文獻可以查閱(那是因為我是這學校Alumni,我有交錢的。。),你已經受了二十年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你說自己有能力讀十三經註疏(其實沒有的),也有志於終身學習,現在這個時代獲取信息,結交師友又是那麼的方便,有沒有中文系碩士的一紙學歷,對你這些願景和志向會有半分影響嗎?

聽完我站起來就走了,但那是因為我只請了半天假。。。擦擦眼淚趕回公司上班,蹲在路邊等車一邊啃雞翅一邊憤憤不平。那天中午覺得自己虛負凌雲萬丈才,沉浸在被全世界埋沒錯過的自大的痛苦和自戀的快樂中。全世界的作對(我爸媽也反對)把自己的自負膨脹到難以理解的地步。我把所有的力量用來反抗虛無的敵人,已經忘記了讀研究生的本來目的,只是為了繼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繼續讀書,自我教育這件事,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為我創造任何條件就可以天天繼續啊。


但這件事情吧,無論過來人用一種什麼樣的耐心和善意解釋給你聽,都要經過特別特別漫長的時光才能真正傳達到你的心裡。


我看到題主就想起當年那個叼著雞翅嗚嗚哭的自己,真想跟她說啊,哭什麼哭,不考就不考,好好工作,將來人生是不容易的,但是好日子也還長著呢。春天播種耕地,夏天。。除草澆水?秋天收割雙搶,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是辛苦勞累,細碎而不足道的,但是也將會有無數個漫長的冬天,大雪封山,下不了地幹不了活的幸福時節,暖暖地窩在被子里,讀不完的書,寫不完的筆記,見不完的智者,看不完的世界,穿梭不盡的時光,享受不完的快樂。

順勢而為,君子不器。


這世界上有一個學科叫金融史,你可以思考一下這個方向。
-------------------------------------------
我換專業的經驗算是特別豐富的了,可以分享一下。按照問題的描述方式,我是全國前三的交通運輸本科畢業,但這個出身對我沒啥意義。985金融本科這個詞,對你未來50年的人生,充其量只是個門票。

我一開始以為自己喜歡的是新聞,後來才發現我喜歡的是通過已知信息預判和演繹未來可能或者還原其深層動機的分析過程,而這恰好是新聞業的工作模型罷了。

一開始掙扎猶豫去做了30%屬於本專業的工作,又重新考研,這樣本科畢業六年以後我才進入新聞業,又過了六年我一多半的職業精力已經在金融業了。

任性需要實力,如果提問的同學四年金融真的學好了,對歷史的興趣也真實的話,做半職業交易者讀研掙學費有沒有信心?

你究竟是想學歷史,還是想逃避責任和負擔,這其實是兩說。

此外,金融交易的世界最不看重科班專業和學歷, 成功的投資者和用於培養技術員、顧問的金融專業學生,距離有一個銀河系那麼遠。

銀行只是金融世界的一個角落罷了。

之前寫過一個回答,希望有幫助。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669949/answer/31864249

----

有一個人開了中國金融博物館,他的選擇也值得你思考。可以百度下王巍的經歷。


建議樓主不要去考歷史的研究生。

===========================================================

先講一個我們學校的事情。我大一時候轉專業,所以認識了幾個也同期申請轉專業的同學,有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學院,中國史排名全國第4(2012年教育部全國學科排名),另有一個清史研究所,屬於清史方面的權威。所以說相對來說也是不錯的專業。

當時申請轉歷史的人很多,最後只成功轉成了1位女生。我聽那個申請了轉歷史的哥們說,老師面試的時候,除了必考的專業知識,主要問了兩個問題:你是不喜歡本專業才轉,還是真的喜歡歷史專業;以及你家庭條件如何

第一個問題很好理解,當時很多人進大學半年發現不喜歡本專業,學得成績很差,轉不了經濟金融新聞法律之類的王牌專業,就轉哲學歷史文學計算機這些小眾的專業,我就是如此。

第二個問題,家境如何,老師的解釋是,只有同時擁有興趣和家庭支持兩方面的條件,才能在歷史專業學有所成。這句話可能說得略絕對了點,但道理非常對。不僅歷史,還有哲學、文學這類專業,都是需要潛下心慢慢研究,才能出成果的。家裡不是衣食無憂的話,本科大三或者研究生研二開始,就急著要找工作什麼的,是靜不下心來的。

唯一轉歷史專業成功的那位女同學就是很好的例子,家裡條件非常好,經常全世界旅行。大三時候已經出版了自己寫的書。在歷史學院屬於佼佼者。

==========================================================

再談一談家庭背景這方面。

題主的描述讓我有深深的認同感。我家位於浙北一個小縣城,從全國來看屬於比較富裕的地區。但我家只能算是溫飽和小康之間。母親也從小給我灌輸這樣的觀念:「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做醫生或者公務員。我們兩個老了需要你養活,需要你給錢,需要你照顧。」我那位當小學老師的母親,將這樣的話語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每天旁敲側擊著我。

讓我想起了一張漫畫:

現實很殘酷,我們都處於比較累比較疲憊的那個階層。但是沒有辦法,出身是沒法改變的,只能坦然接受。

所以說,題主,我們這樣的出身是沒有資格去任性的。我們必須考慮我們的家庭,我們肩上的負擔,我們所需要承擔的那些東西。

========================================================

上一段有點陰暗了,改一改畫風。

索性題主也說了嘛,「而金融算是除了歷史以外的學科中我比較有好感的」,那從事金融行業就沒什麼不好呀。

我也喜歡各種各樣有趣的事情,不喜歡單調做同樣的事情。如果沒有枷鎖,我會選擇全世界轉悠。但是辦不到。所以我轉到了計算機專業,老老實實做一個程序員。但也沒什麼不好,我從初中起就對編程感興趣,從沒有參加過競賽,只是寫寫整人程序、小遊戲什麼的。申請轉專業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會把寫程序作為一項職業。但是沒有辦法,面對慘不忍睹的在日語系時候的績點,我當時在人大的最優可行解就是轉計算機系。事實證明這也沒什麼不好,我後來刷課刷績點,做項目,去百度實習,以及現在保研,都還是蠻不錯的。

所以,題主,我建議你繼續留在金融行業,起碼,現在的我們沒有資格任性

但是人生也滿是變數,不是嗎。金庸在81歲的時候去劍橋大學完成自己的博士夢。鄧亞萍作為退役世界冠軍,也同樣在劍橋拿到了博士學位。所以,當你在你的領域足夠成功的時候,你會重新擁有選擇的權利,不再有包袱

========================================================

最後,勸題主現在承擔責任,但是不要忘記初心,努力奮鬥,把精彩許諾給未來

與君共勉。 by 帆


女,本科屬歷史學科,現已轉行的學生湊過來答一記。

我一直想知道什麼叫做熱愛。

記得開學的第一堂課,印象很深的是,幾乎每位老師開場時都在強調,只有事先了解這門學科,並且了解這所大學在這門學科上的師資力量、文獻資源、實驗環境、項目經費等等情況之後,才可以進一步討論熱不熱愛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航行的船,只有先認清航道,才能明確自己的定位。早一點確定目標,就能先人一步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因此,首先,你得儘可能查閱一切的現有的資料,去了解歷史學,了解學校。

其次,了解你自己,你的性格和能力關係到你與你所喜愛的學科有沒有緣分。研究歷史,意味著你將與現今社會有一定程度的隔離。如果你原本就屬於喜獨處、深思考、少說話的內向性格,那麼你與科研之間可以說像戀人初識一般美好;當然你可以在平時淘氣傻樂,但在學術的時候必須保持嚴肅。能力方面,你的邏輯推理能力,處理數據、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基本過關。

然後,了解你的經濟條件,這意味著你能否堅持下去。錢真的是一個能夠肯定自己,並且維繫關係的好東西。我很認真地說歷史學科的學生,如果想今後走上科研的道路,會面對很多問題。薪資低得想哭,發表文獻各種受阻,晉陞可謂遙遙無期,對人的承諾都無法實現,然後親友對你不信任,戀人拂袖離去。你大可呸一句老子不在乎,也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就要堅持我自己,我信世上還有懂我之人。但是有想過沒,你可能有一天連基本生活都沒法保障,緊巴巴地過日子,有一天你會不會連你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了呢?

國外部分大學對前來讀研、讀博的部分中國學生越來越有看法,覺得你中國學生出國做研究,我們把最好的科研環境提供給你,是想你搞出個名堂來,同意你做助教也不是讓你掙錢來的,拿這學位證,你只是想今後能糊口養家吧,那對不起你不適合。

從多少年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科研活動是針對貴族群體的。我有足夠的錢,我衣食無憂,現在我要開始實現精神需求,我要研究一個東西,提出一種觀點,我要成為某個領域中某個方向下發現或創造的第一人。

——這屬於改變世界的活動。所以,想以後從事科研工作的人,你真的想好了嗎?

------------------------------------------

然後想寫一點我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當年填志願的時候,父母沒有干涉我,我順利地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學校與專業。母校的考古學,暫排全國第二,學校這個平台給了我們系學生足夠的圖書資源、交流機會、保研名額。但是很多學弟學妹詢問我要不要讀這個專業的時候,我都是回復說請三思。

我選擇歷史學科,的確是出於對它的喜愛。史鐵生說過一句話:歷史在發生時未被發現,在發現時已被重組。沒有絕對的真實能在敘述中被還原。於是我選擇了考古學,成為了一名不研究文獻的史前狗。

但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卑微。書永遠也讀不完,道理也永遠明白不完。我們都很渺小,我們都各自在不同的領域裡默默地積累和整理,在對比、分類、合併的過程中持有那麼一丟丟的小創見,已經是萬幸了。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冷血。我經常因為職業的抽離感和專業的冷漠,而感到很痛苦。頻繁接觸死去的事物,我偶爾會在對待死亡生命的時候很麻木。長時間把注意力放在文獻和骨骼上,久而久之,會越來越覺得活人世界裡的人情世故,種種都好無聊,不想參與了。

有時候我還對這個學科的研究現狀有過擔憂。理論體系十分不完善,研究方法不夠科學統一,田野發掘因人而異,極不規範。

於是,我開始變得精分。我一方面追求溫暖濕潤的女性美,一方面機械地重複工作。結果是變得更精分……有一天我覺得,我在這個年齡並不適合做學術。那天我重讀了韋伯的《學術與志業》,當我再看到這幾段文字的時候,我終於打算暫時放棄學業:

事實上,一個身無恆產的年輕學者,要面對學院生涯的這種現實,必須承擔極大的風險。至少幾年內,時間長短不定,他必須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活。在這同時,他對自己將來是否能夠得到一個職位,使生活過得比較像樣,卻毫無把握。


在本質與外觀方面,舊式大學的構成方式都已成為幻影。唯一不曾消失,並且有變本加厲之勢的,乃是機運(hasard)在大學學術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說,一個私講師,乃至於一名助理,是否有朝一日能夠升成正教授,甚或當上學術機構的主持人,純粹靠運氣。當然,在這場賭博中,機運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但卻佔有非常高的比重。我幾乎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種行業,機運在其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學術生涯乃是一個瘋狂的冒險。無論基於感情或良心,我們都必須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真的相信,你能夠年復一年看著平庸之輩一個接一個爬到你的前面,而既不怨懟亦無創痛嗎?自然,我們得到的回答總是:「當然,我活著只是為了我的『志業』。」然而,我發現有少數人能夠忍受這種情形,而不覺得這對他們的內在生命是一種傷害。

後來,我決定重操舊業,把小時候的美術興趣繼續培養起來,滾進了新的行業里。轉行轉的很順利,現在的我還在逆襲的道路上,我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奮鬥到衣食無憂,不再為生計發愁,思想也足夠成熟,內心足夠強大。那時候我一定會重新邁入理想的大學,繼續讀研。


想起大學一位老師寫過一句話:沒有可信的理由和必然的邏輯,一切高呼熱愛的,都含有宗教的性質,那並不真實。


就是這樣的。

永遠不要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終結者,及時地止損。
不要擔心找不到出口,你會發現你腳下的都是路。


我本科大一在南開商學院,大一下學期轉去了南開歷史學院世界史,我們世界史專業除了我轉系是因為喜歡,以及一個男生是志願調來,所有都是調劑。我後來學美國史,保研然後出國,博士沒讀完拿碩士畢業了,因為到了某個點我知道我的能力在哪裡,怎麼用,也許會比做研究更開心,現在留在美國,並沒有做學術。做文化藝術還有教育相關的事,做播客,也畫畫寫稿。

支持數最多的那個但,我必須要說的是我很贊同。別的例子我不好講,就講我大四有次從天津回北京,大巴的旁邊坐的是北大歷史系李劍鳴教授(他正在調動從南開過去),我告訴他我在考gre準備出國,他語重心長的說,雖然這話說起來不太對,但歷史是富貴之學,沒有家裡的百分百支持理解是不能學的。我當時除了感覺很複雜就是很慶幸,父母完全支持甚至催我轉系,且他們有能力支持我學這個從實際看來就是無用之學,然後之後又不學了,父母也沒有反對。所以學不學歷史,真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實際分析。

所以我覺得你要真想學歷史,幹若干年金融甚至投行,有錢了支持自己讀個ivy league的歷史碩士有獎學金甚至還可以繼續讀博拿教職,如果那時候還喜歡,就是真的愛這個。我朋友裡有這樣的例子。


本科進銀行的話並不是什麼好的出路,想要在金融行業有一片天地,目前基本的要求是名校的碩士,有註冊會計師證和司法考試,或者c f a就更好了。這些基本條件你可以從事投資銀行,固定收益,研究等崗位。如果是本科,基本從事的是一線營銷,無非買房買車,沒什麼意義的。給你兩個職業路徑的建議:第一是可以讀歷史學的研究生,最好拿下復旦南大這都學校的博士學位,三十幾歲做個副教授綽綽有餘,順便做個自由撰稿人,收入不低的。第二個建議是,讀金融的碩士,一定要名校,可以從事研究,你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真正好的研究員需要對金融史是有深刻的理解。


樓主你想聽你想聽的,還是想聽良心話?
要不都說一遍吧,反正不多。
你想聽的:轉專業吧。年輕人應該走向更大的世界,追求更多的理想。
良心話:聽你爹媽的。然後賺錢買了房子等那些走向大世界的窮屌絲回來以後,把房子租給他們。
--------------------
關於理想的問題,我不想多談了,人人都有理想,你不要以為年紀大的人就沒有理想了,也不要以為在這個問題下面勸你不要轉的人,都是沒有理想的死鹹魚。你太小看大家了。也太小看這個社會了。

理想要不要追求?要。
但是追求理想必須站在現實的大地上追求,不然僅僅是空中樓閣。
題主如果你是喜歡歷史,為什麼留在金融專業就不能研究歷史了?你的喜歡就僅僅是那麼脆弱?葉公好龍的故事聽過嗎?嗯,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聽你父母的,保留專業,爭取優秀的就業和收入,然後用業餘時間,鑽研自己的愛好。直到原始資本積累完畢,投入到自己喜歡的行業和理想的追求當中去。這是正確的態度和做法。然而很多人都知道這樣做,能做到的,屈指可數。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加油吧騷年。
---------------------------
最後,看看最高票的姑娘,人家裡是土豪都讓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你還需要考慮什麼?


咱家是自己摸過來的。

當然,主要是 @紅茶魔術貓 把咱家拖出來當例證,咱家就麻利滾出來了。

其實類似的問題,咱家以前回答過:

知乎 - 知乎

這個題主問:

父親想讓我學習國貿好接手家族生意,我卻想學習歷史,這是自私和不負責任嗎?

咱家是這麼回答他的:

既然你邀請咱家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咱家也就不客氣的來講兩句了。如果對你有所得罪,希望你海涵。咱家與你素不相識,應該也沒有什麼恩怨,請相信咱家這裡只是對事不對人。

在上一個問答里,咱家曾很是說了一些狠話,可以說不是那麼悅耳的。

有興趣的同志,可以先看哪個回答:

高三生糾結報不報歷史專業? - 經略幽燕我童貫的回答 - 知乎

咱家不知道你的家庭的具體情況,但猜想至少是衣食無憂,經濟上比較寬裕的。

坦白說句實話,這種家庭出身和經濟狀況的人,如果有強烈的衝動和愛好,以及真正的熱忱去投入到學術研究中的話,那麼所能收到的限制會少很多,潛在的可能性是很強的。

所以,你眼下需要確認的是,你是否是真的喜歡歷史?想成為一個專業的歷史研究者?

研究歷史不是講故事,也不是研究故事。是要從文獻爬梳中找出一點一點的痕迹來,然後證明他的過程。本質上和做其他的工作沒有什麼兩樣,只是你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古代文獻而已。

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喜歡歷史,他們喜歡的只是歷史故事,或者說得不好聽一點,喜歡的是歷史段子,「有趣的東西」。當然,咱家不是說,研究歷史的過程中不會發現各種有趣的東西,或者有趣的人,或者有趣的事。但是,你要知道一點,絕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很無聊的。是需要很長時間去讀原始材料找依據,或者讀當代文獻找思路的。

咱家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

兩則史料辨析 - 知乎專欄兩則史料辨析(續) - 知乎專欄

這篇文章看起來容易,其實,光找史料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尤其是這兩條:

按四縣之籍,計田出力,百畝一夫,得三千餘人,減其田租十之二,凡五旬有七日而畢,計用工十五萬有奇。---要錄卷一六三

商胡水口,見闊五百五十七步,用工一千四十一萬六千八百,日役兵夫一十萬四千一百六十八人,可百日而畢。---長編卷一六五

咱家印象里是看到過這兩條史料的,但當時只是一掃而過,並沒有做過記錄,也沒有刻意留心留下一個具體的時間的印象。

結果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偏偏要用到,於是連吃飯上廁所做飯的時候都捧著書看,拚命去想當初在哪裡看到的,花了大概5個小時才重新找到。

這還是以前摸過的材料。當你根本沒摸過一個領域,開始新的一個課題,要付出的功夫比這個恐怕難得多。

這個工作和歷史故事沒有一根毛的關係,歷史故事只是這個工作的一個副產品而已,還不見得經常能得到。

如果你覺得,你可以接受這種學習的過程,那麼你去讀歷史專業,也許能有些成績。

如果你覺得,你就只是愛好講一點歷史故事,喜歡看一點歷史段子,平時和咱家一樣,就是吹個逼而已的話,那麼這個歷史專業最好還是不要去讀比較好。

在前一個回答中, @陳磁貓 這位同志不點名,把咱家罵了一通。

咱家當時對他有一個評論:

假如連咱家這一關都過不去,被咱家罵這麼兩句就能打消主意的,就算不枉費咱家的苦心了。否則的話等真讀了歷史專業,後來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那就是推人入火坑

咱家這個評論,他沒有回,咱家也不知道他看到沒有。但咱家相信咱家的意思表達清楚了。

對你咱家也是一個意見。

能被人勸下來的,基本上也不是真的有這方面的很大潛力或者真正的興趣。

當然,你問大家,你這麼做是不是自私和不負責任?咱家到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

如果你覺得恩格斯是個自私或者不負責任的人,那你就是。

如果你覺得恩格斯不是,那你就不是。

你會不會成為恩格斯咱家不知道,但你的經濟條件放在那裡,專業容錯度高

最後,咱家再提醒你一下。

有些人會故意告訴你,學歷史一樣可以有前途云云,學歷史一樣有成名立萬的人物,學歷史一樣可以獲得經費云云。

這話是沒錯的,這話就和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這話一模一樣,都是把最上面的一群人的光芒摘了下來,告訴你你也可以這樣。

事實上呢?事實上每一個行當都有明星一樣的人物,也有真正能獲得名利的人物,歷史這個領域也是一樣。但任何一個行當都是金字塔型的,在這個塔尖的下面,是大量的默默無聞的人構建了一個廣大的基礎。

絕大部分人都是很平庸的,剩下的聰明人還要有各種機緣巧合,才能成事,才有你看到的各種光芒。

他們的這種話術本質上和傳銷沒有什麼不同,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壞就是蠢,或者又壞又蠢。

他們根本不是從你的角度為你考慮問題。

~~~~~~~~~~~~~~~~~以上回答完畢~~~~~~~~~~~~~~~~~~~~~~~~

在咱家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題主與咱家私聊了很多。其實題主遭遇的這個問題是多年前的問題,只是看到了咱家的回答之後,順便提出來想看看其他人的看法。

而且值得欣慰的是,題主在提問的時候,其實已經結束了學業,接手家族的生意了。

他經營得不錯,經濟上非常寬裕,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這個條件下,題主認為咱家的意見還比較持平,而且也認為歷史作為一個愛好可以業餘鑽研,喜歡不一定當成職業。

咱家的這個回答,和這個問題的題主的本人的境遇,希望能給本問題的題主一個參考.

利益相關:

電氣專業包工頭+業餘歷史愛好者+愛吹逼


有這麼一個歷史作家,叫張宏傑,原來在銀行從業,題主可以看下他的經歷。
有這麼一個科幻作家,叫劉慈欣,現在還是電廠工程師,題主想必知道他吧。
當年明月現在還是個海關公務員。
愛因斯坦是專利局的小審查員,斯賓諾莎為了哲學信仰,放棄了富二代身份,磨了一輩子鏡片。牛頓當過造幣局局長。

興趣和職業是兩碼事。


作為一名歷史學專業的在讀博士,外加家裡有親戚在某985高校多年從事招生就業工作,真的是什麼人什麼情況沒見過啊!看到這個問題,用親身經歷說話強答一發!


樓主的核心問題並不是歷史學專業好不好就業,賺不賺錢,也不是自己願不願意換專業考研,核心關鍵是父母聲淚俱下反對,沒有了主見。這種情況和這樣的家長,我們見過的實在是太多了。


其一,你目前金融學這個專業肯定不是你自己當年選的,而是父母覺得金融學有前途和錢途給你選的,然後樓主覺得自己真的不感興趣學不下去,高中歷史成績不錯,我還是挺喜歡歷史的要不學歷史吧?

其二,樓主自己決斷力較差,說白了就是自己個性不獨立,不敢反抗父母,父母作為過來人,社會經驗豐富些,或許覺得歷史學的確沒有金融學來錢快,或許覺得大學裡面的歷史學跟你高中以為的歷史學完全就是兩回事。

其三、樓主的家庭並不算太殷實的,資本不夠你隨便造的,或者樓主雖然是金融學,但是不是什麼985、211名校的學歷,就業比較難。如果家裡關係硬或者本科學歷硬的,就算研究生隨便學了一個專業,玩兒了兩三年,回去就業靠著本科的金融專業,找個好工作完全沒問題,我們研究生同學當中有一部分就是這種,本科學了一個父母覺得不錯的專業,自己覺得沒興趣,碩士學了文史哲、數理化、藝術學這種理論性極強的專業之後,發現自己的確不是做學術的料,然後回去找到了銀行、國企工作的人大有人在,但這些人的本科學歷都至少是211的,也不乏人大、北大、南大、復旦這種名校。


所以樓主才會怎麼辦?辦法有兩種,一種是你真的喜歡鬥爭到底,認認真真考研,建議樓主這種態度猶豫的人就不要報考第一梯隊的北大、清華、復旦這種名額少又難考的高校了,那就算一心一意的專業人士都未必考得上。可以考人大、北師大、川大、武大這樣的二級梯隊,招的多一些,就業行情也不錯。如果能考上,學個兩三年體驗一下,之後也可以去當記者、中學老師這些職業幹得好,工資真不低。同理,不是名校的金融學學出來,照樣也有去不了國企或者銀行的。如果真的感興趣,可以再保博、考博什麼的。


一種是乖乖聽你爸爸媽媽的話,當個乖寶寶,反正未來只要乖乖聽話,就有糖吃。至於未來能奮鬥成什麼個樣子,就隨緣了。不過你到時候千萬不要後悔、抱怨自己沒有選擇考歷史的研究生。都20歲的人了,要對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能因為自己優柔寡斷,就甩鍋說是因為父母聲淚俱下,自己遵從孝道罷了。


作為歷史學在讀研究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歷史學確實不是一個能給人帶來高經濟回報的學科。答主本科階段就讀於西部地區一所211師範院校的歷史系,同學中有一多半是因為高考分數不夠而被調劑過來的,這些人中幾乎沒有對歷史感興趣的,即使那些第一或第二志願報考歷史系的同學,最後有心思去做歷史學研究的人,可能十不存一。當然,是有不少人通過保送或考試的渠道繼續讀研了,但我敢說這裡邊有一多半是想提高下自己的學歷,為以後找一個好點的工作做準備。這在選擇繼續讀博的人數中就能看出來,一百多個人現在在讀博的不超過5個,而這幾個人中真正有志於學術的只會更少。

下面說一下碩士階段的情況,答主在讀的是東部一所墊底985師範大學的歷史學碩士,這一屆所有方向共有50+人,參加博士考試的只有5、6個。而我們學校歷史學專業的整體水平應該說還是不錯的,那為什麼只有這麼小貓三兩隻選擇繼續讀博呢?據答主觀察和分析,主要是出於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愛好很難轉化為學術的熱情。碩士中有不少人像題主一樣,對歷史是喜愛的,也有不少是跨考過來的。但是真正進入研究生的學習階段,很多人就發現做歷史學研究真的和做歷史學愛好者不是一回事。按照國內當前坑爹的歷史學教育現狀,大多數歷史學科班出身的同學在本科階段都很少真正踏入了歷史學研究的大門,更惶論跨考的同學了。等到讀研時接觸真正的學術訓練,很多人就會發現歷史學竟會如此枯燥,完全不是瀟洒的看看喜歡的歷史著作,和老師同學吹吹牛打打屁就能愉快度日的好么!天天看那些鬼畫符的檔案有木有!硬著頭皮去分析那些狗屁不通的論文有木有!大部頭的文獻看得讓人想撞牆有木有!這還只是碩士階段,博士的生活更苦逼,我不少師兄師姐都快讓論文逼瘋了,延期畢業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所以,很多人進來了,感受過了,就死也不留下來了。

二、就業形勢問題。歷史學和所有苦逼的基礎學科一樣,越往上讀可選擇的就業空間越狹窄。本科畢業你可以去中學當老師,可以考公務員,可以進公司,甚至到大街上擺地攤也能美其名曰創業而不會有太大壓力。但如果你讀到博士畢業,你會甘心再去當高中老師?會毫無壓力的去擺地攤?甚至考公務員也沒多少優勢。那麼出路就在進高校或研究機構,現在人文類的博士進高校競爭有多激烈相信我不說題主也能有所耳聞,其中多數高校會有一個坑爹條件,要求本碩博專業一致,而且本科要是211起,這TM是查三代啊,搞「出身論」啊!而且這往往是基本條件,你最終能進到什麼層次的學校就要拼學術能力了,能拿到百篇優博的大牛當然可以撒著歡的挑,但這種人歷史學界一年未必有一個。那麼看什麼,主要看paper的數量和質量了,有個五六七八篇C刊最好有兩篇權威的,這才比較有競爭力。要是只有兩三篇C刊,那麼抱歉,這個大家都有啊,沒有畢不了業啊,這樣只能碰運氣到小門小戶撿撿漏了。

三、家庭和經濟壓力。歷史學科研狗很少有帥富和白美,所以大多數都過著苦逼的日子,靠學校給的那點錢只能勉強糊口,想買個腎6都得節衣縮食啊,所以歷史系用腎機的真的很少。可能有人會問,難道不會兼職賺錢么?這對於歷史學博士狗有兩個難點:一個是不會稀缺技能,想賺錢只能靠搬磚啊;第二是如果去搬磚,沒時間看書寫論文就畢不了業啊!如果是博士期間結婚生子,別說買不起奶粉,連買紙尿布都費勁…當然,如果是家財萬貫的二代,真的歡迎來讀歷史學,這玩意追求不了物質,但至少還是能滿足下精神需求的。

上面說的只是答主在歷史學這個小圈子裡廝混這麼多年的一點所聞所感,說出來供題主參考一下。其實狀態也未必這麼糟糕,如果真的對歷史學學術研究有熱情,對物質生活要求又不太高的話,這門學科也未必容不下人。但是一定要確定是真的愛學術研究而不是愛歷史傳奇和故事,這兩者差出個馬里亞納海溝還是有的。建議題主考慮的時候到歷史系去聽聽課感受下,這樣可能更有助於你的理性選擇。


心有戚戚然。
作為正在準備考研的同齡人,我也許並不具有給你提出合理科學而極具可行性建議的能力和資格,只是單純地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給出儘可能有幫助的idea,希望至少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嗨喲嘿我是分割線啊喂****************************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也許有些渾渾噩噩,但算不上痛苦,因為,即使是活在他人的價值體系里,即使是隨波逐流浪打浪,也是活著,太多人習慣了僅僅是活著,僅僅是存在著,而不是以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並相信那就是人生應有的狀態。而人又恰恰是社會性的動物,很多時候得靠你所處的環境對你的接納度來確認你的存在感,同時,中國最小的社會單位絕對不是公民,而是家庭,這就決定了很多人無法僅僅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還得背負起整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的「希望」,這一「希望」不一定是(很多情況下不是)——「你過得開心快樂幸福平安就好」更不是「希望你來到這個世界沒有白來一趟,能有願望和能力領略它波光瀲灧的好,並以自己的好來成全它的更好」,而是「誒別人都這麼過的你幹嘛要不一樣?你也這樣好好過一輩子就行了別瞎折騰啊」

我相信,你的處境比你所能描述的更為艱難複雜,有許多難以付諸語言的苦楚困境橫亘於你的生活,處處可見而難以消弭。
說實話,那並不是你一己之力能夠解決的,在這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度過這短暫而充滿風險的一生
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鑲嵌在這個世界裡,這個社會裡,他人的價值體系里,動彈不得又無可奈何地了卻此生。這是事實,這是關乎人類之事,也並不是靠一個人的反抗能解決的。
一個人能做的,是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而改變,正是從一個一個選擇開始的。

你知道了你想要的是怎樣的生活(不是一時興起而想要去嘗試的「新奇」),你知道該怎樣去實現它(不是痴人說夢的宏大願旨),知道如何找到詩心與世俗心之間那微妙的平衡點(不管怎樣,你都要有足夠的物質資本讓自己好好活下去,有尊嚴地活下去),那麼,請不要猶豫,到風口浪尖去搏一把吧!


可是,既然你在問這個問題,那麼我更傾向於假定你並不滿足這些條件。畢竟,在現實中,假定一個人是迷茫而無助的,比假定一個人是成熟而堅定的,要實在些。

我相信,我們自身的價值不取決於社會地位或他人評價,而是自身的智慧賦予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但這並不是社會規則。社會規則是怎樣的,也許你的家人已經比較清楚了,但那是那個圈子,那個層次的運作方式——如果你渴求跳出來,渴求站到世界之巔,渴求開啟上帝視角,這些,不該成為你的規則,不該如枷鎖般加於你身。
而要做到這一切,需要多少勇氣才華和運氣,我就不說了。


而另外一種選擇——繼續讀金融學,讓你自己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去過他人價值體系中的幸福生活,我並不反對,畢竟生活要靠物質支撐,而那是否能夠讓你感到生活的意義也猶未可知。
關鍵在於你是否相信你能夠在這種選擇中得到足夠的物質條件和至少與之匹配的精神快樂。


***************************好了我還是分割線啊喂********************************

時代,日新月異,瞬息萬變,而人性,倒是一直以來都沒怎麼變過。那些千百年前的哲學依然深刻,千百年前的小說依然犀利,千百年前的音樂依然動人,千百年前的畫作依然震撼,而千百年後的我們,也許亦是依然如故,即使換了衣裝打扮,依然以不同的言語說著同樣的人性,過著不同形式的雷同生活——也許還是談不上生活,只是活著,存在著。

我對你的情況並不足夠了解,即使了解也無法替你作出選擇,說到底,這選擇在於你對自己的認識,你對自己人生的把控,和你願意妥協的程度

「長夜漫漫,處處險惡」,願你能幸運地找到自己的夢想,願你恰好擁有與這個夢想相匹配的能力,願你有足夠的運氣去實現,如果沒有,願你能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以上。


在這豬都能飛起來的風口,你放棄金融?
當然,可能你學金融會絕對興趣不足,但我要推薦你看《白銀資本》,你會發現,你處在一個中國經濟帝國復興的大歷史潮流中。你會發現金融原來也可以結合到歷史的興趣。
給個建議,繼續金融專業。順便業餘研究亞洲金融史。1500-1900之間目前歷史細項缺失非常嚴重,基本是西方記錄了和西方交易的,本地記錄缺乏權威全面的數字。純歷史專業的分析不了那麼細。
但如果你轉歷史專業的話,你的金融知識就不夠用了。

另外,我接觸的歷史書,都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缺乏金融方面的分析深度。只有一大堆推測,夾雜一些極其淺的算數。沒有的多元方程,沒有微積分,沒有概率分析,沒有關聯過程定量模型。換句話說,就是一堆小學數學水平的人來看歷史。對比一下,李約瑟作為科學家水平來看中國。他的著作就幾乎沒有歷史學家能看完---他們理解不了其中的巨大內涵。甚至不少歷史學家睜眼瞎說,為了證明自己歷史觀,信誓旦旦說出和李約瑟列舉事實完全相反的猜測。
再對比一下,一堆人既沒有大師的水平,卻還信誓旦旦說古書微言大義,某些字是故意寫錯。這幾年都被考古新發現打腫臉了。其實文字分析有極多的數學工具的,比如密碼學。可是這些理科本科數學都不合格的傢伙能懂嗎?
虧古人辛辛苦苦記錄那麼多數據,虧中國歷史文獻字數世界數量第一,歷史學家放著金山不會挖。
對比,人家美國一個海軍上尉,拿著一堆上百年的航海數據,分析出來洋流歷史變化。

題主,歷史有很多玩法的。玩定性,那是家族玩法。但那和國學訓詁一樣,就是咕嚕話。一個短句每個人都能發揮出一本書。八股千年,人人如此。
真有興趣搞歷史,就要有創造歷史的慾望。先吧數學分析能力提高到碩士水平吧

補充:不是對歷史學家不敬。上面說的分析水平局限的歷史學家,是指樓主這種自己原有底子有限,家世也不行,然後茫然轉歷史的那些歷史學家。


謝邀。

歷史學是個極好的也沒用的學科。我說的沒用是指目前大多數社會人眼中的沒用。它不能給你直接帶來應用性的回報,這也是大部分人和你爸媽聲淚俱下的原因。這種觀點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很是淺薄。

沒有受過歷史學專業訓練的人實際上認識不到史學對於個人思維進化的價值。我周圍不少人都覺得我們天天就是在死乞白賴的背教材,要麼就是覺得我們整天都在學一些又紅又專的假史。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家都拿自己小學高中的歷史課體驗來意淫大學歷史教育,別鬧了好嗎。

打個比方,就好比練武,你學了如何使用雙節棍、如何使用天馬流星拳,出去就能打打殺殺闖天涯,有錢有妞有酒喝,是不是挺牛逼的?如果你的追求和眼界就止於此,那麼沒什麼不好,建功立業一樣做得到。而文史哲的東西,就像是內功,如何運氣,如何養神,如何發力和收力,如何以更高的思維理解武功,理解江湖,理解對手,你可以縱觀千年去看一個武術派系的沿革,可以橫向跨域去看一個區域性流派的意義。沒有這些東西行嗎?當然行,悟性好的人沒準練著雙節棍就能把這些東西參透。我個人覺得文史積澱是一個人的基礎,是思維和視野的基礎,它讓你更深刻的認識世界和自己,讓你變成一個沉甸甸的人,這是一種對個人境界的追求。

越扯越遠了,我直接說結論吧。
從你爸媽的反應來看,你的家庭條件和教育環境應該比較一般,建議還是別學了。

理由一:家境好的話,文史哲學科你學起來會更快樂,我不是說你學不出成績,而是心態會比較不一樣。
理由二:歷史學研究生階段已經不是基礎性知識的學習了,而是研究方向逐漸窄化的階段。如果只作為滿足愛好來學,沒什麼意義;如果想做出學術成績,錯過了歷史本科嚴格的訓練,不是不行,難度較大。


第一個需要搞明白的是,題主口中嚮往的「歷史研究」,和真實的歷史研究是不是一回事?

這比起「學歷史就業有沒有出路」什麼的更加致命,因為很有可能你嚮往的「歷史研究」,其實只是「熟悉歷史常識」。從本質上來說,和熟捻「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沒有太大的區別。典型是參考這個回答:金庸的史學功底如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24926/answer/36577506)金大俠在出任浙大歷史系博導的時候,我捉摸著一定也是覺得自己一生所學,如果不找個高徒傾囊相授,是對人類歷史的犯罪什麼的……然而幹了幾天才知道,連本系的本科生都笑話他老人家外行。於是都當上博導五年後,才回頭從碩士重新讀起。


其實這個問題在高考選專業時就常有同學們會混淆。選修高中生物成績不錯的就走上了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的道路,背了幾個教科書歷史事件和年代的就覺得自己必須為歷史研究貢獻一生,還有為女同學修了幾次電腦的好人就莫名其妙地入了碼農的坑(這是在說本人身邊的小夥伴,請其他人切勿自行對號入座!)。我國本科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與中學教育性質差距不大——與社會脫節,也與學術脫節。所以高考選擇專業犯的錯誤,很多人在考研選擇專業時還會再犯一次。

這個問題下大把鼓動題主「要去追求理想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區別」的朋友們其實也是忽視了這一點。這位小兄弟聽了你們的話,然後發現自己追求的理想和實際的學術不是一回事怎麼辦?更糟糕的是,這位小兄弟有一天發現,自己追求的理想其實讀了金融或者工作了都不耽誤實現,而自己還為她放棄了人生,又該怎麼辦?


舉個栗子。

當年SC閹黨群的兔帝在澳洲搞金融、嫖相在武漢干包工頭,還有其他不少不務正業但專精於不同歷史方向的公公,但這不妨礙這幾位在各自的領域賺大錢。有個高中生龐天壽小朋友,在明代中越關係史這個冷門方向的研究,是得了明史學會會長的讚賞的,然而他出國留學走的也是非歷史方向。(時間久遠,有記錯的地方請幫忙指出 @板甲大白兔 @經略幽燕我童貫 )

有句大話不怕說,這幾位論學術能力論基本功完全可以吊打全國大多數混日子的歷史專業研究生,但是如果與志在學術研究的科班出生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巨大。題主既然為了追求理想不惜放棄熱門就業專業,那自然是不能向下比,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了——你做好向上比的準備了嗎?

上面說了,中國本科教育在某種程度與學術脫節,造成大多數本科生四年下來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為何而學,這四年的專業差距並不是不可能填平。但是,回到題主身上,有沒有了解過這方面都有哪些差距?題主自身有沒有為此進行過專業學術訓練?訓練的結果是否能夠彌補這些差距?

以上的這幾個問題不解決,做的決定只能是一時頭腦發熱的結果。且不論最終結果能否在學術道路上成功,有很大的概率是在此過程中就現實與想像相差巨大,最後後悔一生。


所以我的建議是:作決定前,先諮詢專業人士。

只有首先了解了專業前景,才能判斷是否與自己的理想一致,進而判斷自己是否有了相應的知識儲備,能在這條道路上前進多遠——注意!我說的不單是歷史專業,對於題主現在就讀的金融專業也是一樣,對於繼續在金融業發展的前景是否有一個預估判斷?只有在充分比較兩者的利害之下,才有可能作出較為理性的決定。

畢竟,讀金融的不一定都是投行精英,可能多年之後你做過的諸多工作里,最專業對口的工作還是賣保險……


親愛的題主~~ 容我這個歷史學科班出身的小學渣來和你聊一聊~~
咱們陌不相識,我卻想和你說說心裡話。
你問這個問題是年初,如今距離16年考研還有10天!我知道回答的意義已經不大,但如果此回答能對至少一位看官有益,便也值得。
我想現在這一句話是極其合適的:

城裡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

因為,作為大四的歷史學學生,我申請了傳媒專業的master,四年的專業積澱一朝捨棄,周圍朋友親人一陣唏噓。四年前,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歷史學專業,我很感謝父母對於我興趣的支持,也像高票回答中人大學姐說的,歷史學是需要一定資金支持的。我雖不是什麼富二代,但至少不用為生計操心,爸爸四年前曾說:你這個冷門專業,就不了業,就回來和我啃黃瓜吧。我嘿嘿一笑,黃瓜都比媽媽做的飯好吃。

而你,由眾人眼中前途無量的熱門專業想來就讀板凳坐的十年還一定能熱的冷門歷史學專業,我很佩服的勇氣和膽量。要知道,轉專業這件事本身就很難!至少90%的同齡人是想做而不敢做的!但是,在你下定決心就讀之前,有幾個問題是必須明晰的。

高票回答和鮮姐的回答我都有看,作為鮮姐的粉絲,我也有買她的書,並且和她在qq上交流過。

也想順便探討一下他們的觀點。

首先,你要知道,現在的你,愛的不是歷史學,而是歷史!

這兩者,是兩個概念。我也是大一的新生研討課才知道的(淚流滿面,悔不當初)。說的簡單些吧~~在非歷史學專業人的同學或者受過初高中歷史學習的同學心中,

1.歷史是什麼?

是一個個年代對應的一個個事件,是野史中稗官任將的故事,是電視劇劇中勾心鬥角的妃位之爭,是無聊的之乎者也平平仄仄,是無用的古文經學。

2.而,歷史學是什麼?

不說概念,不用逼格。在我眼中,歷史學,是一種以特定方法分析問題的方式。聽起來,貌似與自然科學的定義一樣,對吧?實則不然!因為自然科學命題的提出,必然有實驗主題,實驗對象,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即使結果的錯的可以重新操作。而歷史學不同,因為歷史學的研究重點在實驗方法,而不在結果,因為很多事情是沒有結果的!更可怕也更吸引人的是,研究了許久,你或許或發現,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的,是偽命題。

比如:光緒帝死因。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即1908年11月1日下午5時33分。光緒帝死亡,終年37歲。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即下午1時至3時。慈禧太后在儀鸞殿死亡。

於是,學術界開始了光緒帝死因長達幾十年的探討:自盡說、李蓮英投毒說、袁世凱殺人說、縱慾過度說、慈溪下毒說等等。眾多專家學者考證據典,各執一詞!終於2008年,專家們歷時5年,由光緒帝頭髮中的砷含量入手,利用「中子活化」、「X射線熒光分析」、「原子熒光光度」等一系列現代專業技術手段,通過開展對比、模擬實驗、雙向圖例等工作,對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提供的光緒帝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以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了反覆的檢測、研究和縝密的分析後,最終確證:光緒帝突然「駕崩」系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所致。

這次考證可是對「自盡說」「縱慾過度說」等啪啪打臉,可是之前這些觀點確有文獻支撐(正史記錄,太醫記錄等),難道這些文卷都是假的?不!都是真的!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提到歷史學類別,眾多人告訴我,可以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啊~~(恩,初高中教科書是這麼寫的)

,還有清史明史戰果史啊~~(沒錯,這是朝代史)。可是,作為專業的歷史,僅僅分科就不這麼簡單。僅中國史這一個分類,便下設8個二級學科: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 史學理論、中國史學史、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專門史。可見,歷史學不是平常生活中的歷史。學習歷史學後,研讀史料成了家常便飯,豎版繁體更是日常消遣。所以,在你選擇它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它,確定你愛的它是你心中的它!
其次,為什麼跨專業?
不喜歡金融而想學習別的?喜歡歷史但並未接觸過,想進行學習?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考研,而覺得歷史比較好考?
我想,首先要問問自己為了什麼,才能知道如何選擇。
我選擇歷史的原因僅僅是喜愛和興趣,我從一開始便沒有把歷史當作未來的工作,我不是說這樣是對的,而是每個人對興趣有著不一樣的定義。能把興趣當工作再好不過,掙開心的錢,做喜愛的事。但若是用社會之氣污濁畢生所愛,是我所不能容,何況學術研究在我心中聖潔無比,不是為了幾萬研究基金便能黑心爭搶的。我願意為了歷史而生,我願意為了歷史而死,但我不願意一生都只知道歷史,我想看看生活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性!
我喜歡歷史、文學、哲學、心理學,甚至化學,如果有可能,我想能在這些領域都有所深造。太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貌似一生終於一個專業便可謂專一職守。但是,他們一直弄錯了一個概念:這裡的終,不應該是終結的終,而是忠實的忠,是熱衷的衷。
大學四年,有幾種我佩服的人!
第一種,尊重選擇,從一而終。他們第一專業就是歷史,並且選擇繼續讀研深造。這些人中還分為兩種,第一種,為了喜歡而歷史,就想在歷史領域讀博任教桃李天下的。第二種,是我不喜歡的,他們是為了歷史而歷史的。研究生繼續本專業是有優勢的,所以他們繼續讀歷史。這些人隨遇而安,很多人當初是被調劑過來的,但他們也都堅持下來了。換句話說,歷史只是他們的一種工具,一種上升生活的工具,把這個學科換成文法哲輸物生依舊可以行得通,他們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做事而做事的。
第二種,敢於選擇,自強上進。我最佩服的便是這種人,同班同學,不喜歷史,用了三年時間考到了會計資格的中級證書,如今已經入職成為會計助理。在他這樣做時,面臨的壓力比出國,比考研,比就業都大,我很敬佩他能果斷選擇,並為所愛之事付出努力。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果斷選擇歷史吧!因為,與其繼續三年不喜歡的專業,再繼續三十年不喜歡的行業。不如拋棄四年所學,重新學習三年喜歡的行業,開心的過後半生!
還有,你要知道,這裡的所有言語都是誇大了的!你所進行的本科教育,即使換了專業,也依舊與你的新專業息息相關!比如,歷史與傳媒。傳媒專業需要對傳媒史有了解,需要有紮實的文字功底,需要有迅速整理資料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歷史學帶給我的。再比如,金融與歷史。歷史學按範圍分還有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等科目,如果你選擇經濟史,你的金融背景必是有所幫助。即使沒有這樣選擇,你也會在表格製作,數據分析有更多經驗啊。所以,不用懷疑自己。本科教育,除了中國清北,美國常春藤,英國G5畢業的學生較有競爭力,其他學的都是基本知識與專業研究方法和思維,極少數的牛人才會成為領域的前1%。
我最討厭的人只有一種,就是嘴上說著不喜歡歷史,念叨喜歡XXX學科四年,卻從來不肯為其付諸努力!(不僅僅指跨專業考研,旁聽課程,自己進行實驗、設計、寫作,考取相關證書、爭取相關實習,都是出路)這種人無藥可救!既沒隨遇而安從於本專業的務實,又沒有敢於拼搏奮發向上的拼搏,也只落個四年昏靡,一紙證書。
那麼,學習歷史需不需要家境優厚?
答案,絕對是否定的!並且,我覺得恰好相反。學習歷史,或者說深入學習一個科目到博士,是最簡單快捷改變社會地位,提升生活質量的首要方式,這對於寒門學子來說,也是最省錢省力的方式改變自身處境。我們學校,大部分歷史學教師家境中等,都是工薪階級或者教師子弟,幾位老師還是農村出身(一位老師每次上課都會給我們講他當年上學的不易,鼓勵我們讀研讀博)。
我不否定,殷實的經濟條件能促進學科研究。(比如冷戰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的沈志華老師,就是下海經商有了資本,去俄羅斯買了一大批原始資料回來進行研究的,從而頗有建樹。)如果,能如此曲線救國,豈不樂事?所以,不論你的選擇是什麼,切記努力完成它,愛護它。
最後,祝福你人生之路平安順遂,不論怎樣選擇,都能聽從初心。


推薦閱讀:

CFA 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金融和計算機編程如何結合?需要看哪方面的書?
備考 CFA 有哪些推薦教材?
財務管理專業畢業,兩年金融銷售經驗,應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優先股劃分為權益或負債的標準是什麼?

TAG:研究生 | 就業 | 金融 | 歷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