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滿族的存在感消失了?
中國的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回族,壯族都有自治區存在,保留著自己的語言文字,民族宗教習慣,服飾文化。而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統治者政權,一百年前還是統治階級的民族,怎麼漢化的這麼厲害?會滿族文字的寥寥無幾,滿族服裝是什麼都很少人知道,認識的滿族的都跟漢族毫無差別,僅以不吃狗肉略做區分。愛好者組織的滿族語課堂和滿族弓箭交流都沒什麼人氣。這一百年間滿族人到底哪去了?
首先這得感謝雍正皇帝。從雍正王朝起,滿族本質上變成了「北京的民族」。然後你再看今日北京是誰人之天下?
如雍正帝所言,「駐防之地不過出差之所,京師乃其鄉土。」 北京始終是清代滿族的「大本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B%A1%E6%97%8F
這不單是雍正個人的政策,這種幾代以來的做法對鞏固清朝統治——特別是用人數處於絕對少數的八旗控制整個中國——集中優勢力量於京師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清朝皇帝熟讀歷史,不可能不吸取北魏、蒙古的經驗教訓,讓「東北老家窮親戚」沒有任何擅自「代表滿洲」抗衡中央的機會。(假使沒有雍正這種政策,《雍正王朝》電視劇里戲說的「關外四個世襲鐵帽子王」帶鐵騎入關進京調兵逼宮、以祖宗的名義要求雍正廢除新政、恢復『八旗議政』的祖制這類橋段就將成為歷史的真實)北京是滿族唯一的人口、政治、文化、乃至信仰中心。(不要說那些對「龍興之地」面子上的待遇,類比看看本朝官方表面高調對「江西、陝北等革命老區」的宣傳「禮遇」和老少邊窮的實際情況。大家心裡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清帝退位後,袁世凱提出民國定都北京的建議,刨除後來他的個人野心,其實也不能說一點道理都沒有——不定都北京不足以壓制北京尚極為龐大的旗人勢力(況且紫禁城裡還有個旗人的領袖「享受外國君主之禮」萬歲爺)。因此,北洋政權這十幾年基本就是滿族整體加速墮落垮掉的過程(顯然這種墮落早就開始了)——看看電視劇《我的一輩子》、《天下第一樓》之類的,基本就理解旗人沉淪這個過程了。
當然,這種沉淪首先是旗人自己上下上樑不正下樑歪,人心先散的。
後來日本人搞得偽滿洲國從這個角度看更是個低級玩笑——你的「滿洲國」連滿洲大本營都不包括?(北平屬於日本人的另一系華北傀儡政權範圍,和偽滿洲國互不統屬)
解放以後,本朝定都北京。旗人的存在感面對「進城的幹部」帶來的強勢「新傳統創造力」更是徹底被粉碎——政治上,滿族上層的那套「光榮歷史」顯然是破四舊、反封建的直接對象。文化上——看過《我愛我家》的人其實不難看出,賈志國他們家作為南方來的我党進城幹部,對和平他們家旗人的一切那種骨子裡的優越感和看不起。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就不說了,(比如賈圓圓姥姥說的老北京旗人「土話」,那個「姆們姆們姆們」網路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哏)連賈圓圓的姥姥做個味美價廉的炒疙瘩,都要被賈志國以「窮人樂」批判嘲笑一番——說實話,這已經有點過了,當然不是說編劇寫的過了,編劇寫得很真實。
這種情況下,因為滿族的雞蛋都在北京一個籃子里。北京現在是某黨的首善之區,人民共和國時代話語體系里叫做「偉大領袖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滿族的一切文化、傳統在人民共和國時代徹底被「大破四舊大立四新」的毛澤東思想壓制的只剩渣渣(當然不只是滿族的)。這是毫不奇怪的。
尼克松說,毛主席您改變了世界。
毛主席說,我只是改變了北京附近的幾個地方
哈哈,他老人家都親自畫圈了。欽定被改變滿族豈有不變之理。
你說外地滿族?呵呵。貼吧的老匪就是廣西八旗,這類人簡直就是個笑話。「個lao駐jia防qiong八qin旗qi」也配代表我大清?!
當然,我愛我家是1993年的作品,代表的是人民共和國時代對滿族的改造和滿族自身的發展。賈圓圓從她幼小的心靈對媽媽和姥姥的出身的偏見就能看出來她顯然是不認同自己部分滿族血統背後的文化的。在老革命古板爺爺的要求下,她也登記漢族,而「不能弄虛作假為了騙取少數民族政策」。這個時候距離後面「辮子戲」大熱還有好幾年。因此,今時今日,過去的人民共和國時代的強勢文化對滿族在內的我國全部56個民族(沒錯,五十六民族都要接受改造和進步,這才是秦皇與太祖的偉大之處)的改造和進步教育傳統還能存續多久。是個新問題。
總結:
問:為什麼滿族的存在感消失了?
因為滿族變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民族,並且隨後在又以北京為首都的新時代里被一鍋煮了。
問:為什麼個別民族重新追求所謂民族傳統、「復興」語言,並要求其他民族尊重這些傳統實現「民族團結」的今天,滿族和滿族自治地方這些訴求較少?
因為四九城裡的那幫將軍、貝勒、八旗都統的後代還都忙著收拆遷款、租學區房呢。學也學英語考托福雅思。滿語復興?咱關外旗人總不能「覺羅不急包衣急」吧?
其他有些答案我覺得可能更多的從經驗去回顧,而本質上還是沒有完全命中——畢竟漢化、現代化是每個少數民族都經歷的過程,所謂漢化徹底又並非滿族一家,只有滿族這個在「根子在天子腳下」的民族,存在感是最薄弱的。
設使沒有雍正等清帝「京師乃其鄉土」的政策,樹立北京為唯一中心,滿族在北京之外、特別是邊陲之地有一個可以代表滿族的老家、中心、精神故鄉,世居此地的「民族有威望」的人物(及其後代)打出某種旗幟,今天滿族同胞的民族情緒與「民族團結」形勢都將會微妙一些——別說東北,大清萬歲爺在的時候東北都代表不了,今天更代表不了。
都一樣露露:滿族對人類文明發展有哪些貢獻?
跟自己的圈子有關係吧
現代化生活越來越發展,各民族看著都差不多了
只有在特殊的圈子裡,才能體會到特殊的情況
「這都什麼時候了,居然還能說出滿漢之分的這種話來?」
現代滿族應該對應於清帝國時期的旗人,但又不是完全對應。在清帝國時期的旗人的構成有:以建州女真為核心加上東北其他少數民族以及部分朝鮮人,由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所創造的滿洲八旗,後來加入的蒙古八旗和漢軍旗,可以說滿洲文化就是漢族文化、蒙古文化和朝鮮文化雜糅在一起的東西,算是漢文化下的子文化。其中蒙古八旗更像是與愛新覺羅家族世代聯姻的外戚蒙古家族,雖然享有一切八旗特權,但蒙古八旗還是對自己蒙古人的身份認同高於旗人。另外就是早期作為滿洲八旗的漢人包衣的漢軍旗,在皇太極組建漢軍旗後,他們對自己旗人身份的認同是不斷上升的,特別是八旗入關後,隨著不斷勝利帶來給旗人的利益,使得他們對自己旗人的身份越加認同,許多漢軍旗都改了滿洲姓氏開始滿洲化,此外在入關後面對整個關內漢人,八旗內部也越加團結,滿洲八旗也開始與漢軍旗世代通婚。可是八旗內部的滿洲八旗與古代歷史上的游牧、漁獵民族沒有任何區別,簡單來說就是牆頭草,就像匈奴強勢時整個草原都是匈奴人,但鮮卑崛起後草原上都成了鮮卑人,在清末八旗這條船快沉了,連鐵杆莊稼也沒有了,結果大量的滿洲八旗開始自謀出路,特別是辛亥革命後,這些人甚至改名換姓成了漢人並與關內漢人通婚。相反漢軍旗對愛新覺羅家族反而是不離不棄,後來那些希望恢復清帝國的人,追根溯源許多都是漢軍旗的旗人,而新中國建立後這些人包括部分東北漢人就被劃分成了滿族。
總結一下就是現代滿族從文化上也是由漢族文化衍生出來的子文化,可以說從文化上你很難分清滿漢之間的區別,從血統上說現代滿族中有大量的原漢人的漢軍旗,從血統上兩者更是毫無差別。至於問題中現代滿族為什麼對脫胎於建州女真文化的滿語和弓箭技藝不感興趣,也是很好理解的了,因為現代滿族中的主體部分根本就是由於八旗特權而認同旗人身份的漢軍旗,所以雖然他們自認自己是建州女真(滿洲)的後裔,可他們對滿洲文化根本就沒有認同感。
一不會說讓人不知道是誇他還是罵他的民族語;二不會像貴族一樣到處找外國祖宗,更不可能出現回鶻人抱著突厥人叫親人的歷史奇觀;三不會為了瞎認親戚扔炸彈;四不會因為躲在窮山惡水裡自嗨「心靈凈化」;五不會把歷史名人全給自家化了(可能同族名人太多的緣故);六不會拿著落後當文化,把落後當成向外出賣的民族特色;七不會沒事就講民族感情,沒見誰因為拍了岳飛、袁崇煥就跑出來高叫「不尊重少數的」。八不會沒事就出來抗議,看個回民演雍正,也一堆人能看個傻樂;九不會時時刻刻強調民族身份,除了當演員的必須得讓自己顯的有些貴族血統之外,搞其餘的多是不看身份證不知道是啥族……先說這麼多,想了再補充。
摺疊申訴成功!yeah!滿族人存在感並沒有減少,而是缺乏關注,文藝圈裡滿族人可不少。
看看文藝圈裡的「滿族勢力」:
最近因《戰狼2》爆紅的吳京,地道的滿族正白旗。
黃海波也是喲,據說祖上還當過御前四品帶套...帶刀套侍衛。
文章同學,曼殊文扎氏,旗人就是愛立flag。
那英,葉赫那拉氏,擱清朝是要進宮當娘娘的。
(左邊的男子名叫汪峰,馬上要開辦巡迴演唱會。
他不是滿族,是一個想上頭條卻不能被滿足的人)
于謙,滿族正房旗,祖上是三大鐵帽子王之綠帽子王。
滿族維持自己存在感的幾個絕招,不與漢族通婚,修築滿城,八旗制度。說白了就是用特權彰顯與眾不同的身份。
後面大家就都知道了,沒有特權,就沒有與眾不同的身份了唄,從根上起就沒學到精髓,比如怎麼也得一天固定磕五回頭吧?
什麼叫消失了……
是他們長得和你的樣子差不多,一樣的黑頭髮黃皮膚黑黑的眼睛,一樣喝酒吃肉,不看身份證你們根本不知道他啥族。
我一個貴州水家的孩紙走在哈爾濱的大街上,我也一樣能裝自己是東北漢紙(我就不信東北沒有160左右的正太)
反觀某族,即使和我一樣黑頭髮黃皮膚黑黑的眼睛,我們大家也能知道他是某族的
漢化+現代化。
滿語滿文從清代中後期開始衰落到現在瀕危。別扯什麼語言不重要,傳承文化就行,語言文字都沒了還有個雞文化。
服飾和生活習俗近現代以來和其他民族一道現代化,多數人基本是看不出什麼區別的。
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民國和建國後一些事件,導致滿族或主動或被動湮沒在漢族的汪洋大海中。比如說回答里一水的兩黃旗,大概有的確實是不知道自己家到底以前是啥了。很多漢族人明明睡著呢,自以為醒了,很多自以為醒的,其實還在酣睡。
謝邀啊~
作為一個滿族人,我以前也想過一點這個問題,剛好被邀,就來試著答一下。我歸納為如下幾點:
1. 宗教信仰
和中國大部分人一樣,我認識的絕大多數滿族人都是不信宗教的,如果非得說信點什麼的話,估計也就是佛祖,觀音,關二爺和灶王神了吧。。(嗯,老家那邊都是各種關帝廟)至於滿族傳統的薩滿教,我是直到前兩年聽了名字叫「薩滿」樂隊的歌(推薦哦,雖然他們是金屬樂隊)以後才知道有這麼回事兒的。。這一點和清朝的宗教政策有點關係,清軍入關以後並沒有強行推行薩滿教為「國教」,反倒是為了籠絡其他各民族對佛教,藏傳佛教等表示尊重。再加上與漢族的融合,久而久之薩滿教即使在滿族內部也沒什麼影響力了。
2. 政治訴求
滿族作為一個整體也沒有什麼政治訴求,既不追求獨立也不某求復國(真遇到這種傻逼請扭送到當地派出所)。我覺得這一點和民國和共和國兩代政府的民族政策有比較大的關係,民國雖然是推翻清政府的第一代「漢族」政府,但實行的是「漢滿蒙回藏」的五族共和。共和國政府基本繼承了這一政策,強調56個民族平等。雖然有一部分滿族為了避免被迫害改了漢姓,但實際上也沒有發生針對滿族發生大規模的「清算」,因此近百年來也沒有積累什麼民族矛盾,當然你問我為啥民族平等的政策在有的民族上沒有奏效,我只能回答說這是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
3. 語言文化
清朝中後期的很多滿族人就已經不講滿語了,滿語現在更是已經成為世界級的瀕危語言了,剛才查了一下滿語的母語使用者總數只有不到五十人了,估計以後就會只存在於語言學的教科書中了吧。。保留一門瀕危語言的社會文化意義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我覺得統一的語言文字對於民族融合和社會進步的意義遠遠大於一個字面上的diversity。
(對滿語感興趣的同學推薦你們關注 @Hasuran Li )
至於滿族的文化,我覺得最有影響力的恐怕也就是。。清宮劇???但這真心算不上滿族的文化,頂多是宮廷文化披上了清朝的馬甲而已,所以我覺得很多清宮劇換一個髮型放在任何其它朝代都是適用的。。
4. 禁忌習俗
滿族唯一(我知道的)禁忌似乎就是不吃狗肉?但這一點最多也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且我小時候就在家人的帶領下吃過了,也沒人說啥。。我現在不吃狗肉主要是自己於心不忍,另一方面是怕得罪那些「愛狗人士」。。
5. 婚姻血統
雖然清朝的時候有「旗漢不通婚」的說法,但其實在民間一直沒有嚴格執行,主要也就是皇族會嚴格遵守。至於後來清朝覆滅以後就更沒人管了。。我談過那麼多女朋友(大霧),我家人也從來沒問過我女方是不是滿族這種問題。。我周圍的姑娘小夥子們也都是該談就談,從來沒聽說因為民族不合分手的。。
至於血統,每當有人驚訝地看著我感嘆:「你原來是滿族人!」 緊接著第二句話多半是:「你是哪個旗的?」 我只能遺憾地表示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最後只好去問家裡的老人,然而老人們也不太清楚,說得回老家查族譜才行。。
6. 外貌服飾
滿族人和漢族人的相貌基本沒有差別(本來覺得這一點不值一提,但剛才看到一條評論說滿族人眼睛是黃色的我真是一個大大的黑人問號臉),但細微的地域特徵還是有一點的,有點典型的「東北漢子」那種感覺。因此我在美國不止一次被其他中國人認為是韓國人,去韓餐館被服務員直接用韓語招呼也不止一次。。
至於服飾,如果你穿著滿族的傳統服飾上街的話,應該會被認作是劇組裡跑出來的群眾演員。。
/* 7. 高考加分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但這個政策在我們這裡沒什麼卵用!我們當地當年的政策是滿族高考+5分,聽起來很爽有木有!然而實際上,這個+5分是指+5分提檔,並不是裸分+5。也就是說,你的實際分數如果低於某個學校的分數線5分的話,這個政策可以拉兄弟一把,給你提檔。但問題在於,你壓著分數線進了一個學校,十有八九要被調劑專業了,這TM就很蛋疼了,尤其對於理科生,專業選擇比學校選擇還重要,所以很多人報志願的時候壓根都沒考慮這5分。當然,高考加分這個政策各地執行起來不太一樣,可能有的加分更多,條件更好,但反正我是沒用上。。*/
以上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滿族為什麼沒有存在感的原因了,歸結為一個詞就是所謂的民族融合。作為一個滿族人我覺得這種沒有存在感也挺好的,在美國也呆了幾年,深深感受到了由種族問題引起的隔閡和偏見是多麼可怕,由種族問題引起的仇視,犯罪依然層出不窮。有時候過多地強調一個人的民族/種族屬性反而更無助於民族團結。還有就是比如這個題目下某些強行挑撥民族矛盾刷存在感的某些人,這種人非傻即壞,更大可能是二者兼有之。
旗袍就是滿族服飾,雖然有所改進。而且像滿族、蒙古族之類的都漢化嚴重,滿族人基本不會說滿語了,因為立身之地被人佔了,關外要麼是漢人,要麼是毛子。
本人滿族,鑲黃旗,祖姓富察哈拉,現身份證上是漢姓——富,坐標遼寧瀋陽。
周圍很多滿族,大多與漢族完全一樣。本人略知道一些滿族歷史傳說、禮儀規矩等等,其它與漢族無異。
我認為消失原因第一是混居與通婚,晚清後期就可與漢人通婚了。聯繫緊密後,與漢人一起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學了不少漢人的東西,也影響了漢人的習俗:東北的「火炕」「炕桌」「餑餑」「薩其馬」「嘎啦哈」等就是滿人傳播影響給漢人的。
其次,宗教感弱,完全沒有控制。滿人信薩滿教(跳大神那個),屬於原始泛神教,沒教義,沒經典,較隨性。官方推崇佛教(與藏蒙佛教教派貼近),但一直比不上藏人信的那麼虔誠,後期滿人基本不信。
其三,飲食上,滿人禁食狗肉、烏鴉肉、螻蛄(好玩吧?據說與老罕王努爾哈赤有關),後二者不禁也沒人愛吃,第一個是游牧民族對狗感情深,遍地獵物,牛羊,也不缺那口肉。後期不游牧了,同漢人一樣,也吃。服飾上,基本改得認不出祖宗了,同漢人一樣,瞎穿,沒忌諱。
其四,文字學的蒙文,學的很晚,沒根,扔了不可惜。
其五,在北方沒歷史怨仇,容易和解。滿人在南方征討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類的暴行。而在東北根基深厚,一直水乳交融。後期順利入關,佔領北京也沒流太多抵抗,在北京經營多年,福祉不少。後來孫中山「驅除韃虜」,再日本扶持個滿洲國,滿人很多退出皇城,甚至回到東北,夾尾巴做人,低調老實,很配合著被進一步同化。
所以,同化得相當徹底,沒有族群歧視與被歧視現象,完全相容,和睦一家。
另外,身邊也有很多其他少數民族,最好的朋友有一個是錫伯族,一樣是被徹底同化,還有一個是回族,除了不吃非清真食品,基本不與外族通婚,過過開齋節,其餘生活方式差不多,真誠開朗,和我們喝酒抽煙唱KTV,盡情快活。朋友同事中還有朝鮮族和蒙古族的,瀋陽少數民族種類很多,除了回族和朝鮮族,基本同化得差不多。
說句題外話,據我觀察,朝鮮族基本也不與外族通婚,但限制比回族的差些。高中和大學裡有都有一些朝鮮族與外族談戀愛的例子,最後無一例外都是被家族攪黃了。而回族與外族談戀愛的都很少。
手機打字真累!就講這些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
感謝大家的關注!
1 每個有點歷史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驕傲與恥辱,那既是歷史的包袱,也是一種財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眼睛向前看,路才能走得更穩。
2 每個個體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民族烙印打一出生就打在了自己身上。出身雖無法選擇,但人性是共通的,人性中既有高尚的成份,也有卑劣可恥的部分,無論哪個族群,都不可避免。本人對一切毀滅人性、扭曲人性的政策與企圖都深惡痛絕!更痛恨那些試圖以滅絕種族的方式來消滅不同於自己想法的聲音的想法,這種想法簡直LOW到底。
3 中華歷史上無數次大動蕩,各種民族大融合也發生過多次。講真,漢族現在也不真正意義上的漢人,也是多種種族的集合體。比如五胡亂華的五胡匈奴、鮮卑、羯、羌、氐,很多都消失融於漢民中,從更大的歷史講,我們都來自於非洲,現在所謂的族群講起來也不過是歷史一小瞬,必然也會消失於歷史中,不只是滿族,其它民族一樣,太多計較族群之分反倒沒勁。
4 歷史上無數小族群,現在能存活下來的民族都是強大的,不可的避免的都有欺負他人的歷史。真的,要道歉,那話可就說不過來了。這是其一。
另外,我也不是皇子皇孫,即使有想法也沒有資格代表滿人道歉,何況我還沒這想法。
大致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22 再更:
回答的開頭提到了本人屬鑲黃旗,這只是民族習慣,滿族人遇到一起總是會提到的。因為滿人入旗後,基本上是世代不改,一直有這麼個傳統。真的只是歷史傳承,只是個標籤,沒別的其它意思。打個比方說呀,就好像是一堆手去參加比賽,然後其中某兩個歌手在一起聊天,自然會問一句,你是什麼唱法呀:民族、美聲,還是通俗呀?我們滿族人相遇,也是會問一句,當然,現在很多滿族人也不知道自己屬什麼旗了。我本人因為年紀略長,而且對歷史稍感興趣才關注得更多些。
總之,聽到一個滿族人說到自己屬什麼旗,真的沒什麼。
作為一個正宗滿族自治縣裡面的滿族人有必要回答一下。
我家爺爺為滿族正黃旗旗人,我奶奶也是,我小時候我爺爺剛從縣裡縣"紅代會"什麼官(紅代會什麼鬼我也不知道)調到我現在住的地方做某國營場場長,然後就到我爸比結婚請示我爺爺,聽到我爸比說我媽米是漢族,瞬間爆炸 ,我爺爺搖搖手指頭no way必須保證血統純正,我爹不讓了,我媽媽雖然是漢族,但是也是在旗的漢人,雙方經過長期的鬥爭終於同意婚事,但是我爹凈身出戶,結婚給了兩百塊,以至於我媽米現在一直耿耿於懷,說我爸結婚都沒有什麼像樣的彩禮。
我爸從部隊複員轉業後被我爺爺安排在鹿場工作,官至飼養員,手下幾百號梅花鹿,每次戴迪都會帶我去看可愛的梅花鹿,直到有一天看到割鹿茸得悲慘景象,我就再也不去了。跑題了,話鋒一轉,再說我爸比,每天早上上班都要去我爺爺家請安,"瑪(四聲,爸爸的意思),我去上班了,訥訥(媽媽的意思),我去上班了",下班回來也要彙報去工作。
我爺爺家供奉著一匹馬和一個長發飄飄的美女,據說是努爾哈赤逃難時救他的馬和女人 ,用紅布蓋著,不許人看(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屁股現在還疼)。
直到我爺爺去世,我爺爺的堅持也隨我爺爺而去,我爸比作為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黨TG,自然摒棄了傳統,唯一跟我媽米嘆息,他兒媳婦"哪都挺好的,要是個滿族人就好了"。
現在我對滿族的印象就只有身份證上的民族:滿族。和懷念固執的爺爺和抽煙袋的奶奶。
ps:我爺爺奶奶都不吃狗肉,我叔叔大爺爸比自從爺爺去世後才開始吃狗肉。我五行不忌,什麼都吃連蝗蟲我都吃過。
蒙古草原依然是蒙古族的天下,滿族的東北已不是滿族的原林。
原滿族的聚集地——東北地區,在清朝末期政策解禁湧入大量漢人,漢族是耕地的好手,於是有了東北平原產糧區。滿族喪失了祖居地,同時也意味著人口和文化被衝擊的七零八散。反觀蒙古族,因為蒙古草原位於半乾旱地區,不能被耕種,因而族群相對穩定,生活方式得以原始保留。
現代化洗掉了滿族最後的一點民族特徵……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僅從一點談談我的看法——滿族「存在感」的消失,和城市化生活有關。
事實上,在中國少數民族中,常常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城市中的少數民族,獨特性弱,「存在感」弱;農村的少數民族,獨特性強,「存在感」強。
這與城市生活的特點有關。相對於農村,城市的大公司、大企業、大型單位多,職業分工細緻。上述這一切,對市民間協作性的要求更高,並且對市民文化的包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比起農村,市民間的文化更趨向一致。
而且,城市中人口來源複雜,人口流動性強,也使得傳統的「民族特色」難以保存。即使是漢族,在城市中也體現出城市性增強,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減弱的現象。
農村則正好相反,村與村之間的交流更少,獨特的文化更容易在村子內部得以保存。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和「存在感」也就因此保留了下來。
從少數民族的分布來看,大量少數民族分布在山區,和外界交流少,也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這一點。
由於八旗駐防政策的影響,滿族在清代成為了一個罕見的大量民族成員居住在城市的民族。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滿族民族特色的消失。
民國的軍閥混戰,又造成了城市頻繁的階級流動,打碎了原有的階級和族群壁壘。
建國後的歷次政治運動,又將城市內部各階層整合到了新中國的框架下,為新的市民階層提供了相同的文化審美和思想框架。
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滿族存在感的消失。
----------------------------------------夾雜一點個人看法--------------------------
從我個人而言,這一切是已然是已經發生了的現實,作為一個滿族群眾,我的文化背景更接近於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部分外來文化+職業文化+興趣愛好。
對於我而言,更重要的並不是滿族文化是否具有存在感,而是我喜歡的文化能否發展繁榮,經濟建設能否蒸蒸日上,我身邊的親朋好友能不能過得更好。
共勉。
旗袍馬褂都是滿族服裝好吧
滿族存在感消失?開玩笑吧?
上網圖多圖預警
《康熙微服私訪記》
《雍正王朝》
《康熙王朝》
《孝庄秘史》
《還珠格格》
《宮鎖XX》
《步步驚心》
《甄嬛傳》
講真,清朝一個少數民族王朝,滅亡約100後,在新中國電視劇戰場作為主流存在20餘年。每過幾年就會有一部收視率不錯的清廷戲清宮戲出場。到今天怒斥群臣橋段在網路廣為流傳。若以電視劇論存在感,以上幾部的關注度超過描寫漢族皇帝的《漢武大帝》,《貞觀長歌》,《大明宮詞》,《羋月傳》。更不用說描寫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了。
這還沒存在感,還想咋地?豆奶、拉麵、巴咂嘿,頂多搞搞人肉炸彈,越搞漢族人越團結,搞的自己在輿論陣地成為眾矢之的。
滿洲人,或者自以為是滿洲人的人,搞精神炸彈,潤物細無聲,用對華人的徹底了解,躲在你內部幫助你搞民族虛無主義,扭曲漢族人的歷史觀、民族觀。就像腫瘤,它就是你身體的一部分,用你的資源消耗你。
《大英雄鄭成功》拍完之後不讓播,並厚顏無恥的把結尾曲搬到《康熙王朝》上面去,其中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河山中的「鐵蹄」是形容侵虐者的侵略,形容滿清鐵騎踐踏我大好山河;「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日月旋轉」,日月為明;表明鄭氏反清復明的決心,「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原文是「血淹沒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是自己壯志未酬而英年早逝的悲憤。
最後,別告訴我你覺得這都是漢族乾的。@胖噠二世
剛才有位朋友@風千里質疑我上面說的真實性,我截了個圖,各位感興趣看一下。
如您所見,這真不是我造謠。另外附上鏈接:http://www.hunantv.com/v/5/45089/f/569383.html#
關於有人用所謂的滿洲貴族洗地,妄圖把一個民族曾經的罪惡安在那個民族的一個階級身上的人,我用以下這段話來回應你們:
想把鍋甩出去,行啊,那就先清算愛新覺羅,但某些人會清算愛新覺羅嗎?不會,因為愛新覺羅是他們精神優越感的根本來源啊,雖然愛新覺羅有時候也會成為關於屠殺指責的擋箭牌。這麼一想,愛新覺羅還真是好用,呵呵。
更新一下,友善度不要了。
我在這兒要@風千里這位反明人士,可能他和某些皇漢一樣,是被極端派噁心到了,只不過皇漢們是被辮子戲噁心出來的,他可能是被極端皇漢噁心出來的。
關於這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我承認沒有實錘證明我上面的話,我上面的話也都只是猜測,是,歌詞多處不對是巧合,編劇接受採訪說的話也是巧合,這些都是巧合,這麼多巧合放在一起那也還是巧合,為啥?因為把這些找出來的是我們這些「野生明粉」嘛,某人不就是想表達:「你們這些泥腿子,也配談歷史?」
然後我滿懷著學習的心態,敬仰的心情,閱讀了一番這位答主的大作:
這裡我必須要表揚這位風千里一句,您這點還真的沒說錯,一首反抗暴政,爭取平等的歌曲難道就不能用在鄭成功身上?這首歌拋去它美國國歌的身份,這就是一首歌頌正義的歌,那憑什麼就不能用在鄭成功身上?不僅可以用在鄭成功身上,還可以用在所有反抗異族侵略者,追尋光明的人的身上!因為正義是不分國界的!
說起意淫「向天再借五百年」我很想提醒下這位答主,到底是誰在意淫?這首歌可是現在被安在康熙頭上的,就算論意淫那也輪不到明粉,或者說您自己其實也發自肺腑的認為其實這首歌就是寫鄭成功的?您是在反串黑?這說話邏輯起碼得自洽嘛。
關於這點就更有意思了,這似乎是作者的主要論據,這時候風千里先生似乎是想給對手致命一擊。
但我必須向您指出一點:一部電視劇製作的時間比另一部早,不代表它籌備的時間也比另一部早,更不代表它主題曲的創作就一定比另一部早!而且二者時間如此相近,這真不是您隨隨便便擺幾個時間點就能說清楚的。
通讀您的整篇回答,實錘一個沒有,恕我直言,您和我一樣也都是推斷出來的,請問:
您是央視工作者嗎?
您是這首歌的作者嗎?
您是康熙王朝的出品人嗎?
您是大英雄鄭成功的製作人嗎?
還有
張宏光說了這首歌就不是給康熙王朝的嗎?
既然都不是,那憑什麼您的推斷就是真理,我的推斷就是造謠!?
最後,再恕我直言,很多明粉皇漢就是被您那篇回答之類的文章刺激出來的,真的。
再加一句:
看鐵騎錚錚寫的不是古裝劇?可以的,真是厲害呢。
相關:
皇漢出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皇漢? — 秦風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29449/answer/163801056?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more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清朝中後期,統治者滿語水平逐漸下降,大部分底層八旗子弟放棄學習滿語,改用漢語漢字?
※現在的滿族人對辛亥革命是什麼態度?
※清代北京旗人的住所分布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滿族在線網站及其自媒體等永久關閉一事?以及如何評價滿族在線網站?
※為什麼大陸人可以讚美清朝統治,而台灣人讚美日本統治、香港人讚美英國統治,卻被大陸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