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惠普的個人電腦現在淪落到拼性價比的地步了?

看京東的惠普電腦屏幕上都寫著性價比王者之類的廣告詞,同配置價格甚至比神舟還低,好評率還不高。
是惠普沒有優秀的設計才不得不拼性價比,還是因為為了降低價格而放棄好的設計?


除了藍天這個ODM廠商,
HP一直是最強的PC筆記本製造商,HP Mobile Workstation- ZBook 17
台式機,HP Desktop Workstation Z820
3000塊的是HP,上面這兩台就不是HP了?


因為惠普的根基,PC市場已經日落西山,現在的惠普,心裡只想著轉型。但是這動蕩的幾年,惠普卻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更被頻繁更換的CEO拖了後腿。

讓我們從2010年惠普站在PC市場頂點的時候說起。

—————————————覺得長可以看分割線結束的總結———————————

2010年第一季度,惠普全球PC市場佔有率為19.7%,佔據絕對的優勢。但就在那一年,惠普開始看不上PC這一夕陽產業,在取與舍之間不斷搖擺。


2010年5月,惠普以12億美元巨資收購Palm,宣布向移動終端領域進軍,時任CEO馬克·赫德似乎給惠普找到了一條新路,然而,這一戰略並未達成一致意見,惠普的移動終端產品隨著赫德的離任而不了了之。


2011年,惠普時任CEO李艾科宣布:「剝離或打包出售PC業務」、「停止銷售旗下的移動互聯(web os)硬體設備」以及「斥資百億美元收購英國軟體公司Autonomy」三個重要決定!並提前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李艾科甚至下決心以犧牲硬體部門為代價把惠普轉變為一個軟體公司的戰略。種種舉措,標誌著惠普正式轉型的開始。

李艾科收購英國軟體公司Autonomy花了110億美元,導致惠普背負沉重的債務。更加重了惠普身上的枷鎖。不幸的是,這樁收購當時還引發了英美兩國政府的調查,惠普的兩位董事也因此離職,並遭遇多起股東訴訟。


2011年9月23日,惠普正式宣布,李艾科將不再擔任公司總裁兼CEO,並退出公司董事會。

2012年,新的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惠普Discover大會上對8000名與會者宣布,惠普將回歸基礎,依賴其廣泛的IT和網路設備產品。惠普沒有走戴爾路線的計劃。

結果2012惠普業務集團業績:

  • 信息產品業務的收入同比下降14%,營業利潤率為3.5%。商用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3%,消費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16%。總銷量同比下降12%,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銷量均同比下降 12%。
  • 列印業務收入同比下降5%,營業利潤率為17.5%。硬體總銷量同比下降20%。商用硬體銷量同比下降15%,而消費硬體銷量同比下降22%。
  • 服務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營業利潤率14.2%。技術服務收入同比下降4%,應用和企業服務收入同比下降7%,IT 外包收入同比下降6%。
  • 企業伺服器、存儲和網路(ESSN)收入同比減少9%,營業利潤率為8.3%。網路收入同比增長7%,工業標準伺服器收入同比下降7%,關鍵業務系統部收入同比下降25%,存儲收入同比下降13%。
  • 軟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營業利潤率為 27.2%,包括Autonomy的業績。軟體許可、支持和服務收入分別增長9%、9% 和48%,推動了惠普軟體業務收入的整體增長。
  • 惠普金融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其中凈組合資產增長3%被融資量11%的減少所抵消。該業務實現了 10.8% 的營業利潤率。

除了軟體業務與金融服務實現增長,惠普CEO的新重點硬體製造利潤全線下降。

2013年Q3

利潤依舊在不斷下降,此外,惠普的個人電腦業務收入為7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1%,其主營業務:印刷、個人電腦OEM服務等,都出現了連續下滑。

2013年底,惠普表示將2014年對計算機硬體製造部門進行大量裁員,人數調整為3.4萬人。同時,還必須面對戴爾、IBM等的競爭。

2013年Q4,惠普PC全球出貨量再次下降,被連續上升的聯想打得無法翻身。

2014年Q1,惠普個人系統業務受到PC短暫回暖影響,收入同比增長7%,達到82億美元,當季台式機和筆記本出貨量均同比增長6%。不過其他多數業務收入都出現下滑,其中列印部門營收為58.34億美元,同比下滑4%;企業業務營收為66.57億美元,同比下滑2%;企業服務業務營收為57.02億美元,同比下滑7%;軟體部門營收為9.7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同時惠普CEO宣布:正積極實施業務重組,希望進一步擴大軟體業務,進軍大數據、網路安全以及出售用於雲計算的伺服器等業務領域。

———————————————————————————————————

這四年里,空降了3個CEO,每個CEO都帶來了自己的管理層。並且VP以上的高管離職超過了20個。這三個CEO在4年中的裁員超過了5萬,導致了公司中人心渙散毫無鬥志。

頻繁的更換管理層,並且每一任CEO都提出了不斷變化,甚至完全相悖的戰略:

  • 卡莉·菲奧莉娜將個人電腦業務和印表機業務合併,
  • 馬克·赫德又將這兩個業務拆分,向移動終端領域進軍
  • 李艾科宣布將個人電腦業務拆分,準備以犧牲硬體部門為代價把惠普轉變為一個軟體公司
  • 梅格·惠特曼又把他的決定推翻,回歸基礎專心於IT和網路設備產品

回到題主所問的問題:為什麼惠普的個人電腦現在淪落到拼性價比的地步了?

  1. 不論是哪位CEO,惠普在10年開始轉型之後,對於面向消費者的PC設備都沒有得到重視。
  2. 負債纍纍的同時只好不斷地削減成本,使得惠普對於研發的投入變少,在筆記本市場,有的模具甚至不如神舟直接向代工廠購買的公模。
  3. 各個品牌單個PC的均價的走勢也一直在下降,包括蘋果也不例外。

一台PC的加權均價從2010年一季度的614.6美元降至了2013年三季度的554.3美元。

4. PC製造業成機的每季度平均銷售利潤,HP總體也呈下降趨勢。


以我的經歷來說,我對惠普失望的原因是它的質量。好評率不高的原因我認為也是這個原因,早期和小夥伴們入手個人電腦,大都是惠普,然而很不幸的是所有惠普的電腦都出了問題,注意,是所有人。問題涉及軟體硬體五花八門,之後售後也遇到了麻煩(可能是小地方的原因,但也是查得到的維修點。。),售後有些問題解決不了,態度也不好。之後打聽下惠普的個人電腦,大多買過的都說很容易壞。
現在我作為一個大學生,所接觸到的人買電腦有更強的目的性,而恰巧這些人也是市場的主力,在各品牌都在推出注重於遊戲,影音,外觀等不同方面的主打機型時,惠普的電腦在市場中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早期犧牲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卻又不願意拉下身段與各大廠商比拼價格,市場逐漸萎縮,現在已經拉下身段,卻又缺乏主打機型,無法滿足多元化需求,同時時電腦的質量仍然無法保證。


利益相關:惠普使用者和受害者
1我朋友連同我四台同型號的惠普筆記本 三台發生閃屏門 都等了一個多月才給更換了屏幕 據我所知數百人都出現這個問題 惠普不予召回
2朋友的惠普筆記本顯卡燒了 不予保修
有這樣的經歷還執著的買惠普的產品我是不是腦子抽了?
我給朋友推薦惠普的產品我是不是腦子抽了?
這樣的牌子不淪落誰淪落?


電腦這東西,就目前來看,沒什麼好創新的了。沒有什麼好創新的,就只能拼性價比了。
就拿手機來看,像360,樂視,紅米這樣的,沒什麼新東西,就只能低價高配。蘋果,華為,三星要不就是能忽悠,要不就是有新技術,所以能做到不與互聯網廠商拼性價比。
雖然大家都在噴聯想,但不得不說聯想還是有創新的。就拿yoga來說,在筆記本已經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還是能看到閃光點的。


不只是筆記本,很多行業都是這樣,什麼東西都往消費品方向做,拼價格贏市場,品質倒是其次了。
第一個筆記本買的acer,07年買的,當時9000多,跑起來可以煎雞蛋,結果中間就保修期內換過一次電源,一直用到現在,換塊SSD還能再戰幾年。以前有個同事06年買的惠普的,買的時候一萬多,也是一直用到現在。所以說一分錢一分貨,消費品的價就只能是消費品,兩三年就扔。不過也有追求不一樣的,比如打遊戲的,便宜夠用最好,配置不夠了換一個升級就行,當然我覺得用筆記本打遊戲就是蛋疼。

其他行業也是這樣,當初松下做等離子電視多麼高大上,結果開始跟三星拼價格,拼的是各種黑線,各種問題,結果把自己拚死了快,其他的日企比如索尼也是類似。


品牌越來越多,做電腦的人越來越多,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強,你再有設計,能超前到哪裡去,而且敢拿性價比出來比的品牌,性價比不可能差,所以有優勢拿出來比較,是每一個行業的常態,個人現在用的就是惠普,性價比確實不錯,而且有很多服務細節


號稱工業設計典範的索尼PC現在在哪裡?主打商務,走設計低配路線的IBM最後下場如何?PC現在不得不說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市場越來越小,而人們對配置的需求卻又很高,現在如果去做一款設計好但是配置一般的電腦,一但市場不買賬怎麼辦?現在的PC業經不起決策失誤和虧損,拼性價比,就是一種風險最低的選擇。在設計優秀但是配置較差和設計一般但是配置很高的同價位選擇上,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性價比。


推薦閱讀:

Dell Latitude和HP Elitebook是對應的嗎,各有什麼優劣呢?
有哪些值得購買的XPS15配件?
Time Capsule 是如何做到 Mac 和 PC 之間共享文件的?
當時 IBM 除了感到 PC 行業不太吃香,被 HP 和 Dell 排擠之外,還有哪些原因使其直接放棄 PC 業務?是因為看到了什麼能夠取代 PC 行業的業務和趨勢嗎?
個人電腦中刪除文件的還原機理是怎樣的?三大操作系統(Windows、Mac OS、Linux)的垃圾機制有何區別?

TAG:個人電腦 | 惠普HP | 筆記本電腦 | 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