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北京小吃爆肚?

請問北京的爆肚裡牛百葉,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領、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蘑菇兒、蘑菇兒尖、食信兒、葫蘆兒、大草牙具體都是胃的什麼部分,怎麼區分,最好能細緻的講講,謝謝


真不忍心又做了一次軟廣……

爆肚金生隆電話-北京
他家店內有圖。


北京有許多小吃,像白水羊頭、炒肝兒、鹵煮火燒、雜碎湯,都取自頭蹄下水。經過有心人多年琢磨,精心烹制,這些下腳料居然成為大眾美味。其中佼佼者,為爆肚兒。


《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是這樣描述的「以小方塊之生羊肚入湯鍋中,頃刻取出,謂之湯爆肚,以醬油蔥醋麻醬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經煮熟,自成極脆之品,食之者,無法嚼爛,只整吞而已。」並詠道:「入湯頃刻便微溫,佐料齊全酒一樽。齒鈍未能都嚼爛,囫圇下咽果生吞。」


吃貨梁實秋在《爆雙脆》寫道:「記得從前在外留學時,想吃的家鄉菜以爆肚兒為第一。後來回到北平,東車站一下車,時已過午,料想家中午飯已畢,乃把行李寄存車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齋獨自小酌,一口氣叫了三個爆肚兒,鹽爆油爆湯爆,吃得我牙根清酸。然後一個清油餅一碗燴兩雞絲,酒足飯飽,大搖大擺還家。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餘年猶不能忘。」

爆肚使用當日新鮮的牛、羊的胃,不經冷凍。將鮮肚仔細洗凈後,根據部位不同進行分割,切成條狀,片狀或圈。水爆肚只適用羊肚以及牛百葉,但牛肚其餘部位不宜水爆。因為質厚易韌,氽的時間稍久就不能吃了。只有羊肚組織細軟,可以水爆著吃,而且洗凈後潔白,不象牛肚黑灰暗淡不耐看。


根據製作方法不同,爆肚有:


水爆

要求水旺火旺,根據部位不同,在滾水之中汆多則10幾秒,少則只有幾秒,撈出後蘸調味料食用。水爆不需將肚完全燙熟。調味料一般由芝麻醬,韭菜花,醬豆腐、醋,蝦油,蒜汁、蔥、香菜(芫荽)。

油爆

油爆肚在魯菜中有類似做法,用水燙過肚後再用油爆炒。

湯爆

先用水焯過肚片,然後再燒制牛肉高湯沖泡肚片,類似於肚絲湯。

芫爆(芫荽 [yán sui] -香菜)

在烹制時要加入芫荽(香菜)而得名,常被誤寫為鹽爆。

牛、羊都是偶蹄目的反芻動物,食物被消化時先後經過它們的四個胃:瘤胃、蜂窩胃、重瓣胃、皺胃。

羊肚


食信

食道,口感較硬,不易嚼爛。食管兒,每個羊肚兒子上就一兩多,含紅色肌肉纖維,很有嚼頭。

肚板(陽面肚板)

瘤胃,一般僅有這個部位切方片。口感較脆,味厚,不易嚼爛。瘤胃,是反芻動物的第一個胃,一般也是最大的一個胃。在這個胃內寄生著大量的微生物,食物進入瘤胃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以被分解。

肚領

瘤胃上的一條隆起,兩片肚板的結合圈,白色平滑肌,是一個較厚的肉峰。肚兒子上一圈兒類似衣領兒的白色平滑肌,肉厚,口感脆嫩,在食客中人氣很高。

肚仁

將肚領的皮去掉,留下的白嫩部位。口感最為細嫩,是爆肚中最名貴的部分,價格也是一般爆肚的2-3倍。堪稱陸地上的鮮貝。

羊肚仁,食客戲稱此菜:「白如堆雪嫩如花,叫我如何不想他。」 從一隻百餘斤的大羊上只取七、八錢,六、七隻羊始成一盤,爆肚精品之首。

肚芯(陰面肚板)

肚板內側,老嫩適中。

葫蘆

蜂窩胃、網胃,一般切短條。口感硬且有特殊味道,最難嚼爛。如果火候稍過便完全無法嚼動。

散丹

重瓣胃,書頁狀突起的百葉。口感較平均,口感脆嫩。重瓣胃是反芻動物的第三個胃,也叫瓣胃,反芻後的食物會直接進入重瓣胃繼續消化。重瓣胃內壁的瓣褶成書頁狀,內含消化酵素,能將植物纖維分解成葡萄糖,運送到腸臟吸收。

蘑菇

皺胃,一般切圈,嫩白色,口感較韌。由於靠近消化道的下端,蘑菇有其特殊的味道。

蘑菇頭

蘑菇的末端部分,比蘑菇味道更濃,口感更韌。由於出產量小,要6-7隻羊才能湊齊一盤,在各家店裡最難見到。規模小的爆肚店基本沒有。


牛肚:因為肉質較老,牛肚可用來爆的部位只有4種:


肚仁 口感脆嫩,價格較高。

百葉 來自重瓣胃(相當於羊散丹),最常見的爆肚,口感脆嫩。火鍋中常用的毛肚。喂飼料的牛百葉發黑,喂糧食的牛百葉發黃,還有一種白百葉是泡過的,你懂得。

百葉尖 也叫百葉頭。口感比百葉厚實,只有較短或根本沒有絮狀突起。

厚頭(葫蘆頭) 牛肚中肉質最老最厚。

食信,肚板,蘑菇,葫蘆這四樣爆肚由於味道濃郁,口感耐嚼甚至完全無法嚼爛,被一些嗜好爆肚的食客稱為「羊四樣」,反而被愛好者們所推崇。


吃爆肚兒啊,來個芝麻火燒,或者二量白酒,最搭配了。老北京都喜食爆肚,特別是立秋後講究「吃秋」,故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說。而且老人都很講究在立秋的時候吃爆肚。


爆肚爆肚,最關鍵的手藝還是「爆」!所謂「爆」,就是把材料傾入滾燙的開水中,氽一下,然後迅速用漏勺撈起來。這事兒最見功夫。因為各個部位所需火候不同,時間短了則生,時間長了則老,而爆肚要的就是不早不晚不溫不火不生不老的恰到好處。否則,怎麼會吃起來又脆又嫩又勁道還不咯牙,越嚼越起勁越品越有味,吃過之後還余香在口呢?還可用花椒等香料熬的料水,爆時點上一些去腥除膻。


吃爆肚還需蘸作料,作料用醬油、米醋、芝麻醬、香油、豆腐乳、蝦油等配成,還要加蔥花、香菜、蒜汁和辣椒油。吃爆肚時一般一口只夾一塊,要抹著碗底托著香菜蔥蘸起調料入口。

選料精、刀工細、火候准、佐料香。


麻醬決定口味,火候決定口感,刀工決定牙口,清洗決定異味。


爆肚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多為回族同胞經營。北京比較有名的有天橋的爆肚石,東安市場的爆肚王、什剎海銀錠橋邊的東興順爆肚張,前門外門框衚衕的爆肚楊,菜市口爆肚滿、牛街的爆肚歪、還有爆肚宛、爆肚馮、金生隆等等。


經常吃爆肚,老北京好這口


推薦閱讀:

怎樣做出一桌高大上的早餐?
小本創業買小吃車生意不好不賺錢,怎麼辦?
怎麼做餛飩餡?
灌湯包怎麼做才好吃又不漏湯?
你們喜歡吃刀削麵嗎?

TAG:北京 | 美食 | 北京美食 | 小吃 | 北京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