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是不是被誇大了?
補充:中國菜哪怕只看少數民族,多樣性也能吊打其他大洲(非國家),我國的東北菜里有朝鮮族菜(和日本韓國菜類似),我國東北、新疆菜里有俄羅斯族西餐(和東歐 中歐菜類似),我國新疆菜里有蒙古 維吾爾 哈薩克菜(和中亞西亞北非菜類似),我國雲南菜里有傣餐廣西菜有京餐(和東南亞各國菜類似)
-------------------------------------------------------------------------------------------------------------------------
前幾天一桌人吃飯的時候電視放著《舌尖上的中國》,結果一桌人開始誇耀中國的菜多麼多麼的好吃,然後說如果有《舌尖上的美國》,從第一集演到最後一集只能全是漢堡。我很奇怪,中國飯菜,同樣的麵食換一種滷汁或者醬就是另外一種飯,為什麼美國的漢堡把牛肉換成雞肉中國人卻不認為是另一種食物了呢?我覺得由此可以引出很多問題,現在人們是否已經不再「外國的月亮更圓」,反而有點「夜郎自大」呢?
剛開始知乎,不知道邀誰,歡迎大家邀人
謝邀。
並沒被誇大。中國菜歷史悠久,食材豐富,烹調手段華麗多樣。江浙菜的食材深加工,西南菜繁複的調味料使用,西北的麵食,粵菜的海味,等等等等,都確實了不起。
問題在於:其他菜被低估了,尤其在中國。
比如,說起法國菜,大家會一腦門子的法國大餐。其實諾曼底的蘋果酒和奶油貽貝、木炭鮭魚、蘑菇酥餅,盧瓦河的奶油白魚,西南的鵝肝配甜白酒,勃艮第的蝸牛,圖盧茲的改良版海鮮飯,汝拉人的香腸酸菜,東南德龍省的松露——法國風味也是很多樣的。
比如,說起義大利菜,大家習慣性想到義大利面和披薩。其實義大利北部中部和南部風味全然不同。博洛尼亞人做牛肉湯和佛羅倫薩人做T骨牛排、牛肚包風格完全不一樣,威尼斯人吃茄子三明治的風俗跟古奧地利人類似,義大利各地的披薩又全然不同——比美式大披薩薄脆多了。至於酒更加不用提。
比如,在日本的諸位一定明白,關東拉麵、四國拉麵、九州拉麵和北海道拉麵風格差距有多大,鳥取縣的新鮮章魚和築地銀的章魚燒選章魚的做法有多不同,京都、山梨縣和東京的和果子做法如何不一樣,你在伊勢或者濱名湖住時吃到的海老和在大阪住時如何不同。關東關西人可以因為煎蛋法子不一樣吵起來的……
越南粉其實也是分南北的。墨西哥人也並不人人都吃玉米餅。波爾圖人吃加強酒燉豬肉但葡萄牙南方會喜歡吃鐵板烤牛肉和石板炸鱈魚,甚至還有阿拉伯風的炒玉米。巴塞羅那的海鮮飯和塞維利亞的海鮮飯出來顏色都是不一樣的。
世界飲食是很繽紛多彩的,到處都有很熱鬧的吃食。中國菜很了不起,但外國菜同樣紛繁華麗。非把義大利人理解得只吃意麵披薩、法國人理解得只吃牛排甜點,那就跟美國人覺得中國人只吃米飯和左公雞一樣狹隘了。所以了,不是中國菜被高估了——中國菜絕對是了不起的,這點自信必須保持——而是外國菜普遍被低估了窄化了而已。
在加拿大系統的學西餐兩年,學習的過程對世界各地的烹飪都略有了解。工作過的地方有泰餐,越南餐,中東菜,日本餐,中餐自助。當地高檔的西餐廳也去過一些。
最近跟著廣東的師傅,每日有她煲的湯下飯。
有時候最最思念的還是老家的熱乾麵,胡辣湯,大腸湯,雞蛋餅,千張卷油條這些,這是家鄉的味道。
我也記得,我們上課時老師(以下以chef代替以示尊重)讓自由發揮煮一道湯,要求有歷史淵源的那種。
於是我就煮了羅宋湯給chef,他問我是什麼湯,我說我忘了英文叫啥了,您嘗嘗就知道。
他嘗了一口,拍桌而立道,太他媽好喝了,這份不用收了,一會留給我。
原來這是親人的味道,chef的祖母是葡萄牙人,小時後經常做給他喝。
中餐的確有著自己獨特的一面,經歷了更久更長的歷史考驗,同時也在中國的各種文化交融中產生了自己的文化內涵。
我更喜歡中餐「因材施教」,幾乎不浪費食材,幾乎所有的食材都能入菜,當然,這與中國人的生存壓力有關。
法餐,日料更喜歡通過選材來適應烹飪手段。當然非洲菜也有些比粗獷的做法。
不論是西餐中的哪一種,單獨列出,中餐都有一戰之力,只是勝負皆在人心。美食是給人帶來快樂的,而不是非要爭出個高下。
米飯有軟硬之分,粽子有甜咸之別。。。爭來爭去,這都不是味道的高下,而是人對於味道以外的記憶和選擇。
當我們評論中餐好壞的時候我們說的不單單是味道,是對技藝的追求,是對食材的認知,是滋味的廣度,是對既往的傳承和未來的方向。
PS:有人吐槽國外的中餐,其實我想問,廚師做飯的目的是什麼?我的答案是與人快樂,自己賺錢。其實,你看看老外去點中餐外賣吃的那個饞樣,就應該知道答案了。而且國外餐館也有好吃的改造好么,裹粉油炸,淋上煉乳做的醬汁的芝麻蝦球就是,加了花生醬和辣椒油的沒湯水版紅油抄手也可以是。
「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這段話是出自孫子兵法,各位可以體會一下。
不是中國菜被誇大了,是中國年輕人自己的ego太大了。
不信的話,你們可以看看知乎與食物相關的答案下面有多少這種回復:
「這不就是xxx嗎?!」 「一看就不好吃,還死貴」 「不吃蔥/姜/蒜/香菜/青椒表示看了想吐」 「還不如我家門口的煎餅果子/麻辣燙/手抓餅/燒烤小龍蝦呢!」 「你這個一點不正宗,反正我沒見過這樣的。」
一個個沒見過什麼世面,還自詡「吃貨」無限膨脹,拿自己的口味,家裡老娘的出品當黃金標準衡量一切。這就是中國絕大多數餐飲消費者的普遍現狀。我很少寫美食相關的東西,只要是寫的有幾個沒碰到過上面這種回復的?
烹飪這東西,懶得鑽研就失去傳統,沒有包容就失去創新。然而現在的大環境往往將鑽研和包容都視為裝逼。所以別說中餐了,連山寨都畫虎不成反類犬。環境就這鳥樣,中餐不式微才怪。
舌尖上的美國你可以去新奧爾良拍小龍蝦什麼的。(雖然美國食物整體來講種類不多)
你老要拍法國要弄的就多的不行了,義大利西班牙亦然。就算是北歐這種地方,吃的東西也不少。
還有一點,以中國的面積來說,地理上對應的應該是整個西歐,而不是單個單個的西歐國家。高估了?
朋友手頭上有幾本《中國淮揚菜》,隨意偷幾頁。
白汁鮰魚,食材和火候。
竹石拼盤,刀功和創意。
湯爆雙脆,刀功、再制、吊湯。
這三道淮揚菜式,諸位聽說過嗎?答案很有可能是沒有,因為身為揚州人的我也是看到了才知道。
對蘇幫菜只有小籠(táng)包、松鼠鱖魚印象的親們,可知蘇州還有三鮮燴豬腦?再如奧灶面?再如藏書羊肉?
蘇中蘇南全無吃驢肉習慣,但為何蘇北徐海地區驢肉滿城飄香?
金陵板鴨、鹽水鴨出名得緊,遊客必買,諸位可說得出兩者區別?幾十里外揚州為何滿街老鵝(wó)不見鴨?
揚州、蘇州、鎮江相隔不過幾百里,為何小刀面、三蝦面、鍋蓋面差別那麼大?
揚中和江陰做河豚區別在哪?
這,只不過是內鬥省一家而己。
若要知道中餐是不是被高估了,起碼吃點推紗望月、扒豬頭、衝浪海參、龍虎鬥而不是沒有蘿蔔的蘭州「拉麵」、用桌上醬油的煲仔飯、冷凍蝦仁做的龍井蝦仁、絞肉機做出來的獅子頭,而不是上知乎問中餐是不是只是換個鹵。
簡單說:中國菜最高點在哪你都不知道,就說它被高估了?我有個哥們,當初跟老婆兩個人去美國黃石公園玩,呆了兩天之後,他有天中午吃著吃著飯突然在飯桌上就哭起來了,還一邊哭一邊說,老婆,我想回家,我不想在這呆了,太難吃了,我要回去吃飯。
你能想像么?一個公司高層,一個大男人,拿著上百萬的薪水的所謂IT精英,因為吃的東西太難吃,大庭廣眾吃哭了。。。
畫面太美,不忍回想。每次想起,都是爆笑。
哥們好容易熬到從美國回來,下了飛機拎著行李,家都不回,直接去啃老媽兔頭去了。。。
我笑人家笑的歡快,到了我自己也沒好哪去。
我從日本回國的第一天晚上到家,下了車還沒到家連忙叫了一份水煮魚的外賣。
腳底踏上國土的那一刻,第一個念頭就是,我得吃個麻辣川菜。。。
其實說西餐難吃,我覺得不客觀。西餐也有很好吃的。我之前喝一個西餐的野生菌湯,端上來是這樣的。
我看到的時候是有點懵逼的。這黏糊糊的一坨,你跟我說是湯。結果出乎意料的好喝,非常的香。
其實不止是西餐,泰國菜用著當地的新鮮香料,味道獨特而濃郁,吃過之後念念不忘,總想找尋。日料里的鰻魚飯魚肉滑嫩米飯明亮,各種魚生壽司也堪稱一絕。馬來的椰漿飯,新加坡的黑白鬍椒蟹,柬埔寨的烤雞等等,都很好吃。
應該說,各國都有自己的美味,如果你找到合適口味的去試試,哪怕有些雖然不是你熟悉的口味,你也會承認,很不錯。
可是如果讓你一直吃這些口味,大部分人會崩潰,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習慣了的口味。所有的鄉愁都是因為吃,人懷念自己出生地成長地的口味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這是成長的那些年歲帶來的喜好和牽絆。各國莫不如是。
與其說中餐好吃,不如說中餐好吃的比較多。
因為中國實在太大了,相對於大多數小國家那幾樣好吃的來說,中餐彙集了太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口味完全不同的飲食,每個省每個市甚至每個區都能說出自己的跟別人完全不同的美味。挨著吃個遍都得很久很久。
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人開始陸續貶低中國餐,理由是國外中餐地位低,中餐重油重鹽不健康什麼的,外餐才是高大上。
我們朋友聊天調侃說,國外哪有什麼好的中餐啊,好的中餐廚子不需要出國在國內也賺的盆滿缽滿啊!
我確實沒有在國外吃到好的中餐館,哪怕是讚譽比較多的那類也不能跟國內的相提並論。
用中餐在國外地位低來貶低中餐本身就是很荒謬的,每個國家的人都是愛自己國家的口味。西餐日料泰國菜這些年在國內也不少,可是拿他們跟國內的各類中餐館比地位?
至於說重油重鹽不健康什麼的就更是偽命題,中餐菜系那麼多,重油鹽的有幾個?老外各種垃圾食品吃的也不少啊親,而且明明比的是好吃不好吃啊。雙標夠夠的。
我不知道貶低中餐捧外餐的都是什麼人,我只是想說,外餐固然不錯,可中餐在餐飲這件事上絕不像你們以為的那麼不堪一擊,無論跟哪國去比,它都有一戰之力。即使不是巔峰,也是金字塔的上層。
被誇大的不是中國菜,是當代中國菜。
當代中國人吃的老實說真不咋的,品位也是越來越壞。
被重油重鹽的東西慣壞了味蕾,被美食營銷號騙著排隊去吃網紅餐館,一個個自詡吃貨,其實對食材也不講究,對口味也不包容。為了個咸豆漿甜豆漿能吵個沒完。
基本去任何一座城市,大眾點評上搜一搜,排在前面的永遠是火鍋、麻辣燙、串串、冒菜……想吃本地特色菜系,就等著去專蒙遊客的老字號被宰一刀吧。
還有拍 小清新做菜視頻的日食記,翻來覆去做火鍋、做速食麵、做卷著火腿腸的手抓餅。鍋具餐具都講究的不行,吃的東西還是這麼不講究。
大眾能消費得起的貴餐廳,基本都被日料西餐壟斷,偶爾擠進去些粵菜館子,為什麼呢,人均三五百吃頓飯,確實覺得中餐不值,用腳投票了。
中國菜博大精深的多樣性,差不多被整個餐飲業的跟風狀態給毀了。
看到那個帖子簡直就是火大,真是不知道哪裡來的一群段子手,首先就不懷疑他們說假話吧,撐死了也就是遇到了一個擁有中國胃的外國人,就一副全世界外國人都是對中國菜瘋狂的樣子。更有甚者,一棟宿舍樓的人都癲狂了。
背景:我在歐洲,住留學生公寓,這裡幾乎有世界各國留學生;我的廚藝是比一般學生強,中國留學生聚會做了會被優先吃光,要求來蹭飯的那種。
聲明:我當然是非常愛吃中國菜,對於西餐,屬於可以果腹而已,要滿足幸福感還是靠中餐,所以我並不是要來貶低中餐。只是覺得,人各有異,東北人都很可能吃不慣廣東菜,廣東人很多吃不了川湘菜的辣。一味描述個例,誤導大家以為全世界都對中國才瘋狂,這是「意淫」啊。人貴自知,自強第一步不是從認識自我開始嗎?我們這樣,跟 某棒子國 處處聲稱「這是我們國家的」,有什麼區別?
看到那個問題下有人辯稱: 這是回答中國菜有多好吃,難道還選一些不愛吃的人的意見嗎?
而且,分明問的是中國菜多好吃,也不是問外國人覺得中國菜多好吃,結果答案統一變成 XX外國朋友為我的中國菜瘋狂。這不是 「外國人都覺得好,肯定是真的好」的思維?中國菜多好吃真的要靠老外來證明?我們吃了這麼多年,大街小巷那麼對館子,每個人從上午10點就開始思考午飯吃啥,不都是因為中餐好吃嗎?多少留學生在國外苦練廚藝,也不是吃不慣西餐,只惦記中餐么。
外國人的範圍很廣,我覺得亞洲人的口味還是很接近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愛去韓國日本吃美食,去泰國野吃個不停。所以亞洲其他國家覺得中餐好吃是正常的,但是,覺得一個第一次做菜,還調料不齊全的,會好吃到要以身相許,呵呵呵呵。
2.上次一個聚餐,一人帶一道菜那種,做了據說是外國人必殺器的糖醋排骨,結果當晚沒看到人發瘋的,也沒人來跪舔我。(當晚出現了日本,韓國,土耳其,德國,俄國,波蘭,義大利,法國,挪威……範圍算廣把)
後來還去了一次,做了三個才,有上百號人,網路歐洲各國,美國澳大利亞都出現了,還是沒人為我的菜瘋狂,同時還有其他同胞跟台灣同胞做菜帶來,即使我的手藝不行,他們的也總有個把好的吧?還是沒有忍發瘋!
3.帶飯盒去學校,即使微波爐加熱後,也沒人衝過來覬覦。
4.中餐館去吃過,口味算中規中矩,比一般學生做肯定好了,要按照他們的說法,「在國內從來沒做過菜,第一次隨便做做,他們就瘋了似的」,那這些中餐廳簡直就要爆滿,預約到2年後吧?還有人說,歐洲的中餐館被溫州人統治,他們不會做菜。我的媽呀,人家不會做也做了這麼多年吧,比不上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學生?更何況很多人說的 油爆花椒都說的出神入化,一碗速食麵就勾人魂魄。而且,現在中國人這麼多,早就出現很多正宗的中餐館了,有很多中國人去了都說好吃,比國內還地道,那些餐館也沒有爆滿,一群老外上癮了一樣每天去。
5. 也給好朋友(外國人)做了些中國菜,我問他們打幾分(10分滿分),也都是說些7分,8分(還存在一點客氣成分),嘴上說著好吃,完全沒有出現買菜來給我做,天天要跟我做好朋友,甚至跟我處對象啊。真的只是:謝謝你做飯給我吃,味道還不錯啊。
6. 那麼多中國留學生幹嘛不愛西餐,不就是覺得跟中餐差異太大,太寡淡么。人的味蕾是有記憶的,我們吃慣了中餐不愛西餐,他們也吃慣了土豆泥,覺得紅燒土豆皮太油太咸。而且他們午飯都不好好吃,少量吃點三明治什麼的冷食,中餐對他們來說簡直太重口。
創建於 2016-02-1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中國菜並沒有被誇大,只是外國餐飲被普遍低估罷了。在大多數人眼裡西餐=漢堡+薯條+肉排+比薩+色拉,然而這就像韓國人以為中國菜只有羊肉串、炸醬麵和糖醋肉一樣。由於每個國家人的口味不同外加成本的原因,外國人吃到的中餐與國人在國內吃到的中餐味道是不一樣的。然而中餐又分有很多菜系,一般來說南方人吃不慣魯菜,北方人也吃不慣粵菜。因此很多國人出國後覺得外國中餐館不好吃,但說不定當地人就喜歡這種被改良過的中餐,事實上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後也對正宗的中餐並沒有過高的追捧,畢竟任何人都是喜歡吃自己的家鄉菜勝過吃外國菜的。
再說外國菜。同樣出於成本的原因,大多數人吃的外國菜也並不一定是最好吃/最正宗的(當然正宗的外國菜也不一定符合國人口味)每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同樣博大精深不輸中國菜。以西餐為例,僅法國一個國家就有高達450種不同風味的乳酪,至於肉類、魚類、甜品和蔬菜的做法更是多的根本數不完,更不要說當地的特色美食了。
看了看上面各位朋友的答案,感覺似乎沒有什麼容我置喙的地方了。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個人的想法。
以前在父母身邊時,出奇的挑嘴。媽媽為了我能多吃點,每天變著花樣給我做菜。雖然她是個土生土長的江蘇人,但似乎全國各地知名的菜都會做。當時我超級崇拜她,覺得她比飯店的廚師高得不知道哪裡去了。
後來高中畢業,離開家鄉到南京讀大學。剛到南京的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吃很少,因為菜太難吃了。有的時候我甚至在想,這是人做的菜嗎?為了填飽肚子,我選擇每天啃白饅頭加榨菜,然後依靠零食度日。結果就是,我的腸胃出了問題,老是會有慢性炎症。那段時間的夜裡,我老是把頭蒙在被子里睡覺,其實就是躲在被子里哭,因為想家啊,想家裡的菜啊!再過了一段時間,我慢慢開始習慣食堂的飯菜,雖然每次吃的時候都會咒罵廚師的無能。現如今大學食堂菜已經成了中國第九大菜系,對此我只能呵呵了。
畢業時沒有選擇回家鄉工作,年輕人總有點心高氣傲,志存高遠,想出去闖闖。想要習慣一座城市,首先就得習慣這個城市的口味。上海是個大都市,有著自傲的本幫菜,也有各種外來菜,但吃著總不是滋味。一向懶惰的我只能自己開始琢磨,給自己做飯吃。曾經有段時間,我喜歡讓胃來主導自己的生活,吃飽是頭等大事。我學習做各種菜,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從市場買菜開始,到一道菜端上桌,都是自己親歷親為,深感生活不易。同時也想到了當年為了滿足挑剔的我,媽媽費了多少心思。我打電話想要向媽媽說謝謝,但是電話那頭傳來的卻是:「什麼時候回家?想吃什麼,媽媽給你做。」雖然我是個男生,但聽到這樣的話,眼睛還是不自覺的進沙子了。
後來,在回家之前,我都習慣使出渾身解數,做一道好菜,用保溫盒裝好,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吃。倒不是炫耀什麼做飯技巧,而是想讓他們放心,兒子長大了,也會照顧好自己了。自然,不論我做什麼菜,他們都覺得好吃。
在家的時候,我基本上不做飯,不是我不孝順,而是父母不讓我做這些事。他們的觀念里,孩子回家了,父母就要做一桌好飯菜來慶祝下。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也沒有什麼絕妙技巧,很樸實,卻很好吃。因為裡面有家的味道。
對於中國菜,固然大廚們做出來的千百花樣令人讚歎,但我覺得能令自己滿意的菜,永遠在自家的灶頭上。
中國菜遠遠被低估了,低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1、近幾年低品質川菜席捲全國,以重油重鹽破壞了人們的味覺。相信我,辣不會損害你的味蕾,重鹽會。你們怎麼默認川菜全是低品質的?我說的是部分低品質的川菜,一群人高潮什麼,川菜百菜百味我又不是不知道,烹飪概論最先講川菜調味。(到這兒我說個哏兒的,我現在就怕跟四川的同志們一塊兒吃任何把東西放鍋里燙熟的食物,一開始吃就教育我油碟干碟怎麼好,彷彿我吃麻醬跟當漢奸一樣)(評論區出現一群啊)
第二個原因,中國地大物博,北至關外,東至大海,西至瀚海沙漠,南至曾母暗沙,各種食材在中國菜系內流通融合,讓我們得以吃到「燴南北」這種名菜。很多食材都是中國原產,其他國家吃不到,食材上與其他國家的烹飪習慣產生了隔離。中國菜與世界主流的西餐用料幾乎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個原因,烹飪方法的隔離。這包括當年成熟的魯菜師傅班底構成的影響。現在都是這麼配置:大師傅、墩兒上的,打荷的。這也造成了中國菜大部分菜講究「響爆脆快」。逐漸形成現在風靡全國的各種系統的烹調方法。要不你以為各地處理食材的方法怎麼會那麼統一。(有個紀錄片講米其林後廚,那個勁頭兒讓我懷疑是不是開飯店的。可能是老外愛慣著廚子,擱國內大師傅早出來挨掌柜的嘴巴了。勤行勤行,手底下得勤快,他們後廚是養雞呢?)包括中國菜對於香料的使用、對於肉類的選擇。光是中國菜很少用帶血肉這一條就決定了中餐和西餐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條路。也決定了很多中國人吃不慣西餐。
吃中餐口味高的吃西餐口味也不會低,只是習慣不習慣的問題。別告訴我什麼「沒吃過好西餐」。中西餐殊途同歸,都是飯,好不好我還吃不出來?
另外我的大寶貝兒,西餐漢堡基本不用雞肉…從來夾牛肉餅。漢堡直譯就是火腿夾饃,雞肉來不了。國內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國內為什麼對於牛肉漢堡接受度比牛排高呢?漢堡里的牛肉餅是碎牛肉壓的…你想去吧…(答案是壓成餅屬於加工肉類,跟香腸一樣,肉類怎麼來的影響就很低了)
剛在微博上看到了這個段子,又看到這個問題。=_=
今天看了點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對比研究。發現……描寫怪物的恐怖之處,大概都類似。但希臘那邊的怪物,一般強調它看守的財寶、美女、神器。還有採取什麼辦法能打倒它。中國神話里的怪物,……要麼著重講述它要吃人,如何吃法,要麼就是在寫吃了它有什麼好處……#幾千年前就大局已定……#BY新浪微博原創作者風息神淚個人以為,一個中國人,說一句「中餐最好吃!」,是毫無問題的。不說個人口味的偏好,從烹飪手法,原料,工藝等很多方面,也都有些實打實的理由。
但你要說世界人民都膜拜中餐,奉為美食至尊,那就是誇大了。
舉個例子就明白。
粵菜,魯菜,淮揚,川菜,哪個是全國第一恐怕各有說辭,但可能大家都覺得陝西吃食時沒法跟這些大菜系比的吧。陝西嘛,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各種面嘛,面誰沒吃過,哪都有啊。
但關中漢子說,你吃的那能叫面?來來來,給你說下什麼叫「面的一百種做法」和「一百種做面的方法」。
關中人是能一天三頓都喋一碗扯麵的,你就是讓他出去吃一圈龍蝦鮑魚獅子頭,他還是覺得不如一碗泡饃來的爽快。
所以說,很多情況下,不同風味的美食之間是很難比較的。
具體說中餐在美國的情況為例,大體在普通美國人心中,說起高檔料理,法菜意菜是頭名的選擇。即便只論亞洲,日料,印度菜也可能被人提起,但中餐絕少和其搭邊。
造成這樣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美國人心中「中餐並非第一」的現實如此。
這麼說絕非是要以美國人的口味為準,舉個例子罷了。
作為一個吃貨,我愛吃各東西南北各色吃食。但我最愛吃最念想的,還是我母親手工做的油潑扯麵。可即便只說麵條,我也不會說天下其他地方就沒有好吃的麵條了。
不同特色風格的食物很難比較的,口味寬容些,才能嘗百味嘛。
你一定要比較,也不是不行,但該在身體力行的嘗過之後。
以狹義的美國菜而言,
你吃了芝加哥披薩和紐約披薩的不同口感,德州,孟菲斯,堪薩斯BBQ(美式烤肉)的各色調味,新英格蘭哈肉湯和Cajun海鮮燴兩樣風格之後,擦擦嘴慢慢說一句:這些還是不錯的,但還是不如俺家樓下的肉夾饃 (烤肉)(鯽魚湯)好吃啊。
這樣大體是沒問題的。
可你要說美國只有漢堡炸雞,而且哪家館子怎麼做都是一個味道,那可就......
沒有誇大,中國的領土和歐洲一個大洲差不多,也就是說中國菜這個概念實際上對應的是「歐洲菜」,然後其中的川菜對比其中的法國菜這樣才是合情合理的對比方式,用中國菜對比單獨的法國菜英國菜之類,等於你用一國對比一省,自然是不成比例的,但這不是誇大,而是對比方式錯誤。
頂端的中國菜絕對沒有過譽。
然而平民日常的中國菜(不包含家常)(頂端的中國菜能經常去吃的大神,咱們做好朋友吧),網紅餐館大部分絕對是侮辱中國菜,並且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食材調味品質越來越低。一味加味精,吃什麼都是味精都是油,可恨的是群眾還越來越接受,沒有味精沒有油還覺得不好吃。
某些所謂蒼蠅館子, 就先不提衛生問題,從菜品來講,重油重味,炒菜炒黃了,豬肉不知道放了多少天了,以重味來掩蓋食材的不新鮮,這種所謂的蒼蠅館子,沒有幾家敢拿起自己的菜直接灼幾下就上菜,因為食材不過關。
然後是X魚,X婆家,X香等連鎖食肆,是現代80,90後最愛去的地方。這些餐館屬於中端消費,人均60~100左右。除去環境因素,菜品比起蒼蠅館子好那麼一點點。 都是由大部分食品工廠烹飪好,再拿來加熱送上桌。這樣的菜會好吃嗎?而且隨著連鎖規模的發展,而優良食材難以大量購買,只能用得越來越次,大部分也淪落為重油重味的東西。
所謂大X點評,五星的都是些什麼垃圾?冰凍牛肉的火鍋店,冰凍五花肉的烤肉店,不新鮮的麻辣香鍋等等等等。 基本沒有幾家需要請真正的大廚,而且有些甚至不需要廚師。
中國有些人甚至忘記了食材的原味了吧。絲瓜本來就是有甜味的,吃出甜味的絲瓜竟然會一臉嫌棄。捂臉。
而且口味接受範圍小。鹹的甜的豆腐腦能撕個半天!鹹的你當菜吃,甜的你當甜品吃不行??
炒個牛河,那碟子剩下來的油,夠我拿去煎多一盤餃子。餃子云吞裡面的肉餡味精多到吃不出豬肉味。一瓶冰紅茶,沒有茶味只有糖漿味。所謂的豬肉牛肉,嫩肉粉多的我都不想說話了。本來菜是通腸胃的,但油多到堵塞腸胃。蝦本來是甜的,為什麼要掩蓋。。。
餐飲業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十分嚴重。
我承認中國菜是非常好吃,博大精深的。但不是你我日常吃的東西,那只是供養你我的飼料,不是料理(是的,即使我很討厭,但是窮比的我還是得吃)
添加解釋一下誤解:
許多人說我對內陸的菜系偏見很大。其實也沒有啦,我吃東西還挺包羅萬象的。我去成都重慶玩,吃得老高興了,蒜泥白肉和老麻抄手我很喜歡。湖南的血鴨和爆炒豬肝我也愛。 客家菜也味重,但是我很愛客家蒸土豬,客家釀豆腐。 我不爭對任何菜系,我只爭對一些存在我在文中提到的現象的餐館食肆,我文中所謂的討厭重口重油意思不是不是不重視調味,原味最上。是指一些毫無藝術感的調味和放油,劣質食材,中央廚房配菜,導致劣幣驅除良幣的現象。&
泰國越南的菜也重口吧,但是我也愛得不要不要的。&
一些地方味重,是地理環境和食材的豐富度特有性決定的,必須是因地制宜。&
絕對沒有爭對菜系,只爭對出品。
某些言論引起誤會,是我表達能力不足,見諒。只要是個有要求的吃貨,都能跟我做好友。
再PS一下:有人覺得粵菜或者沿海菜不重視調味,什麼重油重味才是重視調味,我是拒絕的。廣東醬油種類全國之最,亦運用各國香料,胡椒粉會用,也會用藥材調味,水果調味,新派的芝士,也會用上,還有蚝油,XO醬等等,浙江的醋做的好也是公認的,料酒好也是公認的,紅糖,黃糖,白砂糖搭配什麼食材皆有講究,說沿海地區不注重調味的話,不認同。
每一樣東西都有獨特味道,首先要知其味,再調味。知其味都做不到,不要談調味。
其次 也希望大家去樂於嘗試自己沒見過的食材和調味料。有次 一大群朋友到廣州來找我 喊我帶他們吃,有幾個碰到自己沒見過的食材,聽到名字就直接拒絕(不是什麼穿山甲,鱷魚,禾蟲之類的,只是佛手柑,馬蹄,脆肉皖,烏頭魚等等,都不樂於嘗試),如果說身體原因,不能吃海鮮,內臟,夾生食品,那我還是完全理解。反對一切不樂意嘗試還要去貶低的行為。
一個美國大哥講的,在沒去中國住的時候,覺得世界美食各色各樣,在中國遊了三個月後,跟我老師說,中國以外的食物,要麼是飯前小吃,要麼是飯後甜點,只有中餐是正餐,值得拿命去吃……
最經典的一句,在中國,吃飯的時間就是天堂。
有些人的理解還是捉急。中國菜,刨除假大空的「幾大菜系」,比如一盤西紅柿炒雞蛋,你倒是說說這是什麼菜系的菜?就談談家庭或者自個兒力所能及的菜肴,無非是用的香料,食材搭配,還有烹飪的功力罷了。普通老百姓平常吃的菜,也不是天天頓頓都是國手大廚給做的。你能做出來的,就代表你的國家你的家鄉是什麼水平。你給外國人做的菜,就是外國人對你最原始的印象和感覺。所以請別空談。各位不妨看看自己做的菜,若能拿出國,能看么。很多外國人老百姓的烹飪手藝都很不錯,至少比你強。如果南北菜肴都不習慣,只吃得慣小雞燉蘑菇而吃不慣白斬雞,那還有啥資格好批判國外菜肴不如國內的?
………………………………………………………………………………………………………………
飲食是什麼?飲食是文化。
文化源自什麼?文化源自人。
既然如此,無論是中國還是英國,大家的飲食文化都是有著漫長歷史的,就沒有孰優孰劣。
至於好吃不好吃,太主觀了。我媽還覺得香菜是人間美味呢,我爸看見香菜就直反胃呢。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所以我一直就覺得米其林星級餐廳的參考性不高。答:中國菜菜系多,而且各個菜系都有牛B之處。食材之豐富,烹飪手法之極致,這些都是中國人足以自信的飲食文化。但請不因此而自大。
至於非要比個高低,那麼假設中國菜能勝全球飲食,那中國眾多菜系之中哪方菜系才算第一?再假設得出結論以粵菜為首,那麼粵菜中還要有如廣州菜,潮汕菜,客家菜,海南菜等分支,那是不是又要為誰才是粵菜的代表爭個頭破血流?
不同的食物,你可以說口味對不上,覺得不好吃。但不可以單憑自己不喜歡吃就覺得別人的烹飪技術不如自己的家鄉。每個地方的飲食成因都跟人文,氣候,地理資源有關,就算中國菜系本身都很難作對比。廣東近海,海產資源豐富,但總不能說海產不豐富的地方,烹飪就不如廣東吧?
我熱愛廣州的白切雞,燒鴨,生炒骨,也很喜歡跟來自西北的朋友討論本地哪家西北館子正宗好吃,或者約上西北的朋友,一起吃頓潮汕火鍋或者東北餃子。也會因為念念不忘某家巴西烤肉和西餐館子的海鮮飯而不時光顧一回。食物給我帶來的快樂都是相同的,其實飲食作為最直觀最簡單能給人帶來快樂的產物,現在非得爭個高低弄得這麼讓人不悅,把本身「好吃」和"吃了讓人快樂「的意義本末倒置了,真不嫌噁心?而且某些喜歡說國外烹飪不如中國,但對國外飲食了解光靠洋快餐和野段子的人,別說是出國吃不同的料理,國內這麼多省份的地方本土飲食都認真吃過幾個?且不說人家國外沒全球連鎖,比中國洋快餐三巨頭做得好吃的本土特色快餐還比比皆是。
說到底,是喜歡中國菜才覺得中國菜牛B,還是因為中國菜牛B才喜歡中國菜?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一牽扯到和地域有關的文化,就要對比。一對比就容易上升到優越感,像語言到現在的飲食。就好像自己作為一個廣州土著就對某種廣府文化的沙文主義很不以為然。喜歡粵文化的原因只是出於我自己對家鄉的熱愛,與高低無關,何須所謂「一票之差成國語」的段子來支撐?喜歡就是因為喜歡,為何不純粹些?非要貶低別人才能抬高自己?非要抬高自己才能熱愛自己?而且相信《舌尖》系列也沒傳達過「別國的菜都不如我們好所以我們才是最好」的邏輯吧?
最後,中國菜很牛B,但外國的菜,也很好吃。所以,好好吃,快樂地吃,別討論那些噁心倒胃口的話題。
什麼時候,喜歡自己的文化不再是因為狹隘主義,讚揚自己的文化不再是發自沙文主義,我們才算真正強大起來。
剛來美國讀書的時候,印度同學嘗了我的西紅柿炒雞蛋,驚呼「中國菜太好吃了」,對,這道「硬菜」美國的中餐館通常不提供,哈哈。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人發燒要用冰塊,甚至泡在冰水裡,中國人卻要捂被子呢?
※國內外的獨立攝影師在工作方式上有什麼不同之處及相通處?
※邀請國外朋友來中國公司參觀,在寫email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為什麼東方和西方都有龍的傳說?和恐龍有關係嗎?
※中世紀歐洲歷史中如William the Conqueror、Edward the Confessor中名字後面"the XXX"綽號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