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染布的方式有哪些,都需要準備什麼工具?

具體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哪些?(如扎染、縫染、蠟染等…)


草木染我自己有試過,複雜也溫暖呢。
下面這個是轉的:
草木染的基本方法

傳統的草木染技藝,是古代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的,它包括了從植物的採集、植物染液的提取、制液到染色加工等一系列工藝,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其染色方法大致可分為媒染法、復染法、套染法、氧化還原法等幾種。

媒 染 法

(1)什麼叫媒染
媒染是利用載體對纖維沒有親和力的某些染料色素,使其染料染於纖維上,這種載體稱為媒染。
草木染工藝中,許多從植物里提取的色素,對纖維親和力不是很強,這種植物染料在纖維上得色不高,色牢度較差,要提高色素與纖維較好地結合必須通過一些礬類物質的介入,這種媒介物稱為媒染劑。通過這些媒染劑的媒染,使纖維上色量增加,同時也提高了染色的固色作用。
(2)先染後媒
先用植物染料直接染制纖維,然後用媒染劑媒染髮色,這一過程稱為先染後媒。染色與媒染操作時,是分別在染色缸和媒染缸中進行。先染後媒這種方法能保持染液不被污染能持續復染,由於染缸中沒有其他雜質,再添加新鮮染液可反覆續染,達到節約成本,提高染液的重複利用率。
(3)先媒後染
其程序,先將纖維在媒染劑中浸泡,再將媒染過的纖維放入植物染料中染色,這種方法稱為先媒後染。這與先染後媒染在操作程序上不同,體現在先媒,還是後媒。程序的變化使其產生的染色效果也有所不同。纖維先媒比後媒上色要飽和些。可是,由於先媒的纖維上會含有餘量的媒染劑成分被帶進染液中,原液會造成提前媒染而沉澱,因此損失了原液的純度,必將影響植物染料原液染色效果。採用先媒染還是後媒染?要取決於人們對纖維上色的要求和視草木染料色素本身特性而定。
古代染工在豐富的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出符合實際需要的染色工藝程序,來決定先媒後染或者先染後媒。

復 染 法
在周代,草木染大量應用,染色的程序及染色的顏色名稱,都有明確要求並建立了必要的規章,規範了當時染色行業嚴格的技術管理。植物染料本身與植物纖維親和力低,染一次只有少量色素吸附在纖維上,要染深色,必須反覆多次浸染,色素才可能較多地吸附與聚結,達到深度的要求。
古代染工為了每染一次便於掌握染色深度,規定每染一次色就有一個色名的習俗,以此確定染色標準。這種同一色系反覆染色達到深色的方法稱為復染法。

套 染 法
現在的印染工廠染色是根據樣卡(色卡)要求,通過染料不同量的比例拼色。配製成染液,將面料進缸一次性染色。而在古代,纖維上的各種色彩---間色,是採用多次在不同的植物染液里套染來完成的。套染工藝是先染一色後,再套染另一色,產生第三色的效果。

氧 化 還 原 法
草木染大都是染色後經媒染處理,使其色素沉澱附著並固結於纖維上。唯獨靛藍染色與其他植物染料染法不同。藍靛染色採用的是氧化還原法。藍染後,纖維出缸時呈黃綠色,一經空氣氧化,纖維立即轉變成藍色。藍草染藍在古代商周時期,應用相當普遍。
準備好要染的布料,以質地較稀疏的真絲料效果最好,棉,麻,羊毛織物也可。準備一鍋開水,加入有關的芳香植物泡出顏色,投入織物,用竹筷輕輕攪動,同時加入約為織物重量1%的媒染劑(一般用明礬),微火加熱10分鐘左右,取出織物,冷卻,用清水漂洗乾淨,晾乾即成。如果想在布料上染出暈染花紋效果,可在染前用繩在布上作些結紮,染後解開即成(注意必須在織物干後再解開)。如果所做的結紮分步解開,或解開一些結再另外繫上一些結,每一步都用不同顏色著染(注意先深後淡),那麼同一塊布料就會顯示幾種不同的顏色。

不同的芳香植物可以染成不同的顏色:
紅花,番紅花 ,梔子(果實)------深黃色
西洋甘菊,金盞菊,艾蒿-----淡黃色
薄荷,香蜂花-----茶色
薰衣草-----藍紫色
玫瑰茄-----粉色
飛燕草-----淡蘭色

最後染成的顏色還會隨著芳香植物的採集時間,用量,植物的質地等因素而稍有變異。在布料作成各種成品後,還可以在上面壓染一些花紋,方法如下:選擇一些形狀美麗,葉脈清晰的芳香植物葉子,在葉背塗上丙烯畫顏料,然後壓染在織物上干後即行。
用茶染色,大約是最容易在家裡嘗試的草木染了。

我第一次知道有茶染這回事,是看到別人說用普洱茶染。好奇之下,自己也嘗試了一把。那次嘗試,什麼知識準備也沒有,簡直是胡來,染出的布色並不好看,也不均勻,但後來卻意外很喜歡這種顏色。看著眼順,摸著心裡舒坦,所以染的幾塊小布很快用完了。於是計劃再試一回茶染,普洱茶有些捨不得,就想到了立頓的袋泡紅茶。喝過立頓袋泡茶的都知道,那茶包在熱水中不消一分鐘,就能浸出紅黑的顏色,浸久了,簡直苦澀難咽。這樣的茶,不適合喝,染色或許更能物盡其用。這回已經頗有經驗,白布只選表面毛毛的竹節棉,先用澱粉水浸泡處理,據說如此容易上色。 又找粗毛線緊緊扎了幾處,嘗試扎染效果。還準備了鹽水,用來定色。取茶包五六個,煮十分鐘,便得了一鍋黑紅黑紅的茶湯(竟比普洱的顏色還深幾分, 不過絕沒有普洱茶那樣好聞的味道),放進待染棉布,煮染十分鐘,取出洗凈,入鹽水泡十分鐘,再入湯煮染。如此循環兩次,已經得到了很深的紅茶色。因上回還注意到空氣和光會令呈色不均勻,這次晾乾時特意不讓它直接接觸空氣,幾塊布疊在一起晾,上面另蓋一塊沾濕的布。想起小時候穿的白球鞋,每回洗完,如果在陽光下直曬,也會出現黃黃的色痕。那時奶奶就拿一塊濕布包住鞋子,外面還要裹上草木灰,曬出來的球鞋格外雪白。雖然不知究竟,但猜想必是同樣的原因。
藍色染料——藍草;

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

黃色染料——槐花、薑黃、梔子、黃檗;

紫色染料——紫草、紫蘇;

棕褐染料——薯莨;

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
1.將欲染色的白棉布,下水煮10分鐘,再隨意的揉成一團。

2.再利用粗棉線,由內而外、從緊到松捆繞起來。

3.染液按一定比例加水(視深淺而定)加溫到30度左右下布團。

4.逐步加溫到60度保溫染色。15分鐘後加3%天然固色劑(無固色劑可加食鹽)染色30分鐘。

5.布團取出清水洗(不要打開布團),解開布團,再次清水洗。

6.晾乾。在快乾時用熨斗熨平。


暫時試過的就是化工顏料染和草木染。
化工原料染,是用的現成的色粉,沒種顏色的取材都不是太清楚,所以,從健康的角度來看,不建議直接接觸皮膚。
草木染可以用黃梔子還有靛藍等材料。原料在某些淘寶店裡面有賣的,可以去搜一搜。
具體的操作步驟大致如下:
1.取料:按照一定比例,取好原料,然後熬制染汁。
2.煮布:一般用來草木染的布料也是天然的,棉麻一類。把布料和染汁一起煮上一段時間就可以了~過程中需要注意,存在操作不當染色不均的問題。
3.固色:為了顏色可以持久,在最後一步需要用固色劑一類的東西。家庭常用的環抱材料也就是:鹽。熱鹽水浸泡再漂洗,之後掉色之類的問題不是很多,如果是純天然的植物染料和布料的話。

扎染的話,在湖南地區蠟染或者扎染的方式聽上一輩說就是將不染的地方紮緊,然後再過染料,一般的原材料也是靛藍。
產這種染料的原材料蓼藍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有廣泛種植的~
嗯,知道的大概這麼多,具體細節如果沒有講清楚可以再仔細問我喲~
希望能幫到你。


我來說一個懶人染色的經驗,本人正在學習日本細工,看老師用冷染色劑染過布料,用的是日本飯田的染料,當然飯田的比較貴,它擠出來是有些果凍狀透透的顏料,然後用清水化開,攪拌均勻,拿毛筆備用。將準備要染色的布料浸濕,在你想要染色的地方用毛筆蘸顏料戳,這樣漸變的效果會好一點。或者不浸濕布料,直接上毛筆,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在布料上進行繪製特別的圖案,晾乾後就不會掉色啦~
日本的細工染料:


不涉及染色原料(化學染色or草木染)時,染色需要的准么的工具。。。

1.火源和鍋(容器)。除了某些冷染的活性染料以及傳統的藍靛染色以外,大部份染色都需要加熱煮染,所以,鍋和火灶是必備的。

2. 染色時的翻煮工具,最簡單的就是筷子了,需要在染色時夾持或翻攪。

3. 如果做扎染的話,需要有繩子、木棒等綁紮工具,需要看你要做什麼扎染了。簡單的扎染只需要繩子綁紮就可以。

縫扎時,需要有和縫扎用線相應的針、粉筆或水溶性筆(用來繪 草圖)。

蠟染時,需要有蠟(石蠟和蜂蠟的混合物)、加熱融化蠟液的火源、繪蠟的蠟筆,這些是必須的。

4. 過程。。基本上凌同學所說的過程就是這樣了

5. 注意事項。。以工具來說,最好再備一雙塑膠手套,翻煮漂洗時最好戴著手套,否則手會被染得一塌糊塗。


推薦閱讀:

TAG:手工藝 | 手工製品 | 手工 | 手工D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