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日本的角度解讀侵華歷史?
題主並非想美化那段歷史,只是如何給日本配上主角光環,又會是怎樣一種描述呢?
ps:最好從政府、人民、知識分子、支持方、反對方等多角度解讀下
瀉藥。
甲申皇明為夷狄所戕,漢唐衣冠存於扶桑,暴政橫行,華夏遺民殘喘近三百餘年,韃虜退位後,軍閥虎爭,心無黎民,士庶塗炭,西奴侮辱大成至聖先師,斯文掃地,禽獸登堂。常凱申本我帝國軍校棄徒,因贓假位,竊據朝綱,朕實痛恨!現發我將士西向中夏,揮命東土,解民倒懸,復漢唐之舊邦,正華夏之禮儀,如律令!
昭和十二年七月七日。
十分鐘胡寫的,文字不工,就這樣吧。
從我在日本學的歷史來看他們其實自己當時並沒有想到真的能把中國這麼強大的國家打下來,打贏了甲午戰爭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以及非常自豪。(這和國內宣揚的(也可能只是我被科普的)當時力量懸殊敵強我弱各種英勇就義慷慨赴死的感覺很不一樣...........)
----詳細答案等我回來補---
保全天佑踐萬世一系之帝祚大日本帝國皇帝示汝忠實勇武之有眾:朕茲對清國宣戰,百僚有司,宜體朕意,海陸對清交戰,努力以達國家之目的。苟不違反國際公法,即宜各本權能,盡一切之手段,必期萬無遺漏。惟朕即位以來,於茲二十有餘年,求文明之化於平和之治。知交鄰失和之不可,努力使各有司常篤友邦之誼。幸列國之交際,逐年益加親善。詎料清國之於朝鮮事件,對我出於殊違鄰交有失信義之舉。朝鮮乃帝國首先啟發使就與列國為伍之獨立國,而清國每稱朝鮮為屬邦,干涉其內政。於其內亂,借口於拯救屬邦,而出兵於朝鮮。朕依明治十五年條約,出兵備變,更使朝鮮永免禍亂,得保將來治安,欲以維持東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國,以協同從事,清國反設辭拒絕。帝國於是勸朝鮮以厘革其秕政,內堅治安之基,外全獨立國之權義。朝鮮雖已允諾,清國始終暗中百計妨礙,種種託辭,緩其時機,以整飭其水陸之後備,一旦告成,即欲以武力達其慾望。更派大兵於韓土,要擊我艦於韓海,狂妄已極。清國之計,惟在使朝鮮治安之基無所歸。查朝鮮因帝國率先使之與諸獨立國為伍而獲得之地位,與為此表示之條約,均置諸不顧,以損害帝國之勸利利益,使東洋平和永無保障。就其所為而熟揣之,其計謀所在,實可謂自始即犧牲平和以遂其非望。事既至此,朕雖始終與平和相始終,以宣揚帝國之光榮於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戰,賴汝有眾之忠實勇武,而期速克平和於永遠,以全帝國之光榮。
直接去看這本書
日本帝國衰亡史 (豆瓣)
美國人用日本政府的內部資料寫的。為什麼我一定要站在日本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
大東亞共榮圈,為大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提出的類似邦聯制的戰略構想與政治號召。
1938年11月3日,大日本帝國總理大臣近衛文麿發表「第二次近衛聲明」,號召建立「大東亞新秩序」,欲樹立「日滿中三國相互提攜,建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互助連環的關係」,以大日本帝國、東亞及東南亞「共存共榮的新秩序」為目標。
1940年8月,近衛文麿首度明白指出「大東亞共榮圈」的名稱,及指明大日本帝國(含扶植政權、滿洲國與殖民地台灣、朝鮮)、中華民國、法屬中南半島、荷屬東印度、英屬印度、英屬馬來亞(包括新加坡)、英屬香港、英屬婆羅洲地區(包括砂撈越與汶萊)及新幾內亞、澳洲、紐西蘭等大洋洲地區與蘇聯西伯利亞東部為大東亞之範圍。大東亞共榮圈中,日本本國與滿洲國、中國(汪精衛政權)為經濟共同體。東南亞作為資源供給地區。南太平洋為國防圈。
除了保護日本僑民外,持大東亞戰爭肯定者也認為,日本軍隊「進出」中國,同樣也幫助了飽受軍閥割據與國共內戰之苦的中國民眾擺脫了戰亂,不僅逐漸恢復了自五四運動後遭到拋棄的中國傳統文化,而且還過上了穩定與富足的生活。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在於由日本所扶持的汪精衛政權,成功的在日本軍隊協助下由1941年從歐美國家手中收回了租界,這不僅讓孫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大亞洲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的實踐,同時也逼迫美英國家必須透過與重慶方面簽署平等新約的方式來穩住蔣中正的國民政府留在抗日陣營中,因此中國能夠擺脫帝國主義列強壓迫的一個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得到了日本方面的協助。
日本右翼認為大東亞戰爭為「被迫應戰」的,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要將亞洲從歐美列強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的必要作為,也是亞洲復興,亞洲對抗歐美,黃種人對抗白種人的必要策略。
另:中共親日時期
1960至80年代之間,中蘇交惡,中國開始親向日本,強調中日世代友好、一衣帶水,應共同對抗美國,並以此教育青年們。 1960年毛對日本文學代表團談話時提到:「不能單看這壞的一面,另一面日本幫了我們中國的大忙。假如日本不佔領大半個中國,中國人民不會覺醒起來。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感謝日本皇軍。」「現在誰在教育你們日本人民?是美帝國主義做你們的反面教員,同時它也做我們的反面教員。」我們中日兩大民族有合作的可能性,也有此必要,因為都受美帝國主義壓迫,有共同立場。」
1961年毛曾對日本社會黨顧問黑田壽男說:「……日本軍閥過去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因此中國人民接受了教育。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既不能覺悟,也不會團結起來,這樣一來我們現在還在山裡,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正是因為日本皇軍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已沒有其它出路了,所以才覺悟起來開始武裝鬥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為以後的解放戰爭創造了勝利的條件。日本壟斷資本和軍閥給我們做了件『好事』,如果需要感謝的話,我倒想感謝日本軍閥。」在談話中,毛還表示了「要區別對待與人民的關係和與政府的關係」、「日本的壟斷資本政府和軍國主義分子應該負責任,日本人民不應該負責任」等意思(所謂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蘋果日報》2005年李怡專欄稱: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北京時,周總理說道:「(戰爭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但有一點也許應該感謝日本,如果沒有八年抗日戰爭,也就不會有中共的今天。」在1977年,鄧訪問日本時表示:「如果不是日本入侵中國,中共也沒有今天。」
註:影響較大的相關影視作品見<海角七號>。
這個不難做到吧……當時日軍的日記、家書、報告,軍部的文件不是都很好找到么?
別的不說,《東史郎日記》總是大名鼎鼎的吧。曾根一夫有一本對南京大屠殺的回憶錄,非常震撼,不過暫時沒有中文版,聽說是版權沒有談妥?總之很遺憾。
其他的,小津安二郎的零星回憶很棒。日本有一個組織叫」中歸聯「,全名是中國歸還者聯盟會,成員都是當時從中國戰場活著回國的老兵,出了幾本回憶集子。這個應該是有部分被翻譯成中文的,前幾年有看過。
官方的軍部文件其實在大陸的研究里都有很多徵引,日文好的話可以按照參考文獻慢慢去找。
如果嫌麻煩的話,旅日作家薩蘇的一系列書中整理了不少這種日方的材料,可以翻翻。推薦閱讀:
※東京租房有哪些注意事項?
※為什麼東京不屬於alpha++級城市?
※日本芝麻海鰻條,產地是哪兒,會不會受福島核事故影響,有放射性污染?
※日本人口仍在向城市圈聚集,這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