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莢手機版改版後為何與 Google Play 4.0 如此相似?

Google Play 新版用了更明快的配色和卡片風格。

再看看同期的豌豆莢新版本~

頂部 tab、卡片設計基本上和 Play 是一樣的,這算是「抄襲」么?(雖然說豌豆莢這輩子上 Play 無望了,那這麼做的意義何在呢?)


在 2013 年 4 月,Google Play 推出了全新設計的 4.0 版本;在此之前,豌豆莢也推出了全新首頁設計的手機客戶端。瞬間變得小清新的 Google Play 遇上豌豆莢,好多人第一眼會傻傻分不清楚。

豌豆莢 (左) 和 Google Play (右) 新版主要的相似點:
* Holo Light 界面風格
* 淡綠色/灰色的配色
* 卡片式的應用排列

一個產品的新設計上線,從需求到設計,再到實施,測試打磨,呈現給用戶們一個最終的產品,這個周期不是以天計算的。而兩者算上各種 beta 版的發布時間其實相差無幾,只能說兩者設計"殊途同歸"。

熟悉豌豆莢的朋友都知道,淡綠色和灰色一直就是豌豆莢的品牌色彩。而從 2012 年發布手機版 3.0 客戶端開始,豌豆莢就採用符合 Android 4.0 設計規範的 Holo Light 風格。Android 4.0 系統的設計水準相比之前 2.x 有了很大的提升,足以滿足挑剔用戶對設計的要求,因此豌豆莢決定不發展自己的設計風格,直接採用原生規範做設計。這樣的好處是,用戶只要熟悉了這個系統,打開豌豆莢不需要研究界面和交互就可以很快上手使用。而此時 Google Play 還是一個不完整的 Holo Dark 的風格,很少有人把這兩者相提並論。

( 豌豆莢3.0 )

(Google Play 3.x, 圖片來自互聯網)

豌豆莢 3.0 推出之後,收到了很積極的評價。但也有一些關於首頁展示的應用沒有讓人探索的興趣之類的抱怨。於是在 2013 年初,我們對首頁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主要的目標是:

  1. 提高應用的總體質量
  2. 主動增加單個應用的信息量

為了保證應用信息量增加的情況下界面不顯得雜亂,又能清晰地體現應用之間的分割,我們做了很多備選的設計,綜合考慮在手機上的展示效果(比如太小的卡片會太有壓迫感),還有信息量(比如更大的卡片肯定會減少一屏顯示應用的數目),最終選擇的是比較簡單緊湊的一版卡片設計。

而 Google Play 顯然是從 Google Now 等應用沿用了卡片的風格。
(Google Now 為代表的 Google 設計風格)

所以這些元素的碰撞,加之 Google Play 應用頻道的品牌色也是淡綠色,造成了兩者在視覺的第一印象上很接近。但是,在功能和細節上豌豆莢和 Google Play 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1. 豌豆莢的主頁展示了更多有人味的推薦理由,充分利用了卡片這個形式的優點。而 Google Play 只有 Editors" Choices 裡面的卡片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其他地方只是單純把列表換了一個樣式。

2. Google Play 雖然對應用的安全和隱私等方面花了很大力氣,相比豌豆莢的標準還是要寬鬆,無論是對私自彈出通知欄廣告的應用,還是對調用隱私許可權的應用,都未給用戶足夠的提示。相比之下,豌豆莢在這方面做了更多的提示。

3. 不過 Google Play 也有很多先進的特性,如:可以選擇對指定應用自動安裝更新;可以對應用卡片進行安裝之外更豐富的操作,類似選擇收藏應用以備後續操作,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研究的地方。

當然,我們相信今後 Android 本身會引入更多更人性化的設計,Google Play 也會在內容分發,包括應用領域做出越來越多的創新 。豌豆莢也會充分發揮 Android 平台的特性,做出更優質的設計 :)


產品做到最後,都會如此哦!例如: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 肯德基和麥當勞!


自從win8推出後,感覺更新後的好多軟體都趨向win8風。
Google play,電腦管家PC版,安卓版,


其實我覺得新界面其實真的很不錯,很清新。其實往play方面靠,最起碼已經得到用戶認可,還是可行的,其實除了界面,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借鑒。


推薦閱讀:

Amazon 的 Appstore 收益能力好過 Google Play 的原因是什麼?

TAG:豌豆莢 | Android應用商店 | 用戶界面設計 | Google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