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家"?


最近讀了日本建築師中村好文的一本書,名字叫《住宅讀本》,從一個建築師的角度解釋了什麼是家,以下是我讀這本書的筆記,也間接作為給您的答案。

《住宅讀本》的作者中村好文是日本著名的「住宅設計師」,他的主攻住宅設計,也有著日本設計師的專註於細節設計的特色。所以,從他的角度來看待住宅,或許會有一種更加細緻的,我們曾經忽視的感覺。

那麼首先一個問題,什麼是住宅?

在中村好文的這本書里,住宅被解釋成了家,那麼住宅便不僅僅是房子那麼簡單了。家是有靈魂的,家是有生命的。房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住宅」,只是家的一部分,而已。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家?

家,我們單從漢字的造字上講,「家」上面是「宀」頭,下面是一個「豕」字,表示是一個有遮風避雨的屋子裡養豬的地方。這裡面的「豕」字,即是指豬的意思。在遠古時期的生產力比較低下,人們多在屋子裡圈養幾頭豬,用以維持生活所需備,所以在屋子裡養有幾頭豬就成了「家」字的標誌。家就是豬窩,抑或是豬圈?

對於不同人來講,家的概念是不同的,詩人有詩人心中的家,遊子有遊子心中的家,成人有成人心中的家,孩子有孩子心中的家。那麼我們跳出每個人的不同觀念,從客觀上講,家到底是什麼。

家是建築師所設計的「住宅」所營造出來的感覺。家是抽象的,住宅是具象的。那麼問題又回來了,這個「住宅」又是什麼?或者,設計師是如何營造這個「住宅」的?

營造一個讓人有家的感覺的住宅,我們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下面一一列舉。

風景。

住宅需要有一個環境,這個環境不管是叢林也好,草地也好,亦或是高樓大廈也罷——一個環境能夠讓住宅更有存在感。如同下面這兩張圖片:

處在不同環境中的兩個住宅(誰能說第二個不是住宅呢?),或許第二個你不喜歡住,但是它或許就是某個孩子的美好童年。而身為建築師,我們不可能為業主提供第二種方案的,因為人類的祖先是源自森林的,所以,人在內心深處有一種森林的情節,那麼家的周邊有棵樹,有點花草,亦或是有幾聲鳥叫,都是居家人所嚮往的美好的居家環境。這個環境承載著童年甚至直到老年的美好回憶。

那麼,我在這裡是否可以給抽象的「家」第一個定義——有回憶的地方就是家。

套房。

一個門加一個有蓋的鋼筋混凝土盒子的生硬組合不是不能稱得上「住宅」,從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上講,或者從你我內心中講,當我提到「住宅」的時候,你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畫面是什麼?

高樓大廈?單元樓?聯排?獨棟?——我不知道。但是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裡面的是這樣一個畫面

一個樹屋,我很小的時候就想,為什麼我們不把房子建在樹上?我不需要一個太大的空間,只要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好。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有名的住宅並不是很大的建築,它有可能沒有辦法融合車庫,書房等附屬空間,但是,他卻足夠溫馨。一個小小的空間,足夠你自己,或者你跟你的愛人生活、交流,這是專屬於你自己的空間,你的心被它滿滿地承載。就像一句歌詞「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那麼,在這裡,我可以給「家」第二個定義——家是一個心靈空間。

居心地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你跟兄弟姐妹們捉迷藏(亦或是其他的遊戲),於是你躲在某個小空間里,那是屬於你的小空間,你確定沒有人能夠打擾你,甚至,你確定沒有人能夠找到你,在這裡,你拿出自己心愛的玩具或者通話書,在溫暖的陽光下(亦或沒有陽光,只是有一種不用與任何人交流的閑暇與愜意),獨自享受一整個下午的時光,任你的兄弟姐妹們在外面苦苦尋找你的蹤影。

這個小空間是你心靈最放鬆的場所,《住宅讀本》中把它叫做「居心地」,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一段這樣美好的經歷(至少居住在農村的孩子),那麼長大後,我們是否也懷念一個這樣的空間?既然懷念,那為何不在家中保留有這樣的一個空間呢?

那麼,我在這裡是否可以給抽象的「家」第三個定義——家是一個讓你最放鬆的地方。

火。

關掉房間的燈,面向壁爐(我們的生活習慣與西方不同,但是,農村的孩子,你是否記得你小時候燒火時面對爐灶的那種感覺?溫暖、明亮、舒適,旁邊就是你勞作的母親,你可以無憂無慮地去感受柴火的爆裂聲,平靜而美好。),靜靜地看著燃燒的火焰,無疑你將會感受到人類的祖先所感受到的那種篤定感,以及內心深處滲透出來的極大地安全感。

當你在享受著現代生活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當你開著暖氣空調享受無明火的溫暖的同時,你的心專註在哪裡?如果我沒有猜錯,大多數人的心是漫無目的地遊盪在計算機的世界裡,與一個有一個虛無縹緲的人或者物對話……

我們居住的家裡或許應該有一點明火的。你可以關掉燈,與你的愛人享受一頓燭光晚餐,或者面對壁爐,一家人圍在一起,溫馨地聊天,讀書,或者聽著父親講的永遠也講不完的通話故事——當你把最後一根柴火放進壁爐的時候,就是一家人要睡覺的時候——原始,自然,溫馨,浪漫。

那麼,我在這裡是否可以給抽象的「家」第四個定義——有安全感的地方就是家。

遊戲心。

在家的某處,重點地弄些有趣的設計及設備,正如談話細節中的幽默,滋潤每日的生活,讓生活在那裡的人更愉快,同時也讓他們的心情沉穩安靜。以極富創意的設計來改變生活的細節,就像日本的一套電視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中所出現的種種創意,生活是充滿創意的,用一顆無拘無束的充滿創意的心來改變住宅,讓住宅處處體現人的創意與智慧,那種自豪與快樂是什麼也無法比擬的。

那麼,我在這裡是否可以給抽象的「家」第五個定義——有自豪感的地方就是家。

廚房和餐廳。

飯菜準備好了,圍著餐桌,熱熱鬧鬧地邊談話邊吃飯,這是我所嚮往的。用餐時間如果在黃昏之後,那麼酒精飲料是不可欠缺的夥伴,有了它,不知不覺地,漫無目的地聊起天來,同事愉快的程度更加深一層。

家,是人們享受美食的地方,在餐桌上,我們享受美食,享受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我們才會忘卻煩惱,拋開一切瑣碎,與家人和睦快樂。

原書中,作者還講到了孩子、觸感、壁龕、傢具、持續住下去、光。說實話,我個人認為原書的結構很亂,或者沒有結構,作者想到哪裡就講到哪裡。但是,事實上,家,不就是這麼隨心所欲的地方嗎?

家是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空間,我們不需要按照某種規矩去做事情,思想自然也會隨心所欲。而建築師要做的,就是為個人的這種隨心所欲的需求提供空間。建議你閑暇的時候可以瀏覽一下這本書,它不是一部方法論,卻是一部關於家的情感論。


家是老爸做的回鍋肉,是老媽無休止的嘮叨


以前我不懂什麼是家。可能一直生活在家裡。往往感受不到。
今年爸爸生了重病。我突然感覺要失去這個家了。
家可能就是一家人都在吧。
真希望永遠不會分開。


有住的地方,有家人就有家


家是思念。


家是媽媽的一通電話,家是爸爸做好的早餐,家是可以撒嬌的地方,也是學會責任和長大的起點。


家的感念太大了,


推薦閱讀:

什麼是家,怎樣才算是家?
我是女孩子14歲,我親哥經常吻我的嘴正常嗎?
討厭家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長時間住在別人家,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主人家又會怎樣想?
為什麼好孩子標準是聽話,而不是追求自己的夢想?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