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一篇學術論文的寫作?


建議看看下面這篇論文,講解的非常清楚。Elena D. Kallestinova. How to write your first research paper.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1, 84: 181-190.
這是一篇非常經典的關於論文寫作和修改的文章,每次寫文章之前我都要重讀一遍。至於你提出的問題,作者當然也回答了。主要是說要划出固定的時間用於寫作,比如每天早上七點就來到實驗室,然後寫作兩個小時再開始做實驗。這裡需要注意,作者的母語是英語,所以沒有關注語言問題,也沒有關注其他答案中所說的收集信息的問題。作者可能沒有考慮過這些,這是我們這些初學者及知識積累不夠的人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你覺得還不夠,那就看這個網頁:San Francisco Edit。這是一個國外的學術論文寫作編輯團隊寫的一些經驗,參考一下吧。另外,我最近還發現了這樣一個網站How to Write A Paper in Scientific Journal Style and Format: Table of Contents,這簡直就是文章新手的福利。
下面給出一些關於科技論文寫作的資料,時間倉促,只給標題,自己谷歌吧!
1.
Getting Your Writing Published.
2.
The Most Common Habits from more than 200 English Papers written by Graduate Chinese Engineering Students.
最近在學習Angelika H. Hofmann的《Scientific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papers, proposals, and presentations》,感覺這本書不錯(耶魯大學的科技論文寫作教材),所以做一些筆記供大家參考。

序(Tahia Thadddeus Reynaga, Ph.D.)
在給作者的寫作建議中,下面這個是頻率最高的:將你的所思所想寫出來。然而,它是基於這樣一個共識:清晰的表述依賴清晰的思維。那麼我們就有兩個核心問題需要考慮:如何清晰的思考以及如何將它們表述出來。簡單的說,這需要教育和練習。然而,僅僅靠教育和練習還不足以讓你獲得基金資助或者打動同行。如果你不能學會為讀者寫作(write for the reader)而僅僅停留在向讀者寫作(write to the reader),你就只能製造平庸的作品來減損自己的學術貢獻。
看過這本書的目錄你一定會愛不釋手。在你的整個學術生涯中,這本書應該成為你桌上的標準工具書。
第一部分 科技寫作原理 風格與組成
第二章 單詞 (關於如何選擇合適的詞語及辨別近義詞)
Writing principle 1: Write with the reader in mind. Writing principle 2: Use precise words.
Science is quantitative. A quantitative detail is much clearer than a qualitative term.
"With" is one of the vaguest and most ambiguous terms in English. Because "with" can mean so many things, it"s clearer to use a precise term whenever possible.

Writing principle 3: Use simple words.
Scientific writing has many technical terms. Therefore, to keep your writing from being too heavy, choose simple words for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Writing principle 4: Omit unnecessary words and phrases.
Avoid any verbosity and wordiness by omitting unnecessary words and phrases and jargon (一個科技或專業群體內部使用的行話,不同於普遍使用和接受的術語).比如20+就是一種jargon的表述,應該使用at least或者more than之類的代替.
Writing principle 5: Avoid too many abbreviations.
在一篇十頁的手稿中出現超過十次的術語可以用縮寫代替。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多次的詞語也可以用縮寫代替,但是要注意在一篇文章中這樣的縮寫詞不能超過四到五次。另外還要注意在一句話中不能使用過多的縮寫而導致這句話無法被理解。
一些來源於拉丁文的縮寫經常在科技領域被使用且必須使用斜體,但是一下這些由於使用頻率太高一般不斜體:
e.g. = exempli gratia-for example
et al. = et alia-and others
i.e. = id est-that is
Writing principle 6: Use correct nomenclature and terminology Special cases: Watch out for misused words. Special cases: Avoid sexism. 第三章 詞序(關於單詞在句子中位置的問題) Writing principle 7: Establish importance
You should know what"s important, what"s less important, what"s not important. In general, the end position in a sentence is more emphasized than the beginning position, and the main clause is more emphasized than the dependent clause.
Writing principle 8: Place old, familiar, and short inform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in the topic position Writing principle 9: Place new, complex, or long information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in the stress position
按照這兩條原則,基本的段落結構有兩種:即承上啟下式和中心分散式。前一種類似於下面這段話: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後一種就是所有的句子都已某個主語開始,所有新的內容全部放在句子的後半部分。當然,這兩種結構可以結合使用。
Writing principle 10: Get to the subject of the main sentence quickly, and make it short and specific. If possible, use central characters and topics as subjects.
快速進入主句的主語,不要在主句主語之前放過多介紹性語句或使用很長的主語。如果可能的話,主語最好是這句話或者這段話的中心議題。
Writing principle 11: Avoid interruptions between subject ans verb and between verb and object
不要破壞主語和謂語動詞之間的連貫性,也不要破壞謂語動詞和賓語之間的連貫性。
第四章 句子(關於語法) Writing principle 12: use the first person.
It was once fashionable to avoid using "I" or "w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because these terms were considered to be subjective, whereas the aim in science is to be objective. However, science is not purely objective. Wri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 or "we" is appropriate in a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 wherever judgment comes in. Although in most of the sections of a scientific document, the use of first person is preferred, this use is more controversial in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ction. Therefor , in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ction, use of third person is usually preferred. In certain fields, such as in ecology, however, many journals require the use of first person and active voice even in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ction.
Writing principle 13: use the active voice.
Use the active voice rather than the passive voice. If the passive voice is used excessively, writing becomes very dull and dense. However, don"t remove the passive voice completely. Use the passive voice when readers don"t need to know who performed the action.
Writing principle 14: use past tense for observations, completed actions, and specific conclusions. Writing principle 15: use the present tense for generalizations and statements of general validity.
The Abstra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as well as Results sections should employ past tense as they refer primarily to your own work. However, most of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previously established knowledge in present tense. The discussion relates your work to previously established knowledge. This section is the most difficult to write as it includes both past and present tense (Tense can be mixed in the same sentence or paragraph). Note that generally, remarks about the presentation of data should be in present tense, and descriptions of assumptions and theory should also be described in present tense in your paper.
Writing principle 16: write short sentences. Aim for one main idea in a sentence.
Short, simple sentences tend to emphasize the idea contained in them. The longer a sentence gets,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for the reader to identify what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Writing a short sentence that highlights the main topic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ction or paragraph.
What scientific authors should be aiming for is an average sentence length of about 20 to 22 words. This means that some sentences will be longer and some shorter, but the average number of words per sentence overall should be around 20 to 22.
Writing principle 17: Use active verbs.
Verbs are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 English sentence. With strong and active verbs, your writing enlivens and energizes. Avoid using weak verbs.
Abstract nouns derived from verbs and adjectives are called nominalizations. For better scientific style, avoid nominzlizaitons-use active verbs instead.
Writing principle 18:Avoid noun clusters
Noun clusters are nouns that are strung together to form one term. In English, nouns and adjectives can be used to modify other nouns. However, when nouns appear one right after the other, it can be difficult to tell how they relate to each other and what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cluster is. Avoid clusters of nouns, especially if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or three nouns in the cluster. These noun clusters are awkward and sometimes downright incomprehensible.
Note that not all sequences of nouns are noun clusters. Some noun pairs and clusters--such as "water bath", "cell wall", "egg receptor" and "sucrose density gradient"--are recognized as single words and accepted terms.
Writing principle 19:Use clear pronouns
It is essential that you use clear pronouns. Unclear pronoun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in scientific writing. If the pronouns that refers to a noun is unclear, the reader may have trouble understanding the sentence. Be sure that the pronouns you use refer clearly to a noun in the current or previous sentence. If there are too many possible nouns the pronoun can refer to, repeat the reference noun after the pronoun.
Writing principle 20:Use correct parallel form and arrange ideas in a list to read from shorter to longer
Lists and ideas that are joined by "and", "or" or "but" are of equal importance in a sentence and so are ideas that are being compared. These ideas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by writing them in parallel form. To write ideas in parallel form, the sam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are used. Thes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can be single words, prepositional phrased, infinitive phrases, or clauses. If parallel ideas are written in parallel form, the reader does not get distracted by the form but can concentrate on the idea.
Compare這個詞,每篇論文都會用到,比如在結果和討論中經常見到compared with 或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筆者的經驗是,用comparedwith,不用compared to。
在比較兩者時,compared with是最普遍的用法,也最安全,著重的是兩者的不同點,compared to則意在強調相同點。在論文中我們通常著重的是不同點,因此應該用compared with。
Writing principle 21:Avoid faulty comparisons
Aside from maintaining parallelism in your comparisons, you should avoid grammatical and logical problems when writing comparisons. These problems result in faulty comparison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roblems in scientific writing. Faulty comparisons can arise because of ambiguous comparisons and incomplete comparisons. Faulty comparisons may also be due to the ouveruse of "compared to." Use "than" not "compared to" for comparative terms such as "smaller", "higher", "lower", "fewer", "greater", "more" and so forth.
Writing principle 22:Avoid errors in spelling, punctuation and grammar 第五章 Special ESL grammar problems (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讀者需要注意的)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speakers not only have to formulate their research papers and talks in English, they also need to realize that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 living thing deeply influenced by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also in science.
Guideline: Use correct prepositions.
Prepositions are little Words that link nouns, pronouns and phrases to other Wordsworth in a sentence, indicating their temporal, spatial, or logical relationship to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Most verbs can be used with more than one preposition, but you should be sure to choose the preposition that reflects your intended meaning. If you are unsure which preposition to use, consult a dictionary. However, be careful: the meanings of corresponding prepositions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do not always coincide. Even native speakers are prone to incorrect use of prepositions.
A f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need special attention:
1. Compared takes the preposition to when it refers to unlike things. It takes with when two like things are examined.
2. Do not use different than when you should use different from.
3. Do not use following as a preposition.
4. The most commonly (mis)used prepositions in scientific writing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connection with, in contrast to, similar to, compared to/with, correlated with, analogous to
5. use,utilize 和 using
許多人喜歡用utilize 代替use 表示「用」的意思。但是這兩個詞有明確而不同的定義,不能混用。use是最普遍的用法,可以表示一切「用」,但多指用其本身的用途,比如use 血壓計量血壓。而utilize是用其本身沒有的用途,比如utilize 鑰匙開瓶蓋。因此,在科學論文中utilize幾乎沒有機會使用到,而用use始終正確。Using也經常被誤用:QoL was evaluated using Hamilton scale。此處語法上不正確,正確的用法是前面加個「by」: QoL wasevaluated by using Hamilton scale。
6. due to 和 because of
用due to代替because of在筆者編輯過的論文里也非常常見,但這是錯誤的。Due to的意思是caused by,做形容詞用,修飾的是名詞,而because of做介詞用。比如:He died from pneumonia due to (caused by) a severe infection 是正確的,due to a severe infection形容pneumonia。而 He was hospitalized due to a severe infection 是錯誤的,此處應該用because of。
7. before 和 prior to
越來越多的人用prior to表示「在之前」來代替before。而實際上,prior to只表示重要性,而非時間上的「在之前」,因此許多時候應該用before。但是prior to現在已變得非常普遍,有些編輯也把它當做正確用法了。
8. after 和following
雖然用following表示時間上緊接著發生很常見,但following是形容詞,不能代替after,所以這句話語法上是錯的:angiography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a MI.
Guideline: Use correct articles. Guideline: Use correct plural and singular verb forms.
兩個不可數名詞用and連接後為複數
Guideline: Use correct form of irregular verbs. Guideline: Do not omit endings of verbs.
ESL speakers who do not pronounce endings of words fully often omit endings of verbs in writing as well. Do not omit "-s", "-es", "-ed" or "-d" endings to use the third-person ending of a verb form or to express the past tense or past participle form of a verb.
Guideline: Follow a verb with the correct gerund or infinitive form. Guideline: Distinguish between adjective and adverb.
形容詞用於修飾名詞和代詞。通常被置於名詞和代詞的前面。形容詞也可置於連接動詞(linking verb)的後面修飾主語。(連接動詞用於表達狀態和感情,不表達動作)
副詞用於修飾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通常被置於句首和句尾。副詞也可置於動詞前面或後面,還可置於輔動詞和主動詞之間。
Guideline: Ensure that every sentence has a subject.


Chapter 8 參考文獻和剽竊

你的研究是建立在已有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這決定了你需要參考文獻。雖然在科技論文寫作中很少直接引用,但重新表述(paraphrase)非常普遍。引用是對他人貢獻的評判,也可以讓感興趣的讀者找到更多的閱讀材料。另外,編輯也可以從參考文獻的作者中找到合適的審稿人。
1. 選用直接相關的參考文獻並且將參考文獻的數目控制在20-40條(過多的參考文獻會使讀者不知所措);
2. 確保精確;
直接引用原文中的語句要使用引號且確保每一個單詞和標點都相同,重新表述要確保含義相同。確保文本中的每一條引用都出現在參考文獻列表中,確保參考文獻列表中的每一條引用在文本中都出現了。
3. 使用EndNote或者Reference Manager管理你的參考文獻;
4. 對照「Instructions to Authors」來設置參考文獻的格式;
參考文獻包含兩部分:text citations和reference list。text citations常見的格式有三種:「(author,year)」,「(number)」和「(number)」。
If you cite abstracts for meeting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or unpublished data in the text, you should give a publication status in parenthesis. Following are a few sample wordings for indicating publication status:
(manuscript in preparation)
(manuscript submitted)
(manuscript in press)
(data not shown)
(unpublished dat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5. 將text citations放在正確的位置
首先需要注意在摘要中不能有參考文獻。一般而言,text citations可以放在ideas的後面或者作者的後面,這取決於你強調的對象時science還是scientist。但是text citations不能出現在idea的中間或者一般無關短語(如in a recent study,has been reported)的後面。這並不是說參考文獻只能出現在句尾。當你的idea和其他人的idea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中時,恰當的放置text citations可以使二者區分開來。當一句話中引用多篇文獻時更不能將它們全部列在句尾。
6.引用他人工作時要保持禮貌,不要侮辱其他作者。
7. 不要剽竊
Plagiarism includes:
Quoting material without acknowledging the source. (This is the most obvious kind of plagiarism.)
Borrowing someone else"s ideas, concep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nd passingthem off as your own without acknowledging them-even if these ideas have been substantially reworded.
Summarizing and paraphrasing another"s work without acknowledging the source.
需要注意陳述一般性常識不需要引用。
8. 關於重新表述(句子或者段落會變短)
Paraphrasing means taking another person"s ideas and putting those ideas in your own words. This is the skill you will probably use most when incorporating sources into your writng. Although you use your own words to paraphrase, you must still cite the 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or idea.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distinguish between paraphrasing and plagiarizing. Changing a word or two in someone else"s sentence or chang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while using the original words is not paraphrasing but plagiarizing.
然而,在材料與方法這部分使用高度相似的辭彙或者句式不算做剽竊。所有不要絞盡腦汁在這裡浪費時間。


第九章 圖形與表格

1. 先決定以何種方式展示結果

圖形與表格雖然極具吸引力,但是它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準備。而且一篇文章中的圖形與表格並非越多越好。所以寫作者最好用最少的最具視覺效果的圖形與表格來講述「故事」。

2. 圖形與表格必須自成一體
換句話說,將文章中的任何一個圖形或表格單獨拿出來給讀者看,他們必須能夠看懂而不需要翻閱文本。
3.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圖形來展示結果:顯示趨勢、關係或者希望強調它們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表格來展示數據:顯示精確的數值信息或者已有數據不足以作一張令人滿意的圖形
4. 圖形包括:相機或顯微拍攝圖片(聚焦良好,對比清晰,標記相關結構)、手繪圖和示意圖(突出重點,忽略不相關結構)、圖表(包括線圖、散點圖、條形圖、餅圖、箱線圖等)。用線圖展示動態變化,用散點圖表示相關關係,用條形圖比較組間關係,用餅圖說明部分不整體的關係。
5. 對所有圖形:自變數在X軸,因變數在Y軸。X軸標籤居中首字母大寫,Y軸標籤自底向上首字母大寫。X軸和Y軸的刻度線向外突出。不要使用網格線。圖例的使用遵循以下順序:filled circles&>open circles&>filled and open triangles and squares...但是不要使用X、+、*或者0作為圖例。
6. 對表格:將熟悉的內容放在第一列,重要的內容放在第二列到最後一列。將自變數放在行標題中,將因變數放在列標題中。
7. 方程和等式是文本的一部分,所以也要使用標點符號。
8. 切記不要試圖用不正確的圖形與表格誤導讀者

第十章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Guideline 1: Interest your audience and provide context.

Introduction有兩個目的:一是吸引讀者閱讀全文;二是向沒有閱讀過相關文獻的讀者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Introduction部分通常會與摘要部分由重複,這是允許的。

Introduction Guideline 2: Follow a "funnel" structure.

Generally, readers expect the parts of the Introduction to be arranged in a standard structure: a "funnel", starting broadly wit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n narrowing to what is the question of the paper. Introductions for research papers should contain the following elements:

Background

Unknown/Problem

Question/Purpose of Study

Experimental Approach

Optional: Results/Conclusion/Significance

Although not an absolute necessity, the author of this book recommends including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s well as to state the overall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 to round up this section.

Introduction Guideline 3: Keep the Introduction short.

Ideally, an introduction of a typical journal article should be one to two double-spaced pages (about 250-600 words).

Check the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of your target journal to ensure that you are within the set word limits for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Guideline 4: Provide pertine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 but do not review the literature.

Note that you should not review the topic when you are writing a research paper. A summary pertinent to the research you are presenting in the paper should suffice.

Introduction Guideline 5: State the unknown or problem. The unknown is clearest if

you signal it by stating it directly, for example, "X is unknown" or "Y is unclear." You can also use other phrases to state the unknown outright: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or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Alternatively, you can imply rather than state the unknown by using a suggestion or a possibility ("Previous findings suggest that ...").

Introduction Guideline 6: State the central point (question/purpose) precisely.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a research paper is the research question or purpose of the work. THe question/purpose is the "central point" of your Introduction and of the paper as a whole. It therefor needs to be worded very carefully. If the central point is stated precisely, the reader immediately has an idea of what to expect in the paper. Furthermore, the reader can read the paper in a directed way

rather than blindly, and the experiments make more sense.

The research question/purpose of a research paper should name the

variables studied as well a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study. Note that the question/purpose is usually not 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 but as an infinitive phrase of as a sentence, using a present tense verb, as in the next examples:

a To determine if the triggered cellular processes affect the rRNA structure and folding dynamic in vivo, ...

b Here we asked

how rheumatic fever influences heart rate.

Introduction Guideline 7: State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briefly.

In general,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is short--usually one sentence, at most, two or three sentence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approach, you may briefly state your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though their inclusion is not a must, know that readers like to read about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of your work in the Introduction.

At last, consider stating why your findings are important. If you state the significance or implication at the very end of your Introduction, it not only rounds up this section nicely, but also provides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your work for the reader.

Introduction Guideline 8:

Ensure good cohesion and coherence.

To ensure good flow or continuity, that is, to ensure that the overall story is clear, you should use all the technique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presented in this book.

Introduction Guideline 9: Signal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Introduction.

Important writing principles for the Introduction
在Introdcution中可以使用混合時態,甚至是
在一個句子中。
報道背景信息用一般現在式。
報道已經完成的研究用一般過去式,但如果其結論仍然正確,陳述研究結論時用一般現在式。
陳述研究目的用一般現在式。
描述實驗方法用一般過去式。
下面是一個使用混合時態的例子:Herbert et al (9) found that peanut butter can be contaminated with Salmonella.

附贈幾篇科研相關技能學習的文獻供大家參考:

1. S. Keshav. June 26, 2012. How to read a paper.

2. How to read a research paper.

3. How to reply to referees" comments when submitting manuscripts for publication.

4. The top ten worst graphs.

5. Geoff Cumming et al. 2007. Error bars in experimental biology.

6. 研究基因功能的」四大絕招"。

7. Celia M. Elliott. Acknowledgments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Presentation.

8. Neidhard Paweletz. Walther Flemming: pioneer of mitosis research.

9. 如何研究-以博士論文為例(作者為金融相關專業博士)

10.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EST OF HBR 1998. What Makes a Leader?

11.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EST OF HBR 1999. Managing oneself.

12. Biology statistics made simple using Excel.

13. 學術會議高手速成之七種武器。


作者:葉貴君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168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論文對於碩士,尤其博士,是必須的一種技能,也是一道難關。所謂大道無形,小道可走。下面給出一些博士期間的寫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論文可以有三個境界:畢業、科研、貢獻。

現在只說第一個,為了畢業。

這裡的論文,可以指EI論文、SCI/E論文。

我把論文分成三個階段:讀、寫、改。

一、讀

即:讀哪些論文(對象),讀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目標),怎麼讀(方法)

1讀什麼論文

讀論文,需要讀經典的專業基礎論文、survey(概述)論文,及5-10篇左右讀新的高質量的專業論文。

好的論文怎麼找?首先找專業領域中好的會議、期刊;其次,經常訪問專業領域有名的實驗室、研究員的主頁,關注其發表的論文方向及內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開始動手寫論文了。

2讀論文的目的

讀論文的目的有兩個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專業領域的內容和發展情況;

二是在了解過程中,產生自己的idea,進入這個領域。

什麼是idea?怎麼樣產生?idea一般是在讀論文的過程中產生的,給出三種比較簡單產生idea的方法。

(1) 第一種彌補缺陷法。即去發現別人論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讀很多個論文時候,就會逐漸發現,每一篇論文都不是完美的,解決的都是某一方面的問題。很多論文,尤其是經典論,都有很多論文跟著去提高和改善原來論文的效率、方法什麼的。因此,你可以根據這個特點,去找你感興趣的論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應的彌補缺陷的解決方案;

(2)第二種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與論文不同的解決方案,你覺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產生了新的idea,不斷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為一篇比較好的論文;

(3) 第三種減少約束法。即減少論文中的assumption(假設),一般來說,所有的假設都是約束條件,去除約束條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過程。

這三種方法是比較簡單的、操作性比較強的方法,比較有針對性的產生idea,避免看論文中的茫然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產生idea過程中,不要想著憋大的idea,不要試圖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體系。在目前階段,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好高騖遠,往往會半途而廢。你有一點點的貢獻就好。沒有一篇論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須在其他人工作基礎上進行的。

3怎麼讀論文

(1)首先,最忌諱的是一篇論文反覆讀前面的幾段。要讀,盡量一次性讀完,不管理解多少,盡量一次讀完,你可以一篇論文多讀幾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覺得讀起來難,讀一讀,放一放,然後再從頭讀。好像燒開水,沒等開鍋呢,就涼涼了,然後再燒。

(2)第二,讀的時候帶著想法讀。讀論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內容是什麼,和以前的有沒有區別,有什麼不同,有沒有weakness。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就忘了這個事情。怎麼辦呢,就是每次看完,對這篇論文做個總結,總結一下論文的主要闡述的內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對比一下,這樣,就把論文吃透了。好的論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讀幾次。

(3) 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記下來,然後自己寫論文時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讀native的論文,非常必要。論文的文風怎麼樣,整個文章的版式,句子的書寫,辭彙的使用。論文讀多了,就很容易把專業辭彙積累下來,所以,尤其在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單詞記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非常推薦大家這樣去做。

二、寫

寫論文和讀論文過程類似,包括確定論文的性質,論文的目標(發表到哪裡),寫論文的方法。要了解論文的組成是什麼,每一部分應該怎麼寫,然後再進入寫論文的過程。

在具體寫作的時候,需要考慮下面的過程:

寫什麼性質的論文。如會議論文、期刊論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寫的是綜述(survey)、方法、理論等等。不同的論文的對象,載體,篇幅,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會議論文、短論文等對新的要求比較高,比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論文寫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論文等對新的要求之外,還要求完善、高質量,所以寫作時候要系統性和創新性並重。

寫論文的目的是什麼。第一,你想要發表的地方是什麼,會議還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論文。所以,在寫論文之前,盡量確定要投的期刊或會議。然後,去閱讀幾篇最新的該期刊或者會議的論文,明確一下體例和內容大致規劃。重要的是,你選擇的題目和投稿對象的要求盡量切合。第二,你想要發表的時間,一定要有個發表的時間點。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時間點,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選擇幾個,這樣你就會處於忙碌和興奮狀態,成果就會快而且好,否則非常容易消極怠工。另一方面,很多畢業生,需要在寫大論文之前,需要得到論文的接收函。在時間規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時間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關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對快些。一定要提前謀劃,無論是會議還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寫論文的方法。首先了解一下論文的結構。通常一篇論文包括7個大的部分,每頁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個句子。所以,一篇會議論文大概200-300個句子罷了。一小時寫5句,一天寫一頁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寫一篇論文吧,當然前提是idea什麼都比較成熟後。其實,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論文的組成。下面,針對論文給出7個大部分的一些內容組成:

(1) Abstract—— 對自己工作及其貢獻的總結:a)闡述問題;b)說明自己的解決方案和結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綱、你的貢獻:a)題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c)A、B有一些缺陷;d)我們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徵,和A、B進行比較;f)實驗證明D比A、B優越;g)文章的基本結構,大綱。(1page)

(3)Previous Work——說明自己與前人的不同:a)將歷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類別;b)對每項重要的歷史工作進行簡短的回顧(一到幾句),注意要回顧正確,抓住要點,避免歧義;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進行比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評價前人的工作,不要過於苛刻;e)強調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舉出各自適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個部分:a)從讀者角度闡明定義和表示法;b)提供演算法的偽碼,圖解和相應解釋;c)用設問的方式回答讀者可能提出的潛在問題;d)複雜的冗長的證明和細節可以放在附錄中,這裡關鍵是把問題闡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應該在腳註中給予說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驗證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設計實驗(簡潔的實驗和詳盡的實驗步驟);b)必要的比較,突出科學性;c)討論,說明結果的意義;d)給出結論。

(6) Conclusion——總結、前景及結文:a)快速簡短的總結;b)未來工作的展望;c)結束全文。

(7) References——對相關重要背景文獻的全面引用:a)選擇引文(眾所周知的結論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經典的和新的論文要引用);b)與前文保持一致。

然後我們就開始寫論文了。

首先,寫論文時候,最好一氣呵成。千萬不要猶豫,今天寫點,明天寫點的樣子。那樣往往寫不好論文。一篇SCI論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點的時間寫完主題部分;而一般會議論文2,3天即可。當然,一些實驗可能需要時間長些。無論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說,每篇論文都可以發表,所以你寫出的論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寫論文時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語言表述的地方。首先,盡量拼寫、語法正確。保證全文沒有單詞錯誤和明顯的語法錯誤,這個非常重要。論文學術是非常嚴謹的,錯誤拼寫容易讓人覺得水平不高。另外,寫作句子盡量簡單,每個句子只包含一個意思,這個和中文論文差別很大。記住一定用簡單的句子,一般情況下,即使算上從句也盡量不要超過兩句話。第三,避免用口語。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從native和好的論文裡面,把重要的連詞的應用學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盡量裝著學術化一些。第四,盡量避免第一人稱,we怎麼怎麼地。

論文的組成元素。通常,包括圖形、公式、演算法、證明等等。論文應該是圖文並茂的。通常情況下,如果讀者是同一領域的研究人員,他們看完論文的圖片及圖注就可以知道這篇文章大體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標註好每一幅圖片所展示的信息,但盡量簡潔。圖和文本要保持一致,並且互為補充,所有圖在論文中都是必須提及的。不同的圖有不同的要求:

(1)對於說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圖,我建議一般先自己在紙上手繪大框,這樣方便設計、修改,等定型後,在用專業工具繪畫,這樣一般效果很好而且節省時間。

(2)另外,當採用柱狀圖、折線圖等,優先用黑白色,然後是灰色或陰影的,最後才是彩色的。據說有大概10%的男性是紅/綠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紅/綠色,而且列印時候大多時候是黑白的,所以,在採用顏色標識的同時,盡量加一些標識性的線條標誌,要有區別於其他區域的大小和形狀。對於這些性能分析、對比等,在解釋時候一定要盡量說明圖的形成原因,並包括數據。如與誰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麼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圖工具一定要專業,盡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圖的質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盡量用專業工具作圖,然後粘貼。在論文錄取後,尤其期刊論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質量的圖片,盡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後,論文排版要盡量和論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對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盡量用latex,排版的質量非常棒的。

除了圖,論文裡面還應該有公式、演算法、證明、定義等。一定盡量用專業的東西編寫,這些地方盡量不要用圖片。整篇論文要盡量用多種元素說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後,好的論文要有好的明確的題目,我一般是先寫一個然後整篇論文寫好後,查重、修改、定稿。查重目的主要是了解下重複率是多少,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其次還有助於論文的修改。不多說了,給個可靠的系統網址(www.paperpass.com),自己去檢測,很簡單。下面重點說下修改和定稿

三、改

好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完成一篇論文後,先通讀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要更改的。一般來說,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兩種。寫完之後通讀一次,先不要再讀,放兩三天再說。這樣容易產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後再仔細更改。更改是個打磨的過程,必須字斟句酌,可以參考其他好的文章,對照寫。改論文絕對不是查缺補漏那麼簡單,要從審稿人、讀者多個角度去看,想想讀者能從你這個論文裡面獲得多少、想看的是什麼。另外,一定請領域朋友幫助審查一下,以便檢驗論文的正確性和新鮮性,而且可以對一些術語用詞進行改善。

改好之後,就是投稿。

一定要選擇和自己論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會議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論文,一般隨時都可以投稿。但是對於特刊、會議一般是有時間限制的。對有時間限制的,建議盡量提前一兩天投稿。我見過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後那天才投稿,這樣如果發生意外就不好補救了。另外,有些期刊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這個一定要注意。

最後,不管論文接受還是被拒,都會有比較好的意見回來,一定要認真閱讀這些意見並做相應的修改及反饋。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論文的滾動問題。一個方向,發表一篇論文後,不是就完成大吉了。還有盡量深挖你這個課題。一個主題多種實現方法。一個好的idea,我覺得怎麼應該發一到兩篇conference和一個journal

(2)論文合作:在質量和數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問題,為以後工作做準備。

(4) 項目申請問題。

(5) 最低滿足論文之後,是為以後鋪路的問題。平實心態,積極爭取。

以上是自己在做研究時候的一點點小心得,為寫而寫,寸光短視,指望有所裨益。論文問題是個小問題,作人和做事才是真正的大問題。大家做研究、寫論文、申請項目,一定注意多交流、多溝通、多參加學術和其他活動,多交朋友。學術問題對於個人來說,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都在學術外面。祝大家多發論文,多交朋友,享受痛並快樂的論文。


這應該是一篇如何完成國外大學英文論文的方法,就權當拋磚引玉吧。

這樣的方法可以讓你獲得:

1. 論文寫作的思維。事實上,這樣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是相一致的。通過不停的鍛煉這樣的思維能夠讓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Troubleshooter(解決問題的能手);
2. 快速收集有用的信息。眾所周知,論文的寫作需要研讀大量的文獻,而這又非常消耗時間。但事實上,如果掌握了快速閱讀並收集信息的能力,便至少能夠將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3. 能夠大致掌握這個論文課題的領域。每一篇論文都是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通過完成這樣的一篇論文,能夠讓你高效的掌握這個領域;
4. 顯而易見,當然還有節約下來的時間和合格分數。

前提:這樣的方法僅適用於想要通過自己動手完成論文並有所收穫的人。對了,還有必須克服拖延症。

正文:
Step 1:研究論文題目。分別找出指示詞、內容詞和限制詞。例如這個題目中:Analyse how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has given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greater options for digital surveillance.指示詞是Analyse,內容詞是new media,限制詞是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greater options for digital surveillance。那麼就可以輕鬆理解題目。(5—10分鐘)
Step 2:根據論文題目列出一個大概的框架。這一步就要開始運用到邏輯思維了,解決一個問題都需要一步一步的來進行。例如,從現象到結果,從結果分析出原因以及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等。(30—40分鐘)
Step 3:根據自己列出的框架找出課本上提到過的相關內容。這一步需要直接定位到課本當中去研讀課本上的相關內容,並做好筆記,記下哪些部分可以在論文中使用到。(1—3小時)
Step 4:將不足以覆蓋框架的部分或者有待深入的地方提取出關鍵詞,根據關鍵詞開始查找文獻。在查找文獻的過程中,找出題目或introduction與關鍵詞相關的文章,並開始閱讀每一段話的第一句。一旦找到相關的段落,便可以仔細閱讀該段落,並找出有用的信息,摘抄下來,用作參考引文。(3—5小時)
Step 5:開始撰寫論文。注意運用論點、論據和收尾的思維。並使用全英文進行撰寫,可以達到200—500字/小時的速度(通過CET-4以上)。(7—15小時)
Step 6:交給專業人士幫忙提出修改意見。通過修改意見來修改論文,並做好相關總結。(1—3小時)

一般而言,久而久之,完成論文的速度和質量便會不斷提升。


談一下我對論文結構化寫作的一些看法。

從小大到無數次的英語考試,作文模版始終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問題,大家是對它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能解決很多問題;恨它是因為好的、個性化的模版太難找,而且模版也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終有一天,我們要離開模版給我們構建的安全區域,進階為更個性化的寫手。


本科畢業後,當第一次需要寫sci文章時,我又面臨了當初第一次面臨英語作文時無從下手的感覺,相信多數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那麼,曾經幫過我們大忙的英語作文模版能否再次救我們於水火,幫我們邁出sci文章寫作的第一步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會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sci文章結構化寫作的一點體會。


首先,我們來談談結構化sci文章寫作之所以能夠成為可能的幾點原因。


1. Sci文章不是滿漢全席,而是快餐


首先,我們要明確sci文章的定位,我們不能把sci文章當作滿漢全席。相比偉大的文學作品而言,sci文章不像是藝術品,而更多的像是應用文。讀者期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到有效的信息,從而判斷這些信息的價值。因此,他們期望的是能填飽肚子而又不太讓人失望的快餐。固然你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份饕餮盛宴,但是當你看看雜誌的instructions時就會明白,學術圈還是喜歡簡單粗暴直接的東西,所以才會給你的文章上那麼多枷鎖。當然,如果你拿了諾貝爾獎,在給CNS寫評論的時候,即使你端上去的一道煮速食麵,科學界也會把它當滿漢全席來對待。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老老實實的往讀者的期望上靠吧。


做為一道快餐,sci文章的特點是除了少數專業辭彙外,辭彙和語法都不難。這意味著門檻低,一個本科畢業生在積累了一些專業辭彙後,應該足以應付。難點在於,新手不知道不知道如果找到讀者的「共性」,而無從下手。


有的人可能會說,閱讀(超越但包括sci文章意義上的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每個人的背景和需求都不一樣,怎麼可能存在讀者的「共性」這回事呢?更遑論找到這種「共性」?


事實上存在這這種「共性」,並且我們都受過如何找到它的訓練,只是大多數人忘記了,或者把自己受過的這種訓練當成了笑話。


先說多多年前讀到的一個事情,真假無從考證,但故事背後的意義值得大家思考。據說某年少成名的作家(不點名了,80後應該都知道這個人,後面的孩子可能對他的了解不多)的某篇作品被做為語文考試的閱讀材料,以示語文教育緊跟潮流,關心學生所思所想。有好事者請該作家做了這道題,對照參考答案,得分非常低。有人就聲稱,作者本人竟不了解作品的真實含義?!當年有些人便拿這件事來說明語文考試的題目的不合理,進一步否定現有的語文教育體制,甚至否定整個教育方法。

其實,這些人大錯而特錯。一道菜的價值,取決於食客,而不取決於廚師。一篇文章的價值,更多地取決於讀者,而非作者本人。一個好的作家,並不一定是一個好的讀者;一個好的讀者,天然就可以成為一個一般水平的作者,當然,有時候可能要經過一點簡單的訓練。其實,我們的語文教育是可以的。如果一定要說我們的語文教育有問題的話,那麼問題便在於對於文學性過於強調,而對應用性過於輕視,這樣的體制才生產出了那位善寫不能讀、忽視了閱讀「共性」的少年作家。


所以,你們大約明白了,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們在語文課上受過的那點教育,比如「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為什麼這個字不能刪去?」、「作者採用了什麼樣的結構」這樣的訓練,都是我們寫好sci文章的有力武器。往大了說,人類的思維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那麼人類的語言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我們從小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多數能夠遷移到英語甚至其他語言的學習中。結構化的sci文章寫作就是要利用我們從小學習的分析文章「共性」的能力,從而倒推出寫出符合「共性」的sci文章的能力。


那麼問題來了,讀者期望我們給出哪些「共性」的東西呢?


2. 讀者的一些思維共性


讀者的思維有一些共性,這裡只講一些和論文寫作相關的,如果有遺漏的話,歡迎大家指正。


首先,人類的短時記憶能力有限,一般人的短時記憶容量平均值為7±2。這意味著什麼?第一,句子長度不能太長,否則讀者記不住,考慮到上下文要銜接和轉換,實際上單個句子的長度可能得更短。單個句子的長度究竟應該多少合適,我沒有具體數字,但建議是盡量簡短。第二,由於短時記憶容量小,所以對於複雜的內容(此處指對象比較多的句子),一般讀者難以理清其中的邏輯關係。這對作者的要求是,在句子長度和內容對象無法精簡時要盡量按照讀者易於接收的結構展示邏輯。


那麼,讀者易於接收什麼樣結構所展示的邏輯呢?


3. 論文的結構如何反映了讀者的共性?


在你讀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生之後,你對這樣的一種說法肯定會很熟悉:研究或文章就像是一個故事,你應該把這個故事講清楚。仔細想想,這樣的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個故事要有邏輯的展開情節,最終達到高潮,其中某個人物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最後結束。科學研究和科學論文,也是這樣的,通過有邏輯的描述,最終改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據說當代作家描述故事的結構大概有20多種,其中有4種是可以完整地遷移到科學研究和科技論文中的。


第一種是OCAR結構,即Opening (O)、Challenge (C)、Action (A)和Resolution (R)。這種結構可以完美的對應到一般科學論文中的格式,也是絕大多數期刊文章常見的結構。


後面三種結構則比較少見。


第二種是ABDCE結構,即Action (A)、 Background (B)、Development (D)、Climax (C)和Ending (E)。這種結構屬於進階的結構,如果你功力夠深,名氣夠大,在約稿時可以嘗試這種結構(其他情況下可能被不知道你大名的審稿人直接斃掉),直接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第三種和第四種結構分別是LD結構和LDR結構,即Lead/Development/Resolution。如果你看的專業期刊比較多的話,你可能覺得這兩種結構並不是很常見。因為這種結構更多地應用於綜合性期刊中,比如CNS這個級別。不相信?給你舉個例子吧。沃森和克里克發表他們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論文是這樣開頭的:


We wish to suggest a structure for the salt of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D.N.A.)。


想看這篇文章的話,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因為精力有限,在後面關於論文結構化寫作的內容中,我會主要關注第一種結構,即常見期刊論文的寫作。


OCAR結構為期刊文章的主流是一種偶然嗎?不是的,是因為它很好地滿足了一般讀者的期待,符合一般讀者的共性。


需要指出的是,OCAR是一種結構,和大家熟悉的IMRD( Introduction, Method, Result and Discussion)是不同的。OCAR結構基本符合金字塔原理的敘述模式,寫出的文章便於讀者理解。而IMRD僅是一種格式,在這種格式下,作者可能寫出好的文章,也可能寫出非常垃圾的文章。


金字塔原理又是何方神聖呢?


金字塔原理是一個系統的理論,最核心的觀念包括SCQA架構和MCME原則。SCQA架構即情境(Situation)、衝突(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答案(Answer)架構,用於組織文章中的觀點,對前言的展開和文章的整體架構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把這個架構對應到OCAR結構結構就是用讀者熟悉的內容引入主題、提出目前知識的gap、提出研究假說、證明研究假說這樣一個過程。MCME原則是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論證的各個部分要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對討論和結論部分有指導作用。


看不懂的話,是我的水平有限,講得不夠清楚。不過不要緊,後面講到具體的寫作方法時,會進一步展開,而且我保證,到時候會以模版的形式直接給出能用的東西,不搞這麼多理論性的東西。


簡單談一下金字塔原理的SCQA架構為什麼會有用吧。我的理解,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個是人類先天的學習新知識的方法,第二個是可得性啟發。


俗話講,太陽底下無新事,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任何所謂新的事物,都能同舊的事物尋找到聯繫。這就是人類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不斷地把新的信息和舊的知識連接,從而得出新的知識。金字塔原理從背景過渡到衝突的過程,就是再現了這個學習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新的聯繫建立了起來,仍然要接受第二系統的審查,才能被人們真正地接受為新的知識。第二系統是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出的理論,可以簡單地認為第一系統是直覺,第二系統是理智。


由於新的聯繫是最近建立的,可得性比較高,因此人們在認知審查的過程中,就更容易認為它是真的。更何況,由人們已知的信息開始,能給人帶來熟悉感,從而引發認知放鬆,進一步削弱了第二系統的判斷力。


這大概就是金字塔原理之所以有用的原因吧!


我用人話再重新說一遍吧。就是新的信息和舊的知識建立了聯繫,利用你對舊的知識的熟悉,讓你放鬆,並且由於新的信息是你剛剛得到的,印象深刻,結合這兩個因素,讓你更加容易相信新的信息。當然你也不敢把你的讀者當成傻子,利用金字塔原理展開論述的過程中,你的邏輯一定是經過整理的,甚至是精心偽裝過的。


所以你把握了OCAR結構的內核,就更容易寫出符合讀者共性和期待的文章。


4. 思維的轉變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穆從軍教授曾提出,在東方文化的傳統里,寫作是讀者責任型的,即作者傾向於更多地羅列事實和數據,讓讀者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而西方文化更多的是作者責任型的,即作者負責把事情講清楚明白,並提出自己的結論,供讀者進行審查。想看穆教授文章的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只看第三部分就可以了。


一些人寫文章之所以自己寫的痛苦,別人讀著也痛苦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思維仍然是讀者責任型的。他們沒有很好的整理自己的數據和邏輯,只是覺得把數據擺在上去就能夠顯而易見理所應當的得出結論。他們常常還覺得自己非常委屈:我寫的夠清楚了,你們怎麼會說讀不明白呢?


這也是我提倡盡量直接用英文寫作的原因之一,在用中文寫作時,你會不自覺地被讀者責任型的習慣所左右,寫出的文章的邏輯會更加的複雜,並包含有過多無關緊要的細節。當然也有人會認為,直接用英文寫作的話,豈不是更不容易表達出自己的思維嗎?這個疑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你應該明白,表達不清楚更多的是思維的問題,而不是語言的問題。歡迎再讀一下公眾號學術寫作中的《盡量不要寫長句子》。如果你的思維夠清楚的話,直接用英語寫作也能寫出表達清晰又富有邏輯感的文章。況且後面我會逐步介紹論文結構化寫作的模板,而模板是有幫助思考的功能的。


不相信模板會有這樣的功能?有空的話去買一本《金字塔原理》看看吧,《金字塔原理》在全球暢銷這麼多年,足以證明它的有效性。作為一種模版,金字塔原理幫助很多人實現了結構化的思考和富有邏輯的表達。還是不相信?過一段時間我會分享考研作文寫作的準備策略,裡面也是用了模板的方法,我想大家大部分都是經歷過研究生英語考試的人,這種把寫作模板化的思路到底行不行你一看就知道了。


5. 結構化論文寫作能解決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結構化論文寫作能夠解決什麼問題:1.不確定寫什麼 2. 找不到足夠的東西來寫 3. 覺得自己的觀點不言自明,不需要論述(實際上類似第一種情況,不知道怎麼展開論述)。


結構化論文寫作不能解決什麼問題?沒有高質量的數據和不動手練習的話, 結構化論文寫作不能幫你憑空變出一篇文章出來。畢竟我只是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又不是幫人代寫論文的。


文中兩篇文章的下載鏈接 http://pan.baidu.com/s/1boKXvHH。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sci_coffee_break)或個人網站「讀思」(http://read-think.com),和我做進一步的交流,公眾號主要關注科研生活和論文寫作。公眾號會定期分享一些關於研究生做科研的書籍和讀書筆記,歡迎大家來看看。


謝邀~

首先你要有個提綱。即對論文整體的一個規劃,寫些什麼內容,哪些地方需要有數據表,哪些地方需要有圖,創新點在什麼地方。

然後你要去下載你打算投的期刊的author_guide,看看期刊對於文章的結構有什麼要求,比如有的期刊要求關鍵詞不得多於5個,有的限定只要四個關鍵詞。還有圖的DPI,大小等格式要求。

然後開始寫。第一遍寫的時候盡量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都表達出來,注意用詞不要太多重複。比如一些結論性的句子imply, elucidate, suggest, indicate等等換著用。

寫完放幾天再來進行修改,讀出來那種去修,多讀幾遍就看到有些語法不對或者句子不夠通順了。

大致如此吧。


既然題主問的是如何開始一篇學術論文的寫作,那我就先默認前妻啊不是期的數據分析、基本圖表和主要結論都已經準備好了,正式進入到開工流程。我就講一點個人的經驗。
======================俺叫分割線========================
首先,我建議你打開你的電腦,然後啟動word或者LaTex……

好吧請把你手中的爛番茄和臭雞蛋收起來……說正經的……
==============為了方便閱讀重新排個版,稍作修改==============
首先,我建議千萬不要先去寫Introduction,更不要先去寫Abstract……很多人寫一寫論文感到很難受,感覺無從下手,其實就是因為先寫這兩部分。這兩部分總結性太強了,在思路沒有徹底理清之前寫很容易陷入到混亂當中,最後發現你其實完全不知道要講啥……請務必記住,Introduction和Abstract對全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在文章主體部分尚未成形的時候寫這兩部分,是極為不明智的。


所以我建議,一定要從Methods and Materials開始寫。MM這一部分絕對是整個論文裡頭最好寫的,從這裡入手,既簡單又輕鬆,有助於慢慢理清後續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從這裡寫還好向老闆交差——我不是沒寫啊我寫著呢你看我都寫了這麼一大橛子了……


寫完MM,接著就可以寫Results。Results的寫法其實很單一,就是陳述你數據分析的結果和主要結論。最主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你結論的邏輯關係和遞進順序,千萬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我建議從簡單的統計手段,比如描述性統計、方差分析、線性回歸開始,逐漸往其他不怎麼常見的、較為複雜的統計手段上寫。當然,這不是嚴格的要求。

Results之後是Discussions。Discussions的寫法大概有兩種。一種叫做一事一議型,主要在結論之間的遞進關係並不是很強的文章用的。另一種叫做由此及彼型,這些結論之間的關係遞進性很好,之間的邏輯關係比較強烈。不論哪一種,寫法上都要注意從Results的結論逐漸擴展,推廣到更為普遍的層面上,由小及大。千萬不能只重複Results的內容,也不要反覆地說車軲轆話。我看過一些論文,Discussions部分只是把Results的結果用文字表述了一遍,至於這個結果表現出了什麼樣的格局、什麼過程引起的這樣的結果、過程背後的機制是什麼,以及根據這個機制可能預測什麼,都沒有。這種文章肯定是爛文。即使說我的結果揭示不了什麼機制,也沒有什麼預測力,但好歹要進行一些探討。討論嘛,決不能僅僅陳述結果了事兒。


另外個人還有一個建議,就是要在Discussions裡面加上一個uncertainty的內容,簡述可能引起結果不確定性的原因。這個不是自曝其短,這個是為了堵審稿人的嘴。大家可能都碰到過非常奇葩的審稿人,要求補統計、補實驗、補數據。補統計可能還好做,可是補實驗、補數據,有的時候真的是完全做不到。寫上這部分內容,其實就是告訴審稿人:老娘的東西是不太靠譜,但老娘知道哪不靠譜,而且告訴你們哪不靠譜,你們別再折騰老娘了。有很多時候,這種自己坦誠可能存在問題的地方,比藏著掖著等審稿人問出來,態度上就要好得多。

Discussions寫完,就可以回頭寫Introduction。Introduction的寫法和Discussions正好反著。Discussions是由小及大,Introduction是由大到小,從一個宏觀的大背景下,逐漸濃縮到你的科學問題上。比如說從全球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滅絕上,濃縮到珍稀瀕危動物的保護上,濃縮到動物新陳代謝對保護的意義上,再濃縮到大熊貓拉屎頻率的研究上,最後提出針對大熊貓拉屎頻率,本文提出如下三個問題……這時候你就會看到Introduction最後寫的好處了。
論文提出的科學問題通常很具體,但是你要上升到足夠的高度,就必須為其尋找大背景和更為基本的科學問題。不同層次的科學問題之間可能有多種銜接方式。咱還是拿大熊貓拉屎頻率來說事兒。大熊貓拉屎頻率,可能尋找的大背景和基本的科學問題有哪些呢?一般來想,就是生物多樣性、珍稀瀕危動物保護之類的。這很好扣,但是怎麼具體到你研究的科學問題上就有很多條通路了,比如說拉屎與大熊貓的領地效應,比如說拉屎和大熊貓的食物供給,比如說拉屎和大熊貓的傳染病情況,比如拉屎和外界環境刺激等等……切入點在哪裡,一開始必然是很模糊的。而寫完Discussions之後,Introduction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嗯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寫完Introduction後,需要做的就是通讀全文,尋找邏輯上的違和點。最好是找幾個人通讀一遍,因為你覺得邏輯順暢的地方,其他人未必會這麼認為。
======================俺叫分割線========================
嗯,暫時就這些了……


1.多看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首先要看的是老師指定的必讀參考書,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備,遇到某個新聞傳播現象時就缺乏新聞敏感和新聞學術敏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要多問為什麼。重要的一點是,讀書不僅要看到別人寫得不好的地方,更要學習別人寫得好的地方。

2.多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有比較才有優劣。將基本同類書進行比較,看看各家面對同一問題是如何闡述的,得失分別是什麼。這樣可以去除對學術的恐懼,避免盲目崇拜學術超人,並採取客觀態度正視問題。

3.多思考:遇到問題或者某個現象要多思考,將這個現象與自己的知識儲備結合起來從縱向和橫向思考;如果發現自己還無法理解這個現象或問題,那麼請查找相關資料或文獻進行探究。

4.多練筆:如何講授寫作的文章或著作很多,可是一些朋友仍然感到提筆無語,原因就在於沒有堅持練筆。常常有這種情況,感覺自己似乎有很多話要說,真正寫時卻寫不下去。這就需要經常練筆,磨礪思維。

5.多請教:文章寫好了,冷處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這還不夠,畢竟個人知識有限,眼界不夠開闊,思維不夠深刻,這時一定要多虛心向各位老師請教。老師可以幫你指正很多問題,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
-
首先得有重大的發現,然後圍繞其進行梳理,接著根據論文格式規範進行渲染
然後對細節進行推敲提煉,複雜證明簡化或挪到補充材料,最後做圖排版發文。
-
--


水文:有idea,有deadline,做做模擬(或推導或實驗),然後,一本正經地扯淡。
高質量論文:有idea,有deadline,大量工作,反覆論證,得出結論,然後,一本正經地扯淡。


  • 1.定題(平衡結合自己的個人興趣愛好方向與所學專業的特性)
  • 2.查閱相關文獻(優中選優,以及外文文獻的查閱)
  • 3.定框架(列好後與老師積極溝通商定完善)
  • 4.填充(邏輯性是首要的,明確題目的目的及意義,問題及對策,另外數據與精緻插圖會給優質論文加分)
  • 5.完成初稿
  • 6.與老師最後商定修改,徵得更寶貴的修改意見(在這裡要強調的是,這種活動叫商討,老師只是給意見,但是用不用老師的意見要自己權衡,因為論文的總設計師是自己而不是老師,看到很多同學在這塊吃過虧,盲目的聽信導師論文一團糟)
  • 7.查重
  • 8.完成

首先確定題目,然後提出論文的觀點
第二、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一般理工科論文需要進行實驗並對實驗數據進行總結、推導,建立必要的數學模型等等,把方法介紹清楚,並得出相應的結論。
第三、對論文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和論文題目相符合的結論。


(本文根據社會學博士Grace Yu和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Daniel Burnham在Dyad Academic Writing Webinar上的內容整理)

首先來說說學術寫作,什麼是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

其次來說說如何立論?How to make arguments?

學術寫作經常會涉及到立論(論證),打辯論的小夥伴也許會知道,尤其是打英國議會制辯論的經典:AREI(觀點/推理/例證/影響)

Assertion: 電視暴力對兒童有著負面影響

Reasoning:兒童處於一個非常脆弱心理階段,尚未形成自己的思考,大量的暴力灌輸會讓他們覺得暴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從而慢慢改變他們的思維,以至於以後會有更大的暴力傾向。

Example:那就舉例子了:

一天超過觀看三小時的暴力節目的5-9歲的兒童比其他小孩高出25%的幾率認為暴力是真實發生的事情(1997,Smith)當然,傾向於觀看這些暴力節目的兒童可能已經具備了暴力傾向,但是Jones(1989)發現不管有沒有暴力傾向,兒童都容易被電視里的暴力吸引。

Impact:對於兒童心理的影響,導致犯罪呀blablabla...

然而當你想證明,兒童在接手大量的暴力之後,他們長大成年後也會把暴力看成家常便飯的時候,問題來了,為什麼兒童把暴力當成家常便飯後,長大了就一定會當成家常便飯呢?這時候你還需要一個原理(Principles of reasoning):

研究者應該為讀者提供最好的理由,而這些理由有足夠的且可以取得的證據為基礎。不過,就算讀者接受研究者的理由,加入他們認為研究者的理由和觀點之間毫無關聯,他們仍會難以接受研究者的觀點。這是我們就需要論證的第五個要素:原理/論據

你得說明這個是一般性原則:

如果小孩接受特定的價值觀,那麼他長大後會把這個當作正常。

所以總結一下:

觀點Claim

理由Reason

證據Evidence

承認和回應Acknowledge and respond to other views

原理/論據Principles of reasoning/warrant

你在寫你的論文的時候一定要站在讀者 的角度思考,寫的角度和看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一個負責任的研究者以有證據基礎的理由來支持觀點。當你在寫作時,由於讀者不在身旁,你必須想像他們的提問。你必須藉助你的想像力去創造出特別苛刻的「讀者」,來對你的論證進行挑戰和質疑。

當你承認你的論證有薄弱之處時,論證的可信度反而會增加。因為讀者了解都你不僅提出了誠實的論證,反而也公正的面對它。

但是有些細心的讀者不會光憑你提出的理由及證據就接受你的觀點。讀者可能會對論證的任何部分提出質疑,例如,他們很可能會想到一些你沒有的證據,或者對你的證據有不同的解讀,或者是從相同的證據中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你就必須儘可能預估他們提出的問題,然後承認並回應其中最重要的問題。

這裡也給大家推薦一本書:

Booth, Wayne C.,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2008. The Craft of Research (Thir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研究是一門藝術》, 韋恩·C·布斯等著. 新華出版社,2009. )

寫學術論文的一般結構:

l標題
Title

l摘要
Abstract

l背景
Introduction/background

l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l理論分析框架
Research
framework

l數據和方法
Data
and method

l分析
Analysis

l討論和結論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l參考文獻
Reference

  1. 標題最好是能夠反映你的主題和具體的研究方向:

很明顯第二種就比第一種好,這個就不多說了。

2. 摘要是要告訴讀者期待接下來會是什麼的簡短總結。摘要的要點:

  • 陳述研究難題
  • 宣告關鍵的主題

以陳述中的主要論點或以預告整篇文字論點的起點式論點來結尾。

3.導言(introduction)的功能是:引起讀者的注意力。引起讀者注意的是他們認為亟需解答的難題,而讓他們保持注意力的是他們認為你已找到解決方案的期望。一個好的導言會激發鼓勵讀者的興趣,並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

導言的結構包括三項要素:

? 研究問題的背景contextualizing background

? 有關研究難題的陳述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 對研究難題的回應response to the problem

4.理論框架分析(The methods section describe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methods employed in the study. )

The section』s purpose:
Document the materials and procedures used in the study for other individuals to adopt in another study or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study itself.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materials and methods:
- Sampling
- Data collection
- measures

5.寫討論的時候一定要寫得簡練一點然後又能夠反應你的公正性能夠證明你所說的問題

用數據或者圖表來總結,在用圖表解釋的時候一定要讀者明白,給不同的圖表都標個號。最後你要說明你的結果為何能幫助你解決你所提出的研究問題。

6.寫結論:以主要論點開始。如果導言以主要論點結尾,就在結論開頭處再陳述一遍,但重述要更完整,而不應只是重複原先的導言。 如果你的導言是以展開式論點而非主要論點來結尾,就在結論開頭處陳述你的論點,並確定你使用了在導言結尾中所用的關鍵術語。

加上新的重要意義或應用。當你陳述觀點時,要說明它為何具有重要意義。

加上對更多研究的呼籲。

7.參考文獻

3 different style: APA, MLS, Chicago style

Why is bibliography very important to academic writing?

It creates a virtual library for 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your topic

It shows where you stand as a participant in the academic enterprise.

然而,很多童鞋在寫參考文獻的時候會不禁擔心自己會落入抄襲門,所以內化很重要:

什麼是抄襲?使用某份資料的語句或想法去不註明出處即是抄襲。包括:

? You quote, paraphrase, or summarize a source but fail to cite it.

? You use ideas or methods from a source but fail to cite it.

? You use the exact words of a source and you do cite it, but you fail to put those words in quotation marks or in a block quotation.

? You paraphrase a source and cite it, but you use words so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ource that anyone can see that as you paraphrased, you followed the source word by word.

如何引述及改寫?在各學術領域,研究者必須敘述其他研究者所寫的作品。在許多領域,研究者很少直接引述原始資料;想法的,他們會加以改寫並註明其出處。只有在原始資料很重要而作者又想特彆強調時,他們才會讓原始出處成為他們自己的語句中的一部分。

如何開始寫你的論文呢?

通常我們在寫學術寫作的時候經常會覺得無從下手,找不到突破口,其實你可以從下面這個流程入手,我們也會通過這個流程再加上我們的Daniel 導師的親身經歷來說明:

首先你需要找到與你專業相關的感興趣的話題,然後從一個主題到你的大致的研究方向,從你的研究內容來展示你的研究重要性,再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通過查資料再來解決你的問題。

拿芝加哥大學的國際關係專業來說:

「The program requires each student to write an MA paper. Before beginning work on an MA paper, the student must secure formal approval of the topic from faculty reader(s) by submitting a written 3-5 page proposal and preliminary bibliography to them. Faculty and preceptors indicate their approval by signing the MA Paper Topic Approval Form.
The MA paper should use theoretically informed analysis or interpretation to explore a significant problem, event, issue, process, relationship, or institu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should be approximately 35-45 pages in length. Theses over 14,000 words, including footnotes, excluding bibliography, will not be accepted. 「

注意,這只是一個Proposal,而不是論文,所以你不需要寫出詳細的結果,也沒問你要什麼結論,你只需要寫出你對一個具體的(與你專業相關的)問題的思考過程就可以了。以上就是這個專業的具體要求,這也要有字數限制的,所以確定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是非常關鍵的

but how to narrow it down?

我們的Daniel老師是這樣確定他的Proposal的:

第一步Preparation:

對研究問題進行頭腦風暴

萬事開頭難,第一步總是最難的,但是幸運的是你可以輕易的找到那些你感興趣的話題,比如Daniel就對中美歷史非常感興趣,但是不幸的是他發現這裡已經不僅僅牽扯到國際關係這個領域了,於是他列了一個清單: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Comparative Politic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The Long 19th Century」
History
- Imperial China
- Qing Dynasty
- Unequal Treaties
Law
- Extraterritoriality
- Prosecuting Citizens Abroad

由此可見這個範圍是很大的,但是Daniel遵循了兩個原則:

  • Are there multiple valid sources that disagree about something?
  • Is there something strange about the topic tha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在自己的理解和原文的理解中找矛盾,在歷史和研究主題中找矛盾,反正就是一個尋找矛盾的過程。Daniel對19世紀的中美關係非常感興趣,那時候屬於清朝,美國是羅斯福當政,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但是這段時間是從1906-1943年的,時間跨度太長,很明顯3-5頁是怎麼也寫不完的,但幸運的是這段時間內美國在中國(殖民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司法系統,對於美國來說是非常稀罕的,想像一下一個美國人可以聽到發生在遙遠的上海的刑事案件的審理,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治外法權,是什麼讓美國決定在一個非本土體制的國家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的司法系統,而為什麼當時建法院的時候遭到了很多在上海的美國人的反對?而且儘管很多留中美國人很反對,但是這個法院還是建下來了?)於是Daniel就繼續研究並嘗試縮小時間範圍。

這是他最後定的

Temporal Scope: 1906-1908, tenure of the first federal judge.
Geographic Scope: Shanghai
Political Scope: Qing Dynasty in China, Roosevelt presidency in the US.
Thematic Scope: American expatriate reaction to the court.

這樣一來,時間一縮小要講的主題便具體了很多,而且具體到一個事件中,廣度現在有了,接下來就是深度了。

How to research?

Gathe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Write first thesis draft.
Revise thesis drafts with faculty and fellow students.
Oral presentation for peers and faculty committee.

以上就是具體的步驟,首先需要找到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這就需要你靜下心來多閱讀了,工作量非常大,你會覺得非常沮喪,但是好在你有很多教授和朋友,你可以直接詢問他們應該看哪些方面的書,他們會告訴你一個方向,朝這個方向走你會少走許多彎路,也會為你節省下來許多寶貴的時間。

這就是當年Daniel 看的書目:

Cassel, P?r K. Grounds of Judgment:
Extraterritoriality and Imperial Power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and Japa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Hershatter, Gail. Dangerous Pleasures: Prostitution
and Modernity in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
.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Lee, Tahirih V. 「The United States
Court for China: A Triumph of Local Law,」 Buffalo Law Review 52
(2004): 923-1075.

McCoy, Alfred W. and Francisco A. Scarano, editors. Colonial Crucible: Empire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American State.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9.

Novak, William J, 「The Myth of the
『Weak』 American Stat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13 (2008): 752-772.

Ruskola, Teemu. Legal Oriental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 「Colonialism Without Colonies:
On the Extraterritorial Jurisprudence of the U.S. Court for China,」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71:2 (2008): 217-242.

Scully, Eileen P. Bargaining with the State from
Afar: American Citizenship in Treaty Port China, 1844-1942.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rostitution as Privilege: The
"American Girl" of Treaty-Port Shanghai, 1860-1937,」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20:4 (1988): 855-883.

以上可以看出來都是一些其他學者關於這個事件的看法是二手資料,然後是一手資料,一些當時的新聞報道:

Cosmopolitan (New York), 1908.

Hale, William Baynard. A Week in the White House with Theodore Roosevelt: A Study of the
President at the Nation』s Business
. New York: G.P. Putnam Sons, 1908.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iatic
Association
, 1906-1908.

Koo, V.K. Wellington. 「The Status
of Aliens in China,」 in Studies in History, Economics and
Public Law
50:2 (1912): 146-166.

Lobinger, Charles S. U.S. Court for China
Extraterritorial Cases
. Manila: Bureau of Printing,
1920.

New York Times, 1908.

North China Herald and Consular
Gazette
(Shanghai), selected years,
1906-1920.

The Outlook, 1906-1908.

Root, Elihu. Charges Against Lebbeus R. Wilfley, Judge of the United
States Court for China, and Petition for His Removal from Office, 1908.

Lebbeus Wilfley, 「The New Philippine
Judiciary,」 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 178 (1904): 730-741.

U.S. Congress, 「An Act Creating a
United States Court for China and prescribing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1906).


那麼總結一下就是:

Title: Lebbeus Wilfley and the American Girls: Vice, Vendetta and Progressive Jurisprudence in Shanghai, 1906-1908
Topics: United States Court for China. American Colonialism in Asia.
Research Question: Why did American residents in China resist the creation of a US federal court in Shanghai?
Significance: The US Court for China was an early exampl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aking an active approach to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conduct of its citizens abroad and provided a template for colonialism based upon jurisprudence instead of direct governance which would have dramatic consequences fo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y.
Methodology: Archival research. Primary sources include English-language periodicals,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records, and congressional proceedings.
Scope: Shanghai, Qing Empire, 1906-1908.

然後帶著這份大綱,去詢問各種各樣的教授,也問問你的朋友是怎麼看的,他們的觀點對於你的研究來說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何寫一篇優質的論文還需要一個導師的指點,尤其是那些本專業或者目標專業的導師們。

在Dyad,我們有超過200個來自世界一流大學的教授學者,願意為你的論文助力,

詳情請垂詢微信:GregNance

讓我們為你 的夢想添「資」

Dyad Mentorship


1,找一組問題。這個是核心。也是基礎。
2,自己弄清楚這些問題,選擇一個覺得差不多能拿下的。
3,梳理邏輯結構,建立論述體系,動筆製作提綱。
4,按照計劃,充實內容,完善細節。
5,潤飾成文,包括錯別字,句子,標點,注釋等等。
6,請人幫你看看。
7,送審。
8,印發。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我覺得應該說說我寫論文的體驗。在過去3年里,寫了至少3篇SCI 類的學術文章,但因為專業及研究內容的原因,SCI 分區和影響因子都不是很高。然而對於論文寫作新手而言,我想我的這段經歷或許會給你一些答案。在此,必須要說明的是,我的經驗都是來自於自然科學類(做實驗)學術文章的寫作。如有不當之處,勞煩勿噴。^_^

學術論文的寫作最大的困難來自於如何寫出自己的第一篇論文。萬事開頭難,第一篇論文不知如何下手是正常的現象。個人覺得寫文章的難不在於寫,而在於理清思路。新手讀的文獻太少,腦子裡空空如也,自然不知道怎麼寫出一篇文章。我是這麼做的。

1.先搞清楚自己的手頭有什麼。

自然科學類的學術論文,大多是以數據為基礎進行分析討論。寫論文之前,自己要先搞明白以下問題「自己手頭有哪些數據」,「實驗測了哪些指標」,「這些指標代表什麼含義」,「數據結果反映出怎樣的現象」。自己清楚了這些問題後,就可以開始寫作了。

2.寫作先寫哪一部分?

學術論文主要包括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等部分。這四個部分,材料與方法結果這兩部分寫作難度最低。因為實驗是自己做的,所以材料與方法非常清楚,寫作起來相對容易,幾乎不用太動腦筋。就算實驗不是自己做的,類似的實驗在各大資料庫也有很多,如果用的方法相同,可以參考別人的。結果這一部分,不需要多說,就是描述數據所反映出的現象而已。因此,作為新手,可以先從這兩部下手。

3.寫作再寫哪一部分?

材料與方法 和 結果 這兩部分寫完了,就剩下前言和討論了。不得不說,這兩部分是論文寫作最難的一部分。要想寫好,都必須先把思路想清楚才行,很多新手都是卡在了這兩部分。

3.1 如何理清寫作思路?

首先說明一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思路,所以很難界定思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但是要形成一段思路,或許有法可循。我是這麼做的。

3.1.1 前言思路的形成。在寫前言之前,要先確定文章題目,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文章題目是實驗研究內容的概括,而前言則是圍繞實驗內容編寫一個故事。文章題目根據自己的實驗數據來確定。題目確定下來後,就要開始燒腦掉頭髮啦。

我是這麼做的。

第一步,確定文章題目研究方向,是脂肪?蛋白?還是營養元素替代?等等。

第二步,大量搜索閱讀國內外同類學術文章,然後分析各個作者前言寫作思路。不同段落描述對象分別是什麼?各個段落有什麼聯繫?怎樣引出自己要探究的問題?大量閱讀後,自己腦海里就會形成一個思路。如果實在是不會,最笨的方法就是選擇一個使用較多的寫作思路模仿。模仿應該是每一個人都會的,即作者A前言第一段介紹了脂肪,那你前言第一段也介紹脂肪。

3.1.2 討論思路的形成。討論寫作思路相比於前言要簡單一些。不同的實驗數據分別反映了不同方面的結果,討論部分就根據實驗數據一個方面一個方面的討論就好。

大的思路理清了,還要理清楚小的思路。理清小思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大量的閱讀!大量的閱讀!大量的閱讀!比如你前言第一段要介紹脂肪。怎麼介紹呢?脂肪的生理功能,過高過低有哪些好處壞處,如今研究現狀是怎樣的......這些都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之上。只有大量閱讀之後,才能做到簡潔完整的概括。這一點,新手一定不要偷懶,一定不要!

理思路是最為燒腦的一部分。

理清思路後,論文的書寫部分就變得比較簡單了。前言:讀相關文獻,總結概括。討論:讀相關文獻,比較分析。具體寫作這一步,別人是幫不了的,只能多學習他人文章,外加自己多練。等寫出了第一篇文章,後邊的第二篇、第三篇等等就沒有那麼難了,反而你會找到寫文章的成就感,樂此不疲。

以上是我個人的寫作心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的肯定也不會完全正確。希望大家都順順利利地寫出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


我覺得吧……首先你要有個deadline……別的都是後話……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模仿。找一篇或者幾篇跟你的研究方向很接近並且是你準備投的期刊上的文章,模仿其文章結構,遣詞造句,各種格式等等。


論文這檔子事情是考驗耐力的事情並不太考智力,人家說世界上最遠的路是什麼啊,回答說是從abstract到acknowledgements,論文是一種八股文啊,你得按照既定的規則寫出來才能讓全世界人以最輕鬆的方式理解你~雖然也很不輕鬆~我覺得第一次些論文一定要用類似文章作為參考,但你要保證沒有重複參考文章的句子,這個你就要換一下動詞,要麼改下語序,要麼改成被動語態,怎麼該你看著辦。我覺得我上課的一個老師說的還是靠譜的,你如果第一次的話 就要保證所用的英語別人是用過的,不能全自己來。這麼八股的東西你怎麼能第一次就自由發揮呢。其二就是由簡單到複雜吧,先把簡單的弄出來,實驗的描述啊,所用的儀器啊 結論啊什麼的,最後再去考慮怎麼把它說成一個故事。我們老師說啊,其實全世界人都喜歡看故事,科研也不例外,你的弄得有故事性。講故事!就對了。


1. 論文寫作的思維。事實上,這樣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是相一致的。通過不停的鍛煉這樣的思維能夠讓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Troubleshooter(解決問題的能手);
2. 快速收集有用的信息。眾所周知,論文的寫作需要研讀大量的文獻,而這又非常消耗時間。但事實上,如果掌握了快速閱讀並收集信息的能力,便至少能夠將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3. 能夠大致掌握這個論文課題的領域。每一篇論文都是知識海洋中的滄海一粟,通過完成這樣的一篇論文,能夠讓你高效的掌握這個領域;
4. 顯而易見,當然還有節約下來的時間和合格分數。

前提:這樣的方法僅適用於想要通過自己動手完成論文並有所收穫的人。對了,還有必須克服拖延症。

正文:
Step 1:研究論文題目。分別找出指示詞、內容詞和限制詞。例如這個題目中:Analyse how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has given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greater options for digital surveillance.指示詞是Analyse,內容詞是new media,限制詞是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greater options for digital surveillance。那麼就可以輕鬆理解題目。(5—10分鐘)
Step 2:根據論文題目列出一個大概的框架。這一步就要開始運用到邏輯思維了,解決一個問題都需要一步一步的來進行。例如,從現象到結果,從結果分析出原因以及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等。(30—40分鐘)
Step 3:根據自己列出的框架找出課本上提到過的相關內容。這一步需要直接定位到課本當中去研讀課本上的相關內容,並做好筆記,記下哪些部分可以在論文中使用到。(1—3小時)
Step 4:將不足以覆蓋框架的部分或者有待深入的地方提取出關鍵詞,根據關鍵詞開始查找文獻。在查找文獻的過程中,找出題目或introduction與關鍵詞相關的文章,並開始閱讀每一段話的第一句。一旦找到相關的段落,便可以仔細閱讀該段落,並找出有用的信息,摘抄下來,用作參考引文。(3—5小時)
Step 5:開始撰寫論文。注意運用論點、論據和收尾的思維。並使用全英文進行撰寫,可以達到200—500字/小時的速度(通過CET-4以上)。(7—15小時)
Step 6:交給專業人士幫忙提出修改意見。通過修改意見來修改論文,並做好相關總結。(1—3小時)

一般而言,久而久之,完成論文的速度和質量便會不斷提升。


先確定好選題,一個新穎的題目已經是成功的一半了。本科最好是多看看本專業方向的碩士論文,看上十幾篇提取一個好的點深入寫詳細,基本上畢業就沒多大問題了。


確定主題多查閱,基本框架很重要,虎頭豹尾多乾貨,指導老師要找好


推薦閱讀:

中文生物學期刊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經濟學初學者應該看什麼樣的論文?
中文論文有什麼好的文獻引用格式?
說說寫論文都在什麼網站上查資料?
怎麼寫讀書報告?

TAG:學術 | 論文 | 學術期刊 | 學術論文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