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推出「豆瓣條目」目的是什麼?潛在用戶是哪些?潛力大嗎?
http://www.http://douban.com/subject/10607255/
從豆瓣URL能看出來,書影音從最開始就都是subject;從api文檔也能看出來書影音的數據結構是基本一致的。現在只是吧subject的概念泛化,不僅限於上述三類而已。如果用戶貢獻的某個類目達到一定規模,豆瓣可以自然而然的將其垂直化,例如「豆瓣遊戲」或者「豆瓣汽車」。也算是讓用戶來決定下一個熱點是什麼。但個人覺得繼續孵化垂直頻道不一定是好事……
豆瓣是把東西(subject),評論(review),短評(comment),豆列(doulist)這個框架擴展到書影音之外的領域。將來,一切皆可評價和再組織。
所以,我認為
1.豆瓣不會把戰線拉的很長,而是將戰線統一;
2.「東西」本質上還將是標準化的東西,這個界定要看豆瓣本身的定位和審核標準;
3.能不能成,更多取決於用戶貢獻,豆瓣控制力度有限;
4.我個人很看好。因為豆瓣用戶很優質,社區氣氛好,豆瓣技術基礎打得也不錯;
另外,吐槽兩點:
1.希望能基於電影人(celebrity)和音樂人(musician)抽象出一個「人」的概念來。相信這個底層也是通用的。可以推廣到各類作者,名人,精英等;
2.豆瓣早期的URL還是蠻符合RESTful的,後期上線的功能就不太注意URL規範,開始有崩壞的跡象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豆瓣已經把第二件事勾劃得差不多了,該勾劃第一件事了。
有兩種在線社交,算是兩極。各種社交網站都在這兩極之間。
一極是我本來就認識你,線下已經在交了,現在改在線上交一交,結果被你發現我其實還有不為熟人所知的B面。Facebook在這一極已經做到top。
另一極是我們生活中不認識,但都有那個B面,在線上發現彼此。先在線上交一交,慢慢交到線下。這一極還沒有誰想明白——大家都覺得非死不可才是榜樣——(也許)除了豆瓣。
豆瓣這類產品的核心在於圍繞興趣點的構建,一本書,一張碟,一部電影,還是後面的一個活動,一個小組話題,一個什麼什麼~然後圍繞這個興趣點,大家進行交互交互交互~
所以這個產品的出發點應該是希望能夠將之前有限的幾個領域擴張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們要看到之前的領域好歹是個有限集,書本音樂電影畢竟不是層次不窮的,搞定出版商搞定發行商至少興趣點是一個可窮盡的有限集,這樣是可格式化可控的。所以還是可以用這種建立興趣點,搜索,推薦,點評,討論,傳播等等。
但是如果擴張到everything這個概念,第一步建立興趣點就將變得很難搞,而且因為沒有從垂直領域開始切入,所以可能會很零散,帶來的用戶體驗可能是,我想要的東西可能沒有,有點東西我可能不感興趣,我感興趣的可能散落在不同的地方,這樣要起一個東西還是頗有難度的。
但是不可否認這個概念是好的,只是建議能夠在一個大場子里從垂直化開始切入,比如從靠近的文藝物件還是切,相機什麼的~或者從app這樣的一個個切~然後逐漸擴大,做好一個就是一個,也不排斥其他領域的東西,就像很多產品一開始是做一個領域,但是人最終會幫助擴展,比如知乎最開始有80%是互聯網,但是慢慢就會減少,這樣的形態需要有規劃有步調有考慮~野心可以很大,只是我們最好還是落地一步步吃~優點:現在一切都可以點評了。而且可以用」豆列「把各種不同的東西串起來,很有希望出現不少「 神 」 豆列。
缺點:不比書影音,太寬泛,很容易做的雜。
對於產品經理是個很大的挑戰啊。怎樣防止過度的廣告,怎樣讓用戶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怎樣聚合東西(board?豆列?),都是很值得探索的事情。
很有趣,拭目以待!可能是在探索新的頻道吧。
大家用「東西」創造的東西夠多的時候,豆瓣看下數據,看哪類多,就增加一個頻道。
或者作為書影音的補充。小清新感興趣的東西除了書影音還有別的,或許豆瓣希望用這個「東西」補全。
——俺瞎猜的。
不管如何,我覺得是個不錯的嘗試,比阿爾法城、豆瓣說、九點什麼的靠譜。因為「東西」和書影音比較接近,都是大家感興趣的一個物品。用一句詩來描述就是「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溫暖的名字」,百度的貼吧、當年的3721,都在做類似的事情,更具延展性。
創建更多的數據對象,而不只是局限於可標準化的事物。類似於百科 / wiki
嗯,時過境遷,條目已死,有事燒紙...
根據目前「創建新東西」頁面來看,可供選擇的類別有:食品、電子數碼、美容化妝、戶外運動、家電、汽車、園藝、醫藥、寵物、樂器、玩具、遊戲、軟體、其他。
個人看好遊戲和食品兩個類別,怎麼打很關鍵。食品方,零食什麼的個人覺得可以開發一下。
不過覺得「豆瓣東西」這個名字取得真懶/真爛……想做的太多太雜,不是成功就是灰塵。
畢竟失敗的產品太多了……
依舊與豆瓣的風格相符,興趣聯結(甚至交友)。
- 對原有的圖書、電影、音樂的拓展,興趣自然不僅僅局限於這三類;
- 從定義上來看,(用戶的)玩法幾乎無限,甚至創建一所學校(不管真的有還是假的有),自己的女友,還是一段時間或一個時刻,誇張一點的說法是「東西」涵蓋了所有不管豆瓣有還是沒有的東西。範圍很大,用戶怎麼玩值得期待~
- 也許會繼續拓展,比方說「評論」功能;
- 商業價值。數據量大並挖掘得好的話甚至可以實現精準營銷,豆瓣的廣告風格一向不錯,我想會處理好商業和產品氣質的關係:)
遊戲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可以單開一版與影音書並列的。
另外並非所有「東西」都在豆瓣上有評分、討論、聚合人群的價值。
不同類「東西」的規範化和分類(還是用標籤?)很重要。搜一張專輯出來多個唱片條目就已經讓人不能忍了,「東西」再雜亂成一鍋粥就會讓用戶更加不知所措。
數字化用戶關注的東西,一切皆可點評
問題快照:豆瓣新出「豆瓣東西」的目的是什麼?潛在用戶是?潛力大嗎?
回答如下:
目的: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潛在用戶:上網並且有生活的人。
潛力: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大大在生活,小也是小在生活。
從我的回答不難看出,豆瓣的主旨始終圍繞著生活這兩個字,東西創建頁(http://www.douban.com/subject/create )的分類設計還不夠明顯么,根本就是一生活目錄(食品、電子數碼、美容化妝、戶外運動、家電、汽車、園藝、藥物、寵物、樂器、玩具、遊戲、軟體、其它)!所以本問題的回答只要沒提生活這兩個字,一律不靠譜!!
總之,豆瓣就是想做生活,這也始終是豆瓣致命的局限,思維放不開啊。豆瓣能把產品線拉的更廣點嗎?
也許我眼光短淺實在沒看出來豆瓣的組合拳,尤其是小組、部落、小站之間的邏輯關係。
再加上阿爾法城的。。。。算了懶得吐槽了。
這個豆瓣東西反而好理解,就是pinterest的豆瓣聚合版,就是把原來的單一電影、圖書、音樂等點評擴展到全領域,就像知乎從IT試圖擴展到全領域一樣,能理解,但我不完全看好,但對於豆瓣是個嘗試,我能理解,只是現在對於豆瓣搜索、阿爾法城、部落和小站之間關係。。。一頭霧水。
我記得豆瓣以前搞過一個地點的,可以收藏、標記想去/去過,好像還能寫遊記神馬的,後來也悄無聲息的消失了……所以不太明白為什麼還會上很類似的豆瓣東西……目的大概是擴展用戶能夠參與的範圍吧,畢竟東西的數量要比影音書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但是,豆瓣東西完全脫離了影音書,難有高質量的獨一無二的內容,而且現在承載的很多功能和線上活動、小組相冊、小站等頗有些重複,卻沒有方便很多……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數據會非常龐大雜亂,影響搜索與推薦,需要加大人工管理與維護。
實在是覺得與其做豆瓣東西,不如把影音書相關做得更好,比如有人提到的影人和音樂人~還有,如果我看過一部電影,相關推薦里可以有原著、原聲音樂什麼的,多好啊~
所以個人感覺發展堪憂,不過也許還有什麼特色功能還沒有上線呢?以上各位工程師的角度固然沒錯,但我從基本面看,這個項目無非就是利用豆瓣的用戶群稍順手做了一個【類「淘寶客」】的事兒,隨便點點那個鏈接,倒過去的都是推廣鏈接。這個跟美麗說,蘑菇街基本一個性質,只不過流量質量不一樣罷了。 各位工程師又是英文又是中英文說了那麼多概念,其實這個項目無非就是靠流量賺點錢,稍順手變現了一下,又不那麼明顯的像做廣告而已。就跟360瀏覽器稍順手做個網址導航的性質一樣一樣。
這就是豆瓣淘客的ID:ali_trackid=2:mm_33454142_0_0,1041167x3409531:1379520098_6k3_1844599700
剛好寫了一篇涉及豆瓣東西的短評,希望有價值.考慮到知乎的內容質量,我就不貼過來啦.-_-
http://www.paitoubing.cn/blog/dongxi_comments
從小組,阿爾法城,部落到現在的東西
豆瓣越來越喜歡用label來分化人群了
恐怕是將來要做搜索
談談豆瓣的一貫做法,在用戶中發現需求和趨勢,順勢而為,從最早的書、影、音積累的用戶中,發現了人們的社交屬性,推出了小組,從線上交流到線下交流推出了同城,電子書開始興起後又放出了閱讀。豆瓣從來都是從豆瓣用戶的需求趨勢中提煉出新的產品,將一切豆瓣化。
目的 回到問題,它的目的很明顯,豆瓣發現很多用戶在豆瓣上分享有趣好玩的東西,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產品們就合計能否將這個功能提煉出來,通過定量分析,決定做這款產品。目的一是方便用戶分享、找到有趣好玩的東西,由人到物,由物到人。二是鏈接帶來收入,擴大商業利益
潛在用戶 豆瓣的用戶都是潛在用戶,它的出發點肯定是豆瓣平台上本身的用戶群體,你會發現豆瓣東西上的物品不如傳統電商那麼豐富,它的產品點在於設計感、美感、趣味性等,所以必然是小眾路線,適合有一定審美,對生活有一定追求的群體
潛力 豆瓣的自身用戶號稱有7千萬了,活躍用戶打個折扣也有2千萬吧,這個群體消費力度還不錯,但我猜大件消費不會多,都應該在小玩意上,消費頻率也不會太高。缺點,看比買多,感覺大家分享的動力要大於購買。
創建東西的類別是固定的,但看前面這幾項,一下腦子就浮現出了典型B2C電商的影子。。。,然後看完整個list,其實就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只能簡單維護這些生活元素,日後如何運營這些數據,可能豆瓣自己都還沒想到好的點子。慢公司嘛,先讓這些元素自己生長著,日後再說~~~
這也是大多數公司不敢嘗試的。
推薦閱讀:
※大眾點評是否已經開始退步?
※DNSPod 的免費 DNS 服務怎麼樣,有更好的選擇嗎?
※CN海淘為什麼改名為蜜淘?
※谷歌被封對中國程序員的影響有多大?
※看上去與世無爭的飯否的價值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