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設備移動終端閱讀型軟體產品的終極形態是什麼?你所說的形態是將益於未來或現在的什麼技術或思想?

可以從現有的移動閱讀軟體產品舉例。閱讀型軟體包括資訊閱讀軟體和電子書、雜誌等閱讀軟體


終極形態?


250年後,記憶將能夠移植,科學家將製造出能夠支持大腦記憶庫的晶元,教育制度將發生本質性的轉變,學位頒授制度將廢除,所有學校將消失。


閱讀的目的決定了閱讀的終極形態。

  • 「以獲取知識為目的」的閱讀:終極形態就是最快速最完整的獲取知識,未來的技術也許是直接將知識植入人類大腦。實現方法很多科幻小說、電影里都有設想,必須植入晶元、腦電波傳送什麼的。
  • 「以娛樂、休閑為目的」的閱讀:終極形態就是讓用戶在閱讀的同時得到快感、幸福感、心情波動等等。小說、娛樂雜誌、八卦、笑話等都是文字上的閱讀;漫畫、圖冊是圖片閱讀;音樂、廣播、相聲等是聲音閱讀;動畫、電影、戲曲等是多媒體閱讀。不同的閱讀方式都有不同形態,所謂終極形態就是同樣的內容可以在「用戶需要的時間」以「用戶需要的方式」展示給用戶。

比如同樣是「哈利波特」,在家時我想看電影,在車上我想看文字,那麼未來的軟體可以我看電影看到25分鐘時暫停,然後轉換成文字形勢閱讀,閱讀到40分鐘的時候我下車了,我就可以轉換成語音的方式聽,聽到50分鐘的時候我又上了地鐵,我就轉化成漫畫的形式繼續看,劇情都是無縫連接在一起的。等我看完整部哈利波特時我可能使用了4、5種閱讀方式,但是劇情沒有任何遺漏,只是體驗的方式不同罷了。甚至我可以在睡眠的時候以夢境的形式親身經歷哈利波特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對終極形態的閱讀軟體的定義。


集成晶元 植入腦中


終極形態恐怕是不存在的,這麼宏大的命題,怎麼解答可能都不合適,就我現在看到的移動終端閱讀產品,主要的趨勢有

  1. 社會化推薦,利用用戶的社會網路提煉有價值的信息,上個月底Summify被twitter收購,基本上是這個趨勢的一個個案
  2. 智能化推薦,這個與社會化推薦是殊途同歸,只是實現的方式不一樣,Zite是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案例,但是冰冷的數學演算法,用戶並不理解,到底用戶能不能接受,還是個未知數

樓上的朋友說的多媒體融合,我只能部分贊同,文字、聲音、圖像是三種區別很大的信息形式,傳播過程中受眾的感覺區別很大,剛看到一半的小說,用聲音接下來讀還有可能,用視頻接下來放,不但實現很難,受眾恐怕也沒辦法把兩種體驗連接起來。

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版權的問題,現在大家閱讀的工具只是一個信息載體,未來的閱讀產品,基本上是創作、出版、消費、協作的統一體,沒有版權的內容只會越來越少,閱讀本身就是版權交易、定價或者再創作的過程。


作為單純閱讀需求很強的消費者,我希望的移動閱讀終端本身要像retina屏一樣清晰,像Eink屏一樣不傷眼睛,終極形態當然是像魔法一樣隨時可以召喚的圖書館。如果單純從軟體產品來講,把有聲書做好是很有吸引力的,其他的話,作為閱讀來講需要的功能不多,不外乎就是字典,批註,雲存儲,跨平台更新閱讀進度,好的閱讀社區等等。


重要的是低功耗 可以維持五個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
還需要可批閱性 可以做任何批註 並且可以複製和摘錄 以便以後查看
前者需要硬體的支持 後者就需要軟體的發展了


比較實際的是 彩色電子墨水,按需背光。


推薦閱讀:

如果傳統文化復興(在這裡僅討論儒家,謝謝),誰的思想會更受到推崇?王陽明還是朱熹?二者有何區別?
所謂"三觀正"有什麼具體標準嗎?
請問我這位同學文章的水平怎麼樣?
管仲的經濟思想到底有多先進?
如何看待「為什麼做假幣啊?因為真幣做不出來,只能做假幣」這段話?

TAG:移動互聯網 | 閱讀 | 產品經理 | 思想 | 資訊 | 移動終端 | 終端 | 攜帶型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