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很吵的環境下仍然能夠睡著,並且睡眠質量很好?
本題已加入圓桌 ? 睡個好覺吧 ,更多「睡眠」「失眠」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關鍵在於睡眠第二階段的紡錘波。
(這句話每個字你都認識,但是怎麼就不明白呢?那還是耐心花4分鐘讀完這個答案吧!)
% ---------- %
讀大學的時候,住的宿舍是倫敦大學圈子裡遠近聞名的party hall,我住二樓樓梯口,全宿舍一半的人都要從我房間門口走過。周六早上開門,有時需要跳過裸男屍體去刷牙。偶爾隔壁和樓上都會同時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真是不知道當年我是怎麼在隔音效果那麼差的房間里睡著的。
哎,真是愁死我了。
% ---------- %
這裡有三個關鍵點:聲音的區別、睡眠階段的區別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關鍵點1:聲音
@Owl of Minerva 貓頭鷹學長的答案一如既往的客觀專業。針對這個問題,畫個重點。
擾人的噪音影響睡眠,關鍵在於聲音的響度(loudness)。根據貓頭鷹學長的答案,在聽力正常的狀態下,超過30分貝的聲音,大多數人就睡不好,超過50分貝睡不著。
但我覺得這個數據過於保守了。30-40分貝的環境大概和圖書館差不多,50分貝大概是小聲的對話,70分貝則是正常的對話聲響。
我個人的感覺是,這兩個數據(30分貝和50分貝)都該再高個10分貝。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我個人的經驗。畢竟分貝本身也是個相對單位。
除此之外,影響睡眠的還有「是怎樣的聲音」?是相對穩定不變的噪音(如白噪音、粉色噪音)?還是不斷變化的聲音?
譬如說,30分貝下,要是一直放類似於雨聲的白噪音,可能你反而睡得更好。(詳見:為什麼下雨天里的睡眠質量特別好? - 趙思家的回答 - 知乎)
但,同樣的30分貝,如果聲音變成,一個小小的蚊子在耳邊飛來飛去,那運動所產生的聲音,卻能夠影響你的睡眠。蚊子所產生的聲音和白噪音也很像,但因為飛來飛去產生了運動性,且根據過去的經驗,你知道「蚊子的聲音=叮了會很癢」。這算是最輕的一種危險,但你也還是會醒來並採取合適的舉動——啪!
所以,有些人在嘈雜的地方也能睡著,可能這種嘈雜對於睡眠並沒有你想像得那樣擾人。要是嘈雜聲如白噪音一樣連續均勻,且強度不是太大,(或是非常有規律性,譬如說鐘錶的滴答聲)其實在這種環境下我們也是能夠入睡的。
關鍵點2:睡眠中的大腦會屏蔽聲音
為什麼聲音對我們的睡眠影響那麼大呢?
根本原因在於,眼睛 有眼瞼,可以關上,但耳朵卻是24/7全天待機。
其實每個人在睡眠時,大腦都有一個專門的系統來屏蔽聲音,簡單地講就:即使聽到了,卻沒有意識到。
這個系統是什麼?
直接借用 @Owl of Minerva答案中的第一張圖:
(出處:Sleep stages nature of sleep REM sleep for A level psychology)
如圖所示,睡眠有5個階段。這五個階段是通過測量腦電圖(EEG)來分別的,不同階段EEG有不同的模式(pattern)如下圖。
(出處:Sleep stages nature of sleep REM sleep for A level psychology)在進入第二階段(圖1的淺紫色區域)時,大腦會產生這樣的圖2第三排淺紫色的腦電波。時不時地,你會看到腦電波短暫地迅速波動,這叫「睡眠紡錘波」(spindle)。(11-15赫茲的快速震動)
我們認為,當大腦產生這個紡錘波的時候,會阻止感覺信息(如聽到的聲音、透過眼皮而看到的光線、感覺到的細微震動)經過大腦的一個重要信息處理的區域——丘腦。
除了嗅覺之外,其餘各種感覺訊息都經過丘腦,再傳送到大腦皮質。因此,丘腦有時被稱為腦的中樞。—— 心理學第四版,葉重新著,P.49
如果一個感覺信息不經過丘腦,那我們就不會意識到它。
因此,第二階段睡眠被認為是大腦和外界環境完全隔絕前的一個階段。
而等到進入更深層的階段時,我們的生理(如心跳、血壓、呼吸頻率)都會降到一天的最低點,大腦需要消耗的能量和需要的血液量也會降到最低。這種情況下,自然就不會像醒著那樣對各種感覺信息敏感。我們也進入無意識的狀態。(另外,也是因為這時血液大多都回到軀幹中,氧氣和能量會幫助肌肉恢復。所以勞作一天後,肌肉疲憊感會讓我們想去睡覺)。
- 全面啟動你的夢境 - PanSci 泛科學 (&<-- 很好的科普文)
- 脳波の手習いシリーズ (&<-- 這篇有很多詳細的EEG圖,但是是日文的)
關鍵點3:人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能在噪音中睡著,關鍵在於這個紡錘波。
重點終於來了。
那為什麼有人能在噪音中睡著,而有人卻不能呢?
這人與人的區別到底來自何處?
這個方面,據我所知,哈佛醫學院的副教授Jeffrey Ellenbogen有不少的相關研究。(等專門學睡眠的@Andrew Xu 來擴展了)。
2010年他帶領的團隊,發現那些隨時隨地都能睡著的人,相比於像我們這種老是睡不著的人,產生紡錘波的頻率高很多。
這對未來的輔助睡眠的藥物或儀器有了新的啟示。
另外,他們還觀察到,很多時候,因為噪音而影響睡眠的志願者,在醒後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睡眠被影響了。換言之,環境噪音對睡眠的影響可能比我們自己「感覺」要大得多。
更多信息,你可以去看原論文:
Dang-Vu, T.T., McKinney, S.M., Buxton, O.M., Solet, J.M., Ellenbogen, J.M., 2010.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predict sleep stability in the face of noise. Current Biology 20, R626–R627. doi:10.1016/j.cub.2010.06.032
另外,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噪音與睡眠,以及相關健康危害,請不要錯過下面這篇學術綜述。
Muzet, A., 2007. Environmental noise, sleep and health.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1, 135–142. doi:10.1016/j.smrv.2006.09.001
一些針對睡眠噪音的建議
除了帶耳塞之類的基本措施(雖然我一點都不喜歡睡覺的時候戴什麼東西),這裡我有幾個小小的建議。
如果你知道噪音一般來自何處,你可以考慮直接改變你的卧室格局,把枕頭那側離聲源越遠越好。這個效果可能比你想想要好。或是在聲音傳過來的那面牆前面放柜子或梳妝台這些大型傢具。
如果可以,開一會兒空調或風扇,讓它們產生的白噪音幫助你覆蓋其他的噪音。
- 產生雨聲的網站:Rainy Mood。(不知道國內能不能用,可能需要翻牆。我真心推薦。)
- 產生哈利波特各種環境的聲音:Listen to harry potter sounds (最推薦斯萊特林地牢公告休息室,它在湖底所以那種咕嚕嚕的水聲讓我感覺涼颼颼得很幫助睡眠)。
最後的最後,推薦 @周不潤 的新書《睡個好覺》:睡個好覺:如何科學改善你的睡眠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書店。我覺得這是迄今為止,知乎出版的電子書里,寫的最值得買的科普書。
港真,大過年的,睡個鎚子,起來嗨!(再過24小時我就要回老家過年啦!7年沒有回國過年的孩紙!激動!開森!)
我算是那種外面刮颱風但睡眠質量非常好的人,以下完全是個人感受與猜測,完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我的答案大概是:我的大腦把大多數的噪音屏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課堂上即將睡著前一刻的記憶?我記憶中那一刻的最大特徵是:老師講課的聲音越來越遠……越來越遠……越來越……
「XXX童鞋,這題選什麼?」聲音彷彿又突然出現在面前,我一個激靈下意識的就站起來了……然後像被繞後的ADC一樣,用無助的眼神看著同桌和周圍……救我……
明明前一刻與後一刻音量並沒有多大區別,但我卻給出了兩種不同的反應,我認為是大腦將聲音分成了兩類:有意義和無意義的。無意義的噪音被屏蔽,有意義的則讓我醒來~具體來說就是老師那無趣的授課內容被我的大腦自動判定為「無意義的」,困意襲來的時候就自動屏蔽而顯得「越來越遠」;「XXX童鞋」是我的名字,顯然是「有意義的」,於是就「突然出現在面前」。
日常中還有很多栗子:
颳風打雷的晚上通常睡眠會更好,因為其他噪音都被更大的無意義的所覆蓋,只需要處理掉最主要的噪音就行了。話說打雷竟然都屬於無意義……我也不知道我大腦是怎麼想的……
最輝煌的戰績是高三,20米外的工地樓盤天一亮就打樁……打樁……打樁……我只用了兩天就適應了,硬是能睡到接近7點…………ps:你知道打樁機有多努力么!?懂不懂得尊重一下對手!?醒一醒很難么!?
而門鈴、敲門、房門被打開、電話鈴聲、床頭的手機震動都是有意義的,出現這些意外時醒來的概率接近90%……
最悲劇的一次是舍友們在打遊戲,開了外放,然後另一舍友進來,「別開聲音了吧?XXX(我外號)在睡覺呢~」天啦嚕!他們打了應該很久了,我都沒醒,然而那個好心的舍友只是叫了一下我外號,還不是真名,我竟然特么醒了……真是對不起您的良苦用心……
最後如果想學習惡劣環境中睡眠技巧的盆友們,可以試試以下方法,完全是個人經驗,再次重申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如果你學了之後沒用……我又沒收你學費,你還能咬我不成?
在很困的時候,栗如剛熬完夜四五點,睡覺時帶上耳機,讓你習慣於在音樂中入睡,習慣之後你就可以在需要時利用耳機快速地入眠。這技能怎麼用?肯定是午休啊!中午在單位總是會有很多意外,午睡質量本來是一件非常看人品的事情,但相信我,耳機加眼罩會讓你度過一個恍若隔世的美好中午~~~
戴耳機需要注意一點細節:音量不要太大,對聽力不好,我是用最小的聲音;選用形狀大小合適的耳塞事半功倍;放的音樂要相對固定,我的列表是10首林宥嘉,固定順序循環播放……我真的沒有在黑林宥嘉,我也是很喜歡他的好么?
最後祝大家新年睡的香!就沖這句我覺得你就應該點個贊~~
…………過年更新割一下…………哈哈哈!知乎小透明突然就人蔘癲瘋了~其實就是分享些經驗,也沒啥乾貨,怪不好意思的~謝謝大家的贊,評論就不一一回復了~
大三狗,宿舍打遊戲喊話的聲音之大,簡直可怕,可以在隔了5個宿舍還聽得到的。每個周末還有火鍋,喝酒,聊天吹水可以到凌晨三點,還有兩個打呼嚕的,特別響。
你說要怎麼睡著,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一開始從外面工作了大半年回來讀書的,隨便他們鬧,到點就困,閉眼就能睡,但大學生活太容易讓人消沉了。一個月下來,就覺得自己很不適應,可能是身體適應了這種不用操勞奔波的生活吧,開始晚睡,晚起,白天睡,晚上精神就很足了。唉
第三個月,開始早上做廣播體操,晚上鍛煉,晚上的話是在宿舍健身,俯卧撐,仰卧起坐,深蹲,啞鈴,等,總之,做到大汗淋漓(我不容易出汗,基本上要鍛煉個40分鐘以上才會出汗),之後洗個澡,睡下去後只要他們抽煙時開著門窗,我就不會醒,第二天早上7點起來做操吃早餐看書,堅持到最後離開學校,成就就是瘦了4斤,腹肌比較明顯(六塊)手臂背部腰部肌肉都結實了,皮膚不像之前那樣鬆弛,晚上睡得也還好。
簡單點說就是把自己過剩的精力消耗掉做點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專註點做,忘記外界的影響。
第一次長篇大論,求輕噴。
【後續補充】
忘記跟大家說說我的室友,其實我也是幸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室友因為一些事也有了改變。
我是這個宿舍的「插班生」,我自己也抽煙,所以通過煙,我們還算是比較快的熟絡起來,也跟著他們喝,就是開始的兩個月咯。混熟了,然後做衛生也比他們主動勤快,也都算是有求必應吧,在幫忙打飯叫外賣之類。
後來開始在宿舍猛的鍛煉後,第一個小夥伴開始有興趣了,開始自己看網上鍛煉腹肌的視頻,在我開始鍛煉時自己做自己的,不過他斷斷續續的,雖然說是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但整個宿舍氛圍不一樣了,6個人的宿舍有兩個都開始堅持鍛煉了,另外一個就跑去打球了,回來各種說(說打球的事,比如哪個哪個SB帶著「幾厘米長」的指甲搶球,划了我一道口子)。
你們可想而知,這個宿舍一半的人都開始鍛煉了,而剩下的還好意思繼續沉迷遊戲嗎?(雖然說還是會長時間打)他們其中有兩個在學期結束前的半個月,差不多每天晚上都出去「跑步」,跑兩下然後走幾圈操場那種,然後回來跟我們說我也鍛煉了,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跟你去跑的那個人告訴我的,哈哈。
其實第三個月底開始,他們已經都有所變化了,宿舍有人睡覺的話大家都自覺戴耳機不開外放,也盡量憋住不喊,說話也不那麼大聲,當他們也享受過這種待遇後,就更加自覺了。
跟廣大煙民說句話,吸煙有害健康,趁早戒了吧,可抽可不抽最好,能不抽就不抽。
ps:我跟我室友對話……
「xx,戒煙吧」
我「嗯,抽完這包就把這個牌子戒了」
高中時,老師上課都會帶一個麥克,扯著嗓子沒命地大聲講課,生怕對面的班級聽不見。
(?_?)這個時候,我可能就會不定期地開始犯困。
先亮結論:無關音量,有關內容。
上課講的東西真的無聊時。例如我最不喜歡的政治什麼的。
無論老師的聲音有多大,近乎於咆哮講課時,我都會不自覺地把頭埋在課桌里。
睡過去。沒錯,睡得很香。
這個時候,老師如果突然大叫一聲我的名字。
Σ(っ °Д °;)っ我就會立即醒來。
再次扣題:無關音量,有關內容。
因為老師的咆哮聲中叫我名字戳中了我大腦的興奮點。
上大學後,住進宿舍,我是一個睡眠質量一直都很好的人,但是如果室友聊天的話完全會睡不著。
我就開始思考,為什麼舍友聊天聲音比老師講課聲音小多了,而我卻會睡不著。
後來的結論還是:無關音量,有關內容。
上課講的內容可能完全是毫不關心,毫無興趣,大腦自動過濾掉,也就是所謂的:左耳出,右耳冒。
而室友聊的內容則與我們感興趣的東西貼近很多,你想聽又不想聽,大腦會對興奮內容保持的興奮狀態。
所以,如果一個人能在嘈雜環境中睡著的話,90%是因為他對他所處的嘈雜環境的內容毫不關心。
很多人入睡需要的不是安靜的環境,而只需要穩定的環境。將噪音音量控制在一個比較小的區間里,人適應後就很容易睡著了。
這裡我並不打算直接的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問題所描述的情況可能不是真實/客觀的。逐步的解釋如下:
1. 基礎知識:睡眠周期和節律
在「為什麼有的人換了地方後睡不著覺,或者睡眠很淺,更甚者很清醒? - Owl of Minerva 的回答 - 知乎」中提到, 人在睡眠時候,大腦在進行著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狀態循環。根據EEG的數據特徵,睡眠周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NREM(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REM(快速眼動睡眠期)。NREM與REM循環交替稱為一個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 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約90~110分鐘[1]。
嬰兒的REM睡眠時間比成人更長,在童年期間REM睡眠的比例會明顯下降。進入老年之後總的睡眠時間會有所縮短,但是REM睡眠的時間卻相對固定,導致REM睡眠所佔比例相對增加 [2]。
2.雜訊對睡眠的影響
雜訊對睡眠的影響可以是二分的,合理強度的經過設計的白雜訊對睡眠可能有幫助作用(參見 白噪音抵消外界噪音的原理是什麼? - 物理學 - 知乎 下的部分回答),但是一般生活場景中的雜訊,比如家用電器、交通等對睡眠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3]. 具體情況如下:
- &<30 dB: 僅對很少的敏感個體有影響,對一般人群來說,觀察不到明顯的生理變化。
- 30-40 dB: 在這個雜訊水平下會觀測到明顯的對睡眠的擾動,這包括睡眠中更多的身體運動,易喚醒,以及更高的醒來的可能性和醒來頻率。兒童、老人和病患的睡眠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 40-55 dB: 大部分人的睡眠會受到負面影響,長期在這個雜訊環境下睡覺會有明顯的健康風險。
- &>55 dB: 在這樣的高強度雜訊下,每個人的睡眠都會受到影響(生理性指標),並且具有明顯的健康風險(心腦血管疾病等),相當部分的人根本不能進入睡眠。
如果不考慮生理學指標,只考慮各人在不同雜訊情況下的睡眠行為,情況如下[4]:
隨著外部雜訊睡眠的增加(橫軸),雖然有越來越高比例的人選擇關窗睡眠,但是關窗因素對睡眠質量的提升完全被淹沒於雜訊增加對睡眠質量的降低之中了。難以入睡、睡眠中醒來已經睡眠質量低(個人感受)的比例均隨雜訊增加。
特別地,隨著雜訊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平均來說為60 db),這種影響會顯著的增大:
如果我們考察雜訊環境下睡眠的生理參數,情況如下:
- 30-40 dB: 1部分中提到的睡眠周期和結構會發生變化,睡眠碎片化。在白天的認知能力下降,並且更易怒。睡眠碎片化的典型情況如下:
在第二個睡眠周期之後的REM睡眠階段EEG顯示人容易醒來,即使當事者在完整睡眠之後沒有反映有在睡眠過程中醒來的情況。
- 40-50 dB: 會有失眠情況出現,並且有自己感知得到的半夜醒來的情況,經常需要使用助眠藥物才能睡著。
- 50 db以上: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睡眠,高血壓、肥胖、抑鬱、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5-8]。
3.易受累人群
在前面我們提到,兒童、老人和病患在較低雜訊水平下的睡眠也容易被干擾。這些人群是典型的易受累人群 [9],這與身體發育情況有直接關係。同時,嬰幼兒的母親容易被她們孩子的聲音和運動吵醒[10]. 排除這些情況,我們考慮一般的成人,每個人對雜訊的耐受性也有一定的差異。研究證明,睡眠情況下大腦的節律(反映為睡眠紡錘波密度, Spindle rate)跟睡眠的雜訊耐受性有直接的相關性[11]:
相應地,具有更好的Spindle rate的人更可以有更好的睡眠,從而身體情況也更好,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是因為身體情況更好從而更能耐受噪音呢;還是因為更能耐受噪音從而有更好的睡眠,因此身體更好呢。目前看來兩方面的因素都是成立的[12].
另外,長期在一定程度(合理水平)的雜訊環境睡眠的人,由於適應性使得他/她的睡眠對雜訊具有相比於其他人更好的耐受性 [13]。不過為了追求對雜訊的耐受性而故意把自己置於雜訊環境中睡覺,就是捨本逐末了。
4. 總結
所以綜合以上論述來說,所謂「有的人在很吵的環境下仍然能夠睡著,並且睡眠質量很好」是一個偽命題。它存在以下漏洞:
1)所有人在一定程度的雜訊下(&>50 db)的睡眠都會受到影響,所謂的「不受影響」是沒有自己感知的影響,但是生理數據上有反映。
2)因此所謂的「睡眠質量很好」就不成立,這裡的「很好」一方面在於沒有自己感知的睡眠中醒來的情況(而生理數據會證明有),另一個方面在於相對於其他人更好。如果將這樣的人置於安靜環境中睡眠,他/她的睡眠質量會更好。
3) 作為一個普通人不要去考驗自己神經系統對雜訊的耐受性。如果為了逞強去在強雜訊下睡眠,這隻能證明 一是他/她傻,二是他/她不誠實。
----
[1] Carskadon, Mary A., and William C. Dement. "Normal human sleep: an overview."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2 (2000): 16-25.
[2] Mishima, Kazuo, Tetsuo Shimizu, and Yasuo Hishikawa. "21. REM Sleep Across Age and Sex."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1999): 315.
[3] Hume, Kenneth I., Mark Brink, and Mathias Basner.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noise on sleep." Noise and Health 14.61 (2012): 297.
[4] Miedema, H., and C. Oudshoorn. "Position paper on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nsportation noise and annoyance." EU』s Future Noise Policy, WG2–Dose/Effect 20 (2002).
[5] Hume, K. I., M. Brink, and M. Basner.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noise on sleep. " Noise Health 14.61(2012):297.
[6] Jarup, L, et al. "Hypertension and exposure to noise near airports: the HYENA study. "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6.3(2008):329-33.
[7] S?rensen, M, et al. "Road traffic noise and strok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2.6(2011):737-744.
[8] Babisch, W.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noise. " Noise Health13.13(2011):532–542.
[9] Van, Kamp I, and H. Davies. "Noise and health in vulnerable groups: a review. " Noise Health 15.64(2013):153-9.
[10] Portas, C. M., et al. "Auditory Processing across the Sleep-Wake Cycle." Neuron 28.3(2000):991.
[11] Dangvu, T. T., et al. "Spontaneous brain rhythms predict sleep stability in the face of noise. " Current Biology Cb 20.15(2010):R626-7.
[12] Andrillon, T, et al. "Sleep spindles in humans: insights from intracranial EEG and unit recordings.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31.49(2011):17821.
[13] Basner, M, U. Müller, and E. M. Elmenhorst. "Single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air, road, and rail traffic noise on sleep and recuperation. " Sleep 34.1(2011):11-23.
類似於白雜訊,沒有特別的特徵可以提取得到,因此大腦自動忽略了背景雜訊的存在。就好像中學時代,課堂里如果沒有老師大家聊的熱火朝天,一鍋粥一樣的背景人聲,突然沒人說話了,大家就有了危機感,於是集體靜默幾秒,張望四周發展沒有班主任,,,,,於是大家會心一笑又聊成一鍋粥。這種背景雜訊的存在是一種安全感的預示,所以讓人放鬆,大家容易睡著。
我爸說他們以前有一個同事,熬了很久累的不行在值班室睡著了怎麼都叫不醒,有一個同事在旁邊說了一句:「誒!你們管界有法輪功的!」然後那個大哥噌就蹦起來了。
普通民警。沒心沒肺的人,睡眠質量都高。——白雲大媽
2016羅振宇跨年演講邀請了王石。
王石說:終身學習要學習睡覺。
學習在1分鐘內睡著,3分鐘睡著是失眠;學習在車上,飛機上睡覺。讓自己精神和你飽滿。
睡覺更多是人心?控制的副產品,通常心有不安的時候很難熟睡。作為自然凈化而來的人類,在睡覺中保持警覺是有效的自我防範。
但是就我觀察多數睡覺不好的人,都是心思比較重的。很多問題無法解答就會心有不安。
環境在此之外,才有附加作用。修心是第一位的。自從上大學後,在外面從來沒有好好睡覺,一點動靜就醒。這麼多年了,在家裡不管多吵,弟弟妹妹看電視玩遊戲也絲毫不影響我睡覺,唯有在家裡才可以放鬆警惕,不用擔心睡過頭耽誤上班,不用擔心睡多了被婆婆叨叨,在家裡可以睡到自然醒,睡到中午12:00
就我個人而言……雜訊大沒關係,主要是不要有規律,你說你晚上敲機械鍵盤或者打呼嚕那我是遭不住的,但是如果是類似大街上那種單純混亂嘈雜聲那我其實沒啥所謂的。
第一,想睡
第二,夠累
第三,入耳式海綿降噪好耳機+睡眠音樂
第四,光線暗
第五,擺好睡姿
為了身體健康和學習高效。我一般下午慢跑一小時,洗個熱水澡,晚上十一點開始準備睡覺。先把耳機(天龍c710)戴好,調出網易雲音樂睡覺歌單,訂半小時關閉,調整好睡姿,「我睡覺了」。
第二天六點半自然醒。
晚安。
歌單分享雲音樂小秘書創建的歌單「晚安生活,助眠精選—8月篇」: http://music.163.com/playlist/101011433/9003/?userid=253009843
分享HOPE-T創建的歌單「『輕音樂』自帶催眠BUFF,睡覺聽」: http://music.163.com/playlist/320583773/45145557/?userid=253009843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王務志創建的歌單「自然的下雨聲音純錄音治療失眠」: http://music.163.com/playlist/30097149/881426/?userid=253009843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大野智的笑容由我守護創建的歌單「【白雜訊】自然的聲音」: http://music.163.com/playlist/366045086/53095153/?userid=253009843 (來自@網易雲音樂)
分享kay4721創建的歌單「睡覺啦,晚安」: http://music.163.com/playlist/482086271/253009843/?userid=253009843 (來自@網易雲音樂)
我就是這種人,不管周邊環境有多吵我都能睡得著,並且睡眠質量很好。
要談談為什麼。
我把睡覺當作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一天有24小時,而我們只能花6-8小時用在睡覺上,卻要用剩下的16小時來讓身體處於高速的運轉狀態,物以稀為貴,睡覺的時間越短越珍貴,所以它很奢侈。
我把睡覺當作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忙碌了一整天,睡覺是最幸福的時候,因為在睡覺的時候我不用考慮上級給我的任務、老師給我的作業、朋友讓我幫的忙,這些就放到醒了之後來一一解決。
我把睡覺當作一件很有用的事情。有個好的睡眠,當我醒來的時候可以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睡覺是一件有用的能給我幸福的很奢侈的事情。
所以,每次睡前想一想,外面再吵再鬧我也要睡覺。小時候我媽一手打牌一手抱著我 我就是在那呼啦呼啦的麻將聲里睡著的 練出來了
這個真不是吹
我這個人,特別靜的時候,腦袋裡亂想事兒,很有可能睡不著。
但有時候到特別吵的環境,只要不是放鞭炮那種突然一聲這種。都能睡的很好很香。
我是這麼做的
聽著噪音,從腦袋裡想像聲音的聲波曲線,然後意淫自己腦袋裡釋放睡眠的α波,跟聲音曲線相吻合。
就睡著了……
我不相信我有什麼超能力,肯定這個跟心理暗示有關吧?
謝邀。這位為啥把這些都邀請了一遍?你難道知道我是誰不成?^_^
睡眠在古人眼裡,是陽氣潛入陰氣才能睡。祖國傳統醫學對於不寐證嗜睡症的研究其實是很豐富的,而且富有實踐意義。大家其實可以了解下,其實不會比褪黑素之類難理解。
不好意思,倉促之間,沒有啥數據給大家看。講講基本原理。
簡單來講,睡覺是陽氣潛入陰氣休息,陰氣自動運行的一種現象。那麼陰陽兩氣的不平衡會導致各種不同的睡眠現象。中醫上講營衛兩氣其實就是陰陽兩氣的一種。營血屬陰,衛氣屬陽。失眠症中有一大原因就是營衛失調。陽氣太過興奮躁動不安,就會造成失眠。所以另外一種失眠就是臟燥失眠。
反之,陰氣厚重,陽氣細微,那麼陽氣一旦深潛進去就會不容易出來。這種嚴重的就造成了嗜睡。而睡覺的時候,陰氣裹在外面,太厚重的話,外界的各種信息都不見得能傳到在裡面的陽氣。陽氣主明。陽氣不接觸到自然不醒來。所以一般睡得特別的沉,特別熟,是陰氣在外的表現,具體是不是好事,要具體看,若是正常深度睡眠時間,陽氣不被打攪是好事,因為出不來會修補的很完整,第二天會很精神。但是有些嗜睡的同學,壓根是陽虛,根本是進去難以出來,那麼聽不到鬧鈴,你推他他都不見得有反應,或者睡很長時間都不是特別好的一個現象。
而真正受傷進入昏睡,氣血兩虧,本身就是陽氣大修補的狀態,這個時候陽氣深潛的深度很深,也就是深度休眠。類似於動物冬眠。聽不見外面噪音其實是好事。
所以睡眠質量好,一是要滋陰,陰氣要夠,還要壯陽。陽氣要精。這樣才能該睡的時候睡,休息的好,該醒的時候醒,神思清明。
這會沒空了,這些我也答不過來,明天看看有時間再答吧。不好意思。^_^
大家早點睡。
夢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往來蓬篙輩。春秋已忘年。亞洲人氣舞王尼古拉斯趙四曾經說過:沒有啥事比碎一覺更酥服的了,如果有,那就再睡會。
首先,謝邀。收到被邀請的郵件好幾天了,現在才來回答,對邀請人說聲抱歉。
好了,以下內容為個人一點不成熟的小觀點,僅供參考。這是我在做研究生課題的過程中發現的一點尚未進一步確認的有趣的小結論。我的研究生課題是與睡眠障礙有關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調查問卷就是匹茲堡睡眠適量指數量表(PSQI),是用於評定被試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題目構成,參與計分的題目有18個,組成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障礙7個成分,每個成份按0~3計分,累積各成份得分為PSQI總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量表中關於睡眠質量的題目是「近1個月,總的來說,您認為自己的睡眠質量 ①很好 ②較好 ③較差 ④很差」。大家可以看到,睡眠質量單個題目的回答是非常主觀的。嗯,這是個背景。在分析課題結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打鼾的受試者,睡眠質量自評題目的得分都是較好、很好,而最終PSQI總分卻提示睡眠質量較差、很差。寫了這麼多,是不是有點跑題了?題目問的是什麼呢?「為什麼有的人在很吵的環境下仍然能夠睡著,並且睡眠質量很好?」如果僅僅以「能夠睡著」就判斷睡眠質量很好的話,是有些片面的。
在接到邀請回答的郵件後,抽空查了一點小資料,發現一篇不錯的綜述,是華西醫科大學精神科主任唐向東教授在2007年發表的《環境因素對睡眠的影響》。我轉述一點相關內容。1.相對於無造影的正常環境,多數受試者(噪音強度40-120dB)表現出深度睡眠的減少,淺睡眠的增多,睡眠連續性的破壞和REM睡眠量減少的傾向,但睡眠總量沒有顯著改變。對於噪音峰值大於80dB的環境中,多導睡眠圖檢查(PSG,一種量化睡眠的檢查)顯示受試者有顯著增加的覺醒發作,總睡眠時間減少。對15dB的噪音強度,受試者也表現出深睡眠量減少和淺睡眠量增加。2.在低頻(20-200Hz)噪音環境下,受試者表現出較長的深睡眠潛伏期,明顯的晨起疲乏及覺醒反應,但穩定的低頻噪音可能縮短睡眠潛伏期。
最後簡單說一下深睡眠和REM睡眠期的作用。在深睡眠期,人的大腦皮層細胞處於充分休息狀態,對穩定情緒、平衡心態、恢復精力極為重要。做夢通常發生在REM睡眠期,有觀點認為REM睡眠期人腦活動高度活躍,是自動整理白天學習到的知識的重要過程,是人維持認知功能的必需。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一大篇,也不知道到底說清楚了沒有。至少大家應該清楚了在穩定的低頻噪音環境下,人確實能睡得快,但是不一定質量好。
對於我來說,啥都沒用。
只要是肉耳能聽見的聲音,都可以把我吵醒。
只能安慰自己說這樣的人在野外不容易被吃掉(ΩДΩ)
推薦閱讀:
※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的差別在哪?歡迎分享大家的經驗感受
※如果已經睡夠 8 小時,晚睡還會帶來危害嗎?有什麼措施能減少影響?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早上醒來後精神充沛?
※求鬼壓床可以叫醒自己的任何有用方式.?
※有一丁點聲音就睡不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