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具體是如何劃分的?各種不同的劃分標準的來歷是怎樣的?


不請自來的新一醬有自己的劃分標準,還做了個排名,排了排一座城市在中國商業市場的位置。

在針對338個中國地級以上城市,通過160個品牌的門店分布和14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數據分析後,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的平均加權計算,第一財經旗下的數據新聞項目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不錯,正是新一醬的大名)重新評估中國城市的商業魅力,為中國城市再分級。

在這份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榜單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一線城市地位依然不可動搖。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瀋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

商業資源集聚度

城市商業資源集聚度的概念來源於Google搜索的原理PageRank——越多的鏈接指向某個網頁,它的重要性就越強,就越應該排在前面。同樣,越多的商業公司進入一個城市,說明這個城市越重要,更多的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也會首先考慮它。

在描述一個城市有多大時,GDP和常住人口數量是最常使用的數據,但在新一線的這份榜單中,商業數據被賦予了更多權重——包括商業品牌在各城市的門店數、各城市的餐飲業數據、影院數據、高層建築數據和剛剛提及的兩個基礎數據共同構成了這份子榜單。

城市樞紐性

一座城市的輻射能力越來越被看重,大城市能夠給周邊城市輸送商品、資金、人才、生活方式甚至價值觀。

在這份子榜單中,新一線測量了一個城市向周邊城市輻射的難易程度。航班數及準點率、高鐵班次和通過高鐵能夠連接的城市數、物流和快遞的通達程度和商業門店的區域佔比都納入了對一座城市「樞紐性」的考核。

「樞紐性指數」越高,這座城市越容易向周邊輻射,越容易成為某個區域的中心城市。樞紐性與集聚度之間關係緊密,一個真正的大城市,輻射和集聚會互相促進。

城市人活躍度

除了開放的商業體系,人對城市的發展也非常重要。新一線在這份子榜單中綜合了滴滴出行的滲透率、移動設備的活躍時間、地鐵的通達度、京東的訂單指數和LinkedIn的活躍用戶數據製作出「城市人活躍度」指數。

例如,一個城市的城市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越長,這個城市「醒著」的時間也就越長。這些數據試圖呈現一個活躍著的城市的狀態。那裡的人們總是在移動、交談,總是在尋求改變。

活躍的公司人通常會每個月更新自己的簡歷,或結交新的人脈。這些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提升有更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就是不安分的人。「不安分」對公司而言,意味著機會,對於城市人而言,它代表了一種向上的狀態,這是為何新一線將「職場活躍度指數」納入考量的原因。

生活方式多樣性

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更「好」,意味著這座城市的消費者質量更高——很多時候公司會更看重這一點。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元,新一線整合了來自去哪兒、咕咚運動、時光網、優酷、淘寶等互聯網平台上的數據和部分線下實體門店的數據,計算出各城市的「生活多樣性指數」。

在多樣性這方面,新一線更看重的是類型是否豐富,而非各個指標的絕對數量。因此,和常識判斷接近,廈門在這個維度排名第一——去過廈門的人都知道,這個城市太適合「吃喝玩樂」了。

上海和北京在這份榜單中沒有領先,原因之一是高昂的成本抑制了多樣性。獨立音樂在大城市的困境可以作為例子,因為房租高企、人力外流,越來越多的live house轉向廈門、鄭州這樣更容易生存的城市。

對於公司而言,新一線城市甚至規模更小的城市是個好機會。這些城市的年輕人遠未定型,他們充滿對豐富生活的渴望,還在嘗試多種可能性。大城市如果能夠在走向繁華的過程中小心保護生活方式的多樣性,會幫助自身獲得不一般的商業地位。

未來可塑性

這份商業魅力城市排行榜希望揭示一種未來性:那些未來可能成為一線城市的城市,以及所有城市的未來潛能。因此,綜合了空氣質量、高校數量、創業公司數據、年輕人對一些互聯網產品的使用數據和消費數據後,新一線製作了城市的「未來可塑性指數」。

問答社區知乎的活躍度、圖片社交應用Nice的標籤數據、職場平台領英的數據都能呈現一座城市的年輕人對於分享、社交、提升自我的需求。這些數據連同的高校數量和創業數據,綜合反應了這座城市的商業活力——這也是公司在進入這座城市前需要參考的數據。

消費性格也能夠體現一座城市的未來潛力——在這個指數中,長沙顯然是新一線城市的領跑者。一座城市的提前消費越明顯,它的消費升級也可能進行得越快,消費者對新產品、新品牌的接受度也會越高。

北京和上海的例子說明,好的城市會越變越好,但對於一些落後的城市,如果在這個節點掉隊,失去公司和公司人的青睞,可能就難以扳回了。對於二線城市中仍然靠後的省會或「重點城市」,以及正被追趕的一線城市來說,時間不多了。


歡迎和新一醬討論,你心中的榜單是怎樣的呢?


我贊同這位的觀點,這是有意義的問題。
樓主問的方式欠妥,你的第二問說明了你知道第一問的答案,並且知道答案有多個;第二問本身也不是開放問題,而是一種考據式的問法(上面這位說到,即使是考據,也很有價值,我贊同)。如果問,「為什麼產生了不同的劃分標準」,或者問「哪種標準比較好」,則就有開放性和話題性了。
百度百科尚且不權威,何況百度文庫,我也不贊同直接引用文庫答案的答主。百度百科有個答案,說的挺中肯:「二線城市」與「一線城市」一樣是一個民間概念,並沒有明確、穩定的評價標準。一般是媒體在報道中對城市經濟狀況進行分類、分析的時候使用的粗略概念。

------------------------------正文如下-----------------------------------

各種標準的來歷是十分值得考證的,來源背後也就隱藏著不同的價值觀

每個人認同的對二、三線城市的定義多半不一樣。舉個例子, @林晴 答案的【標準一】里,省會城市裡非「欠發達地區的」在二線,非「欠發達地區」的在三線,那麼估計所有被划到三線的城市都會跳起來,為啥貴陽、昆明是二線,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是三線?【標準二】是一種標準化嘗試,但筆者陰謀論的想,很可能是為了維護或引致符合某些既定目標結果的做法,而且顯然是地產方向的人出的標準。

筆者心裡的標準,不是按發展程度,而是按照區域功能劃定:
一線城市:全國的綜合中心城市,北上廣深。
1.5線城市:大區域中心城市,成都、重慶、天津、西安、武漢,等。

二線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一般為各省會,某些省城市等級差明顯,一省省會突出其他扁平,那只有省會是二線。某些省等級差不明顯,就有若干個二線城市,如山東有濟南和青島。

三線城市:省內的次級中心城市,一般為地級市。
四線城市:一般為縣級市,相應城鄉地域的中心。

個人認為為什麼沒有一個官方的標準出來,就是因為這幾條分界線太難畫,這裡的難既是技術的困難也是情理的尷尬——就像給幼兒園小朋友發紅花,頭幾名各方面都優秀問題不大,後面的按德智體各有所長,差不太多,紅花發完了結果一定有小朋友不滿意。絕對是費力不討好。

因此只有從結果需要產生相應的劃分,沒有一個「價值中立」的劃分。例如就房地產投資產生的三線劃分,那就以地產開發潛力為依據;就宏觀調控上國家分配項目和資源產生的三線劃分,那就以相應的標準為依據,成果叫主體功能區規劃或者城市群規劃;以前將六十年代講「三線建設」,甚至是以安全形勢來做的劃分;筆者的標準,也不過是以一個學城市的人幫助自己理解城市系統的構成方式為標準而已。

那麼有沒有適於推廣的一、二、三線劃分標準呢?筆者在承認結果尷尬和價值不可能中立的情況下,依然要提出這個問題。那麼筆者猜想,這一標準應是民間的而非官方的,目的應當是讓老百姓迅速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在國家之中的位置。

p.s.《第一財經周刊》做了2013年的排名和劃分,可以視為民間的一種成果了。


說真的,目前的一二三線城市劃分的標準真的太亂了。尤其是在混雜了行政等級、政*府夢想、開發商口號、GDP攀比等等因素。
如果回歸草根一些,舊看看消費能力、要素資源集聚的話,可以參考第一財經周刊2013年做的那一期《新一線城市》。
--------------------------------------------------華麗麗的分割線--------------------------------------------------------------
個人所遇到的大公司(大外企、快消類)對一二三線城市的劃分:
(1)北上廣深,內部稱為MAGA city
(2)成都、重慶、武漢、瀋陽、西安、南京、杭州等副省級城市;長沙、鄭州、蘇州等人口多經濟消費強的城市,好像是稱為MEDUM city。
(3)經濟比較強大地級城市(這裡專門是指市中心),判斷標準時內部的銷量排名。、
(4)經濟比較強大的縣級城市,如蘇州下面的縣級市;還有就是一般的地級城市。
。。。。
--------------------------------------------------再次華麗麗的分割-----------------------------------------------------------
作為一名sales,以一個公司人的角度來看一二線的話,我會這樣劃分:
一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
一點五線:瀋陽、西安、武漢、南京、杭州等區域性城市
二線城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
原因:就看找工作何職場晉陞的難易程度。
你在一個縣級城市,你最高的職位只能是銷售主任。
在地級城市,最高時城市經理,有時候還是好幾個城市才有一個城市經理(例如在湖北,我們有鄂西北經理、鄂西南經理,一個人管幾個城市)。
當你想升級,要做省經理,基本就是要回到每個省的省會了,因為其他地方提供不了這個舞台給你。
而隨著你的晉陞,做到了銷售副總監啊、區域總經理(RGM)啊什麼的,基本上你能夠選的城市也就是北上廣深和成都了。(一個公司基本也就東西南北幾個大區而已)
同樣的,你從銷售想轉崗到銷售發展、市場推廣、市場運作等職能部門的崗位,基本上,也只有這五個城市才能提供較多的崗位(這裡說的崗位,既是指你所在公司的內部可以提供的,也包括你能夠從人才市場上找到的)。

當然,從任志強所說的IT男推高房地產價格來看,也是這五個城市的IT男最多。
--------------------------------------------------------最後的分割線---------------------------------------------------------
最後說明一下,我是要從消費品公司的角度和公司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劃分,這也是我在前面所說的,看消費能力和資源集聚能力(資源集聚能力越強的城市才能提高更多更高級的崗位)。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探討。


有趣的是,一線城市的標準目前都沒有共識,一線城市為北上廣深卻約定成俗。由此可見,一線城市的門檻是人們從感性認識來形成的。
首先,人們從感性認識很容易知道,中國的一線城市,必須在硬體上能夠代表目前國內最一流的水平。比如說機場設施,地鐵里程,樞紐性大型高鐵站,高速快速公路網,高質量的高樓大廈等等。所以現在,成都,天津,重慶,杭州這些城市,在硬體上的很多方面,並不亞於北上廣深了。
但更重要的是,北上廣深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第一流的各界人才,注意是第一流!這不是老生常談。首先來想像一下,把整個廣州的人換成一千多萬的農民,就算有國內頂級的城市基建,一千多萬的農民能管理好這個城市嗎?恐怕能管理好白雲機場都很難,這個城市還能成為一線城市嗎?很明顯不行了。所以,是最高端的金融人才讓紐約成為紐約,讓香港成為香港。
最後當然要講一講效果了,在聚集了大量的頂尖各界人才之後,北上廣深自然而然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全國甚至國際上的影響力,大家如果天天看各種國際國內的財經新聞就知道了,講來講去都是北上廣深怎麼了,北上廣深推出了什麼新的政策等等,只是偶爾冒出幾個准一線而已。
當然,人才分了等級,也就成就了區域功能等級不同的城市。就像樓上說的,綜合中心城市,大區中心城市等等。大家也不必因為自己的城市被分了等級而不高興,因為不可能每個城市都發展成為上海的,這不是城市努力就可以的,也沒有這樣的客觀可能性。但是,城市不能動,人才可以流動。以後的戶籍制度會更加完善,人們完全可以搬去想去的城市。反正我們還是中國人~


正好需要城市劃分標準,下面是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解釋:

目前,專家學者在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分析時通常將城市劃分為一、二、三、四線城市,但都沒有嚴格統一的定義
國家統計局進行住宅銷售價格調查的城市有70個,為了更好的研究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將70個城市劃分為三類:
一線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城市
二線城市為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城市和其他副省級城市共計31個城市
三線城市為除一、二線城市之外的其他35個城市。

ps:
1. 該劃分標準的來源:十三、價格統計(8) 中第八個回答
2. 70個大中城市:2015年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人家問題明明只問了一線二線的劃分標準,某些答主非要強行搬出「1.5線」、「新一線」等概念,強調成都武漢是「1.5線」、「新一線」

武漢成都是有多熱衷這些城市排行榜呀


一線,北京
二線,上海
三線,廣州、深圳
四線,各大省會、直轄市及經濟發達地級市、經濟特區
五線,其他

另外一二三四線本來就是明顯的炒作概念,當初北上廣深不寫作京滬穗鵬感覺就像娛樂圈藝名一樣。
本國分級應該以政治為中心,經濟為輔助。


回答這一問題,我想廢話一下,這些區分在百度文庫或百度搜索中都可以直接搜索到。其實不需要想太多,我們閉上眼都可以說出,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為一線城市。

另外,有人開始直接在知乎上求得答案也不自己動手或者思考。我覺得很怪異,知識上的拿來主義,說明了很多人的思維上的貧乏,所以退一步來說,圖書館主義、文本研究或實驗研究等,在大學及以下的教育機制,幾乎都沒培養成習慣。

記得我問別人,你知道這個嗎?他說百度上有。我又問你知道那個嗎?他又說百度上也有。問題是,你搜尋的答案一定是正確的嘛?你的邏輯思考能力都已退化了嗎?所有的問題如果我都從百度上能找到,那要你來幹什麼?

你提出的問題,還可以補充為,劃分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時候開始劃分的,那麼一個問題就可以深化了。

以我微博上的一段話來結束這一回答吧:

在你的周圍,我們的今日,有多少次別人問你問題,你不假思索直接打開網頁搜索答案?又有多少次碰到數字運算,你直接打開計算器,遇到幾十乘以幾十,你懶得計算所以慢慢退化。你很是羨慕喬布斯的成功,但有人問你一起創業,你卻說這個沒試過,怕失敗。故真實的現狀里,你從不是主角,一直都是旁觀者。

以下文字來源於百度文庫。

【標準一】:

一線城市:京、滬、深、穗,為房地產行業的發軔地區和最發達的城市;

二線城市:天津、重慶、成都、南京、杭州、蘇州、寧波、瀋陽、大連、武漢、長沙、西安、昆明、貴陽、珠海等,二線城市包括部分直轄市、計劃單列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等幾類,主體是省會城市;

三線城市包括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及大多數地級市,如呼和浩特、烏魯木齊及紹興、台州、鹽城等。

四線城市則為一些縣級市、縣城等。

【標準二】:

「一線城市」:目前中國地產行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個城市明顯領先於其它城市,四個城市代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最高水準,一般作為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除一線城市外, 達到下列數據指標及以上的為二線城市。

1、國內生產總值2000億元人民幣;
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萬元;
3、城區常住人口100萬;
4、城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
5、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0萬平米;
6、商品房銷售均價3000元/平方米。

「三線城市」:單項或多項指標低於上述要求的城市,均作為三線城市。

對上述標準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一線城市的劃分上,兩種說法是統一的,即為京、滬、深、穗。這兩種劃分標準的差異主要存在於二、三線標準的制定上。

(標準三)

一線城市是指1992年允許合資試點的五個特區、六大城市;二線城市是指1999年擴大合資試點的省會、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三線城市是指有戰略意義的大中城市------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


城市類別劃分: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台北、澳門、重慶、廣州。
二線城市:瀋陽、武漢、鄭州、杭州、南京、福州、長沙、濟南、成都、深圳、青島、大連、廈門、蘇州、溫州、寧波。
三線城市:哈爾濱、長春、石家莊、太原、合肥、西安、南昌、南寧、海口、貴陽、昆明、東莞、拉薩、烏魯木齊、銀川、呼和浩特、西寧、淄博、台州。
四類城市:地級城市及人口過100萬的縣級市。


我覺得一線城市只有北上廣深,二線城市則為副省級城市和全國大多數的省會城市,三線城市則是在省內比較出名的地級市,四線城市則是在省內都不出名的其餘所有地級市,五線城市則包括所有的縣級市和縣城(包括省直管縣和市轄縣)至於什麼六七八九線城市的說法純屬扯淡


能夠不帶錢包出門一天,所有消費通過移動支付的城市。


流動人口的規模,經濟體的發展,城市的投資環境。


以下GDP值為2020年預計值。未包含台灣省
一線城市:GDP超過兩萬億人民幣的城市,北上廣深港津。以上6個城市的各方面包括金融交通教育醫療,都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大都市差,主要矛盾就是人口眾多住房緊張。
二線城市:GDP超過一萬億人民幣的,除了一線以外的城市。重慶比較特別,GDP預計超兩萬億,但是人均值不高,而且郊縣還比較落後,只能算二線。另外的,蘇州武漢成都南京杭州青島長沙無錫佛山寧波大連鄭州瀋陽。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已經能跟發達國家的比較大的城市媲美,關鍵是這些城市的共同點是工業都很發達,一線城市金融發達,但工業都慢慢撤往二線城市了。這些二線城市共同支撐起了中國的工業體系!
三線城市:GDP超過五千億人民幣不到一萬億人民幣的城市,或者人均GDP超過兩萬美元的,不包括一線二線的其他城市。這些城市包含了大多數經濟實力較弱的省會城市,以及製造業或者服務業比較發達的城市,這些城市經濟規模排在中國城市的前70名,例外的就是人口較少的城市,珠海、澳門。這些城市單一行業比較發達,或者為區域性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城市建設水平跟經濟實力一般的發展中國家的首都差不多,生活節奏較為舒適。
四線城市:一二三線以外的城市,尤其是人均GDP低於一萬美元的,將會是我國扶貧攻堅的重點對象。能否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就完全在於你們了!


關於城市分級歷來甚囂塵上,行政分級,gdp分級,人口分級,還有第一財經周刊的綜合商業分級,究竟什麼才夠得上一二三四線城市,我想提出一個按照軌道交通等級的標準。軌交批複和建設綜合了城市規模,人口,財政經濟等非常多的因素,經過長時間論證,本身軌交有否就是城市實力的標誌。在這裡簡要拋磚引玉,希望得到更多回復。

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大家公認,國內頂級,大運量軌交現有或馬上可長達500公里以上,境內各區基本通地鐵,形成1個以上環線

二線城市門檻:有獨立大運量軌交(包含地鐵等),截止2017.7目前國內除了北上廣深和蕪湖的單軌以外,有39個城市批複地鐵,其中29個城市開通,其餘10市常州,徐州,洛陽,紹興,濟南,廈門,太原,貴陽,烏魯木齊在建,南通即將開建。這10市基本在2020年前後開通地鐵。已經通車的城市正式躋身二線城市,南通等只能算準二級城市。對於非獨立的地鐵城市如陝西咸陽等我覺得不能算在內,差半級以上。

對於這個二線城市,我認為有地鐵成環線的可以稱為二線強市,包括南京,武漢,成都,重慶等,蘇州因為2017年4號線開通,有了第一條環線,正式躋身二線強市。此外如果疊加有s線的更是二線強市標誌。

三線城市門檻:有中運量軌交或者s線軌交,如單軌等。典型代表:蕪湖市,吉林市,柳州市,淮南市。

四線城市:只有有軌電車,典型有雲南紅河州幾個縣級市組團。淮安目前只有有軌電車,但是規劃中運量軌交完全有條件,完全可以躋身三線城市。

中國軌交批複和建設目前進入第二階段,就是從大運量軌交進入中低運量軌交階段,以後應該難以再批複較多新建地鐵城市,支持100萬人口以上,不足250萬城區人口的城市上報中運量軌交。所以應該有越來越多城市可以正式跨入三線城市,數量預計有50個以上。


一線城市標配:摩天大樓在城市幾個辦公區域都有,再配以購物中心,購物中心為一線奢侈品大牌,價格為國外同等產品兩倍以上
二線城市標配:找個湖邊,建起一堆高樓,主要為金融企業所用(XX銀行XX省分行),起名叫濱海新區
三線城市標配:找個湖邊,建起一堆高樓,主要為建造高檔住宅所用;外加萬達廣場


看了最新的一二三線城市劃分,杭州,南京,濟南,重慶,青島,大連,寧波,廈門這些居然成了二線發達城市,這八個城市除了重慶,其他六個沒一個的經濟比得上武漢,成都,武漢,成都居然只能屈居二線中等城市,其他都還馬馬虎虎了,差距並不是很大,但是濟南,廈門差的可不是一點點,不知怎麼混進去的,誰能解釋下?


推薦閱讀:

產後腰疼厲害,三個月了仍在卧床,身體心理雙重不適,有同樣經歷的寶媽嗎?
在香港生活,有哪些省錢的技巧?
全球有哪些以建築和設計為特色的主題式餐廳 ?
上海有哪些較好的游泳池?
擦完屁股後的衛生紙為什麼要放在紙簍里而不是直接衝掉?

TAG:城市生活 | 城市 | 經濟 | 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