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厭煩豆瓣了嗎?

我已經厭煩了,但是每天還是習慣性的打開電腦就打開豆瓣。


一個人,有時甚至會厭煩生活,有時甚至會厭煩親人,更有些時候還會連自己都厭煩……又何況豆瓣呢。


SNS的精神,不就是每個人自由的選擇和建設自己的社交圈子嗎?你不喜歡的你不會看到的。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選擇的。如果你自己建設的小世界你自己都厭煩了,那你厭煩的是你自己吧。豆瓣只是個平台。還是檢討一下自己比較好。


有時候會厭煩,有各種細節的,設計的,交互的,內容的,比如:

1. 豆瓣說換了新的按鈕,按鈕的邊緣不齊整,四個角有一點缺口。這個小小的問題讓我感覺到很難受。
2. 搜索不好用啊,搜電影搜書籍都要點到頻道頁。
3. 豆瓣讀書、電影、音樂的logo太難看了。
4. 豆瓣電台我還是愛懷舊的風格,儘管我也對新版設計吐槽了又吐槽。
5. 越來越多的聚合頻道頁,還得讓我自己去發現生活。

但是我每天必須打開的網站,卻只有豆瓣。豆瓣一直在成長,一直在變化,就像一個孩子,慢慢的長大了,也許到了高中畢業的時候了,臉上張了青春痘,脾氣也變了,思想有時候變得不可理喻或者看不懂。

這個孩子有些地方不那麼漂亮可愛了,還有很多條條框框,長大進了社會,這些事情總是有的。

最後一句:厭煩了豆瓣,但是還看到有人上來發起這個問題,我覺得總比人人之流用戶默默離開,不留下一片雲彩的好些。這樣可以讓豆瓣發現問題在哪裡,趕緊吐槽吧。


如果你退出像冷組震組知道組咆哮組等大組,取消關注福根抖奶晚晚辛苑等紅人,專心使用條目功能,你就會意識到,世界一片清凈,豆瓣還是那個豆瓣,它沒變,是人變了。


曾經恨不得一天29個小時泡豆瓣,一天做任何事都查詢豆瓣,看什麼電影,怎麼解決無聊,哪裡有轉讓,怎麼聯繫會插畫的友鄰,自己也上傳很多圖片

但是在沉迷其中1200多天後,突然覺得path的哲學是對的,友鄰上線50就好了,多了很多人反而會失去自己,無論是單向關注還是雙向關注。更喜歡最初私密的,單純的討論書評影評,分享共同愛好的豆瓣,簡單而清新。


知名互聯網公司里最擅長把好東西/好機會玩砸的神選手。

如果豆瓣把XXX產品做好或運營好了,今天哪還有YYY什麼事兒。

但,我並不厭煩豆瓣。

因為很好奇它能否逆襲,又或者繼續荒廢某個武功。


之所以會厭煩,是因為樓主或許沒有找到自己一直能專註下去的緣由,換句話說就是樓主沒有接到豆瓣的「地氣」。

竊以為,任何互聯網產品,讓用戶留下來的點只有一個,這一點或許是產品的主旨所在,也或許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適合自己的新發現,比如,讓我能一直喜歡豆瓣的理由是豆瓣小組,它貌似並不是當年豆瓣的主打功能。

說通俗點,接觸和使用產品的過程就是從談戀愛到結婚,再到過日子的過程,需要不斷發現和認識,當然,如果實在已經膩歪了,可以離婚。


一句話:從來沒有,至今沒有,以後也不會。
*不好意思,三句了*


看到這個問題的回答者中有11年的,估計這個問題的提出也就是在11年了。說到豆瓣,本人不才,13年至今也不過玩了不到1年,或者說在11年的時候甚至談不上厭煩,因為壓根就沒有玩。對於11年的時候的中國互聯網,11年的時候的豆瓣,我不做評論,但是對於現在的豆瓣,我想說,我還是很喜歡的。
一一列出豆瓣的n個服務。
1 自己。這個項目可以讓我們梳理出一個關於自己的小世界,電影,圖書,音樂,商品等等,如果多年經營起來,回憶起來將是美好的。另外他類似qq空間,但是他其實更加的純粹。更加單純,這也難怪很多人認為豆瓣是「小清新"的玩物。
2豆瓣 這是融合了你所有友鄰的項目,我理解著很類似現在的新浪微博,你能夠看到所有友鄰的動態,看到他們喜歡的電影,圖書,歌曲,網頁。
3讀書,電影,音樂,同城, 在這幾個項目中目前只用讀書和同城,記錄一下自己看過的電影和電視劇,遇到自己認為不錯的寫一寫影評,記錄自己喜歡的圖書,同樣地遇到不錯的寫書評,還有一個很棒的功能就是能夠遇到自己可能喜歡的圖書和電影,豆瓣的電影推薦和圖書推薦功能真的是很贊的。至於同城和音樂沒試過,因為覺得音樂如果要記錄的話,太多太多了,懶得記錄,但是覺得這種收藏和記錄的情懷真的很文藝,很贊。
4小組 閱讀 豆瓣FM 東西 這些也都還不錯,但是覺得他們的功能可以由其他sns代替,所以也幾乎不用,比如百度貼吧 網易雲閱讀 淘寶等
綜上所述,實際上我認為豆瓣其實是可以更加簡潔的,去掉一些自己的劣勢的東西,比如東西 閱讀之類,與其他公司展開合作也許效果會更好。


一句話,感覺再也不會愛了,足以表達我對這個曾經深愛過一段時間的產品的極度失望。非要問原因,那也許只是因為——這些年我們都變了。


讀書觀影聽音樂,這是種生活方式,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活動。如果厭煩書影音,可能是因為你自己的精神生活比較乏味。
當然,各種火爆的豆瓣小組本質上和天涯貓撲百度貼吧沒什麼太大不同,厭煩小組倒是無可厚非。


沒有煩。

豆瓣的影音書標記功能永遠不會被我厭煩吧應該。看了那麼多電影,聽了那麼多歌,發現如果有個統一的標記功能實在是很棒的,因為我可以時不時再回過頭看看自己寫過的那些短評。我覺得從另一方面來講,是豆瓣讓我發現了自己在電影方面的興趣,可能以前只是把電影看作個普通消遣,但因為豆瓣上的一些影迷也讓我開始真正正視電影,去發現電影的美妙之處。

以前都沒怎麼用過豆瓣的說說功能,但是個人覺得「豆瓣說」雖然越來越像QQ空間、人人網等社交網站,但是它最好的一點是這裡網羅了最多的最有才華的專業人士(這是我的看法)。拿電影來說,我覺得只有在豆瓣我才能找到最多的讓我有所共鳴的人,而關注他們不僅可以讓我第一時間了解到電影方面的訊息,更好的是可以最快地看到與我口味比較相像的人對於電影的觀感,這也是我最喜歡的豆瓣的地方。

其實我覺得去豆瓣也要看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是想約炮神馬的(其實我覺得現在說豆瓣是約炮神器都好過時了)還是移步陌陌微信吧。如果真的是因為對於電影什麼的興趣的,豆瓣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內部共享平台。


不灌雞湯,不作比喻,只圖文結合說現象。對於豆瓣的厭煩,不是「每天使用就煩了」這麼簡單,而是他本身的問題
1.糟糕的產品:
有無數次,我心裡都煩透了豆瓣的產品經理,一些基本的問題層出不窮,以前舊的毛病沒改正,新的問題又出來,不勝其煩,新奇的是,他幾乎每一款產品都有問題。
比如,你在別人廣播下留言,之後,若有人在你後面回復,你會收到一條提醒:

也就是說,假如你留言的這條紅人廣播,下面有100條回復,你將收到99條提醒。
更奇葩的是,這種邏輯他居然是不一樣的。在電腦上,你可以點擊「不再提醒」,屏蔽掉這種不勝其煩的回復。

但是,在移動客戶端是沒有這個不再提醒的。
所以,如果你只用移動客戶端,你將一遍又一遍被提醒。
這樣做的結果是,為了躲避這種不勝其煩,用戶今後不再回復,活躍度越來越低。
這種老毛病還沒改,新毛病又來。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在豆瓣建立的一個相冊,他不僅僅叫相冊。他還叫豆列,有點畫蛇添足的意思。
假如別人關注了你的相冊,他會告訴你,別人關注了你的豆列。
關鍵時,這種提醒還不能取消,所以每天我要收到幾十次這樣的提醒,有的時候上百次:別人關注了你的豆列:

再說說他新出的豆瓣APP,終於整合了發廣播的功能,終於不要「豆瓣廣播」發廣播啦!
整個發廣播的過程是這樣:

先點APP,再點上面的「圈子」,再點「廣播」,
進去後,再點「說句話」或者是「發照片」,

發條廣播,要點四下,你確定你們的產品經理上班沒有睡覺嗎?
2.用戶活躍度的持續降低。
我和其他大號經常在一起感嘆的就是:豆瓣的活躍度正在持續低迷。
我經常看到2萬多關注的大號,發個廣播沒人理。
我的賬號是這樣的:

有這麼多個粉絲。
但是發一篇日記有多少人閱讀呢?

閱讀率、點贊數、回復率可以說低得可憐。
同樣的一篇文章,在知乎,我2500個粉絲的情況下,點贊數是這樣的:

3.有趣的人太少。
玩了幾年豆瓣,最大的感受是不要隨便亂說話,因為看來看去,這裡就那麼幾個人,大家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一不小心就見面了。
有些人說,豆瓣的群體特徵是文藝。其實錯了,豆瓣的群體特徵是LOW。發個廣播,最常見的就是「今天我跑到鄰居的後花園去滑草啦23333」、「你們看我自拍漂亮嗎?」、「姐姐把我的口紅搶走了,不開森」。大多以學生群體為主,大牛太少。
這點從廣告商給紅人們的廣告費就知道了,10萬粉絲,才500,豆瓣有幾個粉絲過10萬的?豆瓣給了我很多東西,我現有的許多網路資源,都是通過豆瓣獲取。也因為豆瓣,我重新發現了自己寫作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認識了很多牛逼的人。如果沒有豆瓣,我可能還只是每天面對著老外,推銷自己鞋子的土鱉外貿員。因為他,讓我的生活有了新的可能。但這些並沒有阻止豆瓣的日薄西山,以及對他的一天又一天的厭煩。


什麼正太、御姐、腐女、小蘿莉、怪蜀黍
什麼小清新、治癒系、殺馬特、重口味
什麼不靠譜、勾搭、約炮

越來越亂七八糟了
人生有多少時間浪費在上面了。。。
再次補充:厭煩豆瓣了並不代表違背sns精神,是它的實質內容與過去相比,質量有所下降,這不是一個兩個人的意見!而當我們再次想要通過豆瓣獲取一些東西的時候,就要學會去篩選去過濾,這個過程也浪費了我們的時間。
原本一個容納著五百萬人口的城市,簡單幹凈!有那麼一天,它的總人口終於達到了一千萬,於是交通出現了擁堵,環境開始變得惡劣,文化氛圍也開始倒退,這難道僅僅是管理的問題嗎?

豆瓣的初衷:http://blog.douban.com/douban/2011/06/01/1437/(阿北)


有人說:對待豆瓣就像對待女朋友一樣,天天看著煩,一天不看又想。

厭煩的童鞋們,知道有句話叫小別勝新婚么?O(∩_∩)O哈哈~


我是個長情的人,五年來,一直在。厭煩不厭煩,與豆瓣無關,與你關注的人加入的組,與你的一切才更有關。你可以選擇喜歡的,可以對不喜歡的閉上眼睛。不過,倒是習慣了去固定的組玩兒,有固定的小圈子……


用豆瓣,只是用來記錄,我看了哪些書,哪些電影,哪些音樂。
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很好的積累。
偶爾也會寫寫日誌自己和自己對話。
但是對於那些充斥於各種小組的蒸友戀愛甚至yp
嗤之以鼻。


現在的豆瓣,有大量的木有實質內容的小組和討論,而且它的氛圍在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無事上去吼吼「晚上睡不著,求簡訊安慰」之類的就是所謂的深沉;無病呻吟型的帖子越來越多,趨之若鶩的越來越多,看不到獨立思考的痕迹。
以前我深深喜歡的電影評論這一塊,現在也感覺質量下降明顯,是因為用戶越來越多了么?
豆瓣是個很清新的場所,是個交流共同愛好,尋找異地相隔心有靈犀的朋友的平台,而不能是一個泛濫感情,充斥著無聊與無趣的地方。


我覺得一個打繁體字的人不會長情。


每個人的豆瓣都不一樣,你關注的是什麼人,你就獲得什麼樣的信息。厭煩了就說明你覺得你現在關注的人沒意思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迅雷的高速通道能提速如此明顯?迅雷是否限制了普通用戶的下載速度?
未來的軟體 UI、UX 將會如何發展,有哪些趨勢,為什麼?
為什麼沒有醫療互聯網上市公司?
獨立博客的域名空間你推薦哪些?
大眾點評是如何實現在線預定功能的?商家體驗如何?

TAG:互聯網 | 調查類問題 | 豆瓣 | 豆瓣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