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還需要思想啟蒙嗎?


我之前也認同現階段急需思想啟蒙。但時值辛亥百年之際,回溯歷史會發現,單純地從思想啟蒙上做起似乎又走了上啟清末下至五四幾代人的唯智論路徑,也即整體性地將思想啟蒙作為解決社會的方式去改造社會。但縱觀百年之史不難發現此路或太過狹窄。借用林毓生先生約三十年前提出的一個觀點:中國近代前兩代知識分子主張的借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的途徑,主要是被根深蒂固的中國文化特有傾向所塑造的,這種文化傾向的體現則是經典儒家以後的一元論和唯智論的模式。(參閱其作《中國意識的危機 : "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照這樣看,我們現在仍然提啟蒙正表明了這種影響的深遠。

某晚在寢室睡不著突然多想了下這個問題,現補充一些看法:

首先,暫且不論中國,即便是德法這類產生過文藝復興及啟蒙運動的地方到現在也不會說不需要思想啟蒙(儘管他們已出現反啟蒙理性的傾向)。思想啟蒙可以說是一項歷史任務,任何時代任何範圍任何個體都尚需繼續的任務。因此,即便中國不比他們急需啟蒙,卻也絕不比他們更不需。從這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或者是不成立的。

再者,我想到一個延展的問題,或許提問者本身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大概這正是在知乎問答的某項重要意義—產生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提問者的問題之中在我看來實際上包含了一個預設條件,即將中國社會整體(其中的人)作為一個需要啟蒙的對象來看待。如果這樣,那麼我的問題是,

誰來啟蒙?

嚴復梁啟超?胡適魯迅?李澤厚金觀濤?林達劉瑜?乃至韓寒?(可能有人不贊同將韓排在此,這裡暫且不為其定性,總之韓的身份比較尷尬,一來說話不能太明白,二來也不能太深入。但影響不可否認。)或者是你我?

1.如果是以上或某些人,那麼問題又出現了。倘若這群啟蒙者被樹立為啟蒙權威,被眾人推崇至浪尖,即便他們本人是清晰和排斥這一點,但歸入大眾(或群氓)之中,是否會產生個人崇拜的可能?如果是,那麼我們的啟蒙尚未深入展開便付之一炬。因為人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遺憾的是在我看來他們其中一些人確實如此,有的正在如此。)

2.被當做啟蒙者的人本身也需要不斷啟蒙。所以從這一層面上看,同樣可以回答問題,啟蒙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

3.最後我想說的是,可能沒有人能夠真正啟蒙我們,我們必須自己擺脫自己啟蒙。被譽為啟蒙者的只可做引路人。最關鍵的是,我想我們可以換個思路看問題:如果整個社會表現的很愚昧了,那麼我們是否抱有一種道德理想主義企圖改變它的愚昧狀態?(同樣適合於如果社會已經非常邪惡了,那麼我是否可以使其變好?)或許答案應該是我能做的只是使自己不那麼愚昧(使自己不作那麼多惡)。而這大概是我能為社會做的最務實的貢獻。我能控制和改造的只有我的思想。

最後引用康德關於啟蒙的一段經典論述(參見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我一直覺得中國人如果能對先秦哲學的文藝復興,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也 能解放自己。
首先在西方,有意識形態的虛無主義危機。
首先,多元世界觀的並立,使普遍性價值失去基礎,形成一個散立多元,而無溝通的世界,也無倫理標準可依從以作善惡的判斷善與價值無立根之處,引致倫理爭論變成政治角力。西方的自由的爭論,包括墮胎、同性戀、安樂死、複製人、婦女權、族裔權、多元文化等等具體問題。 所有這些討論,已沒有共同標準,也無普遍原則,不外是小群體爭取其被認同的權利,而這些權利的承認與否,不在乎那一方的論辯合乎理性,或較具說服力,卻在乎其能否動員較大的政治實力,通過民主政治內的角力、遊說及街頭抗議,純粹以勢欺凌對方,以得勝利。 在虛無主義氣氛下,人變成孤立的個人小單位,每一小單位有其權利的保障要求,保障小單位的個人,變成共同的標準,此中並無普遍認同的價值,故此雖美其名為個人主義,其實已大別於原初的個人主義精神。因西方原初的個人主義,本是接受普遍的宗教、或道德、或理性價值之思想。但當現代文化判低宗教與道德,後現代文化摧毀理性與科學之後,個人主義被扭曲為虛無孤離之個人主義,或自我中心主義(Egoism)。 在自我中心主義下,善只是虛名辭,正義也只成為無基礎的協約觀念。洛斯(Rawls)著名的正義論,亦逃不出這協約命運。 單純從協約來建立的善或正義,將會隨處境而浮動,只是一種相對的價值。

接著,最大的問題來了,是人用互聯網,還是互聯網塑造人? 怎樣合理利用網路?
現代文明已將大自然按「人為中心」(anthropo centric)的思想來重整,使人與大然的原始面貌失去了接觸,人只是與人工所造的「第二自然」相交,就是我們現在每天賴以生存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我們如今全面依賴這世界來生存---宅男,宅女。但這世界的運作是控制在人的手中;此中即有3個危機面對。

第一是這系統在自動運作中出錯,如所謂千年蟲,及惡性計算機病毒,可以全面破壞人的生活。

第二是人在虛無主義下的人若無道德標準,為所欲為,操控系統者可以製造混亂,或以這系統來控制其它人,甚至毀滅全地球。思想與文化全被科技與信息所造。 現代已解構了理性,思維已無理可依,各自亂髮展,不能永遠「並行不悖」,終會產生衝突。理性被化解為科技運作的程序,僅是工具理性,並不能幫助控制人自己的瘋狂與野心。於是一切科技所產生的權力,操縱在無理性又無道德標準的平面人手上時,一旦產生衝突,其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毀壞。

第三個問題最恐怖,「異化」(Alienation) 的形成。 所謂異化,是指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反過來控制人。是當科技與信息成為一操控自然及人文社會的力量時,生活世界已落入其框框之控制中,同時人又失去理性和道德的規則和標準,結果中性的科技力量反過來迫逼人依從其程序去生活。「人一出生即面對一陌生外在的龐大架構,依其中性的規則運作,人只能順其規則而生活,卻不能有自由自主的抉擇,去創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後現代世界是一異化的處境,一面是平面孤離的個人主義,形成了俗眾的集體政治權力,倫理鬧劇構成非理性的政治角力世界,終歸壓制了個人。一面是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科技與信息操縱了人的思想文化,使人失去了自由自主性,生活成為科技與信息的奴隸。

面對種種困境,西方現在開始探討莊子的無為而治了。中國人應該更有這方面的基礎。來反思怎樣合理利用科技。發展新的價值理念。幫助世界發展一套思維,為科學和經濟的發展做理性的回歸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35795

首先在量子力學中,發現在微觀世界,因著觀察者不同的觀察方法,可呈現不同甚至相反的現象。原來事物並無「客觀」性,卻是與「主觀」互相牽連。此外,在一九八二年巴黎的實驗,證明原是無機械關係的粒子,也是彼此相關,事物間具有非機械的關係。各種新發現宣布了歸約主義的無效,同時其所假設的「主、客」區分,亦均無效,於是因主客區分而被打為主觀相對的心靈、人性及其反省與創作的文化,如藝術、道德、宗教等,就不必再被判為相對了。其普遍性遂可以被重新探索了。
在這種後現代的處境中,主客區分假設及其連帶的現代文明架構,已被解構,歸約主義雖被摧毀,但馬上形成另一種歸約,即歸約到相對主義與虛無主義所展開的混沌模糊世界中。後現代的虛無主義,是一紛亂混沌的世界,一切思想文化分散並立,互不相干,互不溝通。任何語言結構與思想系統,都可被解構,成為模糊混沌狀態。或許紛亂混沌,正是我們的新起點,這是理論之前的原始狀態,再無「主、客」區分的假設,也從粗劣的歸約主義中釋於出來,是思想在原始狀態的完全自然。人創作的藝術、道德與宗教信仰,均不再被判為主觀相對,而是還其自如自化的狀態,也回歸到具體的生活世界,成為美、善與真的具體體會創作和追求。後現代文化復歸於原始的混沌,正是回歸到生活,在未被理論組織前的生活世界,本就是自如的呈現,在混沌紛亂中,普遍的就是這呈現紛雜萬有的生活世界,及對這生活世界有所覺察的心靈。心靈覺察生活世界,原已在一種關係中,而不須區分「主、客」,這種關係的最初體會,是孝悌之情,此中父母與子女的感通關係,在原是紛亂混沌的世界中,揭示了一種價值和秩序,即親情的價值和秩序。心靈對親情的「接受」,進而有「付出」與「回報」,成為感通價值的開始,同時揭示出一切紛亂混沌的雜多呈現,原可組成秩序,這秩序隱藏在混沌中,一旦開始感通,這秩序就被揭示出來,但這是具體生活中的秩序,非理論化的架構。親情感通帶給人存在整體的滿足,也是存在整體的流現。這現象不單個人自己發現,而且也是一普遍現象,任何心靈,都可在親情感通中有存在整體的流現。這是所謂人性,也是後現代倫理學的普遍基礎。人性是混沌中躍出的秩序。

「無為」中的「為」,可指一種規定的方式形態,生活的禮儀,是「規定的方式」,生活中建立的思想系統,為「規定的意識形態」,「無為」是指無禮儀規定的行為,及無規定的意識形態。「無」字可作動詞用,那是指「無掉」、「去掉」的一種方法,或修養工夫,通過「無」的方法或修養,去掉生活與思想理論的固定方式與形態。因為任何固定的行為方式與意識形態,均不是普遍的,只能是相對的,人為的,在各自不同之背景與偏見下形成。「無掉」這一切,才回到原初無偏見的普遍狀態。「無」字也可作形容辭用,那是指原初狀態之為無方式,無形態的狀態。這是生活的自如自流,亦即是生活本身,在理論之先,而為理論能產生的最終極眼界。生活本身無行為相與理論相,生活就是原初的普遍性,此為我們反省倫理為道德哲學的基礎,一切價值均由這混沌中躍出。無為的生活本身,生活之自如自化,原是基於一原初的結構,就是心靈與生活世界的互動。這結構原就是一種「關係」,心靈只是一「覺」之能力,生活世界為時空流化呈現的萬象,紛雜混沌,但有一普遍的結構,就是與心靈互動的一「關係」。這關係是理論之前的普遍狀態。心靈與生活世界原是在感應之中,而這感應可有「感通」與「隔絕」兩基本狀態,「感通」是一恰當的感應,「隔絕」則為不恰當的感應,前者構成正麵價值,後者則為負麵價值。由於關係是普遍的,感通與隔絕的正負價值即構成普遍之價值標準。「無為而治」可以成功是因為」有神而治「


我覺得更貼切的表達是思考啟蒙,無論是思想啟蒙還是道德啟蒙,多少都帶點灌輸的意思,只是程度的輕重有所區別。讓每個人都學會思考,學會自己去辨別事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既然思想是正確的,那就會贏得共鳴。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靠的不是灌輸和填鴨,而是認同感。


現今中國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是五四激進主義的結果,是體制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無原則的國家,湊合,將就,退讓,比比皆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一,只要能達到目標不在乎過程和手段是二。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呼喚思想,亦或是找尋道德,都不如自我反省,從自己做起,多一些文化為好。只問自心求平靜,莫向他處找利衡。


大家先說各自心目中的「啟蒙」是啥吧。如果指的是西方歷史上的啟蒙運動那樣的事件的話,我覺得大部分答主的回答都偏題了。

比如drizzt zhan的回答說

中國不需要思想啟蒙。我們不是生活在中世紀的黑暗裡,網路的普及,教育的深入已經讓我們脫離了愚昧無知的年代。現在需要的是獨立人格,獨立思考,藐視權威,尊重科學。

我不確定你對「啟蒙」的理解對不對。抄一篇維基的開頭(來自這頁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principal goals of Enlightenment thinkers were liberty, progress, reason, tolerance, fraternity and ending the abuses of the church and state.
The Enlightenment was marked by increasing empiricism, scientific rigor, and reductionism, along with increased questioning of religious orthodoxy.

你說的四點好像都能在這裡找到呢……


需要。

但是我們需要的是「啟蒙運動」而不是「啟蒙革命」。

這裡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公眾本來是被他們套上了這種羈絆的,但當他們的保護者(其本身是不可能有任何啟蒙的)中竟有一些人鼓動他們的時候,此後卻強迫保護者們自身也處於其中了;種下偏見是那麼有害,因為他們終於報復了本來是他們的教唆者或者是他們教唆者的先行者的那些人。因而公眾只能是很緩慢地獲得啟蒙。通過一場革命或許很可以實現推翻個人專制以及貪婪心和權勢欲的壓迫,但卻絕不能實現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見也正如舊的一樣,將會成為駕馭缺少思想的廣大人群的圈套。

——《什麼是啟蒙運動》康德


我倒是覺得需要道德啟蒙。


這個得這麼問,我們啟蒙過嗎? 您街上隨便拉一個人問問他啥是科學,啥是民主,啥是公正,看他能給你說些什麼,然後就知道是不是啟蒙過了。


更需要科學和法制的啟蒙


康德說啟蒙指人擺脫自身造就的蒙昧。蒙昧就是如果沒有他人的引導,自身就無法運用理解力獨立思考。中國有多少人無法獨立思考?不僅僅是那些被CP洗腦的人,還有那些貌似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啟蒙還沒有結束,真的。


我認為真的非常很需要啟蒙,現在中國人已經沒有信仰,精神上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空白,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貪污、腐敗、各種各樣的自私自利,2008年應該是中國最團結的一年,我們時刻準備著奧運會,用奧運會去展示我國的精神麵包,那時候大家憋著一股勁,要讓世界認識到中國的強大,等到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人們的力量也全部凝聚在一起,可現在中國暴露的毛病越來越多,人們急於享受現在的生活,以自我為中心,人們的思想已經被各種物慾所佔據,所以中國的啟蒙思想教育越發顯得重要,讓你中國有一個自己的中心信仰吧,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覺得吧,現實明明是不少人覺得別人特別欠啟蒙,於是強行啟蒙。本質上,這和看到女生穿齊B小短裙就覺得人家某方面得不到滿足於是自己蠢蠢欲動躍躍一試一樣。

也許發財啟蒙才是最迫切的,你看著知乎推薦的這種問題:
如何利用知乎賺錢?
如何在畢業3年內賺到100萬?
........


需要反洗腦...


中國依然是一「半開化」國家,尤其是現在連好壞都分不出的時候,更需要「啟蒙」。但現在的問題是,許多中國人認為我們才是世界的老師,我們已經不需要啟蒙,而是應該用我們的「和諧」啟蒙世界,尤其要啟蒙西方。


不需要,
現在需要的常識


在中國 ,需不需要啟蒙其實大家心裡都非常清楚,中國社會的現狀大家也非常了解,只是在現階段喊出啟蒙的口號是一個永遠也完成不了的美好的願望。
中國真正落後的不是科技,也不是教育,落後的是觀念。
文明的第一層:器物,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實現,中國只用了30年的時間。
文明的第二層:制度,可以在稍長的時間內完成,中國至少在我們這一代很難看到,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實現。
文明的第三層:觀念,需要漫長的歲月形成,中國自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經落後於西方社會,所以我的答案是文明的第三層在中國永遠不可能完成。
那麼在中國所謂的啟蒙是根本不可能改變國人的觀念的,無論多麼久都不可能。


過去的所謂思想啟蒙其實重點不在於思想,而是啟蒙。在沒有現代文明之前,知識的傳播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所以才有了思想大家,把精華的知識總結起來,利用有限的資源最大化的傳播知識。現在有了網路,有了發達的媒體,有了便捷的物流體系,知識傳播的成本都會變得越來越小,客觀上起到的效果和過去並沒有兩樣。所以所謂的思想啟蒙問題,在現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剷除傳播體系中的障礙,無論是技術上的還是體制上的。


需要,西方國家已經開始反啟蒙,而我們還沒有開始啟蒙


不需要思想啟蒙。

需要西歐的啟蒙教育時期——獨立思維、理性思維、批判質疑精神。200年。

否則一直落後下去。


我覺得吧,說思想啟蒙有點表面化了。有了思想啟蒙的,就不需要在被啟蒙了?反啟蒙是不是也是一種啟蒙?那思潮是什麼呢?是不是中國因為要啟蒙所以就招人啟蒙?

把gdp當成了現今國家的象徵,那麼我們就玩gdp的數字遊戲,是不是和這個要思想啟蒙有點類似?

該來的終究回來,不該來的,終究不會來。怎麼做,怎麼選擇,都是群體性的選擇。


推薦閱讀:

手持設備移動終端閱讀型軟體產品的終極形態是什麼?你所說的形態是將益於未來或現在的什麼技術或思想?
如果傳統文化復興(在這裡僅討論儒家,謝謝),誰的思想會更受到推崇?王陽明還是朱熹?二者有何區別?
所謂"三觀正"有什麼具體標準嗎?
請問我這位同學文章的水平怎麼樣?
管仲的經濟思想到底有多先進?

TAG:哲學 | 思想 | 中國教育 | 中國哲學 | 思想啟蒙 | 中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