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想給知乎哪些建議?
感覺知乎有哪些地方你用得很抓狂,你很不滿,如果這樣會更好,現在就大膽提出來吧!
我強烈建議知乎設置一個追問、追答的功能啊。
你們不覺得現在這種問答機制有很大缺陷、很反人類嗎?
有答主回答了問題,總有很多人不能完全明白,在評論區追問,擁擠在評論區。而答主也不可能方方面面,照顧到所有評論,也不太可能在自己的回答中,能夠讓人毫無疑問。
既然這樣,設置一個追問、追答功能,不是很好嗎?
在一個回答中,比如我這個回答,然後大家可以點擊追問,繼續針對答主的回答,問一些更為詳細的內容,省的一窩蜂擁擠在評論區里追問,評論區字又小,排版又差,追問又容易湮沒在各個評論之中,誰看得到?在評論區里寫的看起來太費勁,動不動就演變成了撕逼。評論歸評論,追問歸追問,功能屬性要分開啊。
而且我看到,有很多答主,喜歡不定期,在答案中更新新的內容。
如果就在一篇回答中繼續寫,作為更新,那麼這篇回答,勢必會顯得,像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很多知友會說太長不看啊。
還不如設置一個追答的功能,分欄,作為樓層顯示,在追答里更新,這樣主次有序,一眼就知道哪些是答主原始回答,哪些是後來追更的。
另外,不是有很多人喜歡在知乎上寫小說、寫故事嗎?這不是剛好嗎?有了追答功能,直接在追答里更新啊。
另外,利用追問、追答功能,也可以實現像圖書目錄一樣體驗啊。
答主可以在追問中新建一個標題,當做目錄,然後追答來回答,作為新章節。這樣就實現了類似書籍目錄的功能,閱讀體驗一下子上升好多啊。哪怕有牛逼知友,想在知乎上寫一本完整的書,也可以用追問、追答功能來完成啊。現在這樣靠一篇篇問答,根本難寫太深入的東西啊。知乎不是出了電子書嗎,這設置一個追問追答不是剛好嗎?以後答案直接可以拓展成書籍了。
而且評論區中時常有牛逼的知友,想要對答主的答案進行補充,但在評論區中,看的人閱讀體驗非常不好,而又不可能在答主的答案中補充,既然這樣,知友可以在答案下一個樓層自己再追問,然後自己在後面的追答里,進行補充啊。這樣可以從一個主問題無限拓展,在一個問題中,可以從天文談到地理,這不是很好嗎?
設置一個追問、追答的功能,這樣一篇回答可以無限拓展,閱讀體驗不知道上升多少。而且知友們可以更好的討論,為什麼不設置追問追答的功能呢?
為什麼我不是知乎產品經理,啊啊啊啊,該艾特誰來著。知乎產品經理會看到嗎?
各位,你們覺得設置追問、追答功能好嗎?
是不是艾特@黃繼新
不封膜,不成活!
我最最最最最希望就是當回答被摺疊的時候,能夠被通知一下……
話說,這個事情,我已經鬧騰了一年了。
對了,話說,距離今年結束還剩下不到10天咯……@顧惜朝
一、問題和答案能不能控制下質量,雖然沒有開放,但是現在知乎的水軍已經不少了
二、還是那個建議,專家體系,根據用戶回答問題的質量來建立知乎的專家體系,推薦給提供的和其他的用戶
三、「如果非要給問題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不是一萬年!」不停的有人回答「陳年舊賬」的問題
四、在用戶回答問題時可以提示「回答前請您看看已回復答案,是否已經有人回答了」(現在不錯,提問時加上了,那麼回答是否也加上一個提示那,因為重複的答案挺多的)
五、那個搜索問題+搜索人+提問的假冒搜索框確實讓我挺糾結的
六、關注的人就只能在個人頁面上看到,與他們ms現在沒啥交互,這個後續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考慮寫這個回答,起因是我匿名回答了一個問題,不到1天拿了3k多的贊同,也算是我難得的高贊回答了。那個回答我匿名,不是因為怕被人追著罵,而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回答不夠友善,對不起我這個「他好我也好」的名字。
那個回答是懟知乎的,純粹情緒發泄。但是其實我在評論裡面說:我愛知乎,我是怕他完了。
光發泄情緒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所以為了表示我對知乎的愛,現在特地再寫下我個人對於知乎發展和運營的思考。
我在知乎寫回答也有半年了,這些想法從我在知乎上寫第10個回答時候就有了,寫的很雜亂,也很淺薄,但是也是一片真心。希望有人看到之後可以一起給知乎提些切實可行的好建議。
以下正文:
過去半年,知乎的發展面臨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
但是,在以周源同志為核心的知乎董事會的堅強領導下,知乎各級小管家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推動知乎持續健康發展。
回顧過去半年,走過的路很不尋常。知乎面對的是用戶群體結構性問題突出、立場衝突加劇、風險隱患顯現、資本要求變現壓力加大的多重困難,面對的是知乎發展進入攻堅期、中文互聯網競爭格局變化、競爭對手與知乎的利益關係深刻調整、影響知乎穩定發展因素增多的複雜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知乎能夠穩住很不容易,仍然向好的方面發展更為難得。這再次表明,知乎管理層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知乎的發展有潛力、有韌性、有優勢,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好。
[過去半年的主要工作總結,此處我就略過了,不過回顧起來各種撕逼也很有意思,下次有機會再補上。]
過去半年取得的成績,是以周源同志為核心的知乎董事會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知乎各級小管家和知乎全部用戶團結奮鬥的結果。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知乎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知乎董事會直面挑戰、用於擔當,各級小管家要全力以赴,把工作落實到位。
具體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解決好知乎用戶切實關心的問題:
第一:知乎董事會需要引導各級小管家對知乎的經營和發展理念進行討論。著重解決「知乎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
知乎到底是姓「資」還是姓「社」,知乎到底應該維護資本還是用戶的利益,現在是到了大規模變現的時候,還是應該繼續把精力放在產品上,目前很多人心裡犯迷糊。這兩者之間是不是有矛盾,是不是存在影響知乎發展的本質矛盾?討論清楚了,公開公正透明的傳達給所有用戶,以後就不用再爭論了。
第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切實把創新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
知乎這半年做了很多產品,live,電子書,值乎,想法。基本都是抄的。這是一個精英社區應該做的事情嗎?創新不是現在潮流是什麼就去做什麼,而在於真正去看用戶的需求,創新不在於多,而在於獨特性。
第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於提高供給質量,努力實現知乎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手機客戶端給答案傳照片一次只能傳一張,一張傳3分鐘,這是一個10億美元級別的公司的產品嗎?編輯器能不能做的嚴肅點?
努力把知乎供給質量再提高上去,比如,回答的排序是否可以有更多選擇?現在有默認排序、時間排序。可否再加上按贊同排序、按收藏排序、按感謝排序、按反對排序?
第四: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化、標準化、均等化,努力使知乎用戶有更多的獲得感。促進內容閱讀用戶和內容提供用戶的協調發展。
這是一個大問題,很多內容提供用戶前面都忍下來了,在這條上,心態崩了。而他們心態崩了,也帶動了很多內容閱讀用戶,心態也崩了。
所以知乎需要創新社區治理和用戶管理。按照核心是人、重心在實時熱門內容、關鍵是用戶分析創新的要求,堅持技術為先,人工輔助,狠抓推進落實,切實做到重塑知乎社區文化,做到「思考有深度、回答有厚度、討論有尺度、評價有風度。」
做好這四件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知乎小管家們,使命重在擔當,實幹鑄就輝煌!你們要更加緊密的團結在周源同志為核心的董事會周圍,為把知乎打造成中文互聯網最大的知識分享社區而不懈奮鬥!
建議知乎區分一下認真回答和抖機靈。分區回答。
我怎麼總是不自覺的認為贊同和反對的位置應該換一下。和我大腦有關嗎?
- 升級長答案的呈現方式,提供更豐富的圖示和標註工具,讓答主能夠以更加清晰、明了、圖文交互的方式展示答案。每一個珍貴的長回答都是對某一個觀點嚴謹而縝密的闡述,是知乎這個平台最吸引用戶的地方,但這些觀點闡述的過程往往不單是線性的,有可能隨著闡述的展開時而發散、時而迂迴,有時答主還需多方引用,反覆呼應前文;知乎現在文字和圖片順序排列的方式展示這樣的答案實在是太蒼白了,信息的傳遞效率極低。個人覺得把內容和信息做的更加有趣的可以借鑒網易新聞團隊做的HTML5 動態新聞,這種動態新聞比單純古板的文字敘述不論是在表現形式還是在信息傳遞效率上,都不知道好了多少。
(如圖紅色的剪頭部分用於交代習奧會面地點的歷史背景,直接在新聞頁面中彈出一個類似tooltip的小彈窗,即補充豐富了新聞主幹內容,又不會打斷正常的閱讀順序,不會造成思維跳躍)
舉個知乎的例子:這是 @Deng088191在iPhone 4、4S、5、5s 和 6 一路走來,工藝有什麼進步?又處在同時期的什麼水平? - Deng088191 的回答中關於iphone 4邊框製作工藝的一段描述:
答主為了更明確的告訴讀者Iphone4 複雜的製作工藝,分別用紅、黃兩種顏色的給圖片做了標記,然後在圖片下用文字對標記部位分別進行了描述,如果知乎能夠提供類似圖片熱點編輯的工具,直接在圖片標記部位彈出標記信息,是不是比現在好很多?給圖片、引用、文字描述增加交互功能的作用,是讓信息展示不再局限於圖文混編的二維頁面,更多唯獨更多層次的展示,每一個長答案會不會更加可讀?
希望顯示修改記錄時可以區分「問題修改」、「回答修改」和「新增回答」。
收藏(starred)
歸檔(archive)
靜音(mute)
知乎網站門口應該立個牌子:強答者死!
煩死那些沒營養亂扯,抖機靈又不機靈的答案了,哪兒有鑼響哪兒有他
希望知乎能做一個「個人筆記」的功能,對知乎的知識進行整理,而不是靠收藏、關注等沒有任何處理數據的功能來存儲知識。
知乎現在確實有些亂了
我覺得有三點可以做:
1、上面的「添加問題」可以改成「搜索問題」,搜索結果頁沒有了再添加問題,現在是浮動文字提醒,感覺還不是很明顯,還是容易不小心添加很多重複問題
2、如一樓所說,希望儘快增加一個分類系統,比方說我就想找某一分類的問題看
3、支持和反對按鈕太不明顯了,我直到現在才發現,改一下,應該能讓更多的優秀回答浮上來,垃圾沉下去我感覺知乎的運營人員的人數大概很少,而且缺乏文科生和有藝術設計思維的人。這使得它的創新與進化比較緩慢。界面設計也不太合理。
知乎最應該關注的是人的需求,尤其是手機用戶的需求。
在當今社會,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呈碎片化的。如果我是一個很有腦洞的辦公室白領或開車自駕游的人,我在工作娛樂的間歇,掏出手機,在知乎上隨便寫了一篇文章,別人看到了,打賞或付費轉載,我就能在微信零錢里立即收到錢。然後就拿著剛才得到的這些錢找了個好餐廳晚上吃頓好的,看見美食他又寫了篇美食文章...........而且可以立即把手機拍攝的填到我的文章里去。
這可能會改變傳統社會對記者和作家的認知。記者必須寫稿子編輯通過,作家必須在電腦前正襟危坐。
我相信打破職業之間的界線,打破職業和業餘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把每個人的各方面的才能更好的釋放出來是未來服務業發展的主旋律。
人人都可以是記者或作家。而且可以迅速得到來自社會他人的稿費如果是長文,或許還有付費閱讀。而且會顯示同時有多少人在閱讀,作者在線與否。使你產生看直播的快感。你可以通過與作者即時互動干預情節。而且是在一個比微博更清爽和乾淨的界面。
現在國內並沒有一統江湖的小說閱讀網,而且也沒有我說的這種具有親和力的互動交流創作小說的網站,這是機會。
知乎啊知乎,這些事情你不快點做,天知道幾年內就會被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小公司取代。
我覺得,可以每年出一本厚厚的紙質知乎年刊啊,那麼多精彩的回答,腦洞大開的問題,就可以陳列在書櫃里了,而且也比電子書有份量。?ω?
信息多了,我們需要索引,這個索引單靠話題是無法完成的。
作為用戶,我不希望一些經典的、長期有用的答案湮沒在timeline裡面。
作為開發者,我曾設想過tag系統,用戶給自己打上有趣的tag,比如linux用戶、准爸爸、操盤手,然後由知乎推送相關的知識。我想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根據時間線走的問答系統,而是一個切實可以幫助我提高生活質量的知識庫。一個小小的建議。
限制所有人的評論次數。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是否能從根源上杜絕一些知友留言只留一個「苟」字或「+1s」等諸如此類不相關的評論,但應該是比現在要好的,無論什麼問題什麼回答,總會看到有人帶頭留個「苟」,膜也要適量啊
各位,續太多也不好。
本來90%以上的評論都沒多大意義,只有那麼幾條是在認真討論,限制評論的次數,大家就沒那麼無聊隨便留言了吧。
猛然想到了一個,應該有個用戶獨立對某些問題發表評論的功能(當然,這些評論不屬於對問題的回答),且此類評論應該成為用戶個人主頁的一個部分。
取消評論區倒敘和置頂的功能。
原先我和部分人看法一樣,知乎評論區設置非常不合理,幾百條評論每次都從頭看到尾,浪費時間。
但隨著我看到評論區的質量逐步下降,我想起豆瓣之前評論區也是必須從頭看到尾,記得說是為提高評論區質量,要求用戶必須清楚評論區的討論內容和邏輯。
當然現在知乎評論區基本是貼吧的風格,所以也許堅持原來那種方式是不合時宜的。但我覺得還是得為評論提高門檻,儘可能保證評論質量。
能不能加個夜間模式 我眼睛快瞎了(*?▽?*)
推薦閱讀:
※你厭煩豆瓣了嗎?
※為什麼迅雷的高速通道能提速如此明顯?迅雷是否限制了普通用戶的下載速度?
※未來的軟體 UI、UX 將會如何發展,有哪些趨勢,為什麼?
※為什麼沒有醫療互聯網上市公司?
※獨立博客的域名空間你推薦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