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和人人網哪個價值更大?
從幾個方面說一下
數據:
首先看alexa排名,人人排名19,豆瓣排名21,兩家在流量上已經接近了(2012/4/26)
然後看一下近兩年兩家的PV
人人PV
豆瓣PV
兩家PV的變化趨勢相信從圖上對比可以清晰看出,兩條曲線的趨勢比較明顯,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交會的那一刻。
用戶:
舉個例來說,隨機選取10個人,那麼其中可能3人是學生,人人的用戶就是這3人,3人都是同學,如果其中一個同學畢業工作了,不來人人了,那麼另外兩個人也會寂寞,可能過不了多久也會不來。現實情況就是這樣,我已經工作了,再看一下我人人的新鮮事,其中50%是公共主頁的內容,30%是各種VIP的美女俊男(實際是營銷小號,經常接活發各種廣告),剩下20%是我那幾個搞IT的男女同學的話嘮。這樣的新鮮事結構絕對不是一個正常的SNS健康結構。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裡面講得很對,一個企業的基因決定了這個企業的方向,所以人人的用戶就是學生用戶,而且活躍量還不斷的被微博等新媒體掠奪中。
再回到這個例子,10個人中有多少人會看書,會聽音樂,會看電影,甚至於打遊戲等一切興趣?應該比學生多吧,豆瓣成立開始就選定了這一個絕大的蛋糕。
SNS:
嚴格來說,中國沒有一家SNS網站能夠稱得上是SNS。
人人是實名的SNS,焦點在人,有人活躍才能玩兒得起來。但中國的SNS環境和美國比那可不同,美國的facebook里有我的家人,我的同學,我的同事,我的愛人各種關係,實際是一個現實人際關係的映射,所以能玩兒起來。
豆瓣是弱關係的SNS,焦點在興趣,去掉SNS關係,看成工具都無妨,工具的屬性是離不開的,我必須要看書看電影,所以豆瓣用戶的流失率非常低。
外部環境:
隨著中國人民收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把收入和時間用在業餘休閑上,或買書,或看電影,或聽音樂。大家可看一下近五年中國的票房收入增長曲線,2015年屆時全國票房將突破300億元,衝擊400億,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所以這塊蛋糕是巨大的。
人人的戰略是跟在facebook後面走的,它做啥我做啥。豆瓣是唯一一個中國原創的互聯網公司,而且無任何版權問題的困擾和紛爭,對豆瓣而言是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
人人已經上市快一年了,一般來說上市一年後的時刻對公司是很關鍵的一個點,具體如何,我們拭目以待。阿北接觸VC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對IPO更是無確切打算,這樣的心態無論怎麼來看都是非常健康的。
從競爭者來說,國內幾大SNS雄踞,朋友網和開心兩大對手,朋友網絕對是一個強大的對手,騰訊真要利用它的渠道把SNS推起來,看看微信就知道了。
內部環境:
這個比較一下兩家公司在人力方面的成本即可得知,具體數字不便提及,人人的員工可是豆瓣的好幾倍。
就目前來看,陳一舟的資本和盈利是比豆瓣強的,但未來怎麼走,流量下降,跟著facebook走,變現能力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阿北呢,慢慢來,不急,前方光明,前路漫長,且慢且快樂著
如果價值是指估值的話,人人更大。必須承認,陳一舟的融資能力比阿北高太多了。你可以說他會忽悠風投,但未來上市不同樣需要忽悠二級市場投資者嗎?
定位和作用不一樣,很難比較誰價值更大:
豆瓣:是基於內容的社區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社交,再通過關係進行信息內容過濾,豆瓣的核心應該在於內容,滿足信息獲取需求,更多屬於內在的自我提升;
人人:是典型的社交網站,滿足的是人交往的需求,屬於馬斯洛需求的外在社會、尊重需求問哪一個更有價值也就是把兩個不同的服務做比較,從社交性質上來看人人和豆瓣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人人網
- 從一個校園SNS開始到現在5年時間通常會被誤認為是個校園SNS(OPI一直想改變這點)但是它在國內三四線城市影響力很大,在很多地區網民沒有接觸過其他SNS服務所以人人是唯一的選擇。從用戶角度來看人人網覆蓋率比較大,市場價值還是較高的一個網路社交服務。
- 內容結構還是偏傳統,站內的信息一般只適合線上交流和傳播,根據人人網提供的信息用戶黏性還是較高,UNIQLO的排隊活動據說聚集了130多萬用戶參與,廣告傳播價值也很明顯。
RenRen Setting the Standard for China"s Social Networks: http://techrice.com/2010/12/21/renren-setting-the-standard-for-chinas-social-networks/
豆瓣網- 豆瓣的結構很奇特,很多站內創建的內容都適合在線下同步(比如豆瓣同城傳播的信息),可以說豆瓣在某種程度上是線上線下的活動組織平台。
- 用戶展示的大多是個人興趣愛好,但是社交性沒有人人網強(有多少人在豆瓣里就評論或者轉發UCG有深度互動?)。
- 近期他們推出了優惠券服務(個人覺得離團購就差一步),所以這個網站向什麼方向發展和各方方面價值還有待觀望。
感覺現在人人更像資源分享區。。。沒感覺到活力了。。
豆瓣和人人當前價值當然是人人大,但是未來價值就不好說了。
1、人人繼續混下去,必然逐步縮水並被朋友欺負。
2、人人如果借上市奮發圖強,迸發出更大的雄心,豆瓣從人數上是很難追趕的,畢竟中國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格局。
3、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個不害怕騰訊的公司,豆瓣可以算一個。如果我是阿北,會把寶都押在推薦引擎上,一旦有了突破就是尚方寶劍。(我覺得這也是知乎的追求?)
4、變現能力是另外的話題。
綜述,豆瓣還有很多有想像空間;人人上市以後再看吧,只怕會沒啥奮鬥的動力了。商業上看,人人大;影響力上看,豆瓣大。
流量上看,人人大;用戶上看,豆瓣大。
兩年內看,人人大;十年上看,豆瓣大。
人人是純關係型SNS,同學和朋友都不在上面混了,還會有動力堅持么?最近這種趨似乎越來越明顯,我的好友大多都沉默了甚至註銷了。
豆瓣即使不泡它的社區,書影音工具和電台等工具也有很迫切的需求,其價值更普適而不會迅速貶值。
似乎這個問題應該首先定義價值。
我個人的觀點是,從【對使用者的成長】這個角度的價值來看,是豆瓣。
人人本身不聚合內容,人人只是聚攏了人際關係,就像扣扣一樣。
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用戶在網站上留下的信息更多的是互交內容,而這些內容一旦脫離特定的用戶就變得完全無意義。當用戶離開的時候,這些內容也就變成了死內容。
豆瓣收集內容。豆瓣的尊重原創的風氣促使用戶有踴躍的創造欲,書評影評樂評日記帖子相冊,即便是用戶離開,這些內容仍然留在豆瓣,為後來者造福。
有很多人從專業與概念上分析得十分透徹了
我作為一個用過人人與正在使用豆瓣網的網民來看
首先人人完全不適合中國人交友,因為他太過直接與突兀,而中國人更喜歡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交流,即使是實名制,它更多的還是在資源分享上,而沒有更為實質的交友內容與互動
而豆瓣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發散,當你的興趣與愛好發散開來時,遇到你同興趣同愛好的人時,這時交友的慾望會更明確!
即使現在看來,豆瓣的價值是大於人人的從商業價值來說,人人更大。
因為人人的爸爸facebook帶了個好頭,大家都相信SNS的未來。而人人本身的商業模式也比較清晰,更重要的是用戶的個人信息要比豆瓣詳盡的多,通過這些信息來精確投放廣告是夠靠譜的。
而豆瓣,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風險太大了。人人是關係型SNS,人一撥撥來一撥撥走,從人人到微博到微信,小夥伴們在哪我在哪。
豆瓣是興趣型SNS,興趣是攢啊攢,積澱啊積澱,小夥伴們不在豆瓣玩,我自己也玩得嗨。
豆瓣的產品設計讓人感覺很舒服 經常能發現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內容
人人是一個真流氓建立的網站 打開一看分享來分享去永遠是明星翻唱或者俊男靚女
為了流量或者在線人數去降低用戶的品味是竭澤而漁
價值,是指哪一面呢,商業,產品,精神?
豆瓣生產內容的能力很強,適合一定人群,但是這個東西吧,它比較尷尬,它又不具備專業的系統的思辨的嚴謹的學術研究,而且可能會引起某些部門關注,屬於比較中高端服務,中高端服務需要不斷創新,是思維的角逐,這也是豆瓣的尷尬之處,有內容就會有一破一立,還受制於國內的監控環境。看看那些大學裡面的專業學術期刊,它們走的可不是常規路線,知識經驗領域已經走得很遠了,如果豆瓣能有一款強大的圖形應用產品,把讀寫聽看牢牢抓在手裡,前三者它已經具備實力了,那麼豆瓣在現階段就是國內最強最有價值最具有品牌的社區,足以秒殺門戶和搜索引擎,好的東西不在於多而在於價值在於精鍊,這個團隊堅持自我,我行我素不為動搖。
人人是一個基礎服務型的平台,對基礎服務來說內容和創新不是它的價值取向,什麼火跟著做就行了,最重要的是運營穩定,服務質量,品牌建設,這屬於商業化操作了,商業化是一個套路接著一個套路,能否抓住熱點和興奮點,資金鏈能否合理運作,品牌能否持續建設,商業是很複雜的,需要大量投入和策略,手裡必須要有錢。豆瓣!
人人以人為主,別人用我也用,別人都不用我也不用了。私以為微信可以替代一部分人人的功能,所以容易人容易聚也容易散。對人人來說畢業一兩年後就算是一個坎了。豆瓣以興趣為焦點,不存在人際網,不容易一次性吸引大量用戶。同樣的,也不容易一次性大量用戶退群
人人的用戶現在逐步的流失到豆瓣中,然後在豆瓣中流失到其他站。
就我周邊的人來說,用人人還是占多數。我認為他們現在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豆瓣在社區交友上是不如人人的,但豆瓣能夠讓用戶持續使用的一點是他有價值,上面有很多資源——書籍,電影,音樂...而這些對幾乎每個人來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因此,豆瓣更有用,而我覺得豆瓣在社區交友這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也許它不發展這塊(maybe)。
還要看人,陳一舟善運作不善運營,阿北我們看到的是堅持!
我是2014年通過平行時間軸信息量子化將這段話發給你的,在2014年人人已經快要倒閉豆瓣卻還是那個豆瓣
推薦閱讀:
※"豆瓣說"在去掉了影音書的回復功能之後,還有什麼能夠吸引你?
※阿爾法城的信息架構是怎麼考慮的?
※為什麼豆瓣在推薦上投入那麼多的技術開發,但在搜索上卻很吝嗇?
※豆瓣的重度用戶,你們的每天使用豆瓣的軌跡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