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如何與嬰幼兒建立良好的關係?

我的孩子快六個月了。
我自營一家公司,白天月嫂帶著孩子,半母乳半奶粉餵養,我會陪他玩耍抱他散散步。
晚上我會等他睡著再去工作,晚上八點到凌晨五點這段時間月嫂和孩子單獨睡在一起。我下班比較晚,有時候十一點多了,就不去他們房間了。
凌晨五點左右,等孩子醒了再去他們房間餵奶,然後和他一起睡,到八點左右他醒了,我再陪他玩。
我發現孩子有時候對月嫂的依賴遠超過我,可我無法放棄工作。我現在一有空就去抱兒子,也會哄他睡覺,但還是很不安。
我很擔心這一階段錯過孩子的成長,我覺得好虧欠他啊。

請問各位 這樣的情況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影響大嗎?
年輕夫婦 在保證工作的情況下 該怎麼和孩子相處呢?
月嫂帶幼兒和奶奶帶幼兒,這個不需要討論。
謝謝大家


謝邀。

理解題主的心情,但我覺得你已經做的很好了。

我以前是老師,有孩子以後選擇了全職,或許是自己媽媽不在了的關係,總想給他更多更多的愛,純母乳,堅持親子閱讀,親子遊戲,樣樣親力親為。但現在寶寶一歲多了,我的想法發生了很多改變,分享下我的感受,或許對題主有幫助。

有很多書,大V在教我們如何做母親,對照別人的做法,我們很容易對自己心生責備:寶寶還這麼小,我是不是還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別人家的孩子純母乳我早早餵了奶粉會不會有事?我沒有全天候的陪伴他會不會缺乏安全感?因為我的這些疏忽他會不會出現問題?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會不會受影響?

原本好好的生活,因為這些反而變得焦慮重重。

其實孩子哪有那麼脆弱?母子之間的關係哪有那麼脆弱?他們天然的成長能量會讓他們健康成長,母子之間的本能會讓你們成長為最親的人。如果你信任他,儘可能的關心陪伴他,他是不可能因為你沒做到完美而出現親子關係問題的。

反倒要提醒自己的是:如果你老是擔心,老是內疚,真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因為孩子是最敏感的,當他感受到你的情緒又不明白原因的時候,他反過來要幫你代謝掉這些情緒,受你的影響反倒出現一些情緒心理方面的問題。

與其懷疑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夠好,不如坦然接受一個現實: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在工作和陪伴你之間我已經在儘力做到平衡,請你體諒。

一個媽媽給孩子最好的愛,是努力讓自己成長,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帶給孩子關於生命和世界的直觀體驗。感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感謝你讓我變得更好。


跟樓主情況差不多。我家孩子四個多月,我早早復工,陪伴他的時間遠遠少於阿姨。

一方面,寶寶依賴阿姨是好現象,說明這個阿姨對孩子很好,沒有私下虐待孩子。

另一方面,我小時候也是阿姨帶大的,那個阿姨帶我一直到五歲,我記得她走的時候我哭的肝腸寸斷。在我五歲前,我見她的時間絕對比見我爹媽都多。然並卵,我現在連她在哪都不知道。而且我最喜歡的人一直也都是我媽。

說句比較現實的啊——孩子長大後,更願意要一個能拿出去跟人拼的媽吧~~~反正我挺慶幸我媽當年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她好好工作,我從小到大的物資條件更好,自己成年後也能從她那裡得到更多助力。

當然了,忙於事業的同時,也一定要多牽掛孩子。有閑暇時間要盡量花在孩子身上,平時多跟阿姨聯絡,知曉孩子飲食起居的規律。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好好陪他好好愛他。孩子會知道媽媽對自己的愛的。愛也不代表要二十四小時在一起啊。

至於擔憂「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的成長固然只有一次不會回頭,但是我們每個人也只有一輩子,我們自己的時間也不會回頭的。所以總得trade off。要相信自己拿來發展事業的時間是不會落空的。好好工作,必有迴響。

加油,共勉!


我代表嬰兒來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我是完全記得我保姆長啥樣、什麼氣味、什麼聲線、什麼表情、什麼動作的怪胎。

一歲之前的事,我的確記得。

比如家裡短暫的放了個啥物件,很快就送人了。我可以準確描述出那個物件什麼顏色、多大、放哪兒。

我媽以前不讓我亂說,怕嚇著人。

現在無所謂了,反正是在網上,老憋著也挺難受的。

我媽心臟的聲音莫名舒服,氣味也好聞, 她去上課了就是保姆帶我,勉強和保姆待一起吧。

然後保姆去做家務了基本是我爸抱我帶我玩。

但是我非常清楚我媽才是媽,聞著味就知道是我媽。

其實我小時候我媽不是特別喜歡我,她抱我不多,主要是餵奶,因為我丑。

但是那個心跳,那個氣味,我本能地知道這才是我老窩。

我也是半奶粉半母乳的。

母乳是淡的,偏咸,和喝湯似的,溫溫的,不燙人。牛奶偏甜,偶爾燙。

所以有的人死吹母嬰在一起的重要性,把事業女性都往家裡趕,好像和孩子不時刻黏一起,母親的職位就會被別人搶佔一樣。

其實他們不一定了解嬰兒怎麼想。


真的不用那麼焦慮,血濃於水,這話不是瞎說的。

我媽就是我媽,我熟悉她的心跳和味道,這是本能。

不管平時誰抱我,她都是我不可取代的媽。

雖然我也希望她多抱我,可是長大了我完全能理解她需要工作。

工作是她實現自我價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你所見,我沒長歪。我媽給我講故事,教我背詩,教我做人。

我很愛她。


每一個創業的母親,都是一枝兩頭燃燒的蠟燭。

10年前的思思媽媽常常對自己提出這個問題。3年前的我終於交出了答案。

十年前,思思半歲。思思媽媽和搭檔接了兩三個客戶,招了七八個人拉起了隊伍。

「當老闆輕鬆,啥事都喊下面的員工做就是了。」說這句話的人你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創業者是背鍋俠。他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面對一切的壓力。崗位職責360度無死角。創業之前覺得自己總有能力沒有得到施展。創業之後,所有能力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施展,只不過每一項能力都好渣。常常深夜才從公司開車回家。

有一次,真恨不得把車扔在路上,自己打車回家,再也不理這個公司,再也不面對這鋪天蓋地的壓力。

有一天,正在辦公室處理一大堆焦頭爛額的事情,南門上的客戶在MSN上叫喚,西門上的客戶在罵設計師。還有個客戶稍微乖點,否掉系列稿件的一半而不是全部。小船不堪重載。這時,大姑姐打來電話,委婉勸勉:「每個媽媽都要多陪孩子,孩子是最重要的。女孩的成長過程母親是不可缺的。」喉嚨頓時梗了。那一團焦慮、內疚與委屈混合的亂麻,過了十年還歷歷在喉。

思思一點點長大。好像系統不斷刷新。那個1.0版本一笑就露出全部牙床的小人兒,本來離不開口水兜。2.0版本的小人兒穿著花裙子,會張開著雙手對布娃娃說:「來,到媽媽這兒來。」早上看媽媽在玻璃杯里拎著紅茶包,把一杯白水變紅,再加牛奶,突然變白。兩歲的思思眼睛裡全是驚嘆仰慕。

媽媽問:「思思要不要喝一口?」

思思很有原則的搖頭:「小娃娃不可以喝茶。」

媽媽問:「那思思要不要嘗一嘗呢?」

思思(順坡下):嗯!

喝了一大口後,媽媽再問:「好喝嗎?」

思思:嗯!

然後踢踢踏踏的跑走了,離開了犯罪現場。

思思讀著我們這個城市最好的私立幼兒園。貴,精緻,需要排學位,就在小區門口,距離節約到了極點。老師每天喜笑顏開的迎接小朋友入園。只有二十個小朋友,老師倒有六七個。每天出園,老師也要送到門口,柔聲問小朋友:「在幼兒園開不開心啊?」小朋友們沒精打採的齊聲回答:「開心!」在學校里一整天,白褲子仍然可以穿。每天有8次戶外活動時間——每次15分鐘。

到了三歲半,送思思去上學,思思顫抖著聲音說:「媽媽,你給我請一天假吧!」兩顆大大的眼淚掉下來。於是我常常給她逃學。她說不出來個所以然,就是懼怕上學。

有一天我們商量好了,把思思(三歲半)叫進來問她:「你真的不喜歡你的幼兒園嗎?真的不喜歡爸爸媽媽就給你轉。」

思思點頭說:「嗯!」

若干年後思思的描述能力終於跟上了:我的第一個幼兒園好討厭,老師不讓玩,都是坐好了上課。而且老師不喜歡我們隨時上廁所,隨時喝水。都要和小朋友一起才行。你們說不喜歡就轉學的時候,我覺得好溫暖。

從第一個私立幼兒園申請退學的時候,校長簡直是震驚了。

園長:What ,有人因為紀律太好孩子不願意而退學?還有更溺愛孩子的嗎?

她勸我:「我的孩子不肯做數學,一直貪玩,我很憤怒的指責他。他畫了一副畫拿來求和,我撕掉畫兒說,你不肯好好做你的事兒,無論你為媽媽做什麼媽媽都不會開心。因為你要上好的小學。因為你要處理壓力,因為你要面臨競爭,所以我不能讓你躲在自己想干什就幹什麼的小天地里。」

我們在內心默默的反駁園長的好意——她當然是好意,多出來一個學位可以多賣幾萬塊錢呢,何必勸。「因為她日後要面臨競爭,所以現在就要對她嚴苛嗎?難道因為未來的世界很殘酷,所以就要現在就不給她愛,只給她紀律?」於是轉園,失去了那個寶貴的學位,轉到離家七八公里遠的私立幼兒園,每趟接送耗時30分鐘以上。

思思媽媽當時創業已經失敗了,幸好當年不乖的客戶大佬收留了我繼續打工。我就沒皮沒臉的每天遲到早退。這個幼兒園裡沒有這麼多玩具,沒有這麼多老師,每天孩子可以有4個小時的戶外活動,享受在農村田野里奔跑的權利。但是,和前一個貴族幼兒園一樣貴。思思的新幼兒園啥也不教。辦學理念是另外一個極端:寫字/英語/數學——孩子有一輩子去學。我們就是給她大量的愛就夠了。雖然這份愛也有後患(略過不表)。

去接思思,思思會說,媽媽你等一會再來接我,我要再玩一會沙/輪胎/布偶!

一個孩子捨不得走的幼兒園一定是好的。

我不後悔這個選擇。很欣慰,能夠給思思選擇的權利。

如果你今天不陪孩子,你就永遠失去了今天陪孩子的時間。

這句雞湯當年非常流行,讓成千上萬的媽媽內心焦慮抓狂。每一天精疲力盡的入睡時,我檢討自己的暴躁與疏忽,工作與育兒,是兩件千瘡百孔的衣服。哪一件我都沒有能力完全的做好——簡直不如小區里的母貓,她要尋找食物要養育一堆小貓,也沒有幼兒園可以送,也沒有貓外婆/貓奶奶幫忙,可是小貓還是健康的滿地跑

不要責怪一個新媽媽,為什麼陪孩子的時候還在看手機。因為她身兼救火隊員、生產車間主任、客服中心主任、財務經理多職。也不要質問她為什麼要去創業,為什麼要把錢看得比孩子重要。她有不得已的理由,要衝破自己所在階層,能耗極大,成功率極低。她是在竭盡所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

若干年後,經歷了一次職場的間隔年,我換了一個客戶的集團公司繼續混在地產板塊——事多離家遠外加周六無休。條條蛇都咬人呀,打工也不容易。我決定去考一個法語文憑,成功了就可以轉到分支機構中的法國分支,更輕鬆。不必再加班(因為法國分公司的法國人都不肯加班)。那幾年身體不好,考試快要來的時候病犯了,不過並沒有缺考,因為照思思媽媽看來,待在家也是生病,缺考又不能病立刻好。過了筆試,熬到下午四點半,終於輪到我口試時,我已經差不多眼冒金星。

我抽的新聞是:「歐洲的女性呼籲,給更多的母親假,讓母親可以回去陪伴孩子。但是企業認為,母親回家陪伴孩子的成本,不應由企業承擔。」切題/你對這一新聞的看法。」需要口述25分鐘。

思思媽媽忘記了所有的考場規則,自動切入在知乎答題似的獨白模式。冥冥之中,是這條與孩子分離的漫漫長路終於要走到盡頭,所以讓思思媽媽有機會來回應若干年前自己的困惑?

開口就說:「每一個工作的母親,都是一根兩頭燃燒的蠟燭。」

外國考官明顯一怔。這個句子太意外了么?從規則上講應當先介紹新聞,再亮出觀點。

「我們嘗試在工作與生活中間設定邊界。

我們要求自己在工作上承擔,創造與燃燒。一次一次超越預期。」

我們也要求自己去做一個好的母親,能夠給予孩子比自己幼年時得到的多得多,正確得多的愛。」

可是我們做不到。

在工作的時候,我想著我的孩子。因為我不得不把孩子交給他人。工作的每一天,我失去了那天陪伴孩子的機會。在陪孩子的時候,我想著我的記事本,我的職責。時刻感受到被撕扯,時刻感受到被割裂。

因為,完美的母親和完美的職場女性是人不能同時做到的。兩者都要求全部的時間,全部的能量。

如果一定說要努力,那麼是——

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強大。

更強大的職業女性才能制定規則。才能從工作手中搶回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自由,才能更多的陪伴孩子。

法國考官發問:那麼你現在成功了嗎?我是說,成功的在工作與生活中設定了邊界嗎?(這時候我和考官都已經離題千里了)

我:我只能說,我正在成功,我正在爭取成功。例如自學外語,參加這個考試。當我過了,我就能有更大的議價權。從老闆手中獲得更多的自由。(思思媽媽不要臉的開始拉分。)

中國考官不斷看錶,25分鐘快到啦。

思思媽媽不肯結束,繼續發表結論——女人不應當太苛求自己,一根兩頭燃燒的蠟燭,或者可以更亮,但是一定更短。有一天,孩子會懂得你的愛,會理解那些她與你迫不得已的分離。

考試結束 ,思思媽媽第二天進醫院了。住院期間偶爾挂念成績,信心滿滿認為自己付出的努力已經感天動地,如果北京外國語學院的考試委員會不讓我過是一定要被雷劈的!被雷劈!被雷劈!

一個月後收到成績單,這個離題千里的考試還是過了。感謝仁慈的考試委員會(是他們不想冒這麼大的險嗎?)大腦回血我自己發現,我口述的30分鐘完全的背離了考試的規則。不學術也不全面,和客觀更是不沾邊兒,整篇好像是咪蒙打的草稿。然後我拿著成績去找老闆砍價,真的轉崗,獲得了更多,更大的彈性工作時間。

現在,思思在上鋪看小說,我在下鋪寫知乎。無論怎樣學習與實踐各種親子育兒理論,一個創業的媽媽仍然會覺得愧對孩子,覺得自己陪伴不夠,分離太多。她忘記了,是她的努力拓開了孩子生命的疆域,她正在進行一次托舉,一次發射。

你是弓,

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儘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季伯倫


我家雙胞胎。我一個人帶不了,所以經常老大歸我管(難帶的歸我),老二就是奶奶或者姥姥帶著,但是孩子還是放在一起養的。
後來產假結束上班,有段時間孩子看我沒感覺,伸手抱抱就扭頭不跟,老大還好,晚上我能守著睡覺,老二經常一周下來我連她的衣服都摸不到,搞得我也很鬱悶。
一歲之後還是這樣,姥姥一個禮拜奶奶一個禮拜的看,我也逐漸淡定,畢竟我下班回家他們看見我還是表現得很高興的。
最近,倆娃都肺炎住院,在打吊瓶。哭的時候只喊媽媽,不會叫奶奶姥姥,哪怕我不在。我去了,就都往身上撲。抱起一個,另一個就扯著衣服往身上爬。經常就是我躺倒,他們一邊一個摟著我胳膊。
所以,只要你一直在,無所謂時間長短,孩子總是跟媽媽最親。
樓主,我沒有你那麼厲害,有自己的公司。但是我也有自己珍惜的工作。我們做母親的不是孩子的傭人老媽子,而應該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為你驕傲。不是最長時間的陪伴才能產生最深的感情。而是,你是你,我是我,你知道我在的,是的,你在就好。


這種關係的實質是相互依戀,相互依戀的目的是感到安全,感到安全是為了確保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生存和發展

嬰幼兒和母親之間高質量依戀關係的形成,是孩子社會性與人格正常發展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嬰幼兒與母親形成親密依戀關係,要經歷三個階段,然後在此基礎上,逐漸與其他人形成多重依戀,以拓展其社會交往互動的範圍、提高其社會適應性:

  1. 非社交性階段:約在出生到6周期間。嬰兒逐漸發展出對微笑著的面孔、溫柔的撫慰等社會性互動的偏愛
  2. 未分化的依戀階段:約從6周到6個月期間。孩子喜歡有人陪伴,但某種程度上是未分化的---他對人的微笑比模擬生命(比如會說話的木偶)多得多,雖然他更多對最熟悉的人大笑,但是對於大多數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講,任何人關注他、逗他,他都會很高興,嘗試著和你對話,並格格大笑
  3. 特定性依戀階段:大約6~10個月期間。嬰兒一般開始只對一個人(通常是母親)表現出特定的依戀,並開始警惕陌生人,開始認人了,這標誌著孩子形成了真正的最初依戀關係
  4. 多重依戀階段:在與最親密照顧者(通常是母親)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之後,孩子逐漸對其他人,比如父親、老人、保姆、兄弟姐妹等形成多重依戀,到1歲半左右,很少有孩子只會依戀一個人,如果孩子只要一個人、只依戀一個人,通常意味著孩子所形成的依戀品質不高,或者其他照顧者與孩子的互動品質實在是很差,所以孩子始終會一直「監測」那個最親密的人,這會妨礙孩子的探索,影響他的安全感,同時影響他的社會性與人格的健康發展

所以,在孩子一歲之前,特別在6~10個月左右,是個承上啟下的過程,母親的參與很重要

這種參與要以陪伴時間作為「前提」、以陪伴質量作為「保證」

現在父母都要進入職場的情況很普遍,但這並非意味著一定會影響孩子依戀關係的健康形成。雖然說會影響陪伴的時間,但實際上陪伴的質量,才是決定依戀關係品質的根本

那麼針對雙職工的這種情況,怎麼在相對有限的陪伴時間裡,儘可能地提高陪伴質量呢?我的建議如下,供參考:

(1)在嬰幼兒期(1~3歲期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儘可能做到「同步互動」。即使是很小的嬰兒,也希望在其自身的需要、體態表情與養育者(特別是母親)之間有某種程度的「同步」,嬰兒的這些期望是最初幾個月中,促進他和周圍親人面對面互動變得越來越和諧、越複雜的重要原因

形成同步互動的條件是養育者需要細心留意孩子的狀態,當孩子的表現處於活躍中時,或者孩子向你發出聯結的信號,需要你參與時,你需要敏感地回應或者提供遊戲和刺激,而當孩子過分激動或顯得煩躁、疲勞的時候,比如轉開頭、發獃、吃手等等的時候,你需要尊重他的節奏,不要再繼續下去或者干擾他

但往往很多雙職工因為白天上班思戀孩子,下班後為了補償,使勁地陪著孩子,很可能給孩子施加過多的刺激,往往不能根據孩子的狀況,來調節自己的互動的節奏,這會嚴重影響陪伴的質量,需要儘可能避免這些非同步互動的情況

(2)給孩子逐漸設定一些規則,但允許孩子抗議。孩子並不排斥規則,孩子需要感受到這個世界是有序地,在規則中才能感到更安全,就像成年人希望這個世界有法律來保證正常安全運轉一樣。但是,設定規則之初,孩子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很可能抗議,那麼一定要允許他抗議,但是決不能因為隨著孩子抗議的加劇,而最後妥協

(3)在他抗議的時候,父母首先調整自己的情緒【調節的方式為覺察和反思,這個可以在我其它答案中看到怎麼做】,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之後,再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4)等孩子情緒平復之後,慢慢可以和孩子溝通,講講道理,分析一下利弊,甚至可以採取印證式傾聽--倒入失衡--順應」【這個方式嚴格來講,需要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行,更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怎麼用,也在我的相關答案中進行了介紹的溝通方式,和孩子盡量溝通,這樣將會極大地促進孩子的思維靈活性和挫折忍耐力

以上供參考


其實距離產生美……過多的膩在一起或是家裡只有你立規矩的時候,孩子到逆反期反而會更親別人。

因為爺爺奶奶從來對我女兒都是「做什麼都對」「做什麼都可以」的態度,而我會告訴她對錯偶爾還要批評或制止她。所以她特別喜歡爺爺奶奶,一來了就跟瘋了似的高興,覺得終於有人撐腰了……哈哈實話說,做媽媽的我挺尷尬的。

所以現在我也想過自己是不是該為了孩子的喜歡而變得更寵溺,但後來仔細考慮一下還是覺得要堅持自己,所以試不同的教育方法來達到既不讓孩子不高興,也能讓她聽明白道理的目的。

不用自責,孩子很小時候的時光是很寶貴,但世界上沒有萬全之策,你現在所放棄的不一定就是放棄。現在還不到1歲,你就算陪著,更多也是身體上的照顧。等他大一些看到自己的媽媽為了家庭這麼努力,相信在精神上你會給他更多。


什麼是良好的親子關係
(一)12歲前建立親密依戀關係是良好親子關係的根本
依戀關係是親子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形成良好親子關係的根本。對於每個人來講,它不僅存在於兒童早期,而且會對人一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意義,會對青少年期、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狀態產生深遠影響。對於親子關係而言,依戀關係的形成不僅影響到家庭的穩固、父母與孩子的和諧,還會影響家庭的整體生存環境。
12歲前形成親密依戀關係意義重大

依戀理論最初由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提出,他試圖理解嬰兒與父母分離後所體驗到的強烈苦惱。鮑爾比觀察到,被分離的嬰兒會以極端的方式(如哭喊、緊抓不放、瘋狂地尋找)力圖抵抗與父母的分離或靠近不見了的父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對依戀關係的建立有著深刻理解,她認為:人的心理發展有順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滯後反應。任何生命都是過程,任何過程都有開始,生命發展是軌跡式的,人的命運取決於早期。人的成長大致有三個時期,即1~6歲,6~12歲,12~18歲。12~18歲時人已經進入青春期,其獨立意識與逆反心態決定了這一時期已經不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時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在依戀期中,1~6歲又最為關鍵。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少兒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曾就依戀問題對174名孩子進行了長達16年的考察。他們首先考察了孩子們的家庭背景,諸如,嬰兒對父母依戀的模式、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其家庭的整體狀況,以及母愛程度等。隨後,他們又考察了這些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考察他們在學校環境中的適應程度,以及在數學、閱讀能力、閱讀理解、拼寫等標準化考試中的成績。結果,得出的結論令人矚目:在孩子智商一定的情況下,嬰兒對父母依戀的模式與程度是對孩子日後學業成就影響最明顯的因素。
孩子與父母或照顧者之間健康的關係,是其一生中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對權威的尊重與同情心的流露,對於領導者來說,還包括與同事融洽相處的能力。總之,嬰兒對父母的依戀與孩子日後的學業成就密切相關,而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同樣與孩子日後的學業成就有密切的關係。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依戀類型
美國心理學家艾斯沃斯等人長期觀察了烏干達和美國家庭母子間的相互作用,根據嬰兒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應,將嬰兒依戀劃分為安全型、迴避型、焦慮-矛盾型三種依戀類型。這三種依戀類型表現出的行為和意識,將長久影響兒童的成長。兒童12歲前,父母與兒童建立或彌補依戀關係,需要了解孩子從嬰幼兒時期發展形成的依戀類型,以及自己的氣質和撫養類型,這樣才能夠更深刻理解什麼是親子關係,以及形成親子關係需要具備的條件。
1.安全型依戀
這種依戀類型主要表現為嬰兒與母親在一起時,會將其作為安全基地。嬰兒會以母親為中心主動去探索環境,並不是總依偎在母親身旁,只通過偶爾的靠近或眼神注視與母親交流。母親在場時,嬰兒感到足夠的安全;當母親離開時,嬰兒明顯表現出苦惱、不安;當母親回來時,嬰兒會立即尋求與母親接觸,將其作為避風港灣。這種依戀類型的孩子更容易被安撫,大約佔總體比例的65%~70%。安全型嬰兒的母親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及情緒表達也很敏感,她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進行探索,而且喜歡和孩子有親密的接觸。
2.迴避型依戀

這種依戀類型主要表現為嬰兒與母親剛分離時並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境中待一段時間後會感到焦慮。這種依戀類型的兒童更容易與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陌生的環境,很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當分離後再見到母親時,他們會對母親採取迴避態度,也就是並沒有表現出那麼迫切地需要母親的安撫。有人也把這類嬰兒稱為「無依戀嬰兒」,約佔總體比例的20%。迴避型嬰兒的母親也有多種類型。有的對孩子缺乏耐心,當孩子干擾自己的計劃和活動時會生孩子的氣或怨恨孩子,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反應遲鈍;有的對孩子經常表現出消極情感,即使對孩子表達積極情感,程度也比較弱,沒有很強的情感關注色彩,母親與孩子之間並沒有形成特別密切的感情聯結。
3.焦慮-矛盾型依戀
這種依戀類型主要表現為每當母親要離開前,嬰兒就顯得很警覺,在母親離開時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抗拒,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其強大的心理波動,可能會大喊大叫。但當母親回來時,他們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與母親接觸,但同時又抗拒與母親接觸。當母親親近他時,他會生氣地拒絕、推開,但是他又不是完全放棄與母親的交流,會不時地朝母親這裡看。這種類型的嬰兒約佔總體比例的10%~15%。

焦慮-矛盾型嬰兒的母親經常誤解孩子發出的信號,她對其照顧行為也是不一致的。對孩子的反應更多地依賴於自己當時的心境,而不是孩子的行為,所以孩子的需求有時會得不到滿足,但有時又會被過分滿足,而這種行為的不一致很多是出自母親的心理需求。博沃思教育親子教育
在這三種依戀類型中,迴避型與焦慮-矛盾型都屬於不安全型依戀。嬰兒對母親的依戀類型具有明顯的穩定性,但在家庭環境經歷較大變化時,母親與嬰兒的交往過程可能會發生較大轉變,孩子的依戀類型也會發生變化。
父母的積極關注是形成良好親子依戀的重點在對親子關係的眾多研究中,父母的積極關注對於依戀關係形成的重要性都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親子關係強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這個過程中形成的信任、依賴和安全感有賴於父母是如何主動行動的。換句話說,父母是不是有很強的愛孩子的訴求和行動是親子關係形成、發展的重要動力。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儘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儘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紀伯倫


您的寶寶現在是六個月,一般寶寶在這段時間內,會對身邊事物產生依賴,由於您自己本身沒有月嫂陪伴寶寶的時間長,所以寶寶對月嫂更加依賴是正常現象。
您不必為此煩惱,對寶寶來說月嫂更多的是他的玩伴,您也不必那麼敏感。
為您提幾點建議:
1、在您和寶寶相處的過程中,您要完全放鬆下來,寶寶很敏感的,他會感到您的疲憊或者焦慮,所以說您要放鬆的與寶寶相處,這樣您和寶寶才會都愉快;
2、您可以在寶寶不開心時,抱住寶寶(安靜的與寶寶相處,這是他的呼吸會慢慢與您的呼吸同步)這時就是您和寶寶心靈交匯的過程;
3、你不要覺得虧欠寶寶,寶寶會覺得媽媽忙,但他不會覺得你虧欠他什麼,他只是提早知道,媽媽不會一直陪著他。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幫助孩子建立起,除母親以外的,更多的安全依賴,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工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其他人建立起更多的安全依賴,也是幫助孩子順利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的必要步驟。只要孩子是安全的依賴他的養育者,孩子都會健康成長,只是母親會感覺比較失落。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就是需要不停的面對這種失落,比如孩子上幼兒園、上學、談戀愛、結婚。而母親在這種失落當中需要學會的就是,對抗自己的焦慮和不舍,專註的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其他養育人,比如保姆,的尊重和感激,如果對保姆產生戒備和敵意,會讓孩子在兩個人當中不得不做出選擇,產生巨大的心理矛盾,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別有太大負擔,我媽媽說我小時候換了無數個保姆,而且保姆都還很喜歡我,然而我一個都不記得,和自己媽媽反倒非常親,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寶寶和月嫂關係好說明月嫂待寶寶不錯,月嫂總有離去的一天,你以後有的是陪伴孩子的時間


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女,我全職帶著他倆,但不久後我也要恢復工作,我想說,你盡量抽時間哄孩子睡覺,給孩子餵奶喂飯,其他一起玩之類的可能並沒有陪伴睡覺更重要。
我老公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不管出多久,一回來孩子總是很高興的和他玩要他抱,但到了晚上,不管他們爸爸怎麼哄,還是必須要和媽媽一起睡,一定要睡在媽媽懷裡,這是一種天然親近,也是時間積累。俗話說太陽下山鳥要歸巢娃要找娘。


在如此忙碌的前提下,題主還能堅持部分母乳,實屬難能可貴。我相信你已經儘可能的在找一個平衡點。不要有太大思想負擔。盡量在有限的陪伴時間中提高陪伴質量。比如不看手機,放下工作,把這一個小時完全交給孩子。工作上,也可以適當放權,培養一個2把手。母乳哺育讓女性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我覺得孩子還小,長大後對兩歲以前的事並沒有什麼記憶,就像各位答主說的,大家都不記得小時候帶自己的阿姨了。而且你還在喂母乳,只要在喂,孩子就不會不認你,現在不必過於擔心。等以後孩子大了,睡眠時間沒那麼長了,你自然有更多時間陪伴他。
不過我很理解你的想法。我三歲時媽媽出國一走就是四年,導致我一直都和我爸更親。她回國時抱著我哭,我竟然覺得莫名其妙。三歲以前我媽怎麼帶的我,我是一點都不記得了。
所以我就決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絕不幹長期分離這種事。你只是上班而已,沒有去外地外國,不至於那麼嚴重。
我的寶寶晚上都是和育兒嫂睡的,雖然白天我在家,也在母乳餵養,但我也會有這種焦慮,一方面希望阿姨對寶寶好,一方面吃醋,不願意寶寶和她更親。尤其是我剛開始抱孩子的時候姿勢不熟練,一抱她就哭,我真的很崩潰。但是現在孩子六個月了,認人了,我感覺她對我和對育兒嫂已經沒什麼分別了。就算現在她和育兒嫂再好,育兒嫂早晚都是會離開的,只要我還在家裡沒去外地,寶寶就不會不認我的。
希望你放寬心。


寶寶現在八個多月,之前跟題主一樣的困惑,五個月上班後寶寶白天跟著奶奶,晚上下班回來陪玩陪睡。後來晚上陪睡白天上班太辛苦,晚上也由奶奶陪睡。結果小傢伙沒有絲毫不適應,在奶奶和媽媽之間順利切換,甚至跟奶奶睡可以一覺到天亮。白天上班之前跟他再見,他看我一眼,又低頭玩玩具了。有一次出差三四天,他也沒有任何情緒的反常,該吃吃該睡睡,害的我一度擔心他是不是反應遲鈍。後來跟朋友聊起這事,她說你寶寶很有安全感,說明奶奶照顧得也好。其實對於一歲前的小嬰兒來說,只要照顧他的人能夠跟媽媽一樣細心,能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跟誰在一起都是一樣的。而作為媽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然後儘可能的多點陪伴。


首先我想說的是,題主的擔心是一個媽媽正常的憂慮,你有這樣的困擾,說明你愛你的孩子,你意識到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希望能儘可能地提供他最多的愛和關切。可能看到這兒有人會想:廢話,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不愛的大有人在,或者說自以為很愛孩子,然而並不肯拿出足夠的時間精力給孩子的媽媽到處都有。

接著回答你的問題:嬰幼兒時期,母親的陪伴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交流能力甚至運動能力的發展。你的這種情況,建議盡量保證陪伴孩子入睡。另外從提高陪伴質量入手,去盡量避免孩子將來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提高質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與孩子談話。用溫和穩定的語調和孩子閑話,念一些繪本故事。多和孩子說話,這點非常重要。

第二,和孩子一起聽音樂,哼歌給孩子聽。

第三,和孩子一起遊戲運動。做嬰兒撫觸,嬰兒操,一起玩玩具。

第四,告訴孩子媽媽愛他。他會聽得懂,你自己也需要說給他聽。

第五,小竅門。陪伴孩子時盡量穿同色系的衣服,另外買一個同色系的布偶,作為你不在時給孩子的依戀物。等他再大一點,你可以在依戀物上存放一些「來自媽媽的吻」,讓他在想你或者覺得害怕的時候用。嬰幼兒喜歡的顏色依次是紅 黃 綠 橙 藍。你可以選擇比較柔和的顏色衣物和依戀物。

等到孩子大一些,你可以和他約定定期的「完全寶寶時間」。比如,每周拿出半小時,完全不做任何事,只專門陪伴孩子。再大一點,你可以和孩子約定,完全寶寶時間內你們做什麼,怎麼做,都完全聽他安排。

最後,希望你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要相信自己,儘力愛孩子的自己。祝福!


我姨家的小崽子現在六個月了,時常對著我們這些熟人嘎嘎笑,甚是癲狂。但五天前我參加了親戚的婚禮,席上一個同樣六個月的小男孩卻全程面無表情,後來我想了想,應該是我姨並沒有把她六個月大的小寶寶當成一個沒有理解能力的小智障。反而經常和他說一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嬉皮笑臉的尬聊,而另一位母親,只是餵奶和抱抱


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啊,我現在是個20個月大的寶媽,在4個月不到的時候我已經回到我的工作崗位上去了,婆婆帶周一到周五,我媽帶雙休。但是最親的還是我啊,我每天早上8點出門,晚上8點到家,但他會在門口等我,一回來就給我拿拖鞋,抱著我大腿,往屋子裡拖,真的不用擔心,因為老公說,我這裡是新手村


在寶寶3個月多點就上班了,背奶,現在11個月了,晚上還是喂母乳。下班了回去就抱他,跟他玩,其實我抱的時間並不多,但是寶寶還是很依賴我,只要我回家之後看不見我就喊媽媽,應聲不出現都不行,會到處找,他爸爸和奶奶都吃醋吃得不行了,平時都不愛叫他們,就是每天喊媽媽兩百遍。看見我回家了就高興得不行,也特別會撒嬌。嬌氣的時候多點耐心哄,寶寶就很開心了。

寶寶很懂事的,知道你需要離開一段時間,不過還是會回來的。有時候很想不工作帶他,現實不允許,看現在寶寶還很粘我,也只能這樣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馬條給兒子的話:「孩子,無論我讓你做什麼,記住,一定要反對」?
女兒13歲回來告訴我在學校被男生親了,這種問題該怎麼面對?
父母要生二胎我不同意現在鬧掰了怎麼辦?
為什麼爸爸們,常常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中缺位?
如何更好的處理家庭矛盾?

TAG:育兒 | 母嬰 | 家庭教育 | 發展心理學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