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少有人同情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事件的女主,而多是冷眼咒罵甚至拍手稱快的回應?

如題。
——————10月13日補充——————
當事人家屬向動物園方面索賠200萬
-----------------7月28日補充------------

短短几天內能得到這麼多知乎網友的關注,我有點受寵若驚,先感謝大家的關注!
本人並不同情女主,開始也是拍手黨,只是我很好奇,我與女主無冤無仇,為什麼我會有這種心理反應,讓我對自己不寒而慄。本著不洗不黑的求知精神,我提出這個問題,我的本意是想知道事件中「大家」有此反應的心理或社會原因(重點是「大家」,而不是事件女主),希望能得到客觀而專業的回答。結果絕大部分網友都在分析女主,將重點放在了女主身上,讓我意外,而分析女主的網友又有大部分人脫離話題本身並藉此話題來發泄自己積壓的怨念更讓我錯愕。情緒真可怕!
知乎是個格調很高,影響力很大的平台,而我的這個問題卻讓知乎變成了攻擊事件女主的一個炮台。對女主,我的良心非常不安。
對女主的炮轟就到此為止吧,畢竟一來我們不清楚當時具體發生了什麼,二來女主已經得到了懲罰,我們再罵已經是將別人在你身上作的惡強懲到她身上,三來就算你罵了補不回你曾經因類似女主的人給你帶來的損失,四來誰沒上頭的時候呢,就像有些的評論。
最後,感謝Tal樹 的回答,不僅解釋了我作為拍手黨的疑惑,還解釋了我對評論區的疑惑。@Tal樹


1、正常成年人
2、各種危險標識
3、廣播呼叫讓你不要下車
4、沒好處
5、沒必要
然後還是去作死,害死自己老媽,估計兩頭老虎也要死,你讓別人如何同情你?
不是因為你慘,別人就要同情你,我們同情的那些慘的人,大多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而這種自己有選擇權利的前提下的害人順便把自己害慘的人,讓人如何同情?
——————————————————-
對於那些同情心泛濫的同學,我僅有這句話送給大家:
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胡適
不管你覺得有沒有道理,反正我覺得胡適先生這句話挺有道理的
————————————————————————
編一個故事,注意是編的!!!注意是編的!!!注意是編的!!!
雖然中國可能也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一個女的被拐賣到山村,男方父母天天給女的做思想工作,比如農村人討媳婦不容易,兒子幾十歲了也沒碰過女人,特悲劇,買她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如果她跑了,整個家就完了等等,希望感化這個女的,但是女的還是要走,然後男方一家人就毒打她,感覺過了幾天,打得差不多了,(這段可有可無,也可以說沒打)就準備洞房了,在洞房的途中(男的強姦她的途中),女的在反抗的過程將男的殺死了(是誤殺還是故意殺人這個也不深究了),女方在逃跑的過程中,男方父母來阻止,也被打成了重傷,最後公安還是把女的給抓回來了。法律怎麼判,我不知道,畢竟我不是學法律的,我就想問下:
你會同情男的么?畢竟死者為大,而且幾十年的老處男,過得不容易,家裡還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自己也在強姦的過程中死了。
你會同情這家人花光了所有積蓄卻落得兒子死了,兩人重傷,新到手的兒媳婦也跑了么?
你會認為公安應該把這個女的還回去,並且判決讓這個女的必須終身打工以補償這家人的損失么?(這個只是一個設想,先拋開法律不談)

反正我壓根就同情不上,因為我更關注這個女的後面事情發展,而這參與了人口買賣,拘禁他人自由,強姦未遂,最後落得家破人亡的這一家三口人,我只能說,你有你的無奈,但是,關我屁事!



我高三畢業以後認識了一個人,他無業,遊手好閒,偷雞摸狗,我們偶爾會在傍晚的時候來一局撞球,菜雞互啄,水平相仿。

後來有幾天沒看到他,開始沒在意,時間長了問起才知道,死了。

怎麼死的呢,是這樣,從農用電線的電引出來電人家魚塘里養的魚,偷魚賣錢一不小心被電死了。

你說他不知道危險,我覺得不是,誰都知道用電,尤其是農用電,很危險。但他還是做了,結果死了。

後來啊,我讀大學去了,就算他活著恐怕也難有交集,只是他變成了我的談資,用來告誡心存僥倖的朋友,鬧鬧鬧,我認識一個人,用這種方法偷了好幾次魚,以為萬無一失,結果電死了…

野生動物園危險,你不知道嗎?就算去之前不知道,園裡的種種告示宣傳也應該讓你知道危險了,食草動物尚且不安全,何況食肉,何況體重等於好幾個人的大型食肉動物。

我在工地管過安全,恨極了農民工一臉蔑視看著我,死活不肯戴安全帽的樣子,恨極了電焊機有裸露線頭他們還是繼續使用不管不顧的樣子,也恨極了我只是分包單位僱傭用來做安全資料的癟三,充其量只能開幾百塊罰款單還需要項目經理審批。

當時我心裡想的是:好說不聽,真要死一個讓你們自己看到才肯信么?

真的有這樣的人,始終不相信會死到自己頭上:
過馬路不管不顧的人那麼多一定會撞到我么?
我這樣電魚電了好幾次了駕輕就熟清清楚楚不會出事的好么?
工地幹活不戴安全帽的人又不是我一個就我會死么?
我燒了這麼多年的電焊什麼機器沒見過這種機器一用我就電死了?
現在是:猛獸區一定有人下過車憑什麼我會被咬死?

我一點都不同情這樣的過錯者,我相信這樣的人就算隔了網還是會有把手伸進去的,靠規則限定不了他們的。相反這種低概率事件的死者可以警示其他人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承擔得了後果,從而去遵守最安全的規範。

只是替牽連者不值。


剛生下來的嬰兒是完全不懂任何人類規則的,他們只看著眼前,餓了就吃、開心了就笑,想要的得不到就哭,生氣就打。這時的他們,就是一隻動物、一頭野獸。

慢慢的,他們學會了一些人類社會的生存規則,有些是直接的,比如摸到了開水、磕到了桌角,有些是間接的,比如父母告訴他要排隊,這樣效率高,學校和社會告訴他要遵守一些社會規範,因為違反這些規則,會造成自己和他人的損失。

慢慢地,他們藉由這些直接或間接的經驗,培養出了一整套世界觀,這就是一隻動物成長為一位文明人的過程。

我們經歷了幾十萬年的進化,從叢林社會進入了稍微成熟一些的文明,這個文明建立在信用、約定、法律和規則之上,人們拿著一張張花花綠綠的紙片就可以換來食物、工具和住房,我們從不認識的人手中接過做好的飯菜而不用時刻擔心這食物有沒有毒,這是互相試探、互相信賴、互相犧牲下帶來的不易成果。

我選擇信任你,恰好你也值得信任。
我選擇付出,恰好你也願意回報。
我選擇犧牲自己的一部分舒適感,融入這個社會的規則里,換來了更高的效率、更流通的資源,更多的成果和更和諧的社會。

這樣的文明,建立起來很麻煩,需要不斷的試探和奉獻,抗爭和妥協,很多時候會反覆和波動,但總體是向好的方向發展。

人們願意遵守規則,願意相信一個陌生人,我們因此得以建立起大型的社會和商業文明,完成一些大型的項目和研究,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同時,我們也願意藉由陌生人的經歷和教訓,來認識這個世界,讓自己生存得更安全,這些教訓,就被寫成了規則記錄下來。

而那些罔顧規則的人,正在不停地破壞著這種文明,他們依賴著【我弱我有理】的信念,信奉只享受權利而不付出責任的信條,肆意地破壞著現代文明,這些人,其實已經退化成了剛出生的嬰兒,他們只是動物而已。

老虎咬走了一隻動物,這是大自然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有什麼值得同情的。


小時候碰到各種愛耍滑頭,愛挑事,愛扯皮的同齡人,總想管一管,父母說,不用,長大步入社會自然有人收拾他們。可惜,等我長大了,當年那些人變本加厲,到處炫耀著這個社會民不舉官不究,依鬧治國,只要敢鑽空子,會鬧事,總能弄來利益,什麼規矩什麼法律,形同虛設。可是我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既痛恨厭惡,又無可奈何。直到有一天,北京野生動物園,有那麼一隻老虎,冥冥中感受到了老天的召喚。。。

繼續說一說,可悲的是,大部分這樣的人,不論是喜歡佔小便宜的,偷奸耍滑的,或者類似醫鬧和某些少數民族人群(某些,少量,非溫和,切勿對號入座),普通人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只有靠老虎,呵呵。
所以啊,不要怪網民高潮,畢竟有個這樣的形象代表撞到了槍口上,而且完美的被天收,此事不慶更待何時?


題目標籤是心理學、社會現象等,而且這也是一個典型的社會心理現象,但看了不少居然沒有從社會心理學角度進行解釋的答案,有點愕然。

首先想說的是,解釋一種現象,不代表就認為這種行為是錯的。所以,本答案沒有任何立場上的選擇,也不對該女子的行為本身做出任何道德評價。

我能想到的與這種現象相關的知識是:歸因、同情和群體影響。

人們傾向於對個體的行為進行歸因,以解釋個體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歸因最重要維度是:內/外緯度(是外界環境的原因還是個體內部的原因)。人們由這件事情所提供的信息,推斷出該女子的行為是內部原因(不細談具體認知加工過程),加上基本歸因錯誤(人們對他人歸因時傾向於忽視環境因素)的傾向,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把行為歸因於該女子道德觀、人格、態度方面的問題。

接下來講一講同情和共情的影響因素。人們的同情有一些基本的促成因素:對方是內群體(他是屬於我們這一類的人),對方的處境不是由於他自己在有其它選擇的情況下造成的,對方的苦難沒有嚴重到使自身崩潰的地步(否則人們會選擇迴避、視而不見)。
共情的影響因素是:人格特質,角色扮演,對方的境遇不很極端。
可以看出,這件事很難滿足以上的一些條件:由於自我服務偏差(人們有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的傾向),大眾不會主動地把該女子視為內群體(她道德敗壞、不守紀律怎麼會和我一樣);人們認為該女子的行為是自己造成的,而且是有選擇餘地的(換句話說就是自己活該),活生生被老虎咬傷人也是很強烈的刺激,一些心理脆弱的人肯定會予以拒斥;人格特質在群體中,在網路上很難預測個體的行為(下面會講到),並沒有人會試圖角色扮演一個被老虎咬傷的人(刺激過強、讓人崩潰)。
所以,人們很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該女子表現出同情、共情的態度,做出同情、共情的行為。

在社會影響下,大部分人都是外力的旗子。從眾、服從、暴力、歧視,很多都是因為社會影響而產生或加強。
有學者將社會影響總結為:信息影響和規範影響,要求人們做出反應的事件越模糊越有爭議性,這些影響越強大。
信息影響是指人們會參考周圍人提供的信息,來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而規範性影響是指人們為了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傾向於他人一致,不被視為離經叛道無可救藥。
這兩點影響對個體的約束是巨大的,因為周圍的態度都是:這女的活該、罪有應得,所以人們也傾向於持有這樣的態度。

所以,種種因素決定了大眾不會對該女子產生正面的情感:如同情和共情。但為什麼人們會謾罵、攻擊本身已經受傷的當事人呢。

這涉及到之前所說的社會影響,必須要提出來的還有匿名性的作用,在匿名、自己只是被視為群體的一部分時,個體感到不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我意識也會降低。更容易加入群體,做出傷害他人,攻擊他人的行為。

另外,群體極化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當群體討論後,會傾向於強化原本大多數成員所持的態度,群體的態度會變得更極端),所以,人們的態度也變得更為極端了。

說句題外話:

在很多社會問題上,知乎用戶作為一個群體,也很容易受群體極化等群體影響的作用,比如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有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表達的是真實的自己,卻可能早已迷失在社會的力量中。

我們承受著社會力量的影響,也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影響著他人。所以,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吧。

-----應回復中趙陽明的提醒(抱歉我實在不知道你是@後出來的三個沒有頭像的人中的哪個Orz,所以沒法@),下面補充關於攻擊行為產生的解釋-----

目前對於攻擊行為的產生,有兩種主要的模型,一種是挫折-攻擊理論,第二種是社會學習理論。

挫折-攻擊理論認為,個體的攻擊是由於遭受挫折,挫折首先引起憤怒,當環境中出現攻擊線索(比如槍支、暴力性的辭彙等)時,會引發攻擊行為。

這個理論後來得到了補充:「不愉快體驗引發攻擊」,即認為不愉快體驗引發生理反應(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這種生理反應會反過來加強個體當時的憤怒情緒和敵對的認知,從而引發更強烈的攻擊行為。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會效仿別人展開攻擊。看到、留心他人的攻擊行為後,在理想的情況下(不愉快體驗引起情緒+行為沒有懲罰性後果,甚至有獎勵),攻擊行為就會產生。

在責任意識降低和群體極化的條件下,攻擊行為會被進一步加強。

另外,至於攻擊行為的釋放對象,有可能出現精神分析所說的移置,即把氣撒到別人身上,移置的對象有以下幾個特點:安全(不會打擊報復),外群體(不是我們的人),與引發挫折/不愉快體驗的源頭有相似之處。

這些對於攻擊行為進行解釋的理論並不彼此矛盾。

首先,大眾可能從不守規則的人那裡體會過挫折/不愉快,多次之後,面對這類人自然會產生憤怒和敵對的態度。看到刺激性的、令人不愉快的圖片(被老虎咬殘),加上天熱(不是說笑,這是有研究實證的),不愉快的體驗導致生理反應,這些生理反應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人們的憤怒和敵對態度。

女子成為理想的移置對象,安全(沒人會為我罵她來拿刀砍我),外群體(道德敗壞的「別人」),和挫折源相似(都不守規矩)。

網路上的暴力性言語成為攻擊線索,其他人的評論和言語攻擊成為學習的對象,攻擊該女子不僅不會有後果,還可能被讚許,攻擊行為自然會產生。

責任意識降低、群體極化等社會力量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個成年人

在野生動物園老虎放養區下車

把親媽葬在老虎嘴裡,差點害死老公和孩子

據說曾經是醫鬧

現在他爹在北醫三院icu各種折騰

就這麼一家人,我覺得老虎下手輕了…

這裡還有她在北醫三院的傷情圖,太血腥就不放了,一方面怕引起不適,一方面怕有人舉報…

同情她?

我覺得還是同情一下動物園吧,什麼仇什麼怨就閉園整頓了…

--------------------------------------------

添加一段遇到老虎如何應急處理的技巧:

如果你在野外遇到了一隻老虎,首先千萬不要彎腰低頭,那會讓它誤以為你是要吃地上的草,它們最喜歡食草動物了,不會放過你的

如果你轉身就跑,恕我直言無論是速度還是耐力你都比不過一隻老虎,放棄吧……

正確的姿勢是挺直你的腰桿,怒目凝視老虎,用你今生所學所有髒話大聲罵它,這樣起碼你死得還算有點尊嚴……


建議題主感受一下「同情」這個詞。

絕大多數正常人都不會把自己置身於同樣的情況下,所以根本就沒有「同情」可言。

能對這個人產生同情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以上帝視角,憐憫愚蠢的人類。另一種就是同樣狂妄自大、藐視社會規則的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只有這種人才能真正的同情那個作死的女子。


大概是兩個星期前吧,我被人打了。
起因是,在一個車不多的路口,剛變綠燈,我騎著車過馬路,這時候有輛SUV直接闖紅燈從我前面躥過。雖然離我1米,但如果我沒發現的話可能就撞上了。
當時我就操了,直接罵娘,被他們聽見,直接在十字路口掉頭過來追我,把我自行車逼停。下來3個看起來20左右的男子,不高但挺壯。
雖然佔劣勢,但當時在氣頭上,還是跟他對罵起來,我說「你特么的闖紅燈差點撞我,罵你咋么了」。
他說:「撞了你老子賠就是了」。然後突然一肘子把我眼鏡打飛,另外兩個人跟著踹了過來。面對三個比我壯的人實在沒機會還手,他們踹完上車跑了。
結果我並沒有受傷,但價值900元眼鏡基本全損。不遵守規矩的是他們,但受害的確是我。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人,他們在小區里溜著比小孩大好幾倍的大型犬卻不牽繩。他們在封閉環境抽煙毫不顧忌他人健康。他們在馬路上無視交通規則威脅他人出行安全。

別人因此產生的心理恐懼他們不在乎,別人的遭受的痛苦他們並不在意。他們心存僥倖覺得只要不出大事兒,賠賠錢就可以了。
我祝福這樣的人(包括那三個男子)繼續驕傲下去,直到碰到屬於他們的老虎。
———————————
說我嘴賤的祝你們永遠不在路上碰到闖紅燈的車(手動微笑)


我記得電影《門徒》里有一幕,張靜初看到吳彥祖幫一隻被車撞了的狗打電話給救助中心,張靜初就過去求吳彥祖,求他再幫自己一次(前提吳已經幫張很多次了),理由是,你看你連狗都幫了。
吳彥祖說:狗沒有選擇,可你有。


原本對女主還抱有同情態度,雖然不喜歡她,不認同她,覺得她蠢,衝動,不理性,但是想到她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總覺得這是個悲劇。批評就算了,冷嘲熱諷的,就有點過分了。

但今天同學群里(法學專業碩士班)的討論,卻讓我對這個人女主格外討厭起來。而我討厭女主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她不遵守規則,而是因為她並非我熟悉的那種理性的人,她的行為不可預期,我也就無法依據預期來做出我的反應,因此打破了我的「安全感」。

法律人,格外注重責任的劃分。我原本的主張是,既然園區已經盡到了提醒義務,女主自己不遵守園區提醒下車導致後果,應由女主自己承擔。而經過同學提醒,我發現,園區提醒到什麼地步、運用了何種語言、採取了何種預防措施都會影響到園區是否承擔責任。換言之,即使園區做到了提醒,如果其他預防措施或者提醒語言沒有達到「應當」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的地步,那麼,園區依然需要負責。

我不得不承認,法律上,我的同學是正確的。但是,正是這種法律上的正確,讓我覺得園區,作為服務的提供者,實在是處在一個為難又委屈的境地:世界上的人千千萬,理性程度、素質甚至智商都有差別。因為這個別人的存在,就要被迫大幅度提高運營成本。同時對於其他更加理智、素質高
智商高的遊客而言,也必須承擔園區提供額外預防措施的成本。結果就是,因為個別低素質、低智商、衝動型的人的存在,他們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成本而降低了整個系統的效率。

同學的理由是:這叫公平。只講究效率的社會是不文明的。

我得承認他們說得對。然而,即使理智上知道他們的正確,卻依然遏制不住我對女主同情轉厭惡。

同學問:你是因為她不守規則嘛?

我想了下說:其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敢說自己遵守了所有的規則從未逾矩,因此少有人能夠因此而指責她。但是,一般人不遵守規則,是因為不遵守規則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而這女主在遵守規則更加符合自己利益的情況下,依然不遵守。人與人相處,總是基於一個合理的預期。如果一個人總在預期之外,那麼這個人就會帶來無可比擬的不安全感。她並非我熟悉的那種理性的人,她的行為不可預期,我也就無法依據預期來做出我的反應,因此打破了我的「安全感」。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想。


如果你們和我一樣,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向我一樣問自己:我討厭這個人,是因為她的不理性,還是自己安全感低?


平時總有些人,自己不遵守規矩但是僥倖沒有受到懲罰,就洋洋得意還會順道鄙視一下我們這種守規矩的人,覺得我們死板迂腐。終於,這種人因為不守規矩而受到了懲罰,之前被鄙視過的守規矩的人自然會覺得正義得到了伸張。
所以拍手稱快雖不值得提倡,但也算正常的心理反應。


「同情」產生的基礎是移情,是對該種體驗的假想共鳴,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

因為絕大多數人干不出「在野生動物園慢悠悠下車停留」這樣的事,也就不會對這樣的當事人產生同情同理心。


正如人們也很少同情死於過量的吸毒者、濫交不帶套的艾滋病人、偷電線被電死的賊、鐵軌自拍被碾死的人、因為鬧醫而延誤自己病情的病人……因為都不太是正常人所為,當然得不到大多數正常人的同情。

-------------------更新見下----------------------
我個人認為,同情也正常,不同情也正常,誰也別看對方大驚小怪為好。

並不是「同情她」=「同情藐視規則的人」=「你自己也不守規則」,也不是「不同情她」=「冷血惡毒」
這件事,公眾第一反應就是她不守規則,由此而不能產生同情,是正常的。
但看到後續,身為女兒、妻子、母親,去想像她下半輩子可能的處境,那種難以承受的愧悔和痛苦,而產生同情,也不是不可以。

大家角度不同而已,沒什麼是非黑白的尖銳矛盾。

我個人是不想再多加惡言罵她了。這件事在我們眼中就是一個新聞,無論現在多麼慷慨激昂過兩天也就散去了,但這件事對她一輩子也散不去,這已是最大的懲罰。對規則意識的探討應該有,但不要停留在指責她個案的層面上,會更有意義。

另外,我對這件事最大的不解是,所有報道一開始就指向「夫妻吵架」,而這其實沒有什麼具體證據,當事人否認,並且看視頻,下車時候女子情態不像在激憤意氣。雖然不管為什麼下車都很蠢,但是不實報道還是會很快把公眾帶入一種更激烈的批評情緒里,我認為這對當事人也是不公平的。


同情受害者的,叫「聖母婊」;
認為受害者原罪的,叫「鐵石心腸」;
保持旁觀不說話的,叫「冷漠麻木」;
中立理性就事論事的,叫「站著說話不腰疼」、「事後諸葛亮」;
怎麼做都對,怎麼做也都不對。
價值觀真是個神奇的東西。
偏題了,摺疊我吧~


我媽小時候,長不大的孩子是很多的,有些因病夭折了,很多是死在河裡。那時候家裡有五六個孩子是很普遍的事吧,忙農活家長不會有空管孩子,孩子基本都是放養的,總有熊孩子不聽勸告去河邊玩,然後淹死了。
我媽很信命,在她影響下我多多少少信一點。閻王要你三更走,你留不到五更。有些飛來橫禍人是躲不過的,比如地震海嘯,而有些人禍就只能說是作死了。小時候大人經常告誡我,一,河邊不要去,二,插座不要玩,三,馬路不要亂穿。我想說要是好好遵守這三條,想要遇到溺水觸電車禍都很難吧?除非真的是你性命到頭了閻王不惜召喚一個小概率事件也要把你弄死。

對於這位no作no die的女士,我想說,她能活這麼大,一定是她命硬。。。野生動物園明令禁止園內下車,她是聽不懂呢還是覺得老娘命非常硬完全不用怕老虎?在猛獸區下車這就跟常到河邊玩的熊孩子一樣,熊孩子也有可能安全長大,但是掉水裡淹死了再正常不過,隔壁鄰居聽說了只會口頭安慰一下然後關上門對自家孩子說「你看那個xxx,說了不聽就是這個下場!娃你可好好獃在家裡不要亂跑哦!」

想必這位女士小時候也是不遵守規定的熊孩子,偏偏避開了危險事件安全地活到了到三十歲以為天底下的「禁止」都是寫給運氣差的人看的。這時候閻王終於忍無可忍召喚出老虎。。。

然而,這貨居然還是沒死,她媽抵了命,woc這貨上輩子幹了啥??拯救了世界???

這次不死算她命大啊,不過我不會同情她,我只會假惺惺地說一句「太慘了」,然後加上一句「大家別學她哦不然就是這個下場」。

————————————分割線————————————
貌似還是有一部分人同情這個女人的遭遇,確實啊,我沒說她不慘,就算救回來了也是面臨各種手術,毀容甚至殘疾。

我猜吧,有人可能是這樣想的:開門下車這個動作在生活中這麼常見,在不合適下車的地方下車,可能也有許多人做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嘞?開門下車這個小舉動居然可以引起這樣嚴重的後果,此女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是的,我表示深切同情。。。也沒卵用

門是她自己開的,我說過,天底下的「禁止」是寫給運氣差的人看的,運氣好到天神庇佑完全可以無視這些標誌嘛。而我作為運氣差的人中的一員,真的迫切需要看到一些自恃「運氣好」的人摔個跟頭來讓我緩解一下整日遵紀守法的束縛感。


聽過進化論嗎?上帝總是以不同的方式來淘汰低等生物


上聯: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不作不死何棄療
下聯:no try no high give me five
不試不爽你懂的
橫批: let it go
死又何妨


出處自納遲NB45。
要是這樣還不讓我過我就真的無話可說了……


不遵守規矩的人受到懲罰,這事很正義好么?


我同情那個年幼就遭遇家庭不幸的孩子,我同情那個因救女兒而死的老母親,我同情動物園遭受訛詐,我同情那隻老虎。我讚賞那個丈夫,危急時刻知道保衛孩子。

至於那個女主,她自己找死,然後半死不活,這是罪有應得啊,為什麼要同情?她自己想死,老虎也如她所願去殺她了,還想咋地?唯一的遺憾是沒死透。

如果說有錯,

老虎唯一的錯誤是沒認準目標,該咬死的沒咬死。

動物園的錯誤是應該在女主下車的瞬間開槍將她擊斃,這樣既滿足了女主求死的願望,還能挽救那個老人的生命。結果當斷不斷,反而還要關門停業受訛詐。

我同情他們。


野生的老虎被抓到動物園,一天到晚被奇怪吵鬧的鐵盒子參觀,煩的要死
結果只不過是肚子餓撲了一隻獵物,結果還沒吃到,很可能還會被處死
老虎招誰惹誰了?

野生動物園就賣你一個人百來塊錢的門票,一車人也不過千把塊
好說歹說,各種禁令標誌,吼破了嗓子讓你別找死,你還要找死
結果人家停業整頓了,不知道幾萬幾十萬的收入沒了
動物園招誰惹誰了?

好端端的想出來逛個動物園
結果自己女兒長肉不長腦,哪都當自己家想撒潑就撒潑
結果被老虎拖走了,媽的這童話故事裡嚇人的情節呢娘親能不管嗎?
這麼危險,娘親都管了,然後娘親死了
娘親招誰惹誰了?

說到最後,不知道天高地厚找死的那個人卻沒死
你讓我同情她什麼?
說句冷血的,這個故事唯一不夠完美的地方,就是該死的沒死
作為「不要作死」的教訓案例還欠缺一點威懾力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要裸奔?
在人口老齡化的現今如何利用老人給社會帶來益處?
中國將會如何面對不久將來的人口老齡化?
請問有體制內的高人么?組織部到底是幹什麼的?

TAG:心理學 | 社會現象 | 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