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致匠心》到《每一步都算數》李宗盛對自己的人生感悟有了什麼轉變?
老李的內心獨白在兩部片子里,就不截圖了,:
致匠心 李宗盛的人生哲學
李宗盛 "每一步都算數"可以從李宗盛的感情生活、音樂創作變化、處事態度的變化進行剖析。
兩部我都看過。第二部,也就是《每一步都算數》,是今天剛看的,12分7秒的加長版。雖然兩部都是廣告,但該公司和李宗盛在製作時都傾注了足夠的心血和誠意。
《致匠心》強調了李宗盛在創作時的好習慣,他專註,他耐心,他精益求精,不管是制琴還是寫歌。雖然有些優秀的創作者無法表達出自己緣何優秀,但李宗盛則不同。他樂於自我反思,他悟到了,自己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一二三四五,而非六七八九十。承認自己的不足,磨礪自己的專長,這是他持續創作出好作品的秘密武器。在創作時坦然承認自己的不足,這點真的很難,也很難得,許多人都做不到。
《每一步都算數》回顧了李宗盛創作生涯的成長。從籍籍無名到家喻戶曉,老李仰仗的,是他的堅持,是他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是他對質量而非數量的追求。這些也都是他創作時的好習慣。
當然,這部片更多體現的是李宗盛對自我和世界的思考。生活到底是什麼?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我?哪些事成就了我,哪些事又讓我無法釋懷?58歲了,該放下的,應該也已經放下了,該看開的,應該也已經看開了。雖然還有「越過山丘無人等候」的不甘,但一路走來,就這樣吧,有些事我已無法改變,只能帶著思念,執著,熱忱,繼續往前走。老李一聲長嘆。
長嘆之後,老李依舊保有的,是對生命的熱愛。他彷彿在說,縱然命運中有我們無法左右的境遇,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成也好,敗也好,完美也好,不完美也好,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其實,何嘗又不是如此呢?我們當下的自我中,都藏著愛過的人,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
功不唐捐。
不過,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廣告也好,歌曲也好,電影也好,終究你看到的都是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射。就像在這兩部廣告中,老李絮絮叨叨的獨白有很多,但不是每一句,你都會有共鳴。觀者甲不懂乙為何在7分16秒處潸然淚下,乙也不懂甲為何在9分23秒處一聲長嘆。
說到這點,我突然想起一個好友給村上春樹寫信時問過的一個問題:
村上先生您好。我小時候就讀過您的許多書,這些書也部分塑造了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可現在,當我拜讀您的新書時,我發現,我的感悟與小時候讀您的書時的感悟,完全不同。那到底是我的心態變了?還是您的心態變了?又或者,兩者都變了?
感謝閱讀。祝大家周末愉快。
看到李宗盛華東區總迷妹@傅踢踢 學長回答了,忍不住也來答一發。從前兩天開始,這個廣告片就在我的朋友圈裡鋪天蓋地地刷屏。讓我非常驚訝,因為這部廣告片時長有整整十二分鐘,而主角和這個時代已經隔了一代。
在我看來,港台音樂的黃金期早了點,那些九十年代乃至千禧初年的歌曲,於當時的我,雖然留下了印記,但卻鮮少能從印記里映出歌者的容顏。
更不用說是這個長得一點都不帥的大叔了。
硬著頭皮看了一遍,一股濃濃的簡約風,伴著大叔的滄桑嗓音,畫面也並無奇突之處,左右不過是他經過的地方,走過的路,以及回憶。看完了,就沒去想了。
過了沒多久,我自己隨口哼哼起來:「吞下寂寞的戀人啊,試著辛苦地去了解。」這時候,才發現原來我不但聽過他的歌,還記得很熟。
然後我再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個人要做過些什麼,做到些什麼,才好說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對於快60的李宗盛來說,他寫了那麼多傳唱二三十年的好歌,大概是可以這麼說的。
對他來說,早年間的客居異鄉,逆旅神傷,窮困迷惘,沒錢喝湯,現在想來都是有些酸楚,卻更多懷念的回憶。從一個只寫過五首歌,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歌會有什麼意義的慘綠少年,到今天那個聲音滄桑里總是帶著些許微笑的大叔,城市間的輾轉,情路上的行走,留下的是滿滿幾屏幕只要哼一句就能讓人接上的歌名。
老公紐太普也是李宗盛的迷妹。他曾經對我說,他羨慕李宗盛。一個能寫出「努力愛一個人,和幸福並無關聯」的人,看人性如此通透,一定會是一個好作家。紐太普一直想當一個作家。
而我想到的是自己更年輕一點的時候。那時我像鑽入玻璃瓶的蒼蠅,急切地積累著各種東西——我像牛食草一樣囫圇吞嚼著別人的成功故事,因為看到別人成功,我總想找到要點。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別人在做什麼,對我來說變得很重要。我想從他人的故事中吸收經驗值,並以為,只要到了數量,叮噹一響,自然升級。
現在想來,真是太急了。積累本來就是個沉澱的過程。那個三十多年前的李宗盛,也曾經惶然於自己的歌究竟會帶來什麼。他也許也急切過,也許走過彎路。但最後,他選擇了深刻雋永,而非浮光掠影。
這樣很好。因為他選擇了他喜歡的。
正如後來我才意識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不去計較成敗利鈍,腳踏實地、一步一印地前行,比效仿他人的成功,更容易走到我想去的地方,也更容易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原因在於,沒有哪份寶貴經驗在起初時是不令人痛苦困頓的,只有做喜歡的事情,才能讓自己熬過這一段。
我遇上過很多這樣的夜。面對電腦,幾個小時卻無一字可動筆,彷彿文字膠著緊固在我的大腦里。有時候我並不擔心,我知道是太多想表達的東西壅塞在窄窄的出口,一旦時機成熟,它們自會如冰化水,然後潺潺流出;但有時候,我知道自己腦袋裡空無一物,這會讓人感到無比恐懼,彷彿那些等著稿子的人們就在背後盯著我。
我一直在想,牛逼的前輩們,遇上這樣的夜會如何處理?他們是會橫下一條心,靠著強大的內心力量去逼迫煎熬出混亂里的邏輯;還是會靠涌動奔流的才華肆意擴張,塗抹出絢爛的情態?或者,他們只是可以從容地面對:人總有狀態不好之時、之事,急不得,只有腳踏實地地慢慢累積,才會讓腦袋空空的可能性變少,再變少。
就像李宗盛,他看似謙和卻不無驕傲地說:「撇開創作的艱辛不說,我極少失手。可是這也讓我經常憂慮著,接下來的十七年間,我一直期待的,可以讓我脫身的連續幾首歌的失敗並沒有到來。」
這麼臭屁的傢伙,背後一定付出了很多,觀察人間,體驗世情,才能寫出「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才能寫出「感情說穿了一人掙脫的一人去撿」。
他大概不會再遇上腦袋空空的夜了。而我呢,活得還遠遠不夠久,看得還遠遠不夠多。所以我儘管仍會憂慮遲疑,卻不再那麼急迫了。
現在我仍然想要積累,想要讓自己的每一步都算數。但我知道,一步步是不是算數,不在於留下了多少腳印,不在於踩在了什麼地方,而在於腳踩下去的時候,心裡是不是有力道。
——————分割線——————
寫到這裡,再補充兩句:
今天,聽一個在快消行業做mkt的朋友說起,當今的粉絲經濟之繁榮昌盛,已經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快餐店找來了偶像,代言的套餐立刻賣到脫銷;服裝店晚上9點開售明星聯名款,排隊的迷妹們從店門口排出300米外。
他說:「我們公司的一款零食請了那個著名的小鮮肉組合做代言,每條上面印著其中一人的頭像,結果粉絲為了誰的頭像賣得好而瘋狂搶購,結果三天賣掉了一年的量。」
我想,李宗盛可能不會有這樣的號召力。年近花甲的大叔了,長得又不帥,喜歡他的人,年紀大多都已到了不再會為明星買單的地步,當個代言人咋一看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顯得格格不入。
想起有個朋友在朋友圈裡說的:「如果這不是NB的廣告,而是凡客誠品的廣告,大家感受一下,還會有這麼高逼格的感覺嗎?還是一下子覺得扭捏造作。品牌是百年大業,一路以來打基夯實,才能成為今天你認為配得上的樣子。從來不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是做出來之後大眾說什麼才是什麼。」
這麼看來,李宗盛「每一步都腳踏實地」的人生,與New Balance「百年品牌,仍有新枝」的氣質是吻合的。他來代言這個品牌的「新平衡主義」,亦是最合適不過的。
從這個意義上,要問《致匠心》到《每一步都算數》中的李宗盛對自己的人生感悟有了什麼變動是不夠準確的,我想題主是因為李宗盛與它氣質太像而把二者當成同一個符號才會這麼問。
而這樣一部廣告片能夠引人感慨,並引發朋友圈的刷屏。我想正是因為當下整個浮躁的社會環境,反而使得人心都在呼喚一種「腳踏實地」的穩重感吧?從這個角度來說,李宗盛拍New balance的廣告倒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至少比找個小鮮肉拍,要有意思得多。
李宗盛是個寫歌的人。
那時候我們還不懂音樂人這個概念,對製作人也知之甚少,那時候我們還沒有學會用複雜到自己不太懂別人也不可能懂的語言說那些簡單的事,所以我們對李宗盛最初的評價是,一個很會寫歌的人。
如果說李宗盛是最能代表整個台灣流行音樂歷史的音樂人,相信沒多少人會反對,從最早的民歌運動時期他就是參與者,可以說台灣真正有自己的流行音樂開始,他就是創造歷史的音樂人之一。雖然他的作品沒有羅大佑般醒世與批判,但卻因為更接近平凡人的內心而更準確的切入聽眾的要害。
李宗盛的詞往往平淡似水,他的歌詞沒有一個生澀難懂的詞語,既非羅大佑指點江山的家國情懷,也不像黃霑那般濃墨潑灑的瀟洒大氣,更不同於林夕方文山的絢麗燦爛,有的只是一個老男人的呢喃細語。
有的,只是一個平凡人應有的「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的無奈,偶爾也會反思「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當然,作為一個寫歌的人,時不時也會面臨「寫一首皆大歡喜的歌是越來越難」的困境,然而如今更多的卻是「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的蹉跎。
李宗盛唱功不算出色,但唱他自己寫的歌卻自有一種魔力,不自覺讓人陶醉其中。就像歌詞里所說,並沒有刻意隱藏,也無意讓人感傷。
他總是那麼直白與淺顯,卻也因此更使人信服。無論是愛情還是生活,在他的筆下都是那麼真實,真實到使人不得不去勇敢面對先前想要逃避的種種。羅大佑曾經說過,李宗盛的作品中「男人真正像個男人,女人也真正像個女人」,能做到這一點的,似乎也只有李宗盛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歌往往能猝不及防地擊中脆弱卻不得不偽裝堅強的心靈。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首李宗盛,這便是《致匠心》。
而在《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中,李宗盛拋棄了他的音樂光環,通篇沒有提到自己對音樂的理念,也沒有提到關於音樂其他的感悟和所得,更多的只是在以一個平常人的角度在剖析自己的內心。
事實上,李宗盛向來都是以平常人自居,他甚至想過逃離音樂人的符號,他在《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中自白,東京的鐵匠只知道他是個制琴師,這讓他感到愉悅。他還提到,即便是在今天,他的內心裡依舊會感到惶恐,他數次提到自己一事無成,甚至因此而靦腆。
如果這句話換做旁的音樂人來說,難免有幾分過分自謙的嫌疑,但若把對象換做是李宗盛,即便是他已經成了華語音樂史上一個不可磨滅的符號,也仍顯得再自然不過,這便是李宗盛的魔力。
十五歲時的李宗盛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五十八歲的李宗盛仍然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但不同的是,十五歲的李宗盛心中會有惶恐,會有迷惘,五十八歲的李宗盛已經不再受這些所困擾,所以他現在做李吉他做得很嗨皮。
而在十五歲到五十八歲這四十多里,李宗盛不僅自己唱歌寫歌,還一手發掘並培養了一大批當紅的音樂人,從張艾嘉,周華健,林憶蓮到張信哲,梁靜茹,五月天,跨越了數個不同的時代,這無疑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但他並不以為意。
之前有人在《開講啦》節目中問周杰倫是否會擔心自己多年後會被人遺忘,周杰倫說正因為如此他才會繼續培養新人,繼續給他們寫歌,這樣大家就會仍然還記得他。
李宗盛早已經做到了這一點,雖然他的初衷和周杰倫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恰恰相反。
人一生中所遭遇的每一個城市都是相通的,每一個努力過的腳印都是相連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也只有小李的雞湯能讓人喝的心服口服。
無論是知乎還是別處。
每一個李宗盛的問題,都是高關注,少贊。誰都評論不好李宗盛。
每一個李宗盛的問題,都是高關注,多回答。每個人心裡的李宗盛都不同。
在我看來,李宗盛老師不是一首歌,一段詞,不是一個故事,更像是隱藏著的、無處不在的文化。
這是廣告,不是什麼紀錄片,就算真的是李宗盛執筆寫,也是為了品牌營銷,是品牌市場部審核過的,怎麼那麼一廂情願把廣告和李宗盛個人情緒捆綁到一起去?
真正變更的不是李宗盛的心境,而是品牌的迭代與升級!這是一個迷妹的答案。矯情勿怪。
NB 110周年 X 李宗盛 影像全紀實|每一步都算數視頻
李宗盛大哥:
你最新的廣告短片《每一步都算數》,我仔細地看了五遍。三次在夜深人靜的床頭,兩回在嘈雜喧囂的地鐵。
很多場景,從你口中的敘述、筆下的回憶,忽然具象成畫面,內心除了激動,還有避之不及的惶恐。那些感慨的神傷的欣慰的煽情的詞曲,穿過時間的閘門,瞬息湧向我的耳邊。
去年初,我在上海聽你「還是做個大叔好」的現場。你講到東京的中目黑和山手通,為了躲避狗仔隊追蹤第一次婚變而租住的半山小屋。在那裡,你寫下《寂寞的戀人啊》和《領悟》。
此前,我還猜測「努力愛一個人,和幸福關聯」未必是親身經歷,而是基於對群體的觀照提煉的普世金句。你或許也不曾料想,「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會寫進你下一段婚姻的分手宣言。
你說到35歲那年去溫哥華的旅程,「大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台北的聲光氣味才肯褪去,風、聲響、潮汐、天光,讓寂寞變得有意義起來。」那是1994年,你出了一張叫《不舍》的專輯,收錄了一首不太知名的歌。這首《飛》里,有我見過最真實的「不舍」:
我不怕 等待你始終不說的答案
但是 行裝理了 箱子扣了
要走了 要走了 要走了
你說起香港,說起吉隆坡,說起最親近的台北。你將生活里宏大的轉折與細碎的心思,通過精心的剪輯呈現出來,歷歷如昨。
而看著畫面翻轉、聽著聲線低沉的我,腦海中翻滾的,卻是那些形同烙印的歌。那些歌出自你,卻也屬於我,或者身邊每個喜歡你的人。
為什麼難忘舊情?因為「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了。」何謂情深意長?「為你我用了半年的積蓄,漂洋過海地來看你。」
故作通透時,可以甩一句「感情不就是你情我願,最好愛恨扯平兩不相欠,感情說穿了,一人掙脫的,一人去撿。」但真的深陷了,才體會到,「這歌里的細微末節就算都體驗,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幾年。」
還是去年的上海演唱會,當燈光熄滅,你彈起吉他,台下千百部手機的光亮,是為你伴奏的燈火。
而我揮舞著其中一盞,聽到「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忍不住淚流滿面。
因為,我想到《阿宗三件事》,想到你在還沒證實獨立賺錢的本事之前,要穿過臭水四溢的街市幫父親送瓦斯,想到你說流行音樂創作人常常淪為別人剔牙買單後的談資,也想到自己遭遇的那些無言的痛,面對的那些人生的難。
你說,「那個寫歌的李宗盛,你們其實並不真的完全認識。」但我很努力地去了解探察。我翻揀大量公開材料,只為在紛紜的說辭中,離真相更近一點。
寫文章、聊閑話,隨口蹦出的都是你的歌詞。我和朋友說笑,封自己為李宗盛華東區民間事務總代理。
有人問我,是不是身體里住著老靈魂,才喜歡李宗盛?在我眼中,你的歌不是遲暮,只是寫給每個懂愛的人。而懂得,往往最耗費時間。
關於愛情的路,我們都曾經走過。關於愛情的歌,我們都聽得太多。可我們不擅長表達,於是要借用最細膩的心,最準確的筆,最動聽的琴。
年輕人里,有不少是從《山丘》才知道你。而我後來才發現,《山丘》寫了十年。這十年,你在廣告短片里沒有詳談,《生活》月刊2012年的別冊《家書》里,卻有詳盡描述。
在那篇名為《我的三個家》的文章里,你提到,2003年「是個悲傷的夏天,一個旋律進入腦海」。
而告別擁有大量時間卻無所事事的生活,付出的代價是舉家遷往北京,然後和林憶蓮離婚——「走進炙熱陽光的那一刻,仍然打了一個冷顫。」
你決定留在北京,看看人生能把你怎樣。後來,你開始給女兒做飯,有了兩台冰箱與一個儲物櫃改成的食材室,通常5點鐘回家做晚餐,早上10點半起床做盒飯。每周總有幾個午夜,你會開一瓶酒慢慢喝,耐著性子跟需要時間的菜徹夜周旋。
你開始泡在豆各庄的吉他作坊,任由琴與筆的法器,展露出生命的美意。印象里,你寫過一句煽情的話,「琴在我14歲救過我,我肯定它在我46歲也能救我。」
這個決定的收穫,你在上一次瘋傳的廣告片《致匠心》里說了: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著往前走,我們因此能願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專註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而更為大家所接受的,則是《山丘》。《山丘》有太多金句,但如今想來,最令我動容的,是它的開頭:
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
攢著是因為想寫成歌
讓人輕輕地唱著淡淡地記著
就算終於忘了也值了
十年,只打磨一首歌。第一個音符響起,就是命運和時光在唱。
「人一生中每一個經歷過的城市都是相通的,每一個努力過的腳印都是相連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這份情懷,我欣然接納。
但我想,每一步都算數的,不僅是往昔,也包括將來。制琴師也好,創作人也罷,在58歲的年紀就總結人生,說不上太早,至少還有更美妙的想像空間。
要知道,1941年出生的Bob Dylan,還準備在今年發售他的第37張正式專輯。
我羨慕你有那麼多的快樂和痛苦可以說。有些片刻,我甚至希望成為像你一樣的人。當然最好不要結兩次婚,再離兩次婚。
但我想,對喜歡你的人而言,最好的禮物,不是在你的歌里喚起無休無止的舊夢,不是飽含熱淚地再看你和幕布上的她們隔空對唱,也不是在各路拼盤商演中見到你對後輩說「恭喜恭喜」。我們祈盼的,是下一首《山丘》或者《給自己的歌》。
謝謝你陪伴我們的成長。我們都渴望這一路更長。
你的粉(迷)絲(妹)傅踢踢
私以為,時隔不到兩年,人生感悟或者人生信條,到了他這個年紀,應該不會有特別大的轉變吧。
我覺得這個問題下 Fiona 的答案寫得很對。她的關注者不是很多,所以我冒昧引用她的回答,讓更多人看到她的答案:
這是廣告,不是什麼紀錄片,就算真的是李宗盛執筆寫,也是為了品牌營銷,是品牌市場部審核過的,怎麼那麼一廂情願把廣告和李宗盛個人情緒捆綁到一起去?
還有很多知友都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所以,本身就是一個奇奇怪怪的題目。奇怪的地方在哪裡應該也不難理解。
當然了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答案,比如下面這個。奇怪的地方在哪裡應該也不難理解。
鏈接:從《致匠心》到《每一步都算數》李宗盛對自己的人生感悟有了什麼轉變?
當然,肯定少不了很多老師們的點贊認同。大家應該都熟悉這些。
再看看德國某公司在知乎上的表現:狂拽炫酷的運動裝備都有哪些?。被扒皮扒得估計這輩子不敢來知乎了(利益相關我就是這家在知乎展現了缺心眼營銷水平公司的員工)。
真是太為我司著急…抱歉,這不是兩部片子,這是兩部品牌廣告。
談李宗盛的人生感悟變化,不如談NB的品牌主張更迭。
從分鏡看「李宗盛XNB「2016年合作
首發於:知乎
作者:馬雲飛
時間:2016年6月6日
作為一個市場營銷/公關的職業人士,我有必要也有責任從一個更深層次的角度分析2016年李宗盛與New Balance的這一次合作。因此,我採用了分鏡拆開,以求用我卑微的經驗與能力能接近與了解兩個大師級人物(李宗盛與New Balance市場營銷負責人)合作的精華作品。
首先,所有市場營銷/公關或者一切其他活動脫離了目標說效果都是耍流氓。因此,我們從最根本的New
Balance品牌訴求說起。2016年是NB的110周年慶,無疑這一次與李宗盛大師合作的最核心訴求就是「歷史悠久,悠久歷史將帶來NB的NB未來」,當然話不能說得太明顯,不然就從公關轉成廣告了,因此,NB市場老大使用了「每一步都算數「這一個非常貼近其核心訴求的標題,作為了此次視頻合作的標題與核心,這一點必須點個贊,用李宗盛大師30多年的足跡與成績來暗示NB110年的歷史與成就,非常貼題。
接下來,就是從宏觀戰略層面往實際操作分析的分鏡研究了。以下所有的分析都從文案、核心畫面及核心訴求三個方面分析,特此說明。
視頻最初:
每當有人誇獎我說
李宗盛,你那個歌寫得真不錯的時候
我都想說那個寫歌的李宗盛
你們其實並不真的,完全認識
視頻的起點:利用現在成功的李宗盛撫摸牆壁青苔(過往與沉澱)來對自己過去娓娓道來以表示今天的李宗盛來自於過往的每個足跡。
我想要跟大家說說過往的日子
也許你們會想要問
原來那麼平淡的日子
竟然就是這些歌的來處
為什麼
為什麼
承:從現在導入過去,從成績(這些歌)導入足跡(過往的日子與來處)
【東京】
——足跡一,落魄的意義——
因為長期缺乏睡眠,
浮腫的牙齦在嘴裡留下的血腥味,
這竟然讓因為怕付不起居酒屋宵夜錢,
而託病缺席的說辭變得有說服力起來。
起:李宗盛並不是一開始就很NB,而是有落魄的過去,這就是日本的核心回憶
浮腫的牙齦、血腥味、無奈託病以節省金錢
最後一搏的歌手,
捉襟見肘的預算,
局促的便宜旅店,
遲遲不來的靈感,
差不多就是早年東京之旅的全部。
承:用工整的四句具體描寫落魄,用畫面的繁華反襯自我的無奈
是從此撒手,還是堅持自我,期待轉機?
在面向山手通的書房,
我經常徹夜不睡,
思想迎來的人生。
寫了幾個大家後來才知道的歌與詞,
做了幾個大家後來才知道的決定。
轉:當然我們都知道,李宗盛大師還是NB的,在最落魄的時候
寫出了最經典的歌,落魄成為了足跡的第一步
而歌與決定也成為了足跡所帶來的成就
這個刀匠始終不知道,
我制琴師之外,其他的身份。
這讓我感到安適自在。
時至今日
每次我搭電車來取刀
走在當年走過的路上,恍若新生
合:正是因為最落魄時候的堅持,
才有了今天可以炫耀卻選擇低調(刀匠始終不知道)的資本(歌、手藝與地位)
【溫哥華】
——小節二,反思的意義——
因為時差的關係,我連著幾天早起,
在濕潤、漆黑,滿地殘枝落葉的林子里行走。
在不遠地方,湖面閃爍的波光,
從林間能傳過來。
起:取得一定成績後的李宗盛大師,選擇了離開台灣,去到一個寂寞的地方
除了自己,就是濕潤、漆黑,滿地殘枝落葉的林子和湖泊
大約過了一個月的時間,
台北的聲光氣味才肯在我的腦海褪去。
風、聲響、潮汐、天光,
讓寂寞變得有意義起來,
而這正是我當初離開的原因。
承:離開是為了遠離自己的光環,真正面對自己的內心
過去的聲、光、氣、味(外在的名利)
被現在的風(氣)、聲響(聲)、潮汐(味)、天光(光)所代替(自我的感受)
讓寂寞變得有意義
這一段寫得非常好,短句的呼應與感受的轉換
然後突出成績,寫出了內心的歌
雖然我是因為急著想逃離原來的身份來到這裡
可是我並沒有期待從這片林子得到神秘
然而當假期結束,
收拾行李的時候,
我心中浮現的一個念頭,
卻決定了我後半生的面貌。
那一年,我35歲。(97年)
轉:雖然只是想逃離,但卻不小心獲得了匠心
堅持自己的內心
每一步都有想不到的收穫
二十年前,它教我訓我,
要我知道自己的渺小,要謙卑安定;
二十年後,它依我信我,
任我剪裁切削,重新安置。
時至今日每當我身在琴房,
總想到林子里的自己,
如今我手中握著它的血肉軀體,
心中讚歎著它的紋路肌理,
我慶幸也激動。
1994年那一次旅行,
讓樹與我,
兩個生命,
重新展開。
合:這裡的「它」明指木材,暗喻命運與生活,
未掌握匠心之前,命運教我訓我
掌握匠心之後,命運依我信我
【香港】
——足跡三,慎獨的意義——
想我在香港的那些年,
唯一練就的本事,
也許就是能在精品店裡駐足良久,
似就要掏錢,卻面無愧色,
施施然走開。
起:有了匠心以後,開始堅持自我
無視外界的評價與喧囂
這個城市太快,
要是不小心,
連感情都變得浮光掠影。
承:在繁華喧囂的代表城市中,看見了感情的浮光掠影
思考自己對於這個城市的意義,與這個城市對自己的意義
這一步的足跡,到底意味什麼?
在這樣一個自豪於效率速度的地方,
深刻雋永,
是不是更為珍貴呢。
轉:雖然這個城市自豪的是效率與速度
但是我能提供的深刻雋永,卻也有其價值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那些在九龍塘、
對衡道、花圃街、法院道,
那些隱匿在工廠大樓狹窄巷弄當中
的錄音室裡面留下的歌,
一下子就有了意義。
合:畫面從黑暗轉向光明,暗喻這一步的意義
足跡從自己的反思,到了對社會的影響
【吉隆坡】
——足跡四,漂泊的意義——
我老愛跟人說,
吉隆坡是我音樂的第二故鄉,
在這個大華語文化圈裙邊城市裡的華人,
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質地。
有時候讓人惻隱,或者心生敬意。
我當音樂總監視察分公司的業務,
吉隆坡總是最後最遠
最讓人精疲力竭,
以至於心不在焉的一站。
起:擔任了音樂總監,面臨著漂泊的人生,筋疲力盡
開始思考漂泊的意義
後來我有點明白了,
音樂人們真心想要的,
是像文學的前輩們那樣,
經歷蕉風椰雨洗禮之後,
去到一個讓人看得見的地方。
作為那個百年前在馬來半島登岸的
廣東人、潮州人、台山人、
客家人、海南人……的後代,
這裡的音樂人開始奔赴在往陌生的、
傳說中的故鄉的路上。
承:從自身的漂泊艱辛,想到當年馬來先祖們遠渡他鄉的感受
蕉風椰雨用得特別好,雖然只是在說音樂人,
不如說那些為了夢想而離鄉的人們,
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自我,為了後代所作出的努力。
單寫音樂人我覺得是整個廣告敗筆的開始。
不過我們也都看見,
華語樂壇出類拔萃
迷倒眾生的南陽子弟,從未缺席。
轉:一系列作為馬來西亞華語歌手驕傲的名字不斷閃現
都是後輩,大部分還唱過李宗盛大師的膾炙人口的歌
這些人是他們遠赴萬里先祖們的繼承,
是李宗盛音樂匠心的繼承,
更是華語音樂人努力的繼承,
這一步的紀念就是漂泊的意義
我偶爾會見到這些年輕的同行,
佩服之餘,難免我心裡會想,
好小子,十年前,
檳城街邊惈條攤擦身而過,
沒想到十年後你竟然站在這裡,
恭喜恭喜。
合:總結了上述漂泊的意義,寫下了三首最為著名和馬來歌手合作的單曲,
是對音樂後輩成就的恭喜
也是對自己漂泊所走的路所留下的欣慰
【台北】
——足跡五,終點與原點——
嗯(長嘆)
這真是個神奇的城市,
不管我離開多久走得多遠,
只要回來,它能自動幫我連上,
離開的那一天,
那一個瞬間。
好像只需要我尋原路回去,
我就能夠看見,
匆匆離開的時候,
我無心品味的茶仍有餘溫,
我敷衍告別的人,
還在那裡生我的氣。
起(也是整個視頻的「轉」):
關於台北對李宗盛大師的意義,
即是回憶的終點,也是一切開始的原點。
這一段貌似與之前四個足跡處於同等位置,
但其實是高於之前四個足跡,
對於視頻的整體結構,它彷彿「自動連上「了斷開的那一段。
三十二年前的一個秋日下午。
在這裡四樓我應徵的差事,
對一個總共只有五首創作,
剛剛在行業里邁開步子的年輕人來說,
天知道意味著什麼。
承:坐在同一個辦公室,
當年是來面試的年輕人,現在是面試他人的樂壇大哥,
百感交集,也慶幸當年邁開的第一步。
在人生這個時候,
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事情,
是很多很多滋味的。
合:李宗盛大師用直接的語言而非配音來敘述這一段,
加強了對命運、對人生、對匠心、對選擇的感概,
準備引入「每一步都算數」的結尾。
如果在這裡直接轉入「整個視頻的合」,我個人覺得是相當完美的。
可惜,從這裡開始,我覺得整個視頻崩壞了。
我很快的就適應了音樂人的生活,
你知道的,就是那種生活。
撇開創作的艱辛不說,我極少失手。
可是這也讓我經常憂慮著,
莫名其妙的起:
醞釀已久的情感本來應該開始宣洩,
進入整體視頻的「合」
但是莫名其妙開始描述音樂人的生活。
我只能猜測是NB那邊覺得需要再強調一下李宗盛大師的苦與成就,
以突顯品牌的苦與成就。
可惜,整體節奏壞了。
接下來的17年間,
我一直期待的,
可以讓我脫身的連續幾首歌的失敗,
並沒有到來。
莫名其妙的承:
突然吹噓了一下李宗盛大師的從未連續失手,
只是為了炫耀而炫耀,
順便為下述的離開而作鋪墊。
2001年3月5號,
我決定,
放下一切,離開。
莫名其妙的轉:
什麼東西……完全不知道離開的意義是什麼?
是休息?這一步算數嗎?
無人過問我在北方的遭遇,
好像那一切皆是命定的必然。
就像故鄉也知道我終將歸來。
莫名其妙的合:
完全沒有看到離開的意義,
或者說這一步的意義,
那麼這一步還算數嗎?
我現在用來辦公的地方,
是我15歲時候的卧房。
就從這裡,我離開家求學,
一無所成,我很羞愧的回來了。
當然也在這裡,
雖然我終於用了熟練了幾個和弦開始寫歌,
可是每每我唱的時候,
都是因為缺乏自信,而顯得靦腆。
起(也是整體視頻的「合」)
如果不是前面一整段莫名其妙的「起承轉合」
其實這一個合是很妙的,
當年讀書的一事無成帶來了樂壇巨匠的誕生,
這一步,才算數。
因為我想我不知道這些歌,
將會有什麼意義,
又要把我帶到哪裡去。
承:當年不知道意義,因為才剛剛踏下那一步。
直到今日方知道那一步的意義。
今日陰雨,
我跟當年那一個一籌莫展的少年,
並肩無言,
時過境遷,
終於明白,
人一生中每一個經歷過的城市都是相通的,
每一個努力過的腳印都是相連的。
轉:直到今年,終於明白當年那一步,
和之後的每一步、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人
都有它的意義。
它一步一步帶我到今天,
成就今天的我。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算數。
合:簡短有力,露出Logo和核心標語。
如果不是有之前那一段「莫名其妙」,其實很破費(Perfect)。
可惜可惜。
挺好的呀。。我覺得很雙贏的樣子啊,廣告就不能有點內容了嗎?商業的就都是假的俗的嗎?如果不是注重品牌還有藝人自身的內涵和價值,直接老李腳蹬NB,哈哈一笑,一口氣上五樓,這樣就完事兒了嘛。
李宗盛,從來沒有關注過他,但是他的歌可以說伴隨了我的成長。作為八十年代初生人,我大概是在2010年以後,才在各種選秀、音樂節目上,知道原來這麼多一直圍繞著我的歌,都是他寫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那首《山丘》,我在一個回答里寫下了對歌詞的剖析:《平凡之路》與《山丘》哪首歌更觸動你? - 上官人的回答。山丘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李宗盛一路走來之後的釋然。
然而在這個《每一步都算數》的片子里,開頭用語便讓我不喜,過長過於文藝的句子,如果是村上春樹寫在白紙上,讀起來彷彿還有一絲矯情的文藝感,但是被一個年過六十的老者用語言說出來,實在是不能更彆扭。
整個廣告片,唯一像我心目中的李宗盛的,恐怕只有裡邊他對著鏡頭隨口說的那一句。簡單,樸實,洒脫,而不是矯揉造作,婉轉曲折。《致匠心》表現了簡單、樸實,但不夠洒脫;《每一步都算數》,是在用貌似洒脫的外殼,套了一個功利的心。而這個心,是NB廣告給塞進去的。
你給老頭泡杯茶,讓老頭自己說,老頭絕對不這麼矯情。只糾正以上說「這是廣告而非老李的感悟」這樣話的朋友。
(也許)可靠消息,《致匠心》與《一步一個腳印》,文案其實均出自李宗盛之手。(前後兩個廣告公司給出的文案,都被老李KILL了……)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
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
看世事無常
看滄桑變化
·李宗盛·
小學六年級之後,我的算術就沒再及格過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靠寫字為生
老闆說給我年薪5萬遠比月薪4500塊高得多
我想了想,內心激蕩,欣然答應了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有沒有一個車站讓你突然想要駐留
轉身時,會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
熟悉的臉龐和熟悉的微笑
而最終你也僅僅是想一想罷了
勉強的抿了抿嘴巴
只看孤身一人走向安檢處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這個夏日再也不想慌忙急躁的度過了
手機里腫脹的訊息容易迷失自己
其實你沒有那麼忙吧
想想心底那場猶豫不決的行程
「嘿 你何必悶悶不樂呢」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咚咚咚的敲門聲
又是那個熟悉的外賣小哥
不一樣的是今天他戴了一副墨鏡
記憶猶新的第47次叫外賣
一碗面安撫姑姑作響的肚子
以及索然無味的日子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不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喜歡坐在你的右邊需要理由嗎
回到家脫襪子時聞一聞需要理由嗎
拉完粑粑回頭往馬桶里望一眼需要理由嗎
你沖我臉就是一拳需要理由嗎
(這個好像還真需要一下)
喝可口可樂不喝百事可樂需要理由嗎
直播時我叫你送一輛蘭博基尼需要理由嗎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蹲洗手間的時候似乎更適合思考人生
跑步的時候哪裡容得下想那麼多
儘管去跑吧
日益健碩的小腿在燃燒著
我們在一點一點的衰老著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她生氣了
看起來並不像是毫無緣由
夜色人民路麻辣小龍蝦甜筒電影過後
原來三個禮拜前的早晨我凶了她一下
豁然開朗與哭笑不得竟然是同一種表情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80年大約可以走完我們的一生
想想每天在熟悉的房間里醒來
面無表情的穿梭在熟悉的路線上
做著重複重複一再重複的手頭工作
太陽下一朵轉瞬即逝的蒲公英
遙想黑人自由平等運動也只不過幾十年前的事
對了 據說地球已經有10億年了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
看完然後我下單買了雙NB574
李宗盛是最會拍廣告的藝人。
想說的都寫在歌里了,走心的全聽一遍,自然會懂。
有些東西看是看不懂的,你得去經歷去感受去體會。
回頭看,留下的就不止是那麼幾首歌
巧了。剛課上一女生拿這個做案例講完ppt。我就看到這了
十二分鐘的廣告,在聽一個長者零碎的自述。
從豆瓣的角度來看,好有味道,因為我也看不懂耶!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廣告跟NB好配,因為他們都在拚命的向消費者在講述一個看起來很NB,卻沒有明確訴求的故事。
感悟?
對兩則商業廣告而言,
非要說有的話,也是創意總監嫁接到李宗盛身上的。
如果李宗盛參與度高的話,也許是碰撞出來的。
兩部片子的關注點不同吧。
匠心表達的是他對努力認真的理解,對做好一首歌的堅持。
每一步,更側重於他對當下的坦然,就是無論順或逆,都應熱情沉浸於喜歡的事。
我個人更喜歡每一步的敘述法,分時間地點,簡直就是他小小的自傳。每一步都算數,走過的,錯過的,想念過的,放不下的,都算數,就是無病呻吟一下,請略過…
每一步都是努力、音樂融於生活,當時間漸逝,生活只剩下生活、音樂創作也會開始變化,音樂伴隨人生感悟。處事態度的每一步兒前進。
新百倫的品牌主張很走心,剝離色彩繁華,只剩下李宗盛的耐人尋味的講述,從東京、溫哥華........再回到台北。不忘初心,每一步都是努力。都是算數的。
推薦閱讀:
※觀看了李宗盛 「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的人,感受是什麼?
※《平凡之路》與《山丘》哪首歌更觸動你?
※李宗盛《山丘》MV里有個小丑的畫,誰知道是誰畫的啊?能找到原作嗎?
※為何周杰倫的中國風大家都關注但他的正能量歌曲卻從來沒有人去當成一種特色被大家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