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來到知乎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姊妹問題:
台灣人來到知乎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 台灣文化

P.S. 各省各市的知乎用戶也可以提出類似的問題的,為什麼那麼抗拒呢?


中國有13億人,就算只有1%的精英也是大神滿地,而知乎就就是「精英聚腳地」。
開始知道知乎是在google搜地方數據和分析。無註冊下潛水多年,獲益良多。
直至年前因為想回答所以才註冊的。畢竟得到收穫久了也想回饋,儘管微薄。

向來英雄不問出處,學問不分層次。
社會令我們對階級和圈子劃分了層次,世故的經驗產生了很多偏見,矛盾,歧視。
但知乎提供了一個「無障礙」的學術討論平臺。
不問背景,無求回報。往往才能真正瞭解到問題的核心。
在現實裡,社會對特定的行業範疇的會有敬佩之心,但忘記了行行出狀元,每一個領域都存在專業,而專業不分貴賤,學問亦不應該分層次。
金融科技的是人才,工地清潔的也是專業。

eg.
粗聲粗氣的「三行佬」(工地的工人),你覺得粗鄙,但他在房子需要裝修的時候,他就是專業。
滿身灰塵的清潔工,你覺得市井,但我冰箱漏水的時候,他就是我的大神。

在現實中,社會欠了他們一種尊重,但事實上,衣食住行每一步都有每個行業的努力。
而正因為知乎,所以令一些專業知識得到尊重。亦能脫離市儈得到傳揚。


(第一次回答,承蒙各位指教)
小弟是一個香港的高中生,很早以前便已接觸過知乎,不過只是上網查資料是偶然發現。
近兩三年開始接觸一些大陸的網站,例如百度貼吧、微博這些,知乎作為大陸的一個著名知識分享網站,當然也讓我"攻破"了
發現知乎的level真的比其他網站高上不知幾多倍, 而且香港也缺少這種知識分享網站。

( 平時我們找資料,通常都是上google查,或者上wiki找找, 但大多都是一些專業的資料, 沒有一些比較"人性化"的資料,只能上一些沒有學術性的論壇, 所以當時發現這個平台後都 覺得眼前一亮 )

自從在知乎開了帳戶後, 幾乎每天都要上來刷一刷, 上面的大神真的太多了,滿滿都是乾貨!!!

(對了,如果有小夥伴看不懂繁體字的話, 我以後盡量用簡體字就好了)

————————————————————————
(1/6/2016更新)
謝謝大家的點讚和評論,還有那些關注我的小夥伴,作為一個知乎新手有點受寵若驚了
( ′?`)
————————————————————————
(4/4/2017再更新)
接近一年後回來看看,哇塞...點讚數已經超過600了...真的非常感謝大家(^o^)
對了有小夥伴問我是不是沒上知乎了...其實我一直有上呀,只是很少評論和答題(小弟知識太少了(._.))
歡迎大家繼續騷擾我呀(≧▽≦)


土生土長香港人,感覺知乎是個有趣的地方。

知乎里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各方面的研究者、學者等等,當然也有許多類似於我這樣的圍觀群眾,這種感覺非常新鮮,在香港並沒有像知乎一樣的學術平台(也可能是本人孤陋寡聞沒聽過,要說論壇的話香港最出名的就是高登,然而高登一點學術氣息都沒有,只有一群整天反日反美反那啥的憤青。香港人如果想找一些比較專業比較學術的東西一般都會上wiki,但是wiki並沒有空間讓讀者討論,所以知乎這個既有學術性,又有讓作者和讀者互動的空間對作為香港人的我是非常新奇的。

不過有時答題者的答案和某些讀者的意見不同,他們又會一言不合就開打,尤其是有關中醫、女權等話題,雖然比起微博和百度已經很溫和了,但真心粉比黑黑還兇殘,簡直一粉頂十黑,我都開始懷疑那到底是腦殘粉還是高端黑→_→

不過大多數時候回答或者文章下的討論都能起到正面作用,畢竟思維的碰撞能帶來更大的思考空間,而且很多答主都會就評論作出補充,令整個回答更完善。然而有一點我特別好奇的就是每當談論到香港時,人們的反應都特別激動,似乎許多香港人與內地人之間的了解僅停留在報紙新聞之上,並沒有真正的接觸、認識對方,其實香港人沒那麼討厭內地人啦,我自己也認識一些內地的朋友,相處起來也很愉快,身邊的香港朋友對內地人也沒什麼敵意,很多問題和誤解都是源於缺乏溝通。另外就是討論到香港就少不免提到政治,而逢政治必撕逼,所以就......,不過老實說如果我打簡體,不打廣東話,基本上我不說沒人知道我是香港人→_→,所以香港人和內地人完全是可以融洽地相處的,當然遇到sb不論是誰也無法和他好好相處,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sb最好還是冷眼旁觀好了,這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是在看專業資料過來的,第一感覺是,好多大神。終於找到一個有乾貨的網站了,挺慶幸的。
到了各大生活話題逛逛,學到不少小知識,不錯,知友大多都有素質。
這就變成了刷知乎的一員。(雖然不多上線)
唯一吐槽的,是香港話題討論裡面,不少知友是連香港的基本情況都不清楚就強答,當稍為知情的人告訴事實的時候,卻東拉西扯(不知是有意或無意)。不少貼近香港人情況的答案都被故意反對+沒有幫助(感覺是故意的),或者不適宜公開討論刪掉。強行洗地的也不少。比如高鐵,居然可以有人説是內地出資的:香港近千億被你吃掉啊?
對於答案的質量,個人覺得兩年之前的答案質量比較好,現在不少人使用故事形式回答,干貨回答越來越少。(尤其是高贊答案)雖然整體比例比其他網站高許多,但覺得應該要注意一下。


最近幾個月才發現知乎這個app,一看之後就上癮了。我是從中學就喜愛物理,念物理到研究生畢業。在香港想聊一些物理的事情,朋友都說不懂呀,很高深呀,沒用呀。上網上討論區,說的都是怎樣解作業,想深入交流多些的都沒有。在知乎,就除了物理外,很多知道的和未聽過的主題都有人講,而且很多都講得很深入,廣度也足,而且也儘量表達得很平易,只能說我國真的多人才呀。
之前一直蓋嘆香港大眾媒體好像只有娛樂八卦,看外國的網站又好像總有定點不完全對口味。知乎真的令我眼界大開,沉吟其中啊。
已經推薦了給好多朋友,希望能繼續保持高水平呀,我國發展進步真的快。中國人就是厲害,只要給與土壤,必定開花。
本來以為自己第一個知乎回答會關於物理的,沒想到先以一個八十後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來表達感想一下。因為說到香港,就用繁體字喇,各位多包涵呀。


很少回答的我隨便說一下感受。

我很喜歡看書,初中時候跟我媽去深圳的書城買書,書城有很多香港沒有的書,例如內地作家的(年少的我看過很多郭敬明的書..那時候他還沒有拍電影...後來我也轉了口味,買些經典文學看),接觸過內地的書,後來也看過很多內地劇和電視節目,這些在香港基本很少人討論的,想找個朋友來談談也沒有,所以我就開始上貼吧,微博等等....一直到後來用知乎。

知乎是個挺好的地方。

想要學習的時候,這裡有乾貨,學習了不少的知識,有一些我從來不會想的問題或者抽象的問題也有人提問了。

想要輕鬆一點的時候,知乎的段子是良藥。

看書看電影有不明白的時候,基本上在這裡能找到評價和解讀。

書荒劇荒電影荒時,可以找到一些推薦。

想了解時事的時候,這裡也有不同方面關於國民生活和社會方面的討論。

有時有的回答著實不好,但自己懂得篩選就行了。

至於知乎關於香港的討論,有些確實存有偏見,也有些客觀的討論。偏見的,畢竟是由文化差異造成,fb裡也是充滿著對內地的偏見,所以偏見到那兒都是難以避免的。至於客觀的,可以有助多角度的思考,多看別人的看法,think outside the box。

總括而言,知乎的多源化是一個很大的優點,普遍內容的質素挺高,是我個人較喜歡的平台。而香港暫時沒有一個網站可以做到這樣的。


在知道知乎之前,因為喜歡電影的緣故,所以當時我已經是豆瓣的用戶。

看到上面有回答指說,會來知乎的香港人,本身已是一層篩選。這句話我同意。事實上我一直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和分析是,會真願意接觸國內文化的香港年輕人並不多。對於那些在政治上仇恨、恐懼中國的香港年輕人來說,對國內文化抗拒,這當然很好理解;而我猜想,一般來說,其他的年輕人,大部份人對國內歷史/國內流行文化的認識,很有可能也只是從《小時代》等電影、或是從《我是歌手》而來。

因此,可以說會上知乎的香港人,都不會抗拒和國內的朋友交流。這一點放在香港當下的情況來說,卻是很重要。長期以來,大多數香港人對國內許多事物都充滿誤解、不理解,然後進入了仇視、不理解的循環。要消除兩者隔膜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讓國內和香港的民眾,進行「正常的交流」。

試想,如果在香港的年輕人根本就不願意去看、去認識國內的事物,那「認識祖國」又從何談起?而如果放任讓這種「零交流」長期存在,那隻會加深分離感,而非歸屬感。

其實不論在豆瓣或是在知乎,我一直都是多看少說。在豆瓣看影評,坦白說我覺著真正的影評很少,而影後感、廢話卻很多(請允許我這麼直接)。而豆瓣這個地方,人太多、太分散,我覺得要找到同好聊天、較細膩地交換想法,並不容易。

這也讓我想到微信公眾號。直覺上,我覺得現在的微信公眾號太多了。每一個都想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很多時候就是為了得到閱覽量,而忽視文章內容的質素。但這並不只是國內的問題。

說到知乎,在知乎上讓我感興趣的題目實在是太多了。我特別喜歡在這裡看一些真實的小故事,這能讓我更真實地了解國內的文化、人事、人物、人情。這樣說好像很抽象,那麼舉個例,譬如說,之前就有個叫作「如何在火車上向身邊的陌生人搭訕?」的題目,那裡大部份的回答都是發生在國內。有些好笑,有些則很感人;也有一個題目,裡面有一個回答,是個關於借錢給一陌生人的故事,後來在很多很多年後,沒想到那個陌生人真的找到了借錢的人,然後把錢還了。這些故事我喜歡看,不是因為他們帶給了我感動、不是因為有什麼心靈雞湯。而是真的,他們讓我看到了更多發生在國內的事情。

而在這裡我不談政治,先談文化差異。談政治,無論是從現在的情況,或是從我個人的經驗,都有不少可以說。我在英國唸書的時候,曾認為自己只是香港人。在港獨思潮還沒興起時,我除了傾向泛民之外,還傾向支持港獨。但後來又發生很多事情。外國一些號稱民主的國家,其實做起事情上來,不怎麼民主,但為什麼就沒什麼人批評;又看到了香港泛民的一些論述,其實如果真的細看,肯願意多角度去思考,其自相矛盾的地方,是很多的。好,說過不談政治,在這裡打住不說。

總之,我後來多看了些國際新聞,而非只是港聞。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我主觀認為,香港很多年輕人其中一個弊病,就是只留意港聞。外國的新聞不是不留意,但會挑。但在你挑選國際新聞的時候,人家的主流媒體就已經先挑了。所以你會看到許多香港的年輕人讚揚歐巴馬在越南吃街頭美食、很平民;但如果是國內的官員這樣做的話,就會黑;另外那時候我也多看了些關於兩岸三地的歷史書。這一點還是很重要。香港的歷史,不是僅僅作為「香港」的歷史而存在;台灣歷史亦然。港臺兩地在歷史上的變化,是與中國緊緊相關的,而不能切割。

講到這些,好像都沒真回答題主的問題。但我想,如果沒有這些,大家也不會看到我這個回答。我小時候在香港長大,之後在外國生活。在外國的時候我兼職打工,遇到了許多從國內來的同事夥伴。有些聊得來,有些聊不來。我覺得很重要的是,到底我是怎樣產生了「中國認同」。

我上面之所以提文化,是因為,好吧,就拿我自己來說。就算我有中國認同,甚至肯定中國的革命歷史。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對國內的文化感覺到陌生。譬如說我無論在豆瓣還是在這裡,皆能看到一些共同的話語、共同的經驗,但這些是我沒有經歷過的。在這麼多年裡,我最為自己中國人這個身份感到羞愧,是我在看《馬路天使》時,因為沒有字幕而看得很艱難,而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怎麼普通話可以這麼的差。

更細緻一點去講,我是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就回國內的一些地方走走,但我能想像到,如果我回到國內,我會作為一個「他者」的存在。這不像是我在國外,就算離開我熟悉的城市,而去另一個城市遊玩,我還是會能夠很自在,把自己安排得好好的。但如果我在國內則不行。這就包括文化、交通、習慣等各方面。

我想在我同輩的人同中,會比我聽更多中國音樂的人並沒有很多。我聽許巍、刀郎、譚維維,也聽黑豹、張楚、李志、鄭鈞等;我也看中國電影,我慶幸近幾年來,國內每年皆能產生至少一兩部質素不低的商業電影,但這只能限於商業的層面,而無法令人透過電影,去認識電影裡面能所包含的,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文化和生活。其他國家的電影能做到,為什麼現在的中國電影不行呢?


看不到林建建?

第一天來知乎是為了學習內地的說話模式和用詞,隨後感受是這網站很學術,乾貨一堆,討論很認真。

後來我搜了下香港,知道我們的城市正在淪為二,三,四線城市。天天都要被深,上超越。

再之後認識原來自己就是殖民狗。

來知乎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彼此三觀直接衝突,原來在看待很多事情上,我們是可以完全對立(如限奶令)

大家的信息長期不對稱令大家溝通出現問題,加上知乎刪評論刪答案,令良性討論更加困難。

說點好的

現在沒有了。
來知乎有什麼感想?
沒有感想。


來到知乎之後,我看到中國的另外一面。一個我常常因出差體會到的中國是,大都會摩天大樓林立,火樹銀花不夜天,滿街豪車白富美。

知乎給我看到的另外一面,除了圍觀湯圓/粽子/豆腐花咸甜大戰之外-_-#,是還有許多人仍然為生存(而還不是為更好的生活)奮力掙扎;家境出身「不好」的學生進入大學時遇到的迷茫,還有所承受來自家庭的壓力;看到有人遭遇不公的事情無處申訴,只能上知乎發提問控訴,而這個提問可能活不過2小時,我不敢說感受到,但至少想像到他們的憤慨中的無奈。這種述說親身經歷,在哪裡的報紙、網站都看不到。

這兩面的地理距離可能不超過兩條街道,有時懷疑,自己以前去過的大都會是不是一個圍城,圈著最好最奢侈的給人看見。

我知道我的關注點奇怪,別人都說這是個高大上社區,也正因為如此,那些另一面更讓我注意。雖然我自覺看到了另一面,中國又是不是只有這兩面?好像又不是。

我很少回答這類非知識性問題,有任何要打擂台的趨勢的話,會關閉評論。

P.S.其實我是想寫成「我看到另一個中國」,but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實在不想答案被殺,還是出這個自我審查版本算了。


謝謝邀請!

身為一個在內地念中醫的大學生,就談一下相關的感受吧。我沒想到原來很多人都很排斥中醫藥,知乎黑中醫的人很多,這令我有點慌。其實中醫藥在香港是一門很吃香,前景也很光明的專業和行業,遲些還要興建香港第一所中醫院。人們不論藍領還是白領,處於什麼教育程度,普遍也持有中西藥並用(尤其是治療一些長期病老人病婦科病)的習慣。比如我爸關節痛和高血壓都是靠中西藥並用控制的,而且對於關節痛方面,中醫的針灸推拿在止痛方面的作用遠比西藥有效(僅為我爸意見)。我爸(當年39歲)媽(當年37歲)結婚7年了都沒有孩子,看了6年多西醫,什麼吃藥控制排卵、經期什麼的也是失敗了。在放棄生孩子(因為愈高齡愈難懷上第一胎)後我媽因肩膀疼而看中醫,結果大夫順便解決了不孕的問題。我媽用中醫方法調養好身體後半年便懷上了我。別人只是感謝爸媽給了他們生命,而我還得多謝一名中醫師。感謝爸媽給了我生命,感謝大夫讓我爸媽有給我生命的能力!

難道我又會告訴你我的足癬(香港腳、腳氣)也是靠中藥藥膏治好的嗎? (*/ω\*)

中醫藥的確有效用,但也請別誇大中醫藥的效果,所以求別黑中醫。

----------------------------------------------------------------------------------------------

很多人問我腳氣怎治,所以就在這裡分享一下吧。以下純為我自己的經驗,照著做結果把腳丫子弄壞了可別怪我 ╮(╯▽╰)╭:
忍住癢不要撓
睡前用苗家毒癬膏塗腳,不怕弄髒襪子的話外出也塗,沒事呆在家時不塗,讓它透透氣。
戒口---戒辣戒油膩(如果有飲酒吸煙習慣必須戒酒戒煙)
每天外出回家後立即洗腳,並用消毒液洗祙子,祙子衣服分開冼。
洗腳和洗澡後馬上把腳丫擦乾
每天用自己能忍受的最熱的水燙10分鐘腳
通常一隻腳丫害了病後,很快另一隻腳也會出事,所以晚上睡覺塗腳時要穿襪子,不要左腳撓右腳。最好冼祙子時記得哪邊是左腳哪邊右腳,穿的時候穿回上次穿的那邊襪子。
以上純為個人經驗,照著做結果把腳丫子弄壞了可別賴我╮(╯▽╰)╭。


感覺大陸女生比香港女生開放。

比起Facebook上朋友們分享的標題檔文章,知乎內容比較有趣。

去到大陸某個地方想找吃的,會先找找知乎有沒有人推薦,其次再看大眾點評。知乎人推薦的美食都是真美食!

覺得大神都在大陸,香港沒人材。

大陸科技比香港先進多了。

很好奇知乎上的香港人,看到他們幾乎都會關注,尤其女生。

看到一些對香港的誤解會生氣


每個上知乎的港人我都想在我回港時大家約出來飲茶吃飯。(前提是人家不拒絕我)

香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能來到這裡的人真的很少,我是因在內地開始生活,才不得不要去接觸微博wechat甚至是知乎。

知乎已經算是非常理性而高質素的平台,(當然從人們跟風的角度上來說開始有點被微博來的人帶壞),有一些不好的回答當然不能避免,但我能在這裡看到許多我不熟悉的職業有著什麼辛酸故事,我不了解的領域內有著什麼風雲人物,他們如何運作……或者是最簡單的雞湯故事,一碗一碗,我都喝下去。因為現實很難。

許多故事教會我珍惜,眼前人和活在當下。
許多醜惡現實告訴我人活在外邊,永遠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許多人回我的私信,指出我的不足,給我好的建議,末尾希望我開心生活。
許多人給我私信,質詢我香港方面的問題,告訴我若孤單不要怕,中國大陸也是家。

我已經是二十代的直男了。但我還是會被這些細小事情感動。希望知乎上的人們永遠如此單純。
沒有惡意騷擾,只有善意問詢。你來我往,是很理想,但我們需要理想。

當然也有別的體會。
最多最多的感覺是,人如果不及時汲取知識,不多開眼看看世界,真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漸漸死掉。

自己都未發覺那種死去,還覺得舒舒服服,自得其樂不好嗎。

代表性的就是港劇和港影,甚至還有香港樂壇。我不是說他們再拍不出好作品,而是因為眼界太小,能到達的極限已經被觸了好幾次,再跑不出去。

我希望能趁年輕時多看看。開開眼,看看別處的生活怎麼樣。


在知乎,都快兩年了。其實很少香港人知道知乎,而是在高三那時知道的。我都忘了當初如何得知知乎這網站。我就只記得最初是為了找關於哲學入門書籍的答案。

上知乎,感受很多。當初上知乎覺得這是一個神奇的網站,很多不同方面的大神回答各種問題,比如攝影、歷史話題,就有很多大神的答案給大家參考。也令我感嘆香港為什麼沒有這種網站出現,而大多數香港人也不知道知乎的存在。

但是,有些知乎答案令我有點失望,偶然就看到有些答案只是抖機靈,卻那麼多讚,而乾貨則偏少讚。

不過在知乎也令我了解部分大陸人對香港的看法,但我已取消關注知乎香港話題,因為那裏更多的是偏見,令我恩慰的是,也有人努力用數據事實來回答關於香港的問題,而知乎也有不少人是能夠理性討論問題。

現在我打開手機,第一個打開的app往往是知乎,因為自己經常想一些問題,就想在知乎上面找答案。

這就是對知乎的一點感受,這答案應該是我回答的所有答案中最長。


香港90後在此

因為考試時寫簡體字會快D所以我習慣了半繁半簡,如果看得不習慣請不要見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開始看知乎是為了看科技資訊。

用了知乎後發現中國的知識分子真多,中國名地的情況文化都十分不同。

發現中國原來不是這麼單一思想。原來中國的科技 比香港進步不少,原來內地人很有發憤向上的精神,這是香港沒有的,發現原來內地除了有五毛,也有美分也有公知,並不是只有在牆外經常只見到的五毛(無心引起罵戰)。

知乎令我認為有不少中國人的素質真高,但當我看到騰訊新聞的評論又令我認為中國人的素質無想像中高。再當我看知乎,我就認為中國人的素質真高。感覺幾大分化。。。

通過知乎我對中國文化和各種事產生興趣,由以前抗拒到內地,變成開始有興趣去內地。特別是各種少數民族的自治區和中國各個古跡。令我對中國由抗拒變成有興趣去了解。甚至開始認同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認真——身為一個學生平時無甚麼機會和內地人接觸。平時最有幾會接觸到的內地人都是旅客或者從媒體 (大家應該知道,在香港沒有話題性的新聞媒體是很少會報導的,而有話題性的往往不會是正面的新聞) 中接觸,所以我和其他同學對中國人的觀感都是 "基於遊客" 和媒體。而有不少來港的旅客素質又一般 (如插隊等問題)。 使我和身邊的同學對中國人的好感有所下降。

我相信 大部分國家的人民 最先接觸的中國人是 中國旅客,

如果 要改善各地 (包括香港) 對中國人的看法,必須要先 —提高中國旅客—的素質。此事是重中之重重重重。

以及,牆外的內地人大部分得五毛這個情況,而這些五毛經常在Facebook 留下一些很 「特別」 的言論。

__________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溝通得少,接觸得少,大部分港人去外國多過去內地,又沒什麽機會接觸內地人。又很少機會接觸中國文化。

因此,自然不少港人感到和中國有一段無形的隔膜。自然對中國有陌生的感覺。

而且,不是引人注目的中國新聞香港是不會報道。特別現在香港不少的媒體是靠點擊率賺錢。而大部引人注目中國新聞都是黑心食品、中國旅客和其他更黑暗的事。

自然大大強化自己腦中 中國 和 中國人 的負面印象。

________________題外話_______________

知乎的質量差過以前,以前程式師是多數時,答案會引用更多數據,現在很多答案得論點無論據。

原來國內的崇洋,崇到這麼可怕。


香港人強答。前提:我覺得自己也不算純的香港人了,因為多年前暗戀一個新移民同學為他學的普通話陪他刷微博玩qq空間,所以如果你們認不出來我是個香港人,無需訝異。


首先,我覺得來到知乎,這種題目還是得尊重你們的文化,所以我用的簡體字。

來知乎是因為,2015年在網上搜段子,誤打誤撞闖進知乎,看到很多鬼故事…覺得精彩呀精彩…咱滴中國果然卧虎藏龍有好多段子手,哈哈哈哈哈哈....

刷著刷著就刷到高考的話題,我只覺得你們很優秀。我只覺得香港挺渺小的。知乎對人性的描繪深得我心,我不知道這個國家的生活下限可以這麼低;我之前不知道高考還得分戶口,不知道清北錄取率是這麼低。當我讀到你們的故事,有些人一步一步往上爬,從18線小城市一步步拼到北上廣深,除了膜拜我也無話可說。因為,我才意識到作為一個一線城市既得利益者,我的生活是多麼安逸。本以為自己活在地獄,看過那麼多故事之後,我的所謂苦難算不上什麼。

來知乎就為了兩字:受教。


對我來說,最大的印象是「原來大陸有這麼多認真討論/思考/有邏輯的人啊」,要知道,我在上知乎之前對大陸的印象除了FB上港獨思潮的之外,主要就是在貼吧/微博/各種新聞網站下的留言——依我看,這兩種人還真的挺類似的。認識到了大陸的高學歷(?)人群的觀點,開啟了我全新的視野,這可以說是最大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看了很多高質素的回答之後,感覺香港討論區的質素還真不如知乎,反而和貼吧比較類似……當然,是指以前,現在知乎的平均水準是越來越接近貼吧了[sosad],但整體而言高質量的資訊仍然比香港討論區的多。

主要就這兩件事,除此之外還有認識了共產主義,更深入了解了很多近現代的中國歷史,還知道了他,都是一些微小的工作,謝謝大家。

=====過百讚的更新=====
沒想到隨手答的一個問題會有過百讚,看來各位知友對香港人有很大的興趣啊。我認為這是好事,這代表兩地民眾對對方有了解的慾望——至少有一部分人有。這是個好的開始,要知道單純的互相歧視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共同進步。

對了,各位知友們的評論我都看了,十分感謝各位支持我的知友,至於有一些可能仍對香港人抱有敵意的我也表示理解,畢竟每個人都有過圖樣圖森破的時候,這一點對什麼地方的人都是一樣的,問題是以後會不會成長。

另外,對於部分發表針對香港的意見的知友,雖然我明白你們希望展示自己的想法,但我以為在此回答下進行如此長篇評論不太合適,還請你們移步到其他的問題之下進行回答,一方面這問題不是在討論香港問題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你們的答案,豈不美哉?


這種問題在某程度上又再一次忽略澳門人
不過對於大陸同胞來說要理解的是想像中的澳門而不是真實的澳門,所以也不需要浪費精力關心澳門。


高能預警,我low,我廢,我以偏概全,我是小公舉你跟我bb沒用。


知乎,雖然吹牛b的很多,但是最起碼是有技術含量的吹牛b。

我不覺得香港有任何一個論壇能比得上知乎。

至於有什麼感受?就是很明顯的感覺到xg在倒退,停滯不前,港人還是以為香港是金融中心,有著優越的時區還有地理位置,還以為自己素質非常高,香港這塊福地不能替代等等。我不是說這個觀念錯,我是說的香港人因為有這樣的意識而不接受新事物,更加無視了內地的先進發展,這個真的很致命,非常致命。

港人大學入學率偏低,很多都是中專或者高中畢業就直接出來工作的(見原回答),對於新聞以及重大事件關注點嚴重出錯(當然香港地方小可以無限回帶)。

對啊港人zhengzhi敏感度是非常的高,近乎完美的高,但是深層意義到底是他們真的關注這個還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還是媒體鼓吹?側重點奇怪,本末倒置,把zhengzhi當成主修課程天天掛在嘴邊,自己沒有一項專業技能(你懂的不是針對所有人,但是絕對是大部分人),顛倒是非為反而反,不理解各種核心價值的意義,就以為警察不會打人,一被打就變成慫b了?

本來我想著我畢業了之後壁壘會慢慢消除,我的一部分競爭優勢(內地讀書+生活經驗)也會慢慢消失。沒想到矛盾反而更加加劇,香港人普通話水平普遍沒有提升,甚至更加反感內地文化,完全漠視內地最近的創新發展(甚至金融創新),對各種熱點理念置若罔聞,什麼深度學習?能賺錢嘛?什麼神經網路?能治病嘛?什麼是msci?什麼是sdr?國內a股市場構建如何?港陸兩地盤口分析的異同?沒一個人能說出來,就會買匯豐控股,一邊說內地這個那個一邊後悔自己沒買騰訊,辣雞,too simple naive young。

在香港真的好寂寞,沒人跟我談股票,我tm幾乎一開口人家就以為我裝b,沒人跟我談量化,沒人跟我談衍生品,沒人跟我談交易,甚至沒人跟我談金融....(哦我承認我low,香港基本上90%的金融業進去都是推銷產品,見了好多份工作全tm是銷售)

你說這答案是發洩嘛?在地鐵上大家趕時間怨氣重,一言不合直接吵架,這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大家為了僅存的一點點尊嚴一直在掙扎,跟人家吵架、對內地有錯誤的偏見、對政府也有偏見只不過是港人的怨氣沒地方發洩出來而已......

香港人上了知乎有啥感受?這地方即便是裝b聖地,我也很高興認識到各位,因為我low我廢,在香港沒有遇到能在金融方面甚至交易方面可以跟我交流的小夥伴,但是在知乎上面,即便你是工資4000的剛剛起步的金融搬磚工人,我也覺得有有點兒意思,很有意思。

我已經修改了一天了.....
------------------下面是原答案------------------

上了知乎,說實話...說實話我開始不滿意我身邊香港同學他們的知識水平..當中不乏hku m也是這樣說,有時候自己默默看知乎更有趣,當然某些沒有來過/沒有長久居住在香港的人在知乎上面針對香港blablabla的答案也很有趣,香港人是廢(特別廢)我認同,但這句話最少要感受過才知道,才有資格講吧....(讀書只讀到中專廢不廢?廢,人家拿著年薪1700萬,你呢?這就是香港哦)

舉個例子,有一個假期我回去打工嘛遇到一個hku year4,finance女生,哇同好耶當然開始話題啦,一探究竟hku的finance的精髓啊是不是,然後那個女生好像不懂quant不懂交易不懂衍生工具不懂ah股,exo me....當然是個別例子啦,不能以偏概全啦,雖然聊的那時候我真的懵逼掉了,嗯之後當然懶得理啦哈哈(呵呵,原來finance和金融是兩個不同的專業,難怪香港叫finance不叫金融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呵噠...sb...)

知乎是個好地方,umm大學在北京念的,挺好的,嗯北京市民跟香港市民選哪個嗯選北京的,北京空氣跟香港空氣選哪個嗯選香港的,畢業後留北京還是回香港嗯看情況都行。

只要是香港美女回答這個問題都一堆讚欸......自己生錯性別了吧5555555


不請自來,抱歉。

睡不著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要回答一下
不打算詳答

土生土長香港人 大學生

大家如果看不懂繁體 很抱歉 這方面我有所堅持
---------------------------------------
已經忘了什麼時候發現知乎的存在,但清楚記得當時是興奮的。

跟很多答案一樣,香港的確是缺少了這種比較學術性的網站,高登是比較接近的但還是不夠全面。
我是反對香港人對興趣流於表面的說法,不能以偏概全,對知識有執著對興趣有研究精神的大有人在,只是缺少一個平台。但我承認香港目前的學術氣氛不夠濃厚,大概相比學術,香港人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煩罷了。

本人偏愛中國文學,內地人對這方面的知識顯然比香港人更多,所以會經常上來學東西

知乎有很多有趣而且耐人尋味的問題跟高質答案,無聊時隨便一刷也能找到有趣的問題解悶,而且這種娛樂方式比較有益,罪惡感沒那那麼嚴重哈哈哈哈。生活上情感上遇到問題也想在知乎搜一下,看看大家有沒有同樣的問題,看看自己是不是怪胎............。

很多暖心的回答跟小故事,缺愛寂寞的時候很治癒??

對於知乎上提到香港的提問跟回答我還是有關注的。這裡很大的好處是讓我能從別的角色去看自己的家,更客觀的思考有關問題。然而,也有很多的回答讓我覺得不解,感到難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想法出現差異是很正常的。但總會見到一些答主在不夠了解的情況下(自以為是地)回答,心裡還是有點難受。
不打算在這裡評論政治,有興趣可以私聊(但我經常無視私信提示是病......。 )
利申:在北京生活過一陣子,兩地各有利弊,但不影響我對北京這座城的喜愛??


不過總括下來,還是很喜歡逛知乎的??
Emoji用習慣了不知道這裡能否顯示


處女答顯拘謹,望見諒。


其實呢,我想說香港來自內地/大陸的移民非常多。
我呢是97年拿了香港身份證,04年 14歲開始在香港定居。

在朋友中有不少和我一樣,年紀較大才到香港居住。我們當中有很多人不喜歡看香港本地的論壇。
比如高登,因為在那個論壇需要那些會查到個人資料的郵箱註冊。而且在高登我們這種內地來的和很容易和本地觀點不一致,政治不正確。
而香討則是另一個極端,裡面5毛遍地堪比貼吧。
所以偶然間發覺知乎,覺得這個地方討論大部分都是有理有據,有些不客觀的很快在留言里有人抨擊,很喜歡這裡的風氣。


ps,至於膜法什麼的,當然很好玩。


推薦閱讀:

香港為什麼被稱為「文化沙漠」?這一說法最早是由誰提出的?大家怎麼理解?
古天樂為什麼這麼黑還這麼紅?
香港競爭力下降了嗎?為什麼?
香港啟德機場的現狀怎樣?目前是如何規劃的

TAG:知乎 | 香港 | 香港文化 | 香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