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大腦信息過載問題?

我是一個互聯網新媒體運營,每天都要更新微博和微信內容,因此每天都要接受海量最新信息,包括各種最熱話題:明星八卦、電影電視、行業資訊、美食、健身、旅遊、行業資訊、專業知識。我關注了四五百個微信公眾號,每天大概能打開一百多個瀏覽,還得多關注各種評論、轉發,刷朋友圈,研究大家喜好。
最近身心疲憊,感覺不堪重負。不知道什麼方法能解決。(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
麻煩的是,我是個做內容的,不看信息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也沒有網癮,這點是優勢。
如果有很好的調節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我相信工作上也會提升效率!


哈哈,一個月前公眾號上剛回答過一模一樣的問題。貼過來希望能幫點小忙。
----------------------------------我是分割線----------------------------------

【秘境獨尋】:關注了六七十個公眾號後,每天接到20~30篇推送。如果我要仔細看完這麼多推文的話,基本一天時間也不剩多少了,但又不想錯過太多文章,因為有一些公眾號的文章真的質量很高,知識性很強。所以困惑了,問下JZ哥,處理信息過載的問題。

剛玩微信的時候,碰到一樣的問題。我的建議就是: 選擇Top 3,其它取消關注。


微信公眾號的學習,屬於快餐學習,這種學習對於年輕人,不是很適合。20出頭的年輕人,還處於個人知識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系統地學習。舉個栗子,比如說要學習營銷,你可能需要買幾本書看看,「消費者心理學」、「定價策略」、「視覺錘」、「參與感」、「平台戰略」等。這叫系統學習。有些公眾號文章的確很好,它會告訴你「怎麼做恐怖營銷」,「品牌人格如何塑造」,「如何場景營銷」,「如何發起社會運動來推廣創新」,「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賣酒」。。。第一次看文章,會覺得,「這文章寫得真不錯,原來恐怖營銷是這麼做的。」,「天哪,原來我一直在寫X型文案」等等。每次收到該公眾號的推送,都興奮不已,今天又要學到新東西了!然而半年下來,只是懂了幾個名詞而已,該找營銷公司的還得找營銷公司,該找設計公司的還得找設計公司。因為每篇文章都是營銷知識里的一個點,而且礙於篇幅,只能膚淺地分析一下。

你的頭像是C羅,估計你喜歡踢足球。你覺得,每周多踢幾場球,能很快提高自己的球技嗎?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踢野球是沒辦法提高自己的球技的。你要提高自己的球技,就得系統的訓練,有針對性的訓練。系統地訓練包括停球、定位球,射門,盤帶,防守,戰術等等(隨便舉例,我不是足球專家)。針對性的訓練是一段時間反覆訓練一個動作,讓它成為自己的身體本能。比如說定位球又包括角球、門球、直接自由球、間接自由球。針對性的刻意訓練,可能的結果就是,一周之內,每天在一個點踢上200次。以後你到了這個點,身體的本能就知道這個點腳掌的哪個部位,發多大力,接觸球的哪個部位可以踢出什麼樣弧線。


足球愛好者每周多踢幾場球,不會對球技提高有多大影響;正如看了幾篇有深度的營銷公眾號文章,你也不會成為營銷大咖的。那些寫營銷文章的,也不怕你學了之後就不找他們的營銷 公司,因為你學到的只是皮毛而已,更專業的知識,還是要你系統的學習的。你這樣把很多時間花在各種公眾號上面,很可能結果就是,什麼都懂一點,但什麼都不深入。


感同身受,有時候看到公眾號的信息提示紅標就頭疼…

我的意見是:
1.首先不要太強迫症。這是法寶,少看一篇文章不會讓你的內容出現什麼大問題的,當你大腦超載的時候一定要休息,清晰的思維比多看點資訊有用處的多!

2.80%目的性搜索;20%非目的性瀏覽。意思就說,大部分信息找自己需要的,或者感興趣的內容去看,有目的的去獲取需要信息;小部分時間留給自己隨意瀏覽。抱有強烈目的性去閱讀,可以刺激大腦,記憶更深刻,也不容易疲勞。學會利用所搜引擎。

3.自己的內容要原創,原創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不是看的越多,自己內容就寫得越好,想原創出屬於自己的優質內容,關鍵看自身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多接觸社會,接觸各類人群,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身份,通過他們進而構架自己的社會觀,會讓你在寫不同層次內容時遊刃有餘。

加油,做運營還是挺酷的,博古通今啊~


謝邀!
==================================
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再聰明的人再好的辦法也有一個極致。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辦法讓你能夠接收更多的內容,而是要有一個好的方法來完成你的工作就好。
==================================
不知道是什麼公司,需要這麼大數量的去發布信息?
做媒體做內容,數量和質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互相是不能彌補的。
微信運營基本操作手冊四 做好內容規劃建設,讓賬號擁有性格

做好內容規劃,要將內容根據作用,劃分為不同的層次:
基礎內容,可以是轉載,可以是微編輯,可以是原創,根據自己團隊的情況來決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是原創,不一定是什麼大稿子,也許就是一個每日的簽到問候,只不過需要一點創意在其中)作為賬號的一個體現性格的內容的一條主線來發布;不可以花費太多的時間,做好內容框架之後,依照內容框架在規定的時間內容,最好的完成就可以!

專題內容,針對話題、事件,來進行建設的大專題,自己是自己發起的話題,也可以是參與別人的話題,總之是需要能夠深入組稿的內容。
(需要原創,並不需要每日更新。)


話題互動,這是一個隨時發生的事情。
====================================
其次就是需要一個組織結構,工作職能劃分和配合的問題

如果僅僅就是你一個人做的話,不建議同時操作很多個平台包括很多個欄目。
這個的結果只能是雜而不精,形不成忠實的粉絲群體。
因為你顯示不出專業的特質。
絕大多數人能夠在某一個領域專精,做到給予別人指導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還是專註與某一個領域好一些,無論是對於公司而言,還是對個自己個人的發展而言。
====================================
對於內容的選取, @菜菜 的說法就是正確的:
關注優質內容源為主,
定期進行內容源的整理,
其他的平台偶爾會有很出彩的內容,但是對於日常工作的持續快速完成沒有太大的幫助。
只需要抽取較少的時間快速瀏覽一下發現就好了。
用以起到鯰魚效應,防止自己思路僵化。
=====================================
消除大腦疲勞的辦法呢就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交錯。
隔1個小時,抽取10分鐘左右做一個運動即刻。

歡迎關注微信賬號,交流,共同進步!


你們不是信心過載,而是數據過載,我的幾個維度,你們感受一下:
數據——所有不經過大腦思考的東西
微博 朋友圈

信息——由數據引發的結論 觀點等
你寫的影評 筆記

系統——一切的原因和結果在這裡幻滅沉浮
市面上有不少二流老師,他們只有方法論,沒有系統論。

回到問題,根據我的系統 你認為數據過載是什麼原因?

我沒法記下10000個數字,但是我能從1數到10000,目前來看 其他的回答弱爆了


① 分析自己的興趣,選擇1-2個方向,找這一兩個方向最優秀的媒體,建立閱讀媒體矩陣。我目前吸收信息的渠道,以20個網站、100個微博號為主,50個公眾號、99個知乎關注人為輔。

網站及微博】:

財經類:16個

財新網,財聯社,財經網,雪球,和訊網,新財富雜誌,新浪財經,ChinaVenture投中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證券時報網,新京報,ECO中文網,東方財富網,中商情報網,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商業周刊中文版

科技類:9個

和訊科技,新浪科技,36氪,快鯉魚,虎嗅網,鈦媒體,IT桔子,雨果網,199IT互聯網數據中心

公眾號】:21個

艾瑞網,產品菜鳥匯,創事記,插座學院,財新網

創業家,價值線,經緯創投,零壹財經,老金扯談

平凡信仰,人大經濟論壇,數據種子,鈦媒體,無所不能

新財富雜誌,易觀智庫,正午故事,36氪,199IT互聯網數據中心

這是我認為不錯的號。如果你有興趣,也可酌情關注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未來知識圖譜。

② 利用方式:每天早晨抽出1小時時間迅速瀏覽。對於網站,我的習慣是早上10點之前迅速瀏覽收藏的網站。對於微博,我的習慣是早晨10點之前瀏覽前兩頁,晚上10點瀏覽兩頁。對於公眾號,晚上睡覺之前花一點時間挑感興趣的看。

③ 在此之外,確定自己的關注關鍵詞,定期搜索查看。例如關注虛擬現實、房價、矽谷、創業投資,每周對這些關鍵詞搜索查看兩次。為了走在潮流之前,需要時刻跟進業內的最新動態。

總之,定位自己的興趣方向,嚴格控制和篩選媒體,不符合興趣方向的、信息質量不高的果斷篩除。雖然信息接收渠道零碎化,但形散而神不散,你關注的主題方向是有聚焦的。各種信息的加入讓這個主題逐漸豐滿。


建議題主可以用RSS訂閱源的方式選擇性閱讀材料。手機APP推薦feedly 電腦也有類似的軟體,花點時間整理下覺得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每天固定時間最快的翻一遍,標題能看懂的絕不點進去。

去年關注了100多個公眾號,自從用了RSS訂閱源,發現好多信息都是重複的,只是加工方式不一樣而已。現在精簡只留了10個,省出的時間卻是大把的。

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總是習慣於接受他/她願意相信的內容,認知上存在確認偏誤和故事偏誤。所以多看之前完全未知的訊息或者跟你既成觀念完全相反的論調,個人認為,這是最高效的信息過濾方式。


同樣也是新媒體運營,每天也要看很多信息,不過不會覺得身心俱疲,只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啊不夠用~
前段時間我的工作狀態是這樣的:早上八點半到辦公室,邊吃早飯邊翻微博微信以及當天的報紙,有目的地篩選當天微信能用上的信息,間或看些自己感興趣的,導致的結果就是我要花一個上午在這些海量的信息里,下午才能開始寫稿干別的事情,晚上回到家之後還得繼續看一些文章、評論,所以老被領導批效率太低,當然我自己也是不滿意的,畢竟效率太低了,而且感覺手機在手上生了根……
最近開始嚴格約束自己,每天挑了三個時間段來接收信息,同時在看到標題的瞬間就要決定要不要點開。
三個時間段分別是8:30-9:30,12:00-14:00,22:00-23:00
其實這三個時間段也是我觀察下來信息較為密集的時間段,也可能是我關注的號不夠多,不過合適就好~8:30-9:30這個時間段比較簡單粗暴,就是在特定的目標新聞網站找我需要的新聞用來編寫單位的公眾號內容;12:00-14:00剛好是中午休息,我就會隨意看看微博微信上好玩的233哈哈哈嘿嘿嘿一下,不過也會留心別人的圖文排版、文案創意等等,看能不能用到自己運營的微信號里;22:00-23:00看完就可以睡覺了,還是不要看太刺激的東西,一般就看看自己最喜歡的微信內容就好了。
看到標題的瞬間就要決定要不要點開這一點,其實應該是很容易實現的吧,如果接觸的信息多了,就會發現一天時間裡,很多內容都是重複的,就比如最近大熱的太子妃,幾乎國內全網都在挖,看了前兩批之後,如果後續沒有很有創意的原創結合內容的話,我是不會再點進去看了。

最近感覺有條理多了,你看,我都有時間在知乎答題了(,,? ? ?,,)
甚至我還開始運營一個自己的微信號【當然沒好雞湯之前我是不會公布它的】

希望有幫助噢,一起加油吧~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或者帶提醒的工作計劃app


長期信息過載的原因是進入了「稀缺頭腦模式」: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研究進一步解釋,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出了「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動力。

#舉例一:時間不夠用怎麼辦?

1,傳統時間管理原則:利用片段時間,多任務
2,新的方法:
如1所說,反而因分心加強了焦慮,導致無法專心處理主要任務,加劇拖延。

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辦法:
減少多任務干擾,求助外界輔導
分割問題,從而淡化處理問題的焦慮

#舉例二:信息過載中,無法判斷

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匱乏狀態,而是建立輔助性信息篩選機制,幫助自己挑選重要信息。
分門別類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和培養。


其實你要有網癮的話就沒那麼累了,我以前有信息性網癮,每天平均百度一百多次,一見詞條就興奮,完全停不下來啊!


過載多了就習慣了……二手信息源過濾一批,低質信息過濾一批,標題黨過濾一批,無關信息過濾一批,興趣轉移過濾一批……日子久了,就能準確找到自己要的信息了


牛!要是我看這麼多非瘋掉不可。看過《斷舍離》沒有?或許有幫助。


工作性質雷同,篩選關鍵字收藏備註,以及標籤分類,我有個超能力就是返回便忘記,一乾二淨


要專一,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什麼都看,我認為你要不是想自己創業。要不就是你們公司壓根沒有突出點。


別逗 了,還過載。

我沒有別的意思,就你所提到的內容,和我的實際工作內容相比,量上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你覺得過載,無非你是沒有歸類和計劃。不知道一個信息來了在你的思路里屬於哪個範疇。抑或你根本沒有生活和工作的思路。

少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吧,等你越往後走,事無巨細的不光是你看得到的,還有你看不到的。不光是你接受的,也有需要你去無限且不挑時間的出產的時候。即使那樣,你的大腦也不會過載,反而更好用。

真正過載的,是脆弱的內心和給自己的理由。

祝好。


推薦閱讀:

怎麼提高女生個人魅力?
提高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我老是喜歡和別人做比較,給自己負擔。怎麼調節?
在國家教育體制日益僵化的條件下,我們該怎麼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去尋找更多的機會?

TAG:互聯網 | 新媒體 | 認知心理學 | 自我提升 | 微信公眾賬號運營 |